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現在、往後,還想再吃一次的料理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一碗咖哩飯、一塊可樂餅、一份鹽飯糰 ……
入口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兒時的回憶、生活的滋味。
當味道成了記憶,最難忘的已不只是美味,
而是曾經度過的那些時光。
這是一場味覺與人生交會的旅程,
這一次,料理家KAZU 不只教你做菜,
還要邀請你一起坐下,聽他講故事,吃一口記憶的滋味。
人氣料理家KAZU首度以散文寫下人生中「最想再吃一次」的料理--
媽媽的金平牛蒡、發燒時的咖哩飯、澡堂後的牛奶、青春裡的漢堡與炒麵,
且讓我們一同品味體驗,有故事的料理,有味道的人生
書中KAZU貼心附上18道「復刻版食譜」,帶著你一邊懷舊,一邊下廚,讓讀者不只感動於故事,也能親手重現那份熟悉的味道。在翻閱的同時,就像坐在廚房角落,看著他一邊翻炒,一邊說:「這道菜,是我最想再吃一次的料理。」
入口的不只是食物,更是兒時的回憶、生活的滋味。
當味道成了記憶,最難忘的已不只是美味,
而是曾經度過的那些時光。
這是一場味覺與人生交會的旅程,
這一次,料理家KAZU 不只教你做菜,
還要邀請你一起坐下,聽他講故事,吃一口記憶的滋味。
人氣料理家KAZU首度以散文寫下人生中「最想再吃一次」的料理--
媽媽的金平牛蒡、發燒時的咖哩飯、澡堂後的牛奶、青春裡的漢堡與炒麵,
且讓我們一同品味體驗,有故事的料理,有味道的人生
書中KAZU貼心附上18道「復刻版食譜」,帶著你一邊懷舊,一邊下廚,讓讀者不只感動於故事,也能親手重現那份熟悉的味道。在翻閱的同時,就像坐在廚房角落,看著他一邊翻炒,一邊說:「這道菜,是我最想再吃一次的料理。」
影音介紹
名人推薦
融合回憶與食譜、青春與感動的溫暖散文
相信看過KAZU社群的人,應該不少是被他簡單清楚、一看就懂的食譜,以及那種無厘頭卻又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感吸引住了吧?(至少我是如此)。從一開始只是網友,到後來變成會相約吃飯的朋友,才慢慢認識到他細膩柔軟、認真投入的另一面。看完初稿後,更因為他對童年記憶與味道的描寫細節,讓我深深佩服他所擁有的情感深度。
這本書是由一位擁有日台混血背景的美食愛好者撰寫的作品,既像回憶錄也像美食散記。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無論語言、文化,甚至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響,也因此在潛移默化中與日本產生了多層次的連結。日本與台灣同樣擁有對美食無比熱愛的靈魂,而 KAZU 用輕鬆卻又具穿透力的散文、溫度十足的照片,加上簡單實作的食譜,搭起了一座跨越兩地、連結記憶與味覺的橋樑。我相信,即便文化本質上有所差異,但透過食物的力量,台灣讀者依然能夠輕易共鳴,甚至在其中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
不得不讚賞KAZU的中文能力,居然能將記憶中的味道描寫得如此細緻。我曾問他:「為什麼那麼小時候發生的細節你都能記得那麼清楚?」他笑著回答:「我也說不上來,好像就是特別會記得這些事。」
能有這個榮幸為 KAZU 的作品寫下推薦序,讓我感到十分開心。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因為篇章中的描述而彷彿聞到了書中料理的香氣,而伴隨而來的回憶畫面,也悄悄在腦海裡重現。所以,不論你是對日式料理、地方文化、旅行見聞感興趣,還是偏愛短篇散文、親情友情等人生風景(又或是單純喜歡KAZU本人),我相信你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能打動你的一頁。這是一本融合回憶與食譜、青春與感動的溫暖散文集,誠摯推薦給你。
康士坦的變化球_吉他手 ARNY
