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你的健康,從臉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結合中醫、西醫、日本醫學,三位一體的最強家庭保健百科,讓關心家人與自身健康的讀者,每天都可以從觀察自己中,得到身體健康的資訊。
1.本書介紹許多從臉上就可看出來的疾病徵兆,結合中醫、西醫、與日本的「漢方」(中醫流傳到日本後與當地醫學結合所形成的新醫學),指導關心自己與家人身體健康的讀者,該怎麼從臉上察覺隱藏在身體裡的疾病徵兆,及早治療,得到健康。
2.除了介紹該如何看出疾病徵兆,本書也收錄了許多可以改善身體不適的穴道位置、按壓方法,以及日常保健養生的食譜與食材。
3.所有保健養生、恢復健康的方法都是簡單易懂且能夠輕易做到的,食譜中所提供的食材也都能在市場買到,是一本非常實用的「簡單家庭醫學」書。
目錄
前言……2
PART1
觀察你的臉上氣色
臉,告訴你哪裡生病了…… 10
五臟五腑是健康管理的基礎…… 12
保健專欄 中醫與西醫的差異…… 16
PART2
檢測自己的內臟類型
肝型的臉&自我診斷……18
心型的臉&自我診斷……22
脾型的臉&自我診斷……26
肺型的臉&自我診斷……30
腎型的臉&自我診斷……34
保健專欄 從中醫談日本人的飲食觀念……38
PART3
了解自己的身體
了解自己的身體很重要……40
身體失衡就會生病……42
PART4
臉會顯示的病徵
穴道對應五臟五腑……52
食材組合、食譜……54
眼
壓力或肝臟的問題會顯現在眼睛……56
目眩……57
眼瞼內側泛白……71
眼睛充血……60
眼睛四周搔癢難耐……72
眼睛乾燥……62
上眼瞼有腫塊……72
眼睛深處疼痛……63
容易流眼淚……72
眼睛容易疲勞……64
眼白泛黃……72
黑眼圈……66
眼睛凹陷無神……73
眼瞼痙攣……68
瞇著眼睛睡覺…… 73
長針眼……68
長眼屎……73
眼瞼水腫……69
眼白泛紅……73
口
嘴巴狀態不佳腸胃也不好……74
口臭……75
嘴角炎……80
嘴破……76
嘴巴周圍長腫皰……80
口乾……78
嘴唇赤紅……81
嘴唇發白……79
嘴唇乾裂……81
食不知味……80
起床時唾液多……81
食慾異常旺盛……80
聲音喑啞……81
舌
舌頭狀態會每天變化.. . . . . . . . . .82
舌頭赤紅…… 83
舌頭顫抖……87
舌體泛白……84
舌頭變薄顯得瘦小……87
舌苔龜裂……85
舌苔厚到幾乎看不到舌頭舌體……87
舌頭歪斜……85
舌苔泛黃……87
幾乎沒有舌苔……86
齒
腎臟不好牙齒也不健康.. . . . . . 88
蛀牙……89
牙齦容易出血……93
牙齦紅腫……92
保健專欄 經常咬合讓牙齒更健康……93
齒色泛灰……93
鼻
鼻塞容易引發感染.. . . . . . . . . . . . .94
鼻頭泛紅……95
鼻翼顫抖……98
鼻子周圍易長腫皰……95
易流鼻血……98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96
保健專欄 具藥效的主要食材……99
鼻子大、鼻子小……98
臉頰
額頭
最容易看出變化的地方.. . . . . .100
毛孔粗大……101
臉上長腫皰……111
臉頰泛紅、發燙……102
長細紋……112
長黑斑、暗沉……104
臉頰發白……113
臉部水腫…… 106
整張臉泛紅……113
肌膚乾燥……107
油性肌膚……113
臉部鬆弛……110
喉嚨
喉嚨不好,原因在肺和胃……114
卡痰……115
喉嚨乾燥……122
咳嗽……118
打嗝……123
喉嚨腫、痛…
序/導讀
【前言】
一般稱為「紅書」的家庭醫學書籍,創刊於西元一九二五年,整個日本幾乎家家一本,相當受到民眾喜愛。
現在,我手邊的這本是西元一九六二年所發行的第一五五版。
「紅書」的作者築田多吉先生,原是海軍軍醫,聽說他希望海軍軍人能因家人健康憂慮而專心於軍務,故著此書。紅書的內容詳實具體,任何人都能馬上實踐,且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從西醫、漢醫乃至偏方全都網羅。
之後,因為時代變遷,家庭醫學慢慢脫離東洋醫學及日本流漢方,往「中醫」(中國醫學)邁進,在西醫方面,也有日新月異的發展。
本書雖力有未逮,卻仍以「平成的紅書」為目標,站在以利用藥草、飲食養生、穴道療法這種現代中醫基礎上,企劃、製作出這本專為家庭主婦而著的家庭醫學書。
家庭中,最為家人煞費苦心的,我想是家庭主婦,這在每個國家或許都一樣吧。可是適合主婦學習的「家庭醫學」十分不普及,卻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醫療行為還是得靠醫師、藉由醫院進行;但我想,維護身體健康、在疾病初期就能妥善處理等療養的知識與智慧,是不可或缺的。
中醫認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所謂上工,是指真正的名醫,中工則是一般的大夫。這句話的意思是,「高明的醫生會在病人還沒生病前先拔除病因,一般的醫生則是在病人生病後才加以治療」。
基於這種觀念,諸位家庭主婦們便是真正的上工,是擁有名醫資格的人呢!
