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病完全手冊:給病人及家屬的照顧指南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經驗顯示,對疾病懂很多的巴金森病人,日子會過得比較好。
若能及早正確診斷,今日的治療技術已能長時間有效維持罹患巴金森病的人的身心功能,讓他們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然而困難在於,巴金森病診斷極難,不僅有許多症狀類似的疾病(即類巴金森症)帶來混淆,每個罹患巴金森病的人,其症狀表現也差異極大。
巴金森病的處置並無單一公式可循,它仰賴有經驗的醫師與有準備的病人共同決策,擬定個別化、整體性的照護計畫。因此,病人、家屬、醫療單位三方對疾病的深切認識,將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折騰,是正確診斷、有效對治的厚實基礎。
這正是本書的目的──提供最新、最必要知識,讓病人與家屬成為醫師的最佳決策夥伴。本書有以下特色:
★教讀者有效區別「巴金森病」與「類巴金森症」,以促進醫病溝通,提高診斷正確率。
★收錄藥物、手術與治療觀念的最新進展,協助選擇最佳治療策略,避免藥物副作用困擾。
★專章討論巴金森病的非動作症狀與病人心理衝擊,以利安排身、心全方位照護。
★專章討論年輕人罹患巴金森病面臨的問題,提出規畫生涯的要領。
★專章討論運動、飲食與替代療法須掌握的原則,提出更全面的照護觀點。
★深入淺出,資訊最新,詳附關鍵QA問答,迅速掌握治療要領。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 蔡崇豪
國際媒體好評
這是一本最好的巴金森病綜合指南。如果要推薦一本書給巴金森病的醫師,就是這本了!──美國巴金森協會《年輕巴金森病者快訊》(APDA Young Parkinson's Newsletter)
病人及家屬將發現,這本實用指南與醫師的照護是完美的互補!──《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這本書非常清晰、仔細地描寫了巴金森病,包括徵兆、症狀、診斷方法、手術與藥物治療,以即適當的飲食、運動與補充療法的價值。──《巴金森新知》(Parkinson Update)
這是一本為巴金森病的病人、家屬,甚至是醫師所編纂的傑作。──《世界神經病學》(World Neurology)
目錄
【推薦序】 一部好的指引書籍,對於面對巴金森病十分重要/蔡崇豪
【譯序】 精神科醫師與罹患巴金森病的人/陳登義
【第三版序】 對疾病懂很多的人,日子過得比較好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 什麼是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是怎麼回事?
是什麼導致症狀產生?
類巴金森症(或巴金森症候群)
如果我得了巴金森病會發生什麼情況?
治療
何時我該告知家人、親友及同事?
●第二章 誰會得巴金森病?
巴金森病有多常見?
巴金森病與年老
巴金森病是遺傳性疾病嗎?
環境因素與巴金森病
身體以外的因素如何啟動巴金森病的症狀?
