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暢銷經典‧版面加大好讀版】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暢銷經典,陪伴上萬人度過生命低谷
★泰國版長踞當地最大書店暢銷榜並蟬聯冠軍
★榮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優勝
★獲選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你,被「小鬱」亂入了嗎?
「小鬱」是一隻讓人們低潮、生活失序的憂鬱症怪獸,
為了制止它不再亂入人類世界搗蛋,
請跟著我們一起——抱.緊.處.理!

明明對別人來說是簡單輕鬆的日常,
為什麼我們走起來卻總是傷痕累累、寸步難行?

你未曾察覺的小怪獸「小鬱」,
可能正在一步步亂入你的生活!

憂鬱症,看似沉重的標籤,卻沒有想像中的遙遠,隨時可能出現在人生低落的每個時刻。
在那些莫名低潮的時候、突然感傷落淚的時候、無來由想放棄的時候、找不到任何微笑的時候……正是憂鬱症一步步接近的警訊,這時,我們稱它為「小鬱」。它就像一頭渴望關愛的黏人怪獸,忽視沒有用、推開也沒有用,唯有正視它,用滿滿的愛抱緊,亂入的怪獸才會心滿意足地離開。
本書將憂鬱症擬人化成可愛又神祕的黑色生物「小鬱」,結合專業醫師建議,以輕鬆的文字和趣味插畫,帶你徹底認識這個攪亂我們日常生活的小怪獸。
書中也分享了一個人的自我調適方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各種途徑。被「小鬱」亂入的你並不孤單,也無須恐懼,只要練習與內心的小怪獸共處,一天一點,終有一天能讓身心鬆動,在日常重新感受到快樂。

名人推薦

【各界推薦】
阿滴|YouTube創作者
志祺七七|時事YouTuber
陳志恆|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點點心理學|作家
OverBlue|陪伴憂鬱者協會
林廷宜|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主任
林耿立|松德精神科診所院長
──抱緊推薦

◆本書用創意和溫柔,把沉重的憂鬱症變成可以學會共處的小怪獸。閱讀過程,就像有人陪你一起把那團卡住的情緒,好好理出一條溫柔的出口。──阿滴

◆我認為,獲得「充分理解」是邁向療癒的重要關鍵。本書讓被小鬱亂入的當事人及親友,都有進一步理解「小鬱」這個憂鬱症怪獸的途徑。──陳志恆

◆本書用小怪獸漫畫溫柔地說明憂鬱症,把複雜的情緒和治療歷程變得清楚易懂,對還不太了解憂鬱症的人來說,它是很棒的入門指南。──點點心理學

◆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好的理想而設計出的一本書,而透過大家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前進一些。──志祺七七

★讀者五星好評★
◆這本書跟一般關於憂鬱症的書不同,它沒有深奧的專業詞彙,反而創造了小鬱和憂憂子的角色,透過圖畫和淺白的文字,傳遞有關憂鬱症的訊息給讀者。
我也曾經歷過憂鬱症,當中的痛苦非外人能道,讀這本書的時候很有共鳴,雖然未能完全戰勝憂鬱症,但這本書給了我鼓舞和信心,我相信終會完全擺脫憂鬱症。強烈推薦給想了解憂鬱症的人,深信可以從書中收穫良多。

◆當初是被這隻小鬱給吸引目光的,也剛好那一陣子憂鬱症一詞時常出現在我的生活周圍,因此,我也很想好好了解有關於憂鬱症的各種症狀以及如何面對。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作者們用漫畫與文章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何謂憂鬱症,相較於教科書,更容易讓人明白。當然,除了了解憂鬱症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陪伴患有憂鬱症的朋友。然後,除了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之外,也要時常關心周圍的親朋好友喔!

