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比爾.蓋茲 結合全球頂尖專家的研發成果、非營利組織對抗致命疾病與傳染病數十年的經驗,以有理、有據的科學知識詮釋被政治口水簡化的重要資訊,揭露全球疫苗與藥物最新發展,並提出前瞻預測與分析,幫助讀者以全知視角,看見新冠疫情後,未來趨勢的全貌。
本書每章說明一個必要的防疫步驟,這些步驟加起來,就是終結大流行病威脅的整體計畫,這個計畫不只可避免壞事發生,更將加速衛生醫療、數位科技、元宇宙經濟走向長期成長。
蓋茲幫助你做對選擇與投資,成為新冠疫情後的新贏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比爾.蓋茲最新力作 疫後未來趨勢全解讀
一本給個人、企業、國家的生存指南
被疫情改變的我們,應該如何掌握未來?
這本書幫助你看清從台灣到世界,
在這場世紀之疫危機背後的轉變與契機。
為什麼疫苗誠可貴,但解藥才是終結疫情的關鍵?
為什麼疫情大爆發時,便民快速的大量篩檢是上策?
為什麼救災必須超前部署,保守行事會出大事?
為什麼孩童的新冠感染率甚至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
為什麼改善通風比噴酒精擦拭物品,更能預防新冠?
蓋茲用新視角解答你所擔心的問題,闡述與你息息相關的未來趨勢。
不只要防疫,更要對生存環境保持敏銳。
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造成許多人的生命與生計陷入雙重危機,但疫情造成的恐慌與挑戰,仍只有少部分被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都還沒有答案。
蓋茲結合全球頂尖專家的研發成果、非營利組織對抗致命疾病與傳染病數十年的經驗,以有理、有據的科學知識詮釋被政治口水簡化的重要資訊,揭露全球疫苗與藥物最新發展,並提出前瞻預測與分析,幫助讀者以全知視角,看見新冠疫情後,未來趨勢的全貌。
這是人類社會遭到極大破壞的時期,
也是迸發巨大改變讓未來變得更好的時期。
人們的命運相連,不論是個人、家庭、企業或政府,當疫情長浪來襲,經濟與關係變得更脆弱時,創新的思維與做事方式,以及善用安全有效的最新科技,永遠是對抗恐懼與處理危機最好的解方。
本書每章說明一個必要的防疫步驟,這些步驟加起來,就是終結大流行病威脅的整體計畫,這個計畫不只可避免壞事發生,更將加速衛生醫療、數位科技、元宇宙經濟走向長期成長。
在科技與疫情催化下,數位應用在許多領域都開始突飛猛進,當前工作場所的變革,只是各個領域變化的前兆,數位化終將以各種方式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每個人都必須重新思考以往的做事方法。
最好的防疫政策,也是個人最大轉型、各行業加速成長的契機;
個人、企業、政府,都需建立新能力,才能在未來生存與繁榮。
‧創新的防疫工具︰新技術不等於創新,新的診斷、治療與疫苗皆需考慮安全與效用。
‧即時的疾病監測︰部署由流行病、大數據、物流等跨領域專家組成的常設專家團隊。
‧完善的衛生體系︰醫療與公衛體系是阻止疫病演變為大流行病的最前線。
‧加速數位大轉型︰具備數位能力,才能在疫後新局勢存活。
新技術不等於創新,世紀之疫開啟的各項創新,仍只有少數人能一窺全貌,蓋茲幫助你做對選擇與投資,成為新冠疫情後的新贏家。
影音介紹
編輯推薦
新冠時代的我們,正迎來難以痊癒的經濟?
(文/天下雜誌出版部副總編輯 張奕芬)
經常聽到有人說,即使疫情過去,這世界也不一樣了。但究竟會有什麼不一樣?
