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裡的女人2: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充滿故事的診間,最好的解方是溫暖傾聽。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繼暢銷作《診間裡的女人》後,婦產科醫師林靜儀再一力作,銳利的觀察洞悉病患的人際支持系統,探尋家屬、伴侶與家庭對女病患的影響,視角更為深入與廣闊。
★ 從門診及產房裡發生的真實人生故事,知名婦產科醫師從而揭露關於自己人生的私密告白
診間裡的女人,為何她們總是只有自己一個人?
──當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當妳無法為自己的身體作決定,
伴侶、家屬與家庭的支持,在哪裡?
|影視化決定!臺灣首部女醫師視角的婦產科醫療劇,即將開拍!
如果《診間裡的女人》觸及你內心深處,《診間裡的女人2》讓你想找回自己──
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更深刻的思辨與真誠袒露:
只有她自己知道,病人流淚的椎心之痛,自己也曾痛過。
一個個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女人,是妻子、母親、女兒、姊妹,每個人都必須理解的故事。
沉浸在懷孕喜悅中的媳婦,因為超音波顯示出是女孩,婆婆當場陷入沉默;
懂得做好性措施保護自己的女高中生,卻被母親強制送醫檢驗處女膜;
想要墮胎的妻子遲遲不願向丈夫取得同意書,因為不想讓丈夫發現自己是愛滋病患;
妻子懷上第三胎,產檢都是國小五年級的兒子相伴,只因丈夫早已不見人影;
接二連三得到淋病與菜花,感染源毫無疑問就是自己的老伴。
這些女人的故事,都讓林靜儀想起,自己被送到急診室的那一天。
女人在疾病面前,女人的身體仍在百年前的限制裡;
身邊最親近的人,往往最看不到正在求援的她們,也都忘了做為親屬與伴侶的我們,其實就是答案。
編輯推薦
充滿故事的診間,最好的解方是溫暖傾聽
沉浸在懷孕喜悅中的妻子,因為超音波顯示出是女孩,丈夫當場轉頭就走;懂得做好性措施保護自己的女高中生,卻被母親強制送醫檢驗處女膜;妻子懷上第三胎,產檢都是國小五年級的兒子相伴,只因丈夫早已不見人影;接二連三得到淋病與菜花,感染源毫無疑問就是自己的丈夫……。
這些都是林靜儀的診間裡發生的故事,現實而殘酷,距離你我的日常如此之近。故事的主角是平常可能相伴在我們身邊的女性,是母親、女兒、妻子、媳婦,每日送孩子上學、煮三餐、洗衣拖地,默默提供日常生活必不可或缺的支援,然而,輪到她們需要支援之時,她們卻發現自己只有隻身一人──在林靜儀的診間裡,獨自面對疾病的女人不曾間斷。
身為外科醫師,林靜儀擁有訓練有素的冷靜,俐落果決的個性,在診間內卻展現出細膩的觀察力,伸出手撫著女人因傷心而駝了的背,遞出衛生紙讓女人擦拭滿臉的淚水,鼓勵著不知道該向誰求援的女人們(氣憤時也會順著她特殊的易怒體質狠狠替病患抱不平)。在女病患吐露出一個又一個故事,林靜儀看見的是文明社會仍深藏的破敗內裡──沉重的性別傳統枷鎖,依然綁在女性身上從未被解開。
