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學概論(第四版)【含藥膳食譜線上觀看QR Code】
-
660元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30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考試書/政府出版品>大學教科用書>醫療衛生學群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羅琦、蘇靖媛 等13位 、 張永賢/張曼玲 總校閱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新文京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9/08/30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敦聘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針灸研究所、護理學系教師群,及其附設醫院護理師、中醫專家學者共同編寫,並聘請張永賢教授、張曼玲副教授校閱審定。
全書共12章,深入淺出,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內容包含:緒論、中醫護理概述、中醫基本理論概述、經絡與腧穴、中醫四診、常用辨證法、中醫護理常規、服藥護理、食膳護理、中醫孕產婦照護、情志護理、常見中醫療護等章,涵蓋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務。書末附錄提供人體及手掌、足部的穴位圖,並以QR Code提供21道常見藥膳食譜及其作法、用途。
本書學理闡述清晰易懂,並以近300張全彩精美照片輔助說明。各章章末均有學習評量,並在書中選擇題與是非題的解答,方便讀者自行練習並檢視學習成效。
第四版依照衛生福利部及全國法規資料庫修訂更新與現行法規相關的內容,並在第四章最後新增「穴位按摩保健」及更新第九章「食膳護理」內容,同時各章的習題均有更新,盼能予讀者更多練習、學習的機會。
本書問答討論題須讀者自行研讀整章內容後作答,不提供解答,自學讀者選購時請留意,出版公司與銷售單位均無法提供問答題解答給讀者。
目錄
Ch 01 緒論
1-1 傳統醫學體系與中西結合的整體護理
1-2 中醫護理學的形成與內涵
1-3 中醫護理的主要概念
1-4 民眾就醫模式
Ch 02 台灣中醫護理概述
2-1 中醫護理發展概況
2-2 中醫護理專業組織簡介
2-3 中醫護理的教育與訓練
2-4 中醫護理相關政策與法規
2-5 中醫護理的困境與未來展望
Ch 03 中醫理論概述
3-1 陰陽學說
3-2 五行學說
3-3 藏象學說
3-4 經絡學說
3-5 病因
3-6 治則
Ch 04 經絡與腧穴
4-1 經脈循行及其常用腧穴
4-2 四總穴與十總穴
Ch 05 中醫四診
5-1 四診
5-2 中醫護理記錄
Ch 06 常用辨證法
6-1 八綱辨證
6-2 六經辨證
6-3 臟腑辨證
6-4 三焦辨證與衛氣營血辨證
6-5 氣血津液辨證
6-6 病因辨證
Ch 07 中醫護理常規
7-1 內科護理常規
7-2 傷科護理常規
7-3 婦產科護理常規
7-4 兒科護理常規
Ch 08 服藥護理
8-1 用藥的一般原則
8-2 中醫內治八法
8-3 常用中藥
8-4 常用方劑
8-5 中藥煎煮法
8-6 中藥給藥法
Ch 09 食膳護理
9-1 食膳護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9-2 飲食宜忌
9-3 藥膳護理原則與應用
Ch 10 孕產婦的中醫照護
10-1 婦產科病症及其護理特點
10-2 孕期的照護
10-3 分娩期的照護
10-4 產褥期的照護
10-5 產後期的照護
10-6 哺乳期的照護
Ch 11 情志護理
11-1 情志概述
11-2 情志與健康、五臟的關係
11-3 情志病概述
11-4 情志護理
Ch 12 常見中醫療護
12-1 針刺護理
12-2 灸法護理
12-3 電針療法護理
12-4 耳穴埋針(豆)法護理
12-5 拔罐法護理
12-6 刮痧法護理
12-7 薰洗療法護理
12-8 推拿法護理
附錄
附錄1 人體穴位圖(前面觀)
附錄2 人體穴位圖(後面觀)
附錄3 上肢及下肢穴位圖(側面觀)
附錄4 手掌穴位圖
附錄2 足部穴位圖
附錄3 藥膳食譜QR Code
序/導讀
張永賢序
很高興集合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系同仁大家共同完成中醫護理學概論一書。2011年正好是學校護理學系四十五週年慶,中國醫藥大學創校宗旨是「中醫現代化、中西醫一元化」。中醫學有中醫學系及學士後中醫學系,而醫學若沒有護理人員參與,即不是完整醫學。中國醫學常說「三分醫藥,七分調理」,在醫護調理中,護理人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中醫護理學概論呈現給護理人員兼修傳統醫學,開拓我國具有特色的現代護理學。
