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看見台灣原生植物

An Illustrated Guide to Native Formosan Plants
涵蓋兩百餘種台灣常見植物,呈現植物不同時期與季節的樣貌。
  • 9 540
    6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看見台灣原生植物》涵括兩百餘種台灣常見植物,清楚呈現每種植物最基本的資料,如科名、學名、外觀特徵、分佈地區等,以及從開花到結果,老、中、青的不同風貌,配合大量清晰、美麗的圖片,讀者在野外觀察植物時能方便比對。每種植物均包括簡短英文簡介,喜愛植物的外國朋友可藉由本書認識台灣植物之美,導覽人員在外賓來訪時也能據以輕鬆介紹台灣在地植物生態。

全書以〈植物的葉子〉開始,清楚介紹葉子的各種基本特徵,並以圖片標示各部位,除了外觀(如葉脈、葉尖、葉緣),更列出葉序(互生、對生、輪生等)此一重要的觀察重點,在植物未開花或花謝時亦能辨識出種類。附中名、學名與英名索引,方便讀者與導覽員檢索,翻譯與教育工作者也能輕鬆查詢。

如今人們對環境保護與永續開發的意識越來越強,生態主題旅遊亦開始興起,因此更要從週遭常見的植物開始,重新認識台灣之美,培養對環境與大自然的關懷與愛。

本書特色

1. 涵蓋兩百餘種台灣常見植物,從週遭開始認識大自然。
2. 每種植物均有英文簡介,外籍人士也能輕鬆查詢。
3. 圖片豐富,呈現植物不同時期與季節的樣貌。
4. 附有中英、英中及學名索引,方便查詢。

作者

陳文彬

台灣雲林縣人,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畢業。曾任雲林北港初中、嘉義中學、後壁中學教師。退休後定居台北,長期觀察北部郊山植物,記錄植物在各季節的多樣風貌,累積了可觀的成果。現任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兼研習講師、二格山自然中心解說員研習講師、台灣植物分類學會會員。著有《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2011)、《新草山驚豔—陽明山國家公園原生種植物》(2005)。

審訂者簡介
黃增泉


台灣大學植物學碩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植物系、西德歌丁根大學、斯德哥爾摩自然史博物館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植物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內政部第一屆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委員與台灣大學植物學系名譽教授。目前任教於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植物科學研究所。主編Flora of Taiwan(第二版)榮獲國際植物分類學會頒發2004年英格勒銀質獎座。

譯者

James Friesen

畢業於加拿大Winnipeg大學,目前就讀於師大翻譯所,以及從事翻譯工作。
A freelance translator based in Taipei. He is a University of Winnipeg double major and is currently doing a Master’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目錄

出版說明  蘇正隆 ........................................................... 10
序  黃增泉 ................................................................................. 13
作者的話 ............................................................................... 14
植物的葉子 ....................................................................... 16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過山龍 ................................................................................. 26
觀音座蓮舅科 Marattiaceae
觀音座蓮 .......................................................................... 28
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連珠蕨 ................................................................................. 30

種子植物門SPERMATOPHYTA
裸子植物亞門GYMNOSPERMAE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大葉羅漢松 ................................................................... 32
松科 Pinaceae
台灣二葉松 ................................................................... 34
台灣油杉 .......................................................................... 36

被子植物亞門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
楊柳科 Salicaceae
水柳 ......................................................................................... 38
殼斗科 Fagaceae
烏來柯 ................................................................................. 40
子彈石櫟 .......................................................................... 42
三斗石櫟 .......................................................................... 44
榆科 Ulmaceae
糙葉樹 ................................................................................. 46
石朴 ......................................................................................... 48
朴樹 ......................................................................................... 50
山黃麻 ................................................................................. 52
紅雞油 ................................................................................. 54
桑科 Moraceae
小構樹 ................................................................................. 56
構樹 ......................................................................................... 58
榕樹 ......................................................................................... 60
大葉雀榕 .......................................................................... 62
雀榕 ......................................................................................... 64
牛乳榕 ................................................................................. 66
水同木 ................................................................................. 68
澀葉榕 ................................................................................. 70
菲律賓榕 .......................................................................... 72
稜果榕 ................................................................................. 74
白肉榕 ................................................................................. 76
盤龍木 ................................................................................. 78
小葉桑 ................................................................................. 80
蕁麻科 Urticaceae
密花苧麻 .......................................................................... 82
長葉苧麻 .......................................................................... 84
咬人狗 ................................................................................. 86
蓼科 Polygonaceae
虎杖 ......................................................................................... 88
台灣何首烏 ................................................................... 90
酸模 ......................................................................................... 92

