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過死亡:馬太福音的門徒觀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討馬太福音的「門徒觀」及其與「死亡及復活」之間的關係。馬太福音是四福音書中唯一獨特地把名詞「門徒」這字以動詞「作門徒」來使用(太28:19)的經卷,這突顯出「作門徒」的使命在該福音書中具特別的意義。按馬太福音的記載,耶穌在傳道時吩咐門徒要背起他們的十字架來跟隨祂,並且要為祂的緣故而喪掉生命(太10:38-39;16:24-25)。之後,耶穌先後三次向門徒預言祂的受難和復活,意思是門徒跟從耶穌,需要準備好隨時面對死亡。然而,復活的主勝過了死亡,祂差遣門徒往普天下去,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太28:18-20)。這樣看來,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是「門徒觀」的轉捩點。願意跟隨耶穌、並為祂捨命的門徒,將會像耶穌一樣最終能勝過死亡,復活過來,並且獲得作門徒的賞賜。
目錄
黃 序 ix
自 序 xi
縮略表 xiii
聖經版本引用說明 xvii
導 論 1
第一節 馬太福音「門徒觀」獨特之處 4
第二節 研究價值 7
第一章 馬太福音「門徒觀」的研究歷史發展 13
第一節 引言 13
第二節 編修批判學 17
第三節 文本批判學 27
第四節 敘事批判 34
第五節 修辭批判學 42
第六節 其他相關研究 50
第七節 評估「門徒觀」的歷史研究 54
總結 59
第二章 本書研究的方法論 61
第一節 引言 61
第二節 編修批判學 63
第三節 敘事批判 71
總結 85
第三章 「門徒」與「跟隨」:從字彙語意分析 87
第一節 引言 87
第二節 「門徒觀」與死亡、復活及終末的關係 88
第三節 「門徒觀」與門徒 97
第四節 成為門徒與跟隨 111
總結 125
第四章 門徒將面對死亡 127
第一節 引言 127
第二節 從呼召到明白跟隨的意義(太4:17-9:35) 127
第三節 太10章「差遣講章」的導言 135
第四節 門徒所遭遇到的迫害(太10:16-23) 139
第五節 門徒的代價與賞賜(太10:24-42) 150
第六節 馬太的死亡觀 176
總結 178
第五章 門徒會勝過死亡 181
第一節 引言 181
第二節 門徒同樣面對猶太領袖的攻擊(太11:2-16:20) 182
第三節 第一次受難預言(太16:21-28) 193
第四節 第二次受難預言(太17:22-23) 219
第五節 第三次受難預言(太20:17-19) 227
第六節 檢視馬太福音中耶穌的跟隨者 241
總結 250
第六章 門徒將會復活及獲得賞賜 255
第一節 太18:1-9 與太19:27-30 之導言 256
第二節 像小孩子的樣式(太18:1-9) 258
第三節 門徒的賞賜(太19:27-30) 273
第四節 馬太的復活觀 291
第五節 「 作門徒」把終末實現於當下(太28:18-20) 296
總結 299
結論 301
各章摘要 301
勝過死亡的「門徒觀」 304
馬太的教會:面對生與死的抉擇 310
「死亡及復活」給予讀者的勸說功能 312
總結 316
附錄
附錄一 馬太福音的門徒 319
附錄二 對比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的門徒 325
附錄三 對比Q典與馬太福音的門徒 329
附錄四 馬太福音的跟隨 331
附錄五 對比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的跟隨 335
附錄六 對比Q典與馬太福音的跟隨 337
附錄七 「山上寶訓」的交叉平行結構 339
參考文獻 341
圖表目錄
圖表1 本書所採用與「門徒觀」相關的用字與含意 12
圖表2.1 65
圖表2.2 對比太11:12-13 與路16:16 66
圖表2.3 83
圖表3.1 馬太福音「門徒」與死亡、復活或終末主題相關聯的經文 110
圖表3.2 馬太福音「跟隨」與死亡、復活或終末主題相關聯的經文 124
圖表4.1 耶穌與門徒傳道方式的對稱表 137
圖表4.2 太10:16-23 的共觀福音的平行經文 140
圖表4.3 太10:17下-22 的平行結構圖 145
圖表4.4 太10:24-25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52
圖表4.5 太10:26-33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53
圖表4.6 太10:34-46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66