雖然中國大陸北京中醫藥大學早在1986年設立「中醫護理學系」,而對於中醫護理學在我國培育許多優秀的護理人員的基礎,在1990年我曾擔任學校推廣教育中心主任時,提出對於合格取得考試院及衛生署證照的護理師及護士,再給予在推廣教育中心進修10學分再加上實習2學分的構想。當時正是勞工保險試辦中醫門診10週年,中醫醫院的設置已增至91家,公務人員保險中醫門診亦正開放(如今已是全民健保)。有著中醫醫院或西醫醫院附設中醫部,而且參加勞工保險及公務人員中西保險制度建立,應加強護理人員參與中醫藥,以提升中醫醫療品質,以致向當時護理學系系主任張曼玲提出開設「中醫護理進修班」,張教授相當贊同並獲全系教師支持,同時向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說明,經委員會會議(1990年6月23日)提出申請辦理「中醫 護理進修班」計畫書討論。承蒙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民德及委員贊同,並報告行政院衛生署署務會議,當時張博雅署長深表支持,以致在本校學校推廣教育中心開設「中醫護理進修班」,當時是九科十二學分:(1)中醫護理導論一學分;(2)中醫學概論二學分(含中醫診斷學);(3)中藥學概論二學分;(4)中醫營養學一學分;(5)針灸護理學二學分;(6)中醫婦兒科護理學一學分;(7)中醫外傷科護理學一學分;(8)中醫內科護理學一學分;(9)參觀與實習一學分。歷屆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及主任委員黃民德、蘇貫中、張成國、林宜信及黃林煌都給予中醫護理學進修很大的鼓勵及支持。在2000年2月2日衛中會醫字第89001177號函告,為配合中醫醫院診所護理業務之實際需要,建請各護理學校開設「中醫護理訓練」選修課程,其科目及學分數最低標準,即「七科九學分180小時的中醫護理教育科目及學分數之標準」,於2016年2月更新:(1)中醫學概論二學分;(2)中藥學概論一學分;(3)藥膳學一學分;(4)針灸護理學一學分;(5)傷科護理學一學分;(6)中醫護理學二學分;(7)中醫護理學實習一學分。主要強調執行中醫護理業務應接受中醫護理基本訓練之人員專業要求,且積極成立「台灣中醫護理學會」,第一屆由張曼玲等發起,第一屆理事長張曼玲,第二、三屆理事長鍾蕙如,其宗旨為「因應國民傳統性,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以發展中醫護理專業,提升中醫護理臨床服務、教育、研究之水準,增進全民健康」,網址www.ttcmna.org.tw。
如今全國許多護理學系有必修或是選修的中醫學分,甚至在「護理研究所」有「中醫護理組」及成立「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我們很高興,播種,有著耕耘、開花及結果,這時更需要「中醫護理學」的專業教科書。而台灣中醫藥教材編輯由中國醫藥大學歷屆校長及黃維三教授當主持人,由林昭庚教授當協同主持人,負責規劃編輯中醫藥教科書,目前已有陸續出版,本書中藥護理學概論也在規劃內。謝謝專門出版精選教科書的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他們相當用心的精心編排、繪圖、美編、排版等協助下,使得大家盡心盡力完成本書之編著,近日即將再版出版。然本書雖經審慎校訂,但仍恐有疏漏及錯誤之處,尚祈各位先進專家與讀者能不吝指正,使本書更臻完善。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張永賢 謹識
張曼玲序
中醫護理學是中醫系列教材之一。多年前,張永賢教授就積極的希望組成編輯小組。於是就邀請了有志於推廣中醫護理的護理學系教師、護理部同仁及中醫師共同編寫,歷時將近兩年終於完成,期望本書能提供醫學大學、健康照護相關科系及臨床教學之參考用書。
本書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共分為12章:第1、2章說明中醫護理學的發展、中醫護理的意義及其角色功能、民眾就醫模式、中醫護理教育與訓練、中醫護理相關政策與法規、中醫護理的未來展望等,讀者能從中明瞭中醫護理概況。第3、4章介紹中醫基本理論,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治則、經絡循行及其常用腧穴、四總穴與十總穴等,使學習者研讀後能建立中醫基本概念。第5~12章是從護理過程的觀點詮釋中醫護理學,其中第5、6章是介紹運用中醫四診及辨證的方法評估與蒐集個案資料的過程。第7章介紹中醫內科、傷科、婦科、兒科的護理常規。第8章服藥護理說明服用中藥的一般原則、中醫內治八法、常用中藥、常用方劑、 中藥煎煮法、中藥給藥方法。第9章食膳護理介紹食膳護理的重要性與飲食宜忌、藥膳護理原則與應用。第10章為孕產婦的中醫照護,強調婦女孕產期間的調護措施,包括:孕期護理、胎教、產期護理。第11章情志護理說明情志意義與健康、五臟的關係及情志護理方法。第12章則是技術實務,介紹中醫療護常用技術及其護理,包括:針刺護理、灸法護理、電針療法護理、耳穴埋針(豆)法護理、拔罐法護理、刮痧法護理、薰洗療法護理及推拿法護理。
著書本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相信大部分都是在百忙中抽空或挑燈夜戰下完成的。本書能順利完成非常感謝各位作者細心的蒐集資料並將自身豐富的經驗融入其中。並且感謝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編寫過程中的協助,更忘不了感謝周遭的朋友及家人給予的支持與鼓勵。
台灣中醫護理學會常務理事
張曼玲 謹識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