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彩虹:揭開中醫經絡與電磁場的奧祕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跟天使一樣的光環,身體裡有一圈又一圈五顏六色的線條...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經絡與脈輪的現代科學研究
假如人眼能直接看到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電磁波,
就會發現每個人都被一團彩色的輝光包圍著。
輝光的大小、亮度、密度、顏色、形狀等,
與每個人的生理狀態、病理狀態、心理狀態密切相關,
這正是經絡與脈輪的奧祕所在。
中國古人所發現的經絡系統,其實是對人體內能量分布的一個簡單描述。經絡不是一種固定的管道,而是會隨著個人身體的健康情況而改變。這種能量分布是由電磁波所形成的耗散結構。若能瞭解這種結構,就可以對針灸的全息現象、循經感傳的慢速度、經穴的低電阻現象,以及經絡是光通道、微波通道、聲通道、同位素通道等,有清楚的認識。
如果你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就會看見身體發出的七彩光芒。
如果你有六耳獼猴的耳力,就能聽見身體奏出的各種音樂。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跟天使一樣的光環,而且身體裡還有一圈又一圈五顏六色的線條,像美麗的煙火、彩色的噴泉、五彩的火山光芒和太陽的日冕。人體還是個諧振腔,隨著身體、心理狀態演奏出不同的樂曲,這些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經絡系統最具體的呈現。運用現代尖端科學儀器,已能輕易發現古人言之鑿鑿的經絡如何具體存在於人體,並如何進行能量運作和能量共振,傳送身心的訊息。
生物物理學家張長琳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精神研究經絡系統,深入中國、印度及中東歐洲三大文化圈,運用電磁波、聲波、電阻、電導等科學實驗來探究人體內那些看不見的彩虹和聽不見的音樂,得出一張張的照片與圖表,解析人體電磁波、聲波與經絡的關係。他依序從現代生物物理學的研究成果,一層一層剝開生命及人體的真實面貌,解開經絡之謎,找出陰陽調和的養生之道。
書中作者提出了許多有趣的「傻問題」,這是許多人想問而不敢問的問題,卻敲開了深入研究經絡的大門。例如:
‧穴位有多大?經絡有多寬?
‧經絡會不會移動?
‧不需藥水,只靠一根針,針灸為什麼能治病?
‧為什麼用西醫最拿手的解剖學無法解開經絡之謎?
‧皮膚上的電測量資料到底可不可靠?
‧植物沒有神經,但也有經穴嗎?
這些傻問題,張長琳教授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一一給出答案,他最後還提出了一個大哉問,既然經絡系統就是對人體內能量分布的一個簡單描述,那麼「透過經絡,我們可以定量計算出人體『身心系統』的和諧程度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活得健康」就再也不是紙上談兵了。
(原書名:人體的彩虹:見證科學底下的經絡奧祕)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沈邑穎/育生中醫診所院長李政育/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張文韜/古典中醫基金會創始人郭碧松/前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陳國鎮/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趙保路/德國「教授論壇」創建人和召集人Hans-Joachim Hahn教授/德國席根大學教授Hartmut Kapteina/德國預防醫學協會主席Gerd Schnack 聯合推薦
好評推薦
這是中醫經絡的革命性貢獻
本書太有意思了,完全以不同於傳統中國人的中西醫學或生命物理學研究與從業者的觀點,用極為淺顯的文字來說理,運用電磁波、聲波、電阻、電導等科學實驗來解析針灸的原理與事實,相信各位讀者會跟我一樣,讀完本書後會發出:「喔!太美了!深得我心」的讚嘆。──李政育育生中醫診所院長
