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擁有神聖的呼召
The Grand Weaver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知道
每一隻麻雀的下落都有上帝的允許,
我們的頭髮,都有上帝數算過,
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可能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的美好計畫,我們的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轉變?
《人人擁有神聖的呼召》全面解讀上帝的旨意與個人呼召的關係:讓人明白上帝對獨特的你有一個獨特的計畫──對於理解苦難、明白神旨、回應呼召和靈命造就都大有裨益。
我們必須知道,神隨時都可以介入到我們的生命當中。神的介入使我們得著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幫助我們站立得穩。如果我們能看見神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引領,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就會完全改變。神的介入並不是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花香常漫。要把神當作神,我們就必須要按照他的本性和旨意來認識他,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或意願。
《人人擁有神聖的呼召》的宗旨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看見神的手,看見他神聖的工作,了解神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殊旨意,明白神要帶領我們走的人生的每一步,直到我們與他面對面相見、完全認清我們自己的時候。
每一隻麻雀的下落都有上帝的允許,
我們的頭髮,都有上帝數算過,
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可能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的美好計畫,我們的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轉變?
《人人擁有神聖的呼召》全面解讀上帝的旨意與個人呼召的關係:讓人明白上帝對獨特的你有一個獨特的計畫──對於理解苦難、明白神旨、回應呼召和靈命造就都大有裨益。
我們必須知道,神隨時都可以介入到我們的生命當中。神的介入使我們得著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幫助我們站立得穩。如果我們能看見神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引領,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就會完全改變。神的介入並不是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花香常漫。要把神當作神,我們就必須要按照他的本性和旨意來認識他,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或意願。
《人人擁有神聖的呼召》的宗旨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看見神的手,看見他神聖的工作,了解神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殊旨意,明白神要帶領我們走的人生的每一步,直到我們與他面對面相見、完全認清我們自己的時候。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獨特的你
尋找生命的意義
第一條絲線:身體
接納自己: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第二章 遭遇失望的意義
痛苦失望是普遍存在的
尋找苦難的意義
至關重要的一環
第三章 一生的呼召
真正的成功:發現呼召
在失敗的境遇中發現呼召
什麼是呼召
如何確定呼召
發現呼召是一個旅程
人人都擁有一個神聖的呼召
首要呼召
呼召的根基
具體而獨特的呼召眼神中的「第一名」
第四章 奇妙的道德律
道德標準是絕對的嗎?
基督教的獨特之處
人心的詭詐
道德律存在的意義
歸向真正的源頭
第五章 靈性的追尋
對屬靈事物的尋索
不同的靈性狀況
現代人的靈性追求
終極真理
耶穌和真理
真理是什麼?
第六章 個人意志與神旨
意志的運用
順從神的旨意
如何按照神旨意行
最後一個警告
第七章 專一的敬拜
全新敬拜
敬拜的定義
敬拜:關鍵的連接線
第八章 終極追求
反映神的榮耀
觸碰永恆
真實還是想像?
真憑實據
真相大白
後記
附錄 25個關鍵問題
第一章 獨特的你
尋找生命的意義
第一條絲線:身體
接納自己: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第二章 遭遇失望的意義
痛苦失望是普遍存在的
尋找苦難的意義
至關重要的一環
第三章 一生的呼召
真正的成功:發現呼召
在失敗的境遇中發現呼召
什麼是呼召
如何確定呼召
發現呼召是一個旅程
人人都擁有一個神聖的呼召
首要呼召
呼召的根基
具體而獨特的呼召眼神中的「第一名」
第四章 奇妙的道德律
道德標準是絕對的嗎?
基督教的獨特之處
人心的詭詐
道德律存在的意義
歸向真正的源頭
第五章 靈性的追尋
對屬靈事物的尋索
不同的靈性狀況
現代人的靈性追求
終極真理
耶穌和真理
真理是什麼?
第六章 個人意志與神旨
意志的運用
順從神的旨意
如何按照神旨意行
最後一個警告
第七章 專一的敬拜
全新敬拜
敬拜的定義
敬拜:關鍵的連接線
第八章 終極追求
反映神的榮耀
觸碰永恆
真實還是想像?
