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三)隋唐五代篇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1個人喜歡
  • 70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道教道教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蕭登福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文津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4/01/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魏晉南北朝冥思靜坐的修仙術,以服食五芽、鬱儀、結璘及存思身神的守三一、帝一等法門為主流,內丹坎離交媾說淪為非主流。到了隋代,蘇元朗精通內丹外丹,所撰著作中,內丹以《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為主,外丹以《太清石壁記》為主。唐代內外丹說都受到蘇元朗的影響。唐代初期的修仙術,因帝王的好尚,重視外丹黃白之修煉,而在廣義內丹上,則以養神心齋及重玄為主。狹義的坎離交媾內丹修行,興起於盛唐玄宗朝,劉知古、張果、羅公遠、葉法善、一行等,皆有內丹方面的著述。至中唐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而坎離交媾的內丹說大盛,晚唐五代則以陶埴、羊參微、李光玄、譚峭、劉海蟾、陳摶等為主。

內丹修煉法門,始見於東漢,完成於鍾呂,傳揚於張伯端。漢代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唐代呂洞賓撰集《鍾呂傳道集》、張伯端《悟真篇》三者成為內丹修煉必讀的聖典。另外,在晚唐也出現了特別為女性而設的女丹修煉法門。

作者

蕭登福

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現任台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兼任教授;常到中國、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處參加學術會議及講學。在道教、佛教、先秦諸子、易經、敦煌俗文學等方面,皆有研究專著。多次接受港、陸、台等地著名廟宇委託撰寫道書,曾任兩岸合編《媽祖文化志》,台灣地區總召;《中華續道藏》編纂,台灣地區副團長;主編《臺灣百年道家道教書目提要》。
著有《新修正統道藏總目提要》、《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周秦兩漢早期道教》、《鬼谷子研究》、《敦煌俗文學論叢》、《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道教星斗符印與佛教密宗》、《道教與密宗》、《道教與佛教》、《道佛十王地獄說》、《讖緯與道教》、《黃帝陰符經今註今譯》、《黃庭經古注今譯》等六十餘種專書,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二百餘篇,參加學術研討會所發表論文一百三十多篇。

