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天年(1):中醫養生長壽秘訣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活到天年》為您獻上名醫養生術:
●長壽飲食祕訣:最實用食療養生法
●站樁、太極養生功:「抱住健康」養生法保健身體
●人體自有大藥:20個奇效穴位,對症下藥使用法
●改變容貌、變美:人可以貌相,中醫祕傳養顏美容法
●給父母、孩子健康:做孩子的大醫、讓父母抗老的法寶
慢養生,活得久
黃帝內經&中醫養生智慧
教你健康 活到100歲!
●人的壽命極限能活到幾歲?
●有什麼方法能令人長壽?
●為什麼自古中醫多壽星?
●為何說人「脾」氣不好?
●吃蟹為什麼配薑?
●孕婦為什麼愛吃酸的?
●中國人坐月子、西方人不坐月子,二者都對?
●印堂發黑的人要倒楣,真有醫理根據?
●為什麼現代人的平均壽命才七、八十歲?
●如何長命百歲?
●無病痛的自然老死,是否可能?
●按對穴位,真能神奇祛病?
●如何長壽的健康飲食祕訣?
●什麼是養生大忌?
●如何增強生命力?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濕氣是否過多?
●為什麼人晚上要睡覺?
●為什麼夏天拉肚子的人比冬天多?
《黃帝內經》:「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醫學的最高境界是養生
養生的最高境界是應變
養生之道就是應變之道!
中醫不治病,而是調理身體
中醫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養生
最好的大醫就是我們自己
人體自有大藥,穴位就是特效藥,求醫不如求己
要想壽命長,春季必養陰
只要陽氣足,就能活到天年!
目錄
【作者序】從小立志要做好醫生 武國忠
【引子】
人活到天年,就是百歲人瑞
活到天年養生法,渡與有緣人
什麼方法能使人長壽到百歲?
第一章 陽氣決定長生
人體陽氣一足,就能活到天年
為何陽氣旺盛,百病不侵?
養生,就是調養陽氣?
養陽氣,為何要從春夏開始?
現代人的體質為何陰盛陽衰?
第二章 活到天年養生長壽祕訣
老中醫私傳飲食養生祕法
如何製作長生不老的黑芝麻丹?
治病為何要先用甘草解藥毒?
參杞鹿龜酒真的能延年益壽?
「吃皮補皮」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水土不服,吃豆腐就會好?
黃花菜是一種天然的排毒良藥?
第三章 養生有節可與天地同壽
順應季節的食養之道
多接觸生命力強者,自己也會變強?
何謂「節制飲食,飲食有節」?
為什麼吃當令食物對身體最好?
一天少吃一餐也是養生之道?
葛花是應酬時的解酒法寶?
第四章 濕氣是人體健康的最大剋星
驅除體內濕邪之氣,吃對食物不生病
吃米飯會增加體內的濕氣?
為什麼濕邪是健康的最大剋星?
鍋巴煮湯能解油膩、清腸胃?
薏仁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如何對症妙用薏仁紅豆湯?
痛風是吃蟹配啤酒的「報應」?
游泳會增加體內的濕氣?
第五章 長生不老實用養生法
簡易生活保健法給你健康長壽
「站樁」是最簡單有效的養生法?
「放鬆」對人體是最好的養生法?
「抱住健康養生法」的功效為何?
「太極養生功」是何種功法?
捏肩提氣血的按摩功效為何?
捏脊能疏通全身氣血、五臟六腑的氣機?
怎麼說7歲是生長發育的分界點?
南懷瑾活到90多歲的養生術為何?
沉得住氣、呼吸深長的人,就能長壽?
深呼吸、凝神於丹田,有何功效?
「坐井觀天」養生法,永遠不駝背?
到戶外跑步才能吸收自然能量?
第六章 人體20個奇效大穴祛病祕法
人體特效穴位使用法,對症養生真如神
印堂發黑會倒楣,中醫有根據?
胃口不好,當然要按然谷穴?
揉後溪穴能自療頸椎、腰椎病?
揉太溪穴能改變寒性體質助懷孕?
胃痛為何要心、胃共治?
揉合谷穴能預防便祕?
按摩承山穴為何能除濕氣、解疲勞?
每天敲風市穴,健康隨風而至?
頭背部哪三個穴位怕招致「腦後風」?
按摩足三里,能健身、益壽延年?
利用公孫穴,能治療胸腹疼痛?
心情不好,就要按膈俞穴?
人體中的六個神奇穴位之功效?
腰痠背痛,找委中穴就能治病?
第七章 代代相傳的中醫美容祕方
人可以改變自己的容貌和健康
古代宮廷有什麼美容祕方?
中醫有何祕傳的改變容貌法?
養顏為何要從養心做起?
減肥為何要先養腎健脾?
月子沒坐好,毛病就會跟著來?
第八章 養生的最大玄機—認識體質
遠離疾病,最好的醫生就是自己
養生為何要先瞭解自己的體質?
「看舌觀指」能判斷體質的寒熱?
腎氣旺的人,體格和才華都會高人一等?
脾氣不好的人,就是「脾」不好?
長時間上網,為何會造成陰虛體弱?
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者容易中風?
高血壓要分寒熱症治療才有效?
如何分辨排病反應或是吃錯藥?
肚子越餓,吃下去的食物越容易消化?
怎樣與大自然交換「生機」?
如何利用假日來調養身心?
第九章 是治病還是救命
人的觀念決定健康
人體存正氣就能抵抗外邪?
治病先治心,命運就會變好?
「心藥」是治病養生最好的藥?
中醫治病是激發人體的自癒力?