筆者衷心期盼能為各位家庭主婦和所有讀者呈送這受用無窮、常保健康的智慧,希望大家能使用這些方法,且就能馬上運用「看臉的技巧」。
猪越恭也
試閱
看臉就知道身體的健康狀態
體內的不適會隨著年齡呈現在臉上
大家都說,人的臉上刻劃著人生。而不僅可以看出人格,我認為連那個人的健康狀態都會一併表露無遺。那個人天生的體質、累積至此的內臟的不適等都會浮現在臉上。
由於長年的睡眠不足作祟而一旦臉色發黑、肌膚乾燥的話,會給人一種生活不檢點的印象。若周遭有這樣的朋友在,我們也會對他們表示關心,問問是否身體不舒服,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感到擔心。
如此這般,我們本能地連那個人的精神狀態、健康狀態甚至日常生活都感同身受。
下意識地檢視自已的健康狀態
每天早上洗臉時,我想大家都會不經意地照鏡子。假設一如往常,那自然什麼都感受不到,但一旦是宿醉隔天,我們一定會反省說「好難看的臉色啊,昨天果然喝太多了,以後要注意不能再這樣了」,或是在發覺細紋增加、長了痘痘時,也會開始審視平常生活。找不到原因時,或許就開始拚命想說是不是生了病。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照鏡子,下意識地檢視自已的健康狀態呢。
身體的不適之所以形於色是有原因的
那麼,為什麼種種症狀會容易顯現在臉上呢?
首先我們可以這麼思考:臉上集中著眾多血管,血液狀態全被忠實反映出來。
血液太稀薄,血色便不佳,反之,若血液濃度過高,則嘴巴或舌頭等將變得艷紅,若血液中的廢物過多而處於瘀血狀態,則臉色就會槁木死灰、嘴唇舌頭發黑,甚至出現黑斑。
另外,由於用雙腳行走的人類都是體熱往上走、冷寒往下走,故四肢容易冰冷、頭卻熱呼呼,而濕疹一般都容易長在臉或頭上。
五臟五腑是健康管理的基礎
五臟五腑是指什麼呢?
當產生慢性病或不適時,大多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內臟有異常。中醫學上把內臟叫作「五臟五腑」(亦俗稱「五臟六腑」)。
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而五腑則意謂「膽、小腸、胃腸、大腸、膀胱」。這五臟和五腑各自有肝和膽、心和小腸、脾和胃、肺和大腸、腎和膀胱等主從關係,只要五臟好好的,那麼五腑也會盡情發揮功能,而若五臟停工,五腑也會跟著休市。這五臟近似西醫學所指的「肝臟、心臟、脾臟、肺、腎臟」,但請讀者盡量用廣義的角度來思考。西醫學雖是歸類在解剖學裡,但中醫學則是從內臟系統的功用,亦即「生理機能」分為這五臟的。而這五臟組成中樞,負責營運生命活動。
肝……和西醫所云的肝臟其相似處是掌管血液貯臟及再生、身體的生理機能等。中醫學認為一旦肝的功能下滑,眼睛或指甲便容易出現症狀,變得不耐壓力,臉色慘白。
心……心臟是扮演負責運送氧氣及營養的幫浦的角色,心臟和心機能息息相關,也和腦的動向息息相關。心悸、失眠、不安及健忘等主要是心的病徵,舌頭也容易顯現症狀,臉色潮紅。
脾……就功能而言相當於腸胃。脾的機能一旦孱弱,嘴巴或腸胃便容易出現症狀,臉色蠟黃。
肺……包括肺、鼻、喉嚨、支氣管及皮膚。一旦肺不能正常運作,鼻子、皮膚及喉嚨就容易出現症狀,皮膚白,臉色也泛白。
腎……掌管水分代謝的腎臟及負責生命的生殖系統、副腎、性腺等賀爾蒙系統都算。腎的功能一旦下降,頭髪、耳朵、牙齒便容易出現症狀,臉色暗沉。
五臟是會相互影響的臟器
自已哪個臟腑強、哪個臟腑弱,可透過18頁的內臟檢測表加以確認,藉此強化孱弱的臟腑系統。
