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聰明又過動!【手機世代4.0全新增訂版】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專家45年經驗實證,教你輕鬆搞定ADHD孩子(1~13歲適用)【TOP 1暢銷教養經典】

Smart but Scattered- Second Edition: The Revolutionary Executive Skills Approach to Helping Kids Rea
  • 79 435
    550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邀您同遊解憂秘境!

內容簡介

★Amazon暢銷10年兒童健康類Top1教養經典★
★ADHD過動兒生活常規訓練專書No.1★
★暢銷第四版,全新增訂內容,讓孩子的成長不再被科技綁架★
★45年經驗實證,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專家設計★
★隨書贈「執行力訓練手札」★

孩子不是故意作對,是大腦「還沒學會」!
直擊3大教養難題:過動、3C成癮、校園適應,
革命性「11項大腦執行力訓練計畫」,終結混亂日常!

我家孩子很聰明,但就是太散漫了!
老是叫不動,動作拖拖拉拉,做事常分心,動不動就愛哭,
專注力不持久、組織力太弱、堅持力不夠……

到底問題出在哪?
其實,不是孩子不做,是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些孩子資質好、潛力佳、動機夠,缺乏的只是大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
將父母的大腦借給孩子,6步驟協助孩子建立好習慣、激發孩子的潛在天賦!

作者45年來的研究與諮詢訓練經驗證明:
父母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孩子的執行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根據兒童發展最新研究顯示,很多有能力的孩子,都出現「執行能力不足」情形。
美國學習與專注力專家教你:
配合兒童大腦發育、生心理發展,針對不同年齡層,
運用4階段兒童執行能力評量表,找出孩子的強項、弱項;
輔以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技巧,提升孩子的11項執行能力,
搭配28個實際教養案例,分析問題根源,
輕鬆解決讓父母頭痛20項日常生活大小事;
6步驟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科技使用習慣、解決手機世代的成癮問題。

全新增訂版,新增「手機世代的教養方法」、「與學校老師攜手協助孩子成長的關鍵方法」、「最前緣的腦神經科學知識」,以及更多「淺顯易懂的說明舉例」,幫助父母輕鬆解新世代的教養難題!


【6步驟完成執行力訓練】
Step 1:確認想解決的問題行為
Step 2:和孩子一起設定目標
Step 3:列出孩子達到目標需遵守的步驟(父母提供誘因,孩子有成功表現時鼓勵他。)
Step 4:將步驟製成規則清單,提醒孩子遵循(和孩子說:「去看看你的那張表。」)
Step 5:監督孩子依流程步驟執行,漸漸內化成習慣(父母提醒:「你現在需要做什麼呢?」)
Step 6:父母逐漸減少監督的頻率和強度(孩子會對自己說:「我現在應該做什麼呢?」)

【輕鬆解決20個父母最頭痛的問題】
起床後上學前準備工作、整理房間、收拾個人物品、做家事、才藝練習、準時就寢、整理書桌、寫作業、收納筆記或作業、寫報告、準備考試、處理開放性任務、處理耗費心神任務、長期計畫、控制脾氣、控制衝動行為、管理焦慮、應對計畫變動、不要動不動就哭、學習解決問題

執行力=生活能力╳學習力╳解決問題能力╳夢想實踐能力
執行力訓練計畫=大腦反應機制的模擬訓練

※初版書名為《教出孩子的行動力》

名人推薦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李崇建(作家、老師、教育者)、
翁菁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任)、
張正芬(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3個孩子的媽)、
楊俐容(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作者

作者/佩格.道森博士(Peg Dawson, EdD)
心理學家,曾任職美國新罕布夏州樸茨茅斯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The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Attention Disorders);也是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以及國際學校心理學協會(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的前任主席,並曾獲得全美學校心理輔導師協會終身成就獎的殊榮。

作者/理查.奎爾博士(Richard Guare, PhD)
神經心理學家暨學習與專注力失調中心主任,專攻學習與專注力困難以及神經障礙的研究和治療。擁有行為分析師資格,經常為各大學校和機構提供諮詢服務。

作者/科林.奎爾(Colin Guare)
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行為分析師與自由作家,教育與行為介入領域深耕近20年,曾為ADDitude雜誌撰稿。目前也為職涯教練、專案經理、高階主管提供培訓服務。

譯者

胡玉立
長期浸淫文字領域,喜歡為兒童朗讀繪本;兼事翻譯,譯有多本與親子教育相關書籍。現旅居加拿大,持續投身新聞媒體工作。

黃怡芳
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系畢業,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企業管理碩士(MBA),主修市場行銷學,曾任職於外商科技及資產管理公司。譯作包括《葛拉漢永恆的投資智慧》、《川普、清崎點石成金》、《2秒優勢力》、《談判游擊戰術》、《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等書。

何善欣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行銷碩士。是一位ADHD孩子的母親,也是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的創會理事長。譯作包括《不聽話的孩子?》、《如何養育叛逆的孩子》、《亞斯伯格症實用指南》、《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

目錄

【目次】
前言 從小培養孩子的執行力,學會獨立自主的第一步!