圖表4.7 太10:40-42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66
圖表4.8 耶穌與門徒的命運對應表 175
圖表5.1 門徒與猶太人的對比圖表 188
圖表5.2 太16:13-28 的交叉平行結構圖 195
圖表5.3 太16:21-28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05
圖表5.4 太17:22-23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23
圖表5.5 太20:17-19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32
圖表5.6 三次受難預言的內容對比表 251
圖表6.1 太18:1-9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62
圖表6.2 太19:27-31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81
自 序 xi
縮略表 xiii
聖經版本引用說明 xvii
導 論 1
第一節 馬太福音「門徒觀」獨特之處 4
第二節 研究價值 7
第一章 馬太福音「門徒觀」的研究歷史發展 13
第一節 引言 13
第二節 編修批判學 17
第三節 文本批判學 27
第四節 敘事批判 34
第五節 修辭批判學 42
第六節 其他相關研究 50
第七節 評估「門徒觀」的歷史研究 54
總結 59
第二章 本書研究的方法論 61
第一節 引言 61
第二節 編修批判學 63
第三節 敘事批判 71
總結 85
第三章 「門徒」與「跟隨」:從字彙語意分析 87
第一節 引言 87
第二節 「門徒觀」與死亡、復活及終末的關係 88
第三節 「門徒觀」與門徒 97
第四節 成為門徒與跟隨 111
總結 125
第四章 門徒將面對死亡 127
第一節 引言 127
第二節 從呼召到明白跟隨的意義(太4:17-9:35) 127
第三節 太10章「差遣講章」的導言 135
第四節 門徒所遭遇到的迫害(太10:16-23) 139
第五節 門徒的代價與賞賜(太10:24-42) 150
第六節 馬太的死亡觀 176
總結 178
第五章 門徒會勝過死亡 181
第一節 引言 181
第二節 門徒同樣面對猶太領袖的攻擊(太11:2-16:20) 182
第三節 第一次受難預言(太16:21-28) 193
第四節 第二次受難預言(太17:22-23) 219
第五節 第三次受難預言(太20:17-19) 227
第六節 檢視馬太福音中耶穌的跟隨者 241
總結 250
第六章 門徒將會復活及獲得賞賜 255
第一節 太18:1-9 與太19:27-30 之導言 256
第二節 像小孩子的樣式(太18:1-9) 258
第三節 門徒的賞賜(太19:27-30) 273
第四節 馬太的復活觀 291
第五節 「 作門徒」把終末實現於當下(太28:18-20) 296
總結 299
結論 301
各章摘要 301
勝過死亡的「門徒觀」 304
馬太的教會:面對生與死的抉擇 310
「死亡及復活」給予讀者的勸說功能 312
總結 316
附錄
附錄一 馬太福音的門徒 319
附錄二 對比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的門徒 325
附錄三 對比Q典與馬太福音的門徒 329
附錄四 馬太福音的跟隨 331
附錄五 對比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的跟隨 335
附錄六 對比Q典與馬太福音的跟隨 337
附錄七 「山上寶訓」的交叉平行結構 339
參考文獻 341
圖表目錄
圖表1 本書所採用與「門徒觀」相關的用字與含意 12
圖表2.1 65
圖表2.2 對比太11:12-13 與路16:16 66
圖表2.3 83
圖表3.1 馬太福音「門徒」與死亡、復活或終末主題相關聯的經文 110
圖表3.2 馬太福音「跟隨」與死亡、復活或終末主題相關聯的經文 124
圖表4.1 耶穌與門徒傳道方式的對稱表 137
圖表4.2 太10:16-23 的共觀福音的平行經文 140
圖表4.3 太10:17下-22 的平行結構圖 145
圖表4.4 太10:24-25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52
圖表4.5 太10:26-33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53
圖表4.6 太10:34-46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66
圖表4.7 太10:40-42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166