真憑實據
真相大白
後記
附錄 25個關鍵問題
序/導讀
前言
每年我都會收到成千上萬封來信,其中有許多來自非基督徒。最近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來信者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神為什麼讓人這麼難相信他?如果我愛一個人,又擁有無限的能力,那麼我就會運用我的能力,更清楚地顯明我自己。但我們為什麼這麼難看到神的同在和神的旨意呢?」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神學家們將這解釋為「神是一位自隱的神」。懷疑論者則使用了更為強烈的語句,將神描述為一位將我們棄之不顧、令我們無跡可尋的神。
我們應當如何面對這個令人深感困惑的問題呢?無可否認,我們確實希望能得到神的定期「探訪」、得到他存在的一些確鑿證據。有誰不願意明白神的旨意呢?
儘管這類問題好像很有道理,然而,我們必須要讓提問者知道: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我只是說可能——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比如,我們希望神多久向我們顯明他自己一次?——一天一次?還是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聽到有個聲音隨時提醒我們說「相信我」?有趣的是,在這些提問者當中,有些曾經親眼見過神的顯現,有些則已經聽見他的聲音,但這些都沒能讓他們覺得更容易相信神的存在。相反,一旦知道神是無所不能的,有人反倒常常要求神不斷地顯明自己,以此來證明這一點。
施洗約翰是把基督介紹給世人的人,曾親眼見過耶穌行過許多神蹟奇事。然而,當他被投入監牢後,他竟然也懷疑耶穌是否真的是他所宣告的那一位。顯然,他會想:「如果耶穌真的是基督,那麼他怎麼會眼睜睜看著我身陷囹圄?」在變像山上,彼得曾親身經歷那個戲劇性時刻,親眼目睹變像的耶穌。當時他是如此感動,甚至不願意從山上下來。然而,只過了不久,當耶穌被捕、背著十字架走向髑髏地的時候,彼得竟然拒絕承認自己認識耶穌。
抓住神的旨意
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一個故事的結局,否則就會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一個突發的困境或意想不到的事件,是否會令我們的信仰破碎?這個突發事件是某個轉機的先兆,或是代表我們所走的路已到了盡頭?讓我們進一步思想這個問題:生命的終結到底是一件應當高興的事,還是令人哀傷的事?如果我們只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做判斷,就很難不對生活產生悲觀的看法。許多時候,當不幸發生時,我們會說「這就是生活!」,好像生活中充滿的不是傷心失望,就是痛苦哀傷。
我們沒有看到綻放的玫瑰,卻只注意到枝條上的刺;我們沒有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卻總是為著雨雪天的淒涼怨歎;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幸福安逸,卻為著突發事件而膽戰心驚;我們忘記了婚姻中那些經過時間的考驗沉澱下來的甜蜜,卻為著沒能與所愛的人白頭偕老而倍感沮喪。
在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的《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這齣戲中,一位主人公在她的生命即將終結時,做出了這樣一番意味深長的告白:「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止自己生命中發生的事件。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它們就已經發生了。而且這些事一旦發生,你就不得不做另外一些事,直到你和你理想的自我之間的鴻溝越來越難以跨越,那時你就永遠地失去了真實的自我。」這段話反映出的絕望,是不是很容易感染我們?難道我們的一生真的像魔術師手中的撲克牌一樣,早就指向了一個無法改變的終點?我們的人生難道真的只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夢境嗎?