中醫給科學帶來了怎樣的新問題?怎樣從中醫的實踐中看到現代科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透過中醫的研究,進一步發展現代科學?張長琳教授提出的這些觀點打破成見、撥開迷思,他從科學推出的答案更引導了新的研究方向,為中醫的發展開闢新局。本書不僅推薦給中醫師,所有對於中西醫有興趣的讀者都值得一讀!──沈邑穎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
本書雖名為《人體的彩虹》,卻刻畫著作者對宇宙易理的洞見;內文雖採擷科學的語彙,卻描繪出生命玄奧動人的詩篇。介紹給所有想一窺生命堂奧的科普大眾,隨著生物物理學家一同振臂舞動命運的指揮棒,掀起那股激發萬物共振的能流,諧奏一曲足以撼動靈魂的無相樂章。──張文韜正觀身心靈整合醫學診所院長
從這本書中,我們真能品嘗出人類科學進步的足跡和艱辛,又能體味到古老的東方智慧:中醫之「道」,最終將與最新的科學技術聚首,而開啟一片新世界的曙光。──郭碧松古典中醫基金會創始人
撰寫本書的作者張長琳教授,以他嫻熟的物理知識和思路,娓娓道出正確的物理觀念,讓讀者能藉以分辨和解讀經絡或人體機能的相關問題。張教授的文筆生動,在跌宕的文意中常發人深省,在評斷事理時總不失中庸之道,由此可見其謙謙君子之風。──陳國鎮前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這是中醫針灸經絡的革命性進展,為針灸經絡的研究開啟了新的方向,必將對針灸研究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張長琳教授曾在中國遍訪中醫和經絡研究的前輩,也不懈地求教於德、美、俄等西方國家研究經絡的大師們……獨到的觀點和透徹的分析,使人讀了有茅塞頓開之感。──趙保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
身為一位生物物理學家,張長琳教授讓我們睜開眼睛、張大耳朵,看到了世界上那看不見的一部分,聽到了聽不見的聲音。──Hans-Joachim Hahn教授德國「教授論壇」(Professorenforum)創建人和召集人
張長琳教授受過極為嚴格的西方科學訓練,又非常熟悉這根植於幾千年文化的東方傳統醫學。他在這本名為《人體的彩虹》一書中,把現代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的成果,與中國、印度等古老醫學中的經驗聯繫起來,並建立了一個天人相應的整體世界觀。──Hartmut Kapteina德國席根大學(Universität Siegen)音樂教育和音樂醫學教授
從我們外科醫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不單是心血管在不停振動,就是骨骼、肌肉等也都在不停振動。這些都與張長琳教授的研究工作高度一致。我由衷地祝賀張長琳教授傑出的研究工作,也極為喜歡他的這本書。對我來說,這書就像一本精彩的小說或偵探書,讓人愛不釋手。──Gerd Schnack外科大夫.德國漢堡大學運動醫學教授.德國預防醫學協會主席
目錄
序曲 生命之歌
火眼金睛才能看到的世界
六耳獼猴才能聽到的音樂
第一部 盲人世界
第一章 重評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的第一步擴寫
第二步擴寫:盲人科學家認識彩虹
第三步擴寫:盲人科學家研究老鼠
第二章 唯物與唯心
物質化的心理學和生物學
精神化的物理學
虛無飄渺的電磁場
原子與基本粒子
真空才是世界的本源
密集與彌散
第三章 看不見的彩虹
幽靈世界
波的干涉
幽靈音樂
幽靈結構和整體醫學
第二部 醫學和科學的巨變
第一章 醫學市場的轉向
替代醫學
褪色的光環
出於好奇,到東方去
為了生意,到東方去
科學不科學
中醫挑戰現代科學
第二章 經絡的現代科學研究
第一階段:解剖學研究
第二階段:現象學研究
第三階段:超越古人
第四階段:探求新知
第三章 人體的彩虹
傻問題
皮膚電阻測定的謬誤
電阻與電場
電導與經絡
第三部 結構概念的發展
第一章 科學的新大陸
永動機之夢
熱寂與世界末日
現代哥倫布:普里戈金
第二章 駐波
波的疊加
波的干涉圖案及干擾
第三章 人體的無線通訊
化學通訊系統
神經通訊系統
無線通訊系統
