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家屋的運作和維護
How your house works: a visual guide to understand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home (third edition)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文科生也能看得興味盎然的工程圖
不再為一兩分鐘就能自己動手解決的小狀況而打電話叫修
家屋是許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形資產,提供全家人最大的舒適、庇護,也常是我們情感的莫大依托。但這跟我們朝夕相處的家屋究竟是如何運作、健不健康,對我們來說,卻總跟外星球一樣陌生!我們在學校花大量時間學了無數我們一輩子都罕有機會用上的知識,對於水龍頭為何一直漏水、洗碗機為何發出嗡嗡聲卻一無所知,結果就是我們在網路論壇及臉書社團上看到的普遍現象:大家常住得很不安心,對叫修也充滿了不信任。
這種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不安其實舉世皆然,即使在DIY風氣最盛的美國也是如此,因此才有了這本叫好又長銷的書——本書作者查理.溫博士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家屋住宅改造/居家修繕專家,特別擅長將專業的技術資訊轉化為門外漢也能輕易理解的知識。他憑著超過四十年的修繕經歷告訴我們,處理住屋問題的兩大關鍵是:
一、了解結構和運作原理:家中水電設施並非嬌貴易碎的精密工藝品,大多數都簡單安全好施工。像水龍頭漏水,懂了基本結構,只要從漏水位置就能判斷:龍頭滴水換閥芯,龍頭下方滲水換橡膠墊圈。
二、50%的故障都簡單到可以自己修: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修理」案,其實只要清一清異物、拴緊零件、重新打開因一時負載過重而斷開的斷路器開關,就能解決。
修繕問題有難有易,至少叫修之前,你可以根據本書的提示,先一一排除最簡單的常見狀況,而光是這些動作,就能為你省下大量時間及工錢。即使最後得仰賴專業師傅解決問題,你也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程度,更知道如何和師傅溝通。
從這兩大關鍵出發,本書提供:
● 特大視角彩色透視、剖面及爆炸圖,完整拆解結構原理
你可以見到進水管、排水管和通氣管在家中的布局;存水彎利用水封和虹吸作用阻擋廢水的臭味沼氣和病菌害蟲;一組三線組成的接戶線如何將電力牽進家中,並同時擁有110V和220V兩種電壓;不同形式的洗衣機、烘衣機等等家電在構造和運作上的差異等等,都藉由局部放大、或特大視角的彩色圖片,凸顯運作重點,光是閱讀,都能令文科生興味盎然。
● 不搞烏龍,叫修之前先這樣做,搞定簡單的狀況
遇上故障狀況,書中提供屋主叫修之前可自己動手一試的基本安全檢修法。例如冷氣無法開機,可先檢查插頭或總電源的斷路器是否鬆脫、斷電;冷氣不涼也許只要清理室內濾網和室外銅管。
● 更多的跨領域應用科學知識,DIY、裝修和採購更有概念
新住家都規定要裝設接地線以避免觸電危險,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吊扇又不能製造強風,為什麼還是可以考慮?我們的住家設施反映了實際應用於生活的各類科學,這些應用科學大多數不只在運作原理上涇渭分明,連法規內涵也差異極大。本書將帶你跳過各種艱澀複雜的電路學、工程材料力學等等專業術語,深入淺出的介紹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應用科學,並進一步認識其他各式各樣的成員如何使我們的住家環境更舒適便利。
● 減少溝通障礙,和專業師傅溝通更具體
感冒掛內科,牙痛掛牙科,我們的住屋同樣由不同工程專業組成。本書將圍繞住屋的專業領域分出10章,幫助你遇上採購裝修或更專業棘手問題時,不但找對專家(動到電路找電工,碰到空調問題找空調技師,瓦斯管路要找有執照的技術士……),更能明確描述需求,指出問題,和專業人員商討出最佳解決辦法。
