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變熱是誰的錯?關於氣候變遷的10個真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關於氣候變遷,我們有太多不知道的真相;
關於減碳,我們個人其實可以為很多事出力;
1/2 的個人改變+1/2團體的集體努力,
可以在207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讓現在出生的孩子,不必在50年後,面臨升溫超過2℃的惡劣環境,
邀請大家一起來釐清對氣候變遷的10個誤解,
透過世界同步的環境報告,正確認識氣候變遷的真相,
想想自己可以為我們唯一的地球做到哪些事。
關於氣候變遷的10個真相——
真相1 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
真相2 氣溫升高 2 ℃,沒什麼影響吧?
真相3 2100年還早得很,沒什麼好擔心的?
真相4 都是其他人的錯?
真相5 大自然會自己復原?
真相6 努力改變也沒有用,只好適應環境?
真相7 放心,科技會拯救人類?
真相8 氣候變遷是有錢人才需要擔心的事?
真相9 我們已經盡力了?
真相10 沒救了,根本無法改變?
關於氣候變遷,不同人有不同的問題,例如
•天氣那麼冷,哪裡有氣候暖化?
•北極熊很可憐,但是和我沒有關係?
•我平時都實行零廢棄生活,偶爾坐一次飛機,還好吧?
或者會對氣象專家的呼籲,產生疑問——
平均氣溫升高2℃,真的那麼嚴重嗎?
反正大自然會自己復原,或是等我們適應環境就好?
2100年離現在還很久,不用擔心。
這些都是我們對氣候變遷的誤解,
而誤解是來自人類不想面對這些複雜的真相,
因此連帶阻礙了個人改變和環保政策的推動。
本書的作者來自法國開發署,負責帶孩子理解並關注環境和社會議題。
她們找出人們對氣候變遷的10個誤解,由自己扮演解說者,和不同的小市民對話。
在聊天對話中,加入來自第一手的氣候研究報告,
以圖像、圖表幫助讀者了解關於升溫、減碳的影響
也希望以正面的想像喚起大家願意主動改變生活。
「人們之所以對氣候變遷無動於衷,
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更美好的未來。
如果世界真的朝著更環保、更永續的方向
發展,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為自己和地球的未來,想像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或許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很特別的論述方式,由氣候變遷反面的觀點切入,整理出10種常遇見的「誤解」,然後提供「誤解」的反證,主題明確,邏輯清晰,適合各年齡層閱讀。
——前中央氣象局局長 鄭明典
關於減碳,我們個人其實可以為很多事出力;
1/2 的個人改變+1/2團體的集體努力,
可以在207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讓現在出生的孩子,不必在50年後,面臨升溫超過2℃的惡劣環境,
邀請大家一起來釐清對氣候變遷的10個誤解,
透過世界同步的環境報告,正確認識氣候變遷的真相,
想想自己可以為我們唯一的地球做到哪些事。
關於氣候變遷的10個真相——
真相1 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
真相2 氣溫升高 2 ℃,沒什麼影響吧?
真相3 2100年還早得很,沒什麼好擔心的?
真相4 都是其他人的錯?
真相5 大自然會自己復原?
真相6 努力改變也沒有用,只好適應環境?
真相7 放心,科技會拯救人類?
真相8 氣候變遷是有錢人才需要擔心的事?
真相9 我們已經盡力了?
真相10 沒救了,根本無法改變?
關於氣候變遷,不同人有不同的問題,例如
•天氣那麼冷,哪裡有氣候暖化?
•北極熊很可憐,但是和我沒有關係?
•我平時都實行零廢棄生活,偶爾坐一次飛機,還好吧?
或者會對氣象專家的呼籲,產生疑問——
平均氣溫升高2℃,真的那麼嚴重嗎?
反正大自然會自己復原,或是等我們適應環境就好?
2100年離現在還很久,不用擔心。
這些都是我們對氣候變遷的誤解,
而誤解是來自人類不想面對這些複雜的真相,
因此連帶阻礙了個人改變和環保政策的推動。
本書的作者來自法國開發署,負責帶孩子理解並關注環境和社會議題。
她們找出人們對氣候變遷的10個誤解,由自己扮演解說者,和不同的小市民對話。
在聊天對話中,加入來自第一手的氣候研究報告,
以圖像、圖表幫助讀者了解關於升溫、減碳的影響
也希望以正面的想像喚起大家願意主動改變生活。
「人們之所以對氣候變遷無動於衷,
是因為我們無法想像更美好的未來。
如果世界真的朝著更環保、更永續的方向
發展,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為自己和地球的未來,想像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或許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很特別的論述方式,由氣候變遷反面的觀點切入,整理出10種常遇見的「誤解」,然後提供「誤解」的反證,主題明確,邏輯清晰,適合各年齡層閱讀。
——前中央氣象局局長 鄭明典
目錄
真相1 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
真相2 氣溫升高 2 ℃,沒什麼影響吧?