◆整體排版及章節劃分清楚、用字簡淺明確,搭配圖片設計有助於內容理解。適合想了解憂鬱症患者或平時自我檢測的入門書。低潮的時候,別被外在的聲音迷惑,成為傷害自己的兇手之一。沒有人對你好,至少還有你可以對自己好。

作者

白琳 Lin Pai
Pratt Institute傳達設計研究所肄業,台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學士畢業,設計斜槓藝術,努力持續創作很多充滿愛和希望的extravaganzas。

林妤恒 Aslin Lin
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熱愛旅行,並透過美食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目前定居德國柏林,擔任全職藝術總監,並繼續探索品牌設計。

「小鬱亂入」為兩人在大學時期的畢業製作作品,希望藉由憂鬱症化身的黑色小怪獸「小鬱」,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不再害怕並真正認識憂鬱症。本書為「小鬱亂入」延伸的第一本著作。

小鬱亂入經歷:
2022《小鬱亂入然後咧?阿焦也來參一腳!》嘖嘖募資成功
2018《小鬱亂入,抱緊處理》獲選文化部「第40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2016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社會責任組優勝
入圍 金典設計新秀
入圍 ADOBE DESIGN ACHIEVEMENT AWARDS
小鬱亂入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小鬱亂入Instagram:depressy.trouble
小鬱亂入網站 http://depressytrouble.tw/

目錄

新版序 二○二五年重版出來! 林妤恒、白琳
各界推薦 阿滴、陳志恆、點點心理學
推薦序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張志祺
推薦序 人生旅途中撐下去的力量 林廷宜
推薦序 為心的感冒找到清楚的圖像脈絡 林耿立
作者序 為母親、我自己和許多被小鬱亂入的人 林妤恒
「小鬱亂入」的奇幻冒險旅程 白琳

前言 突然有點走不下去

第1章 原來是被小鬱亂入了
小鬱是什麼?
小鬱帶來的危害?
小鬱的歷史
當小鬱亂入時……
哪些人容易被小鬱亂入?
被小鬱亂入的人常常也是……
原來他們也曾被小鬱亂入!
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

第2章 踏上治療的旅程
說到小鬱,他們最了解
相關醫療機構
憂鬱症常見療法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和自己對話

第3章 療癒客棧
是小鬱?還是憂憂子?
小鬱VS憂憂子
小晴與小鬱:青少年的憂鬱症
美育與小鬱:主婦的憂鬱症
鈞鈞與小鬱:兒童的憂鬱症
阿智與小鬱:上班族的憂鬱症
阿祥爺爺與小鬱:老人的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產後憂鬱症
特別版小鬱:冬季憂鬱症
重鬱症與輕鬱症

第4章 精神病車站
躁鬱症 Bipolar Disorder
容易搞混的精神疾病

第5章 人生路途旁的崖谷
憂鬱症與死亡
憂鬱症與自殺
因為憂鬱症想自殺時,可以怎麼做?
自殺與憂鬱症的誤會
  
第6章 最後的一段路
憂鬱症會痊癒嗎?
這樣做,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這樣吃,預防小鬱再次亂入
對付小鬱,這些別吃
小鬱亂入我的人生,能帶來幫助嗎?

結語 陪你一起走過
破除憂鬱症的迷思
我們該如何面對帶著小鬱的人?
如果身旁有被小鬱亂入的家人或朋友,你可以怎麼做?
被小鬱亂入的人,應該怎麼面對家人?

序/導讀

新版序
二○二五年重版出來!
文∕小鬱亂入 林妤恒、白琳

二○一六年,《小鬱亂入》誕生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希望畢業製作不只是畢業製作,更希望用插畫的方式,打破社會對憂鬱症的誤解與汙名化。於是,我從家人的躁鬱症經驗出發,和白琳一起,一邊查資料、一邊摸索,嘗試用我們所學的設計與品牌語言,去訴說一件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卻在當時社會中仍被輕忽的事:理解憂鬱症,也理解那些曾被小鬱「亂入」的人。

當時的我們只是兩個設計系的大學生,懷著一點點的理想主義,沒料到這個畢業專題會走得那麼遠。從作品展到臉書專頁、從網路上的一篇篇貼文到後來的第一本出版品,小鬱這個角色不只沒有在畢業後被收進資料夾,反而成為我們、也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這一路上,我們收到過來自四面八方的留言,有人說「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樣」,也有人說「因為小鬱,我不再討厭自己。」那些粉絲的支持,讓我們明白,當初那個簡單的想法,或許真的有了一點點影響。

