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枕美型體操:治療腰痛!伸展肩背!美腹瘦身!(隨書附贈:日本原裝進口加長、加寬型骨盆枕)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局部一定瘦!席捲日本最強效瘦身小物,躺著就能輕鬆瘦!
美國、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Dr. Joyce黃如玉 全新設計、示範
改變體態就會瘦!
你的瘦身敵人不是體重和脂肪,而是緊繃的肌肉與錯誤的體態!
【脊骨醫學保健觀+纖體枕全效瘦身操+清爽美人生活術】
本書讓你達成【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新瘦身目標
減肥不需要花招話術,只需要了解你的身體
一本完全改造你減肥觀念的醫美級瘦身書!
拚命做仰臥起坐,小腹還是圓滾滾,問題不在脂肪而是骨盆?
脖子好像變短變胖了,臉也變大了,竟然是因為肩胛骨外翻?
大大的美包背起來很時尚,但也會讓上半身越來越肥厚?
責任感過重、自信心不夠、緊張焦慮……太操煩也會越來越胖?
關於瘦身,你做對了嗎?胖從哪裡來,你真的知道嗎?
肥胖,其實就是一種失衡的現象:
◎能量的失衡:肌肉和脂肪分布比例錯誤,過多能量儲存在身體認為需要保護或供給的部位。
◎體態的失衡:導致特定部位的肌肉過度使用而特別肥厚,即使體重減輕也瘦不下來。
◎情緒、作息等生活的失衡:造成身體在能量或體態上的改變,而呈現局部肥胖現象。
緊繃的肌肉、歪斜的脊椎和錯誤的體態,都可能導致肌肉和脂肪的分布移位或改變比例,使我們最在意的脖子、手臂、腰臀、小腹或大腿顯得肥厚,而造成這些不良生理現象的成因,又常與失衡的飲食作息、姿勢習慣與情緒狀態息息相關。
在本書中,Dr. Joyce黃如玉將從脊骨神經醫學的「健康平衡理論」出發,教你認識自己的體況與體態,並引介強效瘦身工具--纖體枕,設計系統化的全效美型瘦身操,從【觀念重建】、【運動緊實】到【生活調適】,為你打造三階段的【纖體枕全效美型瘦身法】。只要一個纖體枕,每天半小時,放鬆、伸展緊繃的身體,你就能矯正體態、雕塑曲線、緊實肌肉、促進代謝,不必動刀也能為身材微整型,瘦出健康、美型好曲線!
【纖體枕全效美型瘦身法精華重點】
◎40式纖體枕美型瘦身操,全效擊退6種局部肥胖!
◎1週間量「身」訂做纖體課程表,照表操課瘦得更快!
◎10種快速體態檢測法,找出肥胖敵人躲在哪裡!
◎7大不良體態.5大危險族群.5大情緒壓力完全解析,讓生活遠離肥胖威脅!
【什麼是纖體枕全效瘦身操?】
「纖體枕」是一種國外盛行已久,用來幫助運動員、健身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減緩肌肉痠痛的工具,效果十分顯著,還可藉由滾筒形狀有彈性的材質,來伸展、強化和平衡肌肉。後來為了便於攜帶和收納,又衍生出充氣型款式,在日本稱為「骨盤枕」,作為強化骨盆健康的輔具。
在本書中,我們稱它為「纖體枕」,因為使用這樣的鍛鍊方法,將可以有效、容易地緊實你的手臂、腰部、臀部和腿部,徹底改善體態的問題,達成纖體效果~~
◆簡單方便,可以持續進行
纖體枕的動作是以放鬆和伸展為主,簡單舒緩,很適合沒有運動習慣或剛開始瘦身的人持續練習。充氣式材質便於隨身攜帶,平常可作為靠墊,一有需要或空閒就可以拿來做運動。
◆強化局部,提升瘦身效率
將纖體枕擺放在特定部位,運動時所使用到的肌肉群就會跟著改變,讓局部肌肉獲得更深層的鍛鍊,加強緊實、雕塑。同樣的動作加入纖體枕之後,也會加強平衡或完成的難度,而使鍛鍊效果加乘。
◆調整體態,兼具保健功效
藉由纖體枕的輔助,能把歪斜的骨骼調為正確弧度,讓拉緊的肌肉回復正常伸展,接著再練習各種運動,不僅事半功倍,也能矯正體態,讓骨骼、肌肉和脂肪各自歸位,使身體循環代謝正常運作,有助健康。
美國、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Dr. Joyce黃如玉 全新設計、示範
改變體態就會瘦!
你的瘦身敵人不是體重和脂肪,而是緊繃的肌肉與錯誤的體態!
【脊骨醫學保健觀+纖體枕全效瘦身操+清爽美人生活術】
本書讓你達成【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新瘦身目標
減肥不需要花招話術,只需要了解你的身體
一本完全改造你減肥觀念的醫美級瘦身書!
拚命做仰臥起坐,小腹還是圓滾滾,問題不在脂肪而是骨盆?
脖子好像變短變胖了,臉也變大了,竟然是因為肩胛骨外翻?
大大的美包背起來很時尚,但也會讓上半身越來越肥厚?
責任感過重、自信心不夠、緊張焦慮……太操煩也會越來越胖?
關於瘦身,你做對了嗎?胖從哪裡來,你真的知道嗎?
肥胖,其實就是一種失衡的現象:
◎能量的失衡:肌肉和脂肪分布比例錯誤,過多能量儲存在身體認為需要保護或供給的部位。
◎體態的失衡:導致特定部位的肌肉過度使用而特別肥厚,即使體重減輕也瘦不下來。
◎情緒、作息等生活的失衡:造成身體在能量或體態上的改變,而呈現局部肥胖現象。
緊繃的肌肉、歪斜的脊椎和錯誤的體態,都可能導致肌肉和脂肪的分布移位或改變比例,使我們最在意的脖子、手臂、腰臀、小腹或大腿顯得肥厚,而造成這些不良生理現象的成因,又常與失衡的飲食作息、姿勢習慣與情緒狀態息息相關。
在本書中,Dr. Joyce黃如玉將從脊骨神經醫學的「健康平衡理論」出發,教你認識自己的體況與體態,並引介強效瘦身工具--纖體枕,設計系統化的全效美型瘦身操,從【觀念重建】、【運動緊實】到【生活調適】,為你打造三階段的【纖體枕全效美型瘦身法】。只要一個纖體枕,每天半小時,放鬆、伸展緊繃的身體,你就能矯正體態、雕塑曲線、緊實肌肉、促進代謝,不必動刀也能為身材微整型,瘦出健康、美型好曲線!
【纖體枕全效美型瘦身法精華重點】
◎40式纖體枕美型瘦身操,全效擊退6種局部肥胖!
◎1週間量「身」訂做纖體課程表,照表操課瘦得更快!
◎10種快速體態檢測法,找出肥胖敵人躲在哪裡!
◎7大不良體態.5大危險族群.5大情緒壓力完全解析,讓生活遠離肥胖威脅!
