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氣血的旋律:血液為生命之泉源,心臟為血液之幫浦 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3個人喜歡
  • 9 225
    250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中醫養生中醫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王唯工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大塊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0/01/26

出版情報

王唯工養生之道《氣血的旋律》

2010/02/08 血壓為什麼會高?如何治療?王唯工日前公開宣佈,關於高血壓的成因與治療,西醫錯了,中醫也錯了。中醫普遍認為高血壓是因為肝火旺,肝陽上亢,多以降肝火藥方來治,這搞錯高血壓成因的療法,反而降低了肝臟的解毒功能。西醫解釋高血壓,十之七八「原因不明」,也就是本態性高血壓。 至於西醫開的降血壓藥,一吃就不能停,吃不好,吃不死,得吃一輩子,背後是循著資本主義邏輯運作的藥廠。但所有的藥都有副作用。 故事回到令中醫起死回生的關鍵2002年。那一年,王唯工積二十年「中醫現代化」研究之力寫出他的第一本科普書《氣的樂章》(大塊),提出了一個新的血液循環理論──共振。西醫不肯承認其存在的「氣」就是一種共振。用「共振」觀點王唯工解釋了七大生理學無法回答的問題,如「心臟為什麼不長在頭頂上?」、「器官為何與主動脈聯接角度呈九十度排列?」,並大膽結論,要治療現代病,只需針對一個共同的「因」──血液循環。 《氣的樂章》用科學證明中醫的「氣」「經絡」確實存在,讓聲稱中醫不科學的反對派把「消滅中醫」的傲慢吞了回去。 八年後王唯工再出版《2014130279678》(大塊),更進一步對「氣就是在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做出更精確的描述。西醫一直把肺循環視為體循環的縮小版,這把整個現代醫學的循環系統論引向一條錯誤的道路,王唯工在書中以一張體循環與肺循環解剖圖呈顯兩者「任務截然不同」,這圖西醫一看就懂,「比一萬個方程式更有用」,再根據循環理論找出八成高血壓的最大成因──肺虛,既是肺虛所致,無論用藥、練功、運動,都應以補肺、補中、練中焦之氣為目標,總之就是提高血中含氧量。 王唯工直指醫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只知相關性,但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因為找出因果性最難」。 現代人追求健康,一要減少體內二氧化碳濃度,二是增加血循環。王唯工個人的養生之道,遂以「香功」為底,再打上一節太極拳,每天必飲一大杯全脂牛奶,大量吃以油脂包裹的青菜(見《水的漫舞》/大塊),多年下來,水腫不再,黯黑的面色消褪。遙想當年唸台大物理系時,王唯工和另一位同學是班上身體最弱二人組,如今這位六十七歲「年輕老人」有把握他是同學中最健康的一個。 王唯工從小不但體弱,還多災多難,十歲以前就經歷過從四公尺樹上摔下、遭石塊擊中右腦,毒蟲咬傷等幾次生死大劫,整個身體的地基搖搖欲墜,好在這些外傷內傷只動搖他身體卻沒影響腦袋的聰明,只不過每逢考試,因為力氣不足以貫之,一整天考下來,最後考的科目成績一定最差。上大學以後,整天纏擾他的是頭昏眼花、失眠、鼻涕倒流、齒牙動牙,真是苦不堪言,這樣的身體迫使他自力救濟,開始練太極拳,進而對中醫盟發興趣,清大物理所畢業後,再選擇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生物物理。1988年,王唯工用他研發的脈診儀測量膽經循環,發現到他頭上的血液只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 寫作《氣的樂章》之前,王唯工是一個埋在深深學院裡鑽研的教授學者,論文等身,享譽醫學工程界。他從來不曾想過推廣,一直到2000年遇上一場驚險車禍。車禍發生在美國加州,當時他才剛開完一場學術會議,一輛原本平行的車忽地從側面轉個大彎撞過來,他連人帶車差一點被撞進海裡,這一撞卻把他撞醒了,那一剎那浮出的第一個念頭竟是「啊,我必須寫書推廣我的研究」,因為如果不寫,「再兩百年也沒有人知道」。 車禍撞出了《氣的樂章》《水的漫舞》與《氣血的旋律》,因為天降王唯工,中醫得以用現代化的語言和西醫對話。 所謂的中醫西醫,王唯工認為,是文化造成的,而非天生自然的分類,有時除了文化,還有政治介入,「文化都不純粹了,更何況黑暗的政治,更何況不可質疑的宗教?」所以嚴格來說,無論中醫西醫都不是最純粹的科學,兩邊都有太多文化的雜音攙雜其中。王唯工用雙子星高塔做比喻,中西醫要對話,兩邊就不能站在各自的高塔頂端,必須回到最底層,從人的身體,回到循環的基礎。 王唯工因此慶幸自己唸的是物理,物理給他最寶貴的訓練,就是一種「看到事物本質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幫助他擺脫文化的迷思。 那麼可不可能有一天,中醫西醫合體成為一致的醫學,回到最基礎的,人的身體,回到人最根本的「食色性也」對話?王唯工漫長的「中醫現代化」研究之路如果有終點,他期待的終點就在這裡:沒有中醫西醫,只有從人的身體,從最基礎的循環出發的醫學;不問中醫西醫,只要能把病治好,讓身體回到初始的平衡,就是好的醫學。 *文中王唯工照片,由大塊文化提供。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延伸巨作
氣的饗宴,血的旋律
洞悉病毒感染、高血壓與心血管堵塞

