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將佛法擁入生命(隨書附贈有聲選錄2CD)
內容簡介
「醒來我微笑,全新的一天,願覺醒生活,慈眼視眾生!」
《冬日暖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人間擺渡】,作者摘取過往講課中深具啟發的故事以旁敲,第二【洲渚片跡】,含藏生命心行的點滴軌跡與感受,第三【千載一時】,是作者對諸善知識的感念、讚仰與紀錄,第四【始於初步】,為回到初始因緣的回顧與新近於出家常住隨緣開示的呈現。
誠摯邀請大家,讀書沉澱、感受清閑靜心,轉化一下生命步調與質地,再給自己多些正向觸動發啟與動力,如同在冬日遇見暖陽。暖陽也在你我心中生起。
本書特色
◎以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角度,呈顯佛法的智慧。
◎訴說自己的人生經驗,闡述對生命與佛法的體悟。
◎文字淺白、內容生動,並非生硬的哲思文章。
《冬日暖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人間擺渡】,作者摘取過往講課中深具啟發的故事以旁敲,第二【洲渚片跡】,含藏生命心行的點滴軌跡與感受,第三【千載一時】,是作者對諸善知識的感念、讚仰與紀錄,第四【始於初步】,為回到初始因緣的回顧與新近於出家常住隨緣開示的呈現。
誠摯邀請大家,讀書沉澱、感受清閑靜心,轉化一下生命步調與質地,再給自己多些正向觸動發啟與動力,如同在冬日遇見暖陽。暖陽也在你我心中生起。
本書特色
◎以貼近現代人生活的角度,呈顯佛法的智慧。
◎訴說自己的人生經驗,闡述對生命與佛法的體悟。
◎文字淺白、內容生動,並非生硬的哲思文章。
目錄
恩師祝福 慧律法師
長老尼祝福明聖法師
【推薦序】聆聽空谷清音 宋芳綺
【推薦序】遇見生命暖陽廖文瑜
【自序】祈願光暖無盡
壹人間擺渡
度
世間第一憨
當公雞遇上鑽石
正見
眼見與心見
苦是自找的
為了一塊餅
銅牆鐵壁
兩只袋子
驢子
當除邪聚,住於正聚
貳洲渚片跡
父母恩深,盡報不能
明亮的夜空
無常的鐘聲
此身宜向今生度
滄浪之水
自護即護他,護他即自護
芥子納須彌
談發心
謙謙君子,能度大川
學得清涼處
冬日還有暖陽
詩偈如理之功
希瓦利(尸婆羅)尊者
原鄉的呼喚──西藏之行偶拾(一)
原鄉的呼喚──西藏之行偶拾(二)
參千載一時
修行詩人婆耆舍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聖嚴法師
記得一行禪師
善說法者──悉臘(USila)禪師
我的師公─煮雲法師,與我的戒和尚
感慈攝深恩,憶人間菩薩──印順導師
肆始於初步
剃度恩師、出家常住與我
歸於平淡──出家
及時當勉勵,一日難再晨──2010年領眾拜佛開示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2011年領眾拜佛開示
致謝
長老尼祝福明聖法師
【推薦序】聆聽空谷清音 宋芳綺
【推薦序】遇見生命暖陽廖文瑜
【自序】祈願光暖無盡
壹人間擺渡
度
世間第一憨
當公雞遇上鑽石
正見
眼見與心見
苦是自找的
為了一塊餅
銅牆鐵壁
兩只袋子
驢子
當除邪聚,住於正聚
貳洲渚片跡
父母恩深,盡報不能
明亮的夜空
無常的鐘聲
此身宜向今生度
滄浪之水
自護即護他,護他即自護
芥子納須彌
談發心
謙謙君子,能度大川
學得清涼處
冬日還有暖陽
詩偈如理之功
希瓦利(尸婆羅)尊者
原鄉的呼喚──西藏之行偶拾(一)
原鄉的呼喚──西藏之行偶拾(二)
參千載一時
修行詩人婆耆舍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聖嚴法師
記得一行禪師
善說法者──悉臘(USila)禪師
我的師公─煮雲法師,與我的戒和尚
感慈攝深恩,憶人間菩薩──印順導師
肆始於初步
剃度恩師、出家常住與我
歸於平淡──出家
及時當勉勵,一日難再晨──2010年領眾拜佛開示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2011年領眾拜佛開示
致謝
序/導讀
作者序
祈願光暖無盡
(一)
世間,純真、良善、感動、美好,時時處處可見。也在人人心中具足。
有一盞油燈說:
「能發出一點光亮,好歡喜!」
「光亮雖微小,明白遠不及太陽與月亮,但我當下衷心、喜願祝福。」
靜默片刻,他微笑又說:
「我更記得、感恩,時時為我溫暖添油,拿火為我點燃的所有人們,沒有他們,沒有發出光亮的可能!」
願,擁抱一切祝福。
願,自己卑微的心光,融入諸佛心光,融入人人的心光,世間一片光明。
誠禱世間,智慧周遍,苦難不再!