【什麼是纖體枕全效瘦身操?】
「纖體枕」是一種國外盛行已久,用來幫助運動員、健身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減緩肌肉痠痛的工具,效果十分顯著,還可藉由滾筒形狀有彈性的材質,來伸展、強化和平衡肌肉。後來為了便於攜帶和收納,又衍生出充氣型款式,在日本稱為「骨盤枕」,作為強化骨盆健康的輔具。
在本書中,我們稱它為「纖體枕」,因為使用這樣的鍛鍊方法,將可以有效、容易地緊實你的手臂、腰部、臀部和腿部,徹底改善體態的問題,達成纖體效果~~
◆簡單方便,可以持續進行
纖體枕的動作是以放鬆和伸展為主,簡單舒緩,很適合沒有運動習慣或剛開始瘦身的人持續練習。充氣式材質便於隨身攜帶,平常可作為靠墊,一有需要或空閒就可以拿來做運動。
◆強化局部,提升瘦身效率
將纖體枕擺放在特定部位,運動時所使用到的肌肉群就會跟著改變,讓局部肌肉獲得更深層的鍛鍊,加強緊實、雕塑。同樣的動作加入纖體枕之後,也會加強平衡或完成的難度,而使鍛鍊效果加乘。
◆調整體態,兼具保健功效
藉由纖體枕的輔助,能把歪斜的骨骼調為正確弧度,讓拉緊的肌肉回復正常伸展,接著再練習各種運動,不僅事半功倍,也能矯正體態,讓骨骼、肌肉和脂肪各自歸位,使身體循環代謝正常運作,有助健康。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按姓名筆劃順序)
甘思元 國家運動選手御用健護教練
呂紹達 暢銷醫師作家
邱正宏 華人減肥權威醫師
洪素卿 資深醫藥記者
簡文仁 媒體詢問度最高健康達人
蕭敦仁 減肥權威、醫學博士
(按姓名筆劃順序)
甘思元 國家運動選手御用健護教練
呂紹達 暢銷醫師作家
邱正宏 華人減肥權威醫師
洪素卿 資深醫藥記者
簡文仁 媒體詢問度最高健康達人
蕭敦仁 減肥權威、醫學博士
目錄
【自序】改變體態,瘦出美型好曲線 黃如玉
PART1 改變體態就會瘦 Shape Your Ideas
◆解構身體,知道胖從哪裡來
【從脊骨神經醫學,來看瘦身這件事】
【肥胖關鍵1:肌肉和脂肪的分布不均】
【肥胖關鍵2:脊椎和骨盆的歪斜變化】
【新瘦身理想: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
◆自我檢測,找出體態大問題
【認識骨盆的歪斜狀態】
◎骨盆前傾 ◎骨盆後傾
【檢測自己的錯誤體態】
◎全身體態檢測法 ◎局部重點檢測法 ◎蹲姿檢測法 ◎腿型檢測法 ◎鞋底檢測法
◆核心鍛鍊,做好瘦身基本功
【核心肌群鍛鍊法】
【骨盆底肌群鍛鍊法】
【擴胸呼吸鍛鍊法】
◆局部肥胖,善用整體小撇步
【身體變厚,是因為肌肉用力過度】
【輕鬆小撇步,消滅體態殺手】
◎胖脖子 ◎胖手臂 ◎胖肚子 ◎胖屁股 ◎胖大腿 ◎產後全身胖 ◎下半身水腫
◆工作型態,也影響你的體態
◎久坐族 ◎久站族 ◎低頭族 ◎電腦族 ◎主婦族
◆壓力情緒,會讓你不瘦反胖
【整體肥胖:靠吃發洩壓力】
【局部肥胖:負面情緒作祟】
PART2 纖體枕全效瘦身操 Sculpture Your Body
◆為什麼要用纖體枕來瘦身?
【什麼是纖體枕?】
【你可能還有的疑問】
【做好準備,開始動起來!】
◆呼吸、放鬆與伸展
◆我的手臂變細了
◆讓小腹一路平坦
◆練出美臀俏曲線
◆打造勻稱美形腿
◆全身都要一起瘦
◆舒緩身心小毛病
PART3 清爽美人生活術
◆讓自己隨時隨地動起來
【一週間速效纖體課程表】
◎纖細上半身【初階版】【進階版】
◎窈窕中段身【初階版】【進階版】
◎緊實下半身【初階版】【進階版】
【你就是自己的健身教練】
◎加強心肺訓練,參與戶外活動
◎工作不忘伸展,回家記得放鬆
【沒有纖體枕,你還可以這樣做】
◎站出健康好體態
◎坐著也能瘦小腹
◎走得優雅又精神
◎爬樓梯要有「意識」
【重點按摩,既瘦身又保健】
◆你的生活,也要一起瘦
【想吃美食,也能變瘦嗎?】
【健康作息,變身樂活美人】
【選好鞋,同時健身又瘦身】
【穿對了,才能雕塑好身材】
◆身心靈平衡,瘦得更快樂
【身體層面:要瘦就要動】
【心理層面:愉快面對每一天】
【靈性層面:維持正向的意念】
PART1 改變體態就會瘦 Shape Your Ideas
◆解構身體,知道胖從哪裡來
【從脊骨神經醫學,來看瘦身這件事】
【肥胖關鍵1:肌肉和脂肪的分布不均】
【肥胖關鍵2:脊椎和骨盆的歪斜變化】
【新瘦身理想: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
◆自我檢測,找出體態大問題
【認識骨盆的歪斜狀態】
◎骨盆前傾 ◎骨盆後傾
【檢測自己的錯誤體態】
◎全身體態檢測法 ◎局部重點檢測法 ◎蹲姿檢測法 ◎腿型檢測法 ◎鞋底檢測法
◆核心鍛鍊,做好瘦身基本功
【核心肌群鍛鍊法】
【骨盆底肌群鍛鍊法】
【擴胸呼吸鍛鍊法】
◆局部肥胖,善用整體小撇步
【身體變厚,是因為肌肉用力過度】
【輕鬆小撇步,消滅體態殺手】
◎胖脖子 ◎胖手臂 ◎胖肚子 ◎胖屁股 ◎胖大腿 ◎產後全身胖 ◎下半身水腫
◆工作型態,也影響你的體態
◎久坐族 ◎久站族 ◎低頭族 ◎電腦族 ◎主婦族
◆壓力情緒,會讓你不瘦反胖
【整體肥胖:靠吃發洩壓力】
【局部肥胖:負面情緒作祟】
PART2 纖體枕全效瘦身操 Sculpture Your Body
◆為什麼要用纖體枕來瘦身?