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中醫及西醫,看似沒有太多交集,卻有一個共通的重要元素,那就是「血液」──血液是生命之泉源,心臟又為血液之幫浦。本書延續《氣的樂章》裡「氣」及「共振是氣的源頭」的觀念,藉由自來水廠以及靜壓輸水原理解釋了血管及心肺的運作模式,指出氣就是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藉以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並引證出肺循環系統的重要性──而西醫常將其誤認為體循環的迷你版,造成現今醫療成本的日益高漲。


人類本身的氣血共振特性,係取決於以氣為藍圖的循環系統,這是從胚胎時期就已經開始的。透過這個循環系統,血管與血液提供了全身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並深度探討了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一、 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免疫力降低及血液流動遲緩所引起的各種併發症,感冒就是最耳熟能詳的一個例子。
二、 高血壓最普遍的成因,是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失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換氧氣能力不足。
三、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透過脈象比對,病患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就是中醫所指之膏肓。

本書係《氣的樂章》、《水的漫舞》的延伸鉅作,隱然帶有總結意味。也是王唯工教授秉持「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為發揚漢唐醫學的又一「氣」的饗宴。

病毒感染
當人體受到病毒的感染,免疫力受到壓制,身體的反應與休克是有些相像的。當身體大量失血時,循環系統會關閉到手腳、消化系統等次要的組織,只維持心肺、腦幹等呼吸及循環的最原始功能。而對抗傷寒則是比較溫和的調整,可視為輕度的休克,血液也以維護心肺等重要器官為主,其他的功能,就以最低血液試著維持。當病毒急性感染時,免疫力就受到抑制,如果變成慢性而長期的感染,則可能併發甲狀腺功能、肝炎,甚至糖尿病、老人癡呆等更嚴重而難以恢復的慢性病。

高血壓
高血壓的可能成因,簡單來說是因為重要器官缺氧,而且這個缺氧狀態已無法以大小動脈的微調以及心臟壓出血壓波型的調整,來達到提供更多氧氣的目的。生理只好以病態的方式來補救這個器官的需求──升高血壓。引起高血壓最普遍的原因──腦子缺氧。腦子缺氧可能是許多老化或慢性病的共同起源,其中包括失眠、老年癡呆、高血壓、腦中風等大病。高血壓的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成因──肺功能不良,造成交換氧氣能力不足。當肺功能不良時,血液供應雖然沒有問題,但是血中的氧氣濃度卻不高,在血液的含氧量不夠的情形下,只好以增加供血量來補救。