【附錄】五行對應關係表
序/導讀
●受家庭影響,自幼立志從醫,成為執業中醫師,為他人解除身心疾苦。曾得到數位民間高師的開釋,走上了純中醫(丹道醫家)之路。
●得到過峨嵋丹醫學派大師周潛川先生弟子廖厚澤先生的傳授,學習丹道醫家的「大方脈」,以及中醫內科的理法方藥及針刺按蹻。
●於貴州尋訪高真觀廖複陽傳人彭顯光先生,學習丹家外丹的煉製法,訪得丹道家夢寐以求的融陰陽丹法於一爐的渾圓丹法祕傳。
●在四川得樂天子的毒龍丹祕訣煉製法,掌握丹道醫家對丸散膏丹的傳統炮炙法,及實際操作技能。
●習練意拳(大成拳)多年,蒙意拳大師王玉芳先生(意拳宗師王薌齋先生之女)收為義子,專門研究意拳的養生與宮廷指科導引內涵,並得到意拳大隱朱垚葶先生的悉心傳授。
●乙酉年(2005年)仲春,由著名中醫家、針灸大師、當代仙學泰斗胡海牙先生,按古制正式收為入室弟子,賜道號「東方道人」。
●現去職專門追隨胡海牙教授學習,研究傳統道家仙學養生及中醫藥體系。
●2006年協助老師胡海牙教授主編《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2008年與胡海牙教授一起主編《陳攖寧仙學精要》
●2008年出版中醫健康專著兩本:《活到天年》《人體自有大藥》
試閱
1 養生為何要先瞭解自己的體質?
瞭解自己的體質,才能找到養生玄機
我以前有幾位忘年之交,是中國解放初期被派到前蘇聯去的留學生。他們被派到前蘇聯去學習了4~5年後,回國就成了新中國建設的骨幹。但是,他們都英年早逝,一位49歲的時候死於心臟病,一位56歲的時候死於肺氣腫壓迫心臟導致的心衰竭,還有一位死於突發性心肌梗塞,臨終的時候也只有55歲,都還沒有退休。
他們生前,跟我閒聊的時候,每當回憶起在前蘇聯的生活,總是說那裏冷得出奇,比北京不知道要冷到哪裏去了。一出門渾身就得裹得厚厚的、緊緊的,唯一裹不住的就是鼻子,鼻子在寒風中凍得都快掉下來了,有時候甚至不敢呼吸,一呼吸,冰冷的空氣就像兩根冰棍捅進肺裏透心涼。留學時期的生活,對他們後來的健康狀況是不是有影響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人的體質偏溫,我的那幾個朋友,恰好就是典型的「溫而不躁」體質,在那種酷寒的環境中,他們吸入凜冽的寒風。正是這股寒風,傷了他們的心肺。然而,有人會問,為何偏偏這股寒冷只能傷害中國人的心肺?而前蘇聯的人為什麼不怕呢?
-------------------------------
成語小辭典
忘年之交
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也作「忘年交」、「忘年之好」、「忘年之契」。
-------------------------------
中國人和西方人體質不同
2006年冬天,我因為治好了北歐某國駐華大使夫人的病,這位大使硬要請我去他們國家旅行,我身邊病人多,沒敢從命。雙方磨了很久,那位大使沒辦法了,說:「那我們夫妻就請您在北京周邊玩玩,我們一家陪您滑雪去。」其實,北京周邊我哪兒沒去過?何況這麼冷的天,還真沒什麼興致出去玩。但盛情難卻,我答應了。
誰知,這一趟還真沒白來!在雪地裏,我感覺到冷風吸進鼻子裏很難受,所以不想深呼吸,不想過多運動。這幾個歐洲人不但不怕冷,玩得興高采烈,高高的鼻子凍得紅紅的,一陣陣往外噴著團團熱氣,特別引人注目。
我藉著表示友好,摸了摸大使小兒子紅紅的鼻尖,肉嘟嘟的,微溫,可一摸我自己的鼻尖,發現早就涼了。我想除了飲食習慣之外,西方人之所以相對東方人更能抵禦寒氣,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肺系統和我們不一樣!
我的病人中,也有很多西方人。我總是區別對待,因為他們的體質跟中國人不一樣。再加上喜歡吃牛羊肉,他們的體內往往有熱。為了把這些熱給澆下去,他們本能地喜歡喝涼水,甚至喝冰水。
有時候機體平衡發生異常,這些冰水不能把熱澆下去,反而凝結在身體其他部位了,這就導致上熱下寒,上面是肺熱,下面又有虛寒下痢。時間拖久了,身體正氣一虛,各種其他症狀又出來了,病人非常痛苦,現代醫學往往對其非常棘手。這種情況在我治過的西方人中很常見,而中醫,只需對症下藥,一個小方子,3~5服藥就能輕鬆搞定。
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也要記住:只要吸入肺裏的是稍微寒涼一些的空氣,這就等於是在自動給身體清熱。因為這種清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經常難免清熱過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要來一點溫熱的東西,來暖一暖我們的內臟。
當然,也有的人會說:「我就喜歡喝冰水。」那也沒什麼,要麼他的體質跟西方人更接近,要麼是他身體有問題,體內有熱。所以,瞭解自己的體質,才能找到養生的玄機。
-------------------------------
養生學習視窗
清熱過度要注意暖身
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也要記住:只要吸入肺裏的,是稍微寒涼一些的空氣,這就等於是在自動給身體清熱。因為這種清熱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經常難免清熱過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來點溫熱的東西,來暖一暖我們的內臟。(待續)
2「看舌觀指」能判斷體質的寒熱?