五臟五腑會相互幫助、相互抑制、相互影響以保持平衡。要是哪個臟器發生異常,自然也會波及其他臟器,這就是「相生、相剋」的關係。
所謂相生,是相互幫忙,彼此協助,而相剋則是指臟器抑制其他臟器的機能。
筆者在13頁表記了相生、相剋關係。例如,得到慢性胃炎的人,脾(胃)的機能就有可能孱弱。脾,由互為相生關係的心滋養。真正的狀況其實有可能是心力已消耗殆盡。
另外,若就相剋關係而言,一旦承受強大壓力而讓肝很緊張,消化器官的功能便會變差。而這就是肝對脾抑制過剩的緣故。
如此,中醫學乃從五臟的平衡來觀察整個身體,亦即不是只治療特定的部位,而是企圖調合整個身體以達療效。
亦能探究疾病的原因
中醫學把疾病的原因分成「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等3種加以思考。
所謂內因,是指過多的精神性壓力防礙五臟等的情況。外因,則是自然環境本身就是疾病主因。氣象現象裡有風、寒、暑、濕、燥、火(熱)等6種,合稱為「六氣」。拜此所賜,大自然得以豐富且充滿變化。但,這有時會變成侵犯人體的邪氣。不內外因一般視為主要導因於生活習慣.
由於幾乎所有的原因都能歸類至此,所以便能追根究柢。
中醫學把疾病的原因分成三種
外因……原因就是自然界的氣象變化
風寒暑濕燥火(熱)
內因……身心就是原因
怒 怒氣強,便傷「肝」「膽」。「肝」「膽」不好,則易怒。
喜 太過高興會亂「心」「小腸」。精神荒亂,心臟及小腸便患病。
思 過於鑽牛角尖會亂「脾」。脾一亂,則萎靡操煩。
悲、憂 過於悲傷或煩憂會亂「肺」或「小腸」。肺或小腸有異狀,憂慮悲傷跟著來。
驚、恐 過於驚訝或害怕會傷「腎」「膀胱」。腎或膀胱一不靈光,則易吃驚受怕。
不內外因……內因及外因以外的原因
暴飲暴食、過於懶惰、工作過勞、運動不足、通宵達旦等生活習慣的惡化所致,跌打損傷、切割刀傷、蚊蟲叮咬、撕嚙咬傷等外傷
中醫學和西醫學的差異
中醫學和西醫學在歷史上有不同之處。
現在,在中國的醫院或藥局所用的傳統醫學便稱為「中醫學」,其傳承據說是距今兩千年前左右所撰的『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現存中國最早醫學典籍)。其中『黃帝內經、素問』,雖是敍述基礎理論,但內容卻極為精緻,不僅現代在臨床上受用不盡,甚至隠藏著大量從西洋醫學賴以為本的解剖學永遠都難以參透的知識。
例如,就拿這內臟及感官的關係來說,裡頭就載明「肝開竅(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指肝會養目,腎會養耳,實屬經驗累積及切磋琢磨後的感性所堆疊起來的知識,在在訴說著「眼睛和五臟中的肝息息相關,耳朵和五臟中的腎則密不可分」這層感官及內臟緊密連動的關係,而把這層關係應用在實際上,得出二帖處方。強肝、明目就用「杞菊地黄丸」,補腎、聰耳就來顆「耳鳴丸」等。
我認為像這樣的成果恐怕不是以解剖學(以死亡動物為對象)為據,頂多是追求活人的生理機能(活體解剖有困難)、古代中國人知識及考察下所誕生的瑰寶。
我們幾可斷言,是基於解剖學還是生理學,其差異乃天差地別。相對於這樣的中醫學,我們不得不說,現在蔚為主流的西洋醫學的歷史還很新。巧妙運用最聰明
現在的日本醫療乃以西醫學為中心。但是,最近,中醫學的資料也一一在西醫學裡獲得驗證了。
因此,從中醫學的觀點看來,能預防的就防患於未然,不能預防的,就站在西醫學的觀點加以治療,如此這般,巧妙運用才算得上聰明。
肝型的臉&檢測自發症狀
●把呈現在臉上的問題一一找出來●
有符合的症狀請打勾。
C 眼睛周圍出現細紋
A 臉色發青
B 臉上冒青筋
D 容易流鼻血
E 眼睛疲勞、視力模糊
F 容易流眼淚
G 眼白泛黃或泛紅