心血管阻塞
俗稱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無形殺手,一旦發作,不死也半條命。這個病可能就是古人所說的「病入膏肓」。在比對了病人的脈象後發現,血液的堵塞點在中焦、在肺經,與膀胱經的交會點附近,也是就中醫之膏肓所在。因為係血流堵塞的部位,病患在此位置附近的穴道,都會有瘀而呈黑色或暗紅色。這提示了經絡及臟象的觀念,以及內臟疾病可以外治的可能。要治療心肌梗塞,一方面要服用增強第四及第七諧波能量的歸經藥方。同時也要以外治方式將在膏肓附近穴道的瘀以外力協助化去,就能很快獲得改善,再經由脈診追蹤就能痊癒。

編輯推薦

本書是《氣的樂章》《水的漫舞》的延伸之作,作者王唯工認為,中醫及西醫,看似沒有太多交集,卻有一個共通的重要元素,那就是「血液」──血液是生命之泉源,心臟又為血液之幫浦。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並深度探討了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告訴讀者,病毒感染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免疫力降低及血液流動遲緩所引起的各種併發症,感冒就是最耳熟能詳的一個例子;高血壓最普遍的成因,是腦子缺氧……為其發揚漢唐醫學的又一「氣」的饗宴。

試閱

前言


漢唐醫學就像現代的中國,在沉睡數百年之後也該甦醒了。我們分了二個階段,希望讓這隻昏睡的龍先醒過來再恢復生氣,重拾龍威。


在《氣的樂章》中,我們喚醒了這條巨龍,指出了現代生理學在循環理論中的一些盲點,其中最重要的是,認為血液是以流動的動量向前衝,一直衝到各個器官,穴道。所以一開始就提出了七個問題,一、心臟應該放在什麼位置,二、主升動脈為何轉彎一百八十度,三、器官之分支動脈為何多呈九十度,四、為何有心舒壓,五、心臟為何要規律的跳動,六、為何動物大小與心跳頻率成反比,七、動物如何運動。由這些問題來導出現代生理學中,循環理論不能自圓其說的盲點,在本書中更進而引證肺循環,也就是由右心室把血送到肺臟去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的循環部分。在肺循環中,前述一、二、三、四、七點這些奇怪的現象都沒有發生;而在肺循環中,送血真的是利用血液的流動,也就是動量。西方的生理學者一直把肺循環當成體循環的迷你版,這是錯誤的。並且因而帶領著整個現代醫學的循環系統,不論是生理、病理、藥理,都走入歧途,進而直接造成今日醫療成本的日益高漲,加上資本主義,一切為利潤的人生哲學,使得世上最有錢的美國,也沒能力提供全面的健保。


《氣的樂章》中我們提出「氣」的觀念,指出共振是氣的源頭,因為是在最好的共振狀態,所以血液可以用很小的能量輸送。而由共振的觀念可以了解許多中醫的想法、名詞、治療的方針。本書中我們進一步明確的點出,氣就是在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這個聲波與各器官之共振,手腳中各個迴圈的共振,是在胎兒發育時逐個形成的。在胎兒發育時,一定得有心跳,而且心臟在所有器官、手、腳都沒分化之前,很早就開始跳動,並引導血管之形成,進而形成器官。此時胎兒的細胞,不論氧氣或營養都依靠媽媽經由胎盤送過來。其實胎兒的心跳與血流並沒有輸送任何重要物質。為何心跳是胚胎發育一定要有的要素?