化學身體與電磁場身體
電磁場身體與整體醫學
第四部 生物學的場與波
第一章 共振的威力
能量的積累與傳遞
電磁波共振
多元共振
第二章 佛光的科學研究
氣功因緣
生物輝光
佛光的臨床應用
人體內的佛光
佛光的測量
第三章 化約論的盡頭
東西方思維的起源
複雜系統的研究
思想融合
三大文化圈的古往今來
黃金時代的開端
第五部 和諧之美
第一章 美的度量
天然藥物是音樂而不是機器
無序、有序及和諧
一加一等於三
第二章 美的測定
振子耦合與能量漂移
理想的機率分布曲線
無窮維空間與和諧金字塔
第三章 醫學的和諧
從生活水準到生活品質
相干態是動態過程
頑固的慢性病
古人的智慧
跋 科學與良知
主體與客體不可分割
生命、意識與良知
人類感官和語言的有限性
序/導讀
推薦序一
喜見「經絡」飛龍再現
「經絡系統」是每位中醫師必學的課程,中醫界有句名言說:「學醫不懂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可見經絡在中醫的重要性。中醫聖經《黃帝內經》的《靈樞》載有最豐富的經絡內容,闡明了經絡對於人體的重大影響。例如:
《靈樞.海論》:「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說明經絡聯絡臟腑,溝通內外。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都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保持相對的平衡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
《靈樞.本藏》:「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中醫認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氣與血,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過經絡系統將氣血及營養物質輸送到周身,濡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
《靈樞.經別》:「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靈樞.經脈》:「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中醫的診斷、治療藥物方劑的歸經、針灸臨床診斷治療的辨證、循經取穴、針刺補瀉等,皆以經絡理論為依據,經絡系統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經絡系統的通暢與否攸關機體的預後生死。由於醫者操人生死,所以明朝的中醫師李梴在《醫學入門》指出:「醫而不知經絡,猶人夜行無燭,業者不可不熟。」
大陸現代研究經絡學者黃龍祥先生指出中醫經絡的特異性,他說:「古代中國其他民族醫學以及其他國家醫學一樣,也有類似『穴位』的概念和類似針灸的療法,但是都沒有產生類似『經絡學說』這樣的理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療法主要都是局部刺激治療局部病症的『頭痛醫頭』或『以痛為腧』的療法。」因此,他認為中醫的整體觀主要是由經絡學說體現的。可見,古今醫學家一致認同經絡的重要性。
雖然經絡學說在中醫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中醫師每天的診療工作也幾乎都與經絡有關,但由於經絡無法被具體看見或觸及,其存在性在近代備受質疑。因此,經絡宛如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飛龍,療效可見,其理卻不明。
身為一位每天以「經絡」為主要診斷治療準則的臨床中醫師,很高興見到張長琳教授悠遊於古今中外歷史,從文化、哲學與科學領域,抽絲剝繭地探討東方與西方醫學發展的差異。
張教授並以其專業素養,大量利用各種實驗報告、圖表等資料解說現代物理學、生物學等科學觀點,深入淺出地討論經絡的特質及存在的可信度。張教授指出中國古醫學「經絡系統」與印度古醫學「脈輪系統」二者都是確實存在的,而且可能與「電磁波耗散結構」有關。有關「耗散結構」,張教授在書中有非常精闢的說明,請讀者盡情欣賞。