我們必須知道,神隨時都可以介入到我們的生命當中。神的介入使我們得著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幫助我們站立得穩。如果我們能看見神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引領,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就會完全改變。神的介入並不是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花香常漫。要把神當作神,我們就必須要按照他的本性和旨意來認識他,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或意願。本書的宗旨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看見神的手,看見他神聖的工作,了解神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殊旨意,明白神要帶領我們走的人生的每一步,直到我們與他面對面相見、完全認清我們自己的時候。
獨特的經歷
數年前,我到南非發表演講。正巧,我去的時候趕上了南非隊對西印度群島隊(West Indies)板球比賽的主賽季。南非隊的經紀人跑來聽了我的一場演講,後來他幫我弄到了靠近運動員席位的門票,所以我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板球比賽。在交談當中,他講到自己是如何相信耶穌基督的。
「這件事確實有些奇特。」他這樣告訴我。他解釋說,基本上他一生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對所有的有神論都抱著懷疑態度。一個復活節的早晨,他坐在游泳池旁,聽到房間裡傳來電視的聲音,當時電視臺在播放一段關於耶穌復活的讚美詩。這首詩歌令他極為不快。他手裡拿著一杯啤酒,隨便地咕噥了一句:「如果你真的是你所自稱的那一位,那麼就顯給我看一看吧!」就是這種心態,不乏嘲弄之意。
大約半個小時過後,當他對著游泳池的水面出神時,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他隱約看到耶穌的面孔,就是在那些名畫中經常見到的模樣,隨後就消失了。起初,這著實讓他嚇了一跳。他趕緊整理一下思緒,心想自己一定是啤酒喝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前一天的經歷他差不多已經忘得精光。但是,當他走進浴室時,信不信由你,那個面孔又出現了,就顯在浴室的門上,這引起了他的注意。隨後的一個小時,就在他洗漱整裝準備開始這一天時,他又分別在其他三個房間的門上看到了圖像——像拼圖一樣,按著出現的先後順序將三幅圖像拼接起來,就形成了完整的基督的面孔。他開始恐慌起來,幾乎不再敢看任何一扇門。這件事情擊中了他的內心。他的生命發生了翻轉,他開始相信,神確實知道如何贏得他的靈魂。
談話快結束時,他突然脫口而出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那些圖像現在還在門上,能看見,就跟我看到它們的時候一模一樣。」
「現在還能看見?」我問。
「是啊,你這周要來看一看嗎?」
我巴不得他早點兒說出這句話。一邊談板球,一邊看神蹟——對我來說這實在太奇妙了,關於神干預我們的生活,我肯定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證據。我又和他聊了一會兒,當時我簡直神采奕奕、喜形於色。我們約好一個日子,到時我和妻子會一起去他家吃晚餐。我實在有點兒迫不及待。
約定的日子終於到了。一陣寒暄之後,我問他:「我能去看看門上的圖嗎?」他愉快地引我到浴室那裡,讓我站到他第一次看到那個圖像的地方。我必須承認,站到他所指的那個地點,向那扇門望去,一眼就能看到他想讓我看的東西。「哇,看到了!」我說。我盯著那個地方看了又看,結果發現:只要你一心想著看到那個圖像,就一定會看到。我們又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去看。在那裡,我必須要把頭轉來轉去才能看到一些圖像。第二個圖像似乎沒有第一個那麼清楚,因此也就沒那麼令人信服。然後,我們又跑到第三個房間,在那裡看到的圖像比之前那個清楚一點兒,但也不如第一個那麼清晰。我一邊想著這個圖像的可信度,一邊半信半疑地離開了那個房間。
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聊起他的生活和愛好什麼的。離開的時候,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那個圖像是否只是木紋本身形成的?有沒有這種可能性:盯著它看的時間一長,就會把它看成是一張臉?」
有沒有可能你所看到的只不過是某些文字代碼?神是否真的會出於憐憫而用一些很個人化的方式帶領一些人?雖然這些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結果相同:因著與神的相遇,我們願意相信他的存在。
條條大路通羅馬
縱觀歷史,人們來到神面前的經歷都各不相同,但最終他們都看到神那雙掌管一切的手,塑造了他們各自的生命及境遇。對於他們來說,能看到神的手就足夠了。他們默默地信靠神,不需要用各樣的「神蹟奇事」來保持活潑的信心。
過去這幾年,就我自己來說,我的思考遠比外在的信仰實踐要多。不過我也已經開始注重後者,並且已經見證了太多次神親自的介入,這令我能平靜、愉快地接受神對我一生的計畫與旨意。有時,我以為神什麼都沒做,但現在我不再這樣認為;有時,我以為神並沒有與我同在,但現在我知道,他每時每刻都在那裡,以極其溫柔並完美的方式,借著我的思考與經歷,向我彰顯他自己,讓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從未停下自己的工作。