【什麼是纖體枕?】
【你可能還有的疑問】
【做好準備,開始動起來!】
◆呼吸、放鬆與伸展
◆我的手臂變細了
◆讓小腹一路平坦
◆練出美臀俏曲線
◆打造勻稱美形腿
◆全身都要一起瘦
◆舒緩身心小毛病
PART3 清爽美人生活術
◆讓自己隨時隨地動起來
【一週間速效纖體課程表】
◎纖細上半身【初階版】【進階版】
◎窈窕中段身【初階版】【進階版】
◎緊實下半身【初階版】【進階版】
【你就是自己的健身教練】
◎加強心肺訓練,參與戶外活動
◎工作不忘伸展,回家記得放鬆
【沒有纖體枕,你還可以這樣做】
◎站出健康好體態
◎坐著也能瘦小腹
◎走得優雅又精神
◎爬樓梯要有「意識」
【重點按摩,既瘦身又保健】
◆你的生活,也要一起瘦
【想吃美食,也能變瘦嗎?】
【健康作息,變身樂活美人】
【選好鞋,同時健身又瘦身】
【穿對了,才能雕塑好身材】
◆身心靈平衡,瘦得更快樂
【身體層面:要瘦就要動】
【心理層面:愉快面對每一天】
【靈性層面:維持正向的意念】
試閱
【自序】改變體態,瘦出美型好曲線
黃如玉
回到台灣之後,我的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身為一個加拿大的脊骨神經醫師,自從進入這個領域之後,就一直在從事全民保健教育和推廣方面的工作,希望有更多人能透過正確的知識與觀念,建立美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更理想的健康狀態。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我還有另一種身份,就是個人運動教練和體重管理顧問,要教大家如何簡單地瘦、輕鬆地瘦,瘦得健康、瘦得漂亮!雖然在平常的工作中,大部分學員來找我,都是為了修正體態上的錯誤,以減緩長期的疼痛不適,但有不少人會發現,體態改變之後,自己的身材也變得更修長,寬厚的臀部變窄了、虎背熊腰不見了,連洋裝、裙子穿起來的感覺都不一樣,甚至原本穿不下的褲子都變得寬鬆,讓人直呼:「這真是太神奇了!」
的確,許多身體的改變都是非常奇妙的,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有一位住在新竹的媽媽,雙腿、膝蓋長年疼痛,來找我的時候腿部腫脹得厲害,而做了我建議的運動之後,不但疼痛減緩許多,雙腿不再浮腫,腰圍和臀圍也變小了。另一位音樂老師,則是因為過去的創傷經驗而造成長期背痛,她也在我們的規劃下做了「對」的運動,至今除了有效舒緩疼痛,連原本的「厚背」也練成了「薄身」,手臂線條變得很漂亮,讓她又找回了自信。
看到學員們因為養成正確的體態而恢復健康、輕鬆瘦身,連帶也變得神采奕奕、自信樂觀,讓我的工作格外豐富而愉快。不過,也有一些學員因為生活忙碌或不習慣,對於要做運動才能塑身減重或改善疼痛,總是提不起勁,希望找到「躺著就能瘦」,不必花太多時間力氣的「特效藥」。為了讓更多人愛上運動,我只好想些「有趣又方便」的方法,讓大家能「寓瘦於樂」。除了根據個人需求客製化運動菜單之外,我也四處尋找好玩、好用的健身小物,而「骨盆枕」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被我挖掘出來的小法寶。
可別小看這麼一個吹氣式的小抱枕,正因為它具備這樣的彈性、造型與材質,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使用,就可以更有效率地改善錯誤的體態,進而讓身材變得勻稱,對於不喜歡運動或懶得運動的人來說,這真的是「躺著就能瘦」的方法;而有運動習慣的人,如果搭配骨盆枕來鍛鍊肌肉,不僅可以提高難度而加乘效果,動作的變化也會更靈活豐富。無論你在「運動界」是「幼幼班」還是「高階班」,骨盆枕都是理想的運動好幫手。
曾經,我在暑假兩個月裡體重就遽增了八公斤,整張臉像吹氣球似地變得圓嘟嘟、雙下巴也有好幾層。後來,雖然我後來用盡了方法,靠著強烈的意志力又在一個月內狂瘦四公斤,但臉上卻冒出深淺不一的痘痘,又因為錯誤的運動方式,反而讓自己愈練愈壯,成了名符其實的「金剛芭比」。在歷經西方教育與生活的洗禮,以及切身摸索的各種嘗試,最後累積、結合了脊骨神經醫學知識與健身體重管理概念之後,我終於找到了可以持續、快樂有趣、又確實有效的瘦身方法,我也希望能把這樣的美好體驗和大家分享。
每一次出版新書,我都有著滿滿的感謝,想謝謝與我生命有著美好交集的每個人:首先要謝謝參與製作《Dr. Joyce【骨盆枕】全效美型瘦身法》的每一位工作夥伴,特別謝謝淑雯、玢玢和小鶴細膩、認真又充滿熱情地陪著我一起完成這本書,妳們真的很棒!也要謝謝這幾年來一直支持我的讀者們,收到你們熱情的回饋,是讓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最後,要謝謝我最親愛的家人給我的愛、溫暖和包容,我也很愛你們!
最後,將一切讚美、稱謝、感恩,歸給天上榮耀的父神。
解構身體,知道胖從哪裡來
「瘦身」有沒有效果的關鍵,不是在於你「需要多久瘦下來」,而是用這個方法,你可以「持續多久而不放棄」!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先知道自己「胖在哪裡」、「為何而胖」,才能一舉「命中目標」,把想瘦的地方瘦下來。首先,我們就從身體的組成開始談起吧!
【從脊骨神經醫學,來看瘦身這件事】
我經常將身體比喻成一棟房子——
脊椎:像是身體的鋼筋骨架,架住了身體最主要的體態呈現。
骨盆:像是身體的地基,是讓這棟房子能夠穩固的最基本要素。
其他的軟組織,例如肌肉和脂肪:像是身體的內牆和外牆,層層包圍保護著內部的器官結構,以維持各器官的正常運作。
血管、神經、淋巴:這些傳輸資訊和養分、氧氣的管線,當然也不可或缺。它們將身體各處的資訊送達中樞處理系統—腦部,同時讓大腦支配資源到身體各處;當充足的養分和氧氣都能準確供應給身體的組織、細胞時,全身上下的運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率。
這些身體構造的運作順暢與否,將決定你的體況,也將影響你呈現出來的體態,和你的瘦身大計更有著密切的關連。
◎身心靈的平衡不可或缺
「脊骨神經醫學」有一項很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平衡」的觀念。所謂「平衡」,是指身體、心理和靈性上的平衡,以及脊椎、骨骼、神經、肌肉等各部位平衡而協調的運作。如此一來,身體就會處於很和諧的狀態,器官會各司其職有效率的運作,體內肌肉和脂肪的比例也會分布均勻,體重不會過重或過輕。但是,當身體「失衡」時,我們會先以本能的反應拿出因應的對策,直到對策也失效了,或是情況已經累積許久,讓身體也察覺到自己的變化了,才會開始尋求解決的辦法。
你一定很好奇,那身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失衡」呢?簡單的說,只要是違反生理基本需求,都可能讓身體啟動對應的機制。例如:
飲食失調:食物所含的甜分太高、澱粉過多,就可能讓腸胃道的蠕動失衡,導致排便不順暢,而使體內累積過多的毒素。
睡眠不足:習慣熬夜到太晚,影響到生理作息的規律,也因此在早晨需要大量營養和能量時,過於疲憊而沒有食慾;身體在白天時熱量攝取不夠,等到傍晚以後才感受到飢餓,這時又吃下過多的熱量,卻沒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消耗掉。
運動不良:運動量不足或是錯誤的運動習慣,將使身體無法充分循環、獲得養分;在過於疲累的時候運動,身體消耗熱量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肥胖就是一種失衡現象
那身體失衡和「肥胖」又有什麼關連呢?形成肥胖的關鍵主要有:
能量的失衡:使得身體中的肌肉和脂肪分布比例錯誤,過多的能量被儲存在身體認知有所需求的部位,而形成整體或是局部的肥胖。
體態的失衡:使得身體在特定部位的肌肉特別肥厚,雖然體重標準、看起來也不胖,可是某些部位的肉就是瘦不下來,摸起來還硬硬的,甚至很努力運動了,身體還是愈來愈壯碩,練不出纖細的感覺。
情緒、工作環境、習慣、作息等各種生活環節的失衡:這些狀況有可能造成身體在能量或體態上的改變,進而呈現出各種肥胖狀態。
由此可知,肥胖其實就是一種失衡現象,而且不只是飲食上的失衡,也有可能是由體態、生活或情緒這些比較隱晦的問題所引起。而這樣的失衡狀態可不是靠不吃不喝或拚命運動就能有效解決的,如果只是用這種激烈手段對抗肥胖,也許一時間會看到體重漂亮地消減,但對於身體會造成的後遺症則令人憂心,美體、美姿的效果也相對有限。
【肥胖關鍵1:肌肉和脂肪的分布不均】
◎能量供過於求,脂肪就會囤積在體內
