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每個家,都該有主人的樣子:換屋7次設計師告白,坪數、風格是次要;滿足「內在需求」的設計,越住越快樂

  • 9 342
    3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每個家,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它理當與你獨特的「作息」、「需求」,以及你的「理想人生」接軌

獨居但愛熱鬧的人,客廳比例應該要大(打造好客的家)
朝九晚五只有週末待在家,空間設計必須讓你能放鬆
有運動習慣的人,可打破功能分區,讓客廳兼做健身房
四口之家,只要格局巧妙調整,家人情感就會大大增溫
租屋者,添購搬家可帶走的經典家具,生活品質立即達標

注重「裝潢風格」,讓你有「美觀」的家
從「生活習慣」與「人生願望」出發的設計,卻能帶來「幸福感」


最貼近生活的家,才有辦法舒適長久
工業風、鄉村風、北歐風……許多人在裝修前,總是向外收集資料、做足了功課,迷失在許多風格照片裡,卻忘了「向內探索自我」。自己對什麼東西有著無法妥協的執著?有著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渴望在家裡做些什麼事?細細思量自己每日生活的軌跡,才能找到家的真正樣貌。

你的家,應該吻合你的人生藍圖
我們會選擇適合自己個性、年齡、喜好的穿著,卻往往忽略了伴隨每日的居家生活,也應該擁有適切的裝扮。好的裝潢設計,必需貼近你現在的生活,並為未來預做彈性,讓空間可以跟著人生階段的轉變,具有改變的彈性。

解析你的生活故事──利用「平面配置圖」,寫下屬於自己的生活腳本
比起風格、材質,裝潢最先該思考的是「架構」,也就是「平面配置」。平面配置如同一部戲的腳本,也就是你的生活腳本,角色(家庭成員)可能隨著時間成長、增加,場景會隨劇情變換(傢俱調配),但是腳本定了卻很難改變,一間房無法立即隔成兩間房;不煮飯的廚房無法當客廳使用……,思考想在家過什麼樣的生活,寫下專屬的腳本。

讓家的重心浮現──利用「格局重整」,改變你與家人的生活
明明在家,卻無法放鬆,一到假日就想往外跑?家人各自關在房裡,缺少關心互動?這些都是因為「格局」出了問題!問問自己,這個家最重要的活動應該是什麼?然後用「格局」,來促成它。
.一般客廳大餐廳小,喜愛料理宴客的主人,突破制式格局,讓開放式廚房居中,更吻合需要。
.熱愛閱讀的夫妻,將餐廳與書牆結合,化身充滿書香的咖啡廳,假日就愛窩在家。
.專用書房、一應俱全的臥房,讓家人各自獨立卻也疏離。可刻意製造全家人必須共用的「工作空間」,比如讓餐桌同時是工作桌,大人小孩皆在此工作、寫作業、聊天。互相陪伴,情感交流一生受用。

實踐理想生活──利用「動線與佈置」,讓你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零雜物動線:讓每個區域的用品,都能有妥善收納的空間;讓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動線,都能保持順暢,自然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一回家,包包、鑰匙、發票就能隨手放置於玄關收納櫃;一進房間,脫下的髒衣服隨手就能丟進洗衣籃裡,床上自然就不會成為放置衣服的「中繼站」。隨時保持整齊清爽的房子,有客人來訪也不再感到困擾。
.為「心靈」留個位置:找出自己喜歡的放鬆方式,用空間善待自己。例如:為喜歡泡澡的人,設計一個小浴缸,讓每天得到全然的放鬆;為喜歡看漫畫的人,設計一個可以隨意亂丟漫畫的角落,找到小時候的歡樂時光;為喜歡靜坐的人,打造一個不受干擾的平台,享受與自我的對話。

     自己,就是家設計的起點與終點──利用「理想生活調查表」,描繪你專屬的家的樣貌
.利用「理想生活調查表」,列出全家作息、規劃生活動線、檢視家庭習慣,將全家作息時間表一一寫下並仔細檢視,弄清楚日常和空間的互動,轉化成有效的訴求,家的重心就會浮現,將有助於找到更適切的空間配置。
案例:
1起床(臥室)→ 刷牙洗臉(浴室):洗臉之後,希望能直接進行保養、化妝,讓生活更有效率。
改善方法:洗手台結合梳妝台,並加入收納保養品的功能。
2刷牙洗臉(浴室)→ 做早餐(廚房):每天要從櫃子裡拿出果汁機、鬆餅機很麻煩,希望能更順手。
改善方法:將每日常用的機器用品,規劃出可以隨手取用的空間,減少收放的麻煩。