我相信神親自介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向我們說話,讓我們知道他才是我們生命真正的源頭。他讓我們知道,他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呼召,讓每一個人都能完美地體現出我們被造的獨特性。這就是為什麼約翰、彼得和那麼多人,最終願意付上一切代價,甚至在「靈魂的黑夜」中仍能追尋他的大能與同在。事實上,我相信神對我們生命的關注,遠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在我們的生命被塑造的過程中,有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明白神的旨意,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說神的旨意是不完全的。
偉大的織匠
在想像的王國中,我仿佛看見位於印度北方瓦拉納西(Varanasi)城中一座極其普通的建築物。讀過我的自傳《從東方到西方》(Walking from East to West)的人一定會記得這個故事。因為我收到的許多讀者來信提到這件事,所以,我想用這個故事來做這本書的引言。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的中心,因此聞名於世,印度的聖河恒河也流經此地。此外,瓦拉納西因生產絢麗多彩、令人歎為觀止的紗麗而聞名。印度北方的每一位新娘,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婚禮穿上一件瓦拉納西的紗麗。我自己就是在德里長大的,在那裡參加過無數個婚禮。至今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那些令人驚歎的藝術品帶給我的震撼。
紗麗的色彩極其絢麗奪目:紅是那種
每年我都會收到成千上萬封來信,其中有許多來自非基督徒。最近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來信者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神為什麼讓人這麼難相信他?如果我愛一個人,又擁有無限的能力,那麼我就會運用我的能力,更清楚地顯明我自己。但我們為什麼這麼難看到神的同在和神的旨意呢?」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人們。神學家們將這解釋為「神是一位自隱的神」。懷疑論者則使用了更為強烈的語句,將神描述為一位將我們棄之不顧、令我們無跡可尋的神。
我們應當如何面對這個令人深感困惑的問題呢?無可否認,我們確實希望能得到神的定期「探訪」、得到他存在的一些確鑿證據。有誰不願意明白神的旨意呢?
儘管這類問題好像很有道理,然而,我們必須要讓提問者知道: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我只是說可能——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比如,我們希望神多久向我們顯明他自己一次?——一天一次?還是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聽到有個聲音隨時提醒我們說「相信我」?有趣的是,在這些提問者當中,有些曾經親眼見過神的顯現,有些則已經聽見他的聲音,但這些都沒能讓他們覺得更容易相信神的存在。相反,一旦知道神是無所不能的,有人反倒常常要求神不斷地顯明自己,以此來證明這一點。
施洗約翰是把基督介紹給世人的人,曾親眼見過耶穌行過許多神蹟奇事。然而,當他被投入監牢後,他竟然也懷疑耶穌是否真的是他所宣告的那一位。顯然,他會想:「如果耶穌真的是基督,那麼他怎麼會眼睜睜看著我身陷囹圄?」在變像山上,彼得曾親身經歷那個戲劇性時刻,親眼目睹變像的耶穌。當時他是如此感動,甚至不願意從山上下來。然而,只過了不久,當耶穌被捕、背著十字架走向髑髏地的時候,彼得竟然拒絕承認自己認識耶穌。
抓住神的旨意
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一個故事的結局,否則就會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一個突發的困境或意想不到的事件,是否會令我們的信仰破碎?這個突發事件是某個轉機的先兆,或是代表我們所走的路已到了盡頭?讓我們進一步思想這個問題:生命的終結到底是一件應當高興的事,還是令人哀傷的事?如果我們只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做判斷,就很難不對生活產生悲觀的看法。許多時候,當不幸發生時,我們會說「這就是生活!」,好像生活中充滿的不是傷心失望,就是痛苦哀傷。
我們沒有看到綻放的玫瑰,卻只注意到枝條上的刺;我們沒有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卻總是為著雨雪天的淒涼怨歎;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幸福安逸,卻為著突發事件而膽戰心驚;我們忘記了婚姻中那些經過時間的考驗沉澱下來的甜蜜,卻為著沒能與所愛的人白頭偕老而倍感沮喪。
在尤金‧奧尼爾(Eugene O’Neill)的《長夜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這齣戲中,一位主人公在她的生命即將終結時,做出了這樣一番意味深長的告白:「沒有一個人能夠阻止自己生命中發生的事件。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它們就已經發生了。而且這些事一旦發生,你就不得不做另外一些事,直到你和你理想的自我之間的鴻溝越來越難以跨越,那時你就永遠地失去了真實的自我。」這段話反映出的絕望,是不是很容易感染我們?難道我們的一生真的像魔術師手中的撲克牌一樣,早就指向了一個無法改變的終點?我們的人生難道真的只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夢境嗎?