軟組織中的脂肪,最主要的用途就在於儲存以及分配能量;當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可以由全身上下的脂肪來提供,簡單地說,也就是一種供需平衡的機制。當供給大過於需求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中,提供身體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使用。
除了是身體的能量供應補給站,脂肪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在遭遇震動、撞擊時,減緩對身體的衝擊和保護內臟器官的安全。也因此,脂肪細胞會依據身體的活動和需要,自動散布在皮膚和肌肉中間,以及肌肉本身之中。當身體能量的供需已經是供過於求,肌肉又因為缺乏鍛鍊而變小,脂肪的堆積就會變多,整體的體脂肪比例過高時,就是我們大家所認知的「肥胖」。
◎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改變脂肪的分布
體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會隨著日常生活型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肥胖的呈現也有可能是整體或是局部。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裡而缺乏運動的女性,脂肪多半會累積在骨盆一帶,這是因為多餘的脂肪會累積在身體認為最有需要的部位,而就人體的本能來說,生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因此身體會自主性地將脂肪堆積在生殖系統附近,用來保護這裡的器官。
正因為身體的軟組織是軟的,會隨著平時的姿勢、體態,以及用力、受力的方式而產生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肌肉的彈性及脂肪的分布;換句話說,你的姿勢、體態、生活習慣,都會直接改變你的身形,進一步影響到軟組織的狀態,而造成「肥胖」,也因此某些特定部位,如頸部後方、手臂、小腹、臀部、大腿,就會特別難瘦。這時就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才能締造更有效率的瘦身成績。【肥胖關鍵2:脊椎和骨盆的歪斜變化】
◎脊椎和周邊的肌群會互相牽動
我們的身體,在靜態或動態之下都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而且要收縮肌肉來做支撐或是提舉、搬運、推、拉等動作。身體中總共有206塊骨頭,每一塊都是由肌腱、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相連而串起;其中支撐軀幹的骨頭,也就是「脊椎」,是由一塊塊的椎骨所堆疊而成。
脊椎是由頸部的7塊頸椎、背部的12塊胸椎、腰部的5塊腰椎,以及骨盆帶的薦椎加上尾椎所組成。在胸椎兩旁各有12根肋骨,由身體軀幹的兩側環繞到胸前的胸骨,保護上半身的內臟器官;而薦椎左右兩側也有髖骨形成盆子狀的骨盆,保護著泌尿系統、下消化道和生殖系統。
在肋骨下緣到骨盆,雖然只有腰椎支撐,不過環繞在此處的肌群,也就是「核心肌群」,是身體中非常關鍵的肌群,同樣扮演著保護內臟的重要角色。骨盆的最底部則有「骨盆底肌群」,像個袋子的形狀一樣,把骨盆裡的內臟器官更緊密地包覆住。「肌群」顧名思義,就是由好幾條肌肉層層堆疊所組成的肌肉群,由於是「軟組織」,使得身體擁有更高的活動度,可以自然地做出多元的動作。
脊椎的外層,同樣有一層層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由不同的方向、深度,包覆保護著身體。脊椎外層的肌肉和脊椎本身,都有可能因為不良習慣而相互影響。也就是說,緊繃、不協調的肌肉可能會讓脊椎應有的弧度變彎或變直;而太彎或太直的脊椎,也有可能讓周遭的肌肉變得僵硬而肥厚。
◎骨盆正了,身材才會變正
前面曾提到,當脊椎受力模式出現錯誤時,肌肉會變得相對緊繃,而使體態變化。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骨盆不正」,而讓小腹、臀部、大腿這一個區塊始終瘦不下來。骨盆位於脊椎的最下端,構造上除了要保護內臟器官,也是身體重心所在;因此,當骨盆位置因為某種習慣而遭受外力改變時,周遭大大小小的肌肉,就會跟著受到牽連。例如,走路時的用力方式錯誤,就可能使髖關節旁的肌肉變得厚實,臀部比例顯得特別寬;腰部過於緊繃,會讓腹部的肌肉始終很突出,看起來小腹特別大。
要成功打破累積許久的身體慣性,就要先改變受力的模式和用力的方式,配合伸展運動讓過去僵硬的肌肉得以放鬆,才有可能改變肌肉的狀態,進而減少局部性的肥胖。
【新瘦身理想: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
現在,你已經知道,你最在意的局部肥胖問題,癥結就在於肌肉與脂肪的分布不均,以及脊椎與骨盆的歪斜變化。其實,身體的運作很精密,但也很單純,只要知道了層層相扣的連帶成因,就能運用最基本的生理機制來進行最自然的調整修正,瘦得輕鬆而健康。
◎養成運動習慣,提高基礎代謝
面對脂肪的囤積,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天能持續進行而不覺困難。當你養成運動的習慣,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提高,就更不容易發胖了!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呢?人體不只在運動的時候會消耗熱量,在進行睡覺、上班、通車、看電視等所有活動中,都會消耗熱量,熱量的消耗比率則會和身體的肌肉量呈正比。也就是說,身體中肌肉比例較高的人,基礎代謝率也比較高,即便在不運動的時間裡也會消耗較高的熱量,因此比較不會囤積脂肪,減重後復胖的時間通常也比較慢。
◎注意生活作息,維持良好體態
至於體態的歪斜,一方面要以運動鍛鍊來矯正,另一方面則要維持健康的作息和正確的姿勢,減少脂肪的囤積與肌肉的過度用力,才能減掉多出的贅肉,恢復理想的脊椎弧度,讓身體顯現出優美曲線。
台灣女性煩惱的身材問題,與其說是要消滅整體肥胖的「減肥」,其實更接近於根除局部肥胖的「塑身」。畢竟對多數亞洲人來說,非常過度的肥胖問題還是少數。就算是體重一樣的兩個人,只要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分布或是脊椎和骨盆的弧度位置有所不同,就會在視覺上造成顯著的體態差異,給人胖瘦不同的感覺。再加上現代的生活風尚對於養生、健身的觀念都有很大的躍進,紙片人的身形和走偏鋒的減肥法已不合時宜,我們應該以【新瘦身理想】為目標——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全方位地來照顧和珍惜自己的身體。局部肥胖,善用纖體小撇步
對於女性來說,緊實的肌肉除了彈性豐富,柔軟度一樣很好,所以有正確運動習慣的人,關節應該有完整的活動度,肌肉群則是「可長可短」,在收縮時變短、伸展時拉長。當肌肉是長年累月「無意識」地收縮,將會失去應有的彈性,而變得僵硬、緊繃;同時肌肉的長度會變短,於外的呈現則會變厚,而讓身體特定的部位變得厚厚的、硬硬的。因此,平時就要注意生活中造成肥胖體態的「隱形殺手」,減少「短肌肉」的用力,善用「纖體小撇步」,才能讓瘦身效果大大加分!
◎胖脖子:頸部太用力,記得收下巴
形成原因:這個類型的人,是因為頸部太過往前用力,使得後方連結胸椎到肩胛骨附近的肌肉長期過度用力,練成了短肌肉;而為了維持視線平衡,通常下巴會不自主的抬高,時間久了脖子就粗粗的,在後頸根部鼓出一塊多餘的肉。
整體小撇步:平時要提醒自己收下巴、擴胸,經常練習「擠雙下巴」的動作,讓脖子慢慢習慣原本應有的弧度。再配合練習頸部放鬆的運動,就可以輕鬆把脖子的肉除掉囉!
◎胖手臂:肩胛骨外翻,要抬頭挺胸
形成原因:容易胖手臂的人,通常肩胛骨也會特別厚或過度外翻,不然就是平時經常提舉、搬運重物,使得二頭肌的使用份量比三頭肌超出許多。在手臂肌肉用力失衡的情況下,二頭肌變得過度壯碩,形成了短肌肉,三頭肌卻無力鬆垮,手臂自然很難瘦下來!
纖體小撇步:讓手臂用力平衡的第一步,就是要抬頭挺胸,盡量擴胸讓肩胛骨回到正確的位置,將上手臂的肱骨往後挺起,拉長已經縮短的二頭肌,再加上瘦手臂運動,線條就能緊實又漂亮!
胖大腿:走路沒走好,內側和前側要多用力
形成原因:
大腿會特別粗,通常和走路的方式有關,而短肌肉則是暗藏在大腿後側和旁側,以致於大腿內側鬆鬆垮垮,膝蓋在躺著的時候伸不直,無論跑步或騎腳踏車,都覺得腿部線條愈練愈粗!
