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

童年創傷令人痛苦與心碎, 但你能當最好的父母, 愛回自己。
  • 79 237
    30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家庭/兩性婚姻/家庭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李雪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寶瓶文化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0/08/28

出版情報

從地獄家庭死而復生

2020/09/14 每一個會去研究心理的人(包含諮商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多數都有自己非常渴求解決的巨大又痛苦的生命困境,《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這本書的作者李雪也是,她不是心理相關科系出身,但她卻做心理學研究已經十多年。 李雪來自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衣食是無虞的,但她說自己彷彿置身於地獄家庭。 在李雪讀初中時,學校舉辦旅遊,她想穿新衣服出門,於是問媽媽能不能穿她的羽絨服,媽媽卻憤怒地指責她:「從小愛慕虛榮,連媽媽的羽絨服都想剝奪,簡直蛇蠍心腸。」 這對一個十多歲的女孩來說,是多麼可怕的罪名。李雪瞬間覺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其實之前在李雪上小學時,有一位語文老師很和善,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她。放學後,老師時常會邀請幾個住得近的孩子去她家玩,李雪也在其中。 這段時光很難得,李雪在老師家體驗到了少有的輕鬆快樂的感覺。後來李雪媽媽知道了,嚴厲地告訴李雪:「其實老師很討厭你去打擾她,只是礙於面子,不好拒絕你而已。你別再厚著臉皮去惹人煩了。」 這樣的話,李雪媽媽反反覆覆地說,以至於李雪漸漸在心裡覺得:美好和善意是不可能的,外面的世界都討厭我。 長大後的李雪,與多數原生家庭有狀況的人一樣,無法真正地感到自在,她甚至在大學畢業後,無法去找工作,因為她將所有力氣與力量都用在不讓自己自殺這件事情上。 因此這本《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就是李雪從本身痛苦經歷出發而書寫的一本書。李雪也沉痛地提到當年她媽媽對她的嚴苛批評、拒絕與忽略,她在長大之後,無法抑制地用更凌厲的方式批判自己,這是最讓人心碎不忍的地方,但換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是本書令人感到溫暖且勵志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能當自己最好的父母,把自己愛回來,雖然這過程並不容易,且時常往前走三步,卻又退後兩步,但只要願意走上自我療癒的路,就有機會把一片一片破碎的自己拼回來。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來自於大人。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童年創傷令人痛苦與心碎,但你能當最好的父母,愛回自己。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來自於大人。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

童年創傷令人痛苦與心碎,
但你能當最好的父母,
愛回自己。

「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乖,可以一個人在嬰兒床上待著,很少哭鬧,不管誰逗都會笑。」
這是乖巧又貼心的孩子嗎?其實,這是為了求生存而壓抑自己需求,逐漸擁有「虛假自體」的孩子。

孩子容易將童年時母親對自己的冷漠、攻擊內化:
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的李雪,回憶與母親的互動,她說每一刀都像割在肉裡。她在大學畢業時,精神瀕臨崩潰,幾乎走上絕路。
原來,童年時母親對她的無回應、連續攻擊和不情願的付出,當她長大,她拿這些苛刻、冷漠與批評,更狠狠地攻擊自己。

每一個「背鍋」的孩子,都想要「拯救」父母:
‧你習慣當好人,難以拒絕別人,因此常委屈自己?
‧你總擔心自己提出的請求,別人會無視?
‧你總覺得一個人要夠優秀、夠完美,才值得被愛?
‧你已擁有一切,卻仍覺得內心空虛不已?

從地獄家庭走過來的李雪,提出當一個人無法在童年時,獲得母親適時的照顧,那麼成年後,內在將是破碎而空洞,僅能擁有「虛假自體」。「虛假自體」無法體驗到安全感和滿足感,極端的虛假自體更會引發人格障礙。
透過自我覺察,明瞭烙印在心上的傷,重新愛與滋養自己,以及學習並立下與父母的界限,是李雪給在原生家庭受創的你的建議。特別是後者,允許父母有各種情緒,但不必為他們的情緒負責。當我們選擇做回自己,我們就能活出跟父母不一樣的人生。


每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是在替父母「去死」。孩子無條件地愛父母,當父母把痛苦轉嫁給孩子時,孩子沒有能力區分這是誰的,只會統統收下,並且真切地覺得是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事實上,孩子的生命才剛剛開始,很多未知等待他們去探索。每個孩子都對這個世界很好奇,都想要活下去。
──節錄自第五章〈家庭裡的生死能量場〉

★本書特色:

