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茶湯美人

  • 9 315
    350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健康飲食蔬果/飲品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張紓難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都會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6/01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飲茶,是一種東西方皆有的生活文化,但「藥茶」卻是中醫「藥食同源」理論下,獨特的治病、養生方,依個人口味、體質等狀況,在茶葉之外加入藥用食材,將飲茶由解渴、怡情發揮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極致。

女生總希望身材窈窕、容貌姣好,擁有絕佳氣色與吹彈可破的水嫩肌膚。而女人,是水做的,其實只要坐下來,為自己沏一壺茶,就能在茶香中輕鬆補水,簡單喝出一身迷人魅力,同時保有健康與美麗!

中醫教授張紓難累積20年經驗,提供331款藥茶配方,讓你輕鬆「飲」進健康,活出自信與美麗!

天天喝,你就能在愉悅的下午茶時光中,蛻變成一輩子的茶湯美人!

目錄

前言 養生其實很簡單

第一部分 準備篇
一 了解自身的體質
二 了解病情和需求
三 了解中藥飲片
四 準備飲片
五 準備杯子
六 準備水

第二部分 養生駐顏篇
養生茶
氣色不佳
烏髮美髮
減肥
增肥
明目
豐胸
解酒方

第三部分 病症篇
一、全身症狀
發熱
中暑
糖尿病
蟲症
瘡癤
淋巴結核
虛勞(體虛氣弱)
陰血虧損
脾胃虛弱
瘙癢
抑鬱
出汗
失眠

二、頭部症狀
頭疼
頭暈
高血壓
低血壓
鼾症
鼻竇炎
鼻衄(鼻出血)
口舌生瘡
牙周炎
齲齒
咽痛
聲音嘶啞
梅核氣
甲狀腺腫大
打嗝
口臭

三、胸腹症狀
冠心病
咳嗽
心悸
氣短(哮喘)
嘔吐
胃痛
腹痛
脅痛
肝炎
膽囊炎
腹脹

四、二陰症狀
腹瀉
痢疾
便秘
陽痿
不孕症
性欲低下
腎炎
泌尿系結石
前列腺炎
痔瘡

五、四肢症狀
關節痛
腰腿痛

第四部分 附錄篇
附錄一 本書涉及的花
附錄二 本書涉及的參
附錄三 本書涉及的茶
附錄四 藥食同源的形成
附錄五 藥食同源的品種
附錄六 食療物種品類
 

序/導讀

前言

養生其實很簡單


當聽到人們用「水汪汪」之類的辭藻來形容一個女孩子的時候,首先令人聯想的是外表的姣好美麗,殊不知其深層次蘊含的卻是健康的問題。水之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約70%的面積是水,而人的體重約60%是液體。一般來說,人不吃飯可以活1個月,但不喝水最多僅能維持1週。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賈寶玉說得很對:「(女)人是水做的」。

既然水如此重要,那麼如何飲水,飲什麼水,便成了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

作為一名從醫已滿23年的臨床醫生,我實在不願乘著「養生熱」而「搭順風車」,更不敢(自忖也沒有資格)以所謂正本清源的面目來「布道」。只是在平素受周遭親朋好友所信任而頻頻被要求推薦用來保健養生療疾的小處方。日積月累,也算是略有心得。為時有所聞「小方治大病」的回饋所鼓舞,更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養生專家」給百姓帶來的困擾所憂慮。加之機緣巧合地認識了於悅、朱丹、劉汝怡幾位很有才華的作者、攝影師與編輯朋友等一干人,於是一被認可便可能衝動,於是一旦衝動便一步步地走到了如今這個境地——「被出書」。

其實並非「得便宜賣乖」,我反倒是很珍惜能有這樣一個機會。希望借由此書向讀者朋友傳遞這樣一個資訊:養生不複雜其實很簡單,養生不「彆扭」其實很自然,養生不玄妙其實很科學。

養生貫穿於人的一生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點點滴滴,飲水(藥茶)只是養生萬花叢中的一朵奇葩。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是一個醫生的思維定式。所以我就要不勝其煩、不揣淺陋地利用《前言》之地絮叨一番。我還要切切地叮囑讀者,不讀《前言》別買、別用此書!

在中國,說到飲水不能不提及飲茶。茶之為飲,肇自遠古;茶之為道,興於中唐——以陸羽《茶經》的出現為標誌,從而將飲茶升至形而上的精神層面,使飲茶之事也成為精神、物質兩大文明的共同結晶。逐漸地,飲茶在當時社會成為時尚,以至於儒、釋、道三教九流都來湊趣。湊趣的結果,便有了概念,衍生出飲茶與生活、健康乃至怡情的關聯。

其中自然而重要的內容便是飲茶所涉及的養生問題,從而引申出藥茶的概念。藥茶就是除茶葉外,依據個人口味、體質等情況,按照傳統的中醫理論,再加入一些藥用食材,將飲茶由解渴、怡情而發揮到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極致。

