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你未曾察覺的情緒怪獸「小鬱」,可能正在一步步亂入你的生活!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2個人喜歡
  • 9 270
    300
  • 分類:
    中文書醫療保健疾病百科憂鬱/躁鬱症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林妤恒白琳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圓神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04/01

出版情報

讓精神科醫師喘口氣吧 :《我的悲傷不是病》的編後記

2017/05/22 《2014150407013》書裡面有個故事,有位婦人前來門診,她被先生拋棄了,要獨自帶著小孩生活,還要面臨龐大的經濟壓力,於是她出現了各種憂鬱症狀:失眠、憂慮悲傷。故事有個意外的轉折:她中了樂透。於是她所有的類憂鬱症狀完全消失,當初幫她看診的醫師懷疑這位婦人是否真的得了憂鬱症。 類似的故事,新聞上常看到:半年沒發片的歌手、志得意滿卻經商失敗、感情婚姻受到重擊,都有憂鬱症。但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心病還需心藥醫。是否我們都太常用醫學術語來定位自己的人生問題、是否我們不願承認自己的情緒是來自於真實的挫敗、是否我們都再也不能忍受自己得經歷某段低潮時光呢? 今日,我們很常用「疾病」來定位「個性」與「習慣」,手機滑太多有「上癮症」、物品一定要歸位有「強迫症」、心情時好時壞話一多就是「躁鬱症」,以前我們用星座定位自己的個性,現在改成用疾病。也許有人會說,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沒有什麼關係,可是「疾病」這個概念本身,蘊含著當事人因此「受苦」,需要「治療」。仔細想想,這些生活壓力源所造成的情緒,是否需要透過醫療方法解決呢? 人透過演化所留下的能力,通常都是對生存有幫助的。所以,當我們處於憂鬱的時候,是發揮什麼生物設計功能呢?當我們受到挫折時,憂鬱情緒會讓我們退縮,有助於休養生息、重新思考,不會一再去嘗試高壓的挑戰,讓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所以就演化來看,憂鬱、焦慮、不安,是我們面對壓力事件或是痛失人事物的自然反應。更重要的是,人是具有「韌性」的生物,有自然回彈的能力,如果太執著、過度病理化正常的負面反應,就會以為自己的韌性消失了。 當然,我們不是全面否定憂鬱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存在。許多知名的學者、作家都揭露過自己有「無緣故的悲傷」,比如美國社會學家卡普(David A. Karp)一直以為自己常年的憂鬱是因為煩惱沒拿到終身職,結果他達成目標的那一週,病情更加明顯,無緣故地失眠、一直覺得身邊有人過世。除了這種無緣故的悲傷,有些人遇上一般打擊就會產生過激的反應、喪失韌性、造成生活上的失能,這些都是需要醫療介入的情況。 在台灣這個過勞之島,病人過勞、醫生也過勞,身為一般醫療消費者(以及潛在患者)的我們,懂得節省醫療資源給需要的人,算是功德無量。在面對生活打擊、情緒焦慮低落時,先想想有沒有任何醫療介入外的解法,或是說,解鈴還需繫鈴人,該罵的混蛋就去罵吧!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打起精神,

因為還要念書、工作,還要面對許多事情,

但我就是無法、無法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

 

你,被「小鬱」亂入了嗎

「小鬱」是一隻讓人們低潮、生活混亂失序的情緒怪獸

為了制止牠不再亂入人類世界搗蛋,

請跟著我們一起——抱.緊.處.理!

 

★「小鬱亂入」榮獲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社會責任組優勝

明明對別人來說是簡單輕鬆的日常,

為什麼我們走起來卻總是傷痕累累、寸步難行?

你未曾察覺的情緒怪獸「小鬱」,可能正在一步步亂入你的生活!