H 舌下靜脈腫大
●自覺症狀挑挑看●
有符合的症狀請打勾。
① 容易發怒、生氣等,情緒易波動
② 女性PMS(經前症候群)嚴重
③ 不好入睡
④ 淺眠、多夢
⑤ 食慾不振
⑥便秘及腹瀉遲遲不見改善
⑦ 眼睛疲勞、視力減退
⑧肌肉僵硬。時有肩膀痠痛或抽筋現象
⑨指甲易斷裂
肝臟的問題多呈現在眼睛上
肝臟除了儲存血液外,也會為血液解毒並進一步給予營養。
人體乃靠肝血(蓄存在肝裡的血)支撐,一旦肝臟出問題,便立刻反應在「眼睛」上,造成各種眼睛症狀及視力減退。
另外,精神上的壓力也會增加肝臟負擔。我想不少人都有過因過度緊張而流鼻血或眼睛充血的經驗。另外,也會變得不好入睡,心煩氣燥,女性則出現PMS等,精神性的不適每每發生。肝臟緊張會對血液的淨化作用產生影響。結果,便臉色發青、發黑,靜脈浮腫。此外,筋肉也會僵硬,指甲變薄易斷裂。
肝,和脾(腸胃)彼此是相剋(抑制)關係。肝一旦持續緊張,胃腸便會受到抑制。最後導至食慾異常,反覆出現腹瀉或便秘等情形。
臉色發黑的人肝臟大多有問題
肝臟的血液淨化功能一旦因某種原因而受阻,血液便無法去除髒汚,於是進一步地發黑,流動變得不順暢。
像這種時候,皮膚有可能看起來就是發青或發黑。更嚴重一點,通過皮下的靜脈甚至還會隆起。
中醫學稱之為肝不好,但驗血過後的數值並不一定在正常值外。
改善法1
保持沉穏的心情,攝取充分睡眠
肝,是承受壓力的臟器。精神性的壓力也會波及處於相剋關係的腸胃。當你感到憤怒或緊張時,不妨做一下深呼吸,想想其他的事,分散注意力,轉換心情,藉以控制情緒。
肝會在我們睡覺時幫我們清血。最晚在晚上十一點前就要就寢,盡量睡足七~八小時。晚上十點到隔天六點,睡這八個小時最理想。改善方法2
吃些具增血作用的食物
肝臟藉由在肝臟淨化、再生的血液滋養全身,同時也自我滋養。為了讓肝臟能正常運作,增加血液顯得十分重要。肝不好的人就得積極攝取具高造血能力的食品。
適度的酸能常保肝的正常運作,去除身體的疲勞,有效抑制焦慮。另外,還能緩和眼睛疲勞,幫助深層睡眠。
●能增血的主要食材
紅蘿蔔、菠菜、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及豬牛雞肝、文蛤、蜆等貝殼類
改善方法3
春天時不勉強自已,安穏地過
春天,是自然能源升高的季節。受其影響,人類也變得精力旺盛,於是便累了肝臟。此時,一旦肝臟過於興奮,只會讓它更累。別勉強,保持心情平靜,這種生活方式最穏妥。
推薦中藥
肝、腸胃兩滋補
逍遙丸
幫助肝機能,讓腸胃恢復到健全的狀態。對於肩膀痠痛、焦慮、容易疲勞等症狀以及便秘、手腳冰冷、體質虛弱、月經不順、失眠、精神病等的改善具有療效。另外,當女性一進入更年期便經常因不明原因而身體不適,深以為苦(更年期障礙)時,加以服用也可獲得緩解。而對於突然頭暈冒汗的人,則適合服用這帖處方再外加可冷卻上半身燥熱的藥材的(加味逍遙散)。
守護眼睛、耳朵及骨頭並加以強化
杞菊地黃丸
具強肝及增血的作用。除了可改善視力減退、眼睛疲勞、耳鳴及目眩等症狀外,對於白內障或老花眼等因年齡所導致的視力障礙也有預防之效。此外亦有補腎的作用,針對骨頭、牙齒及聽力的強化也令人期待。
咳嗽和痰都是肺和胃出問題的前兆
通常會出現在喉嚨的症狀就屬氣管、肺等呼吸器官疾病的前兆最多。喉嚨痛多因感冒、扁桃腺發炎、咽頭炎等發炎症狀所致,而染上感冒、支氣管炎、氣喘、肺炎等時則會出現咳嗽症狀,痰多的原因也是如此。
不過,中醫學所見卻略有不同,特別是慢性痰,不僅是肺,也有可能是胃部不適,因為長痰的是脾(腸胃),肺只是儲痰的地方。因此,要治療喉嚨症狀,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各器官也都要仔細審視。卡痰