第二篇 巴金森病的徵象與症狀
●第三章 早期症狀
只有在身體某一側出現症狀
內在型顫 抖
輕度顫抖
情緒效應
疼痛和其他感官效應
腳部抽筋
面具式臉部表情
嗓音改變
喪失手的靈活性
彎曲的姿勢
走路及其他全身性動作的困難
失去平衡
憂鬱 &n
序/導讀
推薦序
一部好的指引書籍,對於面對巴金森病十分重要
蔡崇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
巴金森病於1817 年被描述及發現,迄今仍不知其真正致病原因,而其最關鍵的病理變化,乃是中腦黑質部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凋亡。病人的症狀主要有動作緩慢、顫抖及肌肉僵直的現象。在疾病發展的過程中,有些病患可能會有小碎步,或走路會往前衝的現象。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這些動作相關症狀外,近十幾年來神經學家更注意到痠痛、消化道症狀、情緒、睡眠及嗅覺等非動作性症狀,有時也對病人造成莫大的困擾。
自一九六○年代左旋多巴被應用於巴金森病的治療以來,後續又有許多新藥問世。其最大的目的,乃希望能改善並維持罹患此症的人症狀不要有太劇烈的波動,並且藥效能拉長。不過,有部分的病人仍會面臨病狀在好與壞之間擺盪及藥效縮短的問題。以上這些,均是病人及家屬所必須長期共同克服的問題。
因此,有一部好的指引書籍,對罹病的人及家屬在面對疾病的過程與照顧時,均十分重要。雖然這是個知識爆炸與網路普及的時代,但在國內有關巴金森病的書籍並不多見。登義醫師於其忙碌的工作之餘,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譯成此書,相信促其完成此艱鉅任務之原動力,必是源自其心中對病人及家屬極大的關心與負擔。特別他本身是精神醫學的權威,故於此書有關心理精神層面的譯註更是精闢。三位作者之一的安東尼.連恩(Anthony E. Lang)是研究與治療巴金森病非常著名的學者,他曾經到過台灣,對此病的病理機制及最先進的處置知之甚詳,本書由其主筆,可看度極高。
書中除了對疾病本身的詳細論述外,對藥物的問題、深部腦刺激術施行的時機、病人的生活照顧及心理層面的支持,均有相當深入的剖析。相信此書的問世對病人、家屬乃至專業的醫療人員均是一大福音。「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相信在大家齊心努力下,定能帶給病患更豐收的五穀新酒。
序
對疾病懂很多的病人,日子過得比較好
本書首版出版迄今十三年中,有關巴金森病的處置及治療又有了許多進展。無論是了解巴金森病的基本病因及基因和遺傳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是在治療方面,外科手術的重要性以及針對症狀的新藥開發,都有了很重要的發展。對於可以減緩巴金森病進行的「疾病調節」或「神經保護」療法,也有越來越多研究關注。本版探討了所有這些發展,同時仍保留本書初始的立意及目的,以幫助病人及家屬更確切了解如何和巴金森病一起生活。人們在第一次得知診斷結果為巴金森病時,一般對這個疾病所知不多,疑問難免便排山倒海而來。而許多病人及家屬一旦把他們有限的經驗及知識套在自己身上時,都會大感驚慌。
但事實上,由於新的以及更好的療法漸漸出籠,巴金森病對人們生活上的影響在近年來已有了根本的改變。確實,過去數十年來,巴金森病已經無礙於人們繼續享有多年能有所貢獻並心滿意足的生活。事實上,大部分巴金森病患者在診斷後十年,仍能擁有獨立的日常生活功能(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簡稱ADL)。了解巴金森病的症狀及其處置,是每位患者維護病情穩定、保有掌控能力的關鍵所在。許多身體疾病都屬慢性病,諸如關節炎、氣喘、糖尿病,巴金森病也包括在內。與每一種慢性病和平相處的祕訣,除了在於必須清楚了解身體的醫療狀況之外,也必須了解到:個人面對疾病時有無準備,其實攸關患者能否得到能維持身體健康的處置。例如,在做臨床決策時,醫師仰賴的是病史及病人和家屬、照護者所提供的回饋。成功的巴金森病處置並無任何單一公式可循,而是仰賴一種個別化且整體性的照護計畫,由有經驗的醫師與有準備的病人共同決策來擬定。