這個胚胎時期的循環所提供的是「氣」,此時胎兒血管中的血,不必攜帶氧氣營養,不必有開口把血送到組織中去。所以此時可以是閉口的,而且有很強的反射,以形成駐波;這個駐波就成為「氣」的藍圖,在各個諧波的波腹產生各個器官,並在手腳長出各種迴圈。此時是以氣來引領組織的生成,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身體。


一旦出生之後,嬰兒的肺要打開並開始氧氣的交換。這時原來由胎盤供應的氧氣要由自己的肺來供應。出生時的大哭,就是幫助肺的擴張。而腸胃也同時消化以取代胎盤,自行吸收營養,並提供全身使用。因而出生之後才有胎便。


所以嬰兒出生是個驚天動地的大事,循環系統做了一個全盤的改變,出生前所有物質都靠母親經過胎盤供應,而生長的藍圖則依靠血管中的駐波來監控。出生後,由自己的肺提供氧氣,自己的胃腸提供營養,此時各動脈之末端都要開口了,以提供物質、氧氣,就不可再以駐波的形式存在。但此時各個器官及手腳的各個迴圈,卻將波腹的位置固定住了。所以此時,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共振體,肝、脾、肺、腎,都是在特定諧波波腹的位置,並與特定諧波共振,所以此時的共振不再依靠反射產生駐波,而是身體本身的共振特性,這個共振特性是在胚胎時,以氣為藍圖的循環系統決定的。


在本書中,我們將這個聲波在血管中的共振,與整個身體的共振做了更精確的描寫,希望讓已經醒來的巨龍充滿生氣。願漢唐醫學成為中國的「氣」,在物質的經濟日進增長的同時,也為華夏的精神注入新「氣」。不僅讓我們以祖先的智慧為榮,也為日益高漲的醫療費用提供良方妙藥。(待續)
自序


過去十年,孩子們一個個離家自立,今年更做了祖父,孫女美立六月來報到,自己也由中年邁入老年,可是精神卻愈來愈好。也算運氣好,居然選擇了研究漢唐醫學做為終身志業,一晃眼三十餘年了。每個新想法,每個新經驗,都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更令我歡喜的是,這些新發現,不僅印證了古人的智慧。自己、家人、朋友都成了直接的受益者,如今將心得公開,希望能由華人做起,進而引導全世界,都來享用這桌「氣」的饗宴。


俗語說: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竊以為身懷絕技,不如健康、美麗。這十年來的進展都在量化上的精確,讓我們可以更清楚的分辨各種想法的優劣。這十年的研究主要由我的另一半擔綱,她在我由學術機關退休後,扛起研究的大旗。把漢唐醫學的基礎建立在更穩固的數學與物理之上。


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大家身心健康,美麗人生。


二○○九年十二月(待續)
1 氣與血


身體之組成及更新


在身體中,有各種器官,西醫依系統分類為血液循環、消化、神經內分泌、感覺、泌尿、骨骼、皮膚、生殖等等。中醫則以心、肝、脾、肺、腎、膽、胃、大小腸、心胞等經絡來區別;經為直接灌注之管道,絡則為浸潤擴散之區域。這二種分類,看似沒有太多交集,但卻有一個共通的重要元素,那就是「血液」。不論中醫或西醫,血液都是生命之泉源,古代醫藥不發達時,不論東方或西方,男性死亡之主因為戰爭或意外,而致死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失血。女性死亡之主因為生產,但其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失血。


身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都能活著,人也就能活著。細胞在身體中,雖然大家共用相同的DNA,但也按其需要,分化成各種不同的形態,產生各種不同的蛋白質,以進行不同的功能性任務。細胞要活著、要工作,就時時需要能量,有時也需要維修。就像冰箱、電視要能工作,一定要插電,這是隨時都需要的能量。用久了,難免有小故障,就得換個燈泡、換個保險絲,甚至要加冷媒、調整一些元件。用久了電器會壞,細胞也一樣,如果損壞嚴重,只好讓它死去,此時身體中的備用細胞,尤其是幹細胞,就會再分裂,來補充這個失去的細胞。身體中的各器官都有有限的再生能力。一般而言,備用細胞都能分裂一定的次數。一旦次數像車票一樣用盡了,該器官就不能再生,再有損傷,就會衰亡,進而威脅人的生存。所以我們要愛護全身所有的器官,盡量不要以有毒的食物煙酒等等由裡面傷害它;尤其是令體質酸化,大量產生自由基之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雖然為產生能量的必要之惡,但也要像地球環保一樣盡量減量(此點在《水之漫舞》一書中已經述及,不再重複)。


