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果然好吃:Yilan的臺灣水果尋味記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出版情報

葉怡蘭展現全方味美食家的生活風格

2008/09/01 植物優酪乳廣告中,葉怡蘭穿著一身遮去過瘦身形的寬大素白衣衫,以滿臉幸福微笑招呼朋友,畫面框出一種清雅而精緻的生活風格,有微涼徐風伴隨甜香氣味溢出。 有網友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哇,看起來真好喝!」 自然而然的清雅精緻,正也是葉怡蘭的生活風格。她不保證產品有多好吃多好喝,廣告只呈現其生活風格,這是原則。 如果要問為什麼是葉怡蘭而非林志玲(記得林志玲的優格廣告嗎?),答案是,葉怡蘭經營擁有十三萬名會員的美食生活網站而林志玲沒有;葉怡蘭自創品牌「Pekoe」,並以Pekoe為名的實體店剛開始試賣而林志玲沒有;葉怡蘭出版了十本生活風格、旅行、旅館、茶飲、飲食文化誌而林志玲沒有;9月初秋隨老欉文旦濃情上市的是《2014110447509》與《2014270714107》(皆為皇冠)。 《極致之味》談世界頂級的鹽、醋、橄欖油、起司、葡萄酒、咖啡、吟釀、本格燒酎等等及其背後的知識和文化,展現一個全方味美食家、一個世界飲食文化探索者之於飲食的廣博與戀戀情深;《果然好吃》則以一種私散文結合報導文學的體例依月分寫十二種台灣水果。 這兩本書一起出版,成為一組作品,葉怡蘭認為最大意義在於:「讓台灣水果和世界頂級食品站在同一個高度,等量齊觀」,這讓她有說不出的驕傲,特別是為家鄉台南而驕傲。台南有愛文芒果、老欉文旦、金鑽鳳梨、網紋洋香瓜四種水果入選,佔去三分之一,「在我眼中,種水果的農人擁有和建築師、藝術家同等的位置」。而台南,葉怡蘭在成長後離開,離開之後走遍世界,成為一個一年至少出國六次的資深旅人,於是她理解了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說的「每當抵達一個新城市,旅人就再一次發現一個他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去」,終於她恍然,台南的空氣、食物、水,它古老緩慢的城市氛圍即是她發芽茁長的根苗,她離開卻也從未曾離開:「它是形塑我的城市,呼應我的內在,是我想回去的過去。」 人生的偶然其實多是必然。葉怡蘭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第一個工作,是她第一志願的《雅砌》雜誌,當時的《雅砌》還是一本建築人文雜誌,她的肚腹遂以文學、建築和設計打底,從此之後越來越豐富駁雜至臻於專業的美食與旅遊建構在其上,它們遂成為一個相互參照、彼此滲透的龐大網絡和知識系譜,收攏了安藤忠雄、極簡主義、台南醬油、義大利巴薩米克醋……。 這意思也就是,葉怡蘭雖然扮演過許多角色,卻都是在同一部電影裡。 「我是一個只有慾望,沒有願望的人,我順從我的慾望,並認真徹底的執行。」葉怡蘭解釋自己。 她的慾望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強烈,就是做一個食材探訪以及飲食文化研究者。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夠為一種食物感動落淚,「而且徹底知道為什麼」。她也想告訴人,站在土地上,吃著在地的食物,那是人生幸福的根源。1999年,出自一股熱血,葉怡蘭架構網站,初始目的在於記錄與分享,沒想到吸引到飢渴於「打開美食視窗」「創造生活風格」的大隊人馬,而她旅行帶回來的「等路」竟然造成競標,網站逐漸成為一個好生意,舉凡與在地風土文化、飲食工藝傳統緊密銜接的食材食品,無時無刻不在召喚她以全身感官去體驗,與人分享。 自創品牌亦是始料未及,葉怡蘭向台灣業者訂購麵條、醬油來賣,人家用一只大塑膠袋、一個大桶子送來,她看著不忍、吁一口長氣,想為這些蘊藏價值的在地食品做一些事,賦予故事和包裝,又一個新的慾望成形。 台灣,大廚公認的天賜之島,食材豐富到不可思議,但台灣料理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被理解以及受禮讚,成為普世價值,這是葉怡蘭慾望流動的新方向。 葉怡蘭,於是她成為飲食顯學時代第一代自修為專家的飲食達人,勾勒出一個極致、完美的美麗世界讓人人都想進入。都說她過著許多人夢想中的生活,一種涵融於文化之中的吃喝玩樂人生,繼而成為事業,這事業還有她的生命伴侶王鎮志放下IMB工作共同參與,為她處理所不擅長的技術和經營管理。 「夢幻嗎?你們沒有看到她多認真,日以繼夜的工作……」這是王鎮志看到的葉怡蘭,朝九晚三,在MSN上同時和四組人馬開會,旅行時一個下午連喝四家紅茶,有一次夫妻到墾丁旅行,葉怡蘭忙到在旅館內埋頭寫作,把近在咫尺的大海寫成了海角天邊。 開店以後,王鎮志也發現兩人整天談的都是公事。 完美的生活背後是超限的忙碌、忙碌、忙碌,雖然葉怡蘭樂在其中,一路往前衝不回頭看,獲得一種實現自我的快慰與滿足,但在越來越瘦的同時,她越來越渴望緩慢,越來越想念台南,「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是台灣,台灣最好的地方是台南」。 *文中葉怡蘭照片,由皇冠提供。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媲美「料理東西軍」的「嚴選素材」,台灣水果好吃得超乎你的想像!
喝葡萄酒要看產區酒莊,台灣水果也有產地達人!

