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活動

出版故事 /人物動向

2008.09.01

葉怡蘭展現全方味美食家的生活風格

文/蘇惠昭(文字工作者)
植物優酪乳廣告中,葉怡蘭穿著一身遮去過瘦身形的寬大素白衣衫,以滿臉幸福微笑招呼朋友,畫面框出一種清雅而精緻的生活風格,有微涼徐風伴隨甜香氣味溢出。

有網友情不自禁脫口而出:「哇,看起來真好喝!」

自然而然的清雅精緻,正也是葉怡蘭的生活風格。她不保證產品有多好吃多好喝,廣告只呈現其生活風格,這是原則。

如果要問為什麼是葉怡蘭而非林志玲(記得林志玲的優格廣告嗎?),答案是,葉怡蘭經營擁有十三萬名會員的美食生活網站而林志玲沒有;葉怡蘭自創品牌「Pekoe」,並以Pekoe為名的實體店剛開始試賣而林志玲沒有;葉怡蘭出版了十本生活風格、旅行、旅館、茶飲、飲食文化誌而林志玲沒有;9月初秋隨老欉文旦濃情上市的是《果然好吃:Yilan的臺灣水果尋味記》與《極致之味:Yilan的18堂飲食課》(皆為皇冠)。

《極致之味》談世界頂級的鹽、醋、橄欖油、起司、葡萄酒、咖啡、吟釀、本格燒酎等等及其背後的知識和文化,展現一個全方味美食家、一個世界飲食文化探索者之於飲食的廣博與戀戀情深;《果然好吃》則以一種私散文結合報導文學的體例依月分寫十二種台灣水果。

這兩本書一起出版,成為一組作品,葉怡蘭認為最大意義在於:「讓台灣水果和世界頂級食品站在同一個高度,等量齊觀」,這讓她有說不出的驕傲,特別是為家鄉台南而驕傲。台南有愛文芒果、老欉文旦、金鑽鳳梨、網紋洋香瓜四種水果入選,佔去三分之一,「在我眼中,種水果的農人擁有和建築師、藝術家同等的位置」。而台南,葉怡蘭在成長後離開,離開之後走遍世界,成為一個一年至少出國六次的資深旅人,於是她理解了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說的「每當抵達一個新城市,旅人就再一次發現一個他不知道自己曾經擁有的過去」,終於她恍然,台南的空氣、食物、水,它古老緩慢的城市氛圍即是她發芽茁長的根苗,她離開卻也從未曾離開:「它是形塑我的城市,呼應我的內在,是我想回去的過去。」

人生的偶然其實多是必然。葉怡蘭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第一個工作,是她第一志願的《雅砌》雜誌,當時的《雅砌》還是一本建築人文雜誌,她的肚腹遂以文學、建築和設計打底,從此之後越來越豐富駁雜至臻於專業的美食與旅遊建構在其上,它們遂成為一個相互參照、彼此滲透的龐大網絡和知識系譜,收攏了安藤忠雄、極簡主義、台南醬油、義大利巴薩米克醋……。

這意思也就是,葉怡蘭雖然扮演過許多角色,卻都是在同一部電影裡。

「我是一個只有慾望,沒有願望的人,我順從我的慾望,並認真徹底的執行。」葉怡蘭解釋自己。

她的慾望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強烈,就是做一個食材探訪以及飲食文化研究者。她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夠為一種食物感動落淚,「而且徹底知道為什麼」。她也想告訴人,站在土地上,吃著在地的食物,那是人生幸福的根源。1999年,出自一股熱血,葉怡蘭架構網站,初始目的在於記錄與分享,沒想到吸引到飢渴於「打開美食視窗」「創造生活風格」的大隊人馬,而她旅行帶回來的「等路」竟然造成競標,網站逐漸成為一個好生意,舉凡與在地風土文化、飲食工藝傳統緊密銜接的食材食品,無時無刻不在召喚她以全身感官去體驗,與人分享。

自創品牌亦是始料未及,葉怡蘭向台灣業者訂購麵條、醬油來賣,人家用一只大塑膠袋、一個大桶子送來,她看著不忍、吁一口長氣,想為這些蘊藏價值的在地食品做一些事,賦予故事和包裝,又一個新的慾望成形。

台灣,大廚公認的天賜之島,食材豐富到不可思議,但台灣料理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被理解以及受禮讚,成為普世價值,這是葉怡蘭慾望流動的新方向。 葉怡蘭,於是她成為飲食顯學時代第一代自修為專家的飲食達人,勾勒出一個極致、完美的美麗世界讓人人都想進入。都說她過著許多人夢想中的生活,一種涵融於文化之中的吃喝玩樂人生,繼而成為事業,這事業還有她的生命伴侶王鎮志放下IMB工作共同參與,為她處理所不擅長的技術和經營管理。

「夢幻嗎?你們沒有看到她多認真,日以繼夜的工作……」這是王鎮志看到的葉怡蘭,朝九晚三,在MSN上同時和四組人馬開會,旅行時一個下午連喝四家紅茶,有一次夫妻到墾丁旅行,葉怡蘭忙到在旅館內埋頭寫作,把近在咫尺的大海寫成了海角天邊。

開店以後,王鎮志也發現兩人整天談的都是公事。

完美的生活背後是超限的忙碌、忙碌、忙碌,雖然葉怡蘭樂在其中,一路往前衝不回頭看,獲得一種實現自我的快慰與滿足,但在越來越瘦的同時,她越來越渴望緩慢,越來越想念台南,「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好的地方是台灣,台灣最好的地方是台南」。

*文中葉怡蘭照片,由皇冠提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