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為什麼?解開福音的難題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一起探尋及品味聖言蘊含的意義!◢
▍讀福音時,你是否有過這些疑惑:
● 捨棄一切,真的會在今世獲得百倍賞報嗎?
● 褻瀆聖神永不得赦免嗎?
● 為什麼耶穌用比喻講話?
● 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只為尋找迷失的一隻?
● 為什麼耶穌要「詛咒」那棵無花果樹?它也未免太可憐無辜了吧。
● 撒瑪黎雅婦人是在正午打水嗎?
● 「天國門徒的經師」是什麼意思?
● 天主「預定」猶達斯出賣耶穌嗎?
● 耶穌稱瑪利亞為「女人」,是不尊重母親嗎?
● 世界末日真的那麼可怕,全部都會毀滅殆盡嗎?
本書以現象學為方法論,透過語義學及歷史性原則,
探析每道福音難題的文本脈絡,力尋經文整體性的意義;
陪伴你一起品味咀嚼天主聖言當中的深層涵義。
本書特色:
◆ 深入淺出、親近福音的研經材料,有助於擴展讀經的視野。
◆ 體驗探究聖經文本的樂趣,以開放的心尋找可能的答案。
◆ 每章提供「延伸思考」,有助於深思反省並體現在生活中。
◆ 培養聖經素養,增進信仰成長。適合門徒班、讀經班、慕道班、讀書會等成長團體共讀討論;為教友靈修、神父、神師、靈修指導者深具啟發意義。
好評推薦:
「在福傳的經驗中,我們常遇到教友讀經時心存疑問,例如:耶穌為何常用比喻?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去找尋迷失的一隻?(這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又為何詛咒無花果樹?談良辰弟兄的首部力作中,為這些『福音難題』提出獨到見解與靈修省思,我們可藉此更深入認識主耶穌教導的核心及用心,培養分辨與反省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作真正的門徒,勇敢活出福音的愛。」──鍾安住總主教(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談良辰博士將長年深度研經的成果形諸筆墨,不僅寫下對耶穌聖言的理解,又加上對希臘原文原意之詮釋,眾多論述十分精采。我鄭重推薦談良辰博士的《耶穌,為什麼?》,讓我們透過閱讀更認識耶穌,一起追求真理,成為見證。」──張員榮主教(基督教台灣聖公會)
「本書透過細膩的筆觸、多年來積累的讀經心得和聖經原文的適切解析,解開我們心中對某些福音段落的疑難困惑,引導我們發現潛藏於經文細節中的美妙意義。祝福每位讀者在細細品讀之後,將有撥雲見日的感覺,拉近你與聖經的距離!」──崔寶臣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
「談良辰博士細心探究聖經中許多關於耶穌的記載,寫下心得與發現,讓其他也想深入了解關於耶穌種種一切的基督徒,可以更知曉這位萬主之主。當你越認識耶穌,你的生活會更有參考依據,並且活得更平安、更穩健。」──施以諾教授(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讀福音時,你是否有過這些疑惑:
● 捨棄一切,真的會在今世獲得百倍賞報嗎?
● 褻瀆聖神永不得赦免嗎?
● 為什麼耶穌用比喻講話?
● 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只為尋找迷失的一隻?
● 為什麼耶穌要「詛咒」那棵無花果樹?它也未免太可憐無辜了吧。
● 撒瑪黎雅婦人是在正午打水嗎?
● 「天國門徒的經師」是什麼意思?
● 天主「預定」猶達斯出賣耶穌嗎?
● 耶穌稱瑪利亞為「女人」,是不尊重母親嗎?
● 世界末日真的那麼可怕,全部都會毀滅殆盡嗎?