根據體質寒熱,養生保健因人而異
我們養生保健要因人而異,但也並不是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養生之道。怎麼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屬於自己的養生方案呢?身體有一個基本判斷點,就是辨寒熱。
-------------------
體質辨寒熱的2種簡易方法
1 看看自己的舌頭
2 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
-------------------
養生先辨寒熱
人有寒性體質,也有熱性體質,根據體質的寒熱,我們在養生上亦要採取不同對待。這一點,我們只要跟著感覺走就行了:寒性體質的人比較怕冷,喜歡溫熱的飲食;熱性體質的人怕熱,喜歡涼性的飲食。我們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隨心所適就可以了。
不管是寒性體質的人,還是熱性體質的人,在不同的時期,體內的環境還會發生變化,有時是偏寒,有時又偏熱,這就要求我們經常留意觀察自己體內的寒熱情況,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也比較難以掌握,需要我們時刻用心。
怎麼樣才能夠知道自己體內是有寒、還是有熱呢?這裏有兩種簡單的方法。
辨寒熱的方法1 看看自己的舌頭
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後,洗漱完畢,不妨抽出寶貴的一秒鐘,看看自己的舌頭。中醫裏講: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它能敏感地反映出人體寒熱。
如果體內寒熱均勻,我們的舌頭應該是淡紅而潤澤的,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很粗糙,或很厚、發黃帶膩,說明了體內有濕熱;如果舌頭赤紅無苔,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辨寒熱的方法2 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
還有一種簡單好用的方法,就是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正常的月牙約占整個指甲蓋的1/5,如果遠遠不及1/5,說明我們體內有寒;如果遠遠超過1/5,說明我們體內有熱。
正常的月牙應該是奶白色的,越白越健康。每個指甲的根部都有可能出現月牙,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一樣。
一般來說,健康之人的拇指和中指應該出現月牙。拇指通於肺,中指通於心,這兩個指頭上的月牙正常,就說明我們的身體寒熱比較適中,不會有什麼大的健康問題;小指上一般沒有月牙,如果出現月牙,說明腎中有熱。
當然,也有人說:「我10個手指頭都沒有月牙」。這還得個別看待,如果是從小就沒有,這說明你是寒性體質;如果是以前有、現在沒有,說明你體內寒氣較重,平時需要多做祛濕的工作。
-------------------
養生學習視窗
舌頭、指甲—反映身體健康
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後,洗漱完畢,不妨抽出寶貴的一秒鐘,看看自己的舌頭。還有一種簡單又好用的方法,就是看手指甲根部的月牙。
-------------------(待續)
3腎氣旺的人,體格和才華都會高人一等?
才華橫溢的人,都是智力和體力全面發達
在很多人心目中,有才華的人都是文弱書生,其實大不然。自古文弱書生多是酸儒、小儒,而真正才華橫溢的人,都是智力和體力全面發達的,像孔子和李白。比如孔子,身材魁梧,《史記》說他身高9尺6寸,折合成現代的尺寸,有將近2米(200公分);《淮南子》和《呂氏春秋》都說,孔子比古代勇士孟賁還勇猛,能舉得起重達幾百斤的城門門閂,飛跑起來還能追得上兔子。在平均壽命很短的春秋時代,孔子他活了70多歲。
唐代大詩人李白,他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而是「劍非萬人敵,文竅四海聲」、文武雙全的「詩俠」!安徽的黃山,懸崖峭壁,無路可循,當時只有經驗豐富的採藥者和有修行的道人能夠登上去,李白借著詩興,不知不覺就爬了上去,一覽勝景。有佳句為證:「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
名山檔案
黃山
位於安徽省歙縣西北六十里處,山脈綿亙橫跨皖南、贛東和浙江省東南,也是青弋江的發源地。黃山是著名旅遊勝地,山上風景如畫,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合稱「四絕」。諸峰群峙,其中最著者有三十六峰,以光明頂、蓮花峰、天都峰為三大主峰。最高峰達到六千五百尺以上。
-------------------
天賦(腎)—體魄和才華高人一等
是什麼讓一個人有如此驚人的才華,同時又有如此偉岸的身軀、矯健的身體?
答曰:天賦。
天賦在何處?
答曰:天賦在我們身體之中。那就是「腎」。
為什麼呢?在中醫看來:腎主骨,生骨髓。人體的骨頭,外面是筋肉,裏面有骨髓,筋肉和骨髓內外滋養,骨頭才得以生長發育。從根本上說,骨骼是由腎生出來的。腎強,骨髓充足,骨骼發育就好,人才能變得魁梧有力,且善於運動。
同時,腦為髓海,它就是一塊最大的骨髓,是人體骨髓匯集的地方,骨髓充足,必然大腦發達,精力旺盛,靈感多,長於思考,才華過人。
腎氣不旺的人—反應遲鈍、手足無力
相反的,腎氣不旺盛的人就比較孱弱,由於骨髓有限,難免分配不均,或給大腦分配得多一些,給其他部位的骨骼分配得少一些,這就會造就一個智力發達但身體孱弱的文弱書生;或給大腦少分配一些,而給身體其他部位的骨骼多分配一些,這樣就會讓人變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什麼樣的人反應遲鈍、手足無力?必然是先天不良、腎氣不旺的人。
因此,《黃帝內經》說,腎是「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伎巧,取決於天賦,人有藝術天賦、運動天賦、語言天賦、健康天賦。這一切天賦,都來自人的先天之本—「腎」。所以,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何謂先天之本,就是天賦予一個人的本錢。天是不公平的,它給人的「先天之本」有多有少,而這點本錢,還取決於人在後天如何運用。
大腦只有使用5%
科學家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腦,利用率只有5%,其餘95%都是閒置的,其中大有潛能可挖。如何挖掘和激發這些潛能?有人說要補腦,但現實生活中,任何聲稱補腦的藥品、食品都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果。
有人說要通過教育,教孩子做各種鍛鍊大腦的遊戲、算術題,但這種訓練,有智力天賦的孩子能應對有加,樂此不疲,而天賦稍差的孩子會無力應付,產生厭煩情緒。結果呢?不但沒有達到開發大腦潛能的效果,反而產生副作用。天賦好的孩子,在這些遊戲中浪費寶貴的時間;天賦差的孩子,則在這種無味的考驗中身心疲憊,甚至有傷自尊和自信。
所以說,大腦的開發利用,歸根到底,還應該著重在先天之本,即「腎」的開發利用上。腎是腦、乃至人的整個身體的力量之源、堅強後盾,體力、腦力最終都要靠腎來給予「能量」和「力量」,譬若江河之水綿延萬里,之所以能夠滔滔不絕,正在於它有出處源頭,借用一句詩歌,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而正是這樣一個藏精之所,卻被眾多不諳中醫的人所忽視、甚至遺忘,大大可惜!