相信看過KAZU社群的人,應該不少是被他簡單清楚、一看就懂的食譜,以及那種無厘頭卻又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感吸引住了吧?(至少我是如此)。從一開始只是網友,到後來變成會相約吃飯的朋友,才慢慢認識到他細膩柔軟、認真投入的另一面。看完初稿後,更因為他對童年記憶與味道的描寫細節,讓我深深佩服他所擁有的情感深度。
這本書是由一位擁有日台混血背景的美食愛好者撰寫的作品,既像回憶錄也像美食散記。我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無論語言、文化,甚至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日本的影響,也因此在潛移默化中與日本產生了多層次的連結。日本與台灣同樣擁有對美食無比熱愛的靈魂,而 KAZU 用輕鬆卻又具穿透力的散文、溫度十足的照片,加上簡單實作的食譜,搭起了一座跨越兩地、連結記憶與味覺的橋樑。我相信,即便文化本質上有所差異,但透過食物的力量,台灣讀者依然能夠輕易共鳴,甚至在其中看見自己過去的影子。
不得不讚賞KAZU的中文能力,居然能將記憶中的味道描寫得如此細緻。我曾問他:「為什麼那麼小時候發生的細節你都能記得那麼清楚?」他笑著回答:「我也說不上來,好像就是特別會記得這些事。」
能有這個榮幸為 KAZU 的作品寫下推薦序,讓我感到十分開心。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因為篇章中的描述而彷彿聞到了書中料理的香氣,而伴隨而來的回憶畫面,也悄悄在腦海裡重現。所以,不論你是對日式料理、地方文化、旅行見聞感興趣,還是偏愛短篇散文、親情友情等人生風景(又或是單純喜歡KAZU本人),我相信你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能打動你的一頁。這是一本融合回憶與食譜、青春與感動的溫暖散文集,誠摯推薦給你。
康士坦的變化球_吉他手 ARNY
目錄
目次
Chapter1. 以愛佐味,記憶中閃閃發光的料理
舌尖上燃燒的金平牛蒡
我的料理初體驗
笛聲悠悠夜鳴拉麵
發燒咖哩飯
歡迎加入大阪人的行列
夜之城市魔力
怦然心動的滋味
安頓身心的日本家常菜
高湯,溫柔堅定的力量
Chapter2.是青春啊!那些永誌不忘的滋味
只要有生蛋拌飯就足夠了!
麥茶與啤酒纏住的夏天
泡完澡請再給我一瓶牛奶
青春的酸甜滋味
鐵粉的信仰,當咖哩上納豆
深夜托盤上的明太子
不可開交的炒麵之戰
吃下一百個漢堡之後
牛丼是記憶中不變的存在
好吃不過餃子,多變不過沾醬
Chapter3.快樂出航,微風中的旅人之味
讚岐烏龍麵的冒險之旅
在蕎麥麵的黑湯裡品味東京
只要有海苔,什?都無所謂
山與海的愛戀:小豆島鹽飯糰
療癒情傷的北海道魷魚
文學少女與幻之海苔
Chapter1. 以愛佐味,記憶中閃閃發光的料理
舌尖上燃燒的金平牛蒡
我的料理初體驗
笛聲悠悠夜鳴拉麵
發燒咖哩飯
歡迎加入大阪人的行列
夜之城市魔力
怦然心動的滋味
安頓身心的日本家常菜
高湯,溫柔堅定的力量
Chapter2.是青春啊!那些永誌不忘的滋味
只要有生蛋拌飯就足夠了!
麥茶與啤酒纏住的夏天
泡完澡請再給我一瓶牛奶
青春的酸甜滋味
鐵粉的信仰,當咖哩上納豆
深夜托盤上的明太子
不可開交的炒麵之戰
吃下一百個漢堡之後
牛丼是記憶中不變的存在
好吃不過餃子,多變不過沾醬
Chapter3.快樂出航,微風中的旅人之味
讚岐烏龍麵的冒險之旅
在蕎麥麵的黑湯裡品味東京
只要有海苔,什?都無所謂
山與海的愛戀:小豆島鹽飯糰
療癒情傷的北海道魷魚
文學少女與幻之海苔
試閱
序︱找回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從桃園國際機場搭上飛機,降落在關西國際機場的那一刻,第一個念頭就是奔向便利商店,買一個鹽飯糰,大口咬下去。當熟悉的鹹味瞬間在口中擴散,內心不禁浮起「啊,又回到日本」的悸動。就這樣,鄉愁和感慨悄悄漫上心頭,連淚水都險些奪眶而出。
這些年在台灣生活,雖然在語言和文化上難免有差異,但並不感到委屈或不適應,幾乎每天都過得快樂充實。只不過,一旦碰觸到那些「記憶裡的味道」,心底深埋的鄉愁便會輕輕牽引出眼角的淚水。加上快要邁入四十歲,內心變得更柔軟脆弱,也許因此更容易感傷吧!