生病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已經冒出病徵的家庭關係:敘述故事的女人有時雲淡風輕,內心卻扛著丈夫已經遠離家庭的沉重壓力;女人有時對病史躲躲藏藏、隱晦不明,追問之下才發現女人藏著一輩子都不能說的祕密;女人無數心事被深埋、被冰封,全數都在小小的診間裡、在漸漸卸下心防的醫病對話裡,一一從冰封中釋融而出。
林靜儀從複雜的人際網中一一梳理,仔細辨認著影響女病患的網絡,想在為時不長的看診時間中,溫暖地給予病患一個得以平衡的支點,閱讀《診間裡的女人2》,就彷彿身在林靜儀的診間裡,溫暖而專注的傾聽一個個未曾被說出的故事,看著女人們試著在一條仍然若隱若現的路上,找回自己。
目錄
前言
第一部:遙遠的距離
恐怖懸崖
飄洋過海的女人
轉手
差別心
住山上的她
心病
胖女生
一塊肉
子宮裡的古董
第二部:伴侶與家
陰道裡的異物
十一公分的疤
骨盆腔的亮點
隱瞞
女朋友
「我們」
背叛
第三胎
驗傷
重拾的幸福
真正的親人
「我婆婆說……」
未來的女兒
第三部:自己人
禍胎
中毒
沉默
權威
第四部:診間之外
跟醫師結婚
飄蕩
後記
試閱
我竟然寫出第二本書了。
其實寫《診間裡的女人》寫到一發不可收拾,編輯也聽故事聽到一發不可收拾,所以《診間裡的女人》在收稿時,有幾篇內容,就依照書的走向和規劃,放到第二本書來。
《診間裡的女人》是許多女人內在衝突的故事,《診間裡的女人2》則是女人和外在環境的疏離。
實習時協助換藥的那個病人,我們沒看過他的妻子;來產檢的那個經產婦,我們找不到她的老公;昏迷的那個年輕產婦,原來是不被祝福的小家庭;帶原HIV的病人,醫療單位能避就避,連在我們照顧的過程中也必須幫她避開別人;而獨自面對生子壓力的女人、遠離都市資源的產婦,總有一種手伸不到她身邊的感覺。不斷尋求卻無法得到解答的就醫,延遲再三不願意面對的診斷,都是人性、都讓人心疼。
而婦產科免不了要接觸的是性與懷孕,在高度文明之下,性是最隱私的事情。可是即使婚姻中的兩人擁有最私密與忠誠的性,卻不見得真的彼此坦誠。這些都在診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揭露了,這是人性的軟弱,或貪婪,或無奈,或者可能不過就是屈服現實而已。在診間看得越多越覺得,或許我們都給予婚姻太多的神聖,真正的人生功課實在太困難,也越顯得某些平凡的相互陪伴,那麼珍貴。
在醫學中心工作,我所看到的病人種類,只是這社會的一小部分,還有許多更弱勢、更缺乏資源、更沒有辦法獲得醫療照顧的人,也許基層醫師們體會更深。但是,每一位來到我面前的病人,在短短的看診住院期間,她們的堅強或委屈,甚至自己都沒有發現的無奈,彷彿是一張張薄薄的人生切片。這些切片如此細小,卻是她們生命裡的某一些,贅生或缺損的什麼,又或許也不過就是原本傷人的小碎片,久了也就埋入了疤痕裡。這些病患的故事,讓白色巨塔成了萬花筒。