目錄

朱 序/01
總 序/05
自 序/09
第一章 緒論/1
 摘 要/1
 壹、隋代蘇元朗的內外丹學/2
 貳、唐代心齋坐忘修行法門/3
 肆、唐代玄宗朝內丹學的興起,及中唐後鍾呂內丹說的盛行/7
 伍、內丹家對外丹及其他修煉法門的攻擊與摒棄,兼論內丹學興盛的原因/9
 陸、結語/14
第二章 隋代蘇元朗內丹修煉及其成就/16
 摘 要/16
 壹、隋代內丹說的發展/16
 貳、隋.青霞子蘇元朗其人/17
 參、蘇元朗的內丹成就/20
 肆、蘇元朗的外丹成就/26
 伍、結語/29
第三章 唐代養神的心齋坐忘法門/31
 摘 要/31
 壹、序言/32
 貳、唐代老莊學的興盛與心齋坐忘養神法門的興起/33
 參、唐代心齋坐忘法門相關的道典/36
 肆、結語/50
第四章 唐代服食元氣說的興起,及其對後世內丹修煉的影響/51
 摘 要/51
 壹、元氣溯源/51
 貳、唐代服食元氣的修煉法門/59
 參、唐代服食元氣修煉法門的道典/62
 肆、結語/82
第五章 胎息溯源兼論唐代胎息法門及胎息經/85
摘 要/85
 壹、胎息源起——兼論漢魏六朝的胎息修煉法門/85
 貳、魏晉南北朝的胎息經/89
 參、唐代以服食自身元氣為主的胎息修煉法門/93
 肆、初唐盛唐時期胎息經及胎息法門/95
 伍、中晚唐時期胎息經及胎息修煉法門/101
 陸、結論/127
第六章 內丹名相精氣神魂魄探源及漢魏六朝在內丹修煉上之運用/130
 摘 要/130
 壹、周代以「氣」為天地萬物之始源/131
 貳、周秦之世,「氣」與魂魄之關係/134
 參、周秦文獻中,氣與精神、魂魄之關係/136
 肆、漢代精氣神、魂魄與內丹修煉之相結合/144
 伍、南北朝精氣神、魂魄在內丹修煉上的運用/147
 陸、結語/148
第七章 唐代精氣神等名相,在內丹修煉上所代表的意義及其運用/150
 摘 要/150
 壹、序言/150
 貳、初盛唐對精氣神的定義/151
 參、盛唐道士張果等人的精氣神及魂魄說/153
 肆、中晚唐內丹修煉法門中的精氣神與魂魄說/156
 伍、結語/165
第八章 唐代內丹家與內丹修煉法門/167
 摘 要/167
 壹、唐代內丹概況/167
 貳、玄宗朝內丹家及其修煉法門/169
 參、中唐時期的內丹修煉法門/190
 肆、結語/231
第九章 唐代內丹重要傳承祖師鍾離權身世略考/234
 摘 要/234
 壹、唐代鍾離權傳道事蹟及史料/234
 貳、宋代鍾離權生平事蹟之史料與鍾離權傳記之形成/237
 參、元代道流所撰鍾離權之傳記/242
 肆、明清所見鍾離權事蹟之纂述/246
 伍、結語/249
第十章 鍾離權內丹修煉法門及其影響/251
 摘 要/251
 壹、鍾離權的內丹著作/251
 貳、鍾離權書中所見同時代諸多傍門左道修仙法門/256
 參、鍾離權論仙人鬼及內丹修煉之方/260
 肆、鍾離權書中所見內丹修煉重要名相及修行方法/267
 伍、結語/293
第十一章 唐代內丹重要傳承祖師呂巖身世略考/297
 摘 要/297
 壹、序言/298
 貳、唐宋文獻中所見的呂洞賓傳記及事蹟/300
 參、元明清人所撰呂洞賓之傳記史料/314
 肆、史料所見呂祖姓名籍貫及家世的不同說法/323
 伍、筆者對呂洞賓所處年代的考訂/330
 陸、結語/341
第十二章 呂洞賓《純陽真人渾成集》內丹修煉法門及其影響——兼論內經圖及呂祖參謁黃龍公案/349
 摘 要/349
 壹、序言/349
 貳、呂巖撰《純陽真人渾成集》二卷所見內丹修煉法門/353
 參、呂洞賓《純陽真人渾成集》「鐵牛耕地種金錢」詩句與內經圖的關係/356
 肆、呂洞賓和佛教黃龍禪師的公案,及後人對它的看法/359
 伍、由佛道修煉差異及呂祖內丹思想,看呂祖黃龍公案,是僧人偽撰,乃佛道爭勝下的產物/365
 陸、結語/375
第十三章 呂洞賓《指玄篇》、《肘後三成篇》等書文詩歌中所見內丹修煉思想/377
 摘 要/377
 壹、《指玄篇》的內丹修煉法門/377
 貳、《肘後三成篇》的內丹修煉法門/387
 參、《九真玉書篇》的修煉法門/392
 肆、《呂公金丹秘訣》的內丹修煉法 395
 伍、呂祖《泌園春》與《敲爻歌》、《呂公窑頭坯歌》、《百字碑》/396
 陸、結語/406
第十四章 五代內丹冥思靜坐法/408
 摘 要/408
 壹、唐末五代譚峭其人及《化書》的內丹思想/408
 貳、五代劉海蟾其人及其內丹思想/416
 參、彭曉的內丹思想/419
 肆、通玄先生張薦明的內丹思想/428
 伍、希夷先生陳摶內丹學/432
 陸、周固樸撰《大道論》的內丹思想/450
 柒、草衣洞真子凝述《修真歷驗鈔圖》的內丹思想/452
 捌、左掌子撰《證道歌》的內丹思想/455
 玖、失名撰《擒玄賦》的內丹思想/456
 拾、失名撰《大還丹照鑑》的內丹思想/458
 拾壹、結語/462
第十五章 五代彭曉蹙陷時空的修丹理論及其影響與衍變/464
 摘 要/464
 壹、彭曉蹙陷時空的內丹修煉法門/464
 貳、彭曉蹙陷宇宙天地於一身的鼎爐修丹說(蹙陷空間)/466
 參、蹙陷一歲於一日十二時的火候修丹說(蹙陷時間)/468
 肆、南宋.陳楠《翠虛篇》的縮年於月,縮月於日,縮日於時,得藥在一時的內丹修煉法/472
 伍、宋代失名撰《真仙祕傳火候法》將蹙陷時空法用在呼吸計數上/473
 陸、元代牛道淳將吸呼里數的蹙陷空間,配合縮促時日的蹙陷時間,來行內丹火候修煉/474
 柒、結語/476
參考書目/478