肝 心 脾(腸胃) 肺 腎
氣虛 陰虛 血虛 氣滯 瘀血 痰濕
不管再怎麼咳,就是咳不出痰,這是因為痰太黏了,所以不管怎麼咳,痰就是死賴著不出來。這種卡痰的情形就是「肺陰虛」,此時氣管黏膜已乾燥且機能正在衰退。晚上一鑽入被窩裡取暖就馬上咳,原因也是乾燥所致,身體愈溫暖就愈乾燥,咳嗽不止同時,痰也愈來愈多。
要予以根治,最重要的是潤肺及優化胃機能。如果能因應痰的狀態攝取適合食材就更有效果。
穴道 慢慢按壓靠近手肘的穴道
尺沢
位於手肘內側紋路、靠拇指這邊硬筋的地方。慢慢按壓會有效果。
推薦食材 根據痰色及痰量改變食材
痰,大致分成燥痰、熱痰、濕痰、寒痰4種,其養生法各不相同。
燥痰型 亦即一般所謂的卡痰狀態。屬肺陰虛型。由於肺黏膜乾燥,故痰少,但黏性強,不易咳出。可吃些能潤肺的食材來對付痰及咳嗽。
熱痰型 痰呈黃~綠色表示肺裡積熱。要吃點能降肺熱、清痰去咳的食材。
濕痰型 腸胃的水分代謝失衡,產生了痰濕(多餘水分停滯體內)。要吃些能肋脾機能,把多餘水分排出體外的食材。
寒痰型 痰本身沒有顏色且稀稀的,這表示肺著涼了。要溫肺,排除蓄積在肺裡的水分來治療痰及咳嗽。
不管是哪種痰型、咳嗽都得避免生冷飲、肥甘厚味(參考P.49)。另外,過敏患者(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也要特別留意過敏性食物(參考P.118)。●各痰型適合吃的推薦食材
燥痰
痰少或無痰、白~淡黃色、黏性強不易咳出、空咳、嘴巴、喉嚨乾燥、夜間惡化 香蕉、杮子、鴨肉、豬肉、豆腐、梨子、慈菇、枇杷、水母、銀耳、芝麻、銀杏、山芋、蓮藕、白菜、柑橘類、蘋果、蛋類、乳製品、干貝、蜂蜜、甜杏仁、杏仁、落花生、百合根、梅子、橄欖油、花梨、蕪菁、松仁、杏、麥芽糖、山楂 麥門冬湯
熱痰
痰多且具黏性、黃~綠色、重咳且卡痰 昆布等海藻類、花蛤、綠豆、筍、香蕉、款冬薹、白蘿蔔、芹菜、菊花、冬瓜子、冬瓜、金針菜、豆腐、牛蒡、蕺菜、薄荷茶、綠茶、枇杷葉茶、桑葉茶、白菜、水母、橄欖油、春菊、豆腐皮 麻杏止咳顆粒
濕痰
痰多且具黏性、白色、重咳且卡痰、伴隨腸胃不適
薏仁、冬瓜、金針菜、薏仁茶、芋頭、紅豆、豆腐皮、鯉魚、泥鰍、水母、大豆、玉米、豆腐皮、鯉魚、梅子、南瓜子、陳皮、款冬、生薑、栗子、四季豆、野薤、金橘 二陳湯
寒痰
透明且水水的、咳嗽、打噴嚔、流鼻水
薑、大蒜、長蔥、紫蘇、香菜、平菇、栗子、野薤、白蘇、款冬、栗子、芥菜、高菜、洋蔥、金橘、金木樨、肉桂 小青龍湯
體內的不適會隨著年齡呈現在臉上
大家都說,人的臉上刻劃著人生。而不僅可以看出人格,我認為連那個人的健康狀態都會一併表露無遺。那個人天生的體質、累積至此的內臟的不適等都會浮現在臉上。
由於長年的睡眠不足作祟而一旦臉色發黑、肌膚乾燥的話,會給人一種生活不檢點的印象。若周遭有這樣的朋友在,我們也會對他們表示關心,問問是否身體不舒服,為他們的日常生活感到擔心。
如此這般,我們本能地連那個人的精神狀態、健康狀態甚至日常生活都感同身受。
下意識地檢視自已的健康狀態
每天早上洗臉時,我想大家都會不經意地照鏡子。假設一如往常,那自然什麼都感受不到,但一旦是宿醉隔天,我們一定會反省說「好難看的臉色啊,昨天果然喝太多了,以後要注意不能再這樣了」,或是在發覺細紋增加、長了痘痘時,也會開始審視平常生活。找不到原因時,或許就開始拚命想說是不是生了病。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照鏡子,下意識地檢視自已的健康狀態呢。
身體的不適之所以形於色是有原因的
那麼,為什麼種種症狀會容易顯現在臉上呢?
