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牛津通識課02再生能源:尋找未來新動能

Renewable Energ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9 405
    450
  • 分類:
    中文書自然科普科技/應用科學能源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尼克.傑利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王惟芬
  • 出版社: 日出出版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06/25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人類有多依賴化石燃料?
氣候變遷真的跟碳排放有關嗎?
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真的是未來趨勢?
如果有不傷害地球、純淨又便宜的能源,我們為什麼不用?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跟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能源:
不論是用手機打電話,燒一壺水或是開車出門,我們都要用到能量。
能源是良好生活品質的保障,
能夠提供溫暖、生產食物,並且推動科技發展。

在過去200年間,世人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日益增加。
然而,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來提供能源,
會將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
還會產生有害污染物,危及世人的健康和環境。

在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世界各國同意,
將全球暖化限制在2°C、甚至1.5°C之內。
讓未來人類得以繼續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的唯一解方,
就是國際社會要共同致力於降低碳排放,避免氣候變遷更加嚴重,
從現在開始,再生能源將勢必成為主要使用能源。

在世界許多地方,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逐漸成為最便宜的能源,
並且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生產過程又不至於對環境或人類造成損害,
是潔淨的永續能源。

本書作者為牛津大學物理榮譽教授、諾貝爾獎獲獎實驗團隊成員,
深入淺出介紹了世界能源使用的現況,
以及各種再生能源的運作原理、特性、潛力及未來展望,
輔以許多統計數據和產業現狀的佐證,
顯示科學家們及各國政府已經準備好了,
2050零碳排的目標並非天方夜譚,
這些再生新能源確實能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

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

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作者

牛津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同時也是該校林肯學院(Lincoln College)研究員。他所參與的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簡稱SNO)實驗獲得諾貝爾獎,他是該實驗計畫在英國的主持人,他還獲頒兩間物理研究所的獎項。最近,他開展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太陽能進行研究。
他的著作包括與約翰‧安德魯斯(John Andrews)合著的《能源科學》(Energy Science, 3rd edition, OUP, 2017)和《能源科學詞典》(A Dictionary of Energy Science, OUP,2017)。

譯者

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為主。
聯絡信箱:eifen.wang@gmail.com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什麼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早期能源/風能/水力/
化石燃料的興起/再生能源的復興/支持再生能源的政策/
能源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全球的能源使用

第二章 為什麼我們需要再生能源?
化石燃料的危害/溫室效應和全球暖化/氣候變遷/
必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
再生能源發電廠經濟學/再生能源所需的陸地或海域面積/
再生能源的變動性/低碳替代能源

第三章 生質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
生質能/傳統生質能/生質燃料/環境衝擊和生質燃料的進展/
生質能的潛力/太陽熱能/太陽熱能發電/太陽熱能的展望/
水力發電/水力發電的環境和社會衝擊/
水力發電的潛力

第四章 風能
現代風機/風機的部署/風場/離岸風場/環境衝擊/
風電成本/全球風電潛力/風電展望

第五章 太陽光電
矽晶太陽能電池的製造/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操作/
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展/環境衝擊/矽晶太陽能電池經濟/
全球太陽光電潛力/太陽光電的成長/太陽光電的前景

第六章 其他低碳科技
潮汐發電/潮汐能的潛力/波浪能/波浪能的前景/
地熱能/地熱能前景/乾熱岩開採的發展/
核能/現代反應爐/核能的前景/碳捕捉/
碳捕捉的展望/總體低碳潛力

第七章 再生電力與儲能
電網/以再生能源為主的電力/儲能/
車電網/液流電池/電轉氣(power to gas)和其他儲能技術

第八章 脫碳潮和運輸
熱泵/潔淨燃料——生質能源和氫氣/
工業用熱/脫碳運輸:電動車/電動車的成本和前景/
燃料電池

第九章 過渡到再生能源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能源需求/再生能源的目標/
減少化石燃料/增加再生能源/需要採取的行動

延伸閱讀

試閱

【試閱1】第一章 什麼是再生能源?(部分節錄)

▌再生能源的復興

水力發電在二十世紀穩定成長,提供世界電力需求近六分之一,相較之下再生能源在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遭到忽視,因為以此發電在經濟上並沒有競爭力。不過在一九七○年代,油價危機導致西方政府開始資助各種再生能源技術的研究計畫,以期減少對石油的依賴。風力發電成為第一個在商業上可行的技術,主要受益於低資金成本和稅收減免,而且是利用飛機產業中已知的葉片設計知識。然而,在一九七○和一九八○年代,風力發電的發展隨著油價而起起落落。儘管如此,一些擁有強風而且擔憂能源安全(能否取得負擔得起的能源)的國家仍然支持風力發電的發展。另外,世人也逐漸意識到全球暖化帶來的危害。目前在許多地區,風力發電已經比化石燃料發電更具有成本競爭力。

海浪能在一九八○年代也引起了很大的興趣,但很快就發現其資金成本很高,而且大多數設備無法承受海上猛烈的風暴。儘管如此,一些設計仍在開發中,特別是那些完全沉浸並且固定於海底的設計。潮汐發電則是只有在潮差較大或平均潮汐流夠快的地區才符合經濟效益,這一點造成了限制,不過在好幾個地區仍然是合適的選項,特別是在北美沿海和英國周圍。