纖體小撇步:
記得平常在走路時,腹部要內收,同時將意識放在大腿前側,多讓這裡的肌肉帶動走路時的力氣。此外,大腿後側肌肉要盡量做伸展,並練習大腿的緊實運動。為什麼要用骨盆枕來瘦身?
在了解肥胖的成因和身體的構造之後,也許你心裡對瘦身的種種觀念還存著一些懷疑和不確定,在開始練習「骨盆枕全效瘦身操」之前,就讓我先來解答你的疑惑吧!
◎如果不先節食讓自己變「小隻」,多做運動,反而會讓肥肉變肌肉,從「胖」變成「壯」?
一般來說,女性因為荷爾蒙的關係,肌肉的厚度天生比男性小,要練成「金剛芭比」需要好一段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不過那是因為運動的方法錯誤,才會使肌肉不但沒變小還變粗壯。
如果你本來就不是很愛運動,要變成「金剛芭比」的機會不大;但若想變身纖體美人,則必須先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首先,減少局部肌肉的過度使用,讓硬梆梆的肌肉透過伸展、放鬆的運動得以舒緩、柔軟,再配合固定的心肺訓練和骨盆枕瘦身操來改變體態,就不用擔心運動過量而變得太壯碩了!
◎不持續運動時,練起來的肌肉會變得比原本更鬆垮,那我還是少吃點就好了?
肌肉和脂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組織,肌肉不會變成脂肪,脂肪也不會變成肌肉。改變體態的瘦身法,先讓身體各處的肌肉保持平衡,同時藉助骨盆枕讓運動變得更簡單、更方便而能持續完成。當你的運動量增加時,肌肉纖維的厚度也會跟著增加,脂肪的數量則會相對減少,所達成的效果就像是脂肪變成了肌肉,其實這只是兩種組織都各自產生了變化而已!而當你不繼續運動之後,相對的機轉也會發生,所以身體的肌肉量減低、脂肪量增加,原本緊實的肌肉被多餘的脂肪所取代,看起來就像是鬆垮的肌肉。
要維持窈窕的體態,最重要的是戒掉生活中的壞習慣,用合適的方法讓自己有意願地持續運動,改變心態和情緒,增加基礎代謝率和肌肉量,這樣就算偶而偷懶一下,也不會很快就復胖,或是讓肌肉變得鬆垮垮了!
◎骨盆枕的動作這麼簡單,沒有什麼痛的感覺,運動不是要「痛」才有效嗎?
剛開始運動時,會有幾種「類痠痛」的感覺產生——一種是在做伸展時,緊繃的肌肉被拉開所感受到「緊緊的」感覺,雖然有些痠痠的,不過大多數人在過程中或是拉伸完了之後,就會覺得放鬆暢快。
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做肌肉力量或耐力訓練時,當下會覺得收縮的肌肉「硬硬的」或「痠痠的」,這代表肌肉在收縮過程中,因為暫時性的缺氧而造成些微痠痛感,在運動結束後就會很快舒緩下來。
第三種情況則是在運動過後隔天,會覺得肌肉痠痛,像是爬山、騎腳踏車之後「鐵腿」的感覺。這一類痠痛的成因,在過去被認為和堆積在肌肉裡的乳酸有關,近年來反而主張是和肌肉中的微創傷有關,通常大約1~3天也可以慢慢恢復。
雖然身體有可能出現這些痠痛反應,但「痛」的感覺相當主觀,運動時的疼痛感和所達到的效果並沒有直接的關連,也就是說,不見得痛就是有效。剛開始運動時,盡量選擇適合自己強度的運動,過程當中應該是愉快、有些微痠痛、有伸展開來的感覺,而不應該出現太過強烈的不適感。如果覺得當下或是隔天很痠痛、不舒服,表示這個動作對你來說難度太強,就需要從簡單一點的做起,才不會失去運動的意願,還可能讓自己受傷。許多生活中的小陷阱,都有可能讓肌肉過度使用而變得肥厚,或是造成骨骼關節的錯位,如果平常更注意這些細節,就能維持最佳的體態、體況,身材比例也會更好。
◎開車時,放鬆情緒和身體
開車時的姿勢正確與否,第一個關鍵在於情緒,再來是座墊位置的調整。許多女生開車時會不自覺地很緊張,全身緊繃著在開車;而座位前後高低的設定,則要符合方便操作又不會讓肌肉太過緊繃的舒適程度,才能維持線條優美的體態,接下來就提供幾項建議:
*開車前,先準備一些較能放鬆心情的音樂紓緩情緒。
*抓握方向盤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肩膀和手肘要盡量放輕鬆。
*座墊高度以及座墊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至少要讓自己在抓握方向盤時不會被擋到視線,雙手和方向盤之間也不會太近或太遠。
*座位和油門之間的距離也要拿捏好,讓右腳在踩油門和煞車時不用太費力。
*個子比較嬌小的女生,要特別留意別讓自己陷入座椅中。可以準備一個靠墊,放在駕駛座上或是放在肩胛骨的中間,讓自己開車時背部有所倚靠,這樣會更舒適。
騎車時,記得挺腰和縮腹
*騎車一定要帶安全帽,不過安全帽要注意別選太重、太大的,最好是輕一點、適合頭圍大小的,頸部才不必承受過度的重量而前傾,或是形成駝背的體態,在行進時也可以避免帽子晃動。
*騎車時,腰部要盡量打直坐正,一樣可以同時練習收縮核心肌群和骨盆底肌群,一旦認真注意到自己騎車時的姿勢,之後也比較不會腰痠背痛。在等比較久的紅燈時,則可以趁機轉動頸部做簡單的伸展,也提醒自己脖子不要太往前伸,減少肩頸的壓力。
◎睡飽了,肚子就不會餓了
醫學已經證實,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荷爾蒙的分泌,而其中和肥胖問題有關的,一個是會增加飢餓感的飢餓素(Ghrelin),另一個是可以抑制食慾和脂肪囤積的瘦體素(Leptin)。
當一個人長期出現睡眠障礙時,飢餓素的分泌會變得更旺盛,而瘦體素的分泌則會減少。因此睡眠不足的人,會特別想吃飽足感豐富的食物,如澱粉、甜食、糕點等,可是新陳代謝卻比睡眠充足的人來得慢,也因此更容易囤積脂肪。簡單來說,熬夜、睡眠不足,就是一個容易讓人發胖的因子。
◎講電話,歪頭低頭都有害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不能沒有手機,在人手一機的社會中,講電話、玩手機如果不注意姿勢,同樣也會衍生出體態問題。
講電話通常就是交代一下事情,盡量不要講太久,不僅電磁波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講電話時大家幾乎頭都會歪一邊,甚至用肩膀夾著講,這些都是會讓身體歪斜的小陷阱。而養成習慣低著頭玩手機之後,也會改變肌肉的受力模式。
你可能會想,這都只是一下下的時間,應該不會怎麼樣吧?其實,這些小細節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越來越常出現的習慣,當你發現自己只能用某一側講電話,或是只能用某一邊的肩膀夾電話,或者不用慣用的那隻手就不會玩手機遊戲時,都表示你的肌肉已經產生變化,體態正悄悄在改變中,不能不注意!