在細胞的再生能力中,有兩個器官是沒有的,我們的心臟與腦子,在發育完成之後,就失去了再生能力。現代人最可怕的病,一是癌症,那是細胞分裂不再受約束,不只補充已淘汰的細胞而已,更不受車票張數(再生次數)的限制,莫名其妙的不接受任何指令,瘋狂的分裂、生長,最終一枝獨大,不僅破壞其他細胞的功能,也搶走其他細胞的養分,逼死其他細胞,造成生命痛苦的終結。二是腦中風,正因為神經細胞不能自然再生,也沒有方法以醫療手段促進其再生,一旦腦細胞缺氧死亡,它所掌管的功能就永久失去了,半身不遂、植物人因而產生。三是心臟病,心臟如果中風,細胞因為缺氧而死去,也同樣不能再生,心臟的功能就部分失去。心臟剩下的細胞必須加倍工作,以補足失去的功能,長此以往,難免過勞死。再次發生缺氧,便易死亡。心臟中風復發而惡化的病例,比比皆是。(待續)
血液是生命之泉源


細胞要活著,要維持功能,就要有能量,還要有維修的元件及工人。在身體中,能量依靠油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氧化。而維修則多依靠酵素,各種酵素一起工作,不止製造修補用之元件,做為生產元件的工廠,也在細胞中擔任修補工作的工人。酵素多由蛋白質組成,是每個人自行由氨基酸來製造,不能直接吃進來補充。只能吃蛋白質,經過腸胃分解為氨基酸後,吸收來作為元件。家庭要維持,開門就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身體要活著,就要有營養及氧氣的供應,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營氣及宗氣。營養主要就是提供能量及維修,而氧氣則是幫助燃燒營養,以產生無時無刻皆需要的能量。


身體需要營養及氧氣,因為每個細胞都需要營養及氧氣。身體的細胞數以億計,又分布在各個器官之中,內至骨髓、內臟,外至皮膚、指甲、毛髮。每個地方都有細胞,也都需要營養及氧氣。這要如何輸送呢?


身體中的循環系統就接下了這個繁重的工作。循環系統中用的血管,大至直徑一到三公分,小至一公分的千分之一。奇妙的是,每個活細胞都能在附近找到血管,提供其營養及氧氣,否則就立即死亡。這麼長又廣泛的運輸系統,像一張包裹了全身每個細胞的綿密而巨大的網。其中流動著血液,這黏稠的血液中,輸送著生命的要素「各種營養及氧氣」,這像極了城市中的自來水輸送工程。水管要接到每家每戶家中,只是身體可是超過了千萬個細胞用戶的大有機體,遠超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自來水用戶;而血液又是非常黏稠的溶液,不似清水。(待續)
心臟為血液之幫浦


複雜的循環系統充滿了神祕,也充斥著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拙著《氣的樂章》已有著墨,不再複述)。這裡我們要仔細探討的是,這個複雜的系統,它輸送血液的方式究竟為何?中醫認為氣行血,而西方生理學相信心臟是行血的幫浦。