真相3 2100年還早得很,沒什麼好擔心的?
真相4 都是其他人的錯?
真相5 大自然會自己復原?
真相6 努力改變也沒有用,只好適應環境?
真相7 放心,科技會拯救人類?
真相8 氣候變遷是有錢人才需要擔心的事?
真相9 我們已經盡力了?
真相10 沒救了,根本無法改變?
作者的話/參考資料
真相2 氣溫升高 2 ℃,沒什麼影響吧?
真相3 2100年還早得很,沒什麼好擔心的?
真相4 都是其他人的錯?
真相5 大自然會自己復原?
真相6 努力改變也沒有用,只好適應環境?
真相7 放心,科技會拯救人類?
真相8 氣候變遷是有錢人才需要擔心的事?
真相9 我們已經盡力了?
真相10 沒救了,根本無法改變?
作者的話/參考資料
序/導讀
【自序】
氣候變遷問題讓人頭疼又擔心,但也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探索的主題!
我們想創作一本有趣、易懂,又帶點幽默的書,幫助大家更理解這個議題,並且展開行動!
氣候變遷問題讓人頭疼又擔心,但也是一個很有趣、值得探索的主題!
我們想創作一本有趣、易懂,又帶點幽默的書,幫助大家更理解這個議題,並且展開行動!
試閱
真相1 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
我們常常在媒體聽到、看到:全球的氣候正在暖化。但這不是說每個地方都變得很熱,而是指在全球各地,極端寒冷的天氣普遍減少、炎熱的天氣增多;而高溫造成的熱浪頻率也提高了。舉例來說,臺灣一月的氣溫通常和七月相差很多,但過去一百多年來(1900-2012),臺灣全年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3℃。
溫室氣體就像一條包裹地球的毯子,將熱能保留在地球上。如果沒有它們,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從目前的 15℃下降到 -18℃,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被凍結,生物也難以生存。
問題是人類活動產生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增強了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的氣候逐漸失去平衡。這就好比在毯子外又裹上一層被子。
提到溫室氣體,大家通常會想到二氧化碳。它不是唯一的溫室氣體,卻是最主要的一種,影響巨大。從下頁的基林曲線可以清楚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1958 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大衛.基林開始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他將觀測地點設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觀測站。
基林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都在上升!之後有科學家分析極地冰芯中封存的遠古氣體,用來研究過去的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結果發現幾千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低於現在,通常介於 190 到 300 ppm之間。
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看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上升,恰好與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的時間吻合。現在二氧化碳濃度已經突破 425 ppm,創下歷史新高。與過去一萬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時期相比,現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飛速上升。這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二百多萬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期!
二氧化碳濃度的曲線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急劇上升,這可不是巧合!18 世紀起,人們為了供應運轉機器所需的能源,大量挖掘煤炭,接著是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是所謂的化石燃料。我們燃燒化石燃料,就把原本藏在地底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溫上升。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24 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氣溫高出 1.55℃。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小,但對地球來說已經是非常巨大的變化。
其實現在的氣候變遷和過去相比,不只是溫室氣體的濃度不同,氣候變遷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地球大約有 45 億年歷史。假設把 10 億年當成 1 年,現在地球的年紀是 4 歲半。地球上一次發燒—也就是發生氣候暖化的週期,大約持續了 1 小時(實際相當於 10 萬年)。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經歷的全球暖化,只用了短短 5 秒鐘(相當於150 年)!