每一篇故事裡,沒有特別描寫醫療團隊的每一個人,但是,所有護理師、技術員、病人家屬,甚至看護,都支撐了病人的治療過程,影響了治療結果。他們都是我重要的夥伴,給了病人更完整的支撐,更細緻的照顧。也希望每位讀故事的朋友,記得這些支撐著醫療照護的重要角色,醫療絕對是團隊工作,沒有獨自的英雄。《診間裡的女人》出版之後,很多讀者給我最大的鼓勵,就是「我在你書裡讀到曾經有過的心情」,還有「什麼時候出第二本」。希望大家也喜歡《診間裡的女人2》,更希望故事中許多女人的困境,未來可以不再是困境。
驗傷
「我這邊急診檢傷,有一個要驗處女膜的。」冷得要命的寒流天深夜,接到這種電話真的讓人有夠火大。臺灣的醫院裡沒有暖氣,長年是固定溫度的空調,夏天相對舒服,但冬天時,穿著單薄的值班工作服,加上急診敞開的大門,越靠近急診室越冷到發抖。
「又來了。」一個多小時前才剛陪學姊W接生,寫完病歷,處理完產後照顧醫囑,竟然接著是這種主訴。「這種事情不能白天門診來嗎!」我一邊碎碎唸,一邊套上住院醫師短袍。
二十年前,我還是住院醫師那時期,「性侵」屬於「告訴乃論」,而且可以「和解」,所以,這種「急診」常常被當作一種「工具」。
急診室的簡略候診區其實不是很隱私的環境,護理師已經盡量把病人和家屬帶到最裡面,避開外頭吊點滴和縫傷口的病人群。
「我是總醫師林醫師,現在是什麼問題?」職稱「總醫師」有一個特別的好處,病人和家屬其實不懂「總醫師」的完整名稱是「總住院醫師」,也就是類似「所有住院醫師的總管」,其實在醫院層級不及最資淺的主治醫師,但是聽到「總」這個字,就好像層級很高,病人或家屬都會稍微比較願意信任。
坐得直挺挺的一個女生,很清純的鵝蛋臉,又黑又直的短髮,沒有打薄沒有層次,簡單的學生妹妹頭。這年齡少見沒有青春痘的光滑皮膚,面無表情。幸好她面無表情,我比較怕遇到哭哭啼啼的。
不意外的,她身邊是一個氣急敗壞的中年女人。在寒流天冷冰冰的急診室,她像一團火一樣站著,彷彿身體發出了噗滋噗滋的燃燒聲。
「我們要檢查處女膜。」女人直接對我說,語氣像是提出「駕照我看一下」那樣理所當然又直接了當。
我真的替那個女生感到困窘。
「先講清楚,怎麼回事。」老實說我難以掩飾我的臭臉。三經半夜,驗什麼處女膜啦。
果然是老掉牙的故事——十五歲的女生,交了男朋友,到男方家待到深夜,被女生家長「抓到」。拷問半天無法確定是否有性交行為,連家都還沒回,直接帶來急診室「驗處女膜」。
「你們要告性侵嗎?」我直接問。進入性侵程序的話有制式特定採樣程序要處理。「我要跟她爸爸討論看看再決定。」媽媽整個人氣噗噗的,雙手抱胸,一臉「我們一定會給那小子一個教訓」的堅決表情。
那個十五歲女生還是面無表情。她還穿著學校制服,白淨的襯衫,及膝黑色百褶裙。
「所以?」我很難掩飾我的不耐煩。這過程真的對女孩很折磨。
「所以先檢查處女膜,我們再決定。」媽媽頭抬得高高的,好似把我們的專業和急診服務,當成什麼查詢理賠成數的行為。
「媽媽,你知道,我們只能告訴你是否有新或舊的裂傷。」我也板著我的臉,「不可能是什麼一個膜上面有沒有洞這種的。」
我實在有夠討厭那種對所謂「膜」的誤解,要不要試著讓男生用生殖器戳保鮮膜看看啦,或者以為處女膜是夜市撈金魚的紙網嗎?
