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海海人生奔波中,廟宇像一盞盞光明燈,
五光十色搖掛在島嶼東,茫茫引航,
告訴人們從何而來,又何處靠岸。」
讀《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
我們會懂得人何以信、神何以靈。
每年舊曆三月,臺灣西部海濱大廟的媽祖進香,人潮隨香朝拜動輒上萬,這些彰顯神明靈力、信徒虔誠、通過儀式與集體療育的大型宗教活動,帶我們看見了「媽祖大國的豐沛國力」。
劉維茵的書寫,看見的是後山另一道海岸的神境上的人們,書裡有信徒如何虔誠的信仰話語,但更多是那些存於其中的人情運作與變動適應,以至於牽涉長時間歷史而來的族群間與宗教間的彼此互動。
五光十色搖掛在島嶼東,茫茫引航,
告訴人們從何而來,又何處靠岸。」
讀《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
我們會懂得人何以信、神何以靈。
每年舊曆三月,臺灣西部海濱大廟的媽祖進香,人潮隨香朝拜動輒上萬,這些彰顯神明靈力、信徒虔誠、通過儀式與集體療育的大型宗教活動,帶我們看見了「媽祖大國的豐沛國力」。
劉維茵的書寫,看見的是後山另一道海岸的神境上的人們,書裡有信徒如何虔誠的信仰話語,但更多是那些存於其中的人情運作與變動適應,以至於牽涉長時間歷史而來的族群間與宗教間的彼此互動。
目錄
推薦序 後山,另一道海岸的神境 謝仕淵.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作者序
加灣、山廣兩地土地公廟聯合請媽祖路線
「請媽祖」地圖
請神
正月,海湧聲
灣、丸、宛、萬
花蓮好神氣
神明慶生會
◎環島進香第一團 慈天宮
款牲禮
請,眾神來過
唐山媽
農場,開花始祖
國姓公在山後
◎溝仔尾角頭 城隍廟
八螺山結界
阿彌陀佛:延命地藏堂、普明寺、慈濟精舍
遊境
黑糖埔仔
浪花行事
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
◎除了米粉羹,還有鄭東辛 帝君廟
神明線,生命線
海上來的神
三腳松的樹王公
獨身仔,魔神仔
「做大理石的」與他們的廟
◎大社裡的天公祖 保安宮
三棧城
駐駕
分豬肉
馬卡道人與娘娘
聖母玫瑰
◎神隱 清水巖
布農爐主
足行者
加灣大事記
作者序
加灣、山廣兩地土地公廟聯合請媽祖路線
「請媽祖」地圖
請神
正月,海湧聲
灣、丸、宛、萬
花蓮好神氣
神明慶生會
◎環島進香第一團 慈天宮
款牲禮
請,眾神來過
唐山媽
農場,開花始祖
國姓公在山後
◎溝仔尾角頭 城隍廟
八螺山結界
阿彌陀佛:延命地藏堂、普明寺、慈濟精舍
遊境
黑糖埔仔
浪花行事
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
◎除了米粉羹,還有鄭東辛 帝君廟
神明線,生命線
海上來的神
三腳松的樹王公
獨身仔,魔神仔
「做大理石的」與他們的廟
◎大社裡的天公祖 保安宮
三棧城
駐駕
分豬肉
馬卡道人與娘娘
聖母玫瑰
◎神隱 清水巖
布農爐主
足行者
加灣大事記
序/導讀
推薦序 後山,另一道海岸的神境 謝仕淵
