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教會輔導概論(2版):理論與實務

  • 79 593
    750
  • 分類:
    中文書宗教命理基督教其他基督教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彭懷冰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橄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9/12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教會牧養帶領的入門手冊!

教會是上帝蒙愛的兒女,是在基督耶穌裡創造的,為要叫我們做祂預先安排的美善之事。然而,教會所在的地上是順服於空中掌權的惡者,今世的風俗無可避免地影響世上生活的人。華人教會是否有適合自身的因應之道?《教會輔導概論:理論與實務》是彭懷冰牧師特為華人教會撰寫的著作。他以多年在華人世界的牧養輔導經驗,整理聖經與心理學對輔導諮詢的理解,並以教會的立場剖析今世的風俗。本書又以人生歷程為軸,展示教會的各樣輔導事工──從出生至死亡、從兩性與交友至婚姻與家庭、從個人工作至生活團契輔導。本書理論與實務的交錯穿插,能使教會的牧長輔導,或關心教會團契發展的同工會友,一同在基督的愛裡建造教會,預防弟兄姐妹軟弱時跌倒不起,或在經驗軟弱時彼此扶持。


好評推薦:

「本書對於『教會輔導工作』的各方面都深入且豐富說明。……畢竟,西方的教會輔導,無論是理論、技巧、處遇歷程等,都無法全盤移植到華人的土地上。聖經的真理不可變,但輔導的方法必然要因地制宜,因時考量。」──彭懷真副教授,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教會在訓練平信徒領袖時,實在亟需加入一些適當的輔導訓練課程。彭懷冰牧師這本大作《教會輔導概論:理論與實務》,正好切合這個牧養策略,可以作為廣泛參考的一本書……可幫助初學者對輔導工作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吳榮滁牧師,美國麻州羅威爾華人聖經教會

作者

彭懷冰 牧師

福建福州人,出生於臺灣省屏東市。1974年蒙召加入校園福音團契,全職參與學生事奉,曾任團契部主任、宣道部主任與總幹事。1994年任出版社社長,接受作主工人各方面的操練。

四十多年來,在直接接觸學生、教師、學者等知識分子之餘,也擔任十餘個機構(基督教論壇報、基督教文字協進會等)、差會的董事、理監事等職務。也因負責校園的文字事工而參與各地華人的文字事工,及中國大陸文字工作者的培訓。此外,亦積極推動宣教教育、培育宣教士、參與宣教機構。

已著有《給你,輔導》、《團契天地》、《你也能參與輔導工作》等相關輔導經驗分享。

目錄

推薦序一 「等待援兵」,不如「自行練兵」|吳榮滁
推薦序二 華人土地上的教會輔導|彭懷真
序言

第一部分 基礎篇
Chap.1 輔導工作的歷史淵源及發展
Chap.2 基督教信仰與輔導工作
Chap.3 輔導工作者

第二部分 理論篇
Chap.4 輔導的基本概念
Chap.5 諮詢的基本概念
Chap.6 與基督教有關的諮詢理論
Chap.7 團體的基本概念
Chap.8 團體輔導的與實施

第三部分 實務篇
Chap.9 教會輔導
Chap.10 人生輔導
Chap.11 婚姻家庭輔導
Chap.12 當代輔導

附錄

序/導讀

【推薦序】

「等待援兵」,不如「自行練兵」 吳榮滁牧師

和彭懷冰牧師、師母相識,已經是將近四十年前的事。當年筆者正在研究所進修,剛信耶穌一年,而彭牧師和師母正是團契的輔導。「輔導」這個詞彙,對剛剛步入基督信仰、又是進修工程專業的我而言,只知道它是一個頭銜,之外就所知不多。不過,在團契生活中稍微有些時日之後,藉著「輔導」所作的「輔導工作」,開始體會什麼是「輔導」。

