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魚
臺灣第一本透明染色魚類圖鑑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你看過人體骨骼結構的X光片,
可是你一定沒看過透明而完整的魚類骨骼構造!
《透視.魚》讓你一次看透海洋世界的造物之奇。
將魚類變得透明,是科學上研究魚類骨骼構造、親緣關係、演化過程以及功能形態學的一種方法,但就像天文學者想把絢爛奪目的星雲、星爆介紹給大家、生物學者想將匪夷所思的顯微世界放大在民眾眼前一樣,本書將多年來專家學者研究的成果整理歸類,與讀者共享,除了讓人眼界大開外,也希望傳達有趣的魚類學知識,並讓大自然妙手天成、美麗又奇幻的造物構形,豐富我們的藝術涵養。
可是你一定沒看過透明而完整的魚類骨骼構造!
《透視.魚》讓你一次看透海洋世界的造物之奇。
將魚類變得透明,是科學上研究魚類骨骼構造、親緣關係、演化過程以及功能形態學的一種方法,但就像天文學者想把絢爛奪目的星雲、星爆介紹給大家、生物學者想將匪夷所思的顯微世界放大在民眾眼前一樣,本書將多年來專家學者研究的成果整理歸類,與讀者共享,除了讓人眼界大開外,也希望傳達有趣的魚類學知識,並讓大自然妙手天成、美麗又奇幻的造物構形,豐富我們的藝術涵養。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專業推薦
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莫顯蕎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 陳義雄
財團法人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 張東君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專業推薦
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莫顯蕎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 陳義雄
財團法人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 張東君
目錄
出版序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王維賢
推薦序 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莫顯蕎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導讀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1.透明染色標本的祕密
2.魚體圖解──什麼是魚?
3.用演化說故事──魚類的演化
4.軟骨魚
5.條鱔魚
6.透明標本製作
7.透明標本攝影
8.照片索引
9.名詞索引
推薦序 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 莫顯蕎
推薦序 中央研究院系統分類及生物多樣性資訊中心執行長 邵廣昭
導讀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1.透明染色標本的祕密
2.魚體圖解──什麼是魚?
3.用演化說故事──魚類的演化
4.軟骨魚
5.條鱔魚
6.透明標本製作
7.透明標本攝影
8.照片索引
9.名詞索引
序/導讀
導讀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每個人一生中幾乎一定有機會透過X光片,看到人體中的骨骼結構,但是幾萬人中,也沒有一個人曾看過透明而完整的魚類骨骼構造,你說「透視.魚」這本書,稀奇不稀奇?
將魚類變的透明,其實只是科學上研究魚類骨骼構造、親緣關係、演化過程,以及功能形態學的一種工具,但是就像天天看著夜空的天文學者,想把絢爛奪目的星雲、星爆介紹給大家;天天看著顯微鏡的生物學者,想將匪夷所思的顯微世界放大在民眾眼前一樣,本書的作者們願意花時間將多年來研究的成果整理出來,與讀者共享,除了讓人眼界大開外,也希望傳達有趣的魚類學知識,並讓自然界妙手天成,美麗又奇幻的構形,豐富我們的藝術涵養。
所以讀者們就知道了,看這本書時至少要有兩種心境,從科學中欣賞到藝術,從美學中學習到知識。
而自己第一次看到透明魚則是早在唸臺大動物系漁業生物組時的魚類分類學實驗中,助教陶錫珍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著我們照表操作。真神奇!從漁市場下雜魚堆中撿回來那些又髒又臭的小魚,原本被視為”臭皮囊”的身體組織突然消失了,變身成了晶瑩剔透的水晶藝品,還顯現出體內原本深藏不露的骨骼,只是更色彩繽紛,炫人耳目,就像變魔術一樣,科學的魔術!
然後臺灣魚類學的大師沈世傑教授就親自登場了,他不厭其煩的教導,但又極為嚴峻的要求我們背下每一根骨骼的名稱,然後透過各種骨頭的變化,如上、下顎骨組群的伸長,胸鰭骨的強化,尾脊的彎曲……等,將在千萬年歷史中魚類如何演化適應的秘密,揭露在我們眼前,給人忽探天機的驚喜。
不過如果你細讀此書,其實也會有同樣的樂趣,舉些例子吧,譬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鯊魚的鱗和一般的魚鱗不一樣,但是最多知道牠皮膚粗粗的,至於鱗片長的如何?幾乎無人曾窺其廬山真面目,而在本書中,藉由將皮膚組織透明化,就可以清楚看到它如賓士汽車”三角星芒”般的稜鱗狀盾鱗。這還不過癮,請再細看棘茄魚和尖鼻魨的身上,一樣有類似的星芒狀魚鱗,這是怎麼回事?