我們是住家的使用者,更是最重要的維護者,經由書中去蕪存菁的精采圖片,以及簡單扼要的解說、提醒,人人都能輕鬆理解家中各式各樣的複雜系統,成為家的真正主人。
不再為一兩分鐘就能自己動手解決的小狀況而打電話叫修
家屋是許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形資產,提供全家人最大的舒適、庇護,也常是我們情感的莫大依托。但這跟我們朝夕相處的家屋究竟是如何運作、健不健康,對我們來說,卻總跟外星球一樣陌生!我們在學校花大量時間學了無數我們一輩子都罕有機會用上的知識,對於水龍頭為何一直漏水、洗碗機為何發出嗡嗡聲卻一無所知,結果就是我們在網路論壇及臉書社團上看到的普遍現象:大家常住得很不安心,對叫修也充滿了不信任。
這種資訊不對稱造成的不安其實舉世皆然,即使在DIY風氣最盛的美國也是如此,因此才有了這本叫好又長銷的書——本書作者查理.溫博士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家屋住宅改造/居家修繕專家,特別擅長將專業的技術資訊轉化為門外漢也能輕易理解的知識。他憑著超過四十年的修繕經歷告訴我們,處理住屋問題的兩大關鍵是:
一、了解結構和運作原理:家中水電設施並非嬌貴易碎的精密工藝品,大多數都簡單安全好施工。像水龍頭漏水,懂了基本結構,只要從漏水位置就能判斷:龍頭滴水換閥芯,龍頭下方滲水換橡膠墊圈。
二、50%的故障都簡單到可以自己修: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修理」案,其實只要清一清異物、拴緊零件、重新打開因一時負載過重而斷開的斷路器開關,就能解決。
修繕問題有難有易,至少叫修之前,你可以根據本書的提示,先一一排除最簡單的常見狀況,而光是這些動作,就能為你省下大量時間及工錢。即使最後得仰賴專業師傅解決問題,你也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程度,更知道如何和師傅溝通。
從這兩大關鍵出發,本書提供:
● 特大視角彩色透視、剖面及爆炸圖,完整拆解結構原理
你可以見到進水管、排水管和通氣管在家中的布局;存水彎利用水封和虹吸作用阻擋廢水的臭味沼氣和病菌害蟲;一組三線組成的接戶線如何將電力牽進家中,並同時擁有110V和220V兩種電壓;不同形式的洗衣機、烘衣機等等家電在構造和運作上的差異等等,都藉由局部放大、或特大視角的彩色圖片,凸顯運作重點,光是閱讀,都能令文科生興味盎然。
● 不搞烏龍,叫修之前先這樣做,搞定簡單的狀況
遇上故障狀況,書中提供屋主叫修之前可自己動手一試的基本安全檢修法。例如冷氣無法開機,可先檢查插頭或總電源的斷路器是否鬆脫、斷電;冷氣不涼也許只要清理室內濾網和室外銅管。
● 更多的跨領域應用科學知識,DIY、裝修和採購更有概念
新住家都規定要裝設接地線以避免觸電危險,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吊扇又不能製造強風,為什麼還是可以考慮?我們的住家設施反映了實際應用於生活的各類科學,這些應用科學大多數不只在運作原理上涇渭分明,連法規內涵也差異極大。本書將帶你跳過各種艱澀複雜的電路學、工程材料力學等等專業術語,深入淺出的介紹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應用科學,並進一步認識其他各式各樣的成員如何使我們的住家環境更舒適便利。
● 減少溝通障礙,和專業師傅溝通更具體
感冒掛內科,牙痛掛牙科,我們的住屋同樣由不同工程專業組成。本書將圍繞住屋的專業領域分出10章,幫助你遇上採購裝修或更專業棘手問題時,不但找對專家(動到電路找電工,碰到空調問題找空調技師,瓦斯管路要找有執照的技術士……),更能明確描述需求,指出問題,和專業人員商討出最佳解決辦法。
我們是住家的使用者,更是最重要的維護者,經由書中去蕪存菁的精采圖片,以及簡單扼要的解說、提醒,人人都能輕鬆理解家中各式各樣的複雜系統,成為家的真正主人。
名人推薦
【審訂推薦】
「透過簡明的構造剖面與物件分解爆炸圖,讓人人都能探索家與建築的組成和運作。」──和風起造建築事務所建築師/王士芳
「圖文並茂,教你輕鬆理解房子的構造和原理,打造與專業技師溝通無阻的橋梁。」──水電咖啡校長兼敲鐘、社大居家水電講師/黃健榮