本書特色

跳脫「風格優先」思維,為裝潢設計做全新的詮釋

不同以往強調風格的裝潢書。多數人以為裝修房子首要是「風格設計」,其實設計的第一步是決定「格局」,格局是一個家的線條輪廓,決定適切的格局,才能找到屬於自己以及全家人的舒適空間與生活。這是一本破解許多人對於裝修的迷思,以及告訴你裝潢前要思考的事,從自己與家人的角度設想,打造出屬於家的樣貌。

首創「理想生活調查表」,找到最貼心的住宅機能

許多人裝潢時總是毫無頭緒,或是以為全權交給設計師,就能為家找到完美的詮釋,卻忽略了需要將自身的需求擺在最優先的位置。首創「理想生活調查表」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想要的生活模式,並轉換成實際的裝潢訴求。

作者

朱俞君

畢業於實踐大學建築系。「寬空間美學事務所」主持設計師,簡約生活實踐者。

從事室內設計多年,一直認為自己能夠站在業主的立場用心規劃、打造出具品味及美感的房子,但在第一次裝修自己的家後,發現那些原本「立意良善的設計,卻沒有為真實生活帶來貼心便利」,透過自身的裝修經驗與檢視,了解到原來最好的設計,必需更貼近主人的生活;打造風格美學前,更需要擁有順暢的生活動線。希望藉由這本書,讓每個主人,學習做自己家的第一個設計師。

fb粉絲團:朱俞君  愛上收納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

前言──經歷租屋、搬家、買屋,終於找到家的樣子
1第一次裝修自己的家──只有風格美學是不夠的,兼具美感與務實機能,才是舒適好住的房子
2將住家與工作室結合的新嘗試--四十坪的房子實際卻使用不到一半,讓我開始反省對空間的需求
3在十五坪的家,找到一家三口的適切生活──空間的大小並不是生活舒適的唯一條件,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才是
 
Chapter1  心之所向,找到好感家的樣貌
每個家,都該有主人的樣子
寫下屬於自己的生活腳本
沿著生活的全貌,找到好家的樣貌
發掘屬於你的美好居住經驗
建構一個可以伴隨成長的家
好空間,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用平面配置圖,寫下你的生活腳本
Case 1以美味建立的夢想居家
Case 2以藏書為中心的書香之屋
Case3從車庫變身為假日親子餐廳
Case4為家找到生活的定位
 
Chapter2  裝潢設計的思考過程
家的設計,是「生活型態」的設計
Case 1我的理想生活調查表
Case 2一家四口的理想生活實踐
Case 3相同格局,上演著各自精采的生活腳本
 
Chapter3  理想空間的生活提案
理想空間提案1:玄關──不論大小,請納入家的必要空間裡
Column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孕育夢想的角落
理想空間提案2:客廳──你家真的需要客廳嗎?
理想空間提案3:廚房餐廳──現代人的生活主場景
理想空間提案4:臥房──你在臥房清醒的時間有多少?
理想空間提案5:浴室──一個家庭真的需要兩套衛浴嗎?
理想空間提案6:書房──多功能書房更符合現代人需求
理想空間提案7:陽台──為小空間做最好的安排理想空間提案
 
Chapter4  拒絕複製的家,打造專屬的模樣
客廳就是你的健身房──少了獨立書房,家人關係更好
租屋也能住得很幸福──兼具住家與工作室的舒適空間
不過敏的清新實木家──減少布面家飾,改善一家三口的過敏症狀
退休老師的夢想之家──轉換人生的重心,實現退休後的理想居家生活
 
後記──如何找到適合的設計師

試閱

◎經歷搬家、租屋、買屋,終於找到家的樣子

我發現搬家、租屋、買屋都是一個找尋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過程,我在四年間搬了七次家,我的狀態從單身、結婚到生子,期間的每一次轉換,其實都是來自於生活的反饋,因為自己的人生還沒有定型,所以許多生活的需求也一直有所變動,對家的想像也一直在調整。到了現在,生活已經上了軌道,我終於找到了最適合我們一家生活的方式,連孩子都會說「回到我舒服的家」。而這一切演變,都要從我的第一間房子說起。

◎第一次裝修自己的家

【只有風格美學是不夠的,兼具美感與務實機能,才是舒適好住的房子】

第一次買房子的時候我還是單身,那時先買了內湖的預售屋,那是一間三米六的夾層屋,當時是希望能結合工作室和住家,夾層的部分可以做臥鋪,下方可以做我的書房和工作室,當初吸引我的地方是房子的地點離捷運站近、交通方便,又有一個大露台。