本書內容多元豐富,適合各行各業的讀者。對於中醫師而言,最關心者仍是經絡的相關議題。在第二部第二章「經絡的現代科學研究」中,討論許多針灸特有的現象,包括:
一、循經感傳現象路線的穩定性及可變性:「循經感傳」又稱為「氣至病所」或「得氣」。經由研究發現,感傳路線有時會出現大幅變化,甚至會完全離開平時的路線直奔病所。所以張教授認為「經絡完全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是一個固定的管道。至於針灸教科書中所畫的經絡圖,所描寫的明確位置,只是為了方便初學者使用,是一種大大簡化了的說明圖。其實有經驗的針灸師都知道,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見87頁)。此項觀點,與我們臨床應用經絡診斷治療的經驗不謀而合。
二、循經感傳現象路線的寬度和深度:張教授認為感傳路線並不是一條細細的線,而是一條「有中間部和邊緣部的寬帶。」(見89頁)。感傳路線所處的深度與肌肉的深淺度成正比,這點也與臨床觀察相符。
三、循經感傳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為雙向,速度比神經傳導慢許多,每秒1-20公分左右。
四、溫度與藥物都對循經感傳有所影響:這也證實了中醫的灸法和穴位注射的療效。
張教授也提出一些自謙為「傻問題」的課題,其實這些都是許多中醫師想問而不敢問的問題。張教授所提供的資料恰似暮鼓晨鐘,敲開深入研究經絡的大門。例如:
問題一:穴位多大,經絡多寬?依據資料顯示「穴位並不是像針灸銅人上那樣的小洞洞……,而是像一座邊界不清的小山峰。」(見102頁);「經絡就像是一道山脈似的東西,而腧穴則像這道山脈的一座座山峰。」(見103頁);「腧穴是人體電場強度最高的一些點。」(見119頁)。這提供我們對於經絡腧穴形態的新看法。
問題二:經絡與腧穴會不會移動?答案是會!在某些特殊狀況下,經絡與腧穴的位置都會改變。所以張教授說:「經絡是活的。」(見106頁),又說:「人體的電導確實是隨時間而漲落的。此即古人所說的「子午流注」。」(見109頁),這些都是非常具啟迪性的觀點!但是張教授對於「阿是穴」的定義(見105頁),與傳統中醫的看法有異,這也提供我們另一層思索的角度。
經由現代的皮膚電導測量深入研究,張教授得到一個意義深遠的結論:「中國古人所發現的經絡系統,就是對人體內能量分布的一個簡單描述。」(見120頁)。由於能量不可見,當然無法用解剖方式找到經絡腧穴。所以,經絡就如前所述是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飛龍──可用而不可見。
但不可見者,並非不存在,只要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必然可以讓此飛龍現身,彩虹滿天。張教授引馬斯歐西亞的論述:「針灸是對現有『科學』知識最頑強,也是最活生生的挑戰。」(見79頁),中國與印度古醫學是一種能量醫學,符合現代物理學的概念,兩者與現代醫學應該相互結合。所以,張教授指出東方古醫學研究的意義:「對這些『古老醫學』的現代科學基礎研究,其意義並不是得到現代科學界的認可,而是對現代科學的一種強大挑戰,而且是對現代科學研究的一種強大壓力和動力。」(見74頁),所以他認為應該如此提問:「中醫給科學帶來了怎樣的新問題?」「中醫給科學帶來了怎樣的挑戰?」「怎樣從中醫的實踐中看到現代科學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透過中醫的研究,進一步發展現代科學?」(見227頁)。這些觀點打破成見,撥開迷思,引導新的研究方向,為中醫的發展開闢新局。
本書不僅推薦給中醫師,所有對於中西醫有興趣的讀者都值得一讀!
張教授擔任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前沿科學中心顧問,筆者多年前曾在天普大學就讀,也是一份特殊的緣分。
沈邑穎
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慈濟大學臨床助理教授、經絡磐石團隊召集人
推薦序二
管窺經絡的感觸
眼睛看見的才真實嗎?手指觸摸到的才存在嗎?其實,我們的感官知覺的範圍非常狹窄,例如手機所用的電磁波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現代的人應該不會認為它不存在吧!