【第一部】為什麼我的孩子聰明又過動?
●目標:釐清孩子哪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第1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過動?
 【教養案例1】孩子找東西把家裡翻得亂七八糟,卻還是找不到,最後大發脾氣……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大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執行能力發展順序對照表】
        在孩子還無法自主時,父母把自己的額葉借給他!
        除了將額葉借給他,還能善用「工具」!
        為什麼有的孩子缺少特定的執行能力?

 第2章 辨別孩子的強項和弱項,確認需要協助的地方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強項和弱項
        如何判斷孩子的執行能力是否到位?
        【兒童不同年齡層須具備的執行能力任務對照表】
 【教養案例2】有條有理但容易生氣的哥哥,和拖拖拉拉但有創意的弟弟……
  【專家分析】明白執行能力的彼此關聯,有助於擬訂協助孩子的方法

 第3章 了解親子執行能力的強弱項關係,才能找出合作的方式
 【教養案例3】雜亂無章的兒子和沒有時間感的爸爸⋯⋯
  【專家分析】親子強弱項相同,容易同理孩子,但效率不是更好就是更差;
        親子強弱項若相反,雖容易親子衝突,但更懂得如何互補孩子的弱項
        父母愈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強弱項,愈能找出親子合作的方法!
        父母變通力強,是親子強弱項組合相反的解藥
 【教養案例4】迷糊媽媽和迷糊女兒⋯⋯
  【專家分析】當負荷過重、壓力太大時,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況!

【第二部】奠定孩子思考習慣的三大法門
●目標:從調整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第4章 掌握改善孩子執行能力的十大原則
        與其盼望孩子透過觀察獲得欠缺的能力,不如直接教導他們
        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是正視執行能力弱項的第一步
        由外在事物改變開始,逐步內化
        外在改變包括:改變環境、調整任務、改變和孩子互動的方式
        順勢運用孩子爭取主控權的內在驅力,不要與之對抗
        把工作任務調整成符合孩子的能力
        運用誘因鼓勵孩子
        提供剛好足以讓孩子成功的支持
        持續提供支持和監督,直到孩子能成功掌控任務
        決定停止支援、監督和獎勵時,最好逐漸放手,別突然中斷
        養成執行能力的三道門:前因、行為、後果

 第5章 第一法門:幫孩子調整環境──A前因(Antecedent)
 【教養案例5】孩子總在餓了、累了或興奮過頭時發脾氣……
  【專家分析】孩子還小時,要先開始調整「環境」而不是改變「孩子」!
        改變實體或社交環境,減少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把任務變成孩子想去做的事
        改變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第6章 第二法門:直接教導孩子執行的技能──B行為(Behavior)
 【教養案例6】上學前拖拖拉拉,媽媽總要呼來喝去……
  【專家分析】善用教導和激勵,幫助孩子更有能力
        改用「鷹架用語」溝通,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能力
        直接引導六步驟,協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教養案例7】剛升上七年級,學校作業進度跟不上……
  【專家分析】逐漸減少監督孩子的步驟
        訓練四階段:父母主導、規畫步驟、詢問與提醒、轉換與內化

 第7章 第三法門:激勵孩子運用執行能力──C後果(Consequence)
 【教養案例8】小孩玩具亂放、電玩超時、迷上滑雪且忽略課業……
  【專家分析】激勵,能讓孩子產生動機
        用讚美來加強執行能力
        在終點給些甜頭,讓孩子覺得付出有回報
        必要時,運用比較正式的獎勵制度
        運用激勵計畫,通盤強化執行能力

【第三部】11種執行力訓練應用,讓孩子學會獨立
●目標:從20個最常見的問題,歸納11種執行能力訓練,各個擊破孩子的散漫態度!