序/導讀

作者的話

本書可以說是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的延續版。該書於2012年12月出版,感謝讀者的支持與厚愛,不久旋即再版,在此謹向幫助過我的師長與伙伴表達衷心謝意。該書的發行人,書林出版公司的董事長蘇正隆教授係前台灣翻譯學會理事長,對自然科學特別具有濃厚興趣,舉凡動植物、生態、地質無不涉獵,他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時,就到植物系修過課,也曾任台北市龍安國小生物營營長,經常擔任生態解說志工。本人曾應邀聆聽他在台北市溫州街殷海光故居精彩的植物生態解說,也獲知他2013年遠赴海外演講「校園植物」,所以他也是熱心生態解說的工作者。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向出版社反映,該書籍厚重,應分成數冊,以方便隨身攜帶到戶外比對;也有家長用該書來親子教學,但發現有些居家附近的植物書裡竟然找不到;內容僅是北台灣,那麼中南部呢?由於以上種種讀者建言,蘇教授囑咐本人繼續寫下去,而且應從身邊周遭最常見植物開始,如榕樹、茄苳、相思樹等,此外高山峻嶺,天邊海角,離島的蘭嶼和綠島等植物,應該盡可能納入。

本書中有一些與前書重疊的植物,是因為有重新詮釋的必要,例如鼠李科的桶鉤藤,筆者實際生態觀察時,發現它為雌蕊與雄蕊異時成熟(dichogamy),且屬於雌花先熟(interfloral protogynous)植物。有些是為了方便讀者作類似植物的比對,例如雞屎藤與毛雞屎藤、山菊與台灣山菊、台灣石楠與台灣老葉兒樹、東瀛珊瑚與桃葉珊瑚等。本書裡,有關被子植物花的敘述部分,敬請讀者參閱拙作《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內的〈花事知多少?〉,礙於篇幅,本書不再重複贅述,另外則增寫「植物的葉子」。

「一枝草,一點露」,深具哲理,訴說生物求生存的權利,對人來說,大家赤裸裸來到這個世界,無分地位權勢,生存條件一律平等,對植物亦復如此,不應該以自己狹隘的眼光,把某些植物稱之為雜草或雜木。

近二十多年來,由於分子工具的進步和普及,電腦速度提昇,分子系統學(molecular systematics)引領植物分類新風潮。傳統的分類學(taxonomy)主要探討的是描述、鑑定、命名和分類,而分子系統學則期望在達成傳統分類學的目標外,還希望能重建譜系關係(phylogeny),物種的演化歷史和親緣關係也將逐步解密,因此系統分類學將有嶄新的面貌。本書的編排,仍然按大家熟悉的傳統分類學,依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的科序編排,但在分子系統學(molecular systematics)的分類系統裡,根據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科和屬有更動者,附加在後,並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以供參考。

最近台灣興起生態旅遊,大量國內外遊客湧進台灣城鄉山林間,欣賞台灣民俗和山林生態美景。在網路上常見遊客旅遊台灣舒發內心的感動文章,指出台灣之美包羅萬象,其中有人們臉龐上散發自內心的善良之美、純樸之美、友善之美,以及山川峻嶺之美和豐富生態之美。我國現在正值發展觀光旅遊,更需要一本讓國內外友人能看見台灣生態之美的旅遊書籍,因此附加英文解說更為急迫。蘇正隆教授有鑑於此,乃極力發揮其外語專長,本書英譯部份就是由蘇正隆教授指導他的外籍研究生擔綱,本書於焉誕生。