首先我們可以這麼思考:臉上集中著眾多血管,血液狀態全被忠實反映出來。
血液太稀薄,血色便不佳,反之,若血液濃度過高,則嘴巴或舌頭等將變得艷紅,若血液中的廢物過多而處於瘀血狀態,則臉色就會槁木死灰、嘴唇舌頭發黑,甚至出現黑斑。
另外,由於用雙腳行走的人類都是體熱往上走、冷寒往下走,故四肢容易冰冷、頭卻熱呼呼,而濕疹一般都容易長在臉或頭上。
五臟五腑是健康管理的基礎
五臟五腑是指什麼呢?
當產生慢性病或不適時,大多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內臟有異常。中醫學上把內臟叫作「五臟五腑」(亦俗稱「五臟六腑」)。
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而五腑則意謂「膽、小腸、胃腸、大腸、膀胱」。這五臟和五腑各自有肝和膽、心和小腸、脾和胃、肺和大腸、腎和膀胱等主從關係,只要五臟好好的,那麼五腑也會盡情發揮功能,而若五臟停工,五腑也會跟著休市。這五臟近似西醫學所指的「肝臟、心臟、脾臟、肺、腎臟」,但請讀者盡量用廣義的角度來思考。西醫學雖是歸類在解剖學裡,但中醫學則是從內臟系統的功用,亦即「生理機能」分為這五臟的。而這五臟組成中樞,負責營運生命活動。
肝……和西醫所云的肝臟其相似處是掌管血液貯臟及再生、身體的生理機能等。中醫學認為一旦肝的功能下滑,眼睛或指甲便容易出現症狀,變得不耐壓力,臉色慘白。
心……心臟是扮演負責運送氧氣及營養的幫浦的角色,心臟和心機能息息相關,也和腦的動向息息相關。心悸、失眠、不安及健忘等主要是心的病徵,舌頭也容易顯現症狀,臉色潮紅。
脾……就功能而言相當於腸胃。脾的機能一旦孱弱,嘴巴或腸胃便容易出現症狀,臉色蠟黃。
肺……包括肺、鼻、喉嚨、支氣管及皮膚。一旦肺不能正常運作,鼻子、皮膚及喉嚨就容易出現症狀,皮膚白,臉色也泛白。
腎……掌管水分代謝的腎臟及負責生命的生殖系統、副腎、性腺等賀爾蒙系統都算。腎的功能一旦下降,頭髪、耳朵、牙齒便容易出現症狀,臉色暗沉。
五臟是會相互影響的臟器
自已哪個臟腑強、哪個臟腑弱,可透過18頁的內臟檢測表加以確認,藉此強化孱弱的臟腑系統。
五臟五腑會相互幫助、相互抑制、相互影響以保持平衡。要是哪個臟器發生異常,自然也會波及其他臟器,這就是「相生、相剋」的關係。
所謂相生,是相互幫忙,彼此協助,而相剋則是指臟器抑制其他臟器的機能。
筆者在13頁表記了相生、相剋關係。例如,得到慢性胃炎的人,脾(胃)的機能就有可能孱弱。脾,由互為相生關係的心滋養。真正的狀況其實有可能是心力已消耗殆盡。
另外,若就相剋關係而言,一旦承受強大壓力而讓肝很緊張,消化器官的功能便會變差。而這就是肝對脾抑制過剩的緣故。
如此,中醫學乃從五臟的平衡來觀察整個身體,亦即不是只治療特定的部位,而是企圖調合整個身體以達療效。
亦能探究疾病的原因
中醫學把疾病的原因分成「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等3種加以思考。
所謂內因,是指過多的精神性壓力防礙五臟等的情況。外因,則是自然環境本身就是疾病主因。氣象現象裡有風、寒、暑、濕、燥、火(熱)等6種,合稱為「六氣」。拜此所賜,大自然得以豐富且充滿變化。但,這有時會變成侵犯人體的邪氣。不內外因一般視為主要導因於生活習慣.