 

憂鬱症,看似沉重的標籤,卻沒有想像中的遙遠,隨時可能出現在人生低落的每個時刻。

在那些莫名低潮的時候、突然感傷落淚的時候、無來由想放棄的時候、找不到任何微笑的時候……正是憂鬱症一步步接近的警訊,這時,我們稱它為「小鬱」。它就像一頭渴望關愛的黏人怪獸,忽視沒有用、推開也沒有用,唯有正視它,用滿滿的愛抱緊,亂入的怪獸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

本書將我們內心的憂鬱情緒,擬人化成可愛又神祕的黑色生物「小鬱」,並結合專業醫師建議,以輕鬆的文字和趣味插畫,帶你徹底認識這個攪亂我們日常生活的小怪獸。

書中也分享了一個人的自我調適方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各種途徑。被「小鬱」亂入的你並不孤單,也無須恐懼,只要練習與內心的情緒怪獸共處,一天一點點,終有一天能讓情緒自由,從簡單的日常快樂起來。

名人推薦

李明濱(台大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圖文不符(資訊設計粉絲團)

蘇禾(肯愛協會祕書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抱緊推薦

 

憂鬱症通常被稱為「心的感冒」,也因為被長期汙名化,導致許多人不敢承認、不願就醫,因而錯失及早治療、緩解症況的機會。本書作者充分發揮專業能力,設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深獲網友喜愛與支持。而生動活潑、清楚易懂的脈絡章節,也能提供有情緒困擾的人們初步認識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並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找尋相關精神醫療專業資源。

──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我始終認為,獲得「充分理解」是邁向療癒的重要關鍵。然而,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是孤獨的,渴望被他人理解,但又不認為能被完全理解。幸好這本書誕生了!書中採用淺顯易懂的筆觸,精準地提供關於憂鬱症的重要資訊,讓被小鬱亂入的當事人、身旁親友及社會大眾,都有了進一步理解「小鬱」這個情緒怪獸的途徑。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此人進廠維修中!》作者)

 

「雖然很疲憊,還是得走下去才行!」這本書道出的是一種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情緒常伴隨左右,甩不開,離不去,正視憂鬱必然存在是健康的面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勢必擁有時,最佳妙方就是懂得與它好好相處。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帶領你踏出這第一步。

──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這是由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好的理想而設計出的一本書籍,而透過大家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前進一些。

──張志祺(「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作者

林妤恒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喜歡帶著底片機旅遊,偷偷觀察街上的人事物。大學四年碰了各種設計領域,但依舊無法決定應該要做哪種設計,目前仍在各處打滾尋找目標。

 

白琳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喜愛設計、藝術、漫畫和插畫。目前在最容易被小鬱亂入的城市紐約攻讀傳達設計,一邊思考「設計」究竟是什麼。

「小鬱亂入」為兩人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作品,希望藉由憂鬱症化身的黑色小怪獸「小鬱」,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不再害怕並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為「小鬱亂入」延伸的第一本著作。

小鬱亂入經歷:

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社會責任組優勝

入圍 金典設計新秀

入圍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小鬱亂入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小鬱亂入網站 http://depressytrouble.tw/

目錄

推薦序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林廷宜

推薦序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林耿立

推薦序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張志祺

作者序  為母親、我自己和許多被小鬱亂入的人  林妤恒

「小鬱亂入」的奇幻冒險旅程  白琳

 

前言 突然有點走不下去

 

1  原來是被小鬱亂入了

小鬱是什麼?

小鬱帶來的危害?

小鬱的歷史

當小鬱亂入時……

哪些人容易被小鬱亂入?

被小鬱亂入的人常常也是……

原來他們也曾被小鬱亂入!

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

 

2  踏上治療的旅程

說到小鬱,他們最了解

相關醫療機構

憂鬱症常見療法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和自己對話

 

3  療癒客棧

是小鬱?還是憂憂子?

