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餐桌【暢銷增修版】:愛食物、零浪費,生態綠創辦人帶你走訪世界食物革命運動現場,用吃守護地球,打
讓吃成為正面的行動,建構永續的綠色食物生態系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愛食物、零浪費、護地球,
	我們可以讓「吃」成為一種正面行動,
	共同修補、建構永續的綠色食物生態系。
	
	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親身走訪全球食物革命運動現場,
	以食物為里程,寫就了這本餐桌版的Lonely Planet,
	看看世界吃的食物,蘊藏了什麼故事?
	人們在食物運動裡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法?
	
	「全家FamilyMart」、「回甘人生」、
	「格外農品」、「對味好食研究所」等案例,
	記錄台灣食物運動新里程。
	
	食品加工和貿易的資本化與工業化,以及全球食物與飲食文化的快速交流,讓我們享受到了前所未見的便利,然而這股快速的發展,也潛藏巨大的隱憂:經濟作物的大量需求,破壞了生態體系的多元性,飲食價值觀趨向單一,物種流失,土地掠奪,飲食安全等問題逐漸浮現。我們彼此遠比想像中的還要緊密,當地球遭受衝擊,身為一分子的我們便不可能置身事外。
	
	「當地球的食物生態系遭受衝擊,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
	
	有機、在地、零浪費、公平貿易、食物創新、食育……,這些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概念是如何在世界各個角落,涓滴匯聚成改變眾人的力量,甚至國際趨勢,影響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們?
	
	★剩食問題嚴重,歐洲各國大至超市,小至個人,用什麼方法因應?
	★世界第一個公平貿易城鎮是怎麼出現的?
	★南美洲的貧窮國家秘魯如何用食物革命,成為南半球「星級」美食聖地?
	★印尼女農如何在被男性壟斷的咖啡市場裡爭取平等發展空間?
	★公平貿易是如何來到台灣落地生根?
	
	作者余宛如歷時八年,足跡跨越英倫、歐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北非、中東、東南亞、日韓、中國等許多國家,親自走進食物生產、餐廳、農漁牧、飲食設計、公平貿易等現場,訪問各地生態廚師、小農、食物設計師、社會企業家、學生等等,以食物為經,理想為緯,記錄他們如何捲起袖子、展開行動,為各個地方的食物運動點起星星之火。
	
	「在這個食物生態系裡,我們所有的決定與行動,都不會只是與自己有關。」
	
	作者應用「食物人類學」的方法,追溯當代食物生產、交換、處理與消費的過程,探討範圍涵蓋了食物供應、農業產銷、剩食和饑荒、食物援助、原住民之人權和土地權益、自然生態等議題;同時,她也引介世界各地推廣有機、公平貿易、生態認證、慢食等各種食物運動的進程,為身在台灣的我們,帶來最前線的運動紀實,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正在蔓延全球的「新食物經濟體」,也讓我們知道,這些運動未來又會走向哪裡。
	
	台灣的食物運動近年來有哪些進展?余宛如再次上陣採訪,增修全新篇章,談台灣當前的剩食、飲食改革等值得你我關注的各項議題,她更花了相當篇幅談校園飲食教育,並呼應本書提到的諸多國際趨勢與案例分析,對台灣當前已發生、未發生的食物議題,提出最有力、最有前瞻性的建言!
	
	★校園的飲食革命,與青年的食物運動★
	親親牡蠣:倫敦青年的慢食聚會
	食物合作社: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
	英國中小學生的永續餐盤:創造在地經濟
	Freegan白食族:打擊剩食行動
	
	★用創新的商業力量,建立食物的夥伴關係★
	百年合作社的進擊:一英鎊當股東,用消費創造價值
	人民的超市:「格外品」的美學與味覺革命
	超市的通路革命:Co-Op推動「責任零售」
	英倫咖啡革命第三波:超越風味的咖啡正義
	
	★廚師、設計師一起改變社會★
	生態廚師的政治行動:搶救原生種作物
	小小廚師的未來宣言
	「愛食物、恨浪費」,也能有商機
	打造「零浪費」餐廳模組
	
	★世界正在吃什麼?一場美味與正義之戰★
	食物發動了一場拉美革命
	藏在雨林裡的巧克力夢工廠
	食物方舟計畫:保存多元、珍貴的原生物種
	巴西堅果:生態貿易的力量
	
	★打造全新「綠色食物經濟體」★
	一杯咖啡推動「倫理消費」
	公平貿易,城市轉型的推手
	奧運城市的願景:以食物重塑城市品牌
	歐盟Farm to Fork:打造永續的食物生態系
	
	★台灣食物行動新里程★
	「全家FamilyMart」友善時光惜食出擊
	「回甘人生」帶婆婆媽媽炒出新人生
	「格外農品」幫醜水果找出路
	「對味好食研究所」奮戰大學食育例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Liz高琹雯|美食作家、Taster美食加創辦人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周育如|水越設計創辦人
	莊祖宜|作家
	張鐵志|一頁文化社長
	番紅花|作家
	蔡珠兒|作家
	謝金河|《財訊》社長
	羅文嘉|水牛出版社社長
	