本人能力有限,拍攝植物生態非一己之力可及,好在有熱心伙伴和好友的傾力支援。李成華、陳進德、呂碧鳳、李蓉生、李碧鳳、林靖汾、林慧容、蘇秋菊、李繼瑛、鄭米惠等十位老師,艱辛攀登各處山區捕捉植物生態畫面,慷慨提供本人使用,內心之感激誠難以筆墨形容。內人蔡月英老師經常陪伴本人爬山涉水,記錄標的位置,還幫忙校對文稿,不辭辛苦,從無怨言。謹向以上諸位表達十二萬分的敬意與謝忱。
 



台大森林系系友陳文彬先生畢業後在中學任教,雖然沒有直接從事森林相關工作,但仍時時刻刻關心台灣之森林生態。1997年從高中教職退休後,旋即擔任陽明山國家公園之解說志工,迄今已過了十七個寒暑。

透過擔任解說志工,期許國人在遊山玩水之餘,更能認識周遭的所有生命,培養珍重生命的情愫,打從內心愛它,不讓它們受到傷害,珍惜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感動,進而維護完整的森林生態。

陳先生在解說工作之餘,將野外生態觀察的成果仔細記錄下來,依台灣植物誌第二版(Flora of Taiwan, Second edition)的科序編著《新草山驚豔》一書,於2005年1月自行出版,作為解說志工之參考書籍。之後更不斷擴充增訂,於2011年12月出版《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一書,由書林出版有限公司發行。由於內容豐富詳實,圖片精美清晰,廣受解說志工、老師和一般民眾與學生歡迎。然而,有眾多讀者反映,內容不應局限北台灣,更應擴及全台,才符合大家的期待。於是他再接再厲,終於在2014年完成本書《看見台灣原生植物》,跟大家見面。

陳先生治學嚴謹,態度誠懇執著,敬畏大地,崇尚自然,野外觀察,鉅細靡遺,字裡行間常可呈現他的獨見,例如蕁麻科的密花苧麻,往昔的記載為單性花,雌雄異株,但他發現有雌雄同株者,鼠李科的桶鉤藤往昔的記載為單性花,他亦發現有雌雄同株者,且為雌花先熟型,可見植物常有多樣性的面相。

本書內容詳實,圖片精美清晰,畫面中的重要部位均以中英文標示,是一本野外植物觀察比對的好書,很適合於解說志工、野外植物觀察活動的民眾和學生從事自導式學習。因本書附有英文解說,更適合國內外生態旅遊家,深入探索台灣原生植物的眾生相,欣賞台灣生態之美。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名譽教授
黃增泉
於2014年

出版說明
理想的植物圖鑑


坊間的植物圖鑑琳瑯滿目,多采多姿,但論到實用,則大多有所不足。作者若非植物專業背景出身,也許版面編輯美觀,但對植物的專業描述常有所欠缺,甚至訛誤。若是植物學者編纂的,內容學術專業上固然沒問題,但所拍攝的植物照片,常常不夠好。此外,無論美編人員或植物學者所編纂的圖鑑,往往每種植物只提供一張圖片。若是秋天拍的,我們春天看到植物的外貌也許就和書上呈現的不太一樣。許多照片更是有樹無花,有花無果,只呈現作者在野外觀察當時的樣貌,而植物一年四季,以及從小到大都會有不同的樣態。因此我常想如果能透過長期觀察記錄,把每種植物從開花、結果,老、中、青的不同風貌在一本圖鑑中同時呈現出來,讓讀者在不同季節在野外觀察植物時,都能方便比對,則善莫大焉。

幾年前我帶領台北龍安國小生物營的家長做學校周遭植物普查,在上網查詢時偶然發現陳文彬老師為公教人力資源中心所做的庭園植物介紹。不止文字敘述非一般的圖鑑所能及,圖片說明更是特別精采,除植物整體外觀外,大多附有花果葉的特寫,並在植物重要部位上加註中英文術語,極具教育意義。這正是我理想中的植物圖鑑。因為知道陳老師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訓練講師,於是透過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詹德樞副處長和他聯繫,請他以《新草山驚艷》為基礎編寫《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我則負責提供植物的英文名稱 (common name),協助校訂英文索引,希望對從事翻譯、英語教學的人士也有參考價值,這都是比坊間類似植物圖鑑進步的地方。該書出版之後,極受歡迎,不到三個月就再版,可見所有的努力功不唐捐。