-------------------
宋.朱熹「觀書有感詩」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養腎—智力和體能
可以說,大腦和體力的開發利用率,就是「人的先天之本」(腎)的開發利用率。先天之本開發得越多,你的大腦便會越加聰慧,這種聰慧不僅僅是憑藉年少而機敏,而是要保證你在老年的時候,依舊能夠耳聰目明、健步如飛。先天之本開發得越多,你的身體機能也便越強,這種強不是憑藉年輕而力壯,而是要保證你的身體老當益壯。
青春歲月,是人人都渴望能夠留住的東西,所謂的鶴髮童顏,絕不是靠外部的保養化妝就可以奏效的,而是要依靠強大內力的支持,這個「內力」就是腎。「腎之合骨也,其華在髮」,養腎的工夫做到了,你便也留住鶴髮童顏,留住了青春。
養生和做生意是同樣道理
這就好比:做生意的人,本錢多,生意就容易做大;本錢少的就只能做點小本生意。同樣多的本錢,有人利用得多,生意就容易做大,有的人空守著這筆本錢,不知如何利用,也就沒辦法把事業做大了。同樣多的投入,有人經營得好,就能成一番事業,有人運用不當,則最終賠了本。
孔子、李白都像是那種本錢大、投入多,又經營得好的生意人,所以能有如此令人羡慕的智力和體能。而我們一般人呢?可能本錢不多,但還是學會經營,努力經營,如此才夠我們無憂無慮地生活一輩子。
因為,腎是我們的先天之本,它就在我們的身體裏面。我們一定要好好調養它、開發它,充分利用它。養生,其實跟做生意是一個道理。
-------------------
養生學習視窗
何謂「先天之本」?
腎是人的先天之本。何謂「先天之本」?就是天賦予一個人的本錢。天是不公平的,它給人的「先天之本」有多有少,而這點本錢,還取決於人在後天如何運用。歲月,是人人都渴望能夠留住的東西,所謂的「鶴髮童顏」,絕不是靠外部的保養化妝,就可以奏效的,而是要依靠強大內力的支持,這個「內力」就是腎。「腎之合骨也,其華在髮」,養腎的工夫做到了,你也便留住鶴髮童顏,留住了青春。
-------------------(待續)
4脾氣不好的人,就是「脾」不好?
脾氣不好,就是脾出了問題,引起心火、肝火妄動
《世說新語》有個故事,說有一個狂狷書生郝隆,見財主家門口曬著很多書,他便解開上衣,袒露肚子往地上一躺,曬起肚子來了。有人問他:「你這是什麼意思啊?」他說:「他家曬書,我曬曬肚子。因為這些書中學問,都在我肚子裏了。」以前,中國人都以為讀書是讀到肚子裏去了,遇到有學問的,就說他是「滿腹經綸」。遇到讀了書但不懂事的,就說他「讀書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這是無稽之談嗎?並不是。
------------------
名詞小辭典
世說新語
書名。南朝宋劉義慶撰,共三卷,南朝梁劉孝標作注,記載東漢至東晉間的軼事瑣語。唐時稱為《新書》,五代宋改稱《新語》,宋陸游重刻此書。
------------------
人的第二大腦—脾主思
199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邁克‧D‧格爾森,提出「第二大腦」的概念,他們的研究顯示,這個第二大腦大約有一千億個記憶細胞,相對獨立於大腦而存在。除了消化食物以外,它還能監控胃部活動,並針對外界的環境、刺激,做出很敏感的反應,比如調節消化速度、調整消化液的分泌,於是《紐約時報》很興奮地報導說,人的肚子裏藏著第二個「大腦」,它竟然主宰著人的悲傷情感。
這一發現看起來像是一個突破,殊不知老祖宗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明確揭示:脾主思、憂思傷脾的奧祕,二千多年來,中國人就一直認為腹部有大腦的記憶功能,並且天天掛在嘴邊。
✤怎樣保養腹部?治脾就可安五臟
五臟六腑都在腹內,保護腹部,就是保護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呢?一般人保養腹部,只是將其作為一個皮囊來保養,比如,加強運動鍛鍊、擴張心肺、飲食有節、厚腸健胃等,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還不圓滿。真正要保護腹部,得像保護大腦那樣去保護。大腦最怕什麼?最怕思慮過度,怕情緒刺激。這樣說來,保護腹部也不能思慮過度,更不能有過多惡劣情緒。
憂思傷脾,脾在腹部的正中央,是後天之本,人的一切機能,都要靠它來提供能量。脾一旦虛弱,人體抵抗各種病邪的能力也就下降。所以《脾胃論》裏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病可以安五臟」。
有一次,一位朋友談起她初發病時的情形:當時她在家裏,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在拿起電話的時候,她還在興致勃勃地吃著蘋果,電話那頭說:「老家母親生病了,可能病得還不輕」。就在那一剎那,她嘴裏那塊還沒嚼完的蘋果,怎麼也咽不下去,更別說把那個蘋果給吃完了。最終,那一整天她一口東西都沒吃。
此後,她的胃口就一直沒好過,身體開始一落千丈,各種臟腑的毛病都來了。這樣的事情其實不足為奇,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親身的體驗。
------------------
名詞小辭典
曬書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原文為「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是說:郝隆此人於七夕袒腹露肚曬太陽,自稱是在曬書,狂狷自得。古人確有曬書的習慣,魏晉時以盛夏七月七日為「曬書節」,如唐朝李洞之詩:「新秋日後曬書天,白日當松影卻圓」。
------------------
成語小辭典
滿腹經綸
也作「經綸滿腹」。經綸,做名詞解原指處理過的蠶絲,引申為人的才能、學識。做動詞解:整理蠶絲,引申為治理、規劃。「滿腹經綸」形容才學過人,具有處理大事的卓越才能。
------------------
脾氣不好?脾不好?