	暖心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目錄
	【改版序】打造新的食物經濟體,一起用「吃」翻轉世界
	 
	【第一部】英國
	1.親親牡蠣,倫敦青年的慢食聚會:用牡蠣吃出英國的光榮記憶
	 ★青年食物運動:以食物做為武器,進行創新改革
	2.合作社的進擊:消費者主導的百年超市傳奇
	 ★Co-Op推動「責任零售」
	3.人民的超市:格外品,新一代合作社運動的挑戰
	4.英國大學生的嘴巴革命:大學校園餐飲改革的關鍵動力
	 ★大學生如何成立學生食物合作社
	5.英國中小學生的永續餐盤:讓學生吃得健康,也創造在地經濟
	 ★「生活食物夥伴」校園飲食獎項
	6.倫敦百年市場的變革:博羅市集,達人的代名詞
	 ★生蠔世家:博羅市場最有人情味的攤位
	7.剩食初體驗:印度共享傳統,餵飽每一個飢餓的人
	 ★食物銀行:第一線分送食物給最需要的人
	8.愛食物恨浪費,也能有商機:以社會創新解決「剩食」
	 ★七種行動,解決剩食好有創意!
	9.不賣咖啡的倫敦咖啡節:一杯咖啡,號召市民熱情與公益
	 ★黑金的真相:《咖非正義》挺小農
	10.英倫咖啡革命第三波:超越風味和等級的咖啡正義
	 ★Cafedirect和二十八萬名咖啡小農併肩作戰
	11.市井小民打造公平貿易城鎮:另類的城市更新運動
	 ★如何成為一個公平貿易城鎮?
	12.奧林匹克的良心:激情之後,倫敦以食物重塑城市魅力
	 ★奧運城市:食物願景的成就
	 
	【第二部】西歐、北歐、南歐
	13.巴塞隆納的美食漫步:一口一步,品嘗獨特的風土
	14.挪威大選,綠黨以剩食出奇招:北歐國家以打擊剩食、環保訴求吸引新選民
	 ★白食族:跟消費主義說掰掰
	15.歐洲「食物再設計」新浪朝:為食物而設計、用食物來設計
	 ★設計師打造「零浪費」餐廳
	16.不只是廚師,我是食物設計師!一星米其林主廚之女的跨界探索
	 ★吃的設計師:荷蘭的食物設計驚艷全球
	 
	【第三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17.重新設計你的飲食指南:誰控制了你的飲食潛意識?
	18.要食物,不要炸彈:我們分享食物,我們反對戰爭和貧窮
	 ★七個步驟,發起Food Not Bombs行動
	19.小農市集與大型超市的形象戰:夥伴關係、社群支持,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歐盟Farm to Fork計畫,以行動支持小農
	20.咖啡小農出頭天:消費價值改變產銷體系的小革命
	 ★卓越杯,咖啡高端市場的射門員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FLO:把關自由貿易的公平與永續
	 ★關於公平貿易認證的Q&A
	21.藏在雨林裡的巧克力夢工廠:公平貿易,實現可可農的夢想
	 ★永續發展,促使巧克力大公司向公平貿易靠攏
	22.食物,發動了一場拉美革命:年輕人不想踢足球,都想當廚師
	 ★給明日主廚的公開信
	23.多元原生作物,迎戰基改大軍:祕魯餐廳守護傳統的美味食材
	 ★藜麥,廿一世紀的希望之糧
	24.生態貿易重現雨林傳奇:用創新思維,為傳統物種找出新利基
	 ★道德生態貿易聯盟
	25.巴西堅果的生態貿易行動:兼顧熱帶雨林保育和人民生計
	 ★攜手制止跨國農企業的土地掠奪
	26.生態主廚的微政治行動:用烹飪救地球,建立農創的價值鏈
	 
	【第四部】中東、中國、東南亞、日韓
	27.來自奶與蜜之地的橄欖油:一場跨越巴勒斯坦邊界的冒險之旅
	 ★「長跑巴勒斯坦」:為橄欖而跑
	28.尕斗扎西的餐廳:藏族青年找回自己的語言和傳統
	29.堅持一碗酥油茶:藏族的草原生態與千年文化
	 ★草原開發,威脅游牧文化的生態體系
	30.自成世界的亞齊咖啡館:一段從獨立抗戰走向和平的歲月
	31.印尼女農,打破歧視賣咖啡:KOPERI KETIARA咖啡農合作社的成長之路
	 ★女性是下一波農業革命的關鍵
	32.完州的大桌菜:農村經濟復興的況味
	 ★社區企業,為韓國農村、小鄉鎮找出路
	 
	【第五部】台灣
	33.「生態綠」,推動城市的質變:從咖啡館走向公平貿易城市
	 ★日韓的公平貿易發展
	34.「全家Family Mart」的惜食出擊:「友善時光」減少鮮食報廢問題
	35.「對味好食研究所」奮戰大學食育:下一代的健康飲食是潛在的國安課題
	36.「回甘人生」帶婆婆媽媽炒出新人生:用代煮服務傳遞讓人信任的媽媽味
	37.「格外農品」幫醜水果找新出路:把被市場淘汰的水果帶回市場
	 