小鬱VS憂憂子

小晴與小鬱:青少年的憂鬱症

美育與小鬱:主婦的憂鬱症

鈞鈞與小鬱:兒童的憂鬱症

阿智與小鬱:上班族的憂鬱症

阿祥爺爺與小鬱:老人的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產後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冬季憂鬱症

重鬱症與輕鬱症

 

4  精神病車站

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容易搞混的精神疾病

 

5  人生路途旁的崖谷

憂鬱症與死亡

憂鬱症與自殺

因為憂鬱症想自殺時,可以怎麼做?

自殺與憂鬱症的誤會

  

6  最後的一段路

憂鬱症會痊癒嗎?

這樣做,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這樣吃,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對付小鬱,這些別吃

小鬱亂入我的人生,能帶來幫助嗎?

 

結語  陪你一起走過

破除憂鬱症的迷思

我們該如何面對帶著小鬱的人?

如果身旁有被小鬱亂入的家人或朋友,你可以怎麼做?

被小鬱亂入的人,應該怎麼面對家人?

序/導讀

推薦序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文/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也許你正因滿足而感到喜樂,覺得好奇而充滿勇氣,可以同理而寬容以對,因為得到幫助而心存感激;也許你也曾經因工作勞累而倦怠,因時機未到而焦慮,因不知從何選擇而困惑。親愛的朋友,你快樂嗎?

 

幾則報導指出,現今生活中慢性疾病已持續困擾著我們,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憂鬱症等心理性疾病、帕森金斯等退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失調、癌症等疾病。當中研究報告也顯示台灣目前高中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現象,正值青春年少、身強力壯的年紀,卻對生活有過於牽強的投入;長久的健康、當下的及時行樂,抑或是無可奈何的壓力,何者才是我們真正所需,其實很值得再思,好做出正確的抉擇。紀律,是一種疼愛自己的方式。我認為要完成你的夢想需要幾項勇氣──有創新的膽量、有執行的動力、有頑強的信念、有與他人分享榮耀的度量、更要有和自己好好相處的能耐。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是個難以成形卻很有意義的提案。難以成形是因為如何將坊間及相關專業匯整為資料,經由視覺化的過程將所欲傳遞的訊息清楚表達,使讀者容易理解──從原始資料(Data)到統整過的資料(Information),再轉換為知識(Knowledge)的傳遞,以協助使用者獲得智慧(Wisdom) ──訊息設計師透過資料彙整分析,經由視覺化的手段所能幫助的就是讓使用者可以將所收到的訊息易於吸收、易於理解、易於轉換成為他們的知識和智慧。

 

本書以造形描述小鬱和憂憂子的差異立即可視、立即可懂,從顏色、耳朵、利爪等生動的樣態很快地讓讀者理解它們的特性和差異,並適時傳遞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因應之道。如何提供必要且適切的訊息、如何引人願意了解、如何灌輸概念、如何導正想法、如何讓內容正確而有深度、如何易讀(讓讀者理解專有名詞)、如何讓人想繼續讀、如何越讀越正向,願意散播正向力量等……是陸續丟給妤恒和白琳兩位年輕設計師的課題。而在這些過程中,兩位年輕設計師所要面對更重要的事,是知道如何畫出一條在成功訊息引導和專業醫療叮囑之間的適當界線,何時該進、何處該止,設計才能提供真正且正確的幫助。訊息設計所必經的視覺化過程雖不易成形、不易受注目、不易被了解,但我很高興在打下這些預防針之後仍看到兩位年輕人的熱情不減,壯志未滅。因為有意義,因為有心,就來做吧!然後要做,就把它做好!

 

人生途上本是行路難,但思維的轉換可以讓風景改變,並形成動力,「雖然很疲憊,還是得走下去才行!」──妤恒和白琳道出的是一種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情緒常伴隨左右,甩不開、離不去, 正視憂鬱必然存在是健康的面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勢必擁有時,最佳妙方就是懂得與它好好相處。

 

學習妥善處理情緒,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有能力將憂鬱變得有意義,轉化為力量,也會因欲望而引發動力,因難得糊塗而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可行的念頭和無懼的勇氣是這股力量的強大挹注,喜樂與感恩是我們行路中跨步無礙的能量。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很重要,敏感也好,粗心也罷,我們得學會慈悲,對他人寬容,也饒了自己,適時地放自己一馬。

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領你踏出這第一步。很高興妤恒和白琳將視覺化的能力應用在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務上,做一件事可以正向的影響許多人,何其快樂!