◎李雪是敢向自己開刀的人。她淋漓透徹的文字,來源於十餘年不間斷的自我剖析,親身體驗過痛,
所以有深情。──張德芬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為了攻擊或報復誰,而是把注意力從「滿足他人」回到自己身上,學會愛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足夠優秀,就能幸福;不夠優秀,就不配活。」這是一個多麼嚴厲、恐怖的信條!更荒唐的是,因為一直感受不到幸福,所以我愈發拚命。
其實,「只有優秀,才配得上幸福」,這不僅是我的信條,也是大部分家庭默認的準則。絕大多數父母都以「把孩子培養得比別人優秀」為終極目標,可是,又有多少人關心孩子到底幸不幸福呢?──摘自本書後記。

編輯推薦

從地獄家庭死而復生
張純玲(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每一個會去研究心理的人(包含諮商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多數都有自己非常渴求解決的巨大又痛苦的生命困境,《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這本書的作者李雪也是,她不是心理相關科系出身,但她卻做心理學研究已經十多年。
李雪來自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衣食是無虞的,但她說自己彷彿置身於地獄家庭。
在李雪讀初中時,學校舉辦旅遊,她想穿新衣服出門,於是問媽媽能不能穿她的羽絨服,媽媽卻憤怒地指責她:「從小愛慕虛榮,連媽媽的羽絨服都想剝奪,簡直蛇蠍心腸。」
這對一個十多歲的女孩來說,是多麼可怕的罪名。李雪瞬間覺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其實之前在李雪上小學時,有一位語文老師很和善,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她。放學後,老師時常會邀請幾個住得近的孩子去她家玩,李雪也在其中。
這段時光很難得,李雪在老師家體驗到了少有的輕鬆快樂的感覺。後來李雪媽媽知道了,嚴厲地告訴李雪:「其實老師很討厭你去打擾她,只是礙於面子,不好拒絕你而已。你別再厚著臉皮去惹人煩了。」
這樣的話,李雪媽媽反反覆覆地說,以至於李雪漸漸在心裡覺得:美好和善意是不可能的,外面的世界都討厭我。
長大後的李雪,與多數原生家庭有狀況的人一樣,無法真正地感到自在,她甚至在大學畢業後,無法去找工作,因為她將所有力氣與力量都用在不讓自己自殺這件事情上。
因此這本《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就是李雪從本身痛苦經歷出發而書寫的一本書。李雪也沉痛地提到當年她媽媽對她的嚴苛批評、拒絕與忽略,她在長大之後,無法抑制地用更凌厲的方式批判自己,這是最讓人心碎不忍的地方,但換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是本書令人感到溫暖且勵志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能當自己最好的父母,把自己愛回來,雖然這過程並不容易,且時常往前走三步,卻又退後兩步,但只要願意走上自我療癒的路,就有機會把一片一片破碎的自己拼回來。

作者

李雪

心理學者,從事心理學研究十餘年。
創辦微信公眾號「初心心理」。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詳解母嬰關係對人一生性格、命運的影響。
作為心理學研究者,李雪的獨特之處在於「去臉譜化」,把專業知識性感地表達出來,是一種難得的能力。
她勇於坦露自己,用輕盈而深刻、溫暖且尖銳的文字,向讀者彰顯真相。
真相,帶來自由。讀她的文字,你會痛,也會上癮,因為真相是如此殘忍而迷人。
著有暢銷書《當我遇見一個人》、《走出劇情》。
歡迎到新浪微薄:李雪愛與自由,與李雪評論、互動。

目錄

【推薦序】如何防禦那些以愛之名而行攻擊之實的對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008
【前言】不要讓孩子成為你唯一的創造013

第一章 足夠好的媽媽
01足夠好的媽媽是怎樣的024
02不在愛中,就在恐懼中032
03結實的父母,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039
04育兒理念衝突的背後是家庭權力鬥爭048

第二章 從虛假自體走向真實體驗
01失敗的母嬰關係帶來虛假自體056
02虛假自體讓孩子耗盡生命能量063
03越完美的虛假自體,越疲累071
04碰觸真實的世界078
05成為善意的源頭084

第三章 平衡自戀維度與客體關係維度
01脆弱自戀的表現094
02體驗痛苦,保持覺知102
03展現真實自體108
04臣服於真相,允許一切發生115

第四章 與事物的本質連結
01抽離劇情,改變慣性模式122
02討好的背後是敵意127
03不在劇情裡憤怒134
04想體驗什麼,就去創造什麼141
05擺脫控制,保持生命能量148
06一切外在衝突都源於內心戰爭155
07成功的程度=鏈接事物本質的能力X人格穩定性162

第五章 家庭裡的生死能量場
01生死能量:父母對孩子的本能灌注174
02覺察家庭中死本能的傳遞182
03把愛和精力留給值得珍惜的人188
04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恨與嫉妒195
05拋開對錯評判,鏈接事物本質204