2011.05.27 晨
(二)
學佛以來似乎就有的觀念,生命未經錘鍊、尚未成熟,莫要太早著書立論,頂多作點譯介或隨緣與人歡喜結個法緣,述而不作,免得自己生了錯誤或迷於虛妄覺受。
年歲漸長,出家21個年頭轉眼過去了,像夢一般,看到遇到人事中的無常推演、感受很多認識之人的逝去,自己是偶有感嘆的,甚至常覺其實朝難保夕、明朝難說。
除了提醒自己還需努力的定慧修行,應該更一番投入外,四月份一行禪師的來台也給了我觸發,希望與人分享、能帶給人利益的內在初衷又上來了,先積極地做個什麼吧。雖還未有能力真能給人什麼利益,但畢竟自己已不年輕,回到純真的發心,作個紀錄吧,在坊間繁書裡增注一滴法味,小小一滴,是我真誠的發心。
從來隨緣的習慣,除希真實自利利他外,沒想追求其他什麼。有了出本書的念頭(5月中旬),剛好因事和「與澄」(文瑜)聯絡,將此想法告訴了她,沒想到與澄給的盡是鼓勵之言,於是我真的付諸實踐、開頭進行,一篇篇地寫下。這是因緣,想法沒被我又暫時擱下是因緣。
自己沒受過寫作訓練,文筆拙騃,但這全是點滴如實我生命歷程中的、從生命自然透發出的感受與理解。一個平凡出家人能做的,就如書名《冬日暖陽》,在這個看來紛雜喧嚷的世間,只希望自己還能引介、分享一點佛法智慈的光亮與溫暖。
書中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人間擺渡】,摘取過往講課中深具啟發的故事以旁敲,第二【洲渚片跡】,含藏生命心行的點滴軌跡與感受,第三【千載一時】,是我對諸善知識的感念、讚仰與紀錄,第四【始於初步】,為回到初始因緣的回顧與新近於出家常住隨緣開示的呈現。
今日看似樣樣愈來愈方便的現代社會中,好處不能說沒有,但現代人更加忙碌了,除了3C還是3C,不知覺中被帶著走,一不留神就深陷其中,工作不能避免也就罷了,回到生活,依舊埋首,受盡制約,少了心靈上單純的一點安靜、空間與滋潤。
處身這個時代,就不離這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受了影響。誠摯邀請大家,偶爾讀書沉澱、感受清閑靜心、轉化一下生命步調與質地、再給自己多些正向觸動發啟與動力也不錯。其實,人人內在的清心、豐富,是充足的;生命內在真實的光景就等著我們去開啟與彰顯,並且,與人分享。
明白自己有限,還是盼望您翻閱此書時,能有些共振與共鳴。一起為人間盡一分心力。
歡喜與您結緣。
2011.08.01 晨
(三)
當然,正如泰國已故大師阿姜查所說:「…不必讀書,要讀就讀你的心。
書本就像藥方,在你還未去找藥之前,藥方是沒有用的。」他說學習投入修行,學習知道如何訓練、調伏我們的心才更為重要。意思是說,實際如實地調整觀念、改正知見,放下自我、執取,才更是生命提昇的歸趣和重點。
《冬日暖陽》──恭謹地,與您分享。
僧法觀合十推薦序
聆聽空谷清音 宋芳綺
初冬,深夜。身心疲憊卻無眠。
拿起書案上《冬日暖陽》的樣書,讀著書中的文字,字字句句,嵌入心底。
「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行,生活中應該要有覺念的,我們自己要培養。」
許多事,在世間人的想法、看法,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怎麼樣都對,別人怎麼樣都不行;對別人指指點點,卻忘了對自己指教指教。對應我近日的心態,頗有感觸,我總是對別人「求好心切」,期望別人應該如何如何,卻忘了 ~ ~ 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行,……
這是第二次閱讀法觀法師的這本大作,第一次是在電腦上。
法師客氣,因為我過去有編輯採訪經驗,因此,將他的大作初稿與我分享,請我提供一些意見,因此,Email 書稿的電子檔給我。本來,我只是存著瀏覽的心態,但是,當我一字一句地進入書中的「境」,竟被深深攝受。盯著電腦螢幕一篇篇地閱讀,完畢時,不知不覺東方已大白。
文字定稿後,法師帶來了樣書。法師憑著自己對文字的感覺、圖片的覺受,剪剪貼貼完成書的樣稿。我翻閱樣書,內心讚嘆法師對圖文編輯的敏銳度不亞於專業的編輯。我以著過去的一些編輯經驗,對書中某些篇章提出了建言,法師在經過思索後,都欣然接受,這又令我佩服法師心量之開闊。
一般人都知道,自古文人相輕。提筆為文的人大多有其「倔脾氣」,來找你「討教」,其實只是來聽聽你對他的認同與讚嘆,對於旁人的建議,最終仍會「固執己見」。但法師心如朗月,不但真誠坦率地接受我某些看法,還邀約我為其大作寫序,讓我誠惶誠恐、何德何能?