本書以現象學為方法論,透過語義學及歷史性原則,
探析每道福音難題的文本脈絡,力尋經文整體性的意義;
陪伴你一起品味咀嚼天主聖言當中的深層涵義。
本書特色:
◆ 深入淺出、親近福音的研經材料,有助於擴展讀經的視野。
◆ 體驗探究聖經文本的樂趣,以開放的心尋找可能的答案。
◆ 每章提供「延伸思考」,有助於深思反省並體現在生活中。
◆ 培養聖經素養,增進信仰成長。適合門徒班、讀經班、慕道班、讀書會等成長團體共讀討論;為教友靈修、神父、神師、靈修指導者深具啟發意義。
好評推薦:
「在福傳的經驗中,我們常遇到教友讀經時心存疑問,例如:耶穌為何常用比喻?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去找尋迷失的一隻?(這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又為何詛咒無花果樹?談良辰弟兄的首部力作中,為這些『福音難題』提出獨到見解與靈修省思,我們可藉此更深入認識主耶穌教導的核心及用心,培養分辨與反省的能力,在現代社會中作真正的門徒,勇敢活出福音的愛。」──鍾安住總主教(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談良辰博士將長年深度研經的成果形諸筆墨,不僅寫下對耶穌聖言的理解,又加上對希臘原文原意之詮釋,眾多論述十分精采。我鄭重推薦談良辰博士的《耶穌,為什麼?》,讓我們透過閱讀更認識耶穌,一起追求真理,成為見證。」──張員榮主教(基督教台灣聖公會)
「本書透過細膩的筆觸、多年來積累的讀經心得和聖經原文的適切解析,解開我們心中對某些福音段落的疑難困惑,引導我們發現潛藏於經文細節中的美妙意義。祝福每位讀者在細細品讀之後,將有撥雲見日的感覺,拉近你與聖經的距離!」──崔寶臣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校長)
「談良辰博士細心探究聖經中許多關於耶穌的記載,寫下心得與發現,讓其他也想深入了解關於耶穌種種一切的基督徒,可以更知曉這位萬主之主。當你越認識耶穌,你的生活會更有參考依據,並且活得更平安、更穩健。」──施以諾教授(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
目錄
推薦序之一 經文的複雜亦美妙世界/崔寶臣
推薦序之二 追求真理,認識耶穌/張員榮
推薦序之三 見證學者與聖經文本的角力/杜敬一
推薦序之四 有語問蒼天/施以諾
作者的話
第一章 今時就會得到百倍賞報嗎?
第二章 可憐的無花果樹?被詛咒了嗎?(上篇)
第三章 可憐的無花果樹?被詛咒了嗎?(下篇)
第四章 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
第五章 為什麼祢用比喻對他們講話?(上篇)
第六章 為什麼祢用比喻對他們講話?(下篇)
第七章 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
第八章 褻瀆聖神永不得赦免?
第九章 撒瑪黎雅婦人是在正午打水嗎?
第十章 天主「預定」猶達斯出賣耶穌嗎?
第十一章 為什麼耶穌稱瑪利亞為女人?
第十二章 世界末日?
附錄 為什麼聖經中常出現括號?
研經資源
天主教/基督教聖經目錄對照表
推薦序之二 追求真理,認識耶穌/張員榮
推薦序之三 見證學者與聖經文本的角力/杜敬一
推薦序之四 有語問蒼天/施以諾
作者的話
第一章 今時就會得到百倍賞報嗎?
第二章 可憐的無花果樹?被詛咒了嗎?(上篇)
第三章 可憐的無花果樹?被詛咒了嗎?(下篇)
第四章 為何撇下九十九隻羊?
第五章 為什麼祢用比喻對他們講話?(上篇)
第六章 為什麼祢用比喻對他們講話?(下篇)
第七章 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
第八章 褻瀆聖神永不得赦免?
第九章 撒瑪黎雅婦人是在正午打水嗎?
第十章 天主「預定」猶達斯出賣耶穌嗎?
第十一章 為什麼耶穌稱瑪利亞為女人?
第十二章 世界末日?
附錄 為什麼聖經中常出現括號?
研經資源
天主教/基督教聖經目錄對照表
序/導讀
【推薦序之一】
經文的複雜亦美妙世界/崔寶臣
今日擁有一本甚至多部聖經並不稀奇,但這和我三十多年前剛入修院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時,我們幾個人共用一本聖經,大家只能輪流閱讀。每當輪到自己使用聖經的時候,絕不會束之高閣,而是竭盡所能、爭分奪秒地研讀,並且一邊閱讀一邊抄寫──這樣換別人使用聖經時,還有手抄版可以繼續讀經默想。
近幾年,聖經不僅唾手可得,甚至有不同版本和譯本可供選擇,儘管十分便利,卻也產生一種弔詭:三、四十年前,教友普遍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聖經,如今家中書架上擺了好幾本聖經,反倒沒有時間和動力去翻閱。你也有同樣的情況嗎?