當我們看美食節目「料理東西軍」中的嚴選素材,看得瞠目結舌、讚嘆不已時,可曾想過台灣也有一羣果農,比日本那些達人們還要更「究極」、更用心地栽培,種出了不可思議的好吃水果!

例如名聞遐邇的大社蜜棗為什麼能甜得像蜜?原來是用牛奶澆灌出來的!而宜蘭三星的上將梨之所以這麼香甜多汁,則全都靠果農在花穗上撐起一支支「小雨傘」相護!……

在這本書中,葉怡蘭拜訪了全台灣多位果農達人,無論是對土壤、氣候、樹種、栽培方式,還是對口感和果味的微妙變化等種種細節所做的深入研究,在在都讓人敬佩他們不受傳統與現狀束縛的靈活思維和驚人付出。在講究「當令食材」和「適地適種」的美食樂活風潮下,葉怡蘭將告訴你台灣一年四季每個月各有哪些最好吃的水果,以及哪些產地的出品又更是當令的水果之王!

此外,葉怡蘭獨家的果味輕食譜,則讓水果有了更多層次的美味享受。台灣不愧是水果天堂,從這本書中,你絕對可以感受到!

作者

葉怡蘭
出生於台灣台南,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很早就決定以「享樂」做為終身職志,並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所以,從過去到未來,始終執著,在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以至美食、美酒、旅行、居家、空間、藝術、閱讀……每一種生活的領域裡,追求找尋,真實享樂的真諦。

現任「Yilan美食生活玩家」(www.yilan.com.tw)網站站主,自由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創意出版部總編輯。並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著有《極致之味》、《享樂‧旅館》、《尋味‧紅茶》、《在味蕾的國度,飛行》、《台灣生活滋味》、《享樂,旅行的完成式》、《玩味》、《Yilan’s 幸福雜貨鋪》等書。多數亦於中國發行簡體字版。曾獲《講義雜誌》「2004年度最佳旅遊作家」獎項。

2005年9月推出個人設計茶具《讀飲》,並入選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6創意生活──陶瓷新品評鑑展」。歷任《aspire》雜誌總編輯、《壹週刊》美食旅遊家居組主任、《明日報》美食旅遊新聞中心主任、《Vogue》雜誌採訪主編、《室內》雜誌編輯主任、《雅砌》雜誌採訪編輯。並不定期開設各種飲食、旅遊、生活美學課程。