維茵是認識二十幾年的舊友,相識於臺北,但之後各自回家鄉。她在花蓮,生活工作書寫,二十年,不急切寫不放棄看,前此的《小村種樹誌》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敘述句,一種屬於小樹的節氣日子,一段尋找小村的民族誌記事。」極其迷人的返鄉之路。
她這次寫《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復以人們虔敬的信仰為題,帶我們看見這條往來不過十餘公里、東海岸上的請神之路,聯繫神境與人間、歷史和風土。這本帶有人類學眼光、文學筆法的書,情感刻劃細膩,深刻而雋永。
書裡筆下的請神之路,從加灣土地公廟起駕後,與山廣土地公廟會合,再往慈天宮媽祖廟請神。書中講述了一段盛行於北花蓮聚落,國姓公聖誕當日的請神舊慣,將鄰近大廟或友宮的神明,請至村子看戲慶生,並於家戶內宴客。
迎神宴客是配合隔壁農場大廟的神明聖誕,因為同天宴客能省事省錢。但,為顧足面子,原是媽祖做客,後來邀請包括慈天宮媽祖廟、城隍廟、清水巖祖師廟、聖天宮帝君廟以及加禮宛保安宮天公廟等神明也到場,排場盛大,面子做足。
民間社會事有賴通達人情、機靈應變,但也善待尊重,在這道海岸上的神境,人跟神、城跟鄉以及海與陸,彼此形塑。如同「神明有性格,跟住所跟海洋跟鄰居都有關。」而人不也跟神同,「人隨波,神逐浪,都是起伏變化。」或者「海湧是鄉民熟悉的,神明從海上來,並非陌路。」而在人生的航行,「海海人生奔波中,廟宇像一盞盞光明燈,五光十色搖掛在島嶼東,茫茫引航,告訴人們從何而來,又何處靠岸。」那些「人有辦法,神也靈感」的應變與調適,才是神境之路裡的人間。
每年舊曆三月,臺灣西部海濱大廟的媽祖進香,人潮隨香朝拜動輒上萬,這些彰顯神明靈力、信徒虔誠、通過儀式與集體療癒的大型宗教活動,帶我們看見了「媽祖大國的豐沛國力」。但維茵的書寫,看見的是後山另一道海岸神境上的人們,書裡有信徒如何虔誠的信仰話語,但更多是那些存於其中的人情運作與變動適應,以至於牽涉長時間歷史而來的族群間與宗教間的彼此互動。
讀《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我們會懂得人何以信、神何以靈的原因!同時,這書更是一本地方書寫的絕好作品。
作者序
二十年前剛回花蓮,渾身「臺北氣(tâi-pak-khuì)」。不是返鄉嗎?怎麼會有進入田野的尷尬與無措。
低著頭,跟父族在新城海邊老家種樹,隔壁阿婆三不五時來交換農作物,收「請媽祖」緣金時,身為資深頭家的她,鉅細靡遺詳解每戶丁口狀況,從頭講起看顧土地公廟如何勞苦,移山倒海樊梨花式的陳述,聽得我父忍不住放下鋤頭,揉壓神庭穴。
花蓮是臺灣唯一沒有百年媽祖廟的地方,也是媽祖廟分布密度最低的縣市,身處北花蓮卻常常聽見「今仔日阮『請媽祖』,來遮食」、「後個月欲『迎媽祖』,無閒啦」,一村村漣漪傳嚷著,境內沒有媽祖廟的新城人,每年該日清晨從海邊出發,隊伍十人不到,再微弱,也要去花蓮請神。
跳上神轎車,自己已從原本由大人抱上車的「妹仔」變身成「大姊」,十二丈呼呼撲面 ,原來,阿婆言語捆繞著的是亂彈「羅成寫書」高音世界,鄉親們拿香拜是「真相信」,滿天神佛為日常生活,也是千真萬確的「人世間」。
