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方劑白虎湯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經典溫習、臨證新論、現代研究
深入剖析方劑的源流、配伍及臨床應用價值
古代文獻的精華+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
既有歷史脈絡的整理,也有對實際療效的考察
一部研究經典方劑白虎湯的專著!
▎經典溫習
本書的第一部分回顧了白虎湯的起源與經典醫家對其的闡釋。白虎湯源自《傷寒論》,由漢代著名醫家張仲景所創。此方主要組成藥物包括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治療陽明熱盛、津液不足的病症。該部分深入探討了白虎湯的方名來源,結合道教神話中的「四神」概念,闡述了白虎湯的命名原理。這部分還引用了歷代名醫如柯琴、成無己等人的經典註解,展現了白虎湯在歷史上的多種用法和學術傳承。
此外,第一部分還分析了白虎湯的類方如白虎加人蔘湯、白虎加桂枝湯、玉女煎等變化方劑,探討了這些方劑的臨床應用場景,強調了辨證施治的靈活性。透過經典方與類方的對比,本書揭示了白虎湯及其變方在治療不同病症中的廣泛適用性。
▎臨證新論
第二部分著眼於白虎湯在臨床上的新發展。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臨床病例的增多,現代醫學對白虎湯的應用進行了更新與擴展。該部分詳細列舉了白虎湯在現代中醫診療中的各種應用實例,尤其是在治療暑溫、急性發熱性疾病、消渴症等方面的功效。這一部分的核心在於結合古今醫案,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並且強調了白虎湯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情況。
透過列舉具體的臨床案例,闡述了白虎湯在治療多種熱病時的顯著效果,如陽明經證的高熱煩渴、自汗出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津液不足及體內熱毒盛的特徵。本部分深入分析了白虎湯在不同症候下的加減配伍,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應用。透過這些現代案例,書中突出了白虎湯在中醫臨床中的價值,並對其在當代的應用提出了新的見解。
▎現代研究
第三部分聚焦於白虎湯的藥理研究和臨床試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中藥方劑的研究逐漸深入,更充分闡釋了白虎湯的藥理作用及其成分的科學機制。書中引用了大量來自現代實驗室的資料,探討了白虎湯中主要成分石膏、知母、甘草等的藥理作用,例如石膏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作用,知母則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而甘草則在調和諸藥、解毒護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本書的現代研究部分還介紹了白虎湯在抗炎、解熱、增強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強調了白虎湯在治療高熱、炎症等現代病症中的應用價值。這些研究為白虎湯的現代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使得這一傳統方劑的使用更加具有科學性和現代醫學價值。此外,書中還討論了白虎湯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應用,指出該方劑在現代醫學環境中依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本書特色:本書詳細介紹白虎湯經方的歷史淵源、藥物組成、臨床應用及現代研究。首先梳理了經方的來源及其演變,並分析藥物配伍的科學性及實用性;結合古今醫案,探討白虎湯在治療多種病症中的靈活應用,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該書更引用了現代藥理研究成果,進一步闡述了其藥物機理和臨床效果,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
深入剖析方劑的源流、配伍及臨床應用價值
古代文獻的精華+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
既有歷史脈絡的整理,也有對實際療效的考察
一部研究經典方劑白虎湯的專著!
▎經典溫習
本書的第一部分回顧了白虎湯的起源與經典醫家對其的闡釋。白虎湯源自《傷寒論》,由漢代著名醫家張仲景所創。此方主要組成藥物包括石膏、知母、甘草和粳米,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治療陽明熱盛、津液不足的病症。該部分深入探討了白虎湯的方名來源,結合道教神話中的「四神」概念,闡述了白虎湯的命名原理。這部分還引用了歷代名醫如柯琴、成無己等人的經典註解,展現了白虎湯在歷史上的多種用法和學術傳承。
此外,第一部分還分析了白虎湯的類方如白虎加人蔘湯、白虎加桂枝湯、玉女煎等變化方劑,探討了這些方劑的臨床應用場景,強調了辨證施治的靈活性。透過經典方與類方的對比,本書揭示了白虎湯及其變方在治療不同病症中的廣泛適用性。
▎臨證新論
第二部分著眼於白虎湯在臨床上的新發展。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臨床病例的增多,現代醫學對白虎湯的應用進行了更新與擴展。該部分詳細列舉了白虎湯在現代中醫診療中的各種應用實例,尤其是在治療暑溫、急性發熱性疾病、消渴症等方面的功效。這一部分的核心在於結合古今醫案,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並且強調了白虎湯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情況。
透過列舉具體的臨床案例,闡述了白虎湯在治療多種熱病時的顯著效果,如陽明經證的高熱煩渴、自汗出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津液不足及體內熱毒盛的特徵。本部分深入分析了白虎湯在不同症候下的加減配伍,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靈活應用。透過這些現代案例,書中突出了白虎湯在中醫臨床中的價值,並對其在當代的應用提出了新的見解。
▎現代研究
第三部分聚焦於白虎湯的藥理研究和臨床試驗。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中藥方劑的研究逐漸深入,更充分闡釋了白虎湯的藥理作用及其成分的科學機制。書中引用了大量來自現代實驗室的資料,探討了白虎湯中主要成分石膏、知母、甘草等的藥理作用,例如石膏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作用,知母則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而甘草則在調和諸藥、解毒護胃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本書的現代研究部分還介紹了白虎湯在抗炎、解熱、增強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強調了白虎湯在治療高熱、炎症等現代病症中的應用價值。這些研究為白虎湯的現代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使得這一傳統方劑的使用更加具有科學性和現代醫學價值。此外,書中還討論了白虎湯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應用,指出該方劑在現代醫學環境中依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本書特色:本書詳細介紹白虎湯經方的歷史淵源、藥物組成、臨床應用及現代研究。首先梳理了經方的來源及其演變,並分析藥物配伍的科學性及實用性;結合古今醫案,探討白虎湯在治療多種病症中的靈活應用,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該書更引用了現代藥理研究成果,進一步闡述了其藥物機理和臨床效果,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價值。
目錄
上篇 經典溫習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臨床藥學基礎