我們在本書直白而坦誠地探討巴金森病,解說到底是腦部哪裡出了問題而導致此疾患,也說明醫師如何做出巴金森病的診斷,並探討有關診斷的細節與奧妙之處,讓巴金森病患者及家屬了解,要得出正確診斷有時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巴金森病是個進行性疾病,它會隨著時間惡化。在各別章節裡,我們釐清了巴金森病早期、中期及盛發(晚)期各階段所常見的問題。我們不只相當詳細討論這些問題,而且根據我們的經驗,針對如何與這些問題更和平相處,提出許多建議。
大部分人認為巴金森病的主要問題和動作障礙有關,包括顫抖和行走。然而,有多年巴金森病經驗的病人,都會很熟悉由疾病本身及其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各樣非動作症狀。因此,我們特闢一章(第六章)廣泛重新探討可能發生的許多常見非動作症狀,包括憂鬱、冷漠無感、焦慮、出汗、性功能失常、記憶問題、睡眠障礙、衝動控制疾患(例如,過度的賭博、購物、使用電腦、飲食)、膀胱問題及便祕。
本書對藥物療法在治療巴金森病所扮演的角色,也有透徹的探討。過去四十五年來,巴金森病的治療已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進展。我們概要描繪了巴金森病的藥物是如何發揮作用、為何有效、相關的藥物副作用,以及病人在現實上可以對藥物有什麼期待。如何安全而有效地使用藥物,以及各種藥物的合併,本書也都予以徹底回顧,包括對各種非動作症狀的藥物療法。
外科在治療巴金森病所扮演的角色,仍繼續有所演進。書中回顧了各種有用的手術類型。重要的是,病人及家屬在考慮把手術列為治療選項之前,應該問問自己和醫師什麼問題,針對這點我們提出了重要的關鍵建議。
本書末章囊括許多常見問題及清楚簡要的回答,這些都是經常在診間裡被提出來的難題(每個問答的主題,在本書各章節中都有更為詳細的解說)。照顧巴金森病人的多年經驗讓我們了解,資訊充足且對疾病懂得很多的病人,日子會過得比較好。我們在本版書中的目標,是要提供一些基礎知識給與巴金森病共處的人,以協助他們對疾病造成的改變能良好調適,並發展出自我監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地成為能和醫師共同下決策的夥伴。本書各章可依序閱讀,也可分章單獨閱讀,為此,有些資訊在書中各章會有所重複。對於循序閱讀章節的人,重複的資訊有助於加深對重要議題的印象。
我們感謝過去幾年來照顧過的所有病人及家屬所分享的見解、經驗以及對巴金森病的種種回應。巴金森病社群所展現的精神是一種持續不懈的希望。我們盼望能將過去照顧過的病人所展現的生存面貌,成功傳達給更多受到巴金森病影響的人們與家屬。
試閱
不管何時,一旦診斷為巴金森病,病人和家屬很自然便會問:「巴金森病『是』什麼?」在治療罹患巴金森病的人們時,我們醫師當然會和許多患者討論這個問題。但我們──和他們──都察覺到,這個答案可以是直截了當卻又難以界定。
巴金森病是個退化性神經疾病(degenerative neurologicdisease)。退化性表示「品質的下降」──也就是,疾病隨著時間會越來越嚴重;神經則指神經系統。因此你可以說,巴金森病是會隨著時間惡化的神經系統疾病。我們也把巴金森病形容為一種慢性(chronic)、進行性(progressive)神經疾病。慢性表示「長期的」;進行性表示「一步一步進行著」或「向前推進」。巴金森病不會消失,它會逐漸惡化。
首先描述這個疾病樣貌的是英國醫師巴金森(James Parkinson),於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巴金森病。他關於這個疾病的原始論文在1817 年發表,名稱為〈論震顫性麻痺〉(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因此現在有時仍會把巴金森病稱為「震顫性麻痺」。還有另一名稱是激躁性麻痺(paralysis agitans),這不過是「震顫性麻痺」的拉丁文。巴金森病、震顫性麻痺及激躁性麻痺,都指稱同一個疾病。
好消息是,真正的巴金森病進行緩慢。即使症狀已經十分明顯,足以確切診斷出來,通常也還得經過好幾年,甚至十年以上,患者才會出現嚴重失能。更好的消息是,治療可讓症狀緩和,所以有時要經過十年或十年以上,患者的生活品質才會因症狀而受到重大衝擊。