回頭看鄉民,許多時候不是在說人話,而是對神的禱告詞,一間廟即一座禱告山。老媽祖廟、城隍廟、祖師廟、帝君廟、天公廟,請神遊境一圈,鋪曬著散落各處「花系列」生活,像角宿一、五帝座一、大角星組成的春季大三角,某些時刻特別閃亮,之後又默默移出眾人視野,兀自在「很花」的軌道運行。不被注目也很好。
牢牢綑好神靈絲線,感謝眾神報路指點,多謝鄉親撒豆成兵「我共你講」,以及家人一起「落田野,巡田水」。特別是我父劉炎山先生、我母范寶珠女士,他們是生命的寶山,將我誕生於木星四宮璀璨時刻,讓家族、故鄉成為豐饒無盡藏。也謝謝先生猛宗支持,土星九宮人,出遊日總是神明生,每一趟旅行都像人類學田野調查,幸好有他願意體諒、照顧。
走過滿山遍野「不懂」與「繞路」,消了氣,回了神。終於返抵。那個老輩口中「有山、有海,嘛有神」的所在。
「隨我來(suî guá lâi)。」
維茵是認識二十幾年的舊友,相識於臺北,但之後各自回家鄉。她在花蓮,生活工作書寫,二十年,不急切寫不放棄看,前此的《小村種樹誌》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敘述句,一種屬於小樹的節氣日子,一段尋找小村的民族誌記事。」極其迷人的返鄉之路。
她這次寫《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復以人們虔敬的信仰為題,帶我們看見這條往來不過十餘公里、東海岸上的請神之路,聯繫神境與人間、歷史和風土。這本帶有人類學眼光、文學筆法的書,情感刻劃細膩,深刻而雋永。
書裡筆下的請神之路,從加灣土地公廟起駕後,與山廣土地公廟會合,再往慈天宮媽祖廟請神。書中講述了一段盛行於北花蓮聚落,國姓公聖誕當日的請神舊慣,將鄰近大廟或友宮的神明,請至村子看戲慶生,並於家戶內宴客。
迎神宴客是配合隔壁農場大廟的神明聖誕,因為同天宴客能省事省錢。但,為顧足面子,原是媽祖做客,後來邀請包括慈天宮媽祖廟、城隍廟、清水巖祖師廟、聖天宮帝君廟以及加禮宛保安宮天公廟等神明也到場,排場盛大,面子做足。
民間社會事有賴通達人情、機靈應變,但也善待尊重,在這道海岸上的神境,人跟神、城跟鄉以及海與陸,彼此形塑。如同「神明有性格,跟住所跟海洋跟鄰居都有關。」而人不也跟神同,「人隨波,神逐浪,都是起伏變化。」或者「海湧是鄉民熟悉的,神明從海上來,並非陌路。」而在人生的航行,「海海人生奔波中,廟宇像一盞盞光明燈,五光十色搖掛在島嶼東,茫茫引航,告訴人們從何而來,又何處靠岸。」那些「人有辦法,神也靈感」的應變與調適,才是神境之路裡的人間。
每年舊曆三月,臺灣西部海濱大廟的媽祖進香,人潮隨香朝拜動輒上萬,這些彰顯神明靈力、信徒虔誠、通過儀式與集體療癒的大型宗教活動,帶我們看見了「媽祖大國的豐沛國力」。但維茵的書寫,看見的是後山另一道海岸神境上的人們,書裡有信徒如何虔誠的信仰話語,但更多是那些存於其中的人情運作與變動適應,以至於牽涉長時間歷史而來的族群間與宗教間的彼此互動。
讀《人在神境——請媽祖,以及花蓮地方》,我們會懂得人何以信、神何以靈的原因!同時,這書更是一本地方書寫的絕好作品。
作者序
二十年前剛回花蓮,渾身「臺北氣(tâi-pak-khuì)」。不是返鄉嗎?怎麼會有進入田野的尷尬與無措。