法師說:「不要有壓力,只要把你讀完這本書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就好!」
確實,我有壓力。雖然過去也曾受邀為其他書籍寫序,但此書的作者是法師,我覺得自己在學佛、修行上還是個初學者,如何能為這樣的智慧之文做引薦呢?想推辭,法師還是那句話:「不要有壓力,只要把你內在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就好!」
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冬日暖陽》如果以文字的結構來看,法師對篇章的巧妙安排正呼應著「起」、「承」、「轉」、「合」四節奏。書中的第一部「人間擺渡」,法師以淺顯易懂的故事為引導,讓讀者從一篇篇有趣的公案中去思索人生的態度。法師技巧性地以佛法為舟楫,希望將沉溺於世間煩惱苦海的芸芸眾生,引渡到彼岸。而且,還要眾生自己來擺渡。
學佛修行的人,亦以法為洲嶼,法師回到自己心行軌跡的分享:
第二部「洲渚片跡」,法師從憶念父母恩開始。
一般不理解出家因緣殊勝的人,對出家人會有一些誤解,覺得出家人割愛辭親,棄養父母,大不孝。其實,以法身供養三寶以回報父母深恩,是最大的孝行。
法師在憶念父母功德時,點點滴滴道出與父母間的親子深情,字裡行間盡是對父母的感恩與祝福,令人感動。誰說出家無親?只是把「小愛」化為「大愛」罷了!
出家修行不是「避世」,而是積極的「出世」,不讓自己的熾盛五蘊、六根隨著世塵起舞。「明亮的夜空」一文中,法師寫道:「人間到處是悲苦,五蘊世間,靜靜地看著。……實踐正法,努力走出悲苦,才能真正瞭解,真正做到『慈悲於人』。」這是出家人的悲願中,明白「以法自利很重要」的內心過程。而出家人一樣有著起心動念,修行生活中一樣會面臨種種身心的困頓、難關、煎熬與惱苦,只是,修行人容易轉念,讓煩惱生起滅去。
在「洲渚片跡」中,法師以優美流暢的散文筆觸,書寫他行腳、參學過程中的種種領悟;有對自然、環境的悲心與關懷;更有在靜修、靜滌中的如理作意。法師透過故事、時事融入佛法,讓我們知道修行路上,只有學習智慧與慈悲,才能勇往直前。
既已走在修行路上,如何尋找善知識?
修行沒有善知識引導是極為危險的,盲修瞎練,最終會上天還是下地?無人知曉。
法師在第三部「千載一時」中,從古至今挑選了幾位教界長老大德,如修行詩人「婆耆舍」;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聖嚴法師」;慈眼視眾生的「一行禪師」、善說法者的「悉臘禪師」;為法為教、鞠躬盡瘁的「煮雲法師」;還有睿智明朗、教證圓滿的「印順導師」。
法師以細膩的筆觸書寫這幾位高僧大德的行儀,讓我們更加清楚透徹,真正修行人的起心動念是如何?我們該如何去尋訪我們要依止的親教師。有了如理依止的善知識,我們的無限生命才有希望啊!
有了依止,有了修行的方法,末了的再叮嚀:除著眼於隨著修行時日要有的提昇與蛻變外,能夠常保初心的純淨不染也非常重要。
因此,在第四部「始於初步」,法師回歸初始,不忘初心。侃侃而談自己二十餘年前剃度出家的因緣,感恩剃度恩師──慧律法師,感念自己在文殊講堂的種種學習。雖然日後參學於外,但法師內心始終感念師父──慧律法師的慈悲教誨。
在2010 年的春節領眾禮拜三千佛中的開示,法師以五事自惕:一、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二、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三、會死,我不能免於死。四、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去的時候。五、所做的善業、惡業,終究由我自己來承擔。這五件事,五個警醒,何嘗不是人人應警醒、自覺的呢?貪戀紅塵五欲,無常來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如果學佛者常常拿這五件事來警惕自己,就會更加珍惜這難得的學法之身,更加精進用功!