黃如玉
回到台灣之後,我的生活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身為一個加拿大的脊骨神經醫師,自從進入這個領域之後,就一直在從事全民保健教育和推廣方面的工作,希望有更多人能透過正確的知識與觀念,建立美好的生活習慣,達到更理想的健康狀態。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我還有另一種身份,就是個人運動教練和體重管理顧問,要教大家如何簡單地瘦、輕鬆地瘦,瘦得健康、瘦得漂亮!雖然在平常的工作中,大部分學員來找我,都是為了修正體態上的錯誤,以減緩長期的疼痛不適,但有不少人會發現,體態改變之後,自己的身材也變得更修長,寬厚的臀部變窄了、虎背熊腰不見了,連洋裝、裙子穿起來的感覺都不一樣,甚至原本穿不下的褲子都變得寬鬆,讓人直呼:「這真是太神奇了!」
的確,許多身體的改變都是非常奇妙的,有時候連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有一位住在新竹的媽媽,雙腿、膝蓋長年疼痛,來找我的時候腿部腫脹得厲害,而做了我建議的運動之後,不但疼痛減緩許多,雙腿不再浮腫,腰圍和臀圍也變小了。另一位音樂老師,則是因為過去的創傷經驗而造成長期背痛,她也在我們的規劃下做了「對」的運動,至今除了有效舒緩疼痛,連原本的「厚背」也練成了「薄身」,手臂線條變得很漂亮,讓她又找回了自信。
看到學員們因為養成正確的體態而恢復健康、輕鬆瘦身,連帶也變得神采奕奕、自信樂觀,讓我的工作格外豐富而愉快。不過,也有一些學員因為生活忙碌或不習慣,對於要做運動才能塑身減重或改善疼痛,總是提不起勁,希望找到「躺著就能瘦」,不必花太多時間力氣的「特效藥」。為了讓更多人愛上運動,我只好想些「有趣又方便」的方法,讓大家能「寓瘦於樂」。除了根據個人需求客製化運動菜單之外,我也四處尋找好玩、好用的健身小物,而「骨盆枕」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之下,被我挖掘出來的小法寶。
可別小看這麼一個吹氣式的小抱枕,正因為它具備這樣的彈性、造型與材質,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使用,就可以更有效率地改善錯誤的體態,進而讓身材變得勻稱,對於不喜歡運動或懶得運動的人來說,這真的是「躺著就能瘦」的方法;而有運動習慣的人,如果搭配骨盆枕來鍛鍊肌肉,不僅可以提高難度而加乘效果,動作的變化也會更靈活豐富。無論你在「運動界」是「幼幼班」還是「高階班」,骨盆枕都是理想的運動好幫手。
曾經,我在暑假兩個月裡體重就遽增了八公斤,整張臉像吹氣球似地變得圓嘟嘟、雙下巴也有好幾層。後來,雖然我後來用盡了方法,靠著強烈的意志力又在一個月內狂瘦四公斤,但臉上卻冒出深淺不一的痘痘,又因為錯誤的運動方式,反而讓自己愈練愈壯,成了名符其實的「金剛芭比」。在歷經西方教育與生活的洗禮,以及切身摸索的各種嘗試,最後累積、結合了脊骨神經醫學知識與健身體重管理概念之後,我終於找到了可以持續、快樂有趣、又確實有效的瘦身方法,我也希望能把這樣的美好體驗和大家分享。
每一次出版新書,我都有著滿滿的感謝,想謝謝與我生命有著美好交集的每個人:首先要謝謝參與製作《Dr. Joyce【骨盆枕】全效美型瘦身法》的每一位工作夥伴,特別謝謝淑雯、玢玢和小鶴細膩、認真又充滿熱情地陪著我一起完成這本書,妳們真的很棒!也要謝謝這幾年來一直支持我的讀者們,收到你們熱情的回饋,是讓我持續寫作的最大動力!最後,要謝謝我最親愛的家人給我的愛、溫暖和包容,我也很愛你們!
最後,將一切讚美、稱謝、感恩,歸給天上榮耀的父神。
解構身體,知道胖從哪裡來
「瘦身」有沒有效果的關鍵,不是在於你「需要多久瘦下來」,而是用這個方法,你可以「持續多久而不放棄」!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先知道自己「胖在哪裡」、「為何而胖」,才能一舉「命中目標」,把想瘦的地方瘦下來。首先,我們就從身體的組成開始談起吧!
【從脊骨神經醫學,來看瘦身這件事】
我經常將身體比喻成一棟房子——
脊椎:像是身體的鋼筋骨架,架住了身體最主要的體態呈現。
骨盆:像是身體的地基,是讓這棟房子能夠穩固的最基本要素。
其他的軟組織,例如肌肉和脂肪:像是身體的內牆和外牆,層層包圍保護著內部的器官結構,以維持各器官的正常運作。
血管、神經、淋巴:這些傳輸資訊和養分、氧氣的管線,當然也不可或缺。它們將身體各處的資訊送達中樞處理系統—腦部,同時讓大腦支配資源到身體各處;當充足的養分和氧氣都能準確供應給身體的組織、細胞時,全身上下的運作才能發揮最大效率。
這些身體構造的運作順暢與否,將決定你的體況,也將影響你呈現出來的體態,和你的瘦身大計更有著密切的關連。
◎身心靈的平衡不可或缺
「脊骨神經醫學」有一項很重要的理論基礎,就是「平衡」的觀念。所謂「平衡」,是指身體、心理和靈性上的平衡,以及脊椎、骨骼、神經、肌肉等各部位平衡而協調的運作。如此一來,身體就會處於很和諧的狀態,器官會各司其職有效率的運作,體內肌肉和脂肪的比例也會分布均勻,體重不會過重或過輕。但是,當身體「失衡」時,我們會先以本能的反應拿出因應的對策,直到對策也失效了,或是情況已經累積許久,讓身體也察覺到自己的變化了,才會開始尋求解決的辦法。
你一定很好奇,那身體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失衡」呢?簡單的說,只要是違反生理基本需求,都可能讓身體啟動對應的機制。例如:
飲食失調:食物所含的甜分太高、澱粉過多,就可能讓腸胃道的蠕動失衡,導致排便不順暢,而使體內累積過多的毒素。
睡眠不足:習慣熬夜到太晚,影響到生理作息的規律,也因此在早晨需要大量營養和能量時,過於疲憊而沒有食慾;身體在白天時熱量攝取不夠,等到傍晚以後才感受到飢餓,這時又吃下過多的熱量,卻沒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消耗掉。
運動不良:運動量不足或是錯誤的運動習慣,將使身體無法充分循環、獲得養分;在過於疲累的時候運動,身體消耗熱量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肥胖就是一種失衡現象
那身體失衡和「肥胖」又有什麼關連呢?形成肥胖的關鍵主要有:
能量的失衡:使得身體中的肌肉和脂肪分布比例錯誤,過多的能量被儲存在身體認知有所需求的部位,而形成整體或是局部的肥胖。
體態的失衡:使得身體在特定部位的肌肉特別肥厚,雖然體重標準、看起來也不胖,可是某些部位的肉就是瘦不下來,摸起來還硬硬的,甚至很努力運動了,身體還是愈來愈壯碩,練不出纖細的感覺。
情緒、工作環境、習慣、作息等各種生活環節的失衡:這些狀況有可能造成身體在能量或體態上的改變,進而呈現出各種肥胖狀態。
由此可知,肥胖其實就是一種失衡現象,而且不只是飲食上的失衡,也有可能是由體態、生活或情緒這些比較隱晦的問題所引起。而這樣的失衡狀態可不是靠不吃不喝或拚命運動就能有效解決的,如果只是用這種激烈手段對抗肥胖,也許一時間會看到體重漂亮地消減,但對於身體會造成的後遺症則令人憂心,美體、美姿的效果也相對有限。
【肥胖關鍵1:肌肉和脂肪的分布不均】
◎能量供過於求,脂肪就會囤積在體內
軟組織中的脂肪,最主要的用途就在於儲存以及分配能量;當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可以由全身上下的脂肪來提供,簡單地說,也就是一種供需平衡的機制。當供給大過於需求時,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中,提供身體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使用。