低著頭,跟父族在新城海邊老家種樹,隔壁阿婆三不五時來交換農作物,收「請媽祖」緣金時,身為資深頭家的她,鉅細靡遺詳解每戶丁口狀況,從頭講起看顧土地公廟如何勞苦,移山倒海樊梨花式的陳述,聽得我父忍不住放下鋤頭,揉壓神庭穴。
花蓮是臺灣唯一沒有百年媽祖廟的地方,也是媽祖廟分布密度最低的縣市,身處北花蓮卻常常聽見「今仔日阮『請媽祖』,來遮食」、「後個月欲『迎媽祖』,無閒啦」,一村村漣漪傳嚷著,境內沒有媽祖廟的新城人,每年該日清晨從海邊出發,隊伍十人不到,再微弱,也要去花蓮請神。
跳上神轎車,自己已從原本由大人抱上車的「妹仔」變身成「大姊」,十二丈呼呼撲面 ,原來,阿婆言語捆繞著的是亂彈「羅成寫書」高音世界,鄉親們拿香拜是「真相信」,滿天神佛為日常生活,也是千真萬確的「人世間」。
回頭看鄉民,許多時候不是在說人話,而是對神的禱告詞,一間廟即一座禱告山。老媽祖廟、城隍廟、祖師廟、帝君廟、天公廟,請神遊境一圈,鋪曬著散落各處「花系列」生活,像角宿一、五帝座一、大角星組成的春季大三角,某些時刻特別閃亮,之後又默默移出眾人視野,兀自在「很花」的軌道運行。不被注目也很好。
牢牢綑好神靈絲線,感謝眾神報路指點,多謝鄉親撒豆成兵「我共你講」,以及家人一起「落田野,巡田水」。特別是我父劉炎山先生、我母范寶珠女士,他們是生命的寶山,將我誕生於木星四宮璀璨時刻,讓家族、故鄉成為豐饒無盡藏。也謝謝先生猛宗支持,土星九宮人,出遊日總是神明生,每一趟旅行都像人類學田野調查,幸好有他願意體諒、照顧。
走過滿山遍野「不懂」與「繞路」,消了氣,回了神。終於返抵。那個老輩口中「有山、有海,嘛有神」的所在。
「隨我來(suî guá lâi)。」
試閱
正月,海湧聲
「今仔日海湧聲真透,凡勢會落雨。」
「是啊,東北風搧規暗,睏袂去,天未光,阮著來開廟門燒香。」麗姨說。
身為值年爐主,忙了一整年,「請媽祖」是最忙的一天,也是卸下責任的一天。
路燈尚未熄滅,山壁還是墨綠色,臺九線上只有大貨車呼嘯而過,阿姨靜靜在廟門口燒金稟報。農曆正月十六是加灣、山廣兩地土地公廟聯合舉辦「請媽祖」的日子,該日也是國姓公聖誕千秋。清早五、六點,村民在土地公廟集合,陸續請廟裡主神與家戶神尊過爐上車,男人忙著綁繩挪位、討論天氣,女人家則圍聚在大鼓旁,七嘴八舌試穿新外套。衣服是公款買的,藤紫夾玫紅,女人家愛美,不願只穿紅領黑背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公所的人,紫紅好看,即使白髮蒼蒼也有精神。
是年加灣值爐主,神轎車由加灣出發,沿著臺九線,轉進巴吉魯樹林與花生田抵達山廣土地公廟,會合該地神轎車後,一起出發至花蓮接神。加灣與山廣的土地公廟雖號稱「廟」,其實廟體不過三、四坪,進門還得低頭,留意不要撞上門框。加灣「福安廟」鄰近省道臺九線蘇花公路,離公車站牌咫尺,轉入產業道路即可抵達。原為私人供奉土地公的鐵皮矮寮仔,鄰近村民提議建廟,讓大家心裡有個依靠,才改成單門水泥房,戲棚搭在小溪流上,頓時廟、戲台都有了。
一九八○年代「大家樂」盛行,許多外地人半夜跑來海邊找伯公仔問明牌,贏錢買供品,賭輸摔神明,村民看見土地公被摔得斷手斷腳,鬍子掉滿地,頓時驚嚇。不久神桌又被放了一些來路不明神尊,東倒西歪,觸目驚心,只好加裝鐵門窗,嚴嚴密密不讓外人隨意進出。
「有夠恐怖,跤手攏斷。伯公仔喙鬚一暝白了了。」