太陽能電池需要更長的時間才在能源市場上立足。光電效應(photovoltaic effect)是指某些材料在受光照射後會產生電壓,這一現象最初是由貝克勒爾(Edmond Becquerel)於一八三九年所觀察到的。不過一直要到一九五○年代,貝爾實驗室才首先嘗試開發出以矽為材料的光電電池,但是其效率僅有六%左右。然而,由於成本過高,其應用也受到限制,僅限於衛星和太空計畫。等到一九七○年代爆發石油危機,世人才又激發對光電電池的興趣,在過去這幾十年間,大規模的量產大幅降低了太陽能電池的成本。我們現在正進入一個新時代,在世界許多地方太陽光電場開始具有商業競爭力。

不過,在生質燃料這條陣線上,整個產業在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成長在過去這十年放緩下來,主要是因為開始擔心整頓土地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問題,而且也有與糧食生產爭地的疑慮。然而,在開發中國家,生質能源(Bioenergy)非常重要。而且,由於在種植和收穫過程中的碳排放低到可忽略不計,它基本上可以算是碳中性的,因為燃燒這些材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會被新一批的作物重新吸收。

▌全球的能源使用

全球每年對能源的需求量相當巨大,若用kWh(千瓦時)──即一度電這樣的度量單位──來表示會出現天文數字,因此改用TWh(兆瓦時)來表示,每TWh等於十億kWh。在一八○○年,全球約有十億人口,當時對能源的需求約為六千TWh;而且幾乎全部來自傳統的生質能源。到了二○一七年,全球人口達到七十六億,發電量增加了二十五倍(十五萬五千TWh)。圖4顯示在二○一七年全球主要能源消耗總量的百分比,其中近八成為化石燃料。其他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能,其中成長最快的是風場和太陽光電場。生質能源則主要來自傳統生質能源。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全球能源消耗在將化石燃料轉化為電力和精煉燃料上。剩下的稱為最終能源需求(final energy demand),是指用戶消耗掉的能源:每年約十萬TWh。大約有十%是來自開發中國家傳統生質能的熱,二十二%來自電力,三十八%用於供熱(主要來自化石燃料),三十%在交通運輸。熱能和電能主要都是用於工業和建築。汽油和柴油幾乎提供了所有用於運輸的燃料。

我們看到供熱與供電一樣重要。兩者都可以用kWh為單位,也就是一度電來測量,雖然電可以完全轉化為熱量,例如電烤箱,但只有一小部分以熱能形式存在的能量可以轉化為電能,其他的必然會散失到周圍環境裡。在火力發電廠中,存在於化石燃料中的化學能會在燃燒後轉化為熱能。這會將水加熱,產生蒸汽,蒸汽膨脹推動渦輪的葉片,轉動發電機。只有一部分熱量被轉化成電力;其餘的熱量在蒸汽冷凝,完成循環時,就轉移到環境中,成了殘熱。這份熱電轉化的比例可透過提升高壓蒸汽的溫度來增加,但受限於高溫下鍋爐管線的耐受度。在一座現代化的火力發電廠中,一般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效率約為四十%。若是在較高溫的複循環燃氣發電機組(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CCGT)裝置中,這個比例可提高到六十%。

同樣地,在內燃機中也只有一小部分的熱量可以轉化為車子的運動能量(動能);汽油車的一般平均效率為二十五%,柴油車則是三十%,而柴油卡車和公車的效率約為四十%。另一方面,電動馬達的效率約為九十%,因此電氣化運輸將顯著減少能源消耗。這是提高效率和再生能源之間協同作用的一個範例,這將有助於提供世界所需的能源。

在十九世紀末,水力發電的再生資源幫助啟動了電網的發展,在二○一八年時約占全世界發電量的十六%。而在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生質能源──的投資上,相對要晚得多,是在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才開始。起初的成長緩慢,因為這些再生能源沒有成本競爭力還需要補貼。但隨著產量增加,成本下降,它們的貢獻開始增加。這些其他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已從二○一○年的三.五%上升到二○一八年的九.七%,包括水力發電在內,再生能源的總貢獻量為二十六%。

不過,就全球能源的占比,而不是僅只是考慮用戶消耗的電力來看,再生能源僅占約十八%,而傳統生質能則提供約10%的能量。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在許多國家變得比化石燃料更便宜,它們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有望在未來幾十年顯著增加。這世界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意識到這一事實,從現在開始,再生能源勢必將成為主要的能源來源。

【試閱2】第四章 風能(部分節錄)

▌風場

用於大型發電的風機通常安裝在風場中,擺放成一個陣列。會選在風力條件良好的地區,如裸露的山脊、高海拔平原、山口、沿海地區和海上。渦輪機間的距離要夠遠,才不會相互阻礙、干擾。就一台五MW(百萬瓦)容量的渦輪機來說,在順風方向上要相隔約一公里,而在側風方向則是相隔三分之二公里。渦輪機塔高度越高功率越高,因為風速隨著離地面(或海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百公尺的高空比在十公尺處可以快上三十MW。一座達到一千MW容量的風場,需要的土地面積約為一百二十五平方公里,不過在渦輪機組間的土地仍可用於放牧或耕種。