我不曾體驗過奢華的名流世界,也不是什麼絕世網紅,只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中年大叔而已。每天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一些日本家常料理,不知不覺竟被冠上「網路紅人」的稱號。
私底下,我是個略微在意膽固醇、偶爾被說「已經有點接近肥胖囉」的普通大叔,有時候一個月才和朋友見上一回,許多人的生活肯定都比我繽紛閃亮。然而,就算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近四十年來也吃過不少料理。好吃的當然不勝枚舉,但確實也遇過糟糕的味道。
食物不符期待,生氣之餘的我寫過一星評價,也曾在意見調查表上寫下「不好吃」的評語,結果店家打電話來質問,氣勢洶洶逼問:「哪裡不好吃?說!」
我忍不住激動地回答:「全部都不好吃!」「我不喜歡!」「真的就是不好吃!」然後電話被對方掛了。過了不久之後,那家店就歇業了。
我曾因為家人把我想吃的咖哩偷吃一空,跟對方大吵一架;或是在媽媽帶我去吃拉麵的時候,感到無比雀躍;有時候身心俱疲,吃下一碗熱呼呼的蕎麥麵,竟感動到眼眶溼潤。我想,類似和食物相關的回憶,你肯定也有不少吧!
我在這本書裡,回首自己半生走過的歲月,記錄下那些與各種食物相遇、錯過和被感動的片段。希望讀者透過這些日常片段,能對日本料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產生興趣。
在書中,我並沒有寫什麼深奧的分析或飲食理論,大家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請隨性一點,輕鬆翻閱就好。如果能在閱讀的同時,與自己的「食之回憶」重疊在一起,或許就在那一刻,你也找回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
舌尖上燃燒的金平牛蒡
每年一次,母親會為我做大量的金平牛蒡。並不是因為我考試得了滿分,或通過什麼測驗,甚至是贏了棒球比賽這一類值得慶祝的事,單純只因為她心血來潮。
金平牛蒡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料理,將切絲的胡蘿蔔和牛蒡用香油炒香,再以米酒、砂糖、醬油、味醂、辣椒和白芝麻調味。
母親的金平牛蒡總是放入大量切成小段的辣椒。每次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一盤已經稍微冷卻的金平牛蒡堆成小山,每次看到都會讓心情為之雀躍。
微焦的醬油散發出醬香,味醂讓菜餚泛著光澤,白芝麻閃閃發亮。興奮地送入口中,胡蘿蔔和牛蒡的脆嫩口感,加上鹹甜調味,讓人一吃上癮。
媽媽的金平牛蒡藏著後勁,第一口會感覺有些甜,但是當你開始吃白飯時,辣味就會追上來在舌尖燃燒。
好辣!
太辣了!
即使喝水或吃飯也無法消除的辣味!
這不是小學生可以接受的辣度,辣椒毫不留情在舌頭上燃起熊熊烈焰。
但就是這種味道讓人無法抗拒。每當有金平牛蒡的日子,我都會開心地多吃好幾碗白飯。
母親總是倚靠在廚房門邊,一手拿著啤酒,看著我吃飯。就算我跟母親
說:「明天也想吃。」她也只是微笑,直到隔年才會再做。
不喜歡做菜的母親,大概是覺得麻煩吧!金平牛蒡雖然是簡單料理,但想到要將牛蒡和胡蘿蔔統統切絲,確實有點費工。所以,不愛做菜的母親,無論我如何懇求都拒絕再做。
她總是微微笑著,就是不肯動手,倒是麻婆豆腐幾乎天天都能吃到。
我曾經疑惑為何麻婆豆腐可以,金平牛蒡不行。媽媽一邊吐著煙,一邊微笑告訴我說:「因為速食包很方便啊!」
金平牛蒡是日本和食的經典菜餚,不只學校午餐有,便當店和超市也能輕易買到。但是,這些地方做的金平牛蒡,都不像母親做的那麼辣,總讓我覺得少了點什麼。
國中時期,午餐吃的是自備便當。朋友看到我帶的便當盒裡有金平牛蒡,總會要求:「讓我嚐一口。」我開心地與朋友分享最愛的金平牛蒡,但朋友們吃了一口,紛紛喊說:
「太辣了!」一邊用手在嘴邊做出煽風動作,無論我如何邀請,都拒絕再吃第二口。
上高中時,母親確定患上糖尿病。在離家步行五分鐘的診所裡,我得知這個消息。回想起來,曾經那麼愛吃辣的母親,不知不覺變成愛吃甜食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年一度的金平牛蒡也不再辣了。
我原本以為是因為我長大,所以能吃辣了,但細細想來,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明顯感覺年復一年甜味愈來愈重。隨著我日益長高,母親的身體卻被慢性病不斷侵蝕。
不知不覺,即使沒有白飯,我也能吃完一大盤金平牛蒡。但是,從那時起,我再也吃不到記憶中的味道。失去之後才知道思念,我渴望再一次品嚐母親做的金平牛蒡,於是開始四處尋找配方。
「不愛做菜的母親,說不定是從店裡買來的。」一邊這麼想著,一邊嚐遍了各個店家,還是找不到記憶中的辣味金平牛蒡。也是,全日本喜歡吃大辣金平牛蒡的人,大概只有我和從前的母親了。每次那一大盆牛蒡,都由我和母親兩個人吃完。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我站在自己的廚房裡,像從相簿中尋找珍貴的舊照片一樣,我仔細翻閱記憶,試圖重現母親的味道。
記憶中,我吃過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可能不到十次吧!但腦海中的味道卻如此鮮明。我無論如何都想要重現它。嘗試過單純地增加辣椒或減少糖,都無法重現小學時代吃到過的美味,那配著熱騰騰白飯又辣又過癮的母親味道。
是胡蘿蔔的品種不同嗎?