蓋茲的這本書充滿了數據,卻超越了數據,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故事。不管是拯救數百萬生命,卻不被世人理解的前CDC主任大衛.山瑟(David Sencer),還是費盡數十年青春只為圓一個年少夢想的mRNA之母卡塔林.卡里柯(Katalin Karikó),書中故事都能激勵你去看見你自身擁有的力量,讓你在日後能更欣然接受現實的各種考驗。
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在想這個世界需要更多有理想抱負的狂熱者,正因為有他們的付出,世界在受創後可以加速痊癒。
蓋茲深信創新的力量,這場世紀之疫衝擊各行各業,但也開啟前所未有的跨領域創新,這是全球性的進步,也是歷史性的進步。他的新書聚焦在傳染病有效監測、防疫工具開發、強化衛生體系、加速數位轉型等四大類創新,不只要採用新技術、新疫苗、新藥物,更要能推行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他提出一套具體防疫計畫,從政府的政策、科學家的研發、企業的投資,到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做好這些準備,下次重大疫情爆發時便能從容面對。
新冠疫情帶來的最大啟示之一︰我們過去從未致力研發防疫所需工具,也沒有準備好完善的應變措施。現在,該採取行動了。
蓋茲認為,我們應該把握這個前所未有的挑戰,做對四大選擇與投資,在已有的抗疫成果上,朝正確的方向繼續努力︰
‧創新的防疫工具︰這次疫情,我們創造了疫苗奇蹟,但疫苗誠可貴,診斷、解藥也很關鍵。從善用最新數位診斷工具,到借鏡英國「康復試驗」、建立化合物資料庫,再到廣效疫苗與藥物的研發,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即時的疾病監測︰部署由流行病、大數據、物流等跨領域專家組成的常設專家團隊,從借鏡西雅圖流感研究,到汙水監測,建立早期警示系統。
‧完善的衛生體系︰醫療與公衛體系是阻止疫病大流行的最前線,強大的基層醫療保健體系可有效解決80%的健康問題,應給予該有的關注和資源。
‧加速數位大轉型︰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完整解方,也是加速衛生醫療、數位科技、元宇宙經濟走向長期成長的開端。
未來有什麼是你夢想的?這本書可以給你希望與能量。
目錄
前言 如何有效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
第一章 新冠疫情帶來的教訓
第二章 設立防疫小組
第三章 有效監測以防堵疫情爆發
第四章 幫助民眾在第一時間保護自己
第五章 迅速找到新的治療法
第六章 為製造疫苗做好準備
第七章 不斷演練,增強防疫實力
第八章 消弭貧富之間的健康不公平
第九章 做對選擇與投資
後記 疫後的數位大未來
試閱
如果把小型傳染病算進來,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傳染病爆發。在最近30次無預警的疫病大爆發中,有四分之三牽涉人類以外的動物。
當一個地方的疫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打從開始研究傳染病以來,我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這類影響呼吸道的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別危險。
然而,我們正迎來一個全球疫情發生率只會愈來愈高的時代,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都市化讓人類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棲地,與動物的接觸變多,病害也更有機會從動物跳到人身上;另一是國際旅行愈來愈頻繁,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國際入境人次高達14億,而1950年時只有2,500萬。
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新冠病毒也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除了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會有好幾波,也就是確診數又突然大增。從歷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但每回出現新一波疫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全球疫情再起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如何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我深信創新的力量。我在這本書會深入說明兩大類創新帶給個人、企業、政府的轉型契機。
疫苗誠可貴,解藥更關鍵
這次抗病毒之戰,我們創造了疫苗奇蹟,但疫苗誠可貴,要終結疫情、治療長新冠,解藥更關鍵。
地塞米松是從195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類固醇,可讓新冠重症病患的死亡率減低將近三分之一。然而,地塞米松有個缺點,如果患者太早使用,會在免疫系統應當全力阻止病毒複製的當頭,抑制免疫系統。