正是因為她的脾土在憂思中傷了,所以,其他臟腑也就更不堪一擊了,如《黃帝內經》所說:喜則心,怒則肝,悲則肺,恐傷腎。接下來隨便再生一點其他惡劣情緒,都會對人造成傷害。而人在這時候,也失去應對不良之事的基本態度,變得易怒、易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脾氣不好」。其實,脾氣不好,就是脾出了問題,引起心火、肝火的妄動。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脾氣不好」,並沒有從素質、人格等方面去批評他,而是從醫學的角度指出,這個人容易發怒、容易煩躁,是有其生理的原因,這是很寬容的態度,同時也是在提醒此人:不要憂慮那麼多了,關心一下你的「脾」吧!
我們常說某人「憋了一肚子氣」、「有一肚子委屈」、「有一肚子苦水」等,都是在指出惡劣情緒已影響我們的第二大腦,並提醒人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去養生。
我最喜歡品味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隻言片語,往往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和中醫、養生聯繫起來了,其間充滿了養生大智慧,其實,生活中只要稍加用心,就能品到其中滋味。
中國的語言是最具人文關懷之情,真為自己能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而自豪!我們中國的養生文化,是一種完全成熟的文化。在這種文化裏,本該供奉在神殿上的大智慧,已經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水乳交融,有如空氣,我們看不見,但時時刻刻都在受它的滋養。
------------------
養生學習視窗
脾氣不好?脾不好?
我們說一個人「脾氣不好」,並沒有從素質、人格等去批評他,而是從醫學的角度指出,這個人容易發怒、容易煩躁,是有其生理方面的原因,這是很寬容的態度,同時也是在提醒此人:不要憂慮那麼多了,多關心一下你的「脾」吧!
------------------(待續)
5 長時間上網,為何會造成陰虛體弱?
老怕傷寒少怕癆,整天泡在網上最傷身
我有位朋友,高大魁梧,體格很棒。他的兒子和他一樣,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是185公分的個頭,虎背熊腰。朋友是老來得子,對兒子愛若掌上明珠,見兒子體格好,非常得意,我至今仍記得他當時對我說,他兒子「能吃、能睡,像頭熊」。當然,這是三四年前的事情,當時孩子正值考大學。
因為這位朋友事情多,我們聯繫得很少。但前不久,這位朋友打電話來,說一轉眼又是好多年沒有見面了,老哥倆該好好聊聊了,他那裏準備了一瓶五糧液。我心裏想,肯定又是有什麼事情了,當然這也好,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能想起你,就是對你的價值最大肯定。
到了朋友家裏,見了面非常高興,朋友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談笑間,我無意說了句:「你真是越活越年輕啊!」不料,朋友臉上猛然愁雲密佈,說:「唉,我越活越年輕有個屁用?嘿,小炮,你給我出來!」他開始喊他兒子。喊了幾聲,屋裏才有人答應。就在等他出來的時候,朋友告訴我,他兒子現在是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學讀大三,但自從考上大學後,身體就不行了。
「你瞧瞧,他現在成這樣了。」孩子出來了,他指著孩子說。
我一看,也很吃驚,三、四年前一個虎背熊腰的小夥子,現在成了一根瘦長的「竹竿兒」,臉上也沒有血色,神情恍惚。通過望聞問切,我發現這孩子也就是有點心陰虛,因心陰虛導致脾虛,所以變瘦了,沒有什麼別的問題。我便給他開了兩付成藥:天王補心丸和人參歸脾丸,叫他輪流吃,每服藥吃一個星期。
不過我不死心,想找到孩子的病因。於是跟他繼續聊天。很快,我發現,他是個網迷,三句話不離網路上的東西,還留了電子郵件信箱、MSN即時通帳號給我。我問他:「你平均一天上網多少時間?」
「只要不出去,我都在網上。」他說。
「你在網上幹麼呢?」我問。
他有點支吾,說:「就是查點資料、看看網頁、跟朋友同學聯繫。」
「沒事,」朋友在旁邊說,「他的電腦我監控得很嚴,他不敢幹什麼壞事的,那些線上遊戲我都不讓他玩。」
------------------
望聞問切是中醫診病的四種方法
望:觀察氣色 聞:診聽聲息
問:詢問症狀 切:摸脈象
------------------
電腦族的精神狀況
我沒理他的說法。沒「做壞事」、不玩遊戲,不意味著整天泡在網上不傷身體。我們想想,當我們在電腦前的時候,精神狀況是什麼樣的?