進入職場數年之後,蒙主呼召,我辭別工程師的專業去進修神學,成為全時間的傳道人。在多年修讀神學的過程中,除了致力於聖經和神學的學習,也認真修習心理學、教牧輔導、輔導理論、輔導神學等等課程,有幸一窺教會輔導學的堂奧。在全職事奉中,除了在神學院任教,更是長時間在牧養教會。然而,不論教職或是牧職,都是與人有關,當然離不開輔導工作。這些年來,發現在信徒群體與未信者群體中,都充滿不少人生苦澀、誤會錯解、人際冷漠、壓力困擾,不論那一個群體,都極需個人甚至團體的輔導,其需求宛如久旱望甘霖。

身為牧者,面對禾場上這急切的需要,深盼有更多人能投入輔導工作的行列。若能得到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工作者,誠然是教會的萬幸,但這理想未必都能如願。於是,在「等待援兵」不如「自行練兵」的思維下,教會在訓練平信徒領袖時,實在亟需加入一些適當的輔導訓練課程。

彭懷冰牧師這本大作《教會輔導概論:理論與實務》,正好切合這個牧養策略,可以作為廣泛參考的一本書。全書涉獵甚廣,正可幫助初學者對輔導工作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只是背景資料(第一部分),也解說了好幾方面的輔導理論(第二部分)。更重要的是,它也針對常見的輔導工作範疇,例如:教會的特有處境(第九章),人生的不同階段(第十章),以及婚姻與家庭(第十一章)和特定的輔導工作主題(第十二章),提供實際可行的方針,幫助讀者實踐(第三部分)。更可貴的是,在每一章節之後都提供設計好的討論問題,以幫助讀者反思,並可以作為團體學習的研討大綱。用心為之,必定能提高學習效果。

當我閱讀本書的初稿時,彷彿重溫著以前在神學院所學的一些輔導課程,更像回到剛信主時,在彭牧師和師母的門下領受他們的輔導。一日為輔導,終身是輔導,誠哉斯言!

試閱

什麼是教會?誰需要教會?為什麼要有教會?何必去教會?當今社會上許多人因各種理由,難免對教會不理解,而發出這些疑問。而參加教會的人往往因為外在、內在各種因素,也會有以上這些困擾。

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組織,教會理當正視並回應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發揮教會在國家、社會中應有的功能。除了在教堂、聚會點的聚集之外,對於建構和諧社會能做出什麼貢獻嗎?候活‧祈連堡(Howard Clinebell)在經典之作《牧養與輔導》(Basic Types of Pastoral Care andCounseling)中指出:

在歷史上每一個階段,特別是每一次變換環境的時候,教會必須尋求新的方法,去滿足當時教會的需要—透過新的方法,信徒可以繼續得到教會的牧養、關懷和輔導,從而得到醫治和成長。……社會一定會因此有決定性的改變。

筆者自幼承蒙家訓:愛國、愛人。曾多年在臺灣擔任「中國輔導學會」理事長的先父,經常提及:基督徒除了不做什麼(抽煙、喝酒、賭博、跳舞?? ),更重要的是為民族、同胞做些什麼。在這樣的薰陶並神的呼召之下,筆者投身於輔導行列迄今已超過四十七年。這過程中常感到身為輔導者自身裝備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又缺乏導師指點迷津,常有摸著石頭過河的無奈,以至於無法發揮當有的功能!

感謝神憐憫,讓筆者得以自幼在教會中蒙恩,一九六八年在臺灣校園團契中清楚重生得救、委身奉獻之後,就有負擔投入輔導的行列;大學時代在資深同工培育下擔任中學團契的輔導,參與中學生營會的籌備,並學習承擔包括大會主席在內的各種角色。另一方面,在大學裡選修普通心理學、病態心理學等課程;幾十年來在先父的指導、平日廣泛閱讀、安息年在神學院修課等等,有了理論方面的加強。

還記得大學本科時代主修的是化學。在大一時必修普通化學之外,還要修普通物理、微積分等相關科目。除非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透過才能修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儀器分析化學等進深課程,數學方面也得在微積分透過才能修微分方程、線性代數等課程。相信每個科系、學科都有其必須打下好根基的必修科目,不可以同時修或越過不修。

只是在華人教會界、神學院和各地培訓班,不知為什麼沒有給初涉獵輔導、諮詢領域者開有關的入門課程。市面上給教會中協助有心參與關懷、陪伴、牧養者的入門書籍同樣是鳳毛麟角;然而,婚姻家庭輔導、親子教育輔導、情緒處理輔導等書籍卻是比比皆是、俯首可得。問題是:基礎未奠定,要如何再往上發展?入門途徑不明,要如何前行?