序/導讀

自序

本書旨在探討隋唐五代約三百八十年間的冥思靜坐修行法門,隋及五代均甚短暫。隋文帝即位於開皇元年(西元581年),滅於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僅有37年。五代,起自西元907年唐滅,至西元960年宋太祖即位,共54年。隋及五代,加起來不足百年,唐自618年至907年,則有289年。所以此時期的冥思靜坐修煉法門,應以唐朝為主。

魏晉南北朝冥思靜坐的修仙術,以服食五芽、鬱儀、結璘及存思身神的守三一、帝一等法門為主流,內丹坎離交媾說淪為非主流。到了隋代,蘇元朗精通內丹外丹,所撰著作中,內丹以《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為主,外丹以《太清石壁記》為著。唐代內外丹說都受到蘇元朗的影響。唐代初期的修仙術,因帝王的好尚,重視外丹黃白之修煉,而在廣義內丹上,則以養神心齋及重玄為主。狹義的坎離交媾內丹修行,興起於盛唐玄宗朝,劉知古、張果、羅公遠、葉法善、一行等,皆有內丹方面的著述。至中唐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而坎離交媾的內丹說大盛,晚唐五代則以陶埴、羊參微、李光玄、譚峭、劉海蟾、陳摶等為主。

內丹修煉法門,始見於東漢,完成於鍾呂,傳揚於張伯端。漢代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唐代呂洞賓撰集《鍾呂傳道集》、張伯端《悟真篇》三者成為內丹修煉必讀的聖典。

魏伯陽用人體心腎陰陽二氣,來和八卦、五行、二十四節氣、日月盈缺,及外丹鉛汞等名相相結合,並用鉛汞、龍虎、坎離等名相來表達腎水心火陰陽二氣,從此以後內外丹修煉法門,共用同一組名相及表達方式,違反了周秦以來內丹(廣義內丹)、外丹不用同一名相的作法,雖塑造出一套共用的詮釋語言,卻也使內丹、外丹混淆難別。

魏伯陽內丹說重在人體內陰陽二氣的交媾,對交媾後的修煉方式並未詳述。唐代鍾離權、呂洞賓的內丹修煉法,在龍虎交媾後,有更多的論述,依其程度深淺及法門不同,分別有河車運轉、五行顛倒、三田返覆、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五氣朝元、三陽聚頂等修持法門,詳盡加以論述和解說,使得內丹修煉,簡明易行。鍾呂傳道,並認為內丹為修仙之唯一方法,其他皆是旁門左道,鍾呂甚為鄙棄佛教徒的枯坐修心,以為是鬼仙,鬼仙仍是鬼,是不死之鬼,而非仙。

但到了北宋張伯端《悟真篇》,則大量援引佛教禪宗以說修性。自張伯端而後,內丹南北二宗,在修煉法門上,都受到張伯端的影響,援禪入道似成風尚,大違鍾呂傳道宗旨。

唐代的內丹修煉,自中唐而後,能逐漸成為修仙的主流法門,主要的原因,除外丹毒害人體的事件,一再出現外,內丹的學者,自唐玄宗朝的張果、劉知古,至憲宗朝的鍾離權、呂洞賓及晚唐的羊參微等人,都曾對外丹多所批評,逐漸建立以內丹為主流的修煉方式。

五代和兩宋,修仙法門轉趨以內丹修煉為主體,開始形成唯我獨尊之勢,其他的修仙法門皆是末流,漢魏南北朝存守身神及鬱儀、結璘、服食星辰之氣等法門,此時更是弩末之勢,不再受當時學者及修煉之士所鍾愛。