【熱情推薦】
「房子是人所擁有的最有價值資產,就算是租屋族,也是重要支出,但一般人對於房屋的結構其實並不清楚,發生問題需要整修時,常沒法明確說出問題的位置和確切的狀況,徒增糾紛和困擾,因此,我鼓勵每個人都開始理解房子的運作,能說出問題和哪裡需要維護開始,所以我推薦本書。」──作家/林立青
「文科生也看得懂的工程圖,讓你輕鬆知道自己的房子在忙什麼!」──《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作者/林黛羚
「面對每個家電黑盒子,最好的初步索引。」──自造家屋達人、攝影名家/陳敏佳
「透過簡明的構造剖面與物件分解爆炸圖,讓人人都能探索家與建築的組成和運作。」──和風起造建築事務所建築師/王士芳
「圖文並茂,教你輕鬆理解房子的構造和原理,打造與專業技師溝通無阻的橋梁。」──水電咖啡校長兼敲鐘、社大居家水電講師/黃健榮
【熱情推薦】
「房子是人所擁有的最有價值資產,就算是租屋族,也是重要支出,但一般人對於房屋的結構其實並不清楚,發生問題需要整修時,常沒法明確說出問題的位置和確切的狀況,徒增糾紛和困擾,因此,我鼓勵每個人都開始理解房子的運作,能說出問題和哪裡需要維護開始,所以我推薦本書。」──作家/林立青
「文科生也看得懂的工程圖,讓你輕鬆知道自己的房子在忙什麼!」──《後半輩子最想住的家》作者/林黛羚
「面對每個家電黑盒子,最好的初步索引。」──自造家屋達人、攝影名家/陳敏佳
目錄
【第1章】家中的管路系統
【第2章】家中的電路系統
【第3章】暖房系統
【第4章】冷房系統
【第5章】空氣清淨系統
【第6章】家電
【第7章】家中的門窗
【第8章】房屋地基及結構
【第9章】室外裝置
【第10章】家用太陽能
【居家必備工具包】
【第2章】家中的電路系統
【第3章】暖房系統
【第4章】冷房系統
【第5章】空氣清淨系統
【第6章】家電
【第7章】家中的門窗
【第8章】房屋地基及結構
【第9章】室外裝置
【第10章】家用太陽能
【居家必備工具包】
試閱
【本書簡介】
本書為改造、維護、修繕家屋方面,提供了一套獨道的方式,盡可能呈現出住家內部各種裝置的組成和功能,舉凡管路系統、電路系統、冷暖空調、家電、門窗、住宅地基結構與木結構,都包括在內。
本書的特點在於運用簡單易懂的透視圖,搭配清晰扼要的文字來解說,一字一句都出自美國知名住宅改造專家之手。無論你想排除各種居家疑難雜症、與修理師傅溝通,或打算裝潢、新建、改建住宅,還是想挑選全新固定裝置、家電或材料,本書都能幫助你更為迅速掌握解決之道。
書中插圖呈現了裝置結構及運作原理,幫助你進一步認識冷氣機、熱水鍋爐、地基或水龍頭等裝置。作者分析住家管路系統、電路系統、冷熱空調系統及其他裝置時,不但畫出裝置結構外觀及內部運作方式,更詳細解說各部件如何依序操作,對於任何複雜系統,作者皆能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及插圖來說明。
全書包含許多「叫修之前,可先這麼做」提點,教你做一些基本檢查,解決大多數可以立即或花小錢就能處理的問題,不必重金禮聘師傅到府維修。如果發現非得請廠商或師傅到府維修不可,本書也有助於了解你的選項,並提醒你哪些零件需要確實安裝或換新。
另外,利用本書介紹的住宅維護技巧及相關內容,也能使家中設施運作更順暢。
本書適用的對象包括屋主、維修師傅及廠商。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文字,維修師傅或廠商也能快速掌握自己不熟悉的修繕領域。
如果你想認識各種居家設施的運作原理及修繕方式,提升自己的修繕信心,本書是你的最佳選擇。讀完本書,你的人生或許也會跟著改變。
請留意:本書所提供的資訊,目地在於幫助讀者掌握住家裝置系統、固定裝置及家電等等的基本原理,但不包含專業的建築、工程、修繕評估建議。如有需要,讀者應進一步向專家請求協助。
【作者叮嚀】
幾十年來,觀察過許多擁有自己房子的鄰居、朋友和家庭,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住得很焦躁不安。以前的人可能都住在小木屋裡,家裡除了一間廁所、一座壁爐、一個打水用的水桶之外,就沒有別的東西了;但現在,我們的家中全是電路系統、管路系統和家電,要是這些東西壞了,我們該怎麼辦?