 第8章 
        事先規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起初只提供最低限度的引導
        奠定有效策略的原則
        解決特定的日常例行事務
        鎖定特定的執行能力弱項
        成功設計引導策略的原則:以孩子為中心,保持修改彈性
        訓練計畫如何按部就班進行?
        【父母引導說明參見頁碼表】

 第9章 20項生活常規的執行能力訓練計畫
        父母的引導,應視小孩的年齡與發展而定
        1.起床後上學前的準備工作/2.整理房間/3.收拾個人物品/4.完成家事/5.才藝練習進度
        6.準時就寢/7.整理書桌/8.收納筆記、作業/9.管理開放式任務/10.長期計畫
        11.撰寫報告/12.準備考試/13.管理耗費心神的任務/14.整理筆記或作業/15.學習控制脾氣
        16.學習控制衝動行為/17.學習管理焦慮/18.學習應付計畫的變動/
        19.學習不要動不動就哭/20.學習解決問題

 第10章 提高反應抑制力──讓孩子學會思考後再行動
        反應抑制力會在青春期再次受到挑戰!
 【教養案例9】父母講電話,小孩頻頻打斷……
        成功關鍵:找出孩子真正想要的,主動滿足他!
 【教養案例10】哥哥希望有個人空間與時間,對弟弟沒耐心,兄弟吵吵鬧鬧……
        成功關鍵:父母堅守立場一致、說到做到!

 第11章 強化工作記憶力──協助孩子練習記下任務的方法
        孩子的工作記憶力會隨著年齡慢慢增強
 【教養案例11】老是忘記自己該做什麼,換衣服拖拖拉拉……
        成功關鍵:一旦訓練啟動,須切實貫徹監督、提醒的動作
 【教養案例12】常常忘記提前確認該帶的體育用具……
        成功關鍵:只聽孩子說好不準,必須看到實際行動!

 第12章 改善情緒控制力──給孩子平撫負面感覺、找到正向情緒的力量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面臨情緒控制的挑戰!
 【教養案例13】很有責任感的小孩,但一遇考試就焦慮……
        成功關鍵:別做太多,只須給孩子主動提出的支持即可!
 【教養案例14】比賽輸了就大哭大鬧……
        成功關鍵:嚴格落實和孩子討論的替代策略!

 第13章 加強變通力──讓孩子學會因應變化,隨時調整步伐
        孩子隨年齡不斷提升變通力,調整自己適應生活
 【教養案例15】青少年試圖獨自掌控所有計劃…………
        成功關鍵:透過溝通與達成共識,並且嚴守規定
 【教養案例16】行程稍有變動,便大哭大鬧……
        成功關鍵:務必要讓孩子對新變化有心理準備

 第14章 強化持續專注力──讓孩子學會專心完成一件工作
        隨著年齡增長,持續專注力也會慢慢增強
 【教養案例17】做功課無法一鼓作氣,容易分心……
        成功關鍵:持續專注力訓練最好能持續一整年=兩個學期
 【教養案例18】寫功課拖拖拉拉,寫不完……
        成功關鍵:適時獎勵的刺激,能讓孩子更積極掌握時間

 第15章 學習任務啟動力──讓孩子學會做好分內事,不按喜好挑著做
        要讓孩子自願做不喜歡的事,得從生活常規做起
 【教養案例19】老是要媽媽不停地碎碎念甚至發飆,才會動起來……
        成功關鍵:確實做到訓練機制,並持之以恆,才能讓孩子養成習慣

 第16章 磨練優先順序規畫力──讓孩子學會計畫未來,從思考流程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讓孩子熟悉計畫全貌,先從完成小任務累積,慢慢學會規畫力
 【教養案例20】好學生遇到長期作業,陷入不知所措的狀況……
        成功關鍵:父母若都不善於規畫,須尋求老師協助
 【教養案例21】臨時決定找朋友來家裡玩,結果不是朋友有事,就是媽媽有事……
        成功關鍵:根據孩子的能力高低給予適當協助

 第17章 培養組織力──讓孩子學會分類、收納、有效率地做事
        從小建立規則,培養分類與收納習慣,奠定組織力基礎
 【教養案例22】作業、個人用品經常遺失……
        成功關鍵:一次只挑一個問題,集中火力訓練!

 第18章 灌輸時間管理力──讓孩子學會預估、分配,做時間的主人
        孩子學會看時鐘後,就能慢慢將管理時間責任交給他
 【教養案例23】總是很難準時出門……
        成功關鍵:記錄提醒次數,確實掌握訓練的進展
 【教養案例24】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工……
        成功關鍵:確實的監督與確認孩子的任務品質同樣重要!