由於幾乎所有的原因都能歸類至此,所以便能追根究柢。
中醫學把疾病的原因分成三種
外因……原因就是自然界的氣象變化
風寒暑濕燥火(熱)
內因……身心就是原因
怒 怒氣強,便傷「肝」「膽」。「肝」「膽」不好,則易怒。
喜 太過高興會亂「心」「小腸」。精神荒亂,心臟及小腸便患病。
思 過於鑽牛角尖會亂「脾」。脾一亂,則萎靡操煩。
悲、憂 過於悲傷或煩憂會亂「肺」或「小腸」。肺或小腸有異狀,憂慮悲傷跟著來。
驚、恐 過於驚訝或害怕會傷「腎」「膀胱」。腎或膀胱一不靈光,則易吃驚受怕。
不內外因……內因及外因以外的原因
暴飲暴食、過於懶惰、工作過勞、運動不足、通宵達旦等生活習慣的惡化所致,跌打損傷、切割刀傷、蚊蟲叮咬、撕嚙咬傷等外傷
中醫學和西醫學的差異
中醫學和西醫學在歷史上有不同之處。
現在,在中國的醫院或藥局所用的傳統醫學便稱為「中醫學」,其傳承據說是距今兩千年前左右所撰的『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現存中國最早醫學典籍)。其中『黃帝內經、素問』,雖是敍述基礎理論,但內容卻極為精緻,不僅現代在臨床上受用不盡,甚至隠藏著大量從西洋醫學賴以為本的解剖學永遠都難以參透的知識。
例如,就拿這內臟及感官的關係來說,裡頭就載明「肝開竅(指耳鼻目口等器官之孔)於目、腎開竅於耳」。意指肝會養目,腎會養耳,實屬經驗累積及切磋琢磨後的感性所堆疊起來的知識,在在訴說著「眼睛和五臟中的肝息息相關,耳朵和五臟中的腎則密不可分」這層感官及內臟緊密連動的關係,而把這層關係應用在實際上,得出二帖處方。強肝、明目就用「杞菊地黄丸」,補腎、聰耳就來顆「耳鳴丸」等。
我認為像這樣的成果恐怕不是以解剖學(以死亡動物為對象)為據,頂多是追求活人的生理機能(活體解剖有困難)、古代中國人知識及考察下所誕生的瑰寶。
我們幾可斷言,是基於解剖學還是生理學,其差異乃天差地別。相對於這樣的中醫學,我們不得不說,現在蔚為主流的西洋醫學的歷史還很新。巧妙運用最聰明
現在的日本醫療乃以西醫學為中心。但是,最近,中醫學的資料也一一在西醫學裡獲得驗證了。
因此,從中醫學的觀點看來,能預防的就防患於未然,不能預防的,就站在西醫學的觀點加以治療,如此這般,巧妙運用才算得上聰明。
肝型的臉&檢測自發症狀
●把呈現在臉上的問題一一找出來●
有符合的症狀請打勾。
C 眼睛周圍出現細紋
A 臉色發青
B 臉上冒青筋
D 容易流鼻血
E 眼睛疲勞、視力模糊
F 容易流眼淚
G 眼白泛黃或泛紅
H 舌下靜脈腫大
●自覺症狀挑挑看●
有符合的症狀請打勾。
① 容易發怒、生氣等,情緒易波動
② 女性PMS(經前症候群)嚴重
③ 不好入睡
④ 淺眠、多夢
⑤ 食慾不振
⑥便秘及腹瀉遲遲不見改善
⑦ 眼睛疲勞、視力減退
⑧肌肉僵硬。時有肩膀痠痛或抽筋現象
⑨指甲易斷裂
肝臟的問題多呈現在眼睛上
肝臟除了儲存血液外,也會為血液解毒並進一步給予營養。
人體乃靠肝血(蓄存在肝裡的血)支撐,一旦肝臟出問題,便立刻反應在「眼睛」上,造成各種眼睛症狀及視力減退。
另外,精神上的壓力也會增加肝臟負擔。我想不少人都有過因過度緊張而流鼻血或眼睛充血的經驗。另外,也會變得不好入睡,心煩氣燥,女性則出現PMS等,精神性的不適每每發生。肝臟緊張會對血液的淨化作用產生影響。結果,便臉色發青、發黑,靜脈浮腫。此外,筋肉也會僵硬,指甲變薄易斷裂。
肝,和脾(腸胃)彼此是相剋(抑制)關係。肝一旦持續緊張,胃腸便會受到抑制。最後導至食慾異常,反覆出現腹瀉或便秘等情形。
臉色發黑的人肝臟大多有問題
肝臟的血液淨化功能一旦因某種原因而受阻,血液便無法去除髒汚,於是進一步地發黑,流動變得不順暢。