我們必須知道,神隨時都可以介入到我們的生命當中。神的介入使我們得著繼續活下去的勇氣與力量,幫助我們站立得穩。如果我們能看見神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的引領,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就會完全改變。神的介入並不是使我們的人生天色常藍、花香常漫。要把神當作神,我們就必須要按照他的本性和旨意來認識他,而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喜好或意願。本書的宗旨就是,讓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看見神的手,看見他神聖的工作,了解神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殊旨意,明白神要帶領我們走的人生的每一步,直到我們與他面對面相見、完全認清我們自己的時候。
獨特的經歷
數年前,我到南非發表演講。正巧,我去的時候趕上了南非隊對西印度群島隊(West Indies)板球比賽的主賽季。南非隊的經紀人跑來聽了我的一場演講,後來他幫我弄到了靠近運動員席位的門票,所以我看了一場非常精彩的板球比賽。在交談當中,他講到自己是如何相信耶穌基督的。
「這件事確實有些奇特。」他這樣告訴我。他解釋說,基本上他一生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對所有的有神論都抱著懷疑態度。一個復活節的早晨,他坐在游泳池旁,聽到房間裡傳來電視的聲音,當時電視臺在播放一段關於耶穌復活的讚美詩。這首詩歌令他極為不快。他手裡拿著一杯啤酒,隨便地咕噥了一句:「如果你真的是你所自稱的那一位,那麼就顯給我看一看吧!」就是這種心態,不乏嘲弄之意。
大約半個小時過後,當他對著游泳池的水面出神時,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他隱約看到耶穌的面孔,就是在那些名畫中經常見到的模樣,隨後就消失了。起初,這著實讓他嚇了一跳。他趕緊整理一下思緒,心想自己一定是啤酒喝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前一天的經歷他差不多已經忘得精光。但是,當他走進浴室時,信不信由你,那個面孔又出現了,就顯在浴室的門上,這引起了他的注意。隨後的一個小時,就在他洗漱整裝準備開始這一天時,他又分別在其他三個房間的門上看到了圖像——像拼圖一樣,按著出現的先後順序將三幅圖像拼接起來,就形成了完整的基督的面孔。他開始恐慌起來,幾乎不再敢看任何一扇門。這件事情擊中了他的內心。他的生命發生了翻轉,他開始相信,神確實知道如何贏得他的靈魂。
談話快結束時,他突然脫口而出說了一句話,而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那些圖像現在還在門上,能看見,就跟我看到它們的時候一模一樣。」
「現在還能看見?」我問。
「是啊,你這周要來看一看嗎?」
我巴不得他早點兒說出這句話。一邊談板球,一邊看神蹟——對我來說這實在太奇妙了,關於神干預我們的生活,我肯定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證據。我又和他聊了一會兒,當時我簡直神采奕奕、喜形於色。我們約好一個日子,到時我和妻子會一起去他家吃晚餐。我實在有點兒迫不及待。
約定的日子終於到了。一陣寒暄之後,我問他:「我能去看看門上的圖嗎?」他愉快地引我到浴室那裡,讓我站到他第一次看到那個圖像的地方。我必須承認,站到他所指的那個地點,向那扇門望去,一眼就能看到他想讓我看的東西。「哇,看到了!」我說。我盯著那個地方看了又看,結果發現:只要你一心想著看到那個圖像,就一定會看到。我們又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去看。在那裡,我必須要把頭轉來轉去才能看到一些圖像。第二個圖像似乎沒有第一個那麼清楚,因此也就沒那麼令人信服。然後,我們又跑到第三個房間,在那裡看到的圖像比之前那個清楚一點兒,但也不如第一個那麼清晰。我一邊想著這個圖像的可信度,一邊半信半疑地離開了那個房間。