聖經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我們如何對待「這個禮物」,也是表達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對待送禮者。我們怎能讓天主感覺我們不在乎祂以及祂送的禮物呢?所以,別讓自己的聖經孤伶伶地擺在書架角落,甚至蒙上一層灰。
或者有人會說:我也想讀聖經,但聖經某些部分確實不好懂,讀起來很費力。沒錯,這是因為聖經雖然是為我們每個人而寫,卻不是「直接」寫給我們的。在聖經作者寫作的時代,當時的讀者應該十分容易讀懂聖經中的一些典故,文中描述的正是那個時代的文化,有大家熟知的背景。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對聖經作者寫作和最終編輯成書的時代越來越陌生,自然對某些經文也產生了距離感。
碰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呢?
你手上的《耶穌,為什麼?》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詮釋書,但它正是讀者遇到前述「難題」的及時雨,幫助讀者解開心中的疑惑。我們在讀聖經時,有時讀得太快,沒有注意到其中的細節。然而,經文裡許多美妙的意思恰巧躲藏於細節。另外,讀到某些聖經中的字詞、圖像或語句,和我們的認知有出入,就會帶來衝擊,這時也需要有人、有工具予以協助。
由衷感謝作者良辰,他下了極大的工夫,細心整理讀者會遇到的一些疑難。用他細膩的筆觸,和多年來積累的讀經心得,再加上對聖經原文的解析,作為打開這些疑難的鑰匙。讀者在閱讀每一篇之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謝謝作者良辰弟兄的努力,也期待他日後的筆耕之作。
(節錄部分,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耶穌,為什麼?:解開福音的難題》)
經文的複雜亦美妙世界/崔寶臣
今日擁有一本甚至多部聖經並不稀奇,但這和我三十多年前剛入修院的情況完全不同。那時,我們幾個人共用一本聖經,大家只能輪流閱讀。每當輪到自己使用聖經的時候,絕不會束之高閣,而是竭盡所能、爭分奪秒地研讀,並且一邊閱讀一邊抄寫──這樣換別人使用聖經時,還有手抄版可以繼續讀經默想。
近幾年,聖經不僅唾手可得,甚至有不同版本和譯本可供選擇,儘管十分便利,卻也產生一種弔詭:三、四十年前,教友普遍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聖經,如今家中書架上擺了好幾本聖經,反倒沒有時間和動力去翻閱。你也有同樣的情況嗎?
聖經是天主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我們如何對待「這個禮物」,也是表達我們以怎樣的態度對待送禮者。我們怎能讓天主感覺我們不在乎祂以及祂送的禮物呢?所以,別讓自己的聖經孤伶伶地擺在書架角落,甚至蒙上一層灰。
或者有人會說:我也想讀聖經,但聖經某些部分確實不好懂,讀起來很費力。沒錯,這是因為聖經雖然是為我們每個人而寫,卻不是「直接」寫給我們的。在聖經作者寫作的時代,當時的讀者應該十分容易讀懂聖經中的一些典故,文中描述的正是那個時代的文化,有大家熟知的背景。但隨著時間流逝,我們對聖經作者寫作和最終編輯成書的時代越來越陌生,自然對某些經文也產生了距離感。
碰到這種情形,該怎麼辦呢?