牠們既不是鯊魚,更不是軟骨魚,怎麼會有盾鱗呢?其實這就是大自然”趨同演化”的結果,棘茄魚生活在較深的海底,尖鼻魨生活在淺海的珊瑚礁,在遠古時牠們原本都有正常硬骨魚類的鱗片,但雖然兩者生活的環境全然相異,卻不約而同的一起演化出來有刺棘構造的鱗片,目的則是用來防禦想吃牠們的掠食者,在一口咬下去時,滿嘴刺痛而趕緊鬆口,以後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套句坊間的俚語:真是魚同此心,心同此理。
鱗片的演化的極致就成了骨板,黏在一起,像裝甲車一樣,於是讀者就可以看到輕裝甲的針背上扛了兩排骨片,重裝甲的海馬全身披著骨板,甚至已演化出來有裝甲衝鋒武器的角箱魨,這就像陸地上的犰狳、犀牛、穿山甲具有的裝備一樣,原來生命演化的原則在海洋中和陸地上是一樣的,只是人類對水晶王國中的大千世界太陌生了,從來沒有好好去瞭解它而已。
不過在閱讀這本書時,也有些讓人心情沈重的地方,魚體的”龍骨”,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脊椎骨,是身體裡最重要的構造,雖然不同的魚種有所變化,但天生自然卻是生物可以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條件,就如我們的脊椎骨沒有骨刺,沒有側彎,沒有椎間盤滑脫,才可以有快樂幸福的正常生活一般。但是在書中的血鸚鵡,透過染色與組織消化,我們卻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條人類創造出來,娛樂大眾,認為可以帶來富貴吉祥的魚,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畸形魚”,牠的脊椎扭曲,尾鰭也沒有了,完全失去了正常魚類應有的構造。或許我們可以說牠本來就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一輩子養在水箱中娛樂人類的生物,沒有機會被放到野外遭受其他生物捕獵,也絕不會擔驚受怕。這麼說也對,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總覺得人類在扮演上帝,創造生命,甚至造出來的結果還是殘缺不全之際,或許應該對自己的慾望更保守,更自制一點才對。
書中也介紹了一條自然界中脊椎骨因演化而變形的魚,請看蝦魚,牠可是海洋中的奇葩,在正常狀況下,蝦魚都是頭朝下尾朝上的漂浮在水中,而且游動時也保持這種姿勢,因此牠的脊椎骨其實是和延長的第一背鰭合在一起,變成了縱貫全背一條又大又硬,如甲冑般的骨板了,形成很好的保護構造。而在圖中看到那一節一節的脊椎骨,其實已是最末端彎曲的尾脊部份了,但就算如此,牠的背鰭、尾鰭和臀鰭都還是功能俱全,無一遺漏,只是聚在一起,難捨難分而已。老天爺設計的魚體構造和人類自認聰明配出來的魚體構造,在無所遁形的科學檢驗時,高下立判!
書中還有一條脊椎變形的魚,秘雕魚,這也是人類干擾環境的後遺症,讓原本正常的花身雞魚變成了駝背的”秘雕”,秘雕魚首次被發現是在核二廠的出水口海域,但是牠的形成卻無關核能或任何放射線的汙染,而是一個純粹的科學、人類活動和生物習性的故事。
用溫差發電的,不管是煤、石油、天然氣或核能,發電廠都會排放高溫的冷卻水,核二廠外的冷卻水排放區因為有防波堤保護排放口,意外的讓它在風浪較大的北海岸成了魚群躲避風浪和小魚成長的避風港,也因此引來許多釣客,貪心的釣魚人會將許多餌料撒入水中,好吸引魚聚集,增加漁獲,也吸引了更多的小魚在此群聚覓食,可是周遭過高的水溫卻干擾了魚體中正常的新陳代謝,約在33~35℃以上時,魚體內協助骨骼正常合成的輔,維他命C,就會被破壞,所以魚兒在此就算吃得好,風浪少,溫度高,長的快,卻反而因骨骼發育不良而成了畸形兒。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如果將仍在成長中的秘雕魚放回正常水溫中,並補充足夠的維他命C,就會如書中所言,”變形的脊椎骨又逐漸會恢復原本的樣貌”。所以這件事從頭到尾不關”反核”或”擁核”,而在於人們有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科學判斷,和對大自然精巧平衡的瞭解與尊重。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令人目眩神搖的故事與知識,去看看那些魚的嘴巴吧!