又,唐代內丹修煉法門,值得注意的是,自東漢以來,內丹修煉並無男女不同法門的論述,但唐末則出現女丹修煉法門,《太玄寶典.修真沖寂門.陰陽造化章》,以為男女稟氣不同,男子內丹以煉精氣為主,女子以煉心血為主,男精女血,男以腎始,女以兩乳間始,修煉法門有別,其說影響了清代的男女丹道典。

本書係《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中的第三冊,名為《隋唐五代篇》,此系列書,係受香港青松觀出資贊助,謹致謝忱。

蕭登福撰於2018年2月26日臺中大里

試閱

第一章 緒論
摘 要

  周秦以來的冥思靜坐法門,發展到漢魏六朝而有百花齊放的情形出現,有:行氣導引法、六氣法、五芽法、鬱儀法、結璘法、存守身神法、內丹坎離交媾法、胎息法、恬惔無為修性法等,養神、養形諸法門,都在此時期出現。但到了隋唐五代,主要修行法門反而僅有心齋坐忘、胎息、內丹等數種,不再以繁多取勝,不僅如此,中晚唐而後,更逐漸以內丹修煉為主流。
  隋朝的年代雖短,值得注意的是蘇元朗的內丹、外丹上的成就。唐代初期,外丹依然受到帝王重視,更由於唐代君王姓李,以老子為始祖,特別推崇老莊思想,於是有重玄學的興起及心齋坐忘修煉法門的出現;而唐初孫思邈的重視服食元氣及倡導胎息法門,使得胎息以服食元氣為主,成為唐代胎息法的特色。此外,坎離交媾的內丹修煉法,在唐玄宗朝開始重振,劉知古、羅公遠、葉法善、張果等人力倡內丹學。至唐憲宗朝,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等人才輩出,內丹理論得到更進一層的闡發與建立,尤其《鍾呂傳道集》影響後世極大。五代的劉海蟾、陳摶沿承鍾呂之學。其中劉海蟾內丹學傳至張伯端及王重陽,成為內丹南北兩宗。而陳摶的《易》學及太極圖的修煉法門,則開啟了宋代的理學。
  唐代內丹學的盛行,雖和鍾呂有關,也和外丹鉛汞毒傷人體的案件漸多有關。自玄宗朝起,內丹家即不斷抨擊外丹及其他修煉法門,使世人逐漸摒棄外丹及其他法門而修內丹,此是內丹學在唐後興盛的重要原因。另外,在晚唐也出現了特別為女性而設的女丹修煉法門。
關鍵字:內丹 隋唐 五代 坐忘 胎息

  隋唐五代的冥思靜坐,大概可以分為數個段落來討論:一是,隋代蘇元朗內丹、外丹兼論。二是,唐初流行著受老莊思想影響的心齋坐忘法門。三是,以服食元氣為主的胎息法。四是,玄宗朝內丹學及其後內丹學的發展。