第六章 真相在孩子的感受中
01尊重情緒,而非給予規則216
02匱乏式養育給孩子帶來一生的捆綁223
03專注是每個孩子本性中潛藏的能力231
04孩子遭遇重大創傷,父母請這樣做238

【後記】做個普通人,可以嗎?248

序/導讀

【推薦序】如何防禦那些以愛之名而行攻擊之實的對待?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想像你住在一間只有四根梁柱撐著屋頂,卻完全沒有牆壁的房子,這間屋子毫無遮蔽,你的一舉一動都任由他人恣意窺探;也因為沒有門鎖,任何一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地進入屋內移動擺設、堆置或取走物品,並且在裡面做任何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我想,天底下沒有幾個人能夠接受這種居所,你同意嗎?

但是,這種毫無界限、時常被侵犯的居住環境,卻像極了華人的親子關係。

當你還是個孩子時,你被賦予照顧弟妹的責任、扮演成熟懂事的楷模,你毫無計較地乖乖照做,於是你拆除了一面牆。

小時候,你因為害怕或恐懼而哭泣時,獲得的不是安撫或支持,而是嘲諷或處罰。你相信他們口中的你是個懦弱無能的孩子,你又拆除了一面牆。

當你的父母親因為自己的種種限制,對你的努力或成就表達輕蔑或否定時,你默默地收起自己的鋒芒,選擇當父母眼中雖沒用,但至少不讓他們覺得刺眼的孩子,你又拆掉了一面牆。

當你的父母將你的獨立解讀為無情、視你的撒嬌為不成熟、將你的關心扭曲成多管閒事、將你的坦誠說成攻擊、將你的脆弱作為茶餘飯後的笑柄……而你不但沒有為自己辯解,反而隨之責備自己,這時候的你,就像住在那一間沒有牆壁的房子,幾乎失去了所有保護自我價值的界限,任由他人侵犯你的自尊、做出傷害你的事情。

而你的為難在於當這個侵入者是你的至親時,你經常開不了口拒絕對方。因為,對方往往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口號。你不敢拒絕父母的好意,更不希望成為那個拒絕父母的逆子、孽女。

由於你已經習慣住在這種沒有牆壁、任人侵犯的住所,長大以後的你,也難以在人際關係中堅持自己、保護自己。這一切不是因為你無能,而是因為從小你不但沒有被尊重的經驗,也不被允許捍衛自己。

可惜的是,當你在人際關係中受了傷、回到家之後,卻可能又被落井下石:「看吧!你就是沒用啊,難怪別人要傷害你。」然後你再次啟動過往的模式:雖然覺得不舒服,卻也深信自己是那個沒有能力、沒有價值的人。

可是,你知道嗎?長年以來,如此對待你的父母,他們心裡某個部分可能早已生了病、受了傷。

他們不僅沒有尋求合適的協助,為小時候的你塑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反而經年累月地把情緒往你身上丟。

他們出了氣,而你卻生了病。

你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在親密關係裡提出需求;你學會自我批評,處處否定自己;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任由他人對你予取予求;你變得優柔寡斷,不敢為自己做任何決定。你感到憂鬱、無所適從,你對他人的需求與感受極度敏感,唯獨對自己愈來愈陌生。

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健康、想改變長久以來的病態互動,你必須先正視這一切。正視這一切,並不是要你捲起袖子,掀起一場激烈的家庭革命。

而是,唯有正視事實,你才可能在充滿傷害的關係中,蹲下身子、撿起一塊塊磚頭,慢慢地為自己的房子砌牆,為自己劃出人我界限。或許,你無法完全斷絕與這些人互動,但你會比以前更能辨識他們行動的軌跡與樣態。你不一定要反擊,卻更有機會防禦那些以愛之名而行攻擊之實的對待。

在這本書中,你會不斷地遇見內在那一個受傷的小孩、了解過往的某些要求其實過於嚴苛,以及你如何在成長過程不斷地放棄自己的界限。更重要的是,你會開始練習照顧那個小時候的自己,讓他(她)開始擁有被接納、被愛的經驗,讓他能夠為自己做選擇,也可以大方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

「做自己」從來都不是為了攻擊或報復誰,而是把注意力從「滿足他人」回到自己身上,學會愛自己、捍衛自己的權利。

如果你希望改變現況,內心卻總有股罪惡感揮之不去,請溫柔而堅定地對自己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試閱

04碰觸真實的世界

一個孩子,不應該因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擊;一個成年人,也不應該因為做得不好就被親朋好友指責。當懷有一顆渴望光明的心時,我們會發現,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週都會接受一次心理諮詢。諮詢師身在臺灣,所以我們只能透過視頻溝通。但是有好幾次,我完全忘記了,錯過了諮詢時間。我很想請求諮詢師下一次提前發郵件提醒我,卻一直沒能說出口,因為我頭腦裡有一個嚴厲的聲音在說:「記住諮詢時間是你自己的事,別人沒有義務提醒你。你不應該提出這麼過分的請求!」

但有一天,我還是忍不住對諮詢師說了。出乎意料,他很高興,因為他看到我在積極地發出連接的意願。事實上,他很願意發郵件提醒我,很願意為我做這件事。

我的任何請求都會被媽媽攻擊

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對自己這麼苛刻,如此擔心提出的請求過分?