在2011 年的的春節領眾禮拜三千佛中的開示,法師則提醒我們,隨時檢測自己,學佛是不是更進步了?戒、定、慧是不是更提升了?法師以佛的微笑、手印、十號等,來彰顯佛德,為此書劃出完美的句點。
法觀法師以行腳參學來充實自己的法解行修;以睿智的慧眼觀視世間林林總總;以生花妙筆將學習點滴化為文字。尤其,法師將部分文章朗誦、配樂成為有聲書,在寧靜夜裡聆聽,猶如空谷中的泠泠清泉聲。
佛法不離世間覺。感恩法師慈悲,在他即將開始另一段靜修歲月之際,願意將他的文字般若與大眾共結歡喜法緣。
相信,《冬日暖陽》必使讀者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擁有一份清晰明朗的領悟;在遭受冷冽刺骨的寒風時,感受到一股暖暖法情。
末學 宋芳綺 敬書 2011.11.26
祈願光暖無盡
(一)
世間,純真、良善、感動、美好,時時處處可見。也在人人心中具足。
有一盞油燈說:
「能發出一點光亮,好歡喜!」
「光亮雖微小,明白遠不及太陽與月亮,但我當下衷心、喜願祝福。」
靜默片刻,他微笑又說:
「我更記得、感恩,時時為我溫暖添油,拿火為我點燃的所有人們,沒有他們,沒有發出光亮的可能!」
願,擁抱一切祝福。
願,自己卑微的心光,融入諸佛心光,融入人人的心光,世間一片光明。
誠禱世間,智慧周遍,苦難不再!
2011.05.27 晨
(二)
學佛以來似乎就有的觀念,生命未經錘鍊、尚未成熟,莫要太早著書立論,頂多作點譯介或隨緣與人歡喜結個法緣,述而不作,免得自己生了錯誤或迷於虛妄覺受。
年歲漸長,出家21個年頭轉眼過去了,像夢一般,看到遇到人事中的無常推演、感受很多認識之人的逝去,自己是偶有感嘆的,甚至常覺其實朝難保夕、明朝難說。
除了提醒自己還需努力的定慧修行,應該更一番投入外,四月份一行禪師的來台也給了我觸發,希望與人分享、能帶給人利益的內在初衷又上來了,先積極地做個什麼吧。雖還未有能力真能給人什麼利益,但畢竟自己已不年輕,回到純真的發心,作個紀錄吧,在坊間繁書裡增注一滴法味,小小一滴,是我真誠的發心。
從來隨緣的習慣,除希真實自利利他外,沒想追求其他什麼。有了出本書的念頭(5月中旬),剛好因事和「與澄」(文瑜)聯絡,將此想法告訴了她,沒想到與澄給的盡是鼓勵之言,於是我真的付諸實踐、開頭進行,一篇篇地寫下。這是因緣,想法沒被我又暫時擱下是因緣。
自己沒受過寫作訓練,文筆拙騃,但這全是點滴如實我生命歷程中的、從生命自然透發出的感受與理解。一個平凡出家人能做的,就如書名《冬日暖陽》,在這個看來紛雜喧嚷的世間,只希望自己還能引介、分享一點佛法智慈的光亮與溫暖。
書中分為四個部分,第一【人間擺渡】,摘取過往講課中深具啟發的故事以旁敲,第二【洲渚片跡】,含藏生命心行的點滴軌跡與感受,第三【千載一時】,是我對諸善知識的感念、讚仰與紀錄,第四【始於初步】,為回到初始因緣的回顧與新近於出家常住隨緣開示的呈現。
今日看似樣樣愈來愈方便的現代社會中,好處不能說沒有,但現代人更加忙碌了,除了3C還是3C,不知覺中被帶著走,一不留神就深陷其中,工作不能避免也就罷了,回到生活,依舊埋首,受盡制約,少了心靈上單純的一點安靜、空間與滋潤。
處身這個時代,就不離這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受了影響。誠摯邀請大家,偶爾讀書沉澱、感受清閑靜心、轉化一下生命步調與質地、再給自己多些正向觸動發啟與動力也不錯。其實,人人內在的清心、豐富,是充足的;生命內在真實的光景就等著我們去開啟與彰顯,並且,與人分享。
明白自己有限,還是盼望您翻閱此書時,能有些共振與共鳴。一起為人間盡一分心力。
歡喜與您結緣。
2011.08.01 晨
(三)
當然,正如泰國已故大師阿姜查所說:「…不必讀書,要讀就讀你的心。
書本就像藥方,在你還未去找藥之前,藥方是沒有用的。」他說學習投入修行,學習知道如何訓練、調伏我們的心才更為重要。意思是說,實際如實地調整觀念、改正知見,放下自我、執取,才更是生命提昇的歸趣和重點。