專欄、文章與攝影作品散見於台灣《30雜誌》、《PC home Life》、《商業週刊》、《財訊》、《Vintage》、《GQ》、《VOGUE》、《ELLE》、《TVBS週刊》、《行遍天下》、《遠見》、《時報週刊》、《誠品好讀》、《東森新聞》、《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以及中國《COSMOPOLITAN》、《城市畫報》、《天津日報》、《南方都市報》、《時尚好管家》、《時尚旅遊》、《Voyage》、《TARGET》、《Esquire》、《天下美食》、《美酒與美食》、《名牌》 ……等媒體。

目錄

【自序】:豐饒之味,台灣水果 004
一月,屏東黑珍珠蓮霧 012
二月,高雄大社牛奶蜜棗 024
三月,苗栗大湖豐香草莓 036
四月,台南關廟金鑽鳳梨 052
五月,台南七股網紋洋香瓜 064
六月,高雄大樹玉荷包荔枝 076
七月,台南玉井、南化愛文芒果 088
八月,宜蘭三星上將梨 100
九月,台南麻豆老欉文旦 112
十月,苗栗白布帆軟枝楊桃 124
十一月,台中摩天嶺甜柿 136
十二月,台中白毛台巨峰葡萄 148

附錄:來台南,吃水果 158

序/導讀

序:就是要吃,台灣水果

從事美食寫作與研究工作,多年來各國各地四處走,不知嘗過多少令人折服傾倒、永難忘懷的珍饈珍味,然而,就有那麼一種食物,絕大多數,都是一入口,便忍不住嘴角上揚、心上湧起幾許自得自豪,抬頭挺胸洋洋高唱:「還是咱台灣好!」
猜到了嗎?這得意之味,當然非「台灣水果」莫屬!
絕非是夜郎自大式的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台灣沒有的或少見的不提,只要是我們有的品類,不管是產自何國何地,同級水果拿出來兩邊比較,我敢在此打包票,台灣絕對少有敵手!

即使來到東京銀座首屈一指的超高級水果名店「千疋屋」,幾千塊日圓一份、據說是各地一流水果盡皆蒐羅盤中的「綜合水果盤」,咳……很抱歉,其中一半以上,全無法和台灣相提並論。

說來,台灣水果的絕頂之味,我可是自小裡便深刻領略領受的。

一方面出乎家鄉台南城市素來對美味的執著與挑剔,一方面家人從事的工作也和農業頗有相關;我們和台灣水果的聯繫,遂因而格外親密。

每年每月每季,從冬末春初的蜜棗,暮春的鳳梨,夏季的芒果、荔枝,秋天的文旦、白柚,冬天的葡萄、蓮霧,隨著節氣時令的一年年流轉,我們和各種各樣滋味美得懾人的四時之味不斷緣會,一年年累積起對台灣水果益發綿密的情感和依戀,也凝練出一點不肯輕忽或遷就的刁鑽脾胃:

「這一季,要訂誰家的愛文∕梨子∕蓮霧?」
「這鳳梨,超甜!又是什麼沒吃過的品種?」
「最近雨水多,玉荷包荔枝不太行,可能得期待接下來的糯米滋了?」
「沒話說,吃來吃去,今年,還是外婆送的文旦第一名啦!」

——類似這樣的對話,幾乎時時在我們家上演著……

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感動驚豔裡,我不禁越來越是好奇,究竟是什麼緣故,造就了這如此驕人的成績?從而燃起一探其中堂奧的強烈願心……

所以,去年初,當由行政院農委會輔導、台灣農業產學聯盟主辦的「台灣精品水果宣傳促銷計畫」詢問我,是否有興趣和他們一起下鄉探訪各經典水果產地,我立即歡然允諾,在負責全案策劃與執行工作的吳啟慎和王憲一兩位夥伴的全力協助下(感謝他們!),從二○○七年五月起到二○○八年四月,展開了長達一年、為期十二個月的採訪與寫作工作。