房子把我們搞得這麼焦慮,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們在學校會學數學、外語、電腦,但卻不學壁爐、冰箱、廚房水龍頭的結構原理,這些學校沒教的事,最後卻讓我們付出高昂代價。在美國,大都會區請師傅到府維修水電的費用,起碼要150美元(約4,500台幣)。連最高端的消費者雜誌都認為,與其花大錢叫修,倒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每五年將家電汰舊換新一次。
大家不想動手練習居家修繕,到底是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這種工作太過專業,沒工具、沒知識的一般人無法勝任。不過,事實正好相反。說到這,我想和你分享一則經典的居家修繕實例。
好幾年前,我在一位朋友家作客,他在大都會區開了一間水電修繕公司,事業有聲有色。這家公司打著「到府維修一天搞定」的招牌,要是當天沒修好,客戶便不必支付維修費。公司打著這塊招牌,業績蒸蒸日上,到後來,整間公司一次能出動75輛卡車,每輛都配有一名有執照的水電工。客戶只要向公司預約到府維修服務,就得支付至少150美元的維修費。
在我造訪期間,他家幾乎全新的洗碗機突然開始發出詭異的嗡嗡聲。朋友心想,機器一發出這種聲音,不久之後就會壞掉,於是他立刻打電話向洗碗機公司的維修部門報修。
隔天,維修部派了師傅來修理機器。師傅身上背了一大堆有點嚇人的工具,還扛了一本和紐約市電話簿差不多厚的維修手冊。動手修理前,師傅拿出一張工作單,要我朋友在上頭簽字,同意不管機器有何狀況、是否修理成功,都要支付至少150美元的修理費。
朋友簽名同意後,就對師傅說:「我的洗碗機很奇怪,一直發出嗡嗡聲,我覺得是馬達軸承壞了。」
師傅從工具包裡掏出一把飛利浦螺絲起子,對準排水蓋上的螺絲轉了幾圈,把蓋子拆了下來。他面帶笑容告訴我朋友:「就是這塊東西在搞鬼。」師傅換了新排水蓋,接著重新啟動洗碗機,嗡嗡聲完全沒了。師傅轉頭對我朋友說:「這邊跟您收150塊。」
師傅是怎麼辦到的?他為什麼能立刻發現問題所在?首先,他很熟悉洗碗機的結構,知道機器有排水口和泵葉輪,能讓水不斷流動。再來,依照維修經驗,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修理」案,只要把鬆掉的零件拴緊、把螺絲或手把調一調、異物清一清,機器就恢復正常了。
你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也是這樣。醫生熟悉人體構造,知道各個器官的運作關係,所以多半會建議病人要睡飽、注意保暖、多喝水,而不是動不動就對病人說:「我建議您動一下換心手術。」
只要抓住兩大原則就能動手修理:一是了解東西的結構和運作原理,二是修理方法多半很簡單。基於以上動機,我寫了這本書。在本書的疑難雜症排解專欄(「叫修之前,可先這麼做」)裡,我特意篩選出最簡單的步驟,如果要應付更複雜的修理狀況,你可以:
1) 上網下載製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冊。
2) 上YouTube搜尋特定部件的維修短片。
3) 上網搜尋並購買新零件
本書為改造、維護、修繕家屋方面,提供了一套獨道的方式,盡可能呈現出住家內部各種裝置的組成和功能,舉凡管路系統、電路系統、冷暖空調、家電、門窗、住宅地基結構與木結構,都包括在內。
本書的特點在於運用簡單易懂的透視圖,搭配清晰扼要的文字來解說,一字一句都出自美國知名住宅改造專家之手。無論你想排除各種居家疑難雜症、與修理師傅溝通,或打算裝潢、新建、改建住宅,還是想挑選全新固定裝置、家電或材料,本書都能幫助你更為迅速掌握解決之道。
書中插圖呈現了裝置結構及運作原理,幫助你進一步認識冷氣機、熱水鍋爐、地基或水龍頭等裝置。作者分析住家管路系統、電路系統、冷熱空調系統及其他裝置時,不但畫出裝置結構外觀及內部運作方式,更詳細解說各部件如何依序操作,對於任何複雜系統,作者皆能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及插圖來說明。
全書包含許多「叫修之前,可先這麼做」提點,教你做一些基本檢查,解決大多數可以立即或花小錢就能處理的問題,不必重金禮聘師傅到府維修。如果發現非得請廠商或師傅到府維修不可,本書也有助於了解你的選項,並提醒你哪些零件需要確實安裝或換新。
另外,利用本書介紹的住宅維護技巧及相關內容,也能使家中設施運作更順暢。
本書適用的對象包括屋主、維修師傅及廠商。透過本書淺顯易懂的文字,維修師傅或廠商也能快速掌握自己不熟悉的修繕領域。
如果你想認識各種居家設施的運作原理及修繕方式,提升自己的修繕信心,本書是你的最佳選擇。讀完本書,你的人生或許也會跟著改變。
請留意:本書所提供的資訊,目地在於幫助讀者掌握住家裝置系統、固定裝置及家電等等的基本原理,但不包含專業的建築、工程、修繕評估建議。如有需要,讀者應進一步向專家請求協助。
【作者叮嚀】
幾十年來,觀察過許多擁有自己房子的鄰居、朋友和家庭,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住得很焦躁不安。以前的人可能都住在小木屋裡,家裡除了一間廁所、一座壁爐、一個打水用的水桶之外,就沒有別的東西了;但現在,我們的家中全是電路系統、管路系統和家電,要是這些東西壞了,我們該怎麼辦?
