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您知道,塑膠袋、芳香劑、尿布等塑膠製品,可能是導致乳癌的危險因子?
您知道,每年的X光攝影檢查,對篩檢早期肺癌沒有太大的幫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是唯一的利器?
您知道,八成的胃癌初期沒症狀,透過簡單的十個問題可自我檢測?
您知道,以美國的經驗發現,地下室暗藏氡氣,是導致肺癌的第二大殺手?
您知道,有一種疫苗已經進入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可以預防並治療哪16種癌症?
您知道,蘇起如何靠著「蔡依林」、「王力宏」,讓癌後人生變彩色?
您知道,兒科名醫陳佩琪如何用「倒三角形吃飯法」,對抗肺腺癌嗎?
癌症,長期以來是一種看不見的致命危機,根據2013年統計,每一百個死亡的人,就有3人是罹患癌症所致,飲食、環境、少運動、抽菸、家族基因都可能是危險因子,美國最新研究報告還說,你只是比較倒楣而已。
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於癌症,抗癌的病友有諸多如以上專精、深入的問題,即便是健康的人,也存在著太多的恐懼和想像。
誰都不知道,哪一天它會敲敲誰的門?
本書「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收錄九大權威專家對癌症最新治療經驗、及預防癌症的建議,以及多位名家分享抗癌心得,針對國內常見的肺癌、乳癌肝癌、胃癌,從風險預測、預防到治療,一次完整呈現三階段歷程的實用書籍。
此外,透過本書逐一訪談,披露九大權威不為人知的成功故事及看診心情,還有面對醫病關係最心底的真心話。
這本書也是華人世界中第一本資訊圖表化(infographic)的防癌書籍,將生硬的醫學資料視覺化,融入文字、圖片、插畫,繪製成可輕鬆檢測罹癌風險的彩色圖表,並搭配中研院App,讓您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機便能快速了解自己是否為癌症的高風險者,提前預防。
針對更深入的癌症疑惑,本書亦集結40個問題,以專家問與答方式解惑;多位名家則分享抗癌心法,讓這本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癌書,變成具體可實踐的防癌聖經。
目錄
Part 1翁啟惠
疫苗根治癌症 未來不是夢
人物特寫/論文引用率冠全球 他把皇冠獻給她
名家回應/趙可式 醫護多點耐心 病友多用點心
Part 2 陳建仁
乳癌與塑化劑的關係
人物特寫/從小看福爾摩斯 長大解開烏腳病謎團
名家回應/譚敦慈 5多1少抗塑毒
Part 3 黃俊升
乳癌篩檢面面觀
人物特寫/酷面仁醫黃俊升 執刀以柔帶剛
名家回應/石同 留隻眼睛看自己 學會和身心對話
Part 4 林肇堂
消滅幽門螺旋桿菌 可預防胃癌?
人物特寫/瀕死後嘗百草 林肇堂救己也救人
名家回應/劉金標 80歲踩鐵馬環島 靠意志戰勝胃癌
Part 5 陳定信
肝炎鬥士的肝病診治秘訣
人物特寫/肝帝不畏罵聲 促全台施打B肝疫苗
名家回應/蘇起 罹肝癌23年 天天「王力宏」
Part 6 陳肇隆
肝臟移植 治療肝癌的最新進展
人物特寫/當年的備取醫生 27年後成換肝之父
名家回應/龔瑞璋 器捐受益逢人問:捐血了沒
Part 7 熊昭
肺癌危機解密
人物特寫/結合興趣與理想 探索問題不休眠
名家回應/陳佩琪 感謝肺腺癌 提醒我該慢活了
Part 8 楊泮池
肺癌糾察隊: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人物特寫/抗SARS前鋒 「若怕感染 誰保護病人?」
名家回應/孫越 吹口琴練吸氣 復健才有趣
Part 9 蔡俊明
女性對抗肺腺癌大作戰
人物特寫/醫病也醫心 他邀家屬「走一走、聊一聊」
名家回應/賴明亮 醫學權威罹癌 也曾想逃避化療
Part 10
李美璇 拒菸酒肥胖 可防40%癌症
楊懷壹 癌症風險計算器 算出你的罹癌風險
沈志陽 醫師如裁縫師 訂製個人化防癌
林雪蓉 疫苗施打頻率 朝個人化發展
張俊彥 癌症治療 從標準化到個人化
戴桂英 新藥納健保? 人性VS.成本兩難
郎慧珠 估健保支出 應從經濟學思考
楊銘欽 防治癌症成本 除了人性還有PICO
試閱
感謝肺腺癌提醒我該慢活了
台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因發言風格犀利直接,被封為「犀利人妻」。其實這位犀利人妻也有心軟脆弱的一面,「柯文哲」跟「肺腺癌」就是讓她最容易眼眶泛紅的話題。
陳佩琪說,剛罹患肺腺癌時很沮喪,但後來很感謝肺腺癌,是身體在提醒她,「該改變生活形態了」。台灣選舉常打夫人牌,但陳佩琪在首都選戰中出席的活動屈指可數,臉書上「文攻」護夫還比較頻繁。外界還沒詢問原因,柯文哲就搶先解釋說,陳佩琪開過刀、體力不好,因此他跟幕僚叮嚀少幫她排一點班。
不過,陳佩琪出席活動時,精神氣色都非常好。肺腺癌在這場首都選戰中其實也占有一席之地。柯文哲的一支形象影片「一張躺椅」,強調陳佩琪開刀後,柯文哲睡在躺椅旁的陪伴,幫柯文哲贏得不少婆婆媽媽好感。當柯文哲惹出性別議題失言風波時,陳佩琪也用肺腺癌的例子護夫說,當初就是因為柯文哲「沙豬般地」逼她去開刀,夫妻才能現在一起。
肺腺癌,既是對柯氏夫婦的打擊,卻也是挑戰過後的甜蜜記憶。過去數年來國人因癌症而死亡的原因中,肺癌持續高居第一位。肺癌,到底是什麼樣的殺手?
