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透過脫敏練習來克服,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刺蝟的兩難
就連最信任的人都要對抗?
人不可能不依賴他人而生存,但距離越近,就越容易產生各種抗拒。
對任何人都同樣敏感。無論換了多少對象、換了多少間公司,同樣的情形還是一再上演,就算想改變周圍的人也徒勞無功。
或許,真正應該改善的,是當事人自己的人際過敏症。
你有人際過敏症嗎?
在群體中感覺格格不入
容易被負面情緒困住、難以處理憤怒情緒
對他人的寬容度與接受度很低
只要有一點點不妥,便全盤否定
就連最信任的人都要對抗
無法確實釐清自己的想法
無法打從心底相信別人——
這種對其他人過度的「異物」認知與心理上的抗拒,稱之為「人際過敏症」。
不久前還很親近的人,卻因為一點小事造成不快,變成無法原諒的人。這種抗拒反應一旦打開,每當接近這個人就感到厭惡或憤怒,好像被觸到痛處一樣,只有繼續忍耐下去,或者是遠離對方。
剛開始相處得不錯的上司或同事,逐漸有了摩擦,最後反目成仇;戀人或夫妻關係,從親近到疏離,最後再也無法忍耐。與他人在一起,還不如一個人輕鬆愉快。
生存的痛苦、孤獨、心靈的負面情緒,追本溯源,都是來自人際過敏症。
只要與人接觸就感覺不舒服或痛苦、對生存感到辛苦的人,若企望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想幸福的生活下去,那就一定要對人際過敏症有所理解。本書透過豐富的案例故事,來解析「人際過敏症」的成因與影響,並為受困的人際關係提出因應之道,克服與他人格格不入的異樣感,無痛進入群體社會。
如何克服人際過敏症?
區隔事實與推測
停止過度跨大的聯想
意識到他人眼光其實意外的寬鬆
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
透過脫敏練習來克服
目錄
前言
在近代社會中蔓延的「人際過敏症」
第一章 人際過敏症的基本症狀
對異物的抗拒反應
引發症狀的原因──
症狀1人際關係因為過敏而容易受傷
症狀2被負面情緒困住
症狀3難以處理憤怒、具有攻擊性
症狀4寬容度或接受性低落
症狀5身心不適與依附行為
症狀6比起「大同」更在意「小異」
症狀7被自己的觀點困住
症狀8就連最值得信任的人都要對抗
症狀9連自己都無法確實感受自己
多種病名的來源
第二章 人為什麼會討厭人?
人性本惡/產生嫉妒與不公平感的惡意/投射與被害妄想/陰性轉移與逆轉移/父親這個「最初的異物」/「死的本能」與攻擊的衝動/受到挫折的愛/不如所願的東西就是「惡」/自戀的人格/依附障礙與人際過敏症/壓力與心理創傷理論/用生理學來理解厭惡感/厭惡感的「二手學習」
第三章 人際過敏症怎麼發生的?
I「心靈免疫」的機制
II為什麼會成為「異物」呢?