為求專注深入,刻意不貪多,一月一種水果,僅採訪最經典最知名、歷史最悠久或最有成就的產地:從七股的洋香瓜、大樹的荔枝、玉井的芒果、三星的高接梨、麻豆的文旦、白布帆的楊桃、摩天嶺的甜柿、白毛台的葡萄、屏南的蓮霧、大社的蜜棗、大湖的草莓、到關廟的鳳梨……

而今,回顧這一年,於我而言,真真是成果豐碩!對於台灣的水果、台灣的農業現況有了稍稍些許瞭解,對果農們、農政單位與相關農業工作者們所擁有的熱情與源源無窮的創意和智慧,更是無限感動佩服。

我認為,台灣水果得能傲視世界的原因,首先仍舊應當歸功於地理條件的優越。

台灣雖小,卻因多山島嶼地形,地貌極其豐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亞熱帶到熱帶、從高山到丘陵到平原,風土氣候多面多樣變化多端。故此,世界各地各種水果,不管是由來自何方何地,溫帶熱帶,都能夠在台灣找著適宜落腳的角落。

其次,北接日本、旁鄰中國與太平洋、南近南洋諸國,獨特的立地位置與複雜的歷史因緣,使台灣與鄰近地區始終保持著積極甚至可說劇烈的交流往來,來自世界各地各品種果苗不斷飄洋過海、匯聚在這個小小島上,百花百果齊聚齊放。

而島國住民背景,先天血液裡勇於求新求變的冒險因子、不拘泥傳統與現狀的靈活思維,以及強硬不服輸、樣樣求領先求第一的拼勁,也使台灣水果的培育過程,時時呈現出極其獨樹一幟的知識、勞力密集景況,不斷在品種引進、選育改良、以至栽培技術尋求各種精進的可能性。

因此,說真的,我在採訪過程中所一次一次聽到的,無數令人聽之瞠目結舌的奇法巧技以及血汗血淚付出的動人故事,驚異精采程度,每每讓我再三慨嘆,就連曾經轟動一時的日本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也不見得能夠匹敵。

比方大社的蜜棗,不但需得以網室屏護、以牛奶澆灌,年年還得從從離地約30公分的主幹處攔腰砍斷重新培育新幹新枝,方能甜得這般如蔗如蜜。七股洋香瓜要好吃,秘訣在於和水稻輪作,地力能夠涵泳休養,更藉由田水的隔絕和殘稻滋養,一年年甜腴新瓜生生不息。

大樹的玉荷包荔枝,多虧年年開花時節的疏剪花穗與樹幹環刻,才使這原本來自中國的外來品種,終能在此地落腳重生,且香氣滋味更勝一籌。宜蘭三星多雨,遂而開花時節,全得靠果農們徒手一支一支在花穗上撐起「小雨傘」相護,才有今日又香又甜汁水淋漓的三星上將梨。

從日本渡洋南來的巨峰葡萄,早年質量均不佳,卻因研發出人工催芽開花技術,使葡萄從一年一收轉為兩收,樹體更有活力、營養更能凝聚,終於育成碩大甜美的台灣葡萄。

——真宛若藝術家畫家們的鑽研與創作,各有各的巧思鑽研與意圖追求;只不過,對果農來說,畫布是一整個兒大自然,畫筆,是各種各樣的種植農藝技巧,畫彩,是一顆顆果苗,而最終合而凝聚匯聚而成的呈現,我想,就是一顆顆終於成熟採下的,台灣水果吧!