《細說台灣原生植物──北台灣》以來,常有讀者詢問是否能出版涵蓋全台灣常見植物的圖鑑。於是我們商請陳老師再著手整理一本精簡的台灣常見植物圖鑑。此外,考量外籍人士想要認識台灣植物之需求,對外賓以英文導覽介紹植物的書,市面上尚付之闕如,因此,我們針對書中每種植物特別提供簡短的英文簡介。英文簡介主要係由我任教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班的高材生James Friesen撰寫,我負責校訂。希望這樣一本同時以中英呈現介紹台灣植物的小圖鑑能對愛好植物的讀者,特別是學校教師、解說志工,以及日漸蓬勃的生態旅遊有所幫助。

蘇正隆
台灣翻譯學學會前理事長
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筆譯專業」教師
書林出版公司 發行人

試閱

植物的葉子

植物的根吸收土壤裡的水分和礦物質;葉子裡由葉綠素利用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合成醣類的特殊功能,稱為光合作用。所以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無機物的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的醣類,我們稱之為自營生物(autotroph)。有些植物的植物體並無葉綠素,所以無法行光合作用,異營生物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本身所需的養分,必須以自營生物或已腐敗的有機物維生。所有的動物、菌類以及大部分的細菌皆為異營生物(heterotroph)。

異營生物(heterotroph)者,若生活於其他動物或植物的體內或體表,自寄主(host)獲得養分者稱寄生(parasitism)。

有些植物既不能自行製造養分,也不能攝取固體食物,而只能吸收已經分解的養分,這種異營方法叫做腐生(saprotroph)。例如本書中敘述的水晶蘭。

辨識種子植物時,花是首要觀察的特徵,但在一年中大部分開花植物的花期是短暫的,所以葉子就成為在野外辨識種子植物時的重要標的。

茲將觀察葉子的重要特徵分述如下:

一、葉子的各部位名稱:
以黃槿為例,如圖片所標示:

1. 葉柄(petiole)。
2. 葉尖或稱先端(apex):銳尖(acute)。
3. 葉基(base):心形(cordate)。
4. 葉脈(venation)。

以蘆葦為例 如圖片所標示:
5. 葉片(blade)。
6. 葉鞘(sheath)。
7. 葉舌(ligule):單子葉植物的葉子在葉片和葉鞘連接處的內側有一膜質或纖毛狀的突起物稱為葉舌。
8. 葉耳(auricle):葉片的基部兩側有時有一對耳狀突起物稱為葉耳,它也是葉基的一部分。
9. 托葉(stipule):
以墨點櫻桃為例的腋生托葉。
以毛玉葉金花為例的側生托葉。
10. 葉緣(margin):
例如:墨點櫻桃的葉緣為全緣(entire)。
而其腋生托葉的葉緣為鋸齒緣(serrulate)。
第倫桃的葉緣為牙齒緣(dentate)。
櫻花的葉緣為重鋸齒緣(doubly serrate)。

二、葉序(phyllotaxis):
葉子在莖或枝上的排列方式:

1. 互生(alternate):枝上的每一節上僅生有一片葉子,且 依序一左一右互相排列的。例如:白珠樹。
2. 對生(opposite):枝上的每一節上生有兩片葉子。例如:向天盞(半枝蓮)。
3. 十字對生(decussate):對生的一種,但上下兩對葉子方向交叉的角度近乎直角而成十字形。例如:台灣及己。
4. 輪生(whorled,verticillate):莖、枝上的每一節上著生三片以上的葉子而成輪狀者。例如:黑板樹。
5. 叢生(fasciculate):莖上節間短,且葉子密集著生三片以上者。例如:蒲葵。

三、葉脈:

以菩提樹為例,如圖片標示:
1. 依粗細和分化:
A. 中肋(主脈)(midrib)。
B. 側脈(lateral vein)。
C. 網脈(reticulate vein)。
2. 依在葉片分佈與走向。
A. 掌狀脈(palmate venation),例如:山芙蓉。
B. 平行脈(parallel venation),例如:船子草。
C. 羽狀脈(pinnate venation),例如:第倫桃。
D. 放射脈(radiating venation),例如:金蓮花。

四、單葉(simple leave)與複葉(compound leaves):

1. 單葉(simple leave):葉片單一,不分裂成許多小裂片。
2. 複葉(compound leaves):葉片分裂成許多小片,各小片稱為小葉(leaflet),小葉本身若有葉柄,就稱為小葉柄(petiolule)。

複葉又分:
A. 掌狀複葉(palmate compound leave):小葉在總葉柄頂端著生,展開成掌狀。例如:鵝掌藤。
B. 羽狀複葉(pinnate compound leave):側生小葉排列在葉軸的兩側成羽毛狀的複葉。又可分:
(1)奇數羽狀複葉(odd-pinnate compound leaf ):
(a)奇數羽狀複葉――例如:台灣魚藤。
(b)二回奇數羽狀複葉(odd-bipinnately compound leaf )、三回至多回奇數羽狀複葉(multi-pinnate leaf)。
(2)偶數羽狀複葉(even-pinnate compound leaf):
(a)一回偶數羽狀複葉――例如:阿勃勒。
(b)二回偶數羽狀複葉――例如:美洲合歡。
――餘類推。
C. 就小葉數目分:
(1)單身複葉(simple compound leaf),例如:柚葉藤,柚子。
(2)三出複葉(ternate compound leaf),例如:魚木。
――餘類推。

五、托葉(stipule):

並非所有植物的葉子都具有托葉,例如夾竹桃科植物則無托葉,茜草科植物則具有托葉。
1. 腋生托葉(axillary stipule):托葉著生於葉腋處。例如:墨點櫻桃。
2. 側生托葉(lateral stipule):托葉著生於葉柄兩側。例如:台灣鉤藤。
榕樹(正榕)
學名 Ficus microcarpa L.f.
科名 Moraceae 桑科
英名 Chinese banyan

常綠喬木,樹皮光滑,上有明顯的皮目,具白色乳汁。樹幹基部常可見到地面上有縱橫交錯的樹根。枝幹繁茂,常密生氣生根,懸垂達到地表的還會迅速成長成為粗大的支持根以支撐橫向龐大的樹幹重量,澎湖白沙島的通樑古榕即為著名的例子。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葉片兩面光滑,革質,葉尖短尾突,在葉柄基部附近的小枝上有環狀托葉遺痕。雌花、雄花和蟲癭花混合的隱頭花序。隱花果被黃色、紅褐色或紫色斑點,無柄,單立或成對、腋生,徑約5~12公釐,基部有3枚苞片。分佈日本、琉球、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澳門和蘇格蘭。本島低海拔地區和蘭嶼。花期:7~10月。
Little eyelets, or pores, dot the bark of this tree, and it is well known for having an adventitious prop root system. Small hair-like roots that extend down from branches take when they reach ground, and when fully grown act as a support column for the tree. The tree has alternate leaves and flowers from July to October, it is also bountiful across many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n countries.


山胡椒
學名 Litsea cubeba (Lour.) Pers.
科名 Lauraceae 樟科
英名 Mountain litsea, Aromatic litsea