心臟是由肌肉組成的,不能像機械馬達一樣,以旋轉的方式周而復始來產生力量。肌肉只會收縮與放鬆,再收縮再放鬆,重複的工作著。所以心臟就設計了兩個隔間,心房收集並填充血液,以注入心室。心室在充滿血液後,再以強力的收縮,將血液以血流的方式擠壓出去。這個收縮能力之強弱,除了心臟肌肉本身的強弱之外,血液的填充滿度也非常重要。心肌只能放鬆但不能拉鬆,沒有另一個生理機構幫忙心肌拉長、放鬆。心肌要完全回至最長的放鬆狀態,依靠的是由心房送進的血液,這個血液愈多,心肌就拉得愈長,就像弓箭一樣,弓拉得愈滿,弓弦就會愈長,發射時,箭的速度就愈大。心房中的血液愈多,就能將心室填得愈滿,心肌就像拉滿之弓弦,一下子將血液像箭一樣愈有力的發射出去。所以血液的回流與心肌的強健是循環健康的二大要素。


高等動物,因為進一步的進化,氧氣之交換有了特定、分工的器官——肺來執行。心臟因而有了兩套心房及心室。右邊的一套心房及心室是供肺臟血液用的,經由肺臟充滿了氧氣的血液,再流回左邊的一套心房及心室。最後由左心室發射出來,進入主升動脈,再進入大動脈。


在主升動脈進入大動脈時,血液順著血管之走向,做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迴轉,由向上轉為主要向下(除了經過頸動脈流向頭與臉的血液),由心臟發射出來的血液,在這裡強力的衝撞著主升動脈的血管壁,血管壁就像被敲打的琴弦一樣,將動能轉換成血管壁上的振動,這個振動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氣聚膻中」,就是氣由膻中穴,也就是主升動脈之大轉彎處產生。


在大動脈中,血液的輸送與自來水是一樣的,是靠水的靜壓,血的黏滯性比水高了很多。在直徑不到一公分的血管中以動能為驅動力,經由摩擦力的消耗,將是非常可怕的,何況還有許多不到百分之一公分、千分之一公分的小血管。其阻力又要如何克服?


如果只靠靜壓力傳送,流速可以非常小,只要壓力到了小血管,不論口徑多小,只要有個開口連結到壓力較小的空間去,不論壓力差是多少,血液大都能慢慢的流過去,只是黏滯性高則慢些;低則快些。


而身體還有更聰明的設計,正常的組織中,壓力都比大氣壓更低,所以即使到了小血管,已經幾乎沒有什麼波動的靜壓力了,小口徑的血管仍可依靠毛細管現象,將血液送到每個末端的開口處,細小的血管,細小的開口連結到的組織是負壓,就能自然而然的將小血管中的血虹吸出來。這種虹吸可以非常緩慢,所以黏滯性稍高也影響不大。


在大血管中的振動位能,只要能經由振動一波接一波的沿著血管送到比較大的血管,毛細管以及虹吸現象,再加上組織內部的負壓,就能將血液慢慢的引領到組織中來。這個設計有點像都市中自來水的供應;全市公用的供水水塔,可能並不夠高。於是各個超高大廈有自己的馬達,將自來水由底樓打到屋頂的水塔,再由屋頂利用靜壓流到各個用戶的水龍頭。這個大廈的馬達,將自來水由低處打往高處水塔,於是造就了一個新的壓力差,即用戶與頂樓水塔間的負壓。這個用戶與頂樓水塔,在大廈中產生一個新的壓力差,就像組織中產生的負壓一樣,將液體推到用戶的水龍頭去。所以在組織中的血管,只要有開口,血液就會緩緩滲出來。


在血管壁上傳輸的振動,係以壓力波的形式向末端傳送,而儲存在血管壁中的位能是主要的能量,因為不是動能,動量就很小,所以沒有方向性,我們可以做各種運動,甚至乘坐雲宵飛車,也不會真正干擾血液壓力波以位能的形式往遠心端傳送。因為不是利用動能,血液的流動速度很小,也就不怕血液的高黏滯性。能夠在損失極小的狀況下,向遠心端輸送。一個六十公斤的人,心臟的總輸出只有約一‧四瓦,可是血液卻能送遍全身各個細胞,有了以上的說明,大家一定更能了解生理的奧妙,設計之精巧。