「嗯……反正就是驗傷啦。」媽媽大概沒想過她所謂的「驗處女膜」是怎麼「驗」,對於我的說明,愣了一下。
「我會。你不要急。」我一直用眼角餘光注意著女孩,她坐著,面無表情。「這樣的事情,在年輕的孩子,可能是一些試探。大人不要把性的探索連結到絕對的罪惡,甚至帶給她羞恥感,這對她心理上不太好,對未來也不太好。」我忍不住壓低了一點音量,跟那個媽媽說。
她還是氣得像一碰就會燙傷的火紅木炭,朝我看看,然後給我一個「你到底在囉唆什麼」的表情。
「妹妹,我是林醫師,等一下要幫你內診,可以嗎?」我轉身過去,正視著女孩,問。
「嗯。」她點頭。
「你知道什麼是內診嗎?」我不相信一個十五歲女生會知道那是什麼。
她搖搖頭。還是個學生而已呀。
「等一下護理師姊姊會請你把內褲脫掉,躺在一個床上面,我幫你檢查一下陰道那邊。」我盡量語氣中性一些,不要讓她緊張,「我要做什麼會先跟你說,不會痛,好嗎?」
「好。」她答,很輕的聲音。
媽媽在旁邊看著,眼神像是濺落的星火,燙人的。
護理師C在急診好幾年了,這種狀況她見過不少,她不露痕跡地嘆口氣,「來,妹妹,我們到裡面這裡,先脫內褲。」她也盡量語氣溫柔,怕嚇到女孩。
她乖乖跟著起身。鼓脹的書包和裝著參考書的補習班提袋,留在候診椅旁。看起來比它們的小主人還要害怕縮瑟。
「好了嗎?」我走進內診室,出聲問。
「好囉。」護理師C回答。掀開遮廉,她躺在內診檯上,黑色百褶裙撩到腰下,露出潔白皮膚的下半身。可能因為天氣冷,也因為緊張,她兩邊大腿微微發抖。雖說已經是青春期發育完成的生殖年齡女性,但還不是完全成熟,略顯稀疏的陰毛,還沒寬起來的骨盆。
「林醫師要看一下你陰道外面,陰唇這邊喔。」我戴上橡膠手套,輕輕拍拍她大腿內側。
「好。」她躺著。
我的手套接觸到她的小陰唇,她略略驚嚇,身體縮了一下。
「不要緊張,不會痛。」我朝她喊了一下。
「好。」她乖乖躺著,不敢動。
「我要稍微翻開你的陰唇,檢查一下陰道口。」因為不是性侵驗傷程序,不需做陰道內的精液採樣,只需翻開陰道口,檢查媽媽想知道的「處女膜」。
她沒回答。什麼是陰道和陰唇,這個年齡的健康教育課應該教過了,但一百個臺灣女孩,大概不到一個真的看過自己的外陰吧,到頭來我們還是沒讓女人瞭解自己的身體。
我輕輕撥開她的小陰唇,護理師C幫忙調整了一下檢查燈。
所謂的處女膜,英文是hymen ring,意為「環」,但中文稱為「膜」,導致民眾誤解那是一片覆蓋在陰道口的「膜」,但它其實是在陰道入口大約一公分處,大約零點二到零點三公分的一圈薄組織。
一部分的陰道發育來自於合併與膨起的穆勒氏管,由骨盆內部形成子宮、子宮頸和陰道,一部分來自所謂「泌尿生殖竇」的朝內凹陷,「處女膜」就好像內外挖掘的隧道中央貫通了之後,沒有再完全清掉的那圈牆壁。沒錯,就是一圈薄薄的組織。而這個貫通的隧道,有時是平滑地貫通了一個圓開口,僅留一小圈,像古時候門廳的裝飾那樣,有時是簡單地貫通了幾個像篩網的開口。而殘存沒有「敲乾淨」的那些部分,多數在第一次性行為生殖器置入時造成一到兩個撕裂,但也有些會因為自身動作先行裂開,更有些彈性甚好,生過兩胎依然維持圓滑的那圈「門廊」。反之,如果陰道口真的有一層膜,是稱為「陰道閉鎖」的異常狀況,會造成青春期月經來潮後經血出不來,需要手術打開。
這女孩,在這個寒流天的晚上,被媽媽帶來急診室,脫褲子躺在檢查床上,給兩個素昧平生的醫護姊姊,盯著她那圈「陰道貫通過程的殘存組織」看。
檢查完成,是有兩個小小的舊撕裂痕跡。