你手上的《耶穌,為什麼?》不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詮釋書,但它正是讀者遇到前述「難題」的及時雨,幫助讀者解開心中的疑惑。我們在讀聖經時,有時讀得太快,沒有注意到其中的細節。然而,經文裡許多美妙的意思恰巧躲藏於細節。另外,讀到某些聖經中的字詞、圖像或語句,和我們的認知有出入,就會帶來衝擊,這時也需要有人、有工具予以協助。
由衷感謝作者良辰,他下了極大的工夫,細心整理讀者會遇到的一些疑難。用他細膩的筆觸,和多年來積累的讀經心得,再加上對聖經原文的解析,作為打開這些疑難的鑰匙。讀者在閱讀每一篇之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謝謝作者良辰弟兄的努力,也期待他日後的筆耕之作。
(節錄部分,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耶穌,為什麼?:解開福音的難題》)
試閱
作者的話
這遠不是一部學術著作。對我這個未受過正統聖經神學培育的神哲學學者來說,本書的完成,正顯出天主的大能在軟弱卑微者身上,賜予何等豐厚的恩寵。
書中題綱列出的十個聖經問題,都曾深深困擾我,以及為數眾多的基督徒。當他們問我相同問題時,常令人難以招架;有時,我的回答連自己也說服不了。講道台上的牧者也經常碰到這些經文,我發現他們要不是跳過不講,就是支吾其詞,無法自圓其說。解開這些疑惑,確實是我深藏多年的心願。
想起十年前,我和妻子放棄了都市生活,到鄉下學習農務,過基層農民的生活,我曾像伯多祿一樣問耶穌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而跟隨了祢。那我們會得到什麼?」耶穌的答案多麼吸引人:「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參谷十28-30;瑪十九27)
多年後,雖然沒有得到原本預期的百倍房屋、田地、財產,但我住過百倍大的房屋,真的就像擁有百倍財產那樣的安全感。從體驗上說,確實印證了耶穌的許諾,不過仍無法解開「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這段文字給人的困惑。
因此,我在〈第一章〉就直接面對這道難題。我渴望藉著本書,讓困擾基督徒許久的聖經問題重新浮上檯面,邀請讀者以開放的心一起尋找可能的答案。換句話說,我的解答,不會也不應是終極的唯一解釋。耶穌不斷激勵我們去透澈領會祂話中的精神,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而非將祂的話以字面意義去規範我們所處的時代樣貌。我雖確信聖神引導我的心靈所寫下的一切,能拓展讀者的視野,然而,這本著作不應限制讀者自身接受聖神的指引,來更深、更廣地認識聖言─耶穌基督──祂是天主奧祕的啟示。
《耶穌,為什麼?》雖不是學術著作,仍具有些許學術價值。書中運用海德格現象學作為釋經原則,依此進行經文解析與詮釋。在方法論上,我仍未有機會予以系統化,但這套方法相當重要且實際運用於每一章。然而,不論在學界或是信仰生活中,很少人專門探討聖經詮釋的方法論,並建構系統化的理論;我懇切求主,助我將來完成這項任務。
請注意,在處理每一章的問題時,我試圖將每一部福音書視為獨立作品,盡量不透過另一本福音書來解釋正在探討的經文,除非為了幫助讀者聯想其他福音所記載的相似細節,或是為了突顯該福音書作者的某個特殊觀點和視角。雖然,聖經學者普遍接受文本源流說,認為《馬爾谷福音》的底稿與所謂「Q」文本(德文Quelle,「源流」之意),共同成為對觀福音作者的底稿;但是,每部福音的作者都有自己的編輯目的與對象,即使相同的事件,各部福音的敘述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相互解釋,則可能抹去了這些差異所隱含的作者編輯意向。
我解析福音難題的第二個原則,是透過語義學的闡釋(〈第一章〉就是如此),嘗試揣度作者遣詞用字隱含的思考。特別是古典希臘文具有嚴謹文法,語義學的運用有助於扮演導演的角色,恢復每一個場景人物的情緒、氛圍、張力、辯論……。我也嘗試拓展每道難題的文本脈絡,掌握福音著作的整體思維、經文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聯繫,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整體性是本書詮釋經文所持守的第三個原則。