 第19章 提升目標堅持力──讓孩子練習實踐夢想的步驟與過程
        持續鼓勵孩子完成任務=目標堅持力養成訓練
 【教養案例25】喜歡嘗試新事物,但很快就半途而廢……
        成功關鍵:調整任務的順序,讓孩子先完成任務,再做喜歡的事
 【教養案例26】小孩一有錢,就想把它花掉……
        成功關鍵:讓孩子看得到每次的進展,才能刺激達成目標的動力

 第20章 養成後設認知力──讓孩子學會分析資訊、綜觀全局的洞察力
        因果關係、概念統整,各階段都有不同任務
 【教養案例27】小博士型的孩子,經常糾正別人,自以為是……
        成功關鍵:透過記錄讓孩子練習到能自我提醒!
 【教養案例28】小孩做事還算認真,但成果品質不夠好……
        成功關鍵:提供具體改進建議,孩子才能明確知道自己疏忽的地方

 第21章 如果父母的指導沒效果,該怎麼辦?
        再次確認自己的訓練目標、執行態度是否明確
        再次確認和孩子討論規畫的訓練步驟是否如實做到
        若問題實在棘手,務必尋求專家協助
        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接受檢測?
        ──檢測結果並不能找到改善方法,除非父母有特殊需求時才須檢測
        小孩應該接受藥物治療嗎?
        ──建議先嘗試以非藥物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或兩者並行,減低藥物劑量

 第22章 聰明的運用科技帶來的好處,而不是3C成癮
        科技對父母而言是萬惡的根源?
        新科技x執行能力發展x日常生活型態,須維持完美的三角平衡!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數位媒體使用習慣?

 第23章 學校在執行能力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學校在執行能力發展方面提供了什麼樣的幫助?
        學校的角色:明確地支持執行能力發展
        父母的角色:如何鼓勵學校更明確地支持執行能力發展?

後記: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啦啦隊!

序/導讀

【推薦序】
父母必備,兼具愛與管教的實務指南
──楊俐容 (Caremind耕心學院知識長、心理教育專家)

這是一本非常磅礡大氣、毫不藏私、內容豐富的指南。作者以專業的理論和實務背景,針對當代孩子成長過程最重要也最艱難的教養,兼具愛與管教,條理分明地羅列出適用的行為學派方法以及人本主義態度。求知若渴的父母可以從頭到尾詳細閱讀,必有物超所值的收穫;分身乏術的父母從自己最關注或最困擾的章節開始,同樣可以得到及時的幫助。


【推薦序】
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父母是關鍵角色
──翁菁菁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主任)

許多父母十分憂心孩子的執行能力不足、組織力太弱,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每個孩子多少有個別差異,但普遍來說,在少子化時代,有些父母因為過度保護孩子,降低對他們的生活自理期待與要求,造成孩子在家中自理的學習機會不足,加上不像過去大家庭有很多兄弟姊妹可以互相刺激。再者,孩子的課業壓力也比過去有過之而無不及,回家後讀寫的時間擠壓到休閒、睡眠和生活各部分,導致孩子執行能力的學習有限、能力不夠,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如此的趨勢下,我們鼓勵孩子在學齡前要上幼稚園,透過學校的群體生活,可以逐步學習每個階段應該完成的事情,孩子也會透過同儕的互相學習,及早跟上未臻完善的生活技巧。
現代人的工作與生活確實不易,我們也看見許多家長在教養孩子上的分身乏術與無奈心情。不過我們要提醒父母,孩子的問題跟家長息息相關,這並非表示每個孩子的問題都源自於家長,但是孩子問題的改善,家長絕對扮演關鍵的角色。
這本《教出孩子的行動力》對家長和老師們非常實用,因為書中有許多專業的評估表可以提供評斷和提醒,以及詳細的解說引導孩子如何發揮潛能,能一步步改善散漫而不專心的問題,讓孩子不論是學業上、生活上能夠更得心應手,更是邁向成功人生的必要過程。
我最感動的是,作者明確提到,有些執行能力的問題是親子之間標準落差的問題,若是父母可以同時檢驗自己的執行能力,或許就會發現成人對自己的執行能力經常力有未逮,更何況是需要更多資源與協助的孩子。
父母自我發現,就會對孩子投以同理心,用適合的方法解決家庭環境與改變生活節奏,自然而然的提升孩子的能力。
父母自我檢視,就會重新調整對孩子的合理期待,讓他在改善的過程中,獲得快樂與自信。
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和孩子共同成長才能雙贏,達到和諧的親子關係,這永遠是我們值得為孩子努力的課題。