除了是身體的能量供應補給站,脂肪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在遭遇震動、撞擊時,減緩對身體的衝擊和保護內臟器官的安全。也因此,脂肪細胞會依據身體的活動和需要,自動散布在皮膚和肌肉中間,以及肌肉本身之中。當身體能量的供需已經是供過於求,肌肉又因為缺乏鍛鍊而變小,脂肪的堆積就會變多,整體的體脂肪比例過高時,就是我們大家所認知的「肥胖」。
◎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改變脂肪的分布
體脂肪的分布狀況,也會隨著日常生活型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肥胖的呈現也有可能是整體或是局部。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裡而缺乏運動的女性,脂肪多半會累積在骨盆一帶,這是因為多餘的脂肪會累積在身體認為最有需要的部位,而就人體的本能來說,生育下一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因此身體會自主性地將脂肪堆積在生殖系統附近,用來保護這裡的器官。
正因為身體的軟組織是軟的,會隨著平時的姿勢、體態,以及用力、受力的方式而產生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肌肉的彈性及脂肪的分布;換句話說,你的姿勢、體態、生活習慣,都會直接改變你的身形,進一步影響到軟組織的狀態,而造成「肥胖」,也因此某些特定部位,如頸部後方、手臂、小腹、臀部、大腿,就會特別難瘦。這時就要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才能締造更有效率的瘦身成績。【肥胖關鍵2:脊椎和骨盆的歪斜變化】
◎脊椎和周邊的肌群會互相牽動
我們的身體,在靜態或動態之下都需要承受一定的重量,而且要收縮肌肉來做支撐或是提舉、搬運、推、拉等動作。身體中總共有206塊骨頭,每一塊都是由肌腱、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相連而串起;其中支撐軀幹的骨頭,也就是「脊椎」,是由一塊塊的椎骨所堆疊而成。
脊椎是由頸部的7塊頸椎、背部的12塊胸椎、腰部的5塊腰椎,以及骨盆帶的薦椎加上尾椎所組成。在胸椎兩旁各有12根肋骨,由身體軀幹的兩側環繞到胸前的胸骨,保護上半身的內臟器官;而薦椎左右兩側也有髖骨形成盆子狀的骨盆,保護著泌尿系統、下消化道和生殖系統。
在肋骨下緣到骨盆,雖然只有腰椎支撐,不過環繞在此處的肌群,也就是「核心肌群」,是身體中非常關鍵的肌群,同樣扮演著保護內臟的重要角色。骨盆的最底部則有「骨盆底肌群」,像個袋子的形狀一樣,把骨盆裡的內臟器官更緊密地包覆住。「肌群」顧名思義,就是由好幾條肌肉層層堆疊所組成的肌肉群,由於是「軟組織」,使得身體擁有更高的活動度,可以自然地做出多元的動作。
脊椎的外層,同樣有一層層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由不同的方向、深度,包覆保護著身體。脊椎外層的肌肉和脊椎本身,都有可能因為不良習慣而相互影響。也就是說,緊繃、不協調的肌肉可能會讓脊椎應有的弧度變彎或變直;而太彎或太直的脊椎,也有可能讓周遭的肌肉變得僵硬而肥厚。
◎骨盆正了,身材才會變正
前面曾提到,當脊椎受力模式出現錯誤時,肌肉會變得相對緊繃,而使體態變化。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因為「骨盆不正」,而讓小腹、臀部、大腿這一個區塊始終瘦不下來。骨盆位於脊椎的最下端,構造上除了要保護內臟器官,也是身體重心所在;因此,當骨盆位置因為某種習慣而遭受外力改變時,周遭大大小小的肌肉,就會跟著受到牽連。例如,走路時的用力方式錯誤,就可能使髖關節旁的肌肉變得厚實,臀部比例顯得特別寬;腰部過於緊繃,會讓腹部的肌肉始終很突出,看起來小腹特別大。
要成功打破累積許久的身體慣性,就要先改變受力的模式和用力的方式,配合伸展運動讓過去僵硬的肌肉得以放鬆,才有可能改變肌肉的狀態,進而減少局部性的肥胖。
【新瘦身理想: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
現在,你已經知道,你最在意的局部肥胖問題,癥結就在於肌肉與脂肪的分布不均,以及脊椎與骨盆的歪斜變化。其實,身體的運作很精密,但也很單純,只要知道了層層相扣的連帶成因,就能運用最基本的生理機制來進行最自然的調整修正,瘦得輕鬆而健康。
◎養成運動習慣,提高基礎代謝
面對脂肪的囤積,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每天能持續進行而不覺困難。當你養成運動的習慣,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提高,就更不容易發胖了!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呢?人體不只在運動的時候會消耗熱量,在進行睡覺、上班、通車、看電視等所有活動中,都會消耗熱量,熱量的消耗比率則會和身體的肌肉量呈正比。也就是說,身體中肌肉比例較高的人,基礎代謝率也比較高,即便在不運動的時間裡也會消耗較高的熱量,因此比較不會囤積脂肪,減重後復胖的時間通常也比較慢。
◎注意生活作息,維持良好體態
至於體態的歪斜,一方面要以運動鍛鍊來矯正,另一方面則要維持健康的作息和正確的姿勢,減少脂肪的囤積與肌肉的過度用力,才能減掉多出的贅肉,恢復理想的脊椎弧度,讓身體顯現出優美曲線。
台灣女性煩惱的身材問題,與其說是要消滅整體肥胖的「減肥」,其實更接近於根除局部肥胖的「塑身」。畢竟對多數亞洲人來說,非常過度的肥胖問題還是少數。就算是體重一樣的兩個人,只要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分布或是脊椎和骨盆的弧度位置有所不同,就會在視覺上造成顯著的體態差異,給人胖瘦不同的感覺。再加上現代的生活風尚對於養生、健身的觀念都有很大的躍進,紙片人的身形和走偏鋒的減肥法已不合時宜,我們應該以【新瘦身理想】為目標——體況健康、體態勻稱、體重合宜,全方位地來照顧和珍惜自己的身體。局部肥胖,善用纖體小撇步
對於女性來說,緊實的肌肉除了彈性豐富,柔軟度一樣很好,所以有正確運動習慣的人,關節應該有完整的活動度,肌肉群則是「可長可短」,在收縮時變短、伸展時拉長。當肌肉是長年累月「無意識」地收縮,將會失去應有的彈性,而變得僵硬、緊繃;同時肌肉的長度會變短,於外的呈現則會變厚,而讓身體特定的部位變得厚厚的、硬硬的。因此,平時就要注意生活中造成肥胖體態的「隱形殺手」,減少「短肌肉」的用力,善用「纖體小撇步」,才能讓瘦身效果大大加分!
◎胖脖子:頸部太用力,記得收下巴
形成原因:這個類型的人,是因為頸部太過往前用力,使得後方連結胸椎到肩胛骨附近的肌肉長期過度用力,練成了短肌肉;而為了維持視線平衡,通常下巴會不自主的抬高,時間久了脖子就粗粗的,在後頸根部鼓出一塊多餘的肉。
整體小撇步:平時要提醒自己收下巴、擴胸,經常練習「擠雙下巴」的動作,讓脖子慢慢習慣原本應有的弧度。再配合練習頸部放鬆的運動,就可以輕鬆把脖子的肉除掉囉!
◎胖手臂:肩胛骨外翻,要抬頭挺胸
形成原因:容易胖手臂的人,通常肩胛骨也會特別厚或過度外翻,不然就是平時經常提舉、搬運重物,使得二頭肌的使用份量比三頭肌超出許多。在手臂肌肉用力失衡的情況下,二頭肌變得過度壯碩,形成了短肌肉,三頭肌卻無力鬆垮,手臂自然很難瘦下來!
