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國際中文版30
內容簡介
機器人工廠
我們都想打造一臺專屬自己的機器人——但這是項十分艱鉅的任務,需要許多軟硬體技術與機械知識。
好消息是,擁有這些技能的人發現:製作機器人的門檻遠比過去來得更低。驅動這些創作的馬達、感測器及硬體控制器變得更便宜、更容易取得,更能提供無與倫比的動力。用來為你的機器編寫程式的軟體現在也更加簡單,只要在圖形化介面中拖拉程式方塊即可——就連進階與客製化選項,也能透過像是機器人操作系統(ROS)中的模組輕易創造、修改,並且分享出去。
過去十年來,藉由巧妙採用Arduino與Raspberry Pi,接觸硬體的途徑也大幅增加。除了擁有大量社群、堅實而簡單的原型平臺外,這樣的趨勢也將種類繁多的微控制器與單板電腦(SBC)——用來控制元件以驅動機器人專題的大腦,推向更為大眾所熟悉的方向。書中的Chip-E專題即使用了名為Geekduino的Arduino相容板;而平衡機器人EddiePlus則是由一片微小而強大的Intel Edison SBC所控制。
兩個專題都使用了3D列印的框架,這也是另一項協助人們進一步打造客製化機器人的關鍵發展。不過樂高仍是能最快打造出原型的材料之一,已鞏固了其做為進階電子製作關鍵學習平臺的地位。你可透過本書中的TrotBto與色彩感測音序器來了解如何開始使用此平臺。
而如果你只是在尋找一個包含你所需一切的特定類型機器人套件,那麼,現在你幾乎有無限的選擇。我們透過產品概述來劃分出哪些套件產品適合Maker——你只需要透過本特輯來確定最符合你需求的產品,然後開始動手製作。
本書特色
《MAKE》是一本協助讀者將「自己動手做」DIY的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所有科技領域的雜誌書,內容涵蓋範圍包括:汽車、玩具、電子、機器、樂器、攝影、木工家具與戶外活動等產品的製作。此外,每本《MAKE》都有著令人興奮且多樣化的專題,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發揮創意充分活用各種科技,盡情享受改造、破解與重組科技的成就感。
本書透過生動的實物照片、精美的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描述,深入淺出地一步步教你如何做出這些專題企劃作品。更把製作所需的材料、金額、時間與購買來源等資訊,鉅細靡遺地標示出來。
這不但是一本適合高中以上大專院校進行科技製作專題的聖經,也是一般社會人士培養休閒嗜好或是假日親子活動的優良讀物。還有,如果你正在尋找科技產品創新的點子卻遍尋不著,《MAKE》裡的精采內容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目錄
COLUMNS
Reader Input
Welcome
Made on Earth
FEATURES
小艘船,大驚奇!
Maker ProFile:種下種子
SPECIAL SECTION
機器人工廠
打造一臺機器人
我的迷你火星探測車
百萬機器人大軍
用ROS順暢控制伺服機
可編程機器人
EddiePlus:自平衡機器人
Chip-E:雙足機器人
TrotBot:更勝仿生獸
色彩感測音序器
SKILLBUILDER
如何手縫皮革
認識萬用電表
PROJECTS
樹莓派魔法學院
自製GIF相機
LED矩陣手提包2.0
Remaking History:一個超冷的傢伙
猴子復甦術
第一人稱樹莓派網頁遙控車
領帶眼鏡包
黑心決策器
改造復古喇叭
FUN ZONE
123:彩虹花
123:Makey跳跳玩偶
實驗靈感
TOOLBOX
工具評論
3D印表機評測
SHOW&TELL
試閱
文:麥可・西尼斯,《MAKE》雜誌主編
譯:Madison
去年在準備堪薩斯Maker Faire上用的簡報時,我重溫了一遍《MAKE》雜誌的文庫,複習我們最早提到的幾個Maker相關名詞和概念。我們記錄Maker界的發展已有10年時間,這樣的追尋逐漸變成一趟充滿驚喜和歡樂的旅程。我觀察到幾個現象:《MAKE》第一次介紹Arduino這個Maker界最有影響力的開發工具之一是在英文版Vol.5;第一次提到3D列印的概念是在英文版Vol.10的RepRap運動文章中——當時文中甚至沒有寫到「3D列印」這個詞(這個詞一年後才在英文版Vol.14出現)。無人機第一次出現也是在英文版Vol.5;Maker Faire出現在英文版Vol.2(當時還拼成「Fair」)。
「機器人」(Robot)則完全不同。從文庫中我發現這個詞從英文版Vol.1就出現,之後每一期都有提到。聽起來很有趣,但對我們來講說再合理不過了。機器人是一個意義廣泛的詞,可以應用在我們探討的所有科技領域。它甚至超越了我們對此詞彙的典型結合應用,如同英文版Vol.52(國際中文版Vol.27)中札克‧蘇帕拉(Zach Supalla)所說:「我們不會說『麵包加熱機器人』(robotic bread warmer),而會說『烤麵包機』(toaster)」。
我們天生對機器人有好感。這種好感來自我們DNA中的繁衍本能,就像動物園中的母老虎會養育穿著幼虎服裝的小豬一樣,我們的大腦會被看似能夠自主行為和思考、有創造和成長能力的物體所刺激。不管是最簡單的循跡機器人、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那種會奔跑的機器人、我客廳中使用了Alexa語音辨識技術的的Echo機器人,還是去年11月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和卡爾‧貝斯(Carl Bass)的自動車賽道上奔馳的神經網路1/10等比例縮小賽車,看起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近乎生物的東西讓人覺得神奇,甚至可愛。
我在《MAKE》文庫中找到的所有詞彙都能成為機器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硬體大腦、經過製造的身體、感測器輸入和動作輸出的控制程式。本期的機器人特輯涵蓋這些元素,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每一期都有。隨著工具的演進,《MAKE》 讀者社群的專題展現出的創造力,不斷跌破我們的眼鏡。我們很高興能參與這樣的歷程,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驚人之作出現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