結果買了房子一年之後,房子還沒蓋好,我就認識了我先生,而且很快的我們就決定要結婚了。可是我先生是一個怕吵的人,不喜歡這間靠近捷運的預售屋,所以為了結婚,我們大概又看了半年的房子,最後結合先生喜歡清靜、預算不要太高,以及離我娘家很近的優點,我們買到了北投行義路上靠溫泉區的房子。

【親手打造了夢想家,才發現夢想與現實的差距】

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裝修自己的房子,那時候才新婚,多少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因為地點在溫泉區,一心覺得回家就是度假,所以房子裝修成飯店式風格,做了一個非常大的浴缸,想著整個人可以放鬆的在大浴缸裡泡澡該有多舒服、多享受,結果真正入住後…才發現光放水就要半小時,原以為可以窩在家裡享受度假,但其實忙碌的我們回家差不多就要睡覺了,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可以品味悠閒的氛圍。

而且為了美觀,我將廚房的電器用品都設計放置在櫃子裡,所以煮個飯得把電鍋搬出來,煮好再放回去,一看就知道不是日常過日子的設計。

當時會覺得買了房子應該會住很久,所以很願意花錢在建材上,而且壓根沒想過以後如果要生孩子適不適用,裝修的風格完全是我自己喜歡的樣子,東方禪意的療癒設計,甚至做了很多建材上的實驗,趁這時候把幫客戶設計時沒機會用的材質都試試看,所以我做了白色無接縫磨石子地板,不僅好清潔又好看,因為沒經驗,還想過如果有小孩就可以直接在上面爬,後來才發現質地冰涼的磨石子地根本不適合小孩子。【打造自己的房子,讓我更了解裝修的意義】

有了孩子以後,不僅客廳的茶几要收起來鋪上安全地墊,所有有直角的地方,也要包上安全泡棉。當時規劃房子的格局時,因為完全從美的角度出發,一些機能並沒有考慮得很清楚,主臥離嬰兒房隔了兩間房,雖然兒子出生後,直接把嬰兒床放在床尾跟我們一起睡覺,但他的東西都放在嬰兒房,所以只要拿尿布、衣服,就得繞過兩間房去拿,這樣的格局規劃純屬自找麻煩,半夜如果有需要時,根本爬不起來,幸好兒子很懂事,很快就睡過夜了,不然真的非常不方便。

◎寫下屬於自己的生活腳本

許多人在進行裝潢時,往往以為找到喜歡的設計師,並把風格圖片給設計師參考,就可以放心地把一切交由設計師處理並等待驗收了!不過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理性、務實的思量每一個生活場景】

前一陣子,剛好接到一個將近四十坪、一家四口的案子,起初看到平面圖時,我愣了一下,因為這間房子只有一個主臥、一個小書房,等於全家人都睡在同一個房間,爸媽睡大床,而已經上國中和小學的孩子,則睡在旁邊的上下鋪。

房子在結構上也有一些具設計感、但大大干擾動線的圓弧型,看得出來當初應該花了不少錢在裝潢上,呈現出來的卻是美觀卻缺乏真實生活感的設計,住了幾年之後,業主實在覺得住得不舒適,原本想過要賣掉重新再買房子,後來再三思考過週邊的生活機能後,還是決定將房子重新整理過再住。

如果當初能夠先清楚思考過家庭成員的生活場域,業主也能和設計師更務實的表達需求的話,相信在後續裝潢時應該會有完全不同的風貌。

【善用平面配置圖,打造生活的腳本】

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家的第一個設計師是你自己,當你想像自己想要住在什麼樣的空間時,就是設計的開始。也許你知道要蒐集喜歡的風格圖片,方便和設計師溝通,這是最直接的第一步,但僅只於外在的形式,如果只停留在這裡,你可能會得到A風格的壁爐、B風格的浴室,一個拼貼出來卻住起來不貼心的地方。比起風格、材質這些內容物,該先思考的應該是架構,也就是平面配置。

這是一部戲的腳本,也是你的生活腳本,角色可能隨時間成長、增加(家庭成員),場景可能隨劇情變換(空間調配),燈光和色調也可以視實際情況再做微調(傢俱色系),但腳本定了卻很難改變,一間房間無法馬上隔成兩間房間;不煮飯的閒置廚房,無法馬上變成起居間;太特別的格局,因為看房的人可能看不到房子的優點,即使要賣也比較困難。◎發掘屬於你的美好居住經驗

關於居住經驗值,對於搬過很多次家、去過很多地方旅遊的人,也許可以整理出比較多的脈絡,有了比較,對於空間的配置也能有更多的想法,然而有時候居住經驗也會從不同方式反映在你的生活中。