長的、短的、寬的、窄的、長在背面的、貼在腹面的、可伸可縮的……;去看看那些魚鰭吧!扁的、圓的、分叉的、長條的、蒲扇的、流蘇的……,每一個都訴說著一段奇妙的自然演化史,不過它們太多,也太專門了,沒辦法一一說出,也不需要一一知道,但是要不是本書作者們努力讓大家看到了透明的魚類,就像民眾期望看到社會上許多事件能”透明化”一樣,人們又怎能瞭解在這一扇神秘的門後,到底藏了什麼樣的秘密或寶藏?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臺灣溼地保護聯盟理事長 方力行
每個人一生中幾乎一定有機會透過X光片,看到人體中的骨骼結構,但是幾萬人中,也沒有一個人曾看過透明而完整的魚類骨骼構造,你說「透視.魚」這本書,稀奇不稀奇?
將魚類變的透明,其實只是科學上研究魚類骨骼構造、親緣關係、演化過程,以及功能形態學的一種工具,但是就像天天看著夜空的天文學者,想把絢爛奪目的星雲、星爆介紹給大家;天天看著顯微鏡的生物學者,想將匪夷所思的顯微世界放大在民眾眼前一樣,本書的作者們願意花時間將多年來研究的成果整理出來,與讀者共享,除了讓人眼界大開外,也希望傳達有趣的魚類學知識,並讓自然界妙手天成,美麗又奇幻的構形,豐富我們的藝術涵養。
所以讀者們就知道了,看這本書時至少要有兩種心境,從科學中欣賞到藝術,從美學中學習到知識。
而自己第一次看到透明魚則是早在唸臺大動物系漁業生物組時的魚類分類學實驗中,助教陶錫珍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著我們照表操作。真神奇!從漁市場下雜魚堆中撿回來那些又髒又臭的小魚,原本被視為”臭皮囊”的身體組織突然消失了,變身成了晶瑩剔透的水晶藝品,還顯現出體內原本深藏不露的骨骼,只是更色彩繽紛,炫人耳目,就像變魔術一樣,科學的魔術!
然後臺灣魚類學的大師沈世傑教授就親自登場了,他不厭其煩的教導,但又極為嚴峻的要求我們背下每一根骨骼的名稱,然後透過各種骨頭的變化,如上、下顎骨組群的伸長,胸鰭骨的強化,尾脊的彎曲……等,將在千萬年歷史中魚類如何演化適應的秘密,揭露在我們眼前,給人忽探天機的驚喜。
不過如果你細讀此書,其實也會有同樣的樂趣,舉些例子吧,譬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鯊魚的鱗和一般的魚鱗不一樣,但是最多知道牠皮膚粗粗的,至於鱗片長的如何?幾乎無人曾窺其廬山真面目,而在本書中,藉由將皮膚組織透明化,就可以清楚看到它如賓士汽車”三角星芒”般的稜鱗狀盾鱗。這還不過癮,請再細看棘茄魚和尖鼻魨的身上,一樣有類似的星芒狀魚鱗,這是怎麼回事?