	【終章】在全球糧食現場,重新思考我們的飲食選擇
	
	【附錄一】公平貿易茶水間
	【附錄二】公平好食.全台走透透
序/導讀
	改版序
	
	打造新的食物經濟體,一起用「吃」翻轉世界
	
	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說是全球經濟社會最大的黑天鵝,疫情打亂所有人的生活步調。國際媒體認為,因為供應鏈受到衝擊,為了防疫必須保持社會距離,餐飲業的商業模式、消費習慣等等,短期內都會改變:像是自助餐不再盛行、地方性的小農餐廳減少、餐廳品項縮減、餐廳間隔出社交距離、AI服務生上陣、食材供應緩慢,甚至斷鏈。
	
	而二○一九年崛起的食物外送平台,不但在這次疫情中,成為援救小餐廳營業額的重要角色,更帶動新的餐飲業型態,例如所謂的幽靈廚房、虛擬餐廳等等,完全靠外送平台站起來,拋棄過往餐廳的開放與裝潢,一間工作室、直播空間,就可以做起線上生意,靠外送平台送起便當來。外送平台讓消費者更仰賴外食,但也變成訴求獨特的餐飲業者新的市場機會。
	
	在疫情、數位化的挑戰下,用吃來共同修補、建構永續的綠色食物生態系的挑戰與會是什麼?這可能不是本書可以給的答案,而是試著爬梳過去二、三十年多來,由「速食vs. 慢食」所引燃的對戰,從最早的有機運動、一路延伸擴大到公平貿易、小農市集、社群支持的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簡稱CSA)、剩食、共食等等,記錄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段食物運動的故事,從中抽絲剝繭,理出運動背後的問題意識與核心價值,希望能夠因此鼓舞更多人起而力行。
	
	像是剩食問題嚴重,歐洲各國大至超市,小至個人,用什麼方法因應?世界第一個公平貿易城鎮是怎麼出現的?公平貿易是如何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南美洲的貧窮國家秘魯如何用食物革命,成為南半球「星級」美食聖地?印尼女農如何在被男性壟斷的咖啡市場裡爭取平等發展空間?食物的背後,關係到性別平等、關係到地緣經濟的發展、關係到分配不均──飲食背後太多的議題待我們一一挖掘。
	
	這本書初版在二○一四年付梓面市後,台灣社會上也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元的食物運動,從大學食育推動、食農教育、搶救剩食、共煮廚房、原生種子保育、生態主廚──消費者也開始面對更多的選擇與改變。而在全球食物運動的歷程上,法國率眾之先,立法搶救剩食、減少食物浪費,更是全球食物運動的新里程碑、推動者的強心針,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馬上跟進。
	
	歐盟也著手推動「反糧食浪費行動」,提出十種行動方式,鼓勵食物生產鏈到消費端上的每個角色,都能開始行動,減少糧食浪費,也降低生產的損失與成本。而食品大量加工以來,因為食物安全的考量,許多食物一過了保存期限就被丟棄,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還可以吃的食物。因此,歐盟甚至也開啟了討論,討論是否有廢除食品保存期限標籤的必要,來降低食物的浪費。
	
	而台灣,食農教育的議題終於形成了法案,我在擔任不分區立法委員任內,與陳曼麗委員共同提案,但卻一直躺在行政部門裡,遲遲沒有完成三讀立法。所幸中小學童的營養午餐,在許多人的努力下,終於採用四章一Q的標準,大大提高了食材的安全與品質。然而,刻不容緩的飲食教育為什麼停滯不前?看到現今大學生最愛吃炸雞排、喝珍珠奶茶、出了社會外食外帶的比例居高不下,飲食的營養跟安全,在缺乏教育與動手機會的情況下,更成為個人健康與社會問題的隱憂。
	
	面對全球未來各種黑天鵝的衝擊,還有數位轉型所帶來的行為改變,以食物為主的全球運動,是否還能繼續為世界帶來更永續的發展?我們會不會就這樣停下腳步了?
	
	因此,除了過去的全球案例,我又再度著手記錄了過去幾年台灣的腳步,把台灣的食物運動放進本書裡,像是:
	● 「對味好食研究所」如何打造一座明日的廚房,奮戰大學飲食教育?
	● 「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為了對抗鮮食浪費,做出了什麼改變?
	● 「回甘人生」怎麼帶著婆婆媽媽們炒出新人生?
	● 「格外農品」幫醜水果找新出路的挑戰。
	
	期待這些創新的解方,可以成為問題的答案。
	
	也許這些運動最後會形成全球「新的食物經濟體」,也許最後會融合到主流的系統裡,也許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但食物運動本身,就像本書裡人人超市創辦人亞瑟所說的,做為一種問題意識的敘事,已經創造了它自身存在的必要與價值。讓食物作為一種武器,把飲食作為一種手段,看完本書,你準備好要起義了嗎?一起用吃來翻轉世界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