【推薦序】
有策略、有方法,散漫拖拉的孩子也會變得能幹有效率
──彭菊仙(親子教養作家)
大兒子的國中導師曾擔任他國一剛指定他擔任班長,當時的我對老師的決定充滿疑慮,因為從小到大,這孩子不是忘了帶文具,就是忘了帶作業。
在我眼中,他根本是最不具資格當班長的人選。沒想到,兒子因為認真盡責,竟然一連當了三個學期的班長。學校日時,一位同學當著我的面前稱讚咱家小子是他認定的最稱職的班長!
我才想通,曾幾何時,老早就不是我緊迫盯人催著兒子簽名、交回條,而每每都是兒子仔細交代我要記得那些回條,準備多少費用,叮嚀我何時要參加什麼學校活動。
回首孩子的成長歷程:書包整理不好,功課拖拖拉拉,讀書不知道如何抓重點,作業忘東忘西……多少令我驚心肉跳的畫面,多少聯絡簿上的紅字,歷歷在目。然而,小子竟然在國二之後,不論讀書、考試、交作業或是準備學校活動,完全不再需要我任何的插手與支援。
今天看到這本書,我才發現兒子的成長歷程中,我的確做了很多本書提到的重要事情,來幫助他逐步發展「自我控管」的能力,成為有執行力的少年郎!
我會在環境上幫他去除干擾因素,我也曾針對他特定的問題訂定策略,比如幫助他訂定「生活計畫表」,以及使用計時器來增強他的「時間管理能力」。
我也曾鼓勵讀書容易恍神的他,藉由「點讀」的方式,以及「用尺引導逐行聚焦」來強化他的持續專注力。
我曾幫助他把很多艱鉅的大任務拆成一個一個小任務,然後逐步完成。比如說繪製一本自己的創作故事,或是練習十多頁的小提琴曲目,以及國中時花費一整年的時間創作十萬字的推理小說。
這些年來,我不斷的協助孩子盡量「確實執行」每一個目標任務,藉由累積一個一個的小成功,孩子果真體認到何謂執行力,並因此增強了自我的信心。最終在國中畢業時,由老師親口跟我保證,兒子是她最信任的得力助手!
一個散漫拖拉的孩子,一定有機會蛻變成能幹有效率的行動家,只要我們有策略、有方法,並且持之以恆!
這本書幫助您偵測孩子在發展執行力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點,然後提出了非常明確而且有效的因應策略,非常值得您親身嘗試!