壹、隋代蘇元朗的內外丹學
  魏晉南北朝重要的道派,有傳承自漢代的正一派及東晉世興起的上清派與靈寶派。正一派以符錄為主,在冥思靜坐修行法上,可述者少。上清派主要以存思身神結合守一為主,有守三一、雄一、雌一、帝一等不同階次之法門;有服食日月星精氣的鬱儀、結璘、奔辰法。靈寶以誦經及科儀為主,但在靜坐存思上,則有服食五方天氣的五芽法,藉由觀想五方天帝、誦咒佩符,服食五方天之精氣。以上是魏晉南北朝所盛行的修仙法門,成為當時的主流。此外,有承襲自漢末《周易參同契》的坎離交媾內丹修煉法,雖非主流,卻也沿承不絕。南北朝內丹修煉也影響了佛教徒,北齊.慧思(515-577)〈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有「藉外丹力修內丹」 之語。此期重要的內丹修煉道書為《太上三十六部尊經.黃庭經》、《太上洞玄靈寶觀妙經》、《洞玄靈寶定觀經》,且由於內丹在南北末已影響到佛教徒的修行,似乎南北朝末內丹修行又逐漸流行起來。
  隋代內外丹兼修的代表人物,當屬蘇元朗。蘇元朗其人,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六.神仙類》說他是隋開皇時人。他的著作見載於《石藥爾雅.卷下.敘諸經傳歌訣名目》、《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志三.神仙家》、《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神仙類》、《宋史.卷二百五.志第一百五十八.藝文四.神仙類》、《庚道集》卷八。計有:《青霞子訣》、《太清石壁記》、《龍虎通元要訣》、《旨道篇》、《寶藏論》、《青霞子十六轉大丹》,另外《羅浮山志會編》說他撰有《茅君歌》。生平事蹟,見於清.宋廣業《羅浮山志會編.卷四.人物志.仙一.蘇元朗傳》 。
  蘇元朗的著作中,談論內丹的有:《旨道篇》及《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二書均佚,尚有部分殘文被引述。《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是內丹方面的專著,修煉之法,是以身為爐鼎,心為神室,用坎離、水火、鉛汞、姹女、嬰兒來做陰陽氣之代稱,更提出「鵲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為之時,無為為本。」的修煉方式,主張「性命雙修,內外一道」。
  蘇元朗外丹的著作有:《寶藏論》、《太清石壁記》、《青霞子十六轉大丹》,其中《太清石壁記》三卷現存,收入於《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興字號》,題為楚澤先生編,原撰作者為蘇元朗,續纂者為楚澤先生。此書分三卷,上卷所載以大丹為多,次載所載為中等丹藥,下卷所載偏向為治病之方及基礎丹藥常識。蘇元朗的外丹藥物,常被唐人所引用,因非屬於本書討論範圍,所以略而不談。

貳、唐代心齋坐忘修行法門
  隋代蘇元朗的內丹、外丹說,對唐代初期的影響,似乎是外丹大於內丹。唐代初期,外丹黃白的修煉依然盛行,內丹則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此時期,老莊思想及相關修煉法門,反而重新站上舞臺,受到士大夫及道流所喜愛,這跟唐代的帝王有關。唐朝國君姓李,以老子為始祖。唐高祖武德三年,絳州人吉善行遇老子顯聖於羊角山,告以「吾子孫,長有天下」,於是詔改羊角山為龍角山,並建老子廟; 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頒《令道士在僧前詔》,稱「朕之本系,出於柱史(老子)」 。由於唐代君王尊崇老子,所以老莊之學重新受到重視,唐初以老莊思想為主的重玄學興起,而自開國之初至唐滅,都有人注疏《老》、《莊》書。
  由於唐初的重視老莊學,因而在修行法門上,重新興起了以老莊思想為主的修行法門,尤其是以恬惔寡慾、清靜無為為主,所形成的心齋坐忘說。在這方面,隋末唐初.孫思邈《存神鍊氣銘》以為存身在存氣,存氣在存神,倡五時七候之說;五時,旨在修煉心性,分五大步驟,由心念動多靜少開始,其次靜少動多,其次動靜相半,其次靜多動少,直到一向純靜,這是攝心工夫,即是周代《莊子》書的養神;而七候則是修煉形體,由宿疾並消、色返童顏、延年千載、煉身成氣、煉氣成神、煉神合色、身超物外,為《莊子》書的養形。養神、養形二者兼修。
  孫思邈的《存神鍊氣銘》的五時七候說,影響了司馬承禎(趙堅)《坐忘論》,收錄於《正統道藏.太玄部.去字號》。現存題為司馬承禎《坐忘論》的,有二部,一是《正統道藏》,一是濟源《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陰所刊。今人朱越利〈《坐忘論》作者考〉 ,認為《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陰的《坐忘論》,才是唐司馬承禎所撰,《正統道藏.太玄部》七篇一卷的《坐忘論》是趙堅(趙志堅)所撰。司馬承禎(647-735)是唐高宗朝至玄宗朝的著名道士,《有唐貞一先生廟碣》司馬徽《坐忘論》有批評道士趙堅造《坐忘論》之語,趙堅年代應與司馬承禎同時或在他之前。
  司馬承禎(趙堅)《坐忘論》,書分為:〈敬信一〉、〈斷緣二〉、〈收心三〉、〈簡事四〉、〈真觀五〉、〈泰定六〉、〈得道七〉、〈坐忘樞翼〉。將莊子的坐忘,轉化成靜坐修道之法門,並設立階次以逐漸完成。其法由敬信著手,「聞坐忘之言,信是修道之要,敬仰尊重,決定無疑者,加之勤行,得道必矣。」有信道之心,相信坐忘可以得道,須具備這樣的信心才能學習坐忘。雖以修養心性的坐忘為主,其實已兼及煉形、煉氣之說,不單純以修養心性說為主。
  《有唐貞一先生廟碣》碑陰的司馬承禎《坐忘論》,所說的坐忘,主張煉形合氣,煉氣合神,神與道冥,形神兩忘,「離形去智,隳支體」,而後能形、神兩全。
  除上述兩種《坐忘論》外,《正統道藏.太玄部.甚字號》所收司馬承禎《天隱子》及吳筠撰《心目論》也和心齋坐忘有關。《天隱子》一書在序之後,有:〈神仙〉、〈易簡〉、〈漸門〉、〈齋戒〉、〈安處〉、〈存想〉、〈坐忘〉、〈神解〉等諸章,文字皆短少,旨在論述心齋坐忘之修道法門,由齋戒入手,擇靜室安居,存神內照,物我兩忘,與道冥合,而長生久視。
  吳筠撰《心目論》,文字短小,約千餘字,所說的修煉心靈之方式,大抵採老莊之說,以自然為侶,無慾為朋,不因外物之巨變而動心,超然物外。論述修道之法在於冥心,能冥心,外物自不能擾動其內和。
  以上是唐初受老莊思想影響的心齋坐忘修行法門。在初唐時期,另外也盛行以服食元氣為主的胎息修煉法門。