解剖人體所看到的東西是生命的全部嗎?每餐飲食下肚,經過消化分解後變成細碎的渾漿,其中各種物質又如何知道該去到哪裡落腳?身上的傷口該如何修復?修復到何種程度就可以停止?身體怎麼知道?外在風寒暑濕燥火的無情侵襲,內在七情六欲的自亂陣腳,人體怎麼自我調適?類似的疑問俯拾皆是,唯物或生化的觀念所能解釋的非常有限;即使解釋了,仍有漏洞尚待填平。
過去,我們慣用的化約式機械觀,其實早已不能全盤適用了。可是,正如本書作者所言,生物學和醫學,甚至心理學,還有許多人堅信一切現象都有物質基礎,完全無視於物理學近百年來早已有更上層樓的認知發展。因此,對於經典中醫的經絡針灸之術,何止於輕率蔑視,更論斷為不科學或偽科學而力斥之。
早些年,想做這方面的探索者大多不敢聲張,深怕會被認為不務正業,申請不到研究計畫的補助。有些人私底下做此研究也是附帶性質的試做,而大部分都沒有做出自信的結果來,其中的原因有幾個。首先是唯物觀的成見太深,實驗的設計脫離不了那樣的思維引導,甚至連數據的整理分析也一樣,變異度紛雜無所歸趨,讓人看不出其中的規律。於是,嘗試了一下就放棄的人多得是。由於做不出結果,就懷疑古人所說的經絡虛假不實,進而堅決否定有經絡的論點。
然而,針灸醫術並非始自近代,中醫數千年來已經利用此法扶危救命,獲得了無數的驗案。這些醫療史案難道都是假的,只有我們這些接受過科學教育的人,才能看清楚其中的真偽?難不成千古以來的人都受騙了?當然不是這樣!
由於受過多年的物理訓練,我學會暫時撇開唯物的思維,採用整體和波動的觀點研究經絡。幾年摸索下來,終於解開了一些心中的謎團。從電性來看,經絡頗像大海中的洋流,在人體內傳輸生化物質、能量和信息,不停地循序流動著。在許多皮膚位置上,有些像湧升或沉降流的位置,它們的導電度都比周圍的要好很多。在健康的人體上,它們的動態還彼此同步相干;但是在患者身上,其相干度就變差。這些特殊的表皮位置,大約和古人所描述的穴位相符合。
從經絡的研究裡,我對於生命體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感動,生命觀逐漸脫離解剖的唯一認知。經絡對我而言,就像體內主要的無線通訊網路,整體經絡非常綿密,不僅維繫著五臟六腑本身的機能,同時也把它們整合成和諧運作的有機體。生命體的經絡系統宛如樂曲動人的旋律,既能將許多音符整合起來,也成為能感應環境的變動。
其實,打從有胚胎起就有經絡,在胚胎發育的過程,它非但沒有逐漸退化,甚至是緊盯不捨地主導。直到主人要走的那一天,它還孜孜不倦地扮演著稱職的角色,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解剖所看到的東西是陽剛的實體,而蜿蜒若幻的經絡卻是陰柔的網絡,兩者剛柔並濟,使生命體既保有準穩態,也展現極大的可變性。至於古人如何將不對稱的臟腑,與頗對稱的經絡逐一關聯起來,成為條理井然的經絡系統?這還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
縱然經絡的真面目及功能未能全然揭露,然而已經有許多有識之士參與了經絡或中醫學的探究,審慎地運用科學的方法和知識,鑽研古人了不起的發現。同時,也運用流暢易懂的語言或文字傳達給大家。
撰寫本書的作者張長琳教授,以他嫻熟的物理知識和思路,娓娓道出正確的物理觀念,讓讀者能藉以分辨和解讀經絡或人體機能的相關問題。張教授的文筆生動,在跌宕的文意中常發人深省,在評斷事理時總不失中庸之道,由此可見其謙謙君子之風。
開卷品讀來稿,令我無法半途罷讀。對於愛好科學也傾心古道的讀者,我相信你們也會被深深地吸引,感受到作者活潑的論理和推想,以及他揭露生命和物質世界的奧祕時,閃現的觀念流轉所蘊含的動人妙義。
陳國鎮
前東吳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推薦序三
古老的東方智慧VS.最新的科學技術