試閱

【摘文1】

【前言】
本書教你找到孩子散漫的問題點
→擬定策略→練習「確實做到」→累積成功經驗
我們一方面在臨床治療許多孩子,同時也帶著自己的孩子長大,過程中看到各式各樣的孩子都可能在執行能力上遇到困難和挑戰;但要如何幫助孩子,需依據兒童的年齡、發展階段的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父母親自身的優缺點而有所不同。如果目標抓準了、策略也選對了,就可以對孩子產生長遠的正面影響,協助他發展執行能力。本書第一部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你釐清孩子哪方面需要幫助,並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第一部】釐清孩子哪方面需要幫助?找出最需強化的執行能力!
本書第一到第三章是概述執行功能的全貌:執行能力是如何發展?如何在常見的考驗中展現出執行能力?要加強這些執行力的發展,父母和環境又可以做什麼?來自各方的專家和臨床醫師用不同的方法將執行能力分類和標記,但我們這行的人都同意,這些能力是一種認知發展的過程,需要(1)計畫和指揮行動,包括開始進行和堅持到底。(2)規範行為舉止、抑制衝動,做出好的選擇,在行為無效時彈性改變策略與技巧、管理情緒和行為,以達長期目標。如果把大腦看成是組織輸入和輸出,那麼執行能力就是在協助我們管理輸出功能。也就是說,它協助我們接收大腦從感官、肌肉、神經末梢等地所收集到的資訊,然後選擇該如何回應。
在第一章,你將了解執行能力的每一項功能,此外,你還會學到大腦發展的知識,尤其是兒童的執行能力如何在出生時就開始發展。你會對執行能力的功能有些概念,明白為何欠缺執行能力或執行能力薄弱,會在許多方面侷限孩子的發展。為了認清你的孩子有什麼特別突出或不理想的執行能力,你應該要了解不同的能力應該在什麼時候發展。就如同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你了解他們的動作技能會如何發展,依序學會坐、接著站立,最後學會走路。多數家長其實對執行能力的發展都有一種直覺;雖然我們不會刻意把孩子各種不同執行能力的關鍵標示出來,但我們和學校老師還是會依據孩子發展出的獨立能力,調整對他們的期待。
第二章將會更進一步檢視發展軌道,羅列童年不同的階段,有哪些常見的發展任務需要運用執行能力。書中也會說明這些能力的強弱,而每個人執行能力的強弱往往有跡可循;有些人可以發展出相當全面的執行能力,有些人則比較弱。你可以用簡短的測驗,初步描繪出孩子的優缺點。在第三章,你也可以為自己做測試,以了解自己執行能力的輪廓,而這幅圖像將幫助你辨識可以協助和引導的目標;我們將在第二部和第三部,提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部】從調適環境開始,一一拔除讓孩子散漫的因子!
本書第四章將提供一套原則,在遇到特定任務,或孩子需要某種特定的執行能力時,可以據此擬出最佳的出擊角度。這些原則中,有三項是最根本的架構,我們在第五章至第八章將逐一說明:(1)調整環境,讓孩子和他所面臨的任務配合得更好(goodness-of-fit);(2)教導兒童如何進行需要執行能力的任務;(3)激勵孩子運用已經掌握的執行能力。我們通常建議上述三種方法同時運用,以確保能順利執行。開始時,你可以考慮是否使用本書第二部提到的方法,把它們自然融入孩子一天中的生活,藉此強化執行能力。
你的目標可能是想要改善特定的問題或情況,或是孩子在生活中容易受影響的執行能力弱項。本書的第三部會從所有策略背後的基礎原則開始,因此在使用任何策略前,建議先閱讀第八章。第九章整理了我們在臨床經驗中,最多家長碰到的生活難題,並提供教學流程,有些甚至包含完整的「腳本」,幫助孩子更輕鬆、以更少衝突的方式完成日常活動,例如遵守睡前流程、面對原定計畫的改變,或是學習更有效地管理情緒與衝動。許多父母會從某項生活常規開始,因為那往往是每天衝突的導火線,而我們在書中也提供符合大家需要的步驟和工具。你或許會發現,這是熟悉與建立執行能力的最佳方式,也是能觀察到結果的最快途徑。父母本身也需要被激勵,而成功的經驗是能讓父母有繼續下去的動力。這些生活常規策略會依孩子的年紀而有所調整,不同的任務需要不同的執行能力;當你發現造成孩子最大挫折困擾的是哪些執行能力,就可以進一步參考後續對應的章節來加強。
【第三部】從常見問題對應11種執行力訓練,各個擊破散漫態度!
第十章到第二十章,我們會逐一說明每項執行能力的典型發展過程,同時也會提供簡易的評分表,用來再次確定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如果覺得孩子的整體能力是足夠的,但需要一些調整,就可以依循我們提出的一般通則來進行修正。如果發掘到很明顯的問題,可以把重點放在臨床實驗中最常出現的問題上,根據所提供的引導方法,設計出屬於自己的方式。這些引導方法會結合第二部所提到的三種方法,靈活搭配運用。
我們相信,父母一定可以根據書中提供的不同選擇,找出幫助孩子的方法,讓孩子原本薄弱的執行能力愈來愈堅強。只不過,這個世界並不完美,所以在第二十一章,我們列出了一些疑難雜症的建議,包括你應該反身自問,試過的方法出了什麼問題,以及應該在什麼時候、如何尋求專業協助。
自本書初版問世以來,已經可以明顯看出,孩子與科技互動的方式變得更加複雜,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等。我們在面向父母的演講中,最常被問到科技方面的問題,包括科技對孩子的發展有何影響?不只是對執行能力的影響,還有整體的認知發展、社會性發展,甚至是體能的發展。市面上雖然已經有許多這方面的專書,但不少父母向我們尋求建議,因此我們在新版中增加了第二十二章,為家長在決定孩子如何接觸和使用科技時,歸納出必須注意的關鍵重點。
為人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運用執行能力完成家庭作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但不可能跟著孩子進入教室。絕大部分混亂又散漫的孩子在學校裡遇到的問題和在家裡一樣多;事實上,也許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讓父母注意到孩子的執行能力不佳。第二十三章是針對如何與老師和學校合作,也確保孩子無論在學校或家裡,都能得到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包括如何避免和老師對立?如何爭取更多支持,以及如何運用特教資源等等。

【摘文2】

第一章 聰明的孩子怎麼會這麼過動?