III人際過敏的防波堤
IV潰決與負面連鎖
V與發展障礙的關聯
第四章 進入核心──「依附障礙」
I「依附關係」的發現與實證
II「依附障礙」對人際過敏的影響
過度保護的環境也是原因
恰到好處的壓力使人茁壯
恐懼.迴避型的混合型
正因想要相信
第五章 克服人際過敏症
I改變過度的異物認知
防止擴大①區分事實與推測
防止擴大②停止恣意的加上關聯或一般化
防止擴大③周圍人的眼光其實意外的寬鬆
II活化抑制人際過敏的機制
穩定依附關係
因為渴求所以錯過
自戀轉移的效用
透過脫敏作用來克服
結語
序/導讀
前言
在近代社會中蔓延的「人際過敏症」
一個人無法單獨生存,但是那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相信你的周圍也有一些讓你無論如何都無法原諒、無法接受、引發你反感的人吧。那是你過去曾經信賴過、曾經非常重視的人,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就算彼此把對方當作是最佳拍檔,一旦熱情冷卻,卻變成只會讓你加速厭惡或反感的關係,這樣的案例不知道有多少。
一旦心裡開始抗拒後,要讓這個過程再反轉就非常困難了。厭惡或憎恨的感覺,一旦滲入了內心的纖維,要徹底清除,就是個難上加難的工作。而抗拒的感覺一旦超過極限,那無論再怎麼樣努力也都無法接受了。只要想到要接近對方,痛苦就只會增加,心理上的抗拒會及於生理上的層級。光是看到他的樣子、聽見他的聲音,身體就會僵硬、起雞皮疙瘩、覺得不舒服、就連腸胃的狀況都會惡化。
這種狀態,就跟我們稱為過敏的抗拒反應非常相似。引起過敏的物質我們稱為過敏原,一旦過敏,只要不消除過敏原,不愉快的症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以為忍耐就會比較好,但一直忍下去,不但不會比較好,還會越來越嚴重,最後連日常生活都沒辦法正常過。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即使應該是彼此互相依賴、互相支持的人身上。必須在人群中生活,但是卻對人產生拒絕的反應時,會帶來各種麻煩的狀況。
例如,大家都知道的所謂「刺蝟的兩難」的內心糾葛。人不可能不依賴任何人生存,但是與對方的距離越近,就越容易產生各種程度的抗拒反應。從焦慮與不滿開始,然後是責難或攻擊、說壞話、作弄、欺凌、吵架、暴力。各種的摩擦與衝突的結果,傷害了對方也傷害了自己。
為了避免誤解,應該說刺蝟豎起身上的刺只是為了對抗外敵。而人類拒絕人類的狀態,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是豎起刺的刺蝟一樣。因此,就連同伴也會被刺傷。而被刺傷的同伴則感到憤怒,為了保護自己也豎起刺來。會把它理解為攻擊,是因為並沒有自覺到自己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已經「先發制人」。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在不久前還很親暱甚至感覺有愛的人,因為一點小事造成不快,轉而成為無法原諒的人。這種抗拒反應的開關一旦打開,每當接近這個人的時候就感到厭惡或憤怒,好像被觸到痛處一樣。剩下的選擇就只有忍耐著生活下去,或者是遠離對方。
剛開始相處得不錯的上司或同事,逐漸開始有了摩擦,最後變成反目;戀人或夫妻關係變差,終於變成無法忍耐的關係;比起跟他人在一起,還不如一個人輕鬆愉快。無法打從心底相信別人,特別是很難與人交往,在社會生存有諸多困難,起因都是如此。
這種人對人的過度「異類」認知與心理上的抗拒反應,我想稱之為「人際過敏症」。
無論是在與人和合、社會上有良好的適應也好,或是想與伴侶之間獲得穩定的關係、想步上安心幸福的美滿人生也好,人際過敏症都會成為一個重大的阻礙因素。然而意外的是,很少有人有系統的研究人際過敏症,也很少有人談。
關於身體上的過敏反應的研究與日俱進,已經詳細的解開這方面的架構,但相較於此,心理上的研究無論質與量都很貧乏。也因為大家經常把討厭對方的原因歸罪於對方,被這種想法束縛的緣故。然而,當我們以人際過敏症的觀點來看時,一下子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樣貌。
若對照我二十七年來的臨床經驗,容易對一個人產生人際過敏症狀的人,對其他人也同樣容易過敏。也就是說,即使換了多少對象、換了多少公司,還是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就算你想改變周圍的人,也是徒勞無功。真正應該改善的,是當事人自己的人際過敏症。
若能有這樣的觀點,應該就會發現,人類的苦惱很多都是來自於人際過敏症,並且很多人的人生都耗費在對抗人際過敏症上。生存的痛苦、孤獨、造成心靈混濁的負面情感,追本溯源都是來自人際過敏症。因此,只要與人接觸就感覺不舒服或痛苦、帶著生存的痛苦的人,若企望能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想幸福的生活下去,那就一定要對人際過敏症有所理解。
本書是第一本正式針對人際過敏症所寫的書。參考過去先人們累積的研究成果,同時加入新的觀點與發現,希望能更逼近不只是現代的日本,而是在近代社會中蔓延開來的人際過敏症的病理本質。並且,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本書舉出十分充分豐富的案例,有一些名人,也有一般人的案例,本書所提出的看法或策略,若能為以克服此症為目標的人指引道路,那就再高興不過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