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死:為自己寫下期望的人生結局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綻放的花朵,必會自然的迎向枯萎,
期許生命的終末,能夠無須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尊嚴、安然的迎向人生的終點。
具統計,高達9成的人會是在痛苦中辭世,
但其實只要病患、親屬與醫師,三方達成共識,
捨去不必要的延命醫療,就能在平穩中安然善終。
在苦痛中辭世的人,與能夠平穩死的人究竟有什麼分別?
.9成的人都盼望能平穩死,卻只有1成的人辦得到
.40年前的過去,在家中辭世乃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自己必須決定何時該停止延命醫療!
.家人是否能「等待」平穩死的到來!
.自由活動對人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尊嚴!
.審慎判斷究竟該積極治療、或是維持現狀!
.你了解平穩死與安樂死之間的不同嗎?
本書特色
‧帶你認識何謂平穩死的概念,延命醫療才是正確的嗎?與安樂死又有何不同?
‧分析病患、親屬與醫師三者的立場,並如何透過三方的共識,選擇自己想要的終末照護
‧除了針對長者的終末照護外,也讓青壯年讀者認識生命最後的課題
在你我週遭,一定都曾聽聞過重病住院已久的親友,最後是在加護病房或是呼吸照護室中急救無效而過世。離去時,全身插滿了管線、四肢肌肉萎縮、連最後想說的話都來不及開口。卻也偶能在媒體上瞥見高齡長者在家中的睡夢裡安然與世長辭的新聞。若明天就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何種才是你所期望的結局呢?
許多網友會在名人驟逝的新聞中寫下「R.I.P.」Rest in peace願死者安息的留言,但卻更希望是在生命漸漸消逝的過程是短暫、平靜、毫無痛苦的。這也正是本書作者.長尾和宏一直致力推廣的概念「平穩死」,只要找回醫療自主的權力,捨去不必要且痛苦的延命醫療行為,在自己、親人以及與醫師充分溝通、達成共識後,選擇自己所期許的臨終照護,直到最後都能開懷大笑、想吃就吃,自然平靜的安然辭世。
面對死亡的課題,不只高齡銀髮族需要即刻關注,而是身為青壯年的男女都必須修習的生命學程。藉由認識「平穩死」概念,減輕週遭長輩步向人生終點前的醫療折磨,也讓自己先了解到,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其實可以尊嚴、平靜的走完。
目錄
前言--越來越多人在臨終前全身插滿管線
序章--追求平穩死必須探討的3個課題
只要順其自然、就能平穩安寧地迎接死亡
「平穩死」這個詞彙的誕生
只不過在40年前,在家裡過世乃是天經地義
雖然有9成的人都盼望能平穩死,但實際上只有1成的人辦得到
為了能迎接平穩死,必須跨越的3個課題
第1章--提前了解平穩死,生活方式就會產生改變
實際上只有5%的人能不為病痛所苦地離開人間
每2人就有1 人罹患癌症、每2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
究竟何謂延命醫療?
越是進行延命醫療、反而可能提前死亡
「皮鬆肉弛」是為了延長生命的美麗姿態
老化是人體最自然的節省精力模式
你是否持續提供營養使癌細胞壯大呢?
延命醫療是否有效,其實有所謂的分水嶺
必須自己決定何時該停止延命醫療
必須徹底切換固有的思考模式
必須聰明擷取利用醫療的好處
平穩死與尊嚴善終之間的關連
你了解尊嚴善終與安樂死之間的不同嗎?
死亡是出生的相反,因此就把平穩死看作是自然分娩吧
第2章--能夠平穩死的人具有這些特質~課題1 本人的素質~
無法平穩死的職業前3名
只有擁有決斷力的人,才能夠平穩死
藉由入棺體驗了解死亡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接受自己死亡的人才能活得開朗
臨終前立下的生前預囑,真的能發揮功用嗎?
平穩死與平穩人生其實是同一件事
必須意識到究竟該積極治療、或是維持現狀
是否有能夠迎接平穩死的飲食生活?
只有孤獨老人才能真正地平穩死
第3章--越來越多家庭不瞭解臨終照護~課題2 家人的理解~
居家照護並不可怕
如果在家裡發生緊急情況,這時家人該怎麼做呢?
延命處置並不等於急救措施
家人是否能「等待」平穩死的到來
共同穿越「死亡之牆」
重新省視「孝道」的意義
實現本人的心願——在各種場所的照護
在自家死亡並不需要驚動警察
不讓家人為了照護患者而倒下
第4章--你的醫師真的了解什麼是平穩死嗎?~課題3 主治醫師的支持~
高達9成的醫師一輩子都不知道何謂「平穩死」
不要輕易抽取胸水、腹水!
你的「飲食尊嚴」是否有被好好看待呢?
胃造口手術有好有壞
自由活動對人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尊嚴
你是否相信為了生存下去的力量呢?
名為「好好大夫」的醫師
不要放棄、用心尋找,絕對可以找到了解平穩死的醫師
必須小心判斷你的醫師及醫院
好的醫師擁有靈敏的觀察力
結論--所謂「平穩死」的生存之道與安息之道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