八年前,當我們開始著手將《小鬱亂入》變成一本書時,白琳人在紐約,我在台灣。現在,我在柏林,白琳回到台灣。從那時起,我們就再也沒有身處同一個國家,但神奇的是:小鬱亂入始終是我們心頭共同的目標。即使時區不同、人生階段改變,這個角色依然讓我們連結,也讓我們持續思考:「我們還能用什麼方式,讓大家持續認識這個議題?」

這幾年,社會對心理健康的討論確實變得比以前多了。人們開始知道「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一環,也越來越多人願意談論心理困擾,甚至主動尋求幫助。雖然偏見與誤解仍未完全消失,但我們正在一步步地往前走。而我自己,也從一個曾被小鬱「亂入」的人,慢慢學會了與小鬱共處——學會求助、學會療癒,也學會在跌倒後溫柔地扶起自己。而白琳更不只是只有小鬱,連阿焦(焦慮症)都參一腳她的生活。

所以,當我們決定重新出版這本書時,心裡滿是感激與珍惜。這不只是一個作品的延續,更像是一段旅程的回望。我們想把這段故事,重新交到讀者手上,也讓這個陪伴了我們九年的角色,有機會繼續陪伴更多人。

謝謝一路以來支持《小鬱亂入》的朋友們。感謝你們看見我們的用心,也感謝你們曾在留言、分享、點讚中,傳遞出一種默默的力量。是這些力量,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想繼續做下去,也讓小鬱得以活著、發聲、被記得。

最後,也謝謝此刻翻開這本書的你。或許你正在經歷人生的低潮,也或許你是為了理解身邊的人而拿起這本書。不論是哪一種,請相信「你並不孤單」。面對小鬱,旁人能做的不一定很多,但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完成一些事:了解、談論、傾聽。
所以,當小鬱亂入的時候,讓我們繼續——抱‧緊‧處‧理‧吧。


推薦序
兩個很棒的人,為很棒的理想寫的書
文/志祺七七

我在二○一五年夏天認識「小鬱亂入」團隊。當時共同創辦的「圖文不符」發起了「不只是畢製」的專案,希望讓國內更多的大四畢業生,能透過畢製這段時間多做一些社會設計相關的專案,以回饋社會。看到他們提出「小鬱亂入」的企劃時,讓我想起了很多很多的事。大四時,我因為一些私人原因,在躁鬱和憂鬱之間渾渾噩噩地過了一年多,直到入伍當兵後才豁然開朗。憂鬱症的汙名化,讓很多人即使身陷其中也不敢和別人討論,只因為「很丟臉」。「如果我們能翻轉這樣的現象,那這一定是件很棒的事吧?」──這句話在我腦中默默地浮現了出來。

本書透過可愛且簡單好懂的插畫、資訊設計及角色設計,降低了吸收原本複雜繁瑣的憂鬱症資訊的門檻。而吸收門檻的降低,也為憂鬱症患者們和一般大眾間打開了一個新的溝通橋梁,像是:「小鬱是什麼?」、「小鬱的歷史」、「被小鬱亂入會怎麼樣?」、「什麼樣的人容易被小鬱亂入?」、「曾經被小鬱亂入過的名人」以及「怎麼確定自己被小鬱亂入了?」等等……讓人在更容易理解憂鬱症之外,同時能主動發掘、認識自己的情緒。我相信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都能對憂鬱症有更深的認識。除此之外,也還能了解當自己或周遭親朋好友遇到小鬱亂入時,我們能採取的作為。

透過認識憂鬱症,我們才有機會去除憂鬱症的汙名化,讓更多人能夠即時反應,挽救更多可能的悲劇。這是由兩個很棒的人,為了一個很棒的理想而寫下的一本書,而透過讀者的分享、應用,我們就能讓這個社會往更理想的模樣再前進一些。我很高興能在這些內容成型的前期就參與,並見證兩位作者一路走來的成長。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大家,相信大家一定能從書中感受到作者的熱情,以及資訊的價值。

試閱

小鬱是什麼?
小鬱是憂鬱症的化身,常常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偷偷亂入人們的生活,造成人類生活的混亂與失序,且近年來觀察到數量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極可能對未來的人類世界造成危害。此種生物最恐怖的是潛伏的個性,因此人類通常無法及時發覺,而導致無法在小鬱的攻擊力還微弱時剷除。此生物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本書將會詳細記載,以預防未來人類世界的崩解。