第三章 源流與方論
中篇 臨證新論
第一章 白虎湯臨證概論
第二章 白虎湯臨證思維
第三章 臨床各論
下篇 現代研究
第一章 現代實驗室研究
第二章 現代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臨床藥學基礎
第三章 源流與方論
中篇 臨證新論
第一章 白虎湯臨證概論
第二章 白虎湯臨證思維
第三章 臨床各論
下篇 現代研究
第一章 現代實驗室研究
第二章 現代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試閱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溯本求源
一、經方出處
《傷寒論》
1.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2.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3.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4.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二、方名釋義
據史料記載,戰國前期,中國天文學家為觀察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的運行,選取了二十八個星宿作為觀察的代表,稱為二十八宿。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選取四種動物形象相配:西方七宿配白虎;東方七宿配青龍(蒼龍);南方七宿配朱雀(朱鳥);北方七宿配玄武(龜蛇)。道教興起後,沿用古人之說,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宣稱其祖先為趙玄朗,並上尊號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詔令天下,玄朗二字不許用,以元代替玄,以明代替朗,後來又用真代替玄)納入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朴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一般認為白虎為二十八宿星中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以此七宿合看其形象像虎而得名。關於白虎的形象的描述,《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白虎上應觜參,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懾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同時,道教亦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籤》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經云:『子若得一萬事畢。』淑女之異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動,故稱之為虎也。」這就是白虎神名的由來。
據《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所載,梁代陶弘景曰:「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指《湯液經法》),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二旦,即大、小陽旦湯,大、小陰旦湯;六神大小即大、小青龍湯,大、小白虎湯,大、小玄武湯,大、小朱鳥(雀)湯,大、小勾陳湯,大、小螣蛇湯。陶弘景的這段話說明了諸方的命名運用了道教文化中的四象六神之名,也說明了張仲景撰寫《傷寒論》時所採用方劑的來源。因此可以得知,《傷寒論》方劑必然也借鑑了《湯液經法》原來的方劑名稱。
同樣在《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有記載,陶弘景曰:「陽旦者,升陽之方,以黃耆為主;陰旦者,扶陰之方,以柴胡為主;青龍者,宣發之方,以麻黃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為主;朱鳥者,清滋之方,以雞子黃為主;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此六方者,為六合之正精,升降陰陽,互動金木,既濟水火,乃神明之劑也。」說明了在對方劑命名時不僅僅是單純地借鑑了六神之名,更進一步說明了命名時還考慮到各方劑的主要藥物以及主要功效,用六神之特性進行類比,從而進行命名。
第一節 溯本求源
一、經方出處
《傷寒論》
1.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2.傷寒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3.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4.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二、方名釋義
據史料記載,戰國前期,中國天文學家為觀察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的運行,選取了二十八個星宿作為觀察的代表,稱為二十八宿。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選取四種動物形象相配:西方七宿配白虎;東方七宿配青龍(蒼龍);南方七宿配朱雀(朱鳥);北方七宿配玄武(龜蛇)。道教興起後,沿用古人之說,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宣稱其祖先為趙玄朗,並上尊號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詔令天下,玄朗二字不許用,以元代替玄,以明代替朗,後來又用真代替玄)納入神系,作為護衛之神,以壯威儀。《抱朴子.雜應》引《仙經》描繪太上老君形象時說:「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一般認為白虎為二十八宿星中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以此七宿合看其形象像虎而得名。關於白虎的形象的描述,《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云:「西方白虎上應觜參,英英素質,肅肅清音,威懾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同時,道教亦將其用於煉丹術語,如《雲笈七籤》卷七十二引《古經》四神之丹稱:「白虎者,西方庚辛金白金也,得真一之位,經云:『子若得一萬事畢。』淑女之異名,五行感化,至精之所致也。其伏不動,故稱之為虎也。」這就是白虎神名的由來。
據《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所載,梁代陶弘景曰:「外感天行,經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湯。昔南陽張機,依此諸方(指《湯液經法》),撰為《傷寒論》一部,療治明悉,後學咸尊奉之。」二旦,即大、小陽旦湯,大、小陰旦湯;六神大小即大、小青龍湯,大、小白虎湯,大、小玄武湯,大、小朱鳥(雀)湯,大、小勾陳湯,大、小螣蛇湯。陶弘景的這段話說明了諸方的命名運用了道教文化中的四象六神之名,也說明了張仲景撰寫《傷寒論》時所採用方劑的來源。因此可以得知,《傷寒論》方劑必然也借鑑了《湯液經法》原來的方劑名稱。
同樣在《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中有記載,陶弘景曰:「陽旦者,升陽之方,以黃耆為主;陰旦者,扶陰之方,以柴胡為主;青龍者,宣發之方,以麻黃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為主;朱鳥者,清滋之方,以雞子黃為主;玄武者,溫滲之方,以附子為主。此六方者,為六合之正精,升降陰陽,互動金木,既濟水火,乃神明之劑也。」說明了在對方劑命名時不僅僅是單純地借鑑了六神之名,更進一步說明了命名時還考慮到各方劑的主要藥物以及主要功效,用六神之特性進行類比,從而進行命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