我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聊起他的生活和愛好什麼的。離開的時候,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那個圖像是否只是木紋本身形成的?有沒有這種可能性:盯著它看的時間一長,就會把它看成是一張臉?」
有沒有可能你所看到的只不過是某些文字代碼?神是否真的會出於憐憫而用一些很個人化的方式帶領一些人?雖然這些方式有所不同,但其結果相同:因著與神的相遇,我們願意相信他的存在。
條條大路通羅馬
縱觀歷史,人們來到神面前的經歷都各不相同,但最終他們都看到神那雙掌管一切的手,塑造了他們各自的生命及境遇。對於他們來說,能看到神的手就足夠了。他們默默地信靠神,不需要用各樣的「神蹟奇事」來保持活潑的信心。
過去這幾年,就我自己來說,我的思考遠比外在的信仰實踐要多。不過我也已經開始注重後者,並且已經見證了太多次神親自的介入,這令我能平靜、愉快地接受神對我一生的計畫與旨意。有時,我以為神什麼都沒做,但現在我不再這樣認為;有時,我以為神並沒有與我同在,但現在我知道,他每時每刻都在那裡,以極其溫柔並完美的方式,借著我的思考與經歷,向我彰顯他自己,讓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從未停下自己的工作。
我相信神親自介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時間向我們說話,讓我們知道他才是我們生命真正的源頭。他讓我們知道,他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呼召,讓每一個人都能完美地體現出我們被造的獨特性。這就是為什麼約翰、彼得和那麼多人,最終願意付上一切代價,甚至在「靈魂的黑夜」中仍能追尋他的大能與同在。事實上,我相信神對我們生命的關注,遠超乎我們自己的想像。在我們的生命被塑造的過程中,有許多時候我們並不能完全明白神的旨意,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說神的旨意是不完全的。
偉大的織匠
在想像的王國中,我仿佛看見位於印度北方瓦拉納西(Varanasi)城中一座極其普通的建築物。讀過我的自傳《從東方到西方》(Walking from East to West)的人一定會記得這個故事。因為我收到的許多讀者來信提到這件事,所以,我想用這個故事來做這本書的引言。
瓦拉納西是印度教的中心,因此聞名於世,印度的聖河恒河也流經此地。此外,瓦拉納西因生產絢麗多彩、令人歎為觀止的紗麗而聞名。印度北方的每一位新娘,都渴望能在自己的婚禮穿上一件瓦拉納西的紗麗。我自己就是在德里長大的,在那裡參加過無數個婚禮。至今我還能清楚地記得那些令人驚歎的藝術品帶給我的震撼。
紗麗的色彩極其絢麗奪目:紅是那種
試閱
第一章 獨特的你
三個月前,我正要動筆寫本書的時候,我的岳父離開了人世。此前幾周,他的病情開始惡化。起初,一切看起來和平常沒什麼兩樣,然而最終他還是失去了生命。
一開始,我的岳父只是感到腰部有一種異樣的疼痛,以為是腰肌勞損。隨著疼痛加劇,他不得不去看醫生,想搞清楚是不是骨頭受了傷。醫生為他做了一些例行檢查,查出他有炎症,發覺情況不妙,就讓他到對面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幾天後,疼痛原因真相大白:緊貼腎臟處有一個腫瘤正在迅速生長。診斷結果不容樂觀。
此前,他從來就沒有往壞處想過。然而,不到五個月,他就離開我們走了。葬禮那天,天降大雨,好像在與我們同哭。
醫生確診之後,全家人都經歷了艱難的考驗,情緒幾經起落。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岳父可以撐過這個難關,心裡還揣著一絲盼望。後來,當大家都預感到他在地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數時,情緒一下子就跌至穀底。所有人都希望抓住那最後一點與他獨處的時間。我的孩子們給他寫了長長的家信,向他表達深切的關愛與敬意。
