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手帳展

禮祝下鄉:驅瘟逐疫祭典中的王府行儀—臺南、東港、漳州比較研究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看更多
  • 9 405
    4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在臺灣西南沿海地帶,
每逢香科年都有宮廟舉辦盛大的王醮,
迎接奉旨下凡的王爺代天巡狩、消災除瘟。

這次,中研院臺史所的謝國興老師將帶領讀者,
深度走入莊嚴的王爺祭典,
踏察保留在民間信仰裡的儀禮。


外行不光是看熱鬧,也要跟著內行看門道!

----------------

驅瘟逐疫是中國社會從古至今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最晚從明代開始,漸有結合王爺信仰及以船送瘟的民間信仰活動,其中閩南地區的王醮尤其普遍。不過,明清時期王爺信仰雖然在民間社會相當蓬勃,卻始終不被官方認可。

臺灣地區迎送王爺祭典及建醮活動可稱十分頻繁,但配合王醮舉行王府科儀的宮廟並不多見,其中以「臺南西港慶安宮」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王府行儀最完整,也最具有儒、道在民間信仰儀式實踐上完美搭配、交融合作的典範意義。

本書將著重在臺南慶安宮、金唐殿、長興宮的王醮,同時與屏東東隆宮、漳州白沙王府等不同地區進行比較,就其王府空間格局、王府人員編制、王府行儀流程與文化傳承,進行詳細的記錄與分析。

作者

謝國興

臺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歷任科技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主任,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臺灣史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臺灣社會經濟史、閩臺民間信仰。

目錄


前言 鄉下的禮數,官方祭祀走入民間宮廟

卷一 驅瘟逐疫祭典的歷史

章一【中國社會篇】傳統送瘟與齋醮
一、以船送瘟逐疫
  率「儺」驅瘟的習俗
  不為屈原?兩湖地區的端午龍舟
  其他地區的送瘟「船」說
  迷信浪費的負面標籤
二、齋醮
  王醮——以酒享神、迎王送瘟
  《榕城紀聞》裡的王醮儀式與禁令
  浙江地區的王船法會

章二【臺灣社會篇之一】王醮與代天巡狩源流
一、臺灣方志所載王醮
二、代天巡狩/巡臺御史
  代天巡狩——代替玉皇大帝下凡巡視人間
  巡臺御史——代替皇帝跨海督察政區

章三【臺灣社會篇之二】王醮與王府科儀
一、王醮形式與地域
  臺灣多元的王爺信仰形態
  臺灣各地的王醮形式比較
二、禮生與王府科儀
  「禮生」在民間信仰儀式之意涵
  「臺灣第一香」臺南西港慶安宮
  代代相傳的禮生傳統——西港王李家族
  保存醮典科儀的「醮事簿」

卷二 王府行儀的比較

章四【臺南篇之一】西港慶安宮五朝王醮的王府行儀
一、慶安宮王府格局與空間配置
  看慶安宮如何搖身成王府
  從地方官署探究王府空間規劃原型
二、慶安宮王府組織編制
  案下書辦:正案、副案、總書辦
  臺下內外班役
  轅下旗牌
三、慶安宮王府行儀
  請王
  王府行儀要項
  宴王

章五【臺南篇之二】蘇厝長興宮七朝王醮的王府科儀
一、長興宮王府組織與空間配置
  王府組織:房科、內班、外班
  空間配置:前殿、後殿
二、長興宮王府行儀
  王府行儀流程
  宴王儀式
  互別苗頭——蘇厝真護宮王醮

章六【臺南篇之三】金唐殿王府科儀與服務輸出
一、蕭壠香王府科儀
  與吳府千歲、北港媽祖的百年情誼
  與慶安宮的交流支援
  《金唐殿庚午香科五朝王醮手冊》之王府行儀紀錄
二、王府人員聯誼會與海外服務
  金唐殿王府人員聯誼會的成立
  遠渡馬六甲清華宮推行王府科儀