陳佩琪當初是在一次例行性健檢中發現肺腺癌,她說,醫院每年都有安排健康檢查, 不檢查很浪費,2011年時,她「隨便訂了個時間請假去做」,沒想到2月檢查結果出來,右邊的肺竟然有一個0.7公分的白點。
陳佩琪右手托著咖啡杯,低頭回想當時胸腔科醫師對她說的話。「對方說,這可能是肺結核,癌症也有可能。」但陰影還要追蹤。「我在想著,他是不是不敢跟我說實話?」她心想,「一般女性得到肺腺癌平均年齡是60歲,我才50多歲,有可能嗎?」她其實對自己的健康很有信心,因為長期在小兒科看診,早就養成百毒不侵的體質。而且她也沒有肺腺癌家族史,不抽菸、不住工業區,職業又非高肺癌風險,都不符合肺腺癌常見原因。
乳癌與塑化劑的關係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
回溯到幾年前,塑化劑曾經被一些商人加入飲料中當作起雲劑,引起大家緊張,經過衛生機關全面清查之後,市售飲料已沒有這個問題。但由於塑化劑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人體在長期暴露塑化劑之後,特別是婦女是否會因此助長罹患乳癌的危險?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好發的癌症,每年約有167萬名婦女罹患乳癌;在台灣,乳癌也高居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之 首,每年約有9600位婦女罹患乳癌,1900人死於乳癌。
首先,我們來看一項統計數據,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2003至2007年針對女性乳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國 際比較,乳癌比較好發的國家,以北美的加拿大、美國,還有歐洲、澳洲等地最高;但從乳癌的死亡率來看,反而是一些開發中國家高於歐美。
換言之,乳癌在已開發國家的發生率雖高,但是開發中國家則是死亡率偏高,其差別在於開發中國家在癌症治療方面,不如已開發國家,而且當病人發現時可能比較晚,導致死亡率較高。從這樣的比較過程中,可以知道,各國確實存在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乳癌篩檢面面觀
台大醫院外科教授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黃俊升
乳房X光攝影篩檢最大的問題就是過度診斷。很多篩檢 出來的乳癌可能永遠不會被發現,也不會造成致命問題,就算留在身體裡可能也沒關係。問題是要怎麼知道哪些有 問題? 哪些沒有問題? 大部分的原位癌跟小於一公分的侵襲癌都是因鈣化被發現。比較大的乳癌當然也有鈣化,但還有很多跟鈣化無關的影像特徵。
什麼是鈣化?X光上面白茫茫的一片是乳腺腺體,白點 則是鈣化點。一般五十歲以下年輕女性,腺體非常密,脂肪相對較少(在X光片呈黑影),不過還是看得到鈣化白 點。因為細如沙摸不到,少數懷疑有問題時,需要用細針定位切片,插一根針讓外科醫師知道鈣化點在哪,然後把含有可疑鈣化的乳腺切下來。現在也有微創切片手術,用真空輔助的切片槍,可以切除鈣化,不會在乳房上留下疤痕。
乳房X光攝影有時候也不全然只是看到鈣化,有時也會 看到腫塊。有些腫塊要再做超音波檢查才能判斷是良性或惡性。
若超音波影像上面看到的腫瘤呈橢圓扁平型且邊緣規則、平滑,大概沒有問題。但如果看到張牙舞爪像隻螃蟹的東西,那可能就是癌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