【一只折疊桌、一張沙發床,收納起一個家庭的日常】

從我個人的經驗出發,我在香港一直住到了小學畢業定居台灣,香港地小人稠,所以大部分人的居住空間並不寬敞,當時我們家不到十五坪就住了六口人,正因為空間小,所以香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只方型的折疊桌。

我記得每天從學校回家,就可以看到婆婆媽媽們在廚房忙著,差不多晚飯煮好了,孩子們就會把折疊桌拉出來,墊上報紙,放上碗筷,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完晚飯。接著,婆婆媽媽們去廚房整理碗筷切水果,大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孩子們又繼續拿出功課在折疊桌上寫,等到功課做好,一天也要告一段落了。這時再把折疊桌立起來,把沙發拉成沙發床,孩子們排排睡在沙發床上,一只折疊桌、一張沙發床,就收納起一個家庭的日常。

【你想要多一點與家人相聚的空間,還是個人獨處的場域?】

這樣有些擁擠卻十分溫暖的記憶一直在我心中,也影響我在家的設計上的概念,我習慣預留較大的開放式空間在家庭的共用空間,而臥室,在我的想像中,只是睡覺的地方,可以做得小一點,一家人理應花更多的時間相處,不論餐廳、客廳,一個家都該有一個讓所有家人共處的起居空間做為家的中心,而我也不遺餘力的把這樣想法透過設計和業主分享。

每個人不同的居住經驗,也會影響他對家的想像和憧憬,我也聽過和我一樣在幾乎是開放式空間長成的業主,成了對個人空間格外重視的人,在設計時特別註明了要一個大浴室做為他的獨處空間,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些能完全放鬆的場域。

【無時無刻保持對生活的感受,設計自己的居住人生】

而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腳本時,過往的居住經驗就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參考範本,每次向內挖掘,或多或少都會有些不同的收獲。那麼何時該構築你的生活腳本呢?我建議只要當你決定入住一個地方,也取得居住權之後,就應該為自己設計接下來的人生了。◎玄關──不論大小,請納入家的必要空間裡

玄關像是人體中的脖子,是開門後進入「家」的入口銜接處,這是我們從外頭「轉換」到家的地方。所以玄關有兩個層面的實質需求,一個是內外氛圍的轉換,一個是機能性需求。

【善用小空間,帶來多功能整合】

小宅當道的今日,很多小房子是沒有玄關的,這樣的房子多半格局很方正,因此開門之後少了緩衝的玄關空間,但沒有玄關,並不代表不需要。在空間有限時,勢必要有所取捨,我通常會建議捨去不必要的空間,創造出玄關的位置。

不論坪數大小,至少要留下一面鞋櫃的位置,以滿足玄關的收納功能,部分機能性需求可以視空間調整,像是家中有年長者或幼兒,可以考慮增設穿鞋椅櫃。也可以透過壁面強化收納功能,像是雨傘、包包、鑰匙都可以一起收納掛起。

有足夠空間的屋主,除了鞋櫃與置物櫃之外,甚至可以規劃衣帽掛鉤或衣帽櫃,讓客人有地方懸掛外套衣帽,屋主也能夠擺放常用的外出風衣或外套,在出入時取用,加上一面穿衣鏡,出入時更方便整理著裝。

【家的第一眼印象,展現個人品味】

玄關除了能滿足機能性需求,也可以透過色彩和布置點亮居家,轉換內外空

間。玄關空間通常不大,因此畫龍點睛的裝飾格外重要。

就我而言,玄關一定要有一盞壁燈,透過燈光讓進門處明亮起來,因為玄關少有開窗,缺乏自然光線,因此加裝壁燈有實際上的需求,有時候晚歸,看到入門處留有一盞未熄的燈,心裡便油然生起一種溫情的慰藉,這是自遠古以來人類脫離黑暗的心理暗示。

玄關也很適合放自己心愛的收藏品,除了位置明顯,每天回家的第一眼就可以看到,對於客人而言,這也是能馬上接收到主人品味的展示空間。掛畫、木雕、植栽都是很適合裝飾玄關的物件。

除了櫃子和裝飾,玄關也可以利用地板建材材質的變換,做出區隔空間效果。之前曾經設計過鄉村風住宅,女主人將最喜歡的仿古花紋磚用在玄關處,因為玄關坪數小,至多1至2坪,即使使用價格較高的手工磚裝飾,也能控制好預算,是很巧妙的使用方式。◎客廳──你家真的需要客廳嗎?