小鬱帶來的危害?
小鬱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健康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二○二三年的報告指出,全球當前估計約三億人罹患憂鬱症,但因為憂鬱症被汙名化地相當嚴重,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甚至因此從未尋求治療。

根據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研究,二○一九年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是憂鬱症。另外根據醫學期刊《刺胳針》二○二三年的發表,導致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的前十大疾病,第二名也是憂鬱症。

在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憂鬱症調查指出,約兩百萬國人有憂鬱症的症狀,其中罹患中、重度憂鬱症者約一二五萬人。而以流行病學盛行率估算,憂鬱症讓台灣消耗的經濟成本一年竟高達四○五億新台幣,其中藥費、醫療照護等直接成本約八十九億;而因憂鬱症無法工作所造成的生產損失金額則高達三○九億。

憂鬱症導致人們無法工作、生產力下降,同時會成為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憂鬱症通常早發而持續,甚至有些會復發,據統計有一五%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死於自殺,這些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與遺憾。(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董氏基金會) 小鬱的歷史
千萬別以為小鬱是新品種的生物,其實小鬱已經一點都不年輕了!「憂鬱症」在現代社會逐漸被視為一種文明病,但其實憂鬱症的歷史由來已久。最早有關憂鬱症的記載可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年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那時候的小鬱並不是被當成心理疾病,而被認為是惡靈附身。根據考古學家發現的石板上文字紀錄,上面清楚記載了憂鬱症的症狀。

大約在西元前四百年,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就曾將抑鬱症與狂躁症這兩個名詞用在精神疾病上,而當時希波克拉底也初步提出了「四體液系統學」的概念。這個概念認為,人類的健康與氣質會被四種顏色體液的平衡所影響,這四種體液分別是黃色膽汁、黑色膽汁、紅色血液與綠色黏液。

大約在西元三○年,羅馬人凱爾蘇斯則在他的著作表示Melancholia(憂鬱)的成因是黑色膽汁體質所致。而Melancholia這專有名詞在接下來數世紀的醫學領域仍持續被採用,直到十二世紀猶太籍醫生馬蒙尼德將Melancholia全然區分為一種疾病。

但現在一般大眾之所以都使用較容易理解的憂鬱症(Depression),被認為可能是以下的原因:一位備受敬重、出生於瑞士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精神科醫師,可能對於英文的節奏並不在行,因此當他提出以「Depression」這樣較溫和的名詞來形容這麼可怕猛烈的疾病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造成了語意上的誤差,使眾人無從得知這種疾病失控時的可怕,並因而輕忽它。


哪些人容易被小鬱亂入?

家族中有得過憂鬱症的人
憂鬱症是很強大的家族病史。顯然有些人比較容易得到憂鬱症,有的人卻不會。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連續二十年追蹤三代以上的家庭,他們發現父母及祖父母都有憂鬱症的孩童中,超過一半的孩童在成為青少年之前就被診斷出精神方面的失調。這些父母和祖父母罹患憂鬱症的孩童中,患有焦慮症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兩倍。

原因或可歸咎為同一家族可能因家庭氛圍影響而引發,意即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極容易互相影響,因而形成家族病史。其實家族病史和遺傳並不一樣,現在科學家仍在努力做關於基因的各方面研究,憂鬱症是否為遺傳疾病目前還無法妄下定論。

女性
根據憂鬱症病因研究顯示,女性憂鬱症的發作期較長、復發率較高、其他精神方面的併發症也較多,這也許和女性在社會上角色的慢性壓力、心理調適難題有關。但這並不代表女性為先天由性別決定的不良體質,而是反映女性在現代社會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多元且繁重,壓力來源多重,也缺乏適當的管道抒發、宣洩。

女性憂鬱症盛行率高於男性的原因,也有可能和男性在罹患憂鬱症時較不願承認、不尋求幫助有關;而醫生的性別偏見,也可能導致女性較男性容易被診斷為憂鬱症患者。女性同時還必須抵抗因生理上的差異所帶來的複雜狀況,特別是女性荷爾蒙變動時期罹患「專屬於女人的憂鬱症」的機會也較大,例如:經前憂鬱症、產後憂鬱症。