房子把我們搞得這麼焦慮,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我們在學校會學數學、外語、電腦,但卻不學壁爐、冰箱、廚房水龍頭的結構原理,這些學校沒教的事,最後卻讓我們付出高昂代價。在美國,大都會區請師傅到府維修水電的費用,起碼要150美元(約4,500台幣)。連最高端的消費者雜誌都認為,與其花大錢叫修,倒不如把這筆錢省下來,每五年將家電汰舊換新一次。
大家不想動手練習居家修繕,到底是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這種工作太過專業,沒工具、沒知識的一般人無法勝任。不過,事實正好相反。說到這,我想和你分享一則經典的居家修繕實例。
好幾年前,我在一位朋友家作客,他在大都會區開了一間水電修繕公司,事業有聲有色。這家公司打著「到府維修一天搞定」的招牌,要是當天沒修好,客戶便不必支付維修費。公司打著這塊招牌,業績蒸蒸日上,到後來,整間公司一次能出動75輛卡車,每輛都配有一名有執照的水電工。客戶只要向公司預約到府維修服務,就得支付至少150美元的維修費。
在我造訪期間,他家幾乎全新的洗碗機突然開始發出詭異的嗡嗡聲。朋友心想,機器一發出這種聲音,不久之後就會壞掉,於是他立刻打電話向洗碗機公司的維修部門報修。
隔天,維修部派了師傅來修理機器。師傅身上背了一大堆有點嚇人的工具,還扛了一本和紐約市電話簿差不多厚的維修手冊。動手修理前,師傅拿出一張工作單,要我朋友在上頭簽字,同意不管機器有何狀況、是否修理成功,都要支付至少150美元的修理費。
朋友簽名同意後,就對師傅說:「我的洗碗機很奇怪,一直發出嗡嗡聲,我覺得是馬達軸承壞了。」
師傅從工具包裡掏出一把飛利浦螺絲起子,對準排水蓋上的螺絲轉了幾圈,把蓋子拆了下來。他面帶笑容告訴我朋友:「就是這塊東西在搞鬼。」師傅換了新排水蓋,接著重新啟動洗碗機,嗡嗡聲完全沒了。師傅轉頭對我朋友說:「這邊跟您收150塊。」
師傅是怎麼辦到的?他為什麼能立刻發現問題所在?首先,他很熟悉洗碗機的結構,知道機器有排水口和泵葉輪,能讓水不斷流動。再來,依照維修經驗,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修理」案,只要把鬆掉的零件拴緊、把螺絲或手把調一調、異物清一清,機器就恢復正常了。
你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也是這樣。醫生熟悉人體構造,知道各個器官的運作關係,所以多半會建議病人要睡飽、注意保暖、多喝水,而不是動不動就對病人說:「我建議您動一下換心手術。」
只要抓住兩大原則就能動手修理:一是了解東西的結構和運作原理,二是修理方法多半很簡單。基於以上動機,我寫了這本書。在本書的疑難雜症排解專欄(「叫修之前,可先這麼做」)裡,我特意篩選出最簡單的步驟,如果要應付更複雜的修理狀況,你可以:
1) 上網下載製造商提供的使用手冊。
2) 上YouTube搜尋特定部件的維修短片。
3) 上網搜尋並購買新零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