「連香爐攏敲成碎片,香灰倒滿地,足毋是款。」
「嘛是惡質,求神,煞毋驚報應。」
「攑鎖匙開門是無方便,毋過總比外地人凊采侵門踏戶、亂囥神明安全。」
關於三十幾年前的夜晚,老輩記憶猶新,提起此事,不免激動高聲,鮮活重現慌張通報情景。當時「大家樂」賭徒最常找濟公、太子爺、土地公指點迷津,類屬位階較低小神,常民認知中「大神大道,不管橫財」,心裡忌諱大廟正神道德意識重、具有權威,賭博求財不幫忙,可能還會遭到訓斥,因此賭客大多群聚小廟或者私人神壇求明牌。不論沙盤浮字或睡在宮廟求託夢,膽子大的「墓仔埔」也敢去,偏僻處眾聲喧嘩人來人往,烤香腸、燒酒螺、賣肉粽小販隨群遷移,真的是「吵死人」。「大家樂」成為全民運動,有一原因是當時臺灣有五千億郵政儲金以及兩兆五千多億金融資金,「臺灣錢,淹腳目」,因股票、證券投資管道未健全、銀行爛頭寸過多,民間游資於是奔向更簡單的地下經濟。不只求神問卜人潮不絕,木刻神像訂單也應接不暇,連帶興起一波還願建廟潮。只是「一夜致富」浪潮後,許多神像陸續遭到破壞丟棄,成了流放四方的落難神明,或者像小村土地公,經擲筊請示,決定退神火化金身,成為村民難眠的一團火。
抽一根菸,稍微討論請神順序以及回宮時間。雖說都是熟面孔,「做囝仔時」就認識,但加灣、山廣兩地人聚集一起,大概也只有這個時候,交流一下最近新聞與親友狀況,尤其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人沒露臉,到了這歲數,提起一兩句,便心知肚明地沉默了。爐主跟頭家整隊點名,由婆婆媽媽組成的大鼓陣開路,兩台神轎車接續,爐主私家車壓陣,兩地剩不到五十戶人家,一、二、三、四,已是最豪華陣容。
村民口中的「請媽祖」習俗,主要盛行於北花蓮,聚落神明聖誕當日,前往鄰近大廟或友宮接請神尊到村子過暝看戲慶生,並於家戶內宴客,與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迎媽祖」不一樣。受邀神明名單與數量,依各聚落狀況而定,五至十位不等。媽祖形象慈愛,廣受民眾虔信,是受邀眾神中少數女神,也是島內跨族群信仰,因此鄉人將這種神明往來鬧熱陣稱為「請媽祖」。
「阮兜的帝君祖敢有縛牢?愛顧好啊。」
「有啦!有啦!」
「太子爺的矸轆囥佇香爐邊仔,毋通袂記得。」
「知啦。」
再檢查一遍。擲筊,聖杯。好,放炮,出發接神。
足行者
三十六歲本命年時,跟我父約好一起去參加大甲媽遶境進香,兩人計畫從花蓮開車出發,走中橫,接國道六號,再去臺中追媽祖。車子開到關原時,不知為何狂吐不止,甚至輕微發燒,篤信佛教的我父淡淡地說:「我們跟大甲媽的因緣不具足,先回家吧。」不到三個小時,即結束預計九天八夜的大甲媽遶境行程。
實在不想放棄「徒步進香」這件事,上網查詢許久,突然跳出「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一行,點進去看,那是一支神祕隊伍,敘述內容不多,討論度不高,只知以四人籐轎前往北港,隊伍只有頭旗、大轎、香擔,簡樸傳統。且由於早年物資人力不足,白沙屯媽與山邊媽所在的村落合力一起南下進香,與加灣、山廣相似。打電話詢問,參加進香得本人到廟裡向聖母稟告,並臨櫃繳交公費,只好從花蓮轉幾班火車前往報名。