傳統的空間設計,客廳是一間房子的標準配備,然而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從大家庭慢慢的走向小家庭,家庭成員變少,也因為住家的空間小,在家中招待朋友的機會變少,多數人選擇在外聚會,所以客廳的待客功能比例也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英文指涉的Living room,也就是起居空間。

現在的客廳空間,對很多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個看電視的地方,當然如果空間夠大,可能讓客廳保有完整的功能性,包括待客和生活起居,在小坪數的住宅中,就得考慮客廳在家中的空間佔比。

【視家人的起居活動,調整客廳的功能】

如果你的待客時間很少,客廳主要作為家人的起居空間的話,客廳就不一定非得要擺上三加一的L型大沙發,可以直接就家庭人數規劃座椅,也可以思考家人的起居活動,你們會一起看電視嗎?或者會一起閱讀?你們在哪裡進行家庭會議或聊天呢?單身貴族、新婚夫妻和有幼兒的家庭的起居活動截然不同,如果家中有孩子,也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有不同的改變。

以單身貴族為例,如果招待客人的時間不多,只是需要一個看電視的地方,也許一個壁面掛上液晶電視,一張主人椅和一張邊桌就能完成個人視聽室的功能,而對新婚夫妻而言,如果兩個人都很少看電視,最常共享的是餐桌的晚餐時光,甚至可以考慮捨棄客廳,增加餐廳的空間佔比,只留一面電視兼儲物牆,讓出更多實用的空間,對於小宅的機能性和空間舒適度都有很好的提升效果。

◎租屋也能住得很幸福──兼具住家與工作室的舒適空間

買房子固然是很多人建立自己夢想家的方式,但是以現在的大環境,大部分人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買到自己現階段合適的居所,但租屋不代表就要委屈自己,或犧牲居住的舒適性,透過技巧性的調整,即使在有限的預算和不變動大格局的條件下,一樣能讓家有主人的樣子,住出自己的理想居所。

【不更動主格局,創造舒適的生活機能】

我自己也經歷過租屋的階段,因為當時房價過高,所以暫不考慮買房。那時小孩才二、三歲,雖然平日可以送到幼兒園,但因為小小孩偶有發燒生病的情況,可能會被學校「退貨」,所以我希望能將住家和工作室結合,以便給小孩妥善的照顧。當時看上這間位於民生社區的老宅,喜歡這裡被樹木包圍的氣息,格局也很符合我的需求,只要再進行小小調整即可。將原本位於最後方的廚房,往前移並改成開放式的親子廚房,原來的廚房改作儲藏室。使用可拆除的系統櫥櫃,將來搬家時也可以帶走,一點也不會心疼。另外,我需要一個餐廳兼會議室的空間,方便白天工作時進行簡報與討論,晚上就變成吃飯、看電視的家庭聚會場所。

【輕裝修,打造家的味道】

租房時的另一個重點,是需配合屋子的現況做設計搭配,這也是一種學習。我將前屋主做的天花板裝飾線板拆除,重新粉刷,讓整體結構變得乾淨清爽,而四十年的石子老地磚,只需稍微美容一下,就很有懷舊之美。對於租屋族而言,像是天花板、地板的裝修,都是帶不走的物件,所以盡可能保留屋子本身的狀態,選擇適合的家飾配件去適應原本的結構,也是一種經濟實惠又不失美觀的作法。

另外,租屋時也可以多多利用色彩、燈光和家具家飾來營造家的氛圍,透過可拆式的系統櫃和活動式電視櫃、衣櫃、家電櫃等等,進行隔間、收納和美化的功能,讓家可以很有彈性的度過這段時期,還能統一整體的居家風格和形象,讓租屋處變成現階段真正的家。

【租屋族也要有生活品質】

對於租屋這件事,很多人的觀念是反正都要搬,就不要用太好的東西,這個觀念不全然正確。有些人可能覺得因為是租房子,就用學生時代常用的鋁合金收納櫃架就好了,但是這樣卻犧牲了居家應有的生活質感。如果是使用可拆卸的系統櫃,雖然會增加預算,但不論本身的設計感或是使用機能性都更好,待日後租約到期,這些都可以直接打包到接下來的住所使用,也不會因為浪費而覺得心痛。選擇把錢花在可以帶得走的東西上,對於租屋族或是日後有售屋打算的人都是很好的方式。

建議在租屋時,至少和房東簽三年約,再花一點預算做簡易的裝修,即使我後來沒有住滿三年,但因為我利用原本的格局打造了一個一般人都能適應的空間,不管是當作住家或工作室,亦或是想轉換風格,都不會造成為難,所以很快就幫房東找到新的承租者,而新屋主只要換上新的家具家飾,就又能呈現出自己的樣子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37183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176
    • 商品規格
    • 23*17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