一九七四年筆者蒙召以全職傳道的身分,在校園團契從事學生輔導工作。校園團契自開創時期起,除了看重團契、營會事工之外,也十分重視文字工作。因而有機會跟著資深同工編寫國中團契手冊、團契天地、智慧與身量(中學生聚會手冊)、大專團契手冊與校園小組手冊,以及聚會用查經材料等提供教會、團契、輔導使用的書籍。

由於第一線服事學生、培訓輔導,深深感覺可傳遞的文字材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有鑑於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書籍不多,只得在忙碌的服事之餘挑燈夜戰撰寫,根據校園團契眾同工的經驗,參考海內外學者的著作,以及自身在各地開班、教課的筆記整理,先後完成了《團契新天地》(校園,1982)、《給你,輔導》(校園,1985)與《你也能參與輔導工作》(校園,1991)等與團契、輔導相關的書籍。

照理說,華人教會中的心理輔導專家學者數以千計,教牧輔導博士中專研輔導、諮詢的,也不在少數!只不過除了高集樂牧師的《教牧協談概論》(華神,1976)、張宰金牧師的《教牧諮商》(華神,2005)等,實在缺乏滿足這一需求的書籍。當然,海外的教會中有心輔導工作者,還可以透過一些管道獲取必要的資訊;只不過中國大陸教會這方面的缺口,是超乎想像得大!

筆者夫婦二○○九年在校園團契服事三十五年退休後搬到南京,多年來接觸世界各地華人社會、教會上的情況,更確認要建立一群有異象、有使命、有愛心,但也有基本裝備的教會輔導工作團隊是當務之急。適逢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主事者邀約,為各地教會牧者、同工寫一本輔導入門的書;因此過去幾年重做馮婦、重新執筆,且大量閱讀最新的書刊雜誌、搜集網路資訊,期盼提供收割莊稼者一把好的鐮刀。

在寫作的同時,和各地的信徒藉著各種講座、個別約談或是電話、網路的交流,直接瞭解需要、陪伴求助者;更蒙神賜下機會到一些城市、地區培訓第一線服事的教牧同工,透過面對面的互動明白現實的難處,體會眾肢體的需求。

至於本書的使用,除了每一節都有問題思考研討部分可供個人閱讀、參考或小組討論,每一章也有參考書目可供進一步研究之外,主要是提供作為教學之用。理想的是給初學者,或以往缺乏系統學習者安排一學年,每學期兩個學分的課程:上學期是前八章,集中於基礎篇、理論篇,下學期是後四章,集中於實務篇。若不然,也可改為一學期三學分,前半段集中於基礎篇、理論篇,爾後集中於實務篇。若是密集班,則建議至少兩週,以免囫圇吞棗、效果不彰。

當然,一本入門的書不可能幫助所有的人,解決所有的疑難雜症;同樣,在專精於某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來看,也可能會對筆者所寫的某些議題感到不以為然。請以同理心包容筆者的有限,更感受各地教會的需要,而回應的最佳方式就是:請您開始為神州大地及海外華人教會寫一本更切合當代需要的書籍!

不可免俗的在最後還是要感謝一些人。首先,是過去四十多年來用生命牧養筆者的屬靈導師,他們的榜樣是我一生效法的對象;其次,要感謝忠心代禱的同工,使筆者可以忠於所託;第三,是各地教會牧者、神學院老師(特別是林國亮牧師)的鼓勵、指導,使筆者得到相當多寶貴的建議,避免閉門造車;第四,是和筆者一起成長的弟兄姊妹,由他們生命的改變看到神奇妙的工作;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感謝所有的家人(特別是先父),讓筆者在服事的生涯中有充分的支持、體諒。

願一切的榮耀歸給至高真神!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47116305601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6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9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