參、唐代以服食元氣為主的胎息修行法門
  胎息說及元氣說,皆不始於唐代,但在唐代則把二者合而為一,以為胎息所服食之氣,為自身稟自於太初始氣的元氣,稱之為內氣,不是鬱儀結璘法所服食的外氣。
  胎息之說,較早文獻為《後漢書.卷八十二下.方術傳.王真》說王真「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不絶房室。」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釋滯》說他的從祖仙公(葛玄),「能閉氣胎息」。胎息名稱始於漢代,其法則據《抱朴子.釋滯》所說,胎息是以一般的吐納呼吸、行氣導引法做為基礎,逐漸修煉成入氣多吐氣少,最後閉氣不息,如胎兒在母胎中呼吸,稱為胎息。《抱朴子.釋滯篇》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漢魏六朝的胎息,以一般的導引吐納為基,沒有服食內氣(自身元氣)、外氣(天地日月星辰等眾氣)之分。
  「元氣」,出現在周世,《子華子.陽城胥渠問》以為道生萬物,由太初一氣,分為始氣、元氣、玄氣三氣,然後形成天地萬物。漢代《太上黃庭外景玉經.下部經第三》說:「上稟元氣年益長,日月列布張陰陽。」《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呼吸章第二十》說:「呼吸元氣以求仙。」漢代逐漸用「元氣」來稱天地初始之氣,萬物稟之以成形。
  隋末唐初.孫思邈《存神鍊氣銘》主張養氣安神以存身,以為「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 將元氣帶入煉形、煉氣、煉神的修煉法門中。孫思邈雖重視元氣,但尚未有內、外氣之分。孫思邈《枕中記.行氣法》是以胎息為主的行氣法門,其法和《抱朴子.釋滯篇》相近。唐玄宗朝的吳筠《宗玄先生文集.卷中.形神可固論.服炁》說:「胎鍊精神,固其太和,含其大道。若明胎息,則曉元炁,胎息與元炁同也。」 同樣重視元氣與胎息的關係,但皆沒有以元氣為內氣的說法,沒有內氣、外氣之分。
  撰成於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的《幼(幻)真先生服內元炁訣》 ,旨在敘述服炁胎息之法。以為胎息所服食者為自身體內之內炁,而五芽(五方天氣)、鬱儀(日氣)、結璘(月氣)等所服食的日月天地之精炁為外炁,強調外炁粗濁,內炁精細。內炁為自身所有,須得師授,方能有成。所謂:「其二景(日月)、五牙、六戊及諸服炁法,皆為外炁。外炁剛勁,非俗中之士所宜服也。至如內炁,是曰胎息,身中自有,非假外求。」書中將炁分為內炁、外炁二者,以為胎息所服是內氣,才能有效。
  幻真服內元炁之說,影響深遠,《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胎息雜訣〉說:「但徐徐引氣出納,則元氣亦不出也。自然內外之氣不雜,此名胎息。」 主張初練習胎息時,外氣出入僅止於咽喉,內氣不流散,不能使外氣影響內氣。
《太清調氣經》 以為服氣本名胎息,如嬰兒在母胎中,所服乃內炁耳,舊經所說「鼻引外氣服者,深非正法也。」
《太清服氣口訣》 ,有服氣飲食法十餘條凡例、分辨外氣元氣法、敕身解穢法等四部分。《太清服氣口訣.分別外氣、元氣訣》首句云:「元氣與外氣都不相雜,若咽生氣入,須臾即從下洩出去,不得停腸中,若運氣得應頭腦中,頭腦中熱氣上運向腳,亦如之。」 文中明白說明外氣不可留蓄於身中。
  大抵自玄宗朝而後,胎息以服食自身元氣為主,服食內氣成為胎息說的共識。