最後的時限就要到了,大家的情緒一天天變得越來越緊張。我岳父有四個女兒,在他臨終前的一個星期,他的三個女兒,加上我岳母,都陪伴在他身邊。女兒們安慰他,讓他知道她們會一直留在那裡照看他,他顫動著嘴唇回答說:「你們知道嗎?照看一個垂死的人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岳父曾見過自己的母親如何照看他瀕臨死亡的祖母。他知道自己將會面臨什麼情形。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我所認識的人中,他是最有紳士風度的一位元,在任何情況下,他的言談舉止都無可挑剔。就在一年前,他曾親眼目睹了自己唯一的哥哥下葬。追思禮拜結束後,他和幾個人在一旁談話。那時,他注意到墓地工作人員開始把裝殮哥哥遺體的棺木放入墓穴內,於是他彬彬有禮地結束了談話,靜靜地站在那裡,注視著他們把最後一把塵土撒在墓穴上。他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如今卻不得不面對躺在那裡等待死亡的景況——死亡將完全剝奪他的尊嚴,這令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
他的身軀越來越消瘦,思維也越來越混亂。他無法與人交談,湛藍的眼睛不是緊閉著,就是漫無目的地四處亂轉。他甚至無法穿好衣服。我妻子說,眼看一個自尊心這麼強的人這樣離開人世,她也感到難以接受。最後,家人眼睜睜地看著他艱難地呼出最後一口氣,走了。
但是,在他彌留之際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直到今天,我還會想到這件事,那些曾和他在一起的人也是如此。這件事讓所有的事情有了一個了結。稍後,我會與大家分享這件事。
如果事情只是按照我上面所描述的情形發生,要想回答下面這些問題就會變得異常艱難: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會毫無尊嚴地死去?如果死亡令人那樣無助,甚至毫無尊嚴可言,那麼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尋找生命的意義
一上來就講述我岳父去世的事,是因為他個性的方方面面,都在他臨終的時刻完全凸顯出來。他曾戰勝過生命中最大的恐懼,就像醫生對他的評價:「他是一個滿有信心的人,但擁有那樣的信心對他而言並非易事。」
在他面對生命中最大的恐懼時,他一生切盼的那些事卻得以實現。他曾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做過很好的規劃和設計,且有詳盡的記錄。你如果見過他穿過的衣服,翻閱過他建立的檔案,觀察過他每一天的生活,就會對這樣一個事無巨細都能計畫得如此周詳的人心生羡慕。然而,這樣一個計畫一生的人,對自己的生命將要如何終結,完全無能為力。
在人生的無序與茫然、快樂及痛苦之中,我們期待著發現其中的意義。在相互交織的事物中,是否真的存在著什麼意義?人生難道真的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不過是「癡人說夢,其中充滿了毫無意義的喧囂與騷動」?我們每個人,包括你我的生命,是否真的出自於偉大的設計?「二戰」時期的加拿大飛行員約翰‧吉萊斯皮‧瑪姬(John Gillespie Magee)所寫的詩句,是否真的道出了一些人生的真諦?
哦,我徑直地掠過地平線,
駕著銀色的羽翼在空中翩翩起舞……
好似用手輕撫著上帝的面龐。
聖經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經文,訴說了一位飽經風霜、常經憂患而堅忍到底之人的心聲: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如果這段話是真的,那麼這個對未來極富安慰的展望,也應該對現實生活具有極深刻的意義。如果神決定結束我此生的生命,那麼,就算之後他會賜給我全新的生命,我此生的生命在神那裡也必然有一個特定的存在目的。
問題是,你怎麼才能看清神用什麼方式來塑造你的生命呢?有時神借著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來雕琢你,有時他又借著靈裡的大喜樂使你的生命得著建造。你應當如何在生命的各個境況中,無論順逆禍福,都去迎見神呢?即使自己正處於看似毫無意義、幾盡絕望的處境之中,你應當如何看出神的美意?在絕望關頭,你是否真的能因著神的話語峰迴路轉?假如可以的話,你能否將那些話語用在你當前的境況裡,讓自己重新得力呢?我們能否真切地看見,我們之所以遭遇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某個偉大的目標,哪怕只是看見那麼一點點?