長琳這本行歌如板,極有文學、哲學價值的科普書,讀起來真讓人手不釋卷,拍案叫絕。雖然內中的觀點,我們曾經多次交談過、探討過;然而,再讀他系統地闡述這些觀點和思想的這本書,仍舊令人回味再三。
他那幽默的文筆,把枯燥的物理學和數學概念,變成像史詩般的立體寬銀幕電影,又像世界時空交響樂一般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我和長琳的相識,就是在他書中提及的那次在荷蘭召開的國際科學醫學會上。我們碰面就一起談了四個小時,我完全忘掉了那些正在開得熱火朝天的分組討論會場。從此,我們就成了莫逆之交。在與他相處之中,我體驗到了什麼叫真正的科學精神。我們的專業相差甚遠,我所做的氣功和體驗的氣功經歷和現象,從來都難與一般人溝通,更別提科學家了。由於以往的經驗,我對科學家總持有一些偏見。然而,在跟長琳無話不談的探討中,我的偏見也如冰雪般消融了。他那大科學家的氣度,他在真理追求中毫不猶豫地否定自己,以及不受已有的理論框架束縛、毫無偏見的探索精神,都深深地感動了我。
他那童心般的真誠傾聽,他那容納百川的胸懷,從而能消化各種不同學科的學說和思想的能力,加上他那堅韌不拔、一點一滴地做好每一工作細節的嚴謹學術態度,吸引著我與他合作進行了一些科學研究項目。記得有一次我跟他說:「科學要到哪輩子才能證明得了氣和神,科學這麼有限。」
他的回答使我終身難忘:「碧松啊,氣功、道家的內丹修煉是用自己的身體做為探測儀器來瞭解世界的真相,是一種高文明層次的探索。而科學家也是在探索,在修煉啊!我們也發願要認識世界的真相(真理),只是我們的方式是很慢的、一步一步的、實證的、理性的,發現一點,記錄一點,承認一點,再用儀器反覆驗證,再承認一點,再發現新的,再創造新的儀器,然後否定、修正以前的問題。真正的科學就是這樣不斷地再驗證、再否定,一步一步艱苦地向前推進。這種修煉也是一步一腳印,並且是前仆後繼地,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艱苦修煉。現在我們的修煉總算有一些希望了,我們也能從理性的角度,比較接近和理解你們幾千年艱苦氣功修煉所體悟到的那種真實了。比如我們現在討論的電磁波、駐波、耗散結構等等,以及大量對經絡觀察測試的結果,不但發現了古人對經絡描述的真實性,而且也觀察到經絡循行因疾病而改變的特點,這則是古書沒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是殊途同歸,只是思維方式和驗證的方法不一樣而已。我們共同之處是:氣功要靜心,透過入定來開啟智慧;而我們的工作也容不得半點的浮躁,既要有勇氣,也得有定力。」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他說這段話的時候,我們正坐在他在德國村莊那棟簡單又乾淨的小屋子裡,吃著他夫人平時省吃儉用後烹調給客人的盛餐,有那些從國內帶來的乾菜、筍乾以及自家院子種出來的長豆角,再加上白米飯。
就是過著這樣清貧節儉生活的他,歷經三十年的探索、試驗和研究,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從東西方各自思維框架所產生的不同文明,以及在這種文明精神的支柱下所產生出來的不同文化、哲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來龍去脈的宏大畫面,還有多層次的比較。從他這本書中,我們真能品嘗出人類科學進步的足跡和艱辛,又能體味到古老的東方智慧:中醫之「道」,最終將與最新的科學技術聚首,而開啟一片新世界的曙光。於是,人類將隨著東西方文化與科學交融的和諧樂章,進入一個新的、靈性昇華的時代,在光中躍遷,在光中進化,在光中永生。
郭碧松
古典中醫基金會創始人
歐洲、澳洲註冊中醫師
2008年12月於北京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