第四個原則是歷史性。耶穌道成肉身,是一位歷史上的真人,福音書不僅是對祂的生活記錄,並且也是作者對祂的詮釋。歷史中的耶穌和每個人一樣,面對各種阻礙及磨難都有自己的奮鬥掙扎。在祂的身旁有家人、祂召叫一起合作的門徒、跟隨的群眾、與祂為敵的法利塞人,還有祂醫治的病人和被排擠的邊緣人。我在各章的詮釋,嘗試從經文重構耶穌的歷史處境及時空脈絡下的人物互動,希冀深入領會祂的思言行為、祂存在的情況──祂更是「存在自身」(我是)。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耶穌,為什麼?:解開福音的難題》)
這遠不是一部學術著作。對我這個未受過正統聖經神學培育的神哲學學者來說,本書的完成,正顯出天主的大能在軟弱卑微者身上,賜予何等豐厚的恩寵。
書中題綱列出的十個聖經問題,都曾深深困擾我,以及為數眾多的基督徒。當他們問我相同問題時,常令人難以招架;有時,我的回答連自己也說服不了。講道台上的牧者也經常碰到這些經文,我發現他們要不是跳過不講,就是支吾其詞,無法自圓其說。解開這些疑惑,確實是我深藏多年的心願。
想起十年前,我和妻子放棄了都市生活,到鄉下學習農務,過基層農民的生活,我曾像伯多祿一樣問耶穌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而跟隨了祢。那我們會得到什麼?」耶穌的答案多麼吸引人:「人為了我,為了福音,而捨棄了……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參谷十28-30;瑪十九27)
多年後,雖然沒有得到原本預期的百倍房屋、田地、財產,但我住過百倍大的房屋,真的就像擁有百倍財產那樣的安全感。從體驗上說,確實印證了耶穌的許諾,不過仍無法解開「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的」這段文字給人的困惑。
因此,我在〈第一章〉就直接面對這道難題。我渴望藉著本書,讓困擾基督徒許久的聖經問題重新浮上檯面,邀請讀者以開放的心一起尋找可能的答案。換句話說,我的解答,不會也不應是終極的唯一解釋。耶穌不斷激勵我們去透澈領會祂話中的精神,並在生活中實踐出來,而非將祂的話以字面意義去規範我們所處的時代樣貌。我雖確信聖神引導我的心靈所寫下的一切,能拓展讀者的視野,然而,這本著作不應限制讀者自身接受聖神的指引,來更深、更廣地認識聖言─耶穌基督──祂是天主奧祕的啟示。
《耶穌,為什麼?》雖不是學術著作,仍具有些許學術價值。書中運用海德格現象學作為釋經原則,依此進行經文解析與詮釋。在方法論上,我仍未有機會予以系統化,但這套方法相當重要且實際運用於每一章。然而,不論在學界或是信仰生活中,很少人專門探討聖經詮釋的方法論,並建構系統化的理論;我懇切求主,助我將來完成這項任務。
請注意,在處理每一章的問題時,我試圖將每一部福音書視為獨立作品,盡量不透過另一本福音書來解釋正在探討的經文,除非為了幫助讀者聯想其他福音所記載的相似細節,或是為了突顯該福音書作者的某個特殊觀點和視角。雖然,聖經學者普遍接受文本源流說,認為《馬爾谷福音》的底稿與所謂「Q」文本(德文Quelle,「源流」之意),共同成為對觀福音作者的底稿;但是,每部福音的作者都有自己的編輯目的與對象,即使相同的事件,各部福音的敘述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相互解釋,則可能抹去了這些差異所隱含的作者編輯意向。
我解析福音難題的第二個原則,是透過語義學的闡釋(〈第一章〉就是如此),嘗試揣度作者遣詞用字隱含的思考。特別是古典希臘文具有嚴謹文法,語義學的運用有助於扮演導演的角色,恢復每一個場景人物的情緒、氛圍、張力、辯論……。我也嘗試拓展每道難題的文本脈絡,掌握福音著作的整體思維、經文部分與整體之間的聯繫,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整體性是本書詮釋經文所持守的第三個原則。
第四個原則是歷史性。耶穌道成肉身,是一位歷史上的真人,福音書不僅是對祂的生活記錄,並且也是作者對祂的詮釋。歷史中的耶穌和每個人一樣,面對各種阻礙及磨難都有自己的奮鬥掙扎。在祂的身旁有家人、祂召叫一起合作的門徒、跟隨的群眾、與祂為敵的法利塞人,還有祂醫治的病人和被排擠的邊緣人。我在各章的詮釋,嘗試從經文重構耶穌的歷史處境及時空脈絡下的人物互動,希冀深入領會祂的思言行為、祂存在的情況──祂更是「存在自身」(我是)。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內容,請見《耶穌,為什麼?:解開福音的難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