 

推薦序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文/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與兩位作者因其畢業專題「小鬱亂入」的製作,接觸於二○一五年歲末。未看到內容前,心想這案子應與歷年學生訪問或雜誌專訪差異不大,但實際收到文圖後,倒是讓我眼睛一亮!作者充分發揮了設計專業能力,以視覺感官圖像設計出鮮明差異的「小鬱」與「憂憂子」的角色,黑毛色、翹尾巴的小鬱呈現情緒不安;而捲毛小綿羊憂憂子亦表達出憂鬱來時的退縮與無助感。本書首先在視覺設計上吸引讀者目光,在憂鬱症相關發展歷史與專業資訊整理上也認真梳理,以非精神(心理)本科系學生,以及同時在精神、心理領域性有入門難度下,卻能發展出連貫清楚的脈絡章節,其用心不在話下。

而「小鬱亂入」的網站和臉書也獲得網友們的喜愛與支持,不僅讓對憂鬱症主題有興趣、困擾的民眾可於網頁動態圖案生動活潑地指引下,初步認識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也導引民眾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找尋相關精神醫療專業資源。而更令人雀躍、激勵人心的是,「小鬱亂入」於二○一六年八月獲得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社會責任組的優勝!

回到憂鬱症這主題。憂鬱症通常被稱為「心的感冒」,為常見疾病之一,但許多人因輕忽或擔心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而不敢承認、不願就醫,錯失了及早治療、緩解症況的機會。主要原因是來自精神疾病的汙名化,早期若有親人接受精神科治療,不論是何種疾病,都會成為不能說的祕密。但現代人因教育水準提升及網路知識取得便利,對於精神疾病的接受度已相對提升,許多人都願意透過精神醫療管道協助自己變得良好。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全球疾病負擔進行研究,就疾病導致失能這向度展開評估,結果顯示因憂鬱症造成失能人數排在所有疾病第二位;對照自一九九○年開始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憂鬱症疾病負擔從一九九○年到二○一○年大幅增加了三七.五%。憂鬱症帶來的負擔越來越顯著,因此關於憂鬱症治療、預防相對重要。關於台灣的重鬱症盛行率,台大李明濱教授及陳為堅教授等進行台灣精神疾病調查,在二○○三年到二○○五年間,台灣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符合重鬱症診斷標準者大約在一.二%左右,也就是將近有二十萬人罹患重鬱症。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包括調整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光照治療等……心理治療主要是利用調整認知或思考模式、行為習慣來協助患者面對種種壓力及症狀;藥物治療則是用來改變患者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主要使用抗憂鬱劑,並搭配抗焦慮藥物及助眠劑來改善不適。憂鬱症通常不只有單一起因,因此治療上必須由精神科專科醫師針對病患的個別狀況進行診斷,並評估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所以,若你總覺得自己老是開心不起來、常常疲憊不堪或擔心家人朋友有情緒困擾,可以找專業醫師談談,一起找尋合適你的治療。

 

推薦序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文/張志祺(「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

 

我在二○一五年夏天認識「小鬱亂入」團隊。當時「圖文不符」發起了「不只是畢製」的專案,希望讓國內更多的大四畢業生,能透過畢製這段時間多做一些社會設計相關的專案,以回饋社會。看到他們提出「小鬱亂入」的企畫時, 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大四時,我因為一些私人原因,在躁鬱和憂鬱之間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年多,直到入伍當兵後才豁然開朗。憂鬱症的汙名化,讓很多人即使身陷其中也不敢和別人討論,只因為「很丟臉」。「如果我們能翻轉這樣的現象, 那這一定是件很棒的事吧?」──這句話在我腦中默默地浮現了出來。

 