纖體小撇步:讓手臂用力平衡的第一步,就是要抬頭挺胸,盡量擴胸讓肩胛骨回到正確的位置,將上手臂的肱骨往後挺起,拉長已經縮短的二頭肌,再加上瘦手臂運動,線條就能緊實又漂亮!
胖大腿:走路沒走好,內側和前側要多用力
形成原因:
大腿會特別粗,通常和走路的方式有關,而短肌肉則是暗藏在大腿後側和旁側,以致於大腿內側鬆鬆垮垮,膝蓋在躺著的時候伸不直,無論跑步或騎腳踏車,都覺得腿部線條愈練愈粗!
纖體小撇步:
記得平常在走路時,腹部要內收,同時將意識放在大腿前側,多讓這裡的肌肉帶動走路時的力氣。此外,大腿後側肌肉要盡量做伸展,並練習大腿的緊實運動。為什麼要用骨盆枕來瘦身?
在了解肥胖的成因和身體的構造之後,也許你心裡對瘦身的種種觀念還存著一些懷疑和不確定,在開始練習「骨盆枕全效瘦身操」之前,就讓我先來解答你的疑惑吧!
◎如果不先節食讓自己變「小隻」,多做運動,反而會讓肥肉變肌肉,從「胖」變成「壯」?
一般來說,女性因為荷爾蒙的關係,肌肉的厚度天生比男性小,要練成「金剛芭比」需要好一段時間,雖然不是不可能,不過那是因為運動的方法錯誤,才會使肌肉不但沒變小還變粗壯。
如果你本來就不是很愛運動,要變成「金剛芭比」的機會不大;但若想變身纖體美人,則必須先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首先,減少局部肌肉的過度使用,讓硬梆梆的肌肉透過伸展、放鬆的運動得以舒緩、柔軟,再配合固定的心肺訓練和骨盆枕瘦身操來改變體態,就不用擔心運動過量而變得太壯碩了!
◎不持續運動時,練起來的肌肉會變得比原本更鬆垮,那我還是少吃點就好了?
肌肉和脂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組織,肌肉不會變成脂肪,脂肪也不會變成肌肉。改變體態的瘦身法,先讓身體各處的肌肉保持平衡,同時藉助骨盆枕讓運動變得更簡單、更方便而能持續完成。當你的運動量增加時,肌肉纖維的厚度也會跟著增加,脂肪的數量則會相對減少,所達成的效果就像是脂肪變成了肌肉,其實這只是兩種組織都各自產生了變化而已!而當你不繼續運動之後,相對的機轉也會發生,所以身體的肌肉量減低、脂肪量增加,原本緊實的肌肉被多餘的脂肪所取代,看起來就像是鬆垮的肌肉。
要維持窈窕的體態,最重要的是戒掉生活中的壞習慣,用合適的方法讓自己有意願地持續運動,改變心態和情緒,增加基礎代謝率和肌肉量,這樣就算偶而偷懶一下,也不會很快就復胖,或是讓肌肉變得鬆垮垮了!
◎骨盆枕的動作這麼簡單,沒有什麼痛的感覺,運動不是要「痛」才有效嗎?
剛開始運動時,會有幾種「類痠痛」的感覺產生——一種是在做伸展時,緊繃的肌肉被拉開所感受到「緊緊的」感覺,雖然有些痠痠的,不過大多數人在過程中或是拉伸完了之後,就會覺得放鬆暢快。
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做肌肉力量或耐力訓練時,當下會覺得收縮的肌肉「硬硬的」或「痠痠的」,這代表肌肉在收縮過程中,因為暫時性的缺氧而造成些微痠痛感,在運動結束後就會很快舒緩下來。
第三種情況則是在運動過後隔天,會覺得肌肉痠痛,像是爬山、騎腳踏車之後「鐵腿」的感覺。這一類痠痛的成因,在過去被認為和堆積在肌肉裡的乳酸有關,近年來反而主張是和肌肉中的微創傷有關,通常大約1~3天也可以慢慢恢復。
雖然身體有可能出現這些痠痛反應,但「痛」的感覺相當主觀,運動時的疼痛感和所達到的效果並沒有直接的關連,也就是說,不見得痛就是有效。剛開始運動時,盡量選擇適合自己強度的運動,過程當中應該是愉快、有些微痠痛、有伸展開來的感覺,而不應該出現太過強烈的不適感。如果覺得當下或是隔天很痠痛、不舒服,表示這個動作對你來說難度太強,就需要從簡單一點的做起,才不會失去運動的意願,還可能讓自己受傷。許多生活中的小陷阱,都有可能讓肌肉過度使用而變得肥厚,或是造成骨骼關節的錯位,如果平常更注意這些細節,就能維持最佳的體態、體況,身材比例也會更好。
◎開車時,放鬆情緒和身體
開車時的姿勢正確與否,第一個關鍵在於情緒,再來是座墊位置的調整。許多女生開車時會不自覺地很緊張,全身緊繃著在開車;而座位前後高低的設定,則要符合方便操作又不會讓肌肉太過緊繃的舒適程度,才能維持線條優美的體態,接下來就提供幾項建議:
*開車前,先準備一些較能放鬆心情的音樂紓緩情緒。
*抓握方向盤的時候不要太用力,肩膀和手肘要盡量放輕鬆。
*座墊高度以及座墊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至少要讓自己在抓握方向盤時不會被擋到視線,雙手和方向盤之間也不會太近或太遠。
*座位和油門之間的距離也要拿捏好,讓右腳在踩油門和煞車時不用太費力。
*個子比較嬌小的女生,要特別留意別讓自己陷入座椅中。可以準備一個靠墊,放在駕駛座上或是放在肩胛骨的中間,讓自己開車時背部有所倚靠,這樣會更舒適。
騎車時,記得挺腰和縮腹
*騎車一定要帶安全帽,不過安全帽要注意別選太重、太大的,最好是輕一點、適合頭圍大小的,頸部才不必承受過度的重量而前傾,或是形成駝背的體態,在行進時也可以避免帽子晃動。
*騎車時,腰部要盡量打直坐正,一樣可以同時練習收縮核心肌群和骨盆底肌群,一旦認真注意到自己騎車時的姿勢,之後也比較不會腰痠背痛。在等比較久的紅燈時,則可以趁機轉動頸部做簡單的伸展,也提醒自己脖子不要太往前伸,減少肩頸的壓力。
◎睡飽了,肚子就不會餓了
醫學已經證實,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人體荷爾蒙的分泌,而其中和肥胖問題有關的,一個是會增加飢餓感的飢餓素(Ghrelin),另一個是可以抑制食慾和脂肪囤積的瘦體素(Leptin)。
當一個人長期出現睡眠障礙時,飢餓素的分泌會變得更旺盛,而瘦體素的分泌則會減少。因此睡眠不足的人,會特別想吃飽足感豐富的食物,如澱粉、甜食、糕點等,可是新陳代謝卻比睡眠充足的人來得慢,也因此更容易囤積脂肪。簡單來說,熬夜、睡眠不足,就是一個容易讓人發胖的因子。
◎講電話,歪頭低頭都有害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不能沒有手機,在人手一機的社會中,講電話、玩手機如果不注意姿勢,同樣也會衍生出體態問題。
講電話通常就是交代一下事情,盡量不要講太久,不僅電磁波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講電話時大家幾乎頭都會歪一邊,甚至用肩膀夾著講,這些都是會讓身體歪斜的小陷阱。而養成習慣低著頭玩手機之後,也會改變肌肉的受力模式。
你可能會想,這都只是一下下的時間,應該不會怎麼樣吧?其實,這些小細節久而久之就會變成越來越常出現的習慣,當你發現自己只能用某一側講電話,或是只能用某一邊的肩膀夾電話,或者不用慣用的那隻手就不會玩手機遊戲時,都表示你的肌肉已經產生變化,體態正悄悄在改變中,不能不注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