在巴金森病患者身上,稱為神經元(neurons)的特定腦細胞群會緩慢但進行性地受到損害,然後有某些部分退化或死亡。這個過程導致了巴金森病的典型症狀,醫師稱為「具特色的症狀」,因為它們是巴金森病的主要特徵(本書中,當我們稱某些症狀是某個疾患的「特徵」或「特色」,表示這是那個特殊疾患的典型症狀,做為與其他疾患的區別)。巴金森病的特徵症狀是,患者會不自主地顫抖,他們的肌肉會變得僵直而生硬,無法自主做出快速的動作。他們走路的特殊姿態很容易辨識,典型的姿勢是身體彎曲或屈曲,所以可能難以保持平衡。中期巴金森病的特殊症狀,可以用TRAP 這四個字母來記憶:T 是顫抖(tremor)。R 是僵硬(rigidity)。A 是動作不能(akinesia,字面意思是「動作欠缺」),指喪失自發性或隨意的動作,以及動作喪失流暢;至於動作緩慢下來,而非全然失去,則稱為動作遲緩(bradykinesia)。P 是姿勢不穩(postural instability),指的是有平衡困難及跌倒的危險。巴金森病既無法痊癒,也沒有任何治療可使它的進行緩慢下來。
此外,早期巴金森病的徵象與症狀(譯按:症狀是病人主觀陳訴的;徵象則是醫師在檢查時客觀發現到的。巴金森病同時具有神經性疾病典型的徵象及症狀,後面章節裡會有深入探討)和其他神經性疾病只有微妙的差異,那些神經性疾病有些比巴金森病嚴重,有些則較輕微。這些疾病之間的類似性,讓診斷變得困難,而且讓出現巴金森病症狀的人也同樣感到挫敗的是,唯一能辨識是否為巴金森病的方式,通常是「等著瞧」。
巴金森病是怎麼回事?
出現巴金森病時,最早主要受損的神經元(神經細胞)位於腦中稱為黑質(black substance,拉丁文為substantia nigra)的區塊裡。當黑質裡的神經元退化,腦產生身體動作的能力便受到破壞,從而產生巴金森病特有的徵象與症狀─顫抖、僵硬、運動不能(動作欠缺或喪失自發性動作)和動作遲緩(動作緩慢),以及行走和姿勢上的問題。腦部的其他區塊也會受到影響,特別在疾病盛發期,這似乎足以解釋何以症狀如此廣泛,最終卻可以歸結為巴金森病的一部分。
腦疾病會出現什麼症狀,有一部分是由退化的神經元的所在位置來決定。例如,阿茲海默症涉及到大腦皮質神經元的退化,導致記憶喪失和精神功能敗壞。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美國一般稱為魯蓋瑞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台灣俗稱漸凍人),是因為脊髓及腦中某些特定運動神經元的死亡,導致深度的運動無力。又,巴金森病受到侵犯的神經元位於黑質裡,而腦中這個區塊對運動活力(動作)的控制和調節非常重要。類巴金森症(或巴金森症候群)
任何具有巴金森病特色的徵象及症狀(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或喪失自發性動作及姿勢障礙)的人,我們可說他得了類巴金森症或巴金森症候群(Parkinsonism),但並非每個有類巴金森症的人都罹患巴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類巴金森症具有許多可能的原因,而巴金森病是許多可能原因中的一種罷了。例如,類巴金森症可以是中風造成的結果,或某些藥物產生的副作用。許多其他神經退化性疾患都會導致類巴金森症,儘管巴金森病是這些疾患中最常見的。在許多情況下,其他神經退化性疾患中所發現到的類巴金森症,是來自黑質受到損害,而且損害往往同時擴展到腦中其他區塊。有類巴金森症的人可能在動作、思維、行為以及其他身體功能(諸如血壓及性、膀胱和腸道功能)上會出現障礙,這些都是真正罹患巴金森病的人比較不會出現的症狀。即使考量到這樣的差異,巴金森病仍很難和其他形式的類巴金森症區別。病人和家屬有必要了解類巴金森症,因為被診斷為巴金森病的人有20% ~25%後來被發現是其他形式的類巴金森症。類巴金森症可能看來很像巴金森病,但時間過得越久,就越不像。疾患剛發生時顯現的差異雖然細微,但隨著時間進展會變得越來越明顯。比起罹患巴金森病,罹患類巴金森症的人的症狀會顯得更快造成失能,也可能疾病進行得更慢。治療巴金森病的藥物對類巴金森症的症狀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有作用。
有些其他疾患,包括不自主顫抖,嚴格講並不是一種類巴金森症,但也可能會被誤以為是巴金森病。如果你曾被診斷有巴金森病,卻觀察到你的症狀並非本書所描繪的巴金森病特殊症狀,那麼你可能罹患的是其他形式的類巴金森症,或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疾病。
如果我得了巴金森病會發生什麼情況?