章七【屏東篇】東港東隆宮的迎王平安祭典
一、東隆宮迎王的淵源與演變
  東隆宮王爺祭典溯源
  東港迎王的核心——從四縣同鄉會到七角頭
  無名有實的王醮(王船法會)
二、迎王平安祭典的組織運作
  協辦成主辦,「東隆宮祭典委員會」的成立
  東港迎王核心團體及組織
三、東港迎王祭典流程
  值科中軍爺安座與進表
  曉諭/榜示/福章/查夜
  布置王府
  請王/敬王/祭紙/祀王
  轎班敬王/參謁/放告
  宴王/送王

章八【漳州篇】白沙王府與龍海安懷宮祀王儀節
一、漳州港白沙王府與王壇儀節
  白沙王府空間格局與人員編制
  白沙王府行儀流程
  漳州梅市天后宮的王醮
二、龍海市白水鎮安懷宮祀王儀節
  安懷宮王府空間格局與人員編制
  安懷宮王府行儀流程

結論

附錄
附錄一、2018年西港慶安宮戊戌香科王府行儀日課表
附錄二、金唐殿庚午科與庚子科五朝王醮王府行儀日課對照表
附錄三、白沙王府平日祀王儀節

參考書目

序/導讀



2003年偶然回臺南看鹿耳門天后宮的媽祖南巡遶境,跟陣頭相遇,除了讓我重拾幼年時期臺江地區「看熱鬧」的記憶之外,臺灣民俗信仰的社會動員與地方「自治」力量,當時對我來說也頗具震撼,於是興起探究其歷史傳承與社會文化機制的念頭。更早是從1994年前後,我開始偶爾參與故鄉臺南的一些地方文史與 文化活動,但主要限於府城範圍。1996年我在《思與言》發表第一篇與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有關的論文:〈鹿耳門的媽祖信仰與正統之爭〉,是利用文獻資料所作的考訂與詮釋,到了1998年黃文博先生出版《站在臺灣廟會現場》(常民文化,1998),請我寫了一篇序文,都還未想過有一天民間信仰竟成為我在臺灣史領域的主要研究議題之一。

2005年4月我卸下中央研究院總務組(現在改稱總務處)主管兼職,才有時間進入田野,開始利用民間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鋪陳我「逐漸發現」的臺灣民間信仰。一開始有七、八年時間單打獨鬥,經常一個人開車往返臺北與臺南、高雄廟會現場,記憶深刻的一次經驗是:2006年12月8日晚上單獨從臺北開車南下,半夜 12點到達關廟,凌晨1點半拍攝觀察山西宮王醮「接禮」,5點左右接禮結束,上午7點陣頭、神轎開始遶境,中午體驗四、五萬人圍著圓桌站著「食飯擔」奇景,下午3點開車返臺北,途中在休息站停車睡了兩小時。田野調查初期研究重心在宋江陣、金獅陣等大型廟會陣頭,規畫中針對陣頭研究的專書卻至今尚未完成(十餘年磨一劍,仍在努力中)。過去因為李豐楙教授對臺灣道壇與王府儀式已有相當研究成果,所以自己從未想過要探討王爺信仰在「廟內」的儀式,但機緣湊巧,竟完成這一本以王府儀式為核心議題的小書,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

2006年起,我已開始片段地觀察記錄西港刈香,2015年春季,我因執行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臺灣民間信仰影音數位平臺計畫」,率工作同仁首度前往記錄研究西港慶安宮乙未香科王醮(實際田野工作前一年夏天就已經展開),2016年12月先幫《臺南文獻》編輯完成「西港刈香」專輯,2017年完成《西港仔刈香:一個傳統王醮的數位紀錄》一書(中研院臺史所出版),後者主要重點在介紹西港刈香的歷史淵源與遶境、陣頭的宗教與社會文化意義。乙未年我們對慶安宮的王府還不得其門而入,2018年,我跟工作團隊再度來到曾文溪畔,這一次的重點是記錄研究王府行儀,並以長興宮、慶安宮戊戌香科的王府作為對象。