「好,我們檢查完囉。」我輕輕拍了一下她的膝蓋,起身。「妹妹你可以把內褲穿起來了。」護理師C幫忙把內診床的椅背搖高,讓她較容易起身。
她默默起來,穿好底褲,轉身拉好她的白襯衫。
急診室有各式器官圖樣章,我在急診病歷蓋上女性外陰圖,在陰道處劃一圈處女膜示意,記錄下兩個小的舊撕裂痕,同時寫下診斷:「外陰正常,無外傷,處女膜陳舊撕裂傷。」
同樣的,寫一份中文診斷書給那個媽媽。
「媽媽,我們只能寫看到的狀況。至於那個狀況怎麼形成的,是騎腳踏車、劇烈運動或性接觸導致,醫師是無法判斷的。」我補充,一手遞過診斷書,「麻煩去批價蓋印。」
這媽媽似乎怒氣稍微消退一些。她沒有聽到我說出任何她預期會聽見的詞,可是也沒有得到她比較想要的答案,或許她只是暫時被我的診斷用語給干擾了。
診療桌旁剩下我和女孩。
她沒有掉眼淚,也沒有受辱或被責罵的情緒,靜靜坐著。跟她進入急診室時一樣,白淨的臉,滑順的直短髮,如同她整齊的白制服襯衫和黑色百褶裙。
「妹妹,現在你媽媽不在,林醫師有事情要跟你談談。」我掛心著。
她點點頭。
「你們有沒有避孕?」我直接問。
「有。」她回答,毫不猶豫,沒有任何忐忑或遮掩。
「怎麼避孕?」我再追問。
「他戴保險套,我吃避孕藥。」她有條不紊地回答我。
「你知道怎麼吃避孕藥嗎?」我其實有點訝異她和男友如此成熟的準備。
「知道。連續吃二十一顆,休息七天。」她口齒清楚地,像回答健康教育課小考,「我在一個月前就準備了。」她補充。
她非常清楚要保護自己,也清楚知道自己要有性生活。
「你很棒。」我衷心地稱讚她。
她略睜大了眼睛,盯著我看。她身邊大概沒有任何成人,聽到她「對性行為事先準備好」會這樣直接給予肯定吧。但是,難道不該這樣嗎?就連我門診裡的許多成年甚至熟齡女人,都沒有像她這樣,把性和避孕,像預習功課一樣,謹慎地、負責任地準備起來。
她的母親批完價就會回來,我沒有太多時間跟她聊。
「你們的避孕方式是正確的。在你們還沒有要生孩子之前,都要好好避孕。」我很嚴肅地叮嚀。
「好。」她顯露的樣子,比剛剛著火似的母親成熟許多。
「可是你的年齡,還是屬於爸媽監護的,也就是說,你的身體他們有權管。」我說。
她點點頭。「我不知道之後會怎麼樣。你們再忍耐幾年,成年之後,你們就真的能自主了,好嗎?」我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幫忙,畢竟,很少有父母可以正面看待或承認「孩子」有性的需求或想望。
「嗯。」她點頭。
我輕輕拍拍她的背。
她一直都坐得直挺挺的,像她面對自己,那麼直接。
未來的女兒
若有病人需要安排超音波檢查,我常跟超音波師Eva分工,一方面分擔工作量,一方面也跟有多年臨床經驗的Eva學習,而且遇到特殊病例時,也可以一起檢查討論。
「這個產科病人我先照(超音波)囉。」前一個巧克力囊腫合併子宮肌瘤的檢查報告有點費時,我還在超音波檢查報告上一一填上檢查數字,想辦法畫出不要被G醫師退件的報告圖。Eva已拿著下一張檢查單,開門喚病人進來。我們都是急性子。
聽到叫喚,進來檢查的孕婦懷孕十八週,第一胎。老公陪同著來,白天門診可以陪同的老公並不多。兩個都普通打扮,很一般的一對新手父母。