1 一會兒想看看有沒有人寄給我郵件?
2 一會兒又打開聊天軟體,看看有誰在線上?
3 一會兒想起某個問題,要去網上搜索一些相關資料?
4 一會兒又想看看自己的某個軟體,有沒有新版本、是否需要升級?
5 一會兒還想換一個桌面?
6 好不容易打算靜下來做點正經事兒,不一會兒電腦又彈出一個什麼新聞,我們點擊進去,思緒又隨著它到處亂飄了。
人在這時候,感覺不到疲勞,但是已經消耗得很多了。
我治療過一位60多歲的老人,就是因為有一天晚上在上網跟網友下棋、聊天,一興奮,凌晨4點多才睡覺,結果第二天就沒能起來—中風了。老年人體質虛弱,陽神消耗過度,機體受損,失去抗病能力,馬上就能看見出問題了。年輕人體質好,這種損傷一時半刻不表現出來,但久而久之,造成的虛損更為嚴重。
體質虛弱的年輕病人多有「網癮」
我在臨床上遇見體質虛弱的年輕病人,總要試探性地問問他是不是有網癮?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有。醫學中總是說:「老怕傷寒少怕癆。」又說:「積虛成損,積損成癆。」年輕人不知節約自己的精氣神,導致身體的深度損傷,成了「癆」,往往久治不癒,日漸消瘦,甚至早夭。
以前的人,有「童子癆」,是先天不足導致的;有「房癆」,是男女之事沒有節制導致的;有「酒癆」,是因飲酒過度導致的;還有「賭癆」,是賭博成性、耗散精神導致的。這些「癆」至今仍有,我要在這上面再加一個「網癆」—上網不節也成癆。
現在很多學生、上班族,都有深重的網癮,精神渙散,形體消瘦,做事效率低下,甚至出現心煩、口渴等症狀,這就處在「網癆」的初期了。
------------------
各種癆病的病因
童子癆—先天不足導致的 房癆—男女之事沒有節制導致的
酒癆—飲酒過度導致的 賭癆—賭博成性、耗散精神導致的
網癆—上網不節也成癆。現在的很多學生、上班族,都有深重的網癮,精神渙散,形體消瘦,做事效率低下,甚至出現心煩、口渴等症狀。
------------------
網癮—對網路已經產生依賴
回頭來說那位小夥子,他對我說,他也知道上網的時候精神很空虛、很渙散,但是他學習、跟人來往交流、查資料,都得在網上進行,他離不開網路;如果不開電腦,他看書根本坐不住,他對網路已經產生依賴,這就是典型的「網癆」。
試想,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哪有什麼好的身體?更不要說以後能做什麼事業。我勸他說:「你得戒網,不戒網怎麼治都沒用。當然,你每天可以上網一個小時,處理郵件,查該查的資料。其餘時間你出去走走也好,要鍛鍊自己靜坐下來看書學習的功夫,實在要用電腦寫東西之類的,請你把網路線拔掉。」
他還在猶豫,我對他們父子說:「戒除自己的嗜好,就是在戰勝自己。這可以鍛鍊一個男子漢應有的毅力。你的家庭條件太好了,你什麼都擁有,也沒有受過什麼委屈,你不妨委屈自己一次。那種精神財富,讓你受益終生啊!」
孰料這話激起老友窮苦匱乏的童年回憶,於是他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起舊事。他眼睛裏閃著光,對那一段苦難的歲月,充滿回味和感激。我忽然覺得,這種心情,這種滋味,年輕的一代以後恐怕不會再有了……
------------------
名詞小辭典
五糧液
著名濃香型白酒的代表珍品,原名為「雜糧酒」,產於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酒廠,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穀物為原料釀製,經陳年老窖發酵、長年陳釀而成,相傳創始於明代。1929年定名為「五糧液」。五糧液酒的特色:香氣悠遠、味道醇厚、入口甘美、喉韻清爽、諸味和諧。被公認在大麴酒中,以酒味全面、風格獨特著稱。
------------------
養生學習視窗
積虛成損,積損成癆
醫學中總是說:「老怕傷寒少怕癆。」又說:「積虛成損,積損成癆。」年輕人不知節約自己的精氣神,導致身體的深度損傷,成了「癆」,往往久治不癒,日漸消瘦,甚至早夭。
-----------------(待續)
6 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者容易中風?