肆、唐代玄宗朝內丹學的興起,及中唐後鍾呂內丹說的盛行
  唐代初期流行外丹八石燒煉;冥思靜坐方式,由於老莊學興盛,則有心齋坐忘及胎息修行法門。至唐玄宗朝,內丹學開始復盛,現存當時人所撰的內丹書有:劉知古《日月元(玄)樞論》 、羅公遠、葉靜能註《真龍虎九仙經》 、一行和尚註《真龍虎九仙經》 、張果述《太上九要心印妙經》等。劉知古《日月元(玄)樞論》旨在闡釋《周易參同契》,主張以內丹為主,用日月、龍虎來稱呼人身中之陰陽氣,龍陽虎陰,二氣交媾而成丹。羅公遠、葉靜能、一行三註《真龍虎九仙經》,以為修道之要在:靜意、安神、去慾。然後重視心火腎水二氣之運用,瞑目存思,引脾黃氣上沖頂門,躍出聖身,並吞服日月精華,再修煉五臟之氣的結丹法結聖胎,成就聖身。
  唐玄宗朝內丹學大都以《周易參同契》為主,夾雜著養神、養形及服食日月精氣之說。到了中唐憲宗朝時期,有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等重要內丹家,唐代主要的內丹理論,大都在這個時段建立起來,其中尤以鍾離權、呂洞賓為內丹學的傳道主體。
  鍾離權是呂洞賓之師,也是宋代內丹南宗北宗所宗奉的傳道祖師。和二人相關的重要著作有《鍾呂傳道集》、《祕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純陽真人渾成集》等,以《鍾呂傳道集》最受推崇。《鍾呂傳道集》,首論真仙,以純陽為仙,純陰為鬼,陰陽相雜為人。認為修煉的成果分為五等,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鬼仙、人仙皆不離人與鬼,仍無法成仙,自地仙起才能長生,才能飛昇。內丹修煉的法門,始於以腎水金虎,上行與離火木龍交媾,而返黃庭結藥,經火候抽添,使腎、心、黃庭三處之氣,陰盡而純陽。因而腎氣(元陽之氣)、心氣(正陽之氣)、黃庭大藥純陽之氣(真氣),三者齊聚泥丸,混合為一,稱為三陽聚頂,再經百日修煉,得以使聖胎堅定,而得地仙。對內丹修煉的過程及名相,舉凡龍虎交媾、河車、五行顛倒、三田返覆、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五氣朝元、三陽聚頂等都有詳盡的論述和解說。
  內丹說源自《周易參同契》,但此書僅有六千餘字,主要是以四字句或五字句為主體的韻文體來行文,兼雜以散文(如第七章、十章、八十四章等)及騷賦體(如第八十章、八十一章、八十二章、八十三章等)等四種文體寫成。假借《周易》六十四卦諸爻象,配合五行、天干地支、陰陽律呂、日月星辰等交替變化,來說明煉丹之步驟與方法。
  《周易參同契》全書字數不多,且用了太多文字來敘述六十四卦、陰陽律呂、日月節候等變化,因而對於坎離陰陽二氣如何交媾,如何引氣行身,河車運轉等均未能詳述。且對坎離交媾後的抽鉛添汞法門,如五行顛倒、三田返覆、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五氣朝元、三陽聚頂等,都沒有明文論述。
  《鍾呂傳道集》略去六十四卦、陰陽律呂、日月節候等變化的詳細論述,而著力在詳述龍虎交媾及交媾後的修煉過程。再者,「黃芽」、「太陽流珠」,在《周易參同契》中,被用做鉛(虎)、汞(龍)二物的代稱詞而已;但在《鍾呂傳道集》中,「黃芽」則是龍虎交媾後在黃庭所結的藥種,是小河車的成果,不是鉛的代稱詞。
  由於《鍾呂傳道集》在內丹修煉上的細緻鋪陳,使得內丹修煉更易實行,也更吸引人去學習。所以鍾呂而後,內丹著作漸多,晚唐內丹家,如陶埴撰《還金述》、《陶真人內丹賦》;元陽子羊參微《還丹歌訣》、《還丹金液歌》;李光玄撰《金液還丹百問訣》;還陽子撰《大還丹金虎白龍論》;五代重要內丹著作有譚峭《化書》;劉海蟾《還金篇》、《海蟾子還丹賦》;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三卷、《周易參同契鼎器歌明鏡圖》一卷、《還丹內象金鑰匙》;通玄先生張薦明《還丹金液歌》;陳摶《指玄篇》、《陰真君還丹歌註》;周固樸《大道論》;草衣洞真子凝述《修真歷驗鈔圖》;左掌子撰《證道歌》;失名撰《摛玄賦》;失名撰《大還丹照鑑》等。