《冬日暖陽》──恭謹地,與您分享。
僧法觀合十推薦序
聆聽空谷清音 宋芳綺
初冬,深夜。身心疲憊卻無眠。
拿起書案上《冬日暖陽》的樣書,讀著書中的文字,字字句句,嵌入心底。
「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行,生活中應該要有覺念的,我們自己要培養。」
許多事,在世間人的想法、看法,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怎麼樣都對,別人怎麼樣都不行;對別人指指點點,卻忘了對自己指教指教。對應我近日的心態,頗有感觸,我總是對別人「求好心切」,期望別人應該如何如何,卻忘了 ~ ~ 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行,……
這是第二次閱讀法觀法師的這本大作,第一次是在電腦上。
法師客氣,因為我過去有編輯採訪經驗,因此,將他的大作初稿與我分享,請我提供一些意見,因此,Email 書稿的電子檔給我。本來,我只是存著瀏覽的心態,但是,當我一字一句地進入書中的「境」,竟被深深攝受。盯著電腦螢幕一篇篇地閱讀,完畢時,不知不覺東方已大白。
文字定稿後,法師帶來了樣書。法師憑著自己對文字的感覺、圖片的覺受,剪剪貼貼完成書的樣稿。我翻閱樣書,內心讚嘆法師對圖文編輯的敏銳度不亞於專業的編輯。我以著過去的一些編輯經驗,對書中某些篇章提出了建言,法師在經過思索後,都欣然接受,這又令我佩服法師心量之開闊。
一般人都知道,自古文人相輕。提筆為文的人大多有其「倔脾氣」,來找你「討教」,其實只是來聽聽你對他的認同與讚嘆,對於旁人的建議,最終仍會「固執己見」。但法師心如朗月,不但真誠坦率地接受我某些看法,還邀約我為其大作寫序,讓我誠惶誠恐、何德何能?
法師說:「不要有壓力,只要把你讀完這本書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就好!」
確實,我有壓力。雖然過去也曾受邀為其他書籍寫序,但此書的作者是法師,我覺得自己在學佛、修行上還是個初學者,如何能為這樣的智慧之文做引薦呢?想推辭,法師還是那句話:「不要有壓力,只要把你內在的真實感受寫出來就好!」
好吧!恭敬不如從命。
《冬日暖陽》如果以文字的結構來看,法師對篇章的巧妙安排正呼應著「起」、「承」、「轉」、「合」四節奏。書中的第一部「人間擺渡」,法師以淺顯易懂的故事為引導,讓讀者從一篇篇有趣的公案中去思索人生的態度。法師技巧性地以佛法為舟楫,希望將沉溺於世間煩惱苦海的芸芸眾生,引渡到彼岸。而且,還要眾生自己來擺渡。
學佛修行的人,亦以法為洲嶼,法師回到自己心行軌跡的分享:
第二部「洲渚片跡」,法師從憶念父母恩開始。
一般不理解出家因緣殊勝的人,對出家人會有一些誤解,覺得出家人割愛辭親,棄養父母,大不孝。其實,以法身供養三寶以回報父母深恩,是最大的孝行。
法師在憶念父母功德時,點點滴滴道出與父母間的親子深情,字裡行間盡是對父母的感恩與祝福,令人感動。誰說出家無親?只是把「小愛」化為「大愛」罷了!
出家修行不是「避世」,而是積極的「出世」,不讓自己的熾盛五蘊、六根隨著世塵起舞。「明亮的夜空」一文中,法師寫道:「人間到處是悲苦,五蘊世間,靜靜地看著。……實踐正法,努力走出悲苦,才能真正瞭解,真正做到『慈悲於人』。」這是出家人的悲願中,明白「以法自利很重要」的內心過程。而出家人一樣有著起心動念,修行生活中一樣會面臨種種身心的困頓、難關、煎熬與惱苦,只是,修行人容易轉念,讓煩惱生起滅去。
在「洲渚片跡」中,法師以優美流暢的散文筆觸,書寫他行腳、參學過程中的種種領悟;有對自然、環境的悲心與關懷;更有在靜修、靜滌中的如理作意。法師透過故事、時事融入佛法,讓我們知道修行路上,只有學習智慧與慈悲,才能勇往直前。
既已走在修行路上,如何尋找善知識?