口苦、心浮氣躁、偏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三大表現
這些年來,有很多得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風病人,在我這裏接受「保守治療」。由於他們病勢較深,所以我也不能手到病除,只能用藥慢慢調整他們的身體,讓他們每服一段時間的中藥,就來複診一次,再根據他們當時身體狀況,開出新的處方,再繼續深入調治。
這樣反覆三、四次後,病人沉不住氣,問:「我反反覆覆地來,每次開這麼多藥,早就喝得煩死了,你治了這麼久,到底有沒有用啊?」還有的人乾脆就不來了,倔強得九頭牛都拉不回,家屬怎麼勸都不行,只得央求我去勸。
本來,醫生盡心盡力,精心治療,病人卻對他失去信心,這已經夠令人惱火的了。而且,按照行業的慣例:「醫不叩門」,醫生一般是不會主動上門,去求病人接受治療。但是,我還是會去勸勸這些病人。
其實,這些患者朋友的急躁和偏執,和他們的生理狀態有關。
我問他:「你早晨起來的時候還口苦嗎?」
「口苦?還不是你那藥喝的?」病人一臉固執,很不客氣。
「我看不是吧?你至少5年前就已口苦了,那時候我們可還不認識。」我笑道。
-----------------
諺語小辭典
醫不叩門
醫生一般是不會主動上門,去求病人接受治療。
-----------------
容易中風性格: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
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心腦血管中風患者,都有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的傾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偏執呢?是因為「膽」的緣故。《黃帝內經》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如果膽出了問題,人體就有失中正而胡亂決斷。
中風的病人,在中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思想很偏執,總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對的。當他偏執到一定程度以後,左右的氣機就不能隨時調整了。
中醫學上講,左邊的氣是主升的,生發太過的病人,在臨床上的表現就是極端固執。右邊的氣是主降的,降得太厲害的病人會出現另一種偏執:就是自信心極度不足,認為什麼事情我都做不了。這兩種思想上的偏執,導致形體跟著他一起受累。
中風從「膽」進行調治
中風的病人,不管是腦出血、腦栓塞,最後引起的異常病理現象,就是一側肢體的癱瘓或麻木。偏執於左邊的,右邊癱瘓了;偏執於右邊的,左邊癱瘓了。這種不平衡,從中醫的角度講,就是「膽失其中正」造成的。
所以,有經驗的中醫在遇到中風病人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從「膽」入手進行調治。把膽的功能調整好了以後,身體才有可能重歸於中正。
在治病的過程中,病人對醫生喪失信心,或出現其他的偏執,仍是他的「膽」在作怪,是病理反應。所以,無論他們如何不客氣,我都不見怪。膽經有熱,在心理上表現為偏執,在生理上表現為早晨起來的時候口苦。心理上的偏執,我們自己不太容易覺察,而口苦卻是最能讓人記憶猶新的。
當我根據病人的病情,斷定他「至少在5年前就有口苦」的時候,病人馬上就有了信心,覺得這個大夫了不起,其實,這只是醫學上的一個常識,我只是拿它來樹立病人對治療的信心。
上醫治未病
而我說「那時候我們還不認識」,也不是調侃之辭,其實是表達我的遺憾。中醫是要治未病的,如果這些病人剛出現口苦的時候就來治療,我可能只需一個小小的方子,兩三劑藥就能把他調整過來,或乾脆不用方藥,只囑咐他在飲食起居上注意一點就可以。不就是膽經上有熱嗎?當這種熱還沒有造成人體器質性的病變時,是很容易驅散的。
心腦血管中風的病人很多,他們正在忍受著痛苦;而準心腦血管中風的病人更多,他們渾然不覺。口苦、心浮氣躁、偏執,是接送人們去心血管中風之地的「三駕馬車」。平時,我建議朋友們隨時應該自我檢查,如果自己有這種情況,也就屬於這類「準心腦血管中風」人群,得趕緊想辦法調整。
不過,最需要調整的還是「心」,心態平靜安定了,心腦血管疾病這種魔鬼就被震懾。對醫生來說,最難治療的是病人的心病。而對於希望健康的人來說,擁有一顆平靜喜悅的心,就相當於自己身體內天天春風細雨、陽光普照,如此再貧瘠的身體,都會湧現不盡的綠色生機。
-----------------
養生學習視窗
心腦血管病患的性格—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
口苦、心浮氣躁、偏執,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警訊。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心腦血管中風患者,都有脾氣偏執或心浮氣躁的傾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偏執呢?是因為膽的緣故。《內經》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如果膽出了問題,人體就有失中正而胡亂決斷了。所以,有經驗的中醫在遇到中風病人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從膽入手進行調治。把膽的功能調整好了以後,身體才有可能重歸於中正。
-----------------(待續)
7 高血壓要分寒熱症治療才有效?
高血壓一種是熱性的,一種是寒性的
經常有這樣的病人,在我這裏吃了幾付藥後,感覺療效不錯,就對我百般信任,於是經常打電話來問:「我有個同事有高血壓,該怎麼治?」「我有個親戚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我耐心地跟他們說:「中醫是要講究辨證論治,不看到病人,不仔細辨證,光憑一個病名,根本無法處理。」
他們會說:「那您就別開方子,給點飲食起居方面的建議。」