三個月前,我正要動筆寫本書的時候,我的岳父離開了人世。此前幾周,他的病情開始惡化。起初,一切看起來和平常沒什麼兩樣,然而最終他還是失去了生命。
一開始,我的岳父只是感到腰部有一種異樣的疼痛,以為是腰肌勞損。隨著疼痛加劇,他不得不去看醫生,想搞清楚是不是骨頭受了傷。醫生為他做了一些例行檢查,查出他有炎症,發覺情況不妙,就讓他到對面的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幾天後,疼痛原因真相大白:緊貼腎臟處有一個腫瘤正在迅速生長。診斷結果不容樂觀。
此前,他從來就沒有往壞處想過。然而,不到五個月,他就離開我們走了。葬禮那天,天降大雨,好像在與我們同哭。
醫生確診之後,全家人都經歷了艱難的考驗,情緒幾經起落。一開始大家都以為岳父可以撐過這個難關,心裡還揣著一絲盼望。後來,當大家都預感到他在地上的日子已屈指可數時,情緒一下子就跌至穀底。所有人都希望抓住那最後一點與他獨處的時間。我的孩子們給他寫了長長的家信,向他表達深切的關愛與敬意。
最後的時限就要到了,大家的情緒一天天變得越來越緊張。我岳父有四個女兒,在他臨終前的一個星期,他的三個女兒,加上我岳母,都陪伴在他身邊。女兒們安慰他,讓他知道她們會一直留在那裡照看他,他顫動著嘴唇回答說:「你們知道嗎?照看一個垂死的人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岳父曾見過自己的母親如何照看他瀕臨死亡的祖母。他知道自己將會面臨什麼情形。最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我所認識的人中,他是最有紳士風度的一位元,在任何情況下,他的言談舉止都無可挑剔。就在一年前,他曾親眼目睹了自己唯一的哥哥下葬。追思禮拜結束後,他和幾個人在一旁談話。那時,他注意到墓地工作人員開始把裝殮哥哥遺體的棺木放入墓穴內,於是他彬彬有禮地結束了談話,靜靜地站在那裡,注視著他們把最後一把塵土撒在墓穴上。他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如今卻不得不面對躺在那裡等待死亡的景況——死亡將完全剝奪他的尊嚴,這令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
他的身軀越來越消瘦,思維也越來越混亂。他無法與人交談,湛藍的眼睛不是緊閉著,就是漫無目的地四處亂轉。他甚至無法穿好衣服。我妻子說,眼看一個自尊心這麼強的人這樣離開人世,她也感到難以接受。最後,家人眼睜睜地看著他艱難地呼出最後一口氣,走了。
但是,在他彌留之際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直到今天,我還會想到這件事,那些曾和他在一起的人也是如此。這件事讓所有的事情有了一個了結。稍後,我會與大家分享這件事。
如果事情只是按照我上面所描述的情形發生,要想回答下面這些問題就會變得異常艱難:我們每個人是否都會毫無尊嚴地死去?如果死亡令人那樣無助,甚至毫無尊嚴可言,那麼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
尋找生命的意義
一上來就講述我岳父去世的事,是因為他個性的方方面面,都在他臨終的時刻完全凸顯出來。他曾戰勝過生命中最大的恐懼,就像醫生對他的評價:「他是一個滿有信心的人,但擁有那樣的信心對他而言並非易事。」
在他面對生命中最大的恐懼時,他一生切盼的那些事卻得以實現。他曾對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做過很好的規劃和設計,且有詳盡的記錄。你如果見過他穿過的衣服,翻閱過他建立的檔案,觀察過他每一天的生活,就會對這樣一個事無巨細都能計畫得如此周詳的人心生羡慕。然而,這樣一個計畫一生的人,對自己的生命將要如何終結,完全無能為力。
在人生的無序與茫然、快樂及痛苦之中,我們期待著發現其中的意義。在相互交織的事物中,是否真的存在著什麼意義?人生難道真的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不過是「癡人說夢,其中充滿了毫無意義的喧囂與騷動」?我們每個人,包括你我的生命,是否真的出自於偉大的設計?「二戰」時期的加拿大飛行員約翰‧吉萊斯皮‧瑪姬(John Gillespie Magee)所寫的詩句,是否真的道出了一些人生的真諦?
哦,我徑直地掠過地平線,
駕著銀色的羽翼在空中翩翩起舞……
好似用手輕撫著上帝的面龐。
聖經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經文,訴說了一位飽經風霜、常經憂患而堅忍到底之人的心聲:
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
如果這段話是真的,那麼這個對未來極富安慰的展望,也應該對現實生活具有極深刻的意義。如果神決定結束我此生的生命,那麼,就算之後他會賜給我全新的生命,我此生的生命在神那裡也必然有一個特定的存在目的。
問題是,你怎麼才能看清神用什麼方式來塑造你的生命呢?有時神借著撕心裂肺般的痛苦來雕琢你,有時他又借著靈裡的大喜樂使你的生命得著建造。你應當如何在生命的各個境況中,無論順逆禍福,都去迎見神呢?即使自己正處於看似毫無意義、幾盡絕望的處境之中,你應當如何看出神的美意?在絕望關頭,你是否真的能因著神的話語峰迴路轉?假如可以的話,你能否將那些話語用在你當前的境況裡,讓自己重新得力呢?我們能否真切地看見,我們之所以遭遇這一切,其實都是為了某個偉大的目標,哪怕只是看見那麼一點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