為大家再整理一下,血液由心臟之收縮從左心室中噴出來,一出來就撞上主升動脈的上沿,也就是在膻中穴的下面,產生血管壁的振動,這個振動位能,因為血管有張力,就像古箏的弦一樣,兩頭拉緊,有了張力,只要在弦上適當位置一敲,振動就能沿著相連的弦上下傳動更能傳到共鳴箱,經由共振之作用,將聲音集結起來,振動空氣形成樂音,這個在主升動脈產生的振動也同樣的向其相連的血管四散傳動,而穴道與器官,就是一個個的共鳴箱,經由共振,集結各個器官自己的共振頻率。到此為止,循環系統與吉他等弦樂器是很相像的;只是循環系統的弦只有一個,但是複雜了許多,共鳴箱卻有許多個,分布在各器官、各經絡。因為循環系統的目的是送血液到各細胞,不是製造音樂。這個分別在各經絡各器官集結的振動,就是用來推動血液進入該經絡、該器官中小血管的動力。一旦血液推入小血管,組織中的負壓就會經由毛細管及虹吸現象,將血緩緩的引導進入組織中。


這些在大血管、經絡、器官中傳送、集結的振動,就是中醫所說的內氣。以練功來增加這種在身體內傳播的血液壓力波,就是內功。


如果把大、中血管連結到小血管中的開口,學習用自己的意志去控制,這種控制在生理上本是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也就是所謂的自主神經控制的能力,需要修鍊才能學會,就像瑜伽或氣功大師。一旦這些連結被關閉了,這個沿著血管傳送的壓力波,因為沒有用來輸送血液,波動會疊加,愈加愈大,於是這些共鳴箱也像古箏的共鳴箱一樣,鼓動空氣,製造聲波。只是血液壓力波的頻率較低,是次聲波,耳朵是聽不到的,但是可由身體的感覺,察覺其存在。這個由身體內的共鳴箱集結後發散到體外的次聲波,就是外氣。一般的外氣,以全身為共鳴箱者,最容易產生,這就是心跳的第九個諧波,也就是三焦經的共振頻率。就是將全身的真皮(腠裡)視為一個大共振箱所產生的。因為這個共振箱是包裹著全身的真皮,就形成金鐘罩、鐵布衫,刀槍不入的假象。其實這種由血壓波充滿真皮造就的防護網,不怕刀砍、不怕拳打,只怕劍刺或刀拖(以刀橫切)。道士登天梯時,腳只能上下踩,可不能左右磨,也是同樣的道理。外氣對身體的健康有害無益,尤其如果用來炫耀,更是損人害己,外氣用來治病也是事倍功半。只是在練功過程中,即使是專練內功的人,也不知不覺的就能控制開口,並產生外氣,但要切記,不可亂用,更不要常用。如果只練外氣,那是很危險的,這些能量,本是用來行血的,結果被引導到體外來,會引發腎虛、失眠、內分泌失調等等各種陰虛的症狀。很多人自以為會飛,甚至由高樓跳下,都是勤練外功到了走火入魔使然。


當脈診儀初步開發完成(一九八八年),心中第一個盤算要偵測的病是「心血管堵塞」,以當時的直覺認為,心為氣血之主帥,一旦心臟供血不足,在脈象的表現上一定是十分強烈,應該最容易偵測。


臨床測試進行了好幾年之後,才豁然了解,最常見也是身體反應最強烈的脈象,竟然是感冒。經過與古書反覆的比較,不論是表現的症狀及有效的驗方,都指向相同的方向,感冒就是傷寒。


後來與中醫師會診也發現,即使以手指把脈,一樣很容易辨認感冒,當時就有好幾個中醫師可以肯定的診斷感冒,而且說法與脈診儀偵測到的有一致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2131619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