2013 年,澳洲科學家約翰.庫克主持的一項研究,回顧了 12,000 篇科學論文,發現有 97% 認為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2022 年 IPCC 發布的最新報告,分析了超過14,000 篇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沒錯,97% 雖然不是 100% 那麼絕對,但在科學上可以算是一種共識。這就像我們說「演化論已經是生物學界的共識」、「吸菸會致癌是癌症專家得出的共識」一樣,即使有少數人抱持不同的意見,也無法推翻。如今絕大多數的氣候專家都認為人類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結論:
1.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從來不曾像現在變化這麼快。
2.過去導致氣候變遷的自然因素(例如太陽活動、火山噴發等)無法解釋現在氣溫上升的現象。
3.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與地球氣溫上升有直接的關聯。
4.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導致的結果。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發現各種假新聞和離奇的陰謀論。所以選擇可靠的資訊來源非常重要!例如 IPCC 的研究成果就值得我們參考。
IPCC成立於1988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幾乎所有的聯合國會員國都是IPCC成員。IPCC的工作團隊由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
事實上,IPCC不是研究機構,不直接進行新的科學研究,而是彙整來自全球的研究成果,進行科學評估。因此即使有科學家質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會被納入討論。不過這裡指的是經過審查的學術研究,而不是一篇任意發表的網路文章。
IPCC提出的報告,每個章節都有數十名作者參與,整份報告由數百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還必須經過數千名專家審閱,提出上萬條修改意見!參與這項工作的不只有氣候學家,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專家,甚至還有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簡單來說,IPCC 在報告中提出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意見,而是數千名專家的研究成果,並且獲得195個國家*的認可,顯現了報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我們常常在媒體聽到、看到:全球的氣候正在暖化。但這不是說每個地方都變得很熱,而是指在全球各地,極端寒冷的天氣普遍減少、炎熱的天氣增多;而高溫造成的熱浪頻率也提高了。舉例來說,臺灣一月的氣溫通常和七月相差很多,但過去一百多年來(1900-2012),臺灣全年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 1.3℃。
溫室氣體就像一條包裹地球的毯子,將熱能保留在地球上。如果沒有它們,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會從目前的 15℃下降到 -18℃,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被凍結,生物也難以生存。
問題是人類活動產生了過多的溫室氣體,增強了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的氣候逐漸失去平衡。這就好比在毯子外又裹上一層被子。
提到溫室氣體,大家通常會想到二氧化碳。它不是唯一的溫室氣體,卻是最主要的一種,影響巨大。從下頁的基林曲線可以清楚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
1958 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大衛.基林開始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他將觀測地點設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觀測站。
基林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每年都在上升!之後有科學家分析極地冰芯中封存的遠古氣體,用來研究過去的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結果發現幾千年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低於現在,通常介於 190 到 300 ppm之間。
從下方的圖表可以看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明顯上升,恰好與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的時間吻合。現在二氧化碳濃度已經突破 425 ppm,創下歷史新高。與過去一萬年甚至更久以前的時期相比,現今的二氧化碳濃度正在飛速上升。這是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二百多萬年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時期!
二氧化碳濃度的曲線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急劇上升,這可不是巧合!18 世紀起,人們為了供應運轉機器所需的能源,大量挖掘煤炭,接著是石油和天然氣,也就是所謂的化石燃料。我們燃燒化石燃料,就把原本藏在地底的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導致全球氣溫上升。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2024 年全球的平均氣溫比 1850∼1900 年的平均氣溫高出 1.55℃。這個數字乍聽之下很小,但對地球來說已經是非常巨大的變化。
其實現在的氣候變遷和過去相比,不只是溫室氣體的濃度不同,氣候變遷的速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地球大約有 45 億年歷史。假設把 10 億年當成 1 年,現在地球的年紀是 4 歲半。地球上一次發燒—也就是發生氣候暖化的週期,大約持續了 1 小時(實際相當於 10 萬年)。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經歷的全球暖化,只用了短短 5 秒鐘(相當於150 年)!
2013 年,澳洲科學家約翰.庫克主持的一項研究,回顧了 12,000 篇科學論文,發現有 97% 認為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2022 年 IPCC 發布的最新報告,分析了超過14,000 篇科學研究,得出的結論也是「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沒錯,97% 雖然不是 100% 那麼絕對,但在科學上可以算是一種共識。這就像我們說「演化論已經是生物學界的共識」、「吸菸會致癌是癌症專家得出的共識」一樣,即使有少數人抱持不同的意見,也無法推翻。如今絕大多數的氣候專家都認為人類對全球暖化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
結論:
1.氣候變遷在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但從來不曾像現在變化這麼快。
2.過去導致氣候變遷的自然因素(例如太陽活動、火山噴發等)無法解釋現在氣溫上升的現象。
3.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上升與地球氣溫上升有直接的關聯。
4.絕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同,現今的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導致的結果。
在網路上搜尋一下,就能發現各種假新聞和離奇的陰謀論。所以選擇可靠的資訊來源非常重要!例如 IPCC 的研究成果就值得我們參考。
IPCC成立於1988年,是隸屬於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幾乎所有的聯合國會員國都是IPCC成員。IPCC的工作團隊由世界各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
事實上,IPCC不是研究機構,不直接進行新的科學研究,而是彙整來自全球的研究成果,進行科學評估。因此即使有科學家質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會被納入討論。不過這裡指的是經過審查的學術研究,而不是一篇任意發表的網路文章。
IPCC提出的報告,每個章節都有數十名作者參與,整份報告由數百名研究人員共同撰寫,還必須經過數千名專家審閱,提出上萬條修改意見!參與這項工作的不只有氣候學家,還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專家,甚至還有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簡單來說,IPCC 在報告中提出的結論並不是某個人的意見,而是數千名專家的研究成果,並且獲得195個國家*的認可,顯現了報告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