伍、內丹家對外丹及其他修煉法門的攻擊與摒棄,兼論內丹學興盛的原因
  在廣義的內丹、外丹等諸多修仙法門中,坎離交媾的狹義內丹說,在中晚唐後會逐漸成為一枝獨秀,至宋元而成為修仙主流。主要原因,除外丹毒害世人的事情層出不窮外,也和內丹家藉由抨擊他家修煉法門,來凸顯自己內丹的殊勝有關。唐代內丹家對其他修仙法門的抨擊,在唐玄宗朝已開始,唐玄宗朝的劉知古與張果,都有明文呵斥外丹的誤人害命。

一、劉知古對外丹傷害人命的抨擊
  劉知古是唐高宗至玄宗朝道士,他的《日月元(玄)樞論》攻擊用外丹用五金八石等金屬及礦石來做為藥材的謬誤。
  《日月元樞論》說:
  有淺見之士,或以水銀和山澤銀合於器中燒,呼為樹子。始即二物相抱,後乃銀汞異處。或經一年至二年,鉛母既成赤粉,其中伏火功深則十存四五,效淺者十有二三。服之者不聞益人,亦往往反損,蓋緣五行之氣不足,法象之理有乖。……嘗見天下好道者,財竭不知貧,力盡不知困,深可哀也。莫不以鉛黃花與水銀相和燒之,謂之紫粉。或以朱砂、雄黃、水銀、硫黃、曾青、空青及諸礬、雲母等,同合和蒸煉煮煆服之。或以諸礬、新碌諸灰結水銀,名為紅銀,化為粉屑以服之。凡此眾類,制作多門。若修煉如法,形氣不散,尚可愈人之疾,亦別無所益。若散失精華,空有滓惡,但能稍熱,更無所堪。或用藥汁以煮硫黃,澄濾以研成玉粉;或用硫黃以染銅葉,研煉而成赤丹煮之。此於諸術之中,最為凡淺。至於砒霜以化銅鐵縮錫,此蓋為飢寒之徒,非道者所處也。然得妙者,亦百無一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33914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06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