眾所周知,傳統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即所謂「藥食同源」——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的就是藥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南瓜子、蜂蜜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屈原在《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遠遊》中有「食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露。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的記載。實際上,這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服食藥茶的情況。也有人據此說屈原曾修煉「辟穀術」,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在當時也是一種保健的時尚,就像現在不少人練「瑜伽」一樣。中國自古就有「辟穀」之說。道士們模仿《莊子•逍遙遊》所描寫的「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仙人行徑,希望能達到不死的目的。始自先秦的辟穀術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堪稱傳奇的例子。《南史•隱逸傳》載,南嶽道士鄧郁「斷穀30餘載,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陶弘景「善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40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北史•隱逸傳》稱陳道士徐則「絕粒養性,所資唯松術而已,雖隆冬冱寒,不服棉絮」。《舊唐書•隱逸傳》載,唐道士潘師正居嵩山20餘年,「但服松葉飲水而已」。《宋史•隱逸傳》載,宋初道士陳摶居武當山九室岩,「服氣辟穀曆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宋史•方技傳》載,趙自然辟穀「不食,神氣清爽,每聞火食氣即嘔,唯生果,清泉而已」。史籍、道書所載,不勝枚舉。可知從漢至宋,辟穀術在道教內一直十分流行並一度引領社會潮流,人們大有趨之若鶩之勢。

諸書所載歸納起來,不外「服氣辟穀」與「服藥辟穀」兩大類。由此可見,辟穀絕非水米不進。從某種角度而言,其所飲用的也是一種特殊的「養生藥茶」。

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會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藥物的作用。實際上,飲食的出現比醫藥要早得多。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通過講究飲食,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藥膳食療學。藥膳是中國傳統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因此,藥膳是一種兼有藥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傳統的藥茶產生信賴!但這種信賴卻不應是盲從。中國醫學發展過程中首重預防,即所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而預防之道在於遵循自然治療之原則,因此食療須求其所宜,其所忌,且中醫治病相當重視對證下藥,所以在選擇適當的中藥進行調養前應先了解體質,才不致選擇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義甚或弄巧成拙。

如何認識體質屬於專業範疇的問題。簡而言之,作為普通人你可以如此來對自己做個基本判斷。以寒、熱分體質:熱證體質常會有緊張、興奮、亢進、炎症、充血等情況,平時易有口渴,喜歡冷飲,尿量少且呈黃赤顏色,便秘等表現,且精神容易呈現興奮狀態;而寒證體質則是弛緩、萎縮、衰退、無力、貧血等症狀,平時不渴且喜歡熱飲,尿量多呈顏色清淡,女性生理週期較慢等表現,精神上較沒力的狀態。以實、虛分體質:實症體質的人中氣十足,講話有力,體力充沛,無汗且容易便秘;而虛症體質的人講話較無力,體力虛弱,自汗,腸胃容易有下痢症狀且臉色較蒼白。以燥、濕分體質:燥性體質的人體內水分較不足,容易口渴,乾咳,便秘,女性則月經較少;濕性體質的人則是體內水分過多,容易有血壓高、浮腫、腹鳴、痰多或下痢等症狀表現。

以上是典型情況而言,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非典型」體質,也就是說你很難對號入座。往往是幾種情況交叉互見,這時要想「搞懂」自己恐怕就應諮詢專業人士了。

了解體質後還須知道藥(食)物的性質,才能對證下藥(食)物。因應體質上之寒熱、虛實、燥濕,分別選用適宜的藥(食)材,才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比如,反傳統的陳獨秀本是不屑於中醫的,因為他曾自開中藥無效。後來針對他的高血壓,請中醫根據體質情況只開了一味蠶豆花泡水,便使病情得以控制,於是觀念又轉變了。

這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只有對證才能有效。然而,就是這樣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卻難以被人自覺執行呢?生活中經常見到這種情況,「XXX用了XX藥(療法)效果特別好,你也試試吧」;「我用XX治好了病,你既然也是這毛病,我送你一些吧」……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在想「善有善報」真的不盡然呀。無疑,這些推薦者是熱心、善良的,但卻是無知的。一定要記住,給親人朋友推薦、奉送什麼都行,唯獨藥品(包括療法)例外!切不可因為一時熱心推薦導致發生悲劇而追悔莫及,我曾看到過這種情形!其中道理十分簡單——你不了解他的體質。國外有句諺語:「此人之肉為他人之毒」,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中醫對此更是有生動的總結:「用之對證,砒霜就是補藥;用不對證,人參也是毒藥。」

還經常有人問應如何進補的問題。其實在前面已經部分作了回答,原則之一就是對證。一般而言,補性的藥(食)物可以增強人的抵抗力,增加元氣,適合虛弱體質者食用。而實症體質者服用則反易造成便秘,汗排不出,病毒積存於體內,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出血等不良反應;瀉性藥(食)物則可協助將病毒由體內排出之作用,可改善實症體質者之便秘、充血、發炎等症狀。而體質虛弱者則可能會因食用過多而造成下痢,身體更虛弱,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除對證外,再一個注意點就是進補不可急於求成,它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安全、有效是治療疾病的原則,同樣也是保健養生的原則。

本書中涉及的各種茶藥配方是參考了許多歷代先賢的著述,根據中醫理論結合本人的臨床體會而得。我一直信奉「予人玫瑰,手有餘香」,因此,本書內容不屬於個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71919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20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