本書透過可愛且簡單好懂的插畫、資訊設計及角色設計,降低了吸收原本複雜繁瑣的憂鬱症資訊的門檻。而吸收門檻的降低,也為憂鬱症患者們和一般大眾間打開了一個新的溝通橋梁,像是:「小鬱是什麼?」「小鬱的歷史」「被小鬱亂入會怎麼樣?」「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小鬱亂入?」「曾經被小鬱亂入過的名人」以及「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等等……讓人在更容易理解憂鬱症之外,同時能主動發掘、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相信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能對憂鬱症有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也還能了解當自己或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小鬱亂入時,我們能採取的作為。

 

透過認識憂鬱症,我們才有機會去除憂鬱症的汙名化,讓更多人能夠即時反應,挽救更多可能的悲劇。這是由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棒的理想而寫下的一本書,而透過讀者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再前進一些。我很高興能在這些內容成型的前期就參與,並見證兩位作者一路走來的成長。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相信大家一定能從書中感受到作者的熱情,以及資訊的價值。

 

作者序

為母親、我自己和許多被小鬱亂入的人

林妤恒

 

不知不覺身兼「小鬱亂入」臉書小編已經一年多了!想當初「

試閱

推薦序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文/林廷宜(台科大工商設計系教授)

也許你正因滿足而感到喜樂,覺得好奇而充滿勇氣,可以同理而寬容以對,因為得到幫助而心存感激;也許你也曾經因工作勞累而倦怠,因時機未到而焦慮,因不知從何選擇而困惑。親愛的朋友,你快樂嗎?

幾則報導指出,現今生活中慢性疾病已持續困擾著我們,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例如憂鬱症等心理性疾病、帕森金斯等退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失調、癌症等疾病。當中研究報告也顯示台灣目前高中生有普遍睡眠不足的現象,正值青春年少、身強力壯的年紀,卻對生活有過於牽強的投入;長久的健康、當下的及時行樂,抑或是無可奈何的壓力,何者才是我們真正所需,其實很值得再思,好做出正確的抉擇。紀律,是一種疼愛自己的方式。我認為要完成你的夢想需要幾項勇氣──有創新的膽量、有執行的動力、有頑強的信念、有與他人分享榮耀的度量、更要有和自己好好相處的能耐。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是個難以成形卻很有意義的提案。難以成形是因為如何將坊間及相關專業匯整為資料,經由視覺化的過程將所欲傳遞的訊息清楚表達,使讀者容易理解──從原始資料(Data)到統整過的資料(Information),再轉換為知識(Knowledge)的傳遞,以協助使用者獲得智慧(Wisdom) ──訊息設計師透過資料彙整分析,經由視覺化的手段所能幫助的就是讓使用者可以將所收到的訊息易於吸收、易於理解、易於轉換成為他們的知識和智慧。

本書以造形描述小鬱和憂憂子的差異立即可視、立即可懂,從顏色、耳朵、利爪等生動的樣態很快地讓讀者理解它們的特性和差異,並適時傳遞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因應之道。如何提供必要且適切的訊息、如何引人願意了解、如何灌輸概念、如何導正想法、如何讓內容正確而有深度、如何易讀(讓讀者理解專有名詞)、如何讓人想繼續讀、如何越讀越正向,願意散播正向力量等……是陸續丟給妤恒和白琳兩位年輕設計師的課題。而在這些過程中,兩位年輕設計師所要面對更重要的事,是知道如何畫出一條在成功訊息引導和專業醫療叮囑之間的適當界線,何時該進、何處該止,設計才能提供真正且正確的幫助。訊息設計所必經的視覺化過程雖不易成形、不易受注目、不易被了解,但我很高興在打下這些預防針之後仍看到兩位年輕人的熱情不減,壯志未滅。因為有意義,因為有心,就來做吧!然後要做,就把它做好!