我想起上初中的時候,學校組織冬天去北京旅遊。我想穿新衣服出門,於是問媽媽能不能穿她的羽絨服,媽媽卻憤怒地指責我:「從小愛慕虛榮,連媽媽的羽絨服都想剝奪,簡直蛇蠍心腸。」

這麼可怕的罪名,忽然扣到我頭上,我頓時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但凡提出一個請求,都會被媽媽惡意責難。更要命的是,那時的我,還不能區分什麼請求是過分的,什麼請求是合理的。因為任何請求都會被媽媽攻擊,我沒有機會碰觸到現實的邊界感。

英國哈利王子的妻子梅根‧馬克爾出生於貧民家庭,是個不知名的演員,還是非洲裔混血。這樣一個女人,與萬眾矚目、出身高貴的王子走在一起時,卻自信滿滿、神采奕奕。這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因為,梅根從小就是一個敢於提出請求的人。

有一次,她看到電視上的洗滌劑廣告宣揚「女人屬於廚房」,感到很憤怒,想要為此做些什麼。梅根的爸爸鼓勵她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她給包括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在內的很多名人都寫了信,其中很多人都回應了她,廣告公司也因此改了廣告詞。

這讓梅根相信:我可以向這個世界發出聲音。這個世界是善意的、願意回應我的;即使不回應,我也不會怎麼樣。這或許就是梅根能自信滿滿地跟哈利王子走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吧!而中國父母遇到這種情況,多數會數落孩子:「你太幼稚了,別癡心妄想誰會理睬你,社會就是這樣,沒事找事,遲早是會吃虧的。」這樣的回應,其實是對孩子的攻擊,讓孩子認為外部世界充滿敵意,別人不會善待自己。

將媽媽的攻擊合理化,並開始自我攻擊

我上小學時,曾經有一位語文老師很和善,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她。放學後,老師時常會邀請幾個住得近的孩子去她家玩,我也在其中。

這段時光很難得,我在老師家體驗到了少有的輕鬆快樂的感覺。後來媽媽知道了,嚴厲地告訴我:「其實老師很討厭你去打擾她,只是礙於面子,不好拒絕你而已。你別再厚著臉皮去惹人煩了。」

這樣的話,媽媽反反覆覆地說,以至於我分不清哪個是現實,哪個是假象,最後留在我心裡的,只有絕望:美好和善意是不可能的,外面的世界都討厭我。

後來我升入高中,偶然間又遇到了這個語文老師,發現她懷孕了,大著肚子,一臉幸福。她熱情地邀請我和媽媽去她家吃飯,媽媽同意了,我特別高興,想把家裡的一本護理書送給老師,媽媽也同意了。

可是吃完飯回家後,媽媽陰著臉,對我說:「你對小學老師這麼好有什麼用?她不可能再教你了,你還對她好,把家裡唯一一本護理書送給了她。要是你以後生病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被媽媽「洗腦」之後,我也覺得自己愚蠢可笑,「一廂情願對別人好,真是傻啊」。我內心深處藏著的一塊柔軟之地終於被絞殺了。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聯繫過這個在小學唯一給過我溫暖的老師。

我提出請求,對外面的世界發出聲音,最後都遭到媽媽的惡意解讀和攻擊。這種攻擊,最終內化成我對自己的攻擊——嚴苛地要求自己必須獨立自主,恐懼向別人提出請求,恐懼表達善意,也恐懼接受善意。我對外部世界的敵意過度敏感,又毫無抵抗力。很多時候,當別人,尤其是親近的人汙衊、詆毀我時,我的反應不是反抗和捍衛自己,而是自我懷疑、自我攻擊:「我是不是真的像對方說的那麼惡劣?我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如果我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我就活該被攻擊!」

我已經把媽媽對我的攻擊完全合理化了,並且開始習慣性地自我攻擊。可是,人都會有不完美之處,作為身邊親近的人,發現對方有問題,不應該藉此攻擊,而應幫助對方覺察和成長。

一個孩子,不應該因為不完美而被父母攻擊;一個成年人,也不應該因為做得不好就被親朋好友指責。當懷有一顆渴望光明的心時,我們會發現,所有人都值得被好好對待。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06201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預計 2025/11/04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