產科超音波檢查多數是例行項目,孕期二十週後的基本檢查包含頭寬、大腿骨長、腹圍, 週數再大一些之後,會確認手指頭和嘴唇。大家很關心的性別生殖器,其實不在例行檢查項目之內,例如印度等某些國家,因可能牽涉到特定性別偏好,法律規定不能告知胎兒性別。白話來說,就是一定週數前不能告訴孕婦胎兒性別,以免重男輕女的情況下導致女胎兒被墮胎。臺灣比較沒有這類問題,但倒是遇過幾個外籍孕婦家庭,特別要求我們不能透露胎兒性別,「以免出生當天的驚喜被提前揭穿。」這倒跟大部分臺灣家庭不太一樣。
「媽媽你今天是第三次產檢,醫師有跟你說會做唐氏症血清篩檢吧?」Eva不只是收檢驗單做檢查的技術員,她已經很熟悉婦產科門診的各種程序。要不是臨床工作是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訓練的重點,單純就合作來說,主治醫師和這些熟練的護理師和技術員一起工作,其實比跟實習醫師一起工作順手得多。
「那個可以不做嗎?」老公問。
「唐氏症風險一般大概是八百分之一啦,除非有特殊宗教信仰,我們多數媽媽都有驗。」Eva回他們,「你們等一下可以再跟醫師討論看看。」Eva一如例行檢查的程序,一一檢查了胎兒的姿勢、羊水量、頭寬、腹圍。「這邊是寶寶的手指頭,有沒有看到?一、二、三、四、五,五隻手指頭喔。」胎兒在子宮內通常是握拳的姿勢,有時候會張開手掌,再握起來。手掌打開時,是數算手指頭和確認手掌發育的最好時機。
「黑黑的部分是羊水,胎兒泡在羊水裡,會喝羊水,然後尿出來。」Eva邊檢查邊解釋,她的探頭掃過胎兒身體部分,確認胎兒胃和膀胱內的羊水。我的檢查報告寫完了,站到Eva身後看她檢查。孕婦和老公盯著超音波檢查螢幕,十分開心的表情。
「在裡面會喝羊水喔?」老公問。
「是啊,所以出生的時候,小寶寶肚子裡是飽飽的喔。」Eva說。
「手腳都正常嗎?」老公又問。新手爸爸果然比較興奮。
「對啊,剛剛算給你看那個是右手,這邊是左手。」Eva熟練地把探頭轉到另一側,「左手握著拳頭,不過還是可以算一下手指,你看,一、二、三、四、五,也是五隻手指。」
孕婦的笑容帶著滿足和愛意。準備要當媽媽的人,好像都特別溫柔。是啊,那螢幕上看到的生命,正被她餵養著,被她的子宮用羊水包覆著,被她用身體保護著。
「那是男生還是女生?」老公問。
「我看看喔。」Eva的超音波探頭在孕婦微凸的肚子上滑動,超音波螢幕上,胎兒腿稍微張開,胯下三條細線,女性外生殖器的影像,十分清晰。
「是女生。」Eva給了確定的答案。
老公一句話都沒說,直接走到檢查室門口,甩門而出。
「碰」的一聲,門自動闔上。
躺在床上的孕婦,兩行眼淚「刷」地流下來。
我和Eva嚇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前一刻溫暖幸福的那個空氣,好像突然被抽空了。
兩種性病
「醫師,嗯……我那裡不太舒服。」她坐下來,害羞又困擾的表情。
會陰部的各種症狀其實還滿常讓人難以啟齒的。感冒時不會避諱跟同事說「我昨天打了一整天噴嚏」,但會陰部搔癢一整天,應該沒人敢跟同事說「我陰道癢得不得了」吧。胯下的問題,很惱人卻很尷尬啊。
「會癢還是分泌物多?」我直接幫她開頭。
「都有。」她看起來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陰道癢到來看婦產科,大概讓她不太自在。
六十多歲的女人,灰白的短頭髮,簡簡單單的,沒有特別染燙。淡紫色紗質圍巾,米色長褲,乾淨素雅的氣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