落葉小喬木,有多數分枝,全體具刺激性的辣香氣味。單葉,互生或近對生,葉柄長0.5~1公分,葉片長5~15公分,寬1~3公分,狹披針形,葉基鈍形,葉尖漸尖形,葉柄和中肋紫褐色,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初生新葉密被毛,後平滑,膜質。中肋及側脈表面微凹下而背面稍隆起,側脈每邊5~8條。單性花,雌雄異株,繖形花序,腋出,繖形花序約4~5朵花,總苞片4枚,卵形,先端鈍圓,向內凹,外面光滑。花直徑約2公釐,花被片6枚,分內外2輪,每輪各3枚。雄花序的花孕性雄蕊9枚,分3輪,每輪3枚,全部為花藥內向(anther introse),花藥4室,有退化雌蕊。雌花序的花,子房圓形,綠色,光滑,花柱白色,柱狀,有退化雄蕊。雌花一般較雄花晚開,所以是屬於雌雄異株雄花先熟(interfloral protandrous)。漿果,徑約0.5公分,成熟時黑色。全株,可供配製香精,用於食品及化粧品等,亦可供醫藥製品原料,泰雅族原住民稱山胡椒為「馬告」,利用山胡椒的果實有刺激性而用於代替食鹽和香料等。本島分佈高、中和低海拔闊葉林中,散生於開墾、伐採跡地和林道向陽處。亦分佈中國長江流域和印度及爪哇。花期:1~4月。
This small deciduous tree has many branches and is well known for effusing a sharp, sweet and spicy smell. In addition to having cosmetic and medicinal usages, almost any part of mountain litsea can be used to flavor food. Berries act as stimulants and have long been used as a spice by the Atayal people. Leaves are alternate or nearly opposite and umbels of flowers blossom from January to April. A dioecious plant with unisexual flowers, both male and female inflorescences have 4-5 flowers each, and male reproductive organs mature before female ones do.


無患子(黃目子)
學名 Sapindus mukorossii Gaertn.
科名 Sapindaceae 無患子科
英名 Chinese soap berry

落葉喬木,高達15公尺。偶數羽狀複葉,互生,紙質,小葉4~8對,有柄,小葉片長8~15公分,寬3~5公分,披針形或鐮刀形,葉基歪斜,葉尖銳尖,全緣,葉片上下兩面光滑,側脈11~13對。雜性花,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小型,徑2~3公釐,萼片5枚,花瓣5枚,有緣毛,白色或淡紫色,雄蕊8~10枚。在花瓣與雄蕊之間的花盤顯著,圓形。核果,橢圓形,橫徑約1.5公分,橘黃色。種子1粒,球形,黑色,堅硬。果皮可以用來洗濯衣物或梳洗頭髮。本島分佈海拔1000公尺以下闊葉林中。亦分佈喜瑪拉雅山區、印度、中國、日本和琉球。花期:4~5月。
Chinese soap berry is a deciduous tree that grows up to 15m tall and has papery, opposite, even pinnate compound leaves. Panicles of white or light purple flowers blossom from April to May. The tree produces a drupe, or stone fruit, that is orange in color and bears one hard, black seed. The fruit skin can be used to wash clothes or comb hair.


烏來杜鵑
學名 Rhododendron kanehirae E.H.Wilson
科名 Ericaceae 杜鵑花科
英名 Kanehira azalea, Wulai azalea

常綠小灌木,枝條多分歧,小枝細長,幼嫩部位密被黃褐色粗毛。單葉,叢生,紙質,披針形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3~4.5公分,寬0.7~1公分,葉尖銳尖至漸尖形,葉基漸尖形,葉緣全緣至疏鈍鋸齒緣,葉柄長0.2~0.4公分,密生硬毛。花1~3朶,頂生,花柄長0.5~0.7公分,密生硬毛,花萼裂片三角形,密生硬毛。漏斗狀花冠,花徑3~5公分,桃紅色至紫紅色,雄蕊10枚,花藥2室,孔裂,花絲不等長,下方有軟毛,雌蕊的花柱基部有柔毛,上方光滑。蒴果,卵形,長0.8~1公分。原產台灣北部北勢溪沿岸,因翡翠水庫的建立,幾近滅絕,幸賴關心環境保護及生態環境人士極力培育,在台灣北部的坪林、內洞森林遊憩區,雲海國小、陽明山杜鵑茶花園、台大校園等地區保育栽植成功,仍然可見其蹤跡。花期:2~7月。
Native to the riverbanks of Beishi River in northern Taiwan, kanehira azalea faced extinction when the Feicui Dam was built. Thanks to conservation efforts the small evergreen shrub was reintroduced to neighboring areas, the evidence of which can still be seen today. Simple leaves are papery and grow in bunches. Bright purple flowers bloom from February to July in groups of 1-3 at the ends of complex branch networks.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445630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9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