牠們既不是鯊魚,更不是軟骨魚,怎麼會有盾鱗呢?其實這就是大自然”趨同演化”的結果,棘茄魚生活在較深的海底,尖鼻魨生活在淺海的珊瑚礁,在遠古時牠們原本都有正常硬骨魚類的鱗片,但雖然兩者生活的環境全然相異,卻不約而同的一起演化出來有刺棘構造的鱗片,目的則是用來防禦想吃牠們的掠食者,在一口咬下去時,滿嘴刺痛而趕緊鬆口,以後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套句坊間的俚語:真是魚同此心,心同此理。
鱗片的演化的極致就成了骨板,黏在一起,像裝甲車一樣,於是讀者就可以看到輕裝甲的針背上扛了兩排骨片,重裝甲的海馬全身披著骨板,甚至已演化出來有裝甲衝鋒武器的角箱魨,這就像陸地上的犰狳、犀牛、穿山甲具有的裝備一樣,原來生命演化的原則在海洋中和陸地上是一樣的,只是人類對水晶王國中的大千世界太陌生了,從來沒有好好去瞭解它而已。
不過在閱讀這本書時,也有些讓人心情沈重的地方,魚體的”龍骨”,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脊椎骨,是身體裡最重要的構造,雖然不同的魚種有所變化,但天生自然卻是生物可以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條件,就如我們的脊椎骨沒有骨刺,沒有側彎,沒有椎間盤滑脫,才可以有快樂幸福的正常生活一般。但是在書中的血鸚鵡,透過染色與組織消化,我們卻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條人類創造出來,娛樂大眾,認為可以帶來富貴吉祥的魚,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畸形魚”,牠的脊椎扭曲,尾鰭也沒有了,完全失去了正常魚類應有的構造。或許我們可以說牠本來就是一種被創造出來的,一輩子養在水箱中娛樂人類的生物,沒有機會被放到野外遭受其他生物捕獵,也絕不會擔驚受怕。這麼說也對,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總覺得人類在扮演上帝,創造生命,甚至造出來的結果還是殘缺不全之際,或許應該對自己的慾望更保守,更自制一點才對。
書中也介紹了一條自然界中脊椎骨因演化而變形的魚,請看蝦魚,牠可是海洋中的奇葩,在正常狀況下,蝦魚都是頭朝下尾朝上的漂浮在水中,而且游動時也保持這種姿勢,因此牠的脊椎骨其實是和延長的第一背鰭合在一起,變成了縱貫全背一條又大又硬,如甲冑般的骨板了,形成很好的保護構造。而在圖中看到那一節一節的脊椎骨,其實已是最末端彎曲的尾脊部份了,但就算如此,牠的背鰭、尾鰭和臀鰭都還是功能俱全,無一遺漏,只是聚在一起,難捨難分而已。老天爺設計的魚體構造和人類自認聰明配出來的魚體構造,在無所遁形的科學檢驗時,高下立判!
書中還有一條脊椎變形的魚,秘雕魚,這也是人類干擾環境的後遺症,讓原本正常的花身雞魚變成了駝背的”秘雕”,秘雕魚首次被發現是在核二廠的出水口海域,但是牠的形成卻無關核能或任何放射線的汙染,而是一個純粹的科學、人類活動和生物習性的故事。
用溫差發電的,不管是煤、石油、天然氣或核能,發電廠都會排放高溫的冷卻水,核二廠外的冷卻水排放區因為有防波堤保護排放口,意外的讓它在風浪較大的北海岸成了魚群躲避風浪和小魚成長的避風港,也因此引來許多釣客,貪心的釣魚人會將許多餌料撒入水中,好吸引魚聚集,增加漁獲,也吸引了更多的小魚在此群聚覓食,可是周遭過高的水溫卻干擾了魚體中正常的新陳代謝,約在33~35℃以上時,魚體內協助骨骼正常合成的輔,維他命C,就會被破壞,所以魚兒在此就算吃得好,風浪少,溫度高,長的快,卻反而因骨骼發育不良而成了畸形兒。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如果將仍在成長中的秘雕魚放回正常水溫中,並補充足夠的維他命C,就會如書中所言,”變形的脊椎骨又逐漸會恢復原本的樣貌”。所以這件事從頭到尾不關”反核”或”擁核”,而在於人們有沒有足夠的科學知識、科學判斷,和對大自然精巧平衡的瞭解與尊重。
書中還有許許多多令人目眩神搖的故事與知識,去看看那些魚的嘴巴吧!
長的、短的、寬的、窄的、長在背面的、貼在腹面的、可伸可縮的……;去看看那些魚鰭吧!扁的、圓的、分叉的、長條的、蒲扇的、流蘇的……,每一個都訴說著一段奇妙的自然演化史,不過它們太多,也太專門了,沒辦法一一說出,也不需要一一知道,但是要不是本書作者們努力讓大家看到了透明的魚類,就像民眾期望看到社會上許多事件能”透明化”一樣,人們又怎能瞭解在這一扇神秘的門後,到底藏了什麼樣的秘密或寶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