抗病毒藥瑞德西韋,很明顯有助於治療病情尚未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病患。但仍需要在患者發病早期以靜脈注射治療三天。
索托維(Sotrovimab)是從SARS病患體內取出分離後改造的單株抗體,可用來治療目前已知所有的新冠變異株。但新冠肺炎的抗體製作昂貴,也必須在有能力為病患注射的醫療單位使用,而且只能幫助剛確診的病患。
為了拯救更多生命,許多研究人員開始尋找終極解藥,也就是價格便宜、容易施用、可有效治療不同變異株、能防止病患病情惡化的抗病毒藥物。
默沙東研發出抗病毒的口服膠囊莫努匹拉韋(molnupiravir),可大幅降低高危險族群入院或死亡的風險。不久後,輝瑞推出第二種新冠口服藥物帕斯洛韋(Paxlovid)。高風險病患若一有症狀就服用,並佐以一種可延長藥效的藥物,病情惡化為重症或死亡的機率可減少將近90%。
當疫情大爆發時,能有效治療非常重要。更何況有些病原會造成長期傷害,也就是所謂新冠長期症狀(長新冠),不只影響肺部,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和血管。
有效治療不僅可以降低醫院的負荷,避免院內病患過多,造成排擠效應以致一些原本能存活的患者喪命,當更好的療法可降低重症與死亡,政府就能放鬆對學校與商家的管制,減少對教育與經濟的衝擊。
結合疫苗、準確篩檢、有效治療、即時物資配送,新科學與新作為可以改變許多人的生命與生計。
難以痊癒的經濟?世紀之疫開啟各項創新
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但未來經濟並非難以痊癒,因為疫情改變的,不只是衛生醫療領域的創新,更迎來一個快速變化的新紀元。
2020年3月,是人類社會開始加速數位化的轉捩點。數位應用在許多領域都開始突飛猛進。這種躍進並不只是發生在某些族群或特定技術上︰老師和學生開始以網路平臺上課;上班族白天視訊會議軟體上開腦力激盪會議,晚上再揪朋友一起來一場線上趣味競猜之夜;阿公阿嬤上網註冊Twitch帳號,透過實況串流服務觀賞孫子、孫女的婚禮直播;還有,幾乎人人都變得更常在線上購物。
疫情讓大家不得不重新思考,什麼是各類活動可接受的另一種形式,曾經被視為次要的數位替代方案,一躍成為最佳的選擇。在新冠疫情早期,許多技術只能做到「夠好」而已,大家也只是湊合著用。但過去這兩年來,隨著趨勢漸漸明朗,市場對這些數位工具的需求持續存在,在品質和功能上也看到長足的進步,隨著硬體和軟體都變得更好,未來這種進步只會繼續下去。
眼前只不過是這個數位新紀元的開端,我們使用數位工具的機會愈多,在使用數位工具來改善生活品質方面也會變得愈有創意。
我在2022年初走筆至此,許多公司和員工仍在摸索他們的「新常態」是什麼,有些人已經完全回到辦公室上班,有些則維持遠距、完全不進公司,多數人是介於兩者之間,還在摸索最適宜的模式。傳統工作該有的樣子已被徹底顛覆,我看到許多重新思考做事方式的機會。
人類正在接近一個臨界點,當前工作場所的變革,只是各個領域變化的前兆。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
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亦即是否該讓學校停課。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
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
但也因為大規模停課,在疫情早期有些數據誤導了我們。早期兒童確診案例較少,一項挪威的研究也發現學校發生的傳染案例較低,讓許多人(包括我)認為,孩童不像成人那麼容易被感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
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機率與18至49歲的成人相似,甚至還比50歲以上的成人還高。最初以為孩童比較不易被感染的論點,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學校停課的影響,但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而當他們真的被感染了,通常比較不會出現症狀,或病情嚴重到讓父母想到要幫他們做篩檢,這個問題可透過大規模篩檢改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全新修訂版):結合科技與商業的奇蹟,全面啟動淨零轉型新經濟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引述作者引用流行病學家 Larry Brilliant 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作為結尾:「疫情爆發無可避免,但是否演變為大流行卻是我們的選擇。」
蓋茲是投資的首富,非常的令一般人忘塵莫及,但也像一般人一樣受著病毒的威脅.
我們每人每天除了加強注意防疫外,生活也是必須正常的過.
蓋茲也一樣.
本書將防疫及投資的精要確切的點出要點,真的是受益良多.
翻轉人生,如大膽勇敢又有閒資的人們快行動吧!.
他們兩人彷彿是宇宙派來的神人,
我很欽佩,
只要是有關他們兩人的任何消息我都不想錯過,
這本書我極力大推!
我想是未必
但可能會改變人類工作模式
期待這本書帶來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