曾文溪流域王醮舉行期間的王府內部科儀行事,原則上不對外開放參訪、參觀,除了王府工作人員、主會首、建醮委員會成員、道士朝覲等因儀式需要得以進出,外人難以一窺究竟。這一次調查研究期間非常幸運,獲得蘇厝長興宮祭祀組主任兼長興宮 王府「房科頭」陳燕輝先生首肯,西港慶安宮管理委員會、祭祀 組組長兼王府正案王李子峯先生協助,得以在這兩座指標性廟宇,定期三年一科舉辦王醮期間,進入王府全程觀察記錄其王府科儀。之後並得到陳燕輝、陳冠傑父子,王李子峯、王李中泰叔侄,或協助說明儀節內涵,或提供相關資料,才能完成本書主體部分的研究撰寫。

金唐殿王府科儀記錄部分則在2019-2020年間分別在馬六甲清華宮及佳里金唐殿兩地,得到鄭天圖、楊賢志、黃榮周、王乃正諸位先生大力協助,提供資料及解說。2018 年東隆宮迎王祭典時,特別感謝陳進成、林文誠、林文隆、高人皇、潘偉民等先生 或提供資料,或解答疑難;不過比起長興宮、慶安宮、金唐殿王府願意提供專業研究者現場觀察記錄科儀進行實況,東港東隆宮迄今對外人而言仍諱莫若深;還好東隆宮王府受限於空間格局及操作方式,實際上處於半開放狀態,儀節也比較簡單,參照前人已完成的研究文獻,也能大致掌握。不過也因為尚無機會跟東隆宮王府禮生直接請教溝通,本書有關東隆宮王府部分的理解討論 可能不完全正確與周延深入,尚待來日再行修訂。

本書得以完成,除了前述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主題計畫的支持,2018年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委託我執行「研擬重要民俗王爺 信仰保存維護計畫」,得以充實其中的許多資料,尤其是東港東隆宮迎王祭典的部分。2014 年開始,為了執行計畫,我跟團隊成員多次在臺灣各地及漳州、廈門、馬六甲進行田野調查,助理洪瑩發、賴建宏、劉懷仁、劉家豪、池宸君、陳冠妃、黃偉強等先後參與工作,在資料收集整理及影音紀錄方面幫忙甚大;本書書 稿撰寫期間黃文博先生提供不少資料,初稿完成後,文博兄詳細審閱全書,指正缺漏錯誤;書稿文字校讀整理則多賴郭怡棻、黃靖玫、蔡幸真諸位協助;對以上諸位及田調期間各地宮廟許多友人的協助,謹在此表示誠摯謝意。

書中圖片屬於研究計畫團隊同仁(包括我自己)拍攝者,不特別標示攝影者;另有少部分照片則是朋友支援,包括王素滿、盧芳蕙、趙守彥、許評註、黃文皇等女士先生,十分感謝!民間信仰的豐富面貌與意涵,有賴圖片的對照與詮釋,其重要性與價值往往不下於文字論述,這是本書多配合使用圖片的原因。書中所附各地王府及衙門之平面圖,屬於重新繪製者,均出於懷仁之手;書末所附《告朔餼羊:西港玉勅慶安宮王府行儀》紀錄片, 為2018年慶安宮戊戌香科舉行時,得到慶安宮王府組王李子峯先生及所有成員的配合協助,慶安宮管理委員會也協贊了部分經費,我跟建宏規劃腳本,建宏主導攝錄,宸君剪輯後製,才得以完成這一部(也可說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臺灣現行王府科儀專題紀錄影片,特別在此申謝!

本書主要觀點先以單篇論文〈臺閩地區王爺信仰儀式中的王府行儀初探〉,發表於《民俗曲藝》,208期(2020 年6月),再經過深化與補充,文字篇幅視原論文擴增至三倍有餘,成為現在的專書規模。在數位時代,要深入探討臺灣多元繽紛的民間信仰文化底蘊,除了文字分析說明之外,有良好規畫的紀錄影片與主題性彩色圖片,也是必要的載體,這種出版形式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非常感謝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及文化研究科同仁,不計成本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

本書撰稿之初即以學院式的學術著作形式進行鋪陳論述,並未考慮是否便於一般社會大眾閱讀,在出版之際,承蔚藍文化的編輯楊先妤小姐詳細閱讀,在不改動原始內文的情況下,插入一些引導性的標題文字,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全書更易於閱讀,這是一種我們所欠缺的專業技能,謹誌於此以示感謝!

謝國興
誌於南港 2020年仲夏
COVID-19 病毒席捲全球之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50427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