修行沒有善知識引導是極為危險的,盲修瞎練,最終會上天還是下地?無人知曉。
法師在第三部「千載一時」中,從古至今挑選了幾位教界長老大德,如修行詩人「婆耆舍」;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聖嚴法師」;慈眼視眾生的「一行禪師」、善說法者的「悉臘禪師」;為法為教、鞠躬盡瘁的「煮雲法師」;還有睿智明朗、教證圓滿的「印順導師」。
法師以細膩的筆觸書寫這幾位高僧大德的行儀,讓我們更加清楚透徹,真正修行人的起心動念是如何?我們該如何去尋訪我們要依止的親教師。有了如理依止的善知識,我們的無限生命才有希望啊!
有了依止,有了修行的方法,末了的再叮嚀:除著眼於隨著修行時日要有的提昇與蛻變外,能夠常保初心的純淨不染也非常重要。
因此,在第四部「始於初步」,法師回歸初始,不忘初心。侃侃而談自己二十餘年前剃度出家的因緣,感恩剃度恩師──慧律法師,感念自己在文殊講堂的種種學習。雖然日後參學於外,但法師內心始終感念師父──慧律法師的慈悲教誨。
在2010 年的春節領眾禮拜三千佛中的開示,法師以五事自惕:一、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二、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三、會死,我不能免於死。四、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去的時候。五、所做的善業、惡業,終究由我自己來承擔。這五件事,五個警醒,何嘗不是人人應警醒、自覺的呢?貪戀紅塵五欲,無常來時,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如果學佛者常常拿這五件事來警惕自己,就會更加珍惜這難得的學法之身,更加精進用功!
在2011 年的的春節領眾禮拜三千佛中的開示,法師則提醒我們,隨時檢測自己,學佛是不是更進步了?戒、定、慧是不是更提升了?法師以佛的微笑、手印、十號等,來彰顯佛德,為此書劃出完美的句點。
法觀法師以行腳參學來充實自己的法解行修;以睿智的慧眼觀視世間林林總總;以生花妙筆將學習點滴化為文字。尤其,法師將部分文章朗誦、配樂成為有聲書,在寧靜夜裡聆聽,猶如空谷中的泠泠清泉聲。
佛法不離世間覺。感恩法師慈悲,在他即將開始另一段靜修歲月之際,願意將他的文字般若與大眾共結歡喜法緣。
相信,《冬日暖陽》必使讀者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擁有一份清晰明朗的領悟;在遭受冷冽刺骨的寒風時,感受到一股暖暖法情。
末學 宋芳綺 敬書 2011.11.26
試閱
度 2006.1
有一天,外面的雨下不停。
就像我們這個煩惱世間,有情的煩惱好多好多。
涼亭下有一個人躲雨,望雨興嘆!這個人在涼亭裡等很久了,雨不停,哪兒也不能去。正巧一位禪師撐著把傘,打這兒經過。
看到禪師自遠處走過來,這人大聲喊道:「禪師禪師,請您普度一下眾生,帶我一程吧!」
禪師聽到了,腳步沒絲毫放慢,繼續往前走著,回應道:「我在雨中,你在簷下,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善根頗具,聽了也不覺不高興,還蠻機靈的,微笑步入雨中:「禪師,如今可以度我了吧!」
禪師沒停下來依然走著:「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沒有淋到雨,是因為我有一把傘。請您自己找您的雨傘吧!」禪師自在地步過涼亭,繼續他的路,沒有度他!
也許,禪師已度了他。
到底是什麼度我們?是誰度我們?佛陀很慈悲,師父慈悲,許多善知識慈悲,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度自己,別人亦度不了我們。很多部份是要我們自己去做的。
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生活中應該要有覺念的,我們自己要培養。有誰能替我們培養呢?煩惱也是我們自己煩惱,覺醒的人也是他在覺醒,我們若不醒,別人也奈何不了我們。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生活當中,煩惱當下的覺念,是靠我們自己去培養的。要靠我們自己去提醒自己,去練習操作、去啟發自己。我們感恩佛法的智慧,感謝很多的善因緣給我們開啟,可是真正要去做、要去修,就是我們自己要用心努力的。
希望大家記得,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要自己改,行要自己修,覺要自己開!
度您自己,智慧無量,天藍海闊!