【教養案例1】孩子找東西把家裡翻得亂七八糟,卻還是找不到,最後大哭大鬧……

「媽媽,我現在可以看影片嗎?」
「可以,但只能看十分鐘。等一下去接你弟弟的路上,我們要順便去買個東西。」
「好。可是,媽媽……我的平板呢?」
「親愛的,我不知道你的平板在哪裡。」
「那我的平板到底在哪?」
「我也不知道,會不會在沙發上?還是塞進沙發縫裡了?聽著,在出發以前我還有些事情要完成,你先去穿鞋,你其他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克藍?你有在聽嗎?」
* * *
「媽,平板沒有在沙發上、也沒有在沙發裡、也沒有在沙發下面。」
「其他東西都準備好了嗎?小布布的碗有裝水了嗎?」
「什麼?喔,有啦……媽,會不會是小布布拿走了?」
「不可能,小布布沒有手指,牠只是一隻狗,所以不可能拿走,牠也不可能用平板看《火箭人》(Rocketeer,一九九一年上映的美國超级英雄冒險電影),平板一定是在別的地方,我現在沒辦法幫你找,我們再……」她點了點手機後說:「再七分鐘要出門了,趕快去別的地方找找吧。」
克藍心想:沙發我找過了。但我真的有仔細找嗎?之前也有同一個地方找了兩次才找到東西,但這次平板真的不在沙發那裡。平板不能帶進房間,所以肯定不在房間裡。會在廁所嗎?還是媽媽的包包裡?或是壓在走廊矮桌的書底下?還是我去廚房櫃子裡拿零食時隨手放在架子上?鞋櫃裡的靴子中間?還是再回去沙發找找看?會不會在某張餐桌椅上,只是被我的衣服蓋住了?有沒有可能是在靠近門口、狗狗的碗對面的那個角落,我出門時都會放在那……廚房水槽!看看會不會忘在水槽下面了(誰知道呢?),順便把狗狗的碗裝滿水,再檢查一次小布布的窩,沙發也再找一次……平板到底在!哪!裡!
「克藍,要出門囉!」
「媽,我每個地方都找過了,平板不見了!搞什麼!妳明明說我可以看十分鐘的,我本來可以用平板看的!」
「沒辦法,雖然很可惜,但就先這樣吧。我們得出門了。克藍,你的襪子呢?我不是問過你東西都準備好了嗎?你不是說好了嗎?今天早上我們才列了清單,其中一項就是你要把洗乾淨的衣服拿回房間放好,但我看到籃子裡還有襪子。快,跑去拿,不管襪子有沒有成對,就算有一隻是手套也沒關係……總之快去!」
結果,平板就躺在洗衣籃裡,而且讓媽媽心煩的是家裡的景象:沙發靠墊散落一地,廚櫃和衣櫥的門全都被打開,廚房水槽到狗碗的路上都是水,而那籃乾淨的衣服,也還好端端地在那,根本沒動過。

【專家分析】孩子散漫,是大腦的統整力與執行力出了問題!
如果有父母從未碰過上述的情景,那才教人非常意外。孩子是生活裡愛、喜悅、慰藉、驕傲、歡笑與驚奇的泉源。教導和照顧孩子,看著他們學習成長,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這個過程甚至讓我們有機會窺見生命的奧妙:一個小小生命每天體驗各種新事物、經歷嘗試與犯錯、以及點點滴滴的學習,最終從小嬰兒逐漸長大成人。
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珍貴時光」。然而,這段時間對任何家長或是故事中的克藍媽媽,可一點都不容易。有時候,一個早上就足以讓一切都陷入混亂,孩子似乎總在不對的時間、不對的地方,做著不對的事情。克藍那天早上的故事並非特例,前一天又是什麼狀況呢,明天呢,或是當天下午又會如何呢?所有孩子都會有發呆、分心、發脾氣或拖拖拉拉的時候,但有的孩子就是狀況特別多,有些甚至嚴重到讓故事裡混亂的早晨,變成了他們的日常。對於偶爾會上演克藍家故事的家庭,我們推薦父母閱讀本書,協助您探索和理解執行能力,以及它為何如此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與孩子的生活。
而有些父母的心聲可能是「我天天都在過這種生活」、「這幾乎是我們家的日常翻版」或是「這些日常就是這樣成為我和孩子的壓力來源」,我們知道你的經驗都是真的,如果你重視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未來幸福,相信本書中的概念和方法能提供實質的幫助。我們上面所描述的情境很普遍,你是盡心盡力的父母,養育著聰明且天賦滿滿的孩子,只要透過一些具體的技巧和工具,或許可以幫助你擺脫更多類似的混亂早晨,並讓你的孩子有更好的機會,讓他的優點轉化為真正的優勢。