在這過程中,我也格外欣喜於,在資歷豐富為台灣水果開疆闢土奉獻終身的老農之外,也看到新一代年輕人的逐漸接棒加入;他們傳承了上一輩的經驗的同時,對於自己的水果的產與銷,也擁有更多的智識、定見、自信和驕傲,每每讓我對台灣農業由衷燃起更多新的期待與希望。

而也由於近幾年,關注台灣食材的同時,我也仍舊未曾完全停下,於歐洲各國的食材探訪腳步,遂不免多少以著近年來於全世界美食圈刻正風起雲湧的「風土產地哲學」(Terrior)看待台灣水果。

故此也多少捕捉到些許,屬於台灣的風土產地脈絡。

「適地適種」。走在各個水果鄉,我不停聽到果農們提到這個,他們經歷多年驗證而後深深信服的詞句。

每一樣聞名遐邇經典產地水果的誕生,最源頭初始,仍在於它和當地環境條件的深切聯繫:
玉井一帶山坡地一整片覆蓋的青灰岩與白堊土,造就了愛文芒果懾人的濃香甜蜜。麻豆鎮北的堅硬貧瘠黏土質,孕育出味道無限細膩優雅的老欉文旦柚。大湖得天獨厚的盆地地形,擋去了自北方吹下的東北季風,護得整區乾燥爽朗,草莓馥郁香美。

白布帆楊桃之所以能夠征服無數老饕的味蕾,全得靠夏天自中央山脈西稜夜夜吹拂而下的一股冷涼東風。屏南近海鹽地,其他作物全無法生存,卻長出了傲視世界美味第一的極味黑珍珠蓮霧……

常常是,不過才翻過一山、多走了幾里路,這水果滋味,也許就迥然兩異。

「人定勝天」,這句曾經自小裡琅琅上口,老師長輩經常教誨的勵志之詞,然在水果裡,我們得學會對自然謙卑,知道美好的食物,始終是天地自然與人之和諧攜手、無間交會而成的迷人結晶:「天、地、人」,氣候、土質、環境、季節、品種、栽培技術……極致豐饒之味不能一味強求,而先要有天與地之恩賜,以及永遠不懈的付出與努力,才能達致。

而我也越來越希望著,如此幸運身為台灣人,能夠痛快放懷享用這許多全世界最美味水果的我們,應該要能夠更懂得欣賞、感謝與品味這一切。

是什麼季節、就吃什麼水果。一年四季什麼都要有什麼都要吃到的苛求,往往白白錯失真正當令好味道,也常逼得果農只好無奈跟著搶種或追價。

美觀絕對不等同於好吃。我們看人,都曉得外表的嬌豔或帥勁不見得就意味著也能心慈心美;水果也是一樣,看到太多的例子了,只是一味求美求大求外皮光潔無暇,常常反而離真正的美味越來越遠,甚至導致一些賣相不佳卻是滋味奪人的品種逐漸流失……

我們應該更懂得水果、懂得台灣水果,產地、品種、產區、莊園、季節、達人……懂得欣賞、明辨其中因微妙的區分與不同,而形成的口感和滋味的結構層次變化或高下。然後知道,我們該如何喜愛、讚美、鼓勵、稱揚、推廣,好的、美味的水果……

回到前面所說,東京銀座的千疋屋。那次,雖說味蕾與心上都知道,台灣水果品質定然不輸;然而卻也不能不讚嘆,那真是水果的殿堂!陳列與包裝如此美麗有風格,標示與介紹文字翔實完整且門道講究歷歷,水果料理與相關衍生商品的製作技巧高妙充滿創意、讓水果倍加增色添香。

(那時,我幾乎是馬上就想起,從小在家鄉台南經常可見,各具獨門挑水果、賣水果、調理水果的高深技藝的水果店,那也是咱台灣人縱情享受水果、禮讚水果的所在;然而,出了台南,現在,我卻極少在台灣其他城市,看到這樣的地方……)
我們是否也能這樣對待、顯揚、高舉,我們台灣的水果?

若有那麼一天,我相信,台灣水果絕不僅只我們自己知好說好,而是能夠走向世界,閃閃發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332460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6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