白沙屯,是省道臺一線旁的臨海聚落,小站下車後,沿途盡是黃沙地、花生、木麻黃,斑鳩聲響亮,既陌生又親切。走到拱天宮繳完七百元公費,拿到臂章、毛巾、帽子、夾克,櫃台阿姨問我跟好友:「妳們要走全程還是半程?」,不太清楚的狀況下回覆:「全程。」她點頭微笑。知道從花蓮來,「這麼遠,這麼有心,聖母會照顧妳們的。」阿姨說。
那年出發日是五月二十三日,回宮六月二日,走了十一天,瘦了七公斤,人生從來沒那麼累過,也不知道走路是這麼艱困的事。也因為第一年咬牙徒步全程,接下來十幾年,心像揹了進香旗,時間一到,跟著犒軍、放頭旗,自動歸隊步行隨轎。遇到阿婆練兵,三十六小時白沙屯直奔北港破百公里急行軍,瞇著眼、幻境般走過。這麼走,為什麼——跟得上吧。
相較近幾年數十萬人潮,當時香燈腳幾千人而已,吃飯、睡覺、洗澡自己張羅。廣播車沿途不斷用閩南語介紹隊伍來自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感謝民家鳴炮恭迎,並且歡迎聖母回鑾日到白沙屯「食飯擔、鬥鬧熱」。一直講一直講,聲音都沙啞了。這跟小村「請媽祖」很不一樣,小村隊伍從不介紹自己是誰,聯絡電話也不打,天未亮趕出門,請神後又飛奔回村。
白沙屯媽祖每年進香日期、路線不固定,只知轎子在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北港溪中部五大主要河川流域奔馳著,下馬後,自己安頓自己。兵馬俱疲,人影幢幢,腿麻腳痛好不容易坐下,想起小時候跟阿嬤回加灣請媽祖,阿嬤把「查某孫」抱上神轎車,交代要幫忙換香,不要從車上摔下來,人即消失。對阿嬤來說,跟在神明身邊就是一切答案,其他「便看」。
每年跟著白沙屯媽祖行腳,勇兵向前,相較西部陣頭、點心攤、紅壇、歌舞表演、電子音響車洋洋灑灑,花蓮廟會顯得低調隨緣。神轎車隊經過,擺香案、燒金紙、放鞭炮安靜簡樸,甚至只是拿三炷清香靜靜地站在門口。縱使廟裡人潮擁擠,大多數人仍是有距離的輕聲。輕聲向神明祈願,輕聲安慰家人,輕聲嘆息自己的人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裡,佛世界有微塵數足行神,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寶印手、蓮華光、清淨華髻、攝諸善見、妙寶星幢、樂吐妙音、旃檀樹光、蓮華光明、微妙光明、積集妙華……,人間兵馬的我們,如何親近,如何隨逐不捨,信仰中,各別知見。
「你愛綴好,知無?」阿嬤交代。
我點點頭。
「今仔日海湧聲真透,凡勢會落雨。」
「是啊,東北風搧規暗,睏袂去,天未光,阮著來開廟門燒香。」麗姨說。
身為值年爐主,忙了一整年,「請媽祖」是最忙的一天,也是卸下責任的一天。
路燈尚未熄滅,山壁還是墨綠色,臺九線上只有大貨車呼嘯而過,阿姨靜靜在廟門口燒金稟報。農曆正月十六是加灣、山廣兩地土地公廟聯合舉辦「請媽祖」的日子,該日也是國姓公聖誕千秋。清早五、六點,村民在土地公廟集合,陸續請廟裡主神與家戶神尊過爐上車,男人忙著綁繩挪位、討論天氣,女人家則圍聚在大鼓旁,七嘴八舌試穿新外套。衣服是公款買的,藤紫夾玫紅,女人家愛美,不願只穿紅領黑背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公所的人,紫紅好看,即使白髮蒼蒼也有精神。