有完美主義、責任感強烈的人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人格特質,而人們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到人格特質所影響。做事認真拚命、責任感強烈,以及受到周遭人信賴、有完美主義的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有較固執、不知變通的缺點。

一般來說這種人格類型的人很容易累積壓力,並且常因為自己不夠完美感到受挫,或是因無法適應不完美的狀況、事物而感到焦慮,導致憂鬱。對「完美」的詮釋因人而異,但對個人而言,程度嚴重到變成「強迫」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高壓工作者
有些工作因為需要面對時間緊迫、同儕的競爭激烈、工時長等環境,必須自行承擔較多的壓力和責任,或者壓力無法獲得適當的紓解,就比較有可能得憂鬱症。一般來說,工作模式及類型屬於以下型態的工作者,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1有時間壓迫性和人際競爭性的工作。
 2需頻繁調動工作內容或地點的工作。
 3缺乏共同工作夥伴的工作環境、必須獨自承擔壓力者。
 4作息不正常的工作。

陰暗濕冷環境的居住者
「冬季憂鬱症」,也叫做季節性情緒失調症(SAD),季節性情緒失調症是憂鬱症和躁鬱症的一種,其中有二○%的患者會出現躁鬱症症狀。成因有很多,例如基因、荷爾蒙和環境都有影響,居住在高緯度、多雨氣候、冬季晝短夜長顯著地區的人是高危險族群。

受季節性情緒失調症所影響的人,首先要找出自己情緒低潮的季節,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治療,常見的方法為光照療法、食品補充劑和運動,若症狀惡化或出現尋短念頭,一定要立即就醫。

面對各種「失去」的人
沉重的壓力對憂鬱症發病的影響最大。高壓或負面事件例如人際煩惱、失戀、家庭失和、親人過世、離婚、失去健康、搬家、調職、失業、面臨財務危機等等,都是生活中會導致情緒低落、累積壓力的事件,當外界環境長期無法改善或內在壓力無法排解時,就容易產生憂鬱症。

已有一些「疾病」的人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證實,身體上的變化會伴隨心理上的變化。醫學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發作、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荷爾蒙失調等均容易導致憂鬱症,使患者變得冷漠,不再關心自己的生理需求,進而延長了康復期。


憂鬱症會痊癒嗎?
不少人在治療過程中,對於自我的懷疑應該是:「我真的會好起來嗎?」但更多時候受生病的影響,更容易出現:「我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好起來吧?」這種消極的念頭。而這種念頭很容易影響療程,有時患者也會因覺得沒有希望而中斷服藥,最後導致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憂鬱症可以緩解及復原!我們常把憂鬱症看作「心靈的感冒」。如同人們真的感冒一般,患者需要好好的休息、按時服藥,就會有痊癒的一天。痊癒後,可以回頭看看生病的自己,會發現很多想不開的念頭,其實在沒有憂鬱症的時候都是能夠迎刃而解的問題。只是相較於感冒的復原期僅僅一個星期,憂鬱症的復原期會比較久。較不嚴重的憂鬱症有可能半年就痊癒,但如果是重鬱症的話,復原期長達兩年以上都有可能。

所以在復原的過程中,除了持續相信會有痊癒的一天之外,還需培養耐心與體力,因為對抗小鬱除了需要「信念」,還需要「體力」來完成這場拉鋸戰。因此維持身體健康也是讓憂鬱症痊癒的關鍵之一。在對付小鬱的過程中,健康正常的飲食與定時運動都可以帶來很明顯的幫助。

憂鬱症是容易復發的疾病儘管我們說憂鬱症是會痊癒的疾病,但小鬱這個生物其實是很容易再度亂入人們的生活。因此憂鬱症好轉後的各種預防與注意方式,也是防止小鬱再度回來的關鍵。痊癒後要注意生活中的壓力調節與心情,不少患者會因為病情好轉而開始接下一堆事務,導致在忙碌的過程中又忽略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況;而運動也應該要變成習慣繼續保持下去,對於降低憂鬱症的復發率相當有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33980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庫存量大於10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