世間第一憨 2008.2
當我們被別人誤解,或者做多還遭人嫌而感到委屈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天字第一號大傻瓜!生活中難免會遇上。
講一個傻瓜的故事。
從前有個富裕的貴族人家,家中有許多佣人,其中有位看來憨憨的傻子。
有一天主人叫他過來:「我送你一把拐杖!除非將來有一天發現比你還傻的傻子,才可將這把拐杖交給他。現在就先交給你保管囉。」
拿這把枴杖的人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這個傻子傻歸傻,至少知道拿著這把拐杖也不是什麼名譽的事,是很漏氣的事,所以也想儘快地看誰比自己傻,好交給他。
無奈流年總過不去,依然找不到比他還傻的人。
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主人病重,召集所有的親屬和家中的佣人:「我已病重,大概沒什麼希望了,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向大家告辭,時間應該差不多了,我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主人!你要去很遠的地方,是哪個地方啊?」傻瓜很關心,上前這麼問。
「那個地方我又沒去過,哪知道是什麼地方啊?傻瓜!」
「主人,那你要去多久?幾天會回來?」
「不知道囉,大概要很久吧!應該回不來了!」看著傻瓜,主人苦笑。
傻瓜看了看四周:「主人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旅行,行李都準備好了嗎?」
「我什麼也沒準備!」主人嘆息。
傻子一聽,飛快跑去將拐杖拿過來,對著主人說:「主人,今天時機對了,這把拐杖還給你。」流年總算換了,此時他覺得天下第一大傻瓜躺在這裡。
「今天我終於可以將這把枴杖交出。因為主人要旅行遠方,問主人要去哪裡,主人說不知道;要去幾天,也不知道;有準備嗎,也說沒準備,一點計畫都沒有,世間有比這種人還傻的嗎?所以這把拐杖就還給主人您!」
一般說的,生從何來、死歸何去,這世間有幾個人清楚知道、做好準備?
對這件事而言不是傻子的,這世間能有幾人?到我們將去之時,不必領這把天下第一大傻瓜拐杖的人,世間有幾人呢?!
生命要自在、要明白,本來就沒那麼簡單。我們看這傻瓜,傻歸傻,但他卻知道主人這件事算是傻事!
如今我們知道要學佛修行,知道要走這條正道,我們就不會和他們搶那一把拐杖。我們有路可以走,知道要往哪裡去,不管是西方淨土、東方淨土、兜率淨土(註1)、娑婆此土(註2)、或是希望回歸當下的發心、明了的真心、清淨的覺性、達於究竟的涅槃(註3)……,我們只要依法實踐,讚佛、學佛所行,走這條智慧光明路,就不必和那主人或傻瓜,搶那把世間第一憨的拐杖了!
您還覺得委屈嗎?起碼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一定不會是你!
父母恩深,盡報不能 2011.05.30
父親最後一次在醫院裡待了近四個月,受了不少苦。翻看著自己在小記事本上紀錄的點滴,如在目前。
雖在不免的種種折騰中,父親似乎有些智慧地逐漸習得隨順──就這身體、怎樣都好吧。最後這段日子,愈到後面,父親好像返歸童樸天真般,對著我,時而展露童顏笑意,笑起來彷彿棄老還童、真的像天真的孩子一樣,我記憶猶深!
回憶起我從唸國中開始,到教書,時間多在外地,更不要說出了家,雲遊東西,父親身體還好時,我的關心與陪伴,真的太少太少!幸好,有我知心的弟弟承擔著。
從他在家裡行動不便以來,我種種關心安排,有時去陪伴他。雖然他不算怎樣學佛,但我知道他的仁厚善良,他的智慧善根,他信任我、願聽我,他願行善、發好心、結善緣,他也願跟母親一樣──念佛!
父親對我信任
有一天,外面的雨下不停。
就像我們這個煩惱世間,有情的煩惱好多好多。
涼亭下有一個人躲雨,望雨興嘆!這個人在涼亭裡等很久了,雨不停,哪兒也不能去。正巧一位禪師撐著把傘,打這兒經過。
看到禪師自遠處走過來,這人大聲喊道:「禪師禪師,請您普度一下眾生,帶我一程吧!」
禪師聽到了,腳步沒絲毫放慢,繼續往前走著,回應道:「我在雨中,你在簷下,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善根頗具,聽了也不覺不高興,還蠻機靈的,微笑步入雨中:「禪師,如今可以度我了吧!」
禪師沒停下來依然走著:「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沒有淋到雨,是因為我有一把傘。請您自己找您的雨傘吧!」禪師自在地步過涼亭,繼續他的路,沒有度他!
