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的定義與由來
沒有完全相同的人 20
甚麼是體質 21
體質一說的演變 22
形態與質地 23
身體素質 24
形體 25
本質、氣質 26
《黃帝內經》有關體質的論述 27
《傷寒論》有關體質的論述 28
《金匱要略方論》有關體質的論述 29
《溫病條辨》有關體質的論述 30
中醫體質學說 31
體質的分類
常見的九種體質 34
平和體質 36
氣虛體質 37
陽虛體質 38
陰虛體質 39
痰濕體質 40
瘀血體質 41
氣鬱體質 42
濕熱體質 43
特稟體質 44
體質與健康
體質與發病 46
體質與辨證 48
體質是辨證的基礎之一 48
辨體質的益處 49
體質的測定
測定體質類型的意義 52
中醫測定體質的方法 53
望 54
聞 55
問 56
切 57
體質自測 58
自測方法 58
陽虛體質 59
陰虛體質 60
氣虛體質 61
痰濕體質 62
濕熱體質 63
瘀血體質 64
特稟體質 65
氣鬱體質 66
平和體質 67
判定的標準 68
示例 69
影響體質的因素
先天稟賦 72
後天養成 73
年齡因素 74
兒童的體質 75
青壯年的體質 76
老年人的體質 77
性別因素 78
男性的體質 79
女性的體質 80
生活環境 81
水土物產 81
季節氣候 82
生活方式 83
飲食因素 84
疾病因素 87
陽虛體質
陽與陰 90
陽虛 91
陽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92
畏寒(怕冷) 93
性慾減退,腰腿酸痛 94
陽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95
經常腹瀉 96
頭髮稀疏、黑眼圈、口唇發暗 97
舌體胖大嬌嫩,脈象沉細 98
上熱下寒 99
情緒低落 100
導致陽虛體質的原因 101
服藥不當 102
寒涼飲食 103
長期熬夜 104
陽虛體質易患疾病 105
肥胖 106
痹證 107
骨質疏鬆 108
陽虛體質的調養 109
調養原則—不傷陽氣 109
陰虛體質
陰虛 112
陰虛體質的主要症狀 113
主要特點 113
具體表現 114
導致陰虛體質的原因 115
陰虛體質易患疾病 116
陰虛體質的調養 117
調養原則—鎮靜安神 117
氣虛體質
氣從何處來 120
氣分哪幾類 121
氣虛 122
氣虛的類別 122
心氣虛 123
脾氣虛 124
肺氣虛 125
腎氣虛 126
導致氣虛體質的原因 127
氣虛體質易患疾病 128
氣虛體質的調養 129
調養原則—保護脾臟 129
瘀血體質
瘀血 132
瘀血體質的主要症狀 133
導致瘀血體質的原因 134
肝臟與瘀血體質 135
瘀血體質易患疾病 136
瘀血體質的調養 137
調養原則—疏肝活血 137
痰濕體質
中醫所說的「痰」 140
痰濕的形成 141
痰濕體質的主要症狀 142
導致痰濕體質的原因 143
傷腎、傷肺導致痰濕 143
傷脾促生痰濕 144
痰濕體質易患疾病 145
脂人、膏人和肉人 146
痰濕體質的調養 147
調養原則—健脾祛濕 147
濕熱體質
濕 150
甚麼是濕 150
熱 152
甚麼是熱 152
濕熱體質的主要症狀 153
導致濕熱體質的原因 155
肝膽疏泄與濕熱體質 156
濕熱體質易患疾病 157
皮膚病 157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158
肝膽疾病 159
濕熱體質的調養 160
調養原則—疏肝利膽 160
濕熱體質會轉化 161
氣鬱體質
氣鬱體質的主要症狀 164
導致氣鬱體質的原因 165
氣鬱如何致病 167
氣鬱體質易患疾病 168
氣鬱體質的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