執行能力是甚麼?
執行能力是一種認知過程,幫助我們回應並處理環境中發生的事情,包括計劃、採取行動、控制情緒和管理時間。執行能力好比是交響樂團的指揮、機場的航管員或企業的專案經理。簡單來說,這些能力讓我們能規範自身行為,引導行動,最終達到目標。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執行能力將賦予他們力量,讓他們得以長大成人,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執行能力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我們以兩位八歲孩子為例,他們正看著喜歡的電視節目,突然想吃點零食,在目標任務相同(吃爆米花和喝蘋果汁)的情況下,兩個孩子卻做出不同的決定與行為。但在父母的眼裡,他們都是「好孩子」。
孩子A:決定吃爆米花和喝蘋果汁→等到廣告時間才去廚房,發現沒有爆米花→找其他零食,很快找到金魚餅乾→拿出果汁,倒了一杯,把果汁放回冰箱→把餅乾倒到碗裡,把剩的餅乾放回原處,走回客廳看電視→出去外面玩。孩子A用六個步驟,就完成了目標。
孩子B:決定吃爆米花和喝蘋果汁→不想錯過節目,要媽媽幫忙拿,但媽媽正在忙→站在客廳中央等到廣告時間,才走去廚房,發現沒有爆米花→大聲跟媽媽抱怨弟弟吃光爆米花→翻零食櫃,最後決定吃金魚餅乾→匆忙拿出果汁,倒進杯子時灑出來,果汁罐也沒放回冰箱→拿著整袋餅乾回到電視機前→節目看完後,把剩下的金魚餅乾和杯子放在客廳,跑去外面玩→媽媽叫孩子回來清理殘局→孩子抱怨媽媽毀了他的玩樂時間。孩子B花了十個步驟,才完成目標。
上述的例子中,兩個孩子有一樣的行動動機,最終卻為自己和父母帶來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樣的比較就好像為我們開了一扇窗,得以窺見他們的執行能力有何不同。
身為父母,我們都期盼孩子能夠長大成人、成為社會中能夠獨立自主工作的一份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工作。而執行能力正是達成這些目標的基礎,因為它深深影響著孩子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與行為。

執行能力區隔愈細,愈能精準找到解決方案
早在一九八〇年代,當時的臨床醫師和研究人員意識到,大腦的額葉,尤其是前額葉皮質,在腦部遭到創傷時會變得脆弱。這類創傷會導致持續專注、反應抑制、工作記憶、情緒控制和自我覺察等多方面的能力缺失。這些能力在一個人成功執行或管理自身行為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被稱作執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s)。
我們正是從那時候開始投入了執行能力領域的研究。在評估和治療腦部受創的兒童時,我們看到許多在認知與行為方面的問題,是根源於缺乏執行能力,這也是這些腦傷患者所面臨的諸多挑戰中,一個共通的根本問題。我們也注意到,有明顯注意力缺失問題的兒童也有類似的問題,只是沒有那麼嚴重。正是這樣的關聯,開啟了我們後續的研究,開始探討執行能力在不同兒童和成人身上的發展歷程,並讓我們體認到,執行能力對每個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基礎能力。和其他體系的執行能力研究不同的是,我們的訓練模式想達到一個特定目標:找出方法,讓父母和老師得以協助有需要的孩子發展執行能力。
我們的訓練模式是基於兩個前提:
1. 大多數人都具備某些強項的執行能力和某些弱項的執行能力。而我們發現執行能力的強弱項似乎有共通之處。我們想要建立一個模式,可以辨別出這些組合,據此鼓勵孩子善用強項,協助他們面對並強化弱項,以改善整體能力。同時,這套模型也鼓勵父母辨識自己的優缺點,因為當父母充分理解自己的能力輪廓時,他們才能成為孩子最好的幫手。
2. 辨識弱項的主要目的,是要能夠設計出引導的方法,並加以練習。我們想幫助兒童建立執行能力,先調整環境,將引發執行能力薄弱的癥結減到最少,提前預防問題發生。這些執行能力分得愈細,父母就愈容易釐清它們各自的運作功能,要設計改善方法,也就更容易了。舉例來說,英文版中以「Scattered(過動、散漫)」作為書名,因為父母一看到這個詞,就會覺得「這就是在說我的孩子」。然而,「過動、散漫」有很多意涵:健忘、缺乏組織能力、虎頭蛇尾或是容易分心,而每個問題都對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因此,愈明確定義問題所在,就愈能找出解決的策略。

我們歸結出十一種能力:
 反應抑制力
 工作記憶力
 情緒控制力
 變通力
 持續專注力
 任務啟動力
 優先順序規劃力
 組織力
 時間管理力
 目標堅持力
 後設認知力
我們也可以按照發展的先後順序,將這些執行能力進行分類。了解這十一種執行能力在嬰兒期、幼兒期和在嬰幼兒期之後顯現的順序為何,有助於父母和孩子的老師明白某個年齡的孩子應有的表現,從而提供最適合的方法以幫助他們培養應有的能力。我們不會期待一個一歲半的幼兒,能有和五歲孩子相同的情緒控制能力;理所當然地,用來幫助他們發展執行能力的情境和方法當然也會有所不同。上方的表格中,按照能力的發展順序列出,並且舉例說明它們在年幼及年長孩子身上分別呈現的樣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80176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 2025秋季暢銷榜-共和國出版書籍任選2本75折
預計 2025/11/03 出貨 參考庫存量:2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