是年加灣值爐主,神轎車由加灣出發,沿著臺九線,轉進巴吉魯樹林與花生田抵達山廣土地公廟,會合該地神轎車後,一起出發至花蓮接神。加灣與山廣的土地公廟雖號稱「廟」,其實廟體不過三、四坪,進門還得低頭,留意不要撞上門框。加灣「福安廟」鄰近省道臺九線蘇花公路,離公車站牌咫尺,轉入產業道路即可抵達。原為私人供奉土地公的鐵皮矮寮仔,鄰近村民提議建廟,讓大家心裡有個依靠,才改成單門水泥房,戲棚搭在小溪流上,頓時廟、戲台都有了。
一九八○年代「大家樂」盛行,許多外地人半夜跑來海邊找伯公仔問明牌,贏錢買供品,賭輸摔神明,村民看見土地公被摔得斷手斷腳,鬍子掉滿地,頓時驚嚇。不久神桌又被放了一些來路不明神尊,東倒西歪,觸目驚心,只好加裝鐵門窗,嚴嚴密密不讓外人隨意進出。
「有夠恐怖,跤手攏斷。伯公仔喙鬚一暝白了了。」
「連香爐攏敲成碎片,香灰倒滿地,足毋是款。」
「嘛是惡質,求神,煞毋驚報應。」
「攑鎖匙開門是無方便,毋過總比外地人凊采侵門踏戶、亂囥神明安全。」
關於三十幾年前的夜晚,老輩記憶猶新,提起此事,不免激動高聲,鮮活重現慌張通報情景。當時「大家樂」賭徒最常找濟公、太子爺、土地公指點迷津,類屬位階較低小神,常民認知中「大神大道,不管橫財」,心裡忌諱大廟正神道德意識重、具有權威,賭博求財不幫忙,可能還會遭到訓斥,因此賭客大多群聚小廟或者私人神壇求明牌。不論沙盤浮字或睡在宮廟求託夢,膽子大的「墓仔埔」也敢去,偏僻處眾聲喧嘩人來人往,烤香腸、燒酒螺、賣肉粽小販隨群遷移,真的是「吵死人」。「大家樂」成為全民運動,有一原因是當時臺灣有五千億郵政儲金以及兩兆五千多億金融資金,「臺灣錢,淹腳目」,因股票、證券投資管道未健全、銀行爛頭寸過多,民間游資於是奔向更簡單的地下經濟。不只求神問卜人潮不絕,木刻神像訂單也應接不暇,連帶興起一波還願建廟潮。只是「一夜致富」浪潮後,許多神像陸續遭到破壞丟棄,成了流放四方的落難神明,或者像小村土地公,經擲筊請示,決定退神火化金身,成為村民難眠的一團火。
抽一根菸,稍微討論請神順序以及回宮時間。雖說都是熟面孔,「做囝仔時」就認識,但加灣、山廣兩地人聚集一起,大概也只有這個時候,交流一下最近新聞與親友狀況,尤其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人沒露臉,到了這歲數,提起一兩句,便心知肚明地沉默了。爐主跟頭家整隊點名,由婆婆媽媽組成的大鼓陣開路,兩台神轎車接續,爐主私家車壓陣,兩地剩不到五十戶人家,一、二、三、四,已是最豪華陣容。
村民口中的「請媽祖」習俗,主要盛行於北花蓮,聚落神明聖誕當日,前往鄰近大廟或友宮接請神尊到村子過暝看戲慶生,並於家戶內宴客,與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生「迎媽祖」不一樣。受邀神明名單與數量,依各聚落狀況而定,五至十位不等。媽祖形象慈愛,廣受民眾虔信,是受邀眾神中少數女神,也是島內跨族群信仰,因此鄉人將這種神明往來鬧熱陣稱為「請媽祖」。
「阮兜的帝君祖敢有縛牢?愛顧好啊。」
「有啦!有啦!」
「太子爺的矸轆囥佇香爐邊仔,毋通袂記得。」
「知啦。」
再檢查一遍。擲筊,聖杯。好,放炮,出發接神。
足行者