也許,禪師已度了他。
到底是什麼度我們?是誰度我們?佛陀很慈悲,師父慈悲,許多善知識慈悲,問題是如果我們沒有度自己,別人亦度不了我們。很多部份是要我們自己去做的。
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性、習氣要自己改,煩惱要自己放下,修行要自己修,生活中應該要有覺念的,我們自己要培養。有誰能替我們培養呢?煩惱也是我們自己煩惱,覺醒的人也是他在覺醒,我們若不醒,別人也奈何不了我們。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生活當中,煩惱當下的覺念,是靠我們自己去培養的。要靠我們自己去提醒自己,去練習操作、去啟發自己。我們感恩佛法的智慧,感謝很多的善因緣給我們開啟,可是真正要去做、要去修,就是我們自己要用心努力的。
希望大家記得,佛要自己拜,悔要自己懺,習要自己改,行要自己修,覺要自己開!
度您自己,智慧無量,天藍海闊!
世間第一憨 2008.2
當我們被別人誤解,或者做多還遭人嫌而感到委屈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天字第一號大傻瓜!生活中難免會遇上。
講一個傻瓜的故事。
從前有個富裕的貴族人家,家中有許多佣人,其中有位看來憨憨的傻子。
有一天主人叫他過來:「我送你一把拐杖!除非將來有一天發現比你還傻的傻子,才可將這把拐杖交給他。現在就先交給你保管囉。」
拿這把枴杖的人就是天下第一大傻瓜!這個傻子傻歸傻,至少知道拿著這把拐杖也不是什麼名譽的事,是很漏氣的事,所以也想儘快地看誰比自己傻,好交給他。
無奈流年總過不去,依然找不到比他還傻的人。
許多年過去了,有一天主人病重,召集所有的親屬和家中的佣人:「我已病重,大概沒什麼希望了,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向大家告辭,時間應該差不多了,我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主人!你要去很遠的地方,是哪個地方啊?」傻瓜很關心,上前這麼問。
「那個地方我又沒去過,哪知道是什麼地方啊?傻瓜!」
「主人,那你要去多久?幾天會回來?」
「不知道囉,大概要很久吧!應該回不來了!」看著傻瓜,主人苦笑。
傻瓜看了看四周:「主人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旅行,行李都準備好了嗎?」
「我什麼也沒準備!」主人嘆息。
傻子一聽,飛快跑去將拐杖拿過來,對著主人說:「主人,今天時機對了,這把拐杖還給你。」流年總算換了,此時他覺得天下第一大傻瓜躺在這裡。
「今天我終於可以將這把枴杖交出。因為主人要旅行遠方,問主人要去哪裡,主人說不知道;要去幾天,也不知道;有準備嗎,也說沒準備,一點計畫都沒有,世間有比這種人還傻的嗎?所以這把拐杖就還給主人您!」
一般說的,生從何來、死歸何去,這世間有幾個人清楚知道、做好準備?
對這件事而言不是傻子的,這世間能有幾人?到我們將去之時,不必領這把天下第一大傻瓜拐杖的人,世間有幾人呢?!
生命要自在、要明白,本來就沒那麼簡單。我們看這傻瓜,傻歸傻,但他卻知道主人這件事算是傻事!
如今我們知道要學佛修行,知道要走這條正道,我們就不會和他們搶那一把拐杖。我們有路可以走,知道要往哪裡去,不管是西方淨土、東方淨土、兜率淨土(註1)、娑婆此土(註2)、或是希望回歸當下的發心、明了的真心、清淨的覺性、達於究竟的涅槃(註3)……,我們只要依法實踐,讚佛、學佛所行,走這條智慧光明路,就不必和那主人或傻瓜,搶那把世間第一憨的拐杖了!
您還覺得委屈嗎?起碼天字第一號大傻瓜一定不會是你!
父母恩深,盡報不能 2011.05.30
父親最後一次在醫院裡待了近四個月,受了不少苦。翻看著自己在小記事本上紀錄的點滴,如在目前。
雖在不免的種種折騰中,父親似乎有些智慧地逐漸習得隨順──就這身體、怎樣都好吧。最後這段日子,愈到後面,父親好像返歸童樸天真般,對著我,時而展露童顏笑意,笑起來彷彿棄老還童、真的像天真的孩子一樣,我記憶猶深!
回憶起我從唸國中開始,到教書,時間多在外地,更不要說出了家,雲遊東西,父親身體還好時,我的關心與陪伴,真的太少太少!幸好,有我知心的弟弟承擔著。
從他在家裡行動不便以來,我種種關心安排,有時去陪伴他。雖然他不算怎樣學佛,但我知道他的仁厚善良,他的智慧善根,他信任我、願聽我,他願行善、發好心、結善緣,他也願跟母親一樣──念佛!
父親對我信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