圖表4.8 耶穌與門徒的命運對應表 175
圖表5.1 門徒與猶太人的對比圖表 188
圖表5.2 太16:13-28 的交叉平行結構圖 195
圖表5.3 太16:21-28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05
圖表5.4 太17:22-23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23
圖表5.5 太20:17-19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32
圖表5.6 三次受難預言的內容對比表 251
圖表6.1 太18:1-9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62
圖表6.2 太19:27-31 的共觀福音平行經文 281
序/導讀
推薦序
◎黃根春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欣聞志堅早年的研究成果,今天結集成書出版,深感快慰,可喜可賀。
「門徒觀」在教會的圈子,是一個相當重視的課題;在學術界,它也是一個不斷被討論和探索的主題。如何能夠在學術界多年來的討論中取得突破,如何能夠在教會的共識和共同信念之中作出有意義的貢獻,這是學者在每一個學術討論的挑戰,亦是作者志堅在這一部新著中的精心耕耘。
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時候,呼召門徒;復活的主吩咐門徒,要使萬民作他的門徒。這種一脈相承的「門徒觀」,在《馬太福音》是特別明顯的。這也是志堅的新著為何選取《馬太福音》的「門徒觀」作為主題研究背後的原因。
「學術」其實就是將我們生活的經驗,包括感覺、觀察、思想,加以分析和反省,並且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聖經研究也有學術的研究特質。因此,《馬太福音》中的「門徒觀」就是將關於門徒的教訓,加以分析和反省,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志堅新作的具體內容。
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學術的研究特質去探討聖經內的不同主題,志堅的新書,亦是從他過去生命歷程中所體會到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馬太福音的「門徒觀」。作為一位專業物理治療師,志堅深刻地體會到生命中的疼痛、死亡及復康所需要的勇氣和堅毅的意義。讀者們將很快便可以看到,作者這種對生命的體會所探索的「門徒觀」,怎樣從《馬太福音》中程現出來。
「門徒觀」雖然是一個看似眾信徒皆知曉的課題,但是我深信,讀者手上的這本書,將會帶給您們對《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有一嶄新的亮光。
◎黃根春 /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欣聞志堅早年的研究成果,今天結集成書出版,深感快慰,可喜可賀。
「門徒觀」在教會的圈子,是一個相當重視的課題;在學術界,它也是一個不斷被討論和探索的主題。如何能夠在學術界多年來的討論中取得突破,如何能夠在教會的共識和共同信念之中作出有意義的貢獻,這是學者在每一個學術討論的挑戰,亦是作者志堅在這一部新著中的精心耕耘。
耶穌基督在世上的時候,呼召門徒;復活的主吩咐門徒,要使萬民作他的門徒。這種一脈相承的「門徒觀」,在《馬太福音》是特別明顯的。這也是志堅的新著為何選取《馬太福音》的「門徒觀」作為主題研究背後的原因。
「學術」其實就是將我們生活的經驗,包括感覺、觀察、思想,加以分析和反省,並且有條理地表達出來。聖經研究也有學術的研究特質。因此,《馬太福音》中的「門徒觀」就是將關於門徒的教訓,加以分析和反省,並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這就是志堅新作的具體內容。
每一個人都可以透過學術的研究特質去探討聖經內的不同主題,志堅的新書,亦是從他過去生命歷程中所體會到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馬太福音的「門徒觀」。作為一位專業物理治療師,志堅深刻地體會到生命中的疼痛、死亡及復康所需要的勇氣和堅毅的意義。讀者們將很快便可以看到,作者這種對生命的體會所探索的「門徒觀」,怎樣從《馬太福音》中程現出來。
「門徒觀」雖然是一個看似眾信徒皆知曉的課題,但是我深信,讀者手上的這本書,將會帶給您們對《馬太福音》的「門徒觀」有一嶄新的亮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