三十六歲本命年時,跟我父約好一起去參加大甲媽遶境進香,兩人計畫從花蓮開車出發,走中橫,接國道六號,再去臺中追媽祖。車子開到關原時,不知為何狂吐不止,甚至輕微發燒,篤信佛教的我父淡淡地說:「我們跟大甲媽的因緣不具足,先回家吧。」不到三個小時,即結束預計九天八夜的大甲媽遶境行程。
實在不想放棄「徒步進香」這件事,上網查詢許久,突然跳出「白沙屯媽祖北港徒步進香」一行,點進去看,那是一支神祕隊伍,敘述內容不多,討論度不高,只知以四人籐轎前往北港,隊伍只有頭旗、大轎、香擔,簡樸傳統。且由於早年物資人力不足,白沙屯媽與山邊媽所在的村落合力一起南下進香,與加灣、山廣相似。打電話詢問,參加進香得本人到廟裡向聖母稟告,並臨櫃繳交公費,只好從花蓮轉幾班火車前往報名。
白沙屯,是省道臺一線旁的臨海聚落,小站下車後,沿途盡是黃沙地、花生、木麻黃,斑鳩聲響亮,既陌生又親切。走到拱天宮繳完七百元公費,拿到臂章、毛巾、帽子、夾克,櫃台阿姨問我跟好友:「妳們要走全程還是半程?」,不太清楚的狀況下回覆:「全程。」她點頭微笑。知道從花蓮來,「這麼遠,這麼有心,聖母會照顧妳們的。」阿姨說。
那年出發日是五月二十三日,回宮六月二日,走了十一天,瘦了七公斤,人生從來沒那麼累過,也不知道走路是這麼艱困的事。也因為第一年咬牙徒步全程,接下來十幾年,心像揹了進香旗,時間一到,跟著犒軍、放頭旗,自動歸隊步行隨轎。遇到阿婆練兵,三十六小時白沙屯直奔北港破百公里急行軍,瞇著眼、幻境般走過。這麼走,為什麼——跟得上吧。
相較近幾年數十萬人潮,當時香燈腳幾千人而已,吃飯、睡覺、洗澡自己張羅。廣播車沿途不斷用閩南語介紹隊伍來自苗栗通霄「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感謝民家鳴炮恭迎,並且歡迎聖母回鑾日到白沙屯「食飯擔、鬥鬧熱」。一直講一直講,聲音都沙啞了。這跟小村「請媽祖」很不一樣,小村隊伍從不介紹自己是誰,聯絡電話也不打,天未亮趕出門,請神後又飛奔回村。
白沙屯媽祖每年進香日期、路線不固定,只知轎子在大安溪、大甲溪、烏溪、濁水溪、北港溪中部五大主要河川流域奔馳著,下馬後,自己安頓自己。兵馬俱疲,人影幢幢,腿麻腳痛好不容易坐下,想起小時候跟阿嬤回加灣請媽祖,阿嬤把「查某孫」抱上神轎車,交代要幫忙換香,不要從車上摔下來,人即消失。對阿嬤來說,跟在神明身邊就是一切答案,其他「便看」。
每年跟著白沙屯媽祖行腳,勇兵向前,相較西部陣頭、點心攤、紅壇、歌舞表演、電子音響車洋洋灑灑,花蓮廟會顯得低調隨緣。神轎車隊經過,擺香案、燒金紙、放鞭炮安靜簡樸,甚至只是拿三炷清香靜靜地站在門口。縱使廟裡人潮擁擠,大多數人仍是有距離的輕聲。輕聲向神明祈願,輕聲安慰家人,輕聲嘆息自己的人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裡,佛世界有微塵數足行神,皆於過去無量劫中,親近如來,隨逐不捨。寶印手、蓮華光、清淨華髻、攝諸善見、妙寶星幢、樂吐妙音、旃檀樹光、蓮華光明、微妙光明、積集妙華……,人間兵馬的我們,如何親近,如何隨逐不捨,信仰中,各別知見。
「你愛綴好,知無?」阿嬤交代。
我點點頭。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