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羞愧:用大腦重寫你的靈魂故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走進喜樂的生命,看見不羞愧的靈魂——
⚝꙳.*全新書系登場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你是否曾聽見過心底那句熟悉的聲音:「我不夠好?」
羞愧,是我們靈魂深處最隱密、卻也最具破壞力的聲音。它讓我們害怕暴露、選擇隱藏、築起高牆,在內心深處不住的論斷,使我們懷疑自我的價值與被愛的可能。
在《走出羞愧》一書中,精神科醫師寇特.湯普森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我們的思想、關係、信仰生活,扭曲我們對自己與他人的認識。他引導我們看見:只有在與他人分享我們的故事時,我們才能真正被理解、被認識。而治癒羞愧的關鍵,往往正是在那些看似違反直覺的行動中展開——敞開脆弱、尋求連結、活在光中。
這是一本充滿療癒與生命力的書,不僅幫助我們辨識羞愧感的聲音,也帶領我們展開一段靈魂故事的修復之旅。透過關係的建立、故事的重塑、信仰的實踐,我們將重新拾回創造力,活出自由與喜樂的生命。
無論你是走在自我療癒旅程中的個人、關心孩子情緒健康的父母、領導團隊的主管,或是陪伴他人的輔導者等,《走出羞愧》都是一本兼具靈修與實用的同行指南。邀請你一同踏上這段從羞愧到喜樂的轉化之路,進入那個神早已為你預備、充滿愛與盼望的真實故事。
透過本書,你將學習如何:
🅥 辨認並命名內在羞愧感的聲音
🅥 建立安全的連結群體,讓真實的自己被看見、被接納
🅥 透過脆弱的敞開與坦誠分享,重新講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 在家庭、婚姻、教會、職場中,培養不以羞愧感為動力的成長環境
「寇特.湯普森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外科醫生,在一場艱難但必要的手術中,鼓勵我們走出那些將我們困於羞愧之中的舊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無法擺脫內心深處對自身不足被暴露出來的恐懼。他指出,唯有直面並命名這種恐懼,才是通往療癒與盼望之路,這不僅能帶來靈魂的自由,也將深深影響我們的婚姻、家庭、社群、教會、職場。這是一本充滿挑戰性,卻極具生命力的書。湯普森透過他作為身心科醫師的豐富經驗,結合引人入勝的真實故事,教導我們如何將內在世界的思想、情感、身體感覺,與現代腦科學的精妙發現相連結;更重要的是,如何將一切對應到聖經中神對我們的渴望——就是能坦然地活在祂的愛、喜悅和恩典的光中。如此,我們才能開始講述新的故事。」
——理查德.溫特(Richard Winter)
聖約神學院(Covenant Theological Seminary)實踐神學教授暨輔導主任
「雖然『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但我們許多人表現得並非如此。請閱讀這本出色的指南,幫助你挖掘自己生命中那些阻礙你得著真自由的事物。」
——羅伯.莫爾(Rob Moll)
《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特約資深編輯/
《你的身體如何認識神》(What Your Body Knows About God,暫譯)作者
「有位智者曾見證說:『人生中最糟糕的時刻,莫過於當你得到了自己渴望的一切,卻發現那仍然不足夠。』正如寇特.湯普森在書中,以清晰並充滿憐憫的筆觸闡明,這種狡詐的『不足夠感』正是羞愧的核心本質。任何渴望擺脫羞愧枷鎖的人,都能在本書中找到一系列寶貴的工具。」
——大衛.威廉斯(David Williams)
福音派貴格會(Evangelical Friends Church)總監
目錄
推薦序:與雲彩般的見證人一起走出羞愧/歐雨虹
前言:羞愧感試圖講述的故事
➊ 我們與羞愧感的問題
➋ 羞愧感如何瞄準我們的心智
➌ 喜樂、羞愧感與大腦
➍ 你正在活出的羞愧感故事
➎ 羞愧感與聖經敘事
➏ 羞愧感的解藥:脆弱
➐ 雲彩般的見證人帶來醫治
➑ 在互助的社群中救贖羞愧感
➒ 更新召命的創造力
致謝
問題討論
註釋
參考書目
序/導讀
前言
羞愧感試圖講述的故事
本書講述的是羞愧感。你或許會想,我們還需要再多一本關於這個主題的書嗎?羞愧感近來強勢回歸大眾媒體及學術界,成為布芮尼.布朗(Brene Brown)等研究人員實用及精采的研究焦點,也成為談話節目的首選主題。就某些層面而言,由於羞愧感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這一切顯得合情合理。羞愧感確實無處不在,幾乎沒有什麼還未受其玷汙。
從我們的家庭到教會的大家庭,從臥室到董事會議室,從學校、工作到休閒,從藝術工作室到科學技術實驗室,羞愧感都是那原始的情緒顏料,為一切的形象上色,這些形象包括:我們的身體、婚姻、政治;我們的成功和失敗;我們的朋友和敵人——尤其是聖經中時而顯得亦敵亦友的神。羞愧感挑起戰爭,又(令人意想不到地)結束戰爭,為的只是再次激起紛爭。它助長了不公義,並替我們的無所作為找藉口。作為一種工具,它常被用來激勵學生、運動員、員工。它讓我們輕鬆地與那些意見相左、使我們感到不自在的人保持距離,同時卻讓我們親近那些只會迎合並對我們說好話的人。
由於羞愧感近期獲得了廣泛迴響,我們會想,自己對其已有所認知,所要做的就是運用現有的知識去應對問題。然而,羞愧感真的複雜到我們還需要以另一個角度來檢視它嗎?