由於巴金森病是個進行性疾患,一般預期該疾病的徵象和症狀都會逐年漸趨明顯。有效的治療或許可以成功掩蓋症狀,以致有段時期看起來似乎該疾病並沒有在變化,特別是在早期幾年內。然而,隨著時日,即使有治療,大部分罹患巴金森病的人都會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問題。沒有任何人,包括醫師或其他人,可精準預測巴金森病在每位特定個人的身上會如何進行,或進行多快。沒有任何可靠的方式可以評估黑質細胞喪失的程度如何,也沒有任何實驗室檢驗或廣泛使用的造影技術可以告訴我們已經喪失多少細胞,或該喪失情形進行得有多快。即使是新的造影技術,也無法預測疾病的嚴重性或進行程度。
我們可以說,巴金森病不會讓一個原本可以行走且生活功能獨立的人,在十二個月內突然變得完全失去能力而需要倚靠輪椅。就一般的病人而言,此病在數年間進展非常緩慢而且是逐步的,在頭幾個月或幾年間有比較輕微及微妙的變化。
雖然無法預測此病在特定個人身上如何進行,我們仍然試著回答病人對他們自身病情發展必然會有的疑問。為什麼?因為人們需要知道他們還能受雇多久,或完全自給自足生活多久。為了經濟上、就業上、及社交上的理由,他們需要知道疾病會怎麼進行。
每個人疾病的進行差異很大。有些病人進行得相對快速,在五年內就開始出現顯著的身體失能,而其他人可能過了十五年都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失能狀態。有時這些不同的病程被區隔為「良性」和「惡性」。就我們的經驗,大部分所謂惡性的巴金森病案例後來證明其實都是其他疾病,只是在早期階段很像是真正的巴金森病。
從患者本身已往的巴金森病經歷,最能得知他個人未來病情會如何發展。換言之,患者疾病進行的速度通常跟之前已經發生在他身上的狀況相同。這意味對一個才剛診斷罹患巴金森病的人特別難以做出預測,因為我們對疾病目前在他身上究竟如何進行,一無所知。我們能給的最多是一般資訊。因此一般而言,我們認為,等到早期診斷出巴金森病之時,或給予審慎的藥物治療之時,人們可能已經持續五至十年出現不會嚴重干擾到生活品質的動作症狀。再說一次,巴金森病不是那種會在短短幾個月內快速惡化的疾病。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疾病的進行趨緩或停止,但當前的治療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症狀,特別是在頭幾年。許多接受足夠且恰當治療的人會注意到,在頭幾年中很少或根本沒有症狀在進行。雖然無法使潛伏的疾病減緩進行,但減輕症狀可以延遲巴金森病造成的失能,對患者大有助益。然而隨著時日,病人的動作失能程度確實會增加,在罹病之後的五到十年症狀就會破壞他的日常生活。此時,就需要高劑量的藥物,且必須更頻繁地監控及調整藥物。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