是醬油的選擇不同嗎?
是辣椒的種類不同嗎?
是比例的問題嗎?到底哪裡不一樣?
無論過了多少年,始終找不到答案。從今以後,每次做金平牛蒡,我大概都會繼續追尋那渴望卻不可及的味道吧!
看著爬行追逐胡蘿蔔玩具的女兒,我許下心願:「等女兒長大後,一起做金平牛蒡吧!」
一開始,女兒吃了可能會辣到想哭。但是我會告訴她:「這就是奶奶的味道喔!」
為此,今天我也要繼續做金平牛蒡。即使味道改變了,這份思念是否能跨越世代傳承下去呢?
從母親到我,再從我到女兒。你是否也有這樣縈繞不去的回憶滋味呢?
從桃園國際機場搭上飛機,降落在關西國際機場的那一刻,第一個念頭就是奔向便利商店,買一個鹽飯糰,大口咬下去。當熟悉的鹹味瞬間在口中擴散,內心不禁浮起「啊,又回到日本」的悸動。就這樣,鄉愁和感慨悄悄漫上心頭,連淚水都險些奪眶而出。
這些年在台灣生活,雖然在語言和文化上難免有差異,但並不感到委屈或不適應,幾乎每天都過得快樂充實。只不過,一旦碰觸到那些「記憶裡的味道」,心底深埋的鄉愁便會輕輕牽引出眼角的淚水。加上快要邁入四十歲,內心變得更柔軟脆弱,也許因此更容易感傷吧!
我不曾體驗過奢華的名流世界,也不是什麼絕世網紅,只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中年大叔而已。每天在社群網站上分享一些日本家常料理,不知不覺竟被冠上「網路紅人」的稱號。
私底下,我是個略微在意膽固醇、偶爾被說「已經有點接近肥胖囉」的普通大叔,有時候一個月才和朋友見上一回,許多人的生活肯定都比我繽紛閃亮。然而,就算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近四十年來也吃過不少料理。好吃的當然不勝枚舉,但確實也遇過糟糕的味道。
食物不符期待,生氣之餘的我寫過一星評價,也曾在意見調查表上寫下「不好吃」的評語,結果店家打電話來質問,氣勢洶洶逼問:「哪裡不好吃?說!」
我忍不住激動地回答:「全部都不好吃!」「我不喜歡!」「真的就是不好吃!」然後電話被對方掛了。過了不久之後,那家店就歇業了。
我曾因為家人把我想吃的咖哩偷吃一空,跟對方大吵一架;或是在媽媽帶我去吃拉麵的時候,感到無比雀躍;有時候身心俱疲,吃下一碗熱呼呼的蕎麥麵,竟感動到眼眶溼潤。我想,類似和食物相關的回憶,你肯定也有不少吧!
我在這本書裡,回首自己半生走過的歲月,記錄下那些與各種食物相遇、錯過和被感動的片段。希望讀者透過這些日常片段,能對日本料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產生興趣。
在書中,我並沒有寫什麼深奧的分析或飲食理論,大家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請隨性一點,輕鬆翻閱就好。如果能在閱讀的同時,與自己的「食之回憶」重疊在一起,或許就在那一刻,你也找回自己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
舌尖上燃燒的金平牛蒡
每年一次,母親會為我做大量的金平牛蒡。並不是因為我考試得了滿分,或通過什麼測驗,甚至是贏了棒球比賽這一類值得慶祝的事,單純只因為她心血來潮。
金平牛蒡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料理,將切絲的胡蘿蔔和牛蒡用香油炒香,再以米酒、砂糖、醬油、味醂、辣椒和白芝麻調味。
母親的金平牛蒡總是放入大量切成小段的辣椒。每次放學回家,總能看到一盤已經稍微冷卻的金平牛蒡堆成小山,每次看到都會讓心情為之雀躍。
微焦的醬油散發出醬香,味醂讓菜餚泛著光澤,白芝麻閃閃發亮。興奮地送入口中,胡蘿蔔和牛蒡的脆嫩口感,加上鹹甜調味,讓人一吃上癮。
媽媽的金平牛蒡藏著後勁,第一口會感覺有些甜,但是當你開始吃白飯時,辣味就會追上來在舌尖燃燒。
好辣!