人生途上本是行路難,但思維的轉換可以讓風景改變,並形成動力,「雖然很疲憊,還是得走下去才行!」──妤恒和白琳道出的是一種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情緒常伴隨左右,甩不開、離不去, 正視憂鬱必然存在是健康的面對,在我們的生命歷程裡勢必擁有時,最佳妙方就是懂得與它好好相處。

學習妥善處理情緒,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有能力將憂鬱變得有意義,轉化為力量,也會因欲望而引發動力,因難得糊塗而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可行的念頭和無懼的勇氣是這股力量的強大挹注,喜樂與感恩是我們行路中跨步無礙的能量。學會如何和自己相處很重要,敏感也好,粗心也罷,我們得學會慈悲,對他人寬容,也饒了自己,適時地放自己一馬。

學會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健康地照顧自己,第一步就是平心地了解自己、靜氣地面對自己,好好地認識小鬱,將領你踏出這第一步。很高興妤恒和白琳將視覺化的能力應用在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務上,做一件事可以正向的影響許多人,何其快樂!

推薦序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文/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與兩位作者因其畢業專題「小鬱亂入」的製作,接觸於二○一五年歲末。未看到內容前,心想這案子應與歷年學生訪問或雜誌專訪差異不大,但實際收到文圖後,倒是讓我眼睛一亮!作者充分發揮了設計專業能力,以視覺感官圖像設計出鮮明差異的「小鬱」與「憂憂子」的角色,黑毛色、翹尾巴的小鬱呈現情緒不安;而捲毛小綿羊憂憂子亦表達出憂鬱來時的退縮與無助感。本書首先在視覺設計上吸引讀者目光,在憂鬱症相關發展歷史與專業資訊整理上也認真梳理,以非精神(心理)本科系學生,以及同時在精神、心理領域性有入門難度下,卻能發展出連貫清楚的脈絡章節,其用心不在話下。 而「小鬱亂入」的網站和臉書也獲得網友們的喜愛與支持,不僅讓對憂鬱症主題有興趣、困擾的民眾可於網頁動態圖案生動活潑地指引下,初步認識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也導引民眾在有需要時進一步找尋相關精神醫療專業資源。而更令人雀躍、激勵人心的是,「小鬱亂入」於二○一六年八月獲得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

回到憂鬱症這主題。憂鬱症通常被稱為「心的感冒」,為常見疾病之一,但許多人因輕忽或擔心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而不敢承認、不願就醫,錯失了及早治療、緩解症況的機會。主要原因是來自精神疾病的汙名化,早期若有親人接受精神科治療,不論是何種疾病,都會成為不能說的祕密。但現代人因教育水準提升及網路知識取得便利,對於精神疾病的接受度已相對提升,許多人都願意透過精神醫療管道協助自己變得良好。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曾對全球疾病負擔進行研究,就疾病導致失能這向度展開評估,結果顯示因憂鬱症造成失能人數排在所有疾病第二位;對照自一九九○年開始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結果,憂鬱症疾病負擔從一九九○年到二○一○年大幅增加了三七.五%。憂鬱症帶來的負擔越來越顯著,因此關於憂鬱症治療、預防相對重要。關於台灣的重鬱症盛行率,台大李明濱教授及陳為堅教授等進行台灣精神疾病調查,在二○○三年到二○○五年間,台灣十八歲以上成年人符合重鬱症診斷標準者大約在一.二%左右,也就是將近有二十萬人罹患重鬱症。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有許多種,包括調整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光照治療等……心理治療主要是利用調整認知或思考模式、行為習慣來協助患者面對種種壓力及症狀;藥物治療則是用來改變患者腦部神經化學物質的不平衡,主要使用抗憂鬱劑,並搭配抗焦慮藥物及助眠劑來改善不適。憂鬱症通常不只有單一起因,因此治療上必須由精神科專科醫師針對病患的個別狀況進行診斷,並評估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所以,若你總覺得自己老是開心不起來、常常疲憊不堪或擔心家人朋友有情緒困擾,可以找專業醫師談談,一起找尋合適你的治療。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3361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92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