其實,飲食起居方面的建議,何嘗不需要辨證進行?單說高血壓,根據我的臨床經驗,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高血壓一種是熱性的,一種是寒性的。對於這兩種高血壓,就得採取兩種不同的治法和調理方法,如果一味去「降壓」,就只對一種病人有效,對另一種病人不但無效,還會造成危害。
熱性高血壓病人特徵:臉紅眼睛也紅
熱性的高血壓病人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臉紅紅的,甚至眼睛也紅紅的。在中醫看來,這種人血壓高,是因為肝陽上亢,陽氣上沖頭部。氣太旺了,帶動血液循行速度加快,所以血壓升高。這種病人,還有一些其他的特徵,比如,身上會一陣一陣發熱,脾氣也很大,一說話就急,越發脾氣越起急,血壓也就越高,惡性循環。
對這種病人,我就給他開一些清肝降火的藥,瀉一瀉。把肝火降下來了,血壓自然就下來了。氣行和血行,那股氣先上去了,血才會跟著它上去。
氣為什麼會上去呢?這跟肺有關係,肺主治節,主一身之氣,一旦肺氣不行,肺氣不均,氣就管不住。這樣的病人,中府、雲門穴一帶必然有壓痛,這種痛跟正常的磕一下、碰一下那個疼,是不一樣的,痛中帶著痠脹。中府、雲門是肺經上的穴位,肺經由此從體內出來循行於體表,這個部位出現壓痛,意味著肺經上的氣機不利,表裏不暢。
我建議熱性高血壓病人,也就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每天仔細地在中府、雲門這兩個部位找找壓痛點,一旦找到,就經常按揉按揉,或經常用巴掌輕輕隔著衣服拍一拍這個區域。拍這個區域的時候,胸腔內會有很強的振動感,心裏會有感覺,拍打的輕重以及時間,以心中感覺舒適為宜。
從五行的角度來看:肺屬金,肝屬木,金能克木,拍打中府、雲門,調暢肺經,金氣旺盛了,就能把肝氣克制下去,由肝陽上亢所產生的高血壓自然就會平息,人的脾氣也會因此而平和。
-----------------
「熱性高血壓」最顯著的特徵
1 臉紅紅的 2 眼睛也紅紅的
3 身上會一陣一陣發熱 4 脾氣很大
5 一說話就急,越發脾氣越急
-----------------
五臟與五行、五色對應關係表
五臟 肺 肝 腎 心 脾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五色 白 青 黑 赤 黃
寒性高血壓病人特徵:地黃臉
寒性高血壓病人的臉叫「地黃臉」,就是像「地黃」(一種藥材)那樣,面色晦暗,烏黑蠟黃,發黑發青。這表明體內有寒,寒主收引,血管收縮,血壓必然升高。這時候再用寒涼性的降壓藥,恐怕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治療寒性高血壓這種病,用一個很普通的成藥「桂附地黃丸」就行了。
但我用這個藥的時候,經常會跟病人費很多的口舌。為什麼呢?這個藥的說明書寫的有問題。它缺少辨證,裏面有附子、肉桂,附子有強心的作用,肯定有升高血壓的作用,所以認為高血壓患者忌用。
如果是熱性高血壓,肯定是不能用這個藥的,但對於寒性高血壓,這個「桂附地黃丸」卻是最好的藥,附子、肉桂都是溫裏的,能振奮陽氣,驅逐寒邪,寒邪驅逐出去了,血管自然溫化,血壓不就降下來了嗎?
很多病人把藥買回去以後,仔細的讀說明書,讀完了之後會再到診所找我:「大夫,你這個藥給我開錯了。你讓我吃這個藥,說是能降血壓,但這個藥的說明書沒說能降壓,而且還說高血壓病人不能吃,是禁忌症。」
我說:「我沒有開錯啊!我說你要是聽我的,我保證你的血壓會降下來。如果聽說明書的,你還找醫生幹麼呢?你就別吃,也別找我了,我治不了你這個病。」
有一部分病人很可愛,馬上就說:「好好好,我就聽您的,您讓我怎麼吃,我就怎麼吃。」他們持續服用「桂附地黃丸」,效果都非常不錯。當然,我會囑咐他們,千萬不要因為這個藥對你有療效,你就推薦給別人。如果不對證,那是要出人命的!
-----------------
中藥小辭典
地黃
玄參科植物地黃屬,多年生草本,高約六、七寸,葉長橢圓形,上有皺紋,初夏開淡紫色花。根為黃色,生用時中醫上稱「生地」,生地黃可入藥,有補血滋陰、清熱涼血、補腎強心等作用,對一些皮膚病也有療效。蒸熟的「熟地」,可治子宮出血、咯血等。
-----------------
治病見效的中醫觀點:明醫真藥好病人
明醫—醫生必須明白醫理,懂得辨證
真藥—有品質保證的藥
好病人—配合醫生治病,不抬槓,對醫生信心十足、言聽計從的病人
-----------------
明醫真藥好病人
我很感激這麼配合醫生的病人。中醫裏有一個觀點,叫「明醫真藥好病人」。「明醫」並不是有名氣的「名」,而是「明白」的「明」,「明醫」是說醫生必須明白醫理,懂得辨證。真藥就是品質保證的藥。「好病人」就是配合醫生治病,不抬槓,對醫生信心十足、言聽計從的病人。只要這三者因緣際會,治起病來才會如魚得水,取得立竿見影的療效。
-----------------
養生學習視窗
高血壓多按揉中府、雲門穴
我建議熱性高血壓病人,也就是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每天仔細在中府、雲門這兩個部位,找找壓痛點,一旦找到,就經常按揉,或經常用巴掌輕輕隔著衣服拍一拍這個區域。
-----------------
中藥小辭典
肉桂
別名:玉桂、安南桂、官桂、紫油桂、油肉桂、木桂、菌桂
功效:溫中散寒、補元陽、補脾健胃、活血止痛、利關節
性味:味甘辛,性大熱
歸經:歸腎、脾、心、肝經
說明:肉桂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乾皮和粗枝皮,常栽種於砂土和斜坡山地上,多於秋季剝取陰乾。
本草成分:桂皮酸鈉、桂皮油、桂皮醛、香豆素等
肉桂
植物名。樟科樟屬的常綠喬木,葉長呈橢圓形,有三條葉脈。夏天開淡黃色的小花,結紫黑色果。樹皮多脂,氣味辛烈濃重。肉桂根皮、嫩枝、種子等,均可作成香料,或磨碎製成桂油。可入藥,具驅寒、健胃、止痛等療效。
附子
植物名。烏頭科附子屬,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塊根,莖高約一公尺餘。葉質厚,掌狀深裂達基部。秋天開花,花萼五片,呈帽狀、紫碧色,花瓣二片。因依附烏頭而生,所以得名。一般作為觀賞用,可入藥,用時如未經炮製直接使用,會造成呼吸急促、心臟痳痺,甚至死亡。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