不管在任何地方,風速都會變化,因此風場的實際輸出電量不會達到其預定容量,這個比例稱為容量因數。離岸的海上風場容量因數比較高,因為那裡的風力條件通常比陸地來得好,一般來說其容量因數通常是二分之一,而陸域風場約為三分之一。一片覆蓋約三十平方公里海域的風場一年可提供一TWh的電力,足以供應約三十萬戶的歐洲家庭使用。在陸地上,相應的面積約需要五十平方公里。

▌離岸風場

在人口密度高的國家,海上的離岸風場(如果有適宜的地點的話)會比陸域風場更容易為人所接受,因為渦輪機不會顯得那麼礙眼。此外,海上渦輪機可以做得更大,若是製造葉片的地方靠近港口,在從工廠運送到現場時,葉片尺寸就可以不受道路寬度的限制。目前規畫在二○二○年代要將海上風機的容量提高到十五MW。

沿海海域一直是離岸風場的首選,因為那裡的水較淺,渦輪機塔的建造成本較低,而且也更容易接入電網。近年來,海上渦輪機的地基建造有長足的進步,可以將鋼管,也就是所謂的單樁(Monopiles)打入海床約十公尺以上的深度,這項技術已在北海廣泛應用,以支撐渦輪機。在二○○○年代初期,這些單樁直徑通常為二至四公尺,打在水深十五公尺處,到了二○一八年,直徑可以達到十公尺,能夠在水深四十公尺處打樁。渦輪機在裝置時不能阻礙到原有的航道,或是干擾雷達裝置,不過即使有這些限制條件,在海岸附近仍有相當多的合適地點可供使用。英國每年的總電力需求是三百TWh,這可以完全靠海上風場來提供,而且僅占海岸五十公里內海域面積的五%。如果風場位於陸域,則需要一萬五千平方公里,也不過是英國面積的六%左右。

風況在離岸較遠的地方通常比較好,而且安裝在浮動平台上的風機還可以錨定在海平面上方,遠離陸地。這些裝置還是可以靠近電力需求中心,因為全世界大約有四成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線一百公里以內的區域。世界上第一座浮動式風場,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已於二○二一年更名為Equinor)的海威德(Hywind)風場,位於蘇格蘭阿伯丁郡(Aberdeenshire)的彼得黑德(Peterhead)外海二十五公里處,在九十到一百二十公尺深的水域裡,由五台六 MW的風機所組成,可為兩萬多戶家庭提供電力。它於二○一七年十月開始運作,容量因數已超過六十%。這樣高的比例表示它可望在電力需求尖峰期提供電力,也有助於將風場的電力輸出整合到電網中。這個風場還搭配有一個名為「電池風(Batwind)」的一.三MWh(megawatt-hour,百萬瓦時,等同一千三百度)鋰電池,其最大輸出功率為一MW,可用於協助處理風力發電的不穩定性,增加這類發電的價值。

海威德風場最初使用的是過去為探勘深海石油而開發出來的柱狀浮筒(spar buoy)形式,採垂直繫泊的漂浮方式──在長型空心直立式圓柱體下端裝重物,好讓另一端得以浮出水面。圓柱體的外部有接上螺旋葉片,以減少海流引起的振動,這跟在高空煙囪上的防振裝置類似,都是基於相同的安裝原因。圓柱的長度在設計上非常耐傾斜,因此柱狀浮筒成了支撐風機塔架平台的絕佳底座。柱狀浮筒的設計可用在高達八百公尺的深度,這等於是在全球開闢出巨大的風力資源。以歐洲的海域來說,風力足以滿足歐洲的總電力需求,而在美國兩百海里(約三百七十.四公里)的範圍內,甚至有潛力產生美國總需求電量的兩倍。

▌風電展望

二○一八年全球安裝的風機所產生的容量是五百九十一GW(十億瓦),占全球電力需求的四.六%。在一些國家,風能所占的百分比要高出許多,如丹麥(四十三%)和烏拉圭(三十三%)。而容量最大的四個國家分別是:中國(兩百零七GW)、美國(九十七GW)、德國(五十三GW)和印度(三十五GW)。對於減少燃煤污染的渴望有助於中國風場的發展,不過巨大的風電容量也會造成輸電網的負荷超載;在印度,輸電容量也限制其成長。在歐洲,離岸風場的設置一直在快速成長,到二○一八年時,陸域和離岸風場總計提供了歐盟十四%的電力需求。在其他地方,風電也正在迅速擴張。

自二○一○年以來,全球風電容量以每年十五%的速度成長。二○一六年,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預估,假設國際社會力圖實現氣候目標的承諾,那到二○五○年的平均成長率將會為七.五%。屆時將會安裝約五千八百GW的風機,每年將產生約一萬五千TWh的電。這對於減少世人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有很大的幫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1417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32
    • 商品規格
    • 14.8*20.9*1.5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5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