太辣了!
即使喝水或吃飯也無法消除的辣味!
這不是小學生可以接受的辣度,辣椒毫不留情在舌頭上燃起熊熊烈焰。
但就是這種味道讓人無法抗拒。每當有金平牛蒡的日子,我都會開心地多吃好幾碗白飯。
母親總是倚靠在廚房門邊,一手拿著啤酒,看著我吃飯。就算我跟母親
說:「明天也想吃。」她也只是微笑,直到隔年才會再做。
不喜歡做菜的母親,大概是覺得麻煩吧!金平牛蒡雖然是簡單料理,但想到要將牛蒡和胡蘿蔔統統切絲,確實有點費工。所以,不愛做菜的母親,無論我如何懇求都拒絕再做。
她總是微微笑著,就是不肯動手,倒是麻婆豆腐幾乎天天都能吃到。
我曾經疑惑為何麻婆豆腐可以,金平牛蒡不行。媽媽一邊吐著煙,一邊微笑告訴我說:「因為速食包很方便啊!」
金平牛蒡是日本和食的經典菜餚,不只學校午餐有,便當店和超市也能輕易買到。但是,這些地方做的金平牛蒡,都不像母親做的那麼辣,總讓我覺得少了點什麼。
國中時期,午餐吃的是自備便當。朋友看到我帶的便當盒裡有金平牛蒡,總會要求:「讓我嚐一口。」我開心地與朋友分享最愛的金平牛蒡,但朋友們吃了一口,紛紛喊說:
「太辣了!」一邊用手在嘴邊做出煽風動作,無論我如何邀請,都拒絕再吃第二口。
上高中時,母親確定患上糖尿病。在離家步行五分鐘的診所裡,我得知這個消息。回想起來,曾經那麼愛吃辣的母親,不知不覺變成愛吃甜食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一年一度的金平牛蒡也不再辣了。
我原本以為是因為我長大,所以能吃辣了,但細細想來,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明顯感覺年復一年甜味愈來愈重。隨著我日益長高,母親的身體卻被慢性病不斷侵蝕。
不知不覺,即使沒有白飯,我也能吃完一大盤金平牛蒡。但是,從那時起,我再也吃不到記憶中的味道。失去之後才知道思念,我渴望再一次品嚐母親做的金平牛蒡,於是開始四處尋找配方。
「不愛做菜的母親,說不定是從店裡買來的。」一邊這麼想著,一邊嚐遍了各個店家,還是找不到記憶中的辣味金平牛蒡。也是,全日本喜歡吃大辣金平牛蒡的人,大概只有我和從前的母親了。每次那一大盆牛蒡,都由我和母親兩個人吃完。
二十年過去了。現在,我站在自己的廚房裡,像從相簿中尋找珍貴的舊照片一樣,我仔細翻閱記憶,試圖重現母親的味道。
記憶中,我吃過母親心血來潮做的金平牛蒡,可能不到十次吧!但腦海中的味道卻如此鮮明。我無論如何都想要重現它。嘗試過單純地增加辣椒或減少糖,都無法重現小學時代吃到過的美味,那配著熱騰騰白飯又辣又過癮的母親味道。
是胡蘿蔔的品種不同嗎?
是醬油的選擇不同嗎?
是辣椒的種類不同嗎?
是比例的問題嗎?到底哪裡不一樣?
無論過了多少年,始終找不到答案。從今以後,每次做金平牛蒡,我大概都會繼續追尋那渴望卻不可及的味道吧!
看著爬行追逐胡蘿蔔玩具的女兒,我許下心願:「等女兒長大後,一起做金平牛蒡吧!」
一開始,女兒吃了可能會辣到想哭。但是我會告訴她:「這就是奶奶的味道喔!」
為此,今天我也要繼續做金平牛蒡。即使味道改變了,這份思念是否能跨越世代傳承下去呢?
從母親到我,再從我到女兒。你是否也有這樣縈繞不去的回憶滋味呢?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