再者,如果治癒羞愧感真有那麼簡單,為什麼我們仍舊這麼容易被擊垮?在閱讀此文的當下,你可能些微地察覺到羞愧感在你生命中的存在,但也許是因為有越來越多人在談論羞愧感,才讓你對它產生好奇。又或者,你經常與羞愧感搏鬥,在生命中許多時刻都看見或懷疑它的存在。更甚者,你可能深受其苦,或感覺被壓倒在地;若可以,你會想將它從生命中剷除。羞愧感的存在與作用無可否認,正如你為了應對它所採取的那些看似無力的手段。
儘管我們都知道什麼是羞愧感,但別說要除掉,光是要遏止它,就像是在抓取水銀:你越用力抓,它逃逸得越快。在我的前一本書《心靈解剖學》(Anatomy of the Soul,暫譯)中,我探討了基督徒靈性塑造,與新興的人際神經生物學(Interpersonal neurobiology,IPNB)領域之間的交集。我有幸在那樣的研究背景下與一些人往來,期間有一個主題不斷浮現。無論是我主持的退修會、諮詢的企業、演講的大會,或是陪伴患者的時刻——羞愧感最終都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羞愧感的人際神經生物學效應儘管令人不悅,卻十分引人入勝;同時,它也將我們的敘事扭曲成痛苦的故事情節。它無處不在,滲透進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極其有害,不僅侵入我們的思想,也深入我們的感覺、意象、情緒,當然,最終還影響我們的行為。羞愧感怎樣就是揮之不去。
觀察我們對近期研究的反應能帶來啟發,這些研究幫助我們意識到羞愧感的存在,以及在處理羞愧感時,脆弱的重要性。面對如潮水般湧現的關注(截至目前,布芮尼.布朗的TED演講已超過一千萬次觀看),人們可能會以為這是我們首次在歷史中發現羞愧感。的確,即使在精神分析這座備受尊崇的殿堂中,羞愧感也長期處於陰影之中,直到近幾十年,作家和臨床醫師才認知其重要性,並將其帶入公眾視野。
不過仔細想想,這豈不曾發生過嗎?約翰‧ 布雷蕭(John Bradshaw)於一九八八年出版《擺脫羞愧感》(Healing the Shame that Binds You,暫譯)並製作其後的公共電視系列節目,可說是幫助了數百萬名的讀者及觀眾。你可能會想,有了這些資源,我們的文化及國民行為應該會有重大轉變。但令人驚訝的是,羞愧感似乎成功地悄然退到陰影中,直到今日,才又有一批新的獵人將它重新發掘出來。顯然,我們忘了布雷蕭和其他人所要傳達的,或我們打從一開始就沒有留心。看來,每一個世代似乎都得以同樣的過程重新發現羞愧感,宛如首次發現一樣。這提醒我們,儘管我們對文化進步充滿希望,但在心靈深處,我們卻感覺這只是一場幻覺。
經過反思,這樣的循環或許正是我們對羞愧感本該有的預期。羞愧感喜歡發揮作用,一旦被揭發,便退居陰影之中,隨後又再度現身,威力絲毫不減。然而,也有可能,羞愧感的運作是某種更龐大、更陰險事物的延伸。明白了這點,我們便會意識到:要治癒羞愧感,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更廣泛的社會意識,或一套新穎的心理健康操練。想要真正有效地治癒羞愧感,我們需要認識它在人類故事中的角色,也要明確知道:自己所相信、並活在其中的,是哪一個故事。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關於羞愧感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講述故事(storytelling)的書——我們講述有關自己的故事(當然,這些故事也包括他人,尤其是神);我們以何種方式講述故事;更重要的是,羞愧感試圖講述怎樣有關於我們的故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