像這種時候,皮膚有可能看起來就是發青或發黑。更嚴重一點,通過皮下的靜脈甚至還會隆起。
中醫學稱之為肝不好,但驗血過後的數值並不一定在正常值外。
改善法1
保持沉穏的心情,攝取充分睡眠
肝,是承受壓力的臟器。精神性的壓力也會波及處於相剋關係的腸胃。當你感到憤怒或緊張時,不妨做一下深呼吸,想想其他的事,分散注意力,轉換心情,藉以控制情緒。
肝會在我們睡覺時幫我們清血。最晚在晚上十一點前就要就寢,盡量睡足七~八小時。晚上十點到隔天六點,睡這八個小時最理想。改善方法2
吃些具增血作用的食物
肝臟藉由在肝臟淨化、再生的血液滋養全身,同時也自我滋養。為了讓肝臟能正常運作,增加血液顯得十分重要。肝不好的人就得積極攝取具高造血能力的食品。
適度的酸能常保肝的正常運作,去除身體的疲勞,有效抑制焦慮。另外,還能緩和眼睛疲勞,幫助深層睡眠。
●能增血的主要食材
紅蘿蔔、菠菜、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及豬牛雞肝、文蛤、蜆等貝殼類
改善方法3
春天時不勉強自已,安穏地過
春天,是自然能源升高的季節。受其影響,人類也變得精力旺盛,於是便累了肝臟。此時,一旦肝臟過於興奮,只會讓它更累。別勉強,保持心情平靜,這種生活方式最穏妥。
推薦中藥
肝、腸胃兩滋補
逍遙丸
幫助肝機能,讓腸胃恢復到健全的狀態。對於肩膀痠痛、焦慮、容易疲勞等症狀以及便秘、手腳冰冷、體質虛弱、月經不順、失眠、精神病等的改善具有療效。另外,當女性一進入更年期便經常因不明原因而身體不適,深以為苦(更年期障礙)時,加以服用也可獲得緩解。而對於突然頭暈冒汗的人,則適合服用這帖處方再外加可冷卻上半身燥熱的藥材的(加味逍遙散)。
守護眼睛、耳朵及骨頭並加以強化
杞菊地黃丸
具強肝及增血的作用。除了可改善視力減退、眼睛疲勞、耳鳴及目眩等症狀外,對於白內障或老花眼等因年齡所導致的視力障礙也有預防之效。此外亦有補腎的作用,針對骨頭、牙齒及聽力的強化也令人期待。
咳嗽和痰都是肺和胃出問題的前兆
通常會出現在喉嚨的症狀就屬氣管、肺等呼吸器官疾病的前兆最多。喉嚨痛多因感冒、扁桃腺發炎、咽頭炎等發炎症狀所致,而染上感冒、支氣管炎、氣喘、肺炎等時則會出現咳嗽症狀,痰多的原因也是如此。
不過,中醫學所見卻略有不同,特別是慢性痰,不僅是肺,也有可能是胃部不適,因為長痰的是脾(腸胃),肺只是儲痰的地方。因此,要治療喉嚨症狀,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的各器官也都要仔細審視。卡痰
肝 心 脾(腸胃) 肺 腎
氣虛 陰虛 血虛 氣滯 瘀血 痰濕
不管再怎麼咳,就是咳不出痰,這是因為痰太黏了,所以不管怎麼咳,痰就是死賴著不出來。這種卡痰的情形就是「肺陰虛」,此時氣管黏膜已乾燥且機能正在衰退。晚上一鑽入被窩裡取暖就馬上咳,原因也是乾燥所致,身體愈溫暖就愈乾燥,咳嗽不止同時,痰也愈來愈多。
要予以根治,最重要的是潤肺及優化胃機能。如果能因應痰的狀態攝取適合食材就更有效果。
穴道 慢慢按壓靠近手肘的穴道
尺沢
位於手肘內側紋路、靠拇指這邊硬筋的地方。慢慢按壓會有效果。
推薦食材 根據痰色及痰量改變食材
痰,大致分成燥痰、熱痰、濕痰、寒痰4種,其養生法各不相同。
燥痰型 亦即一般所謂的卡痰狀態。屬肺陰虛型。由於肺黏膜乾燥,故痰少,但黏性強,不易咳出。可吃些能潤肺的食材來對付痰及咳嗽。
熱痰型 痰呈黃~綠色表示肺裡積熱。要吃點能降肺熱、清痰去咳的食材。
濕痰型 腸胃的水分代謝失衡,產生了痰濕(多餘水分停滯體內)。要吃些能肋脾機能,把多餘水分排出體外的食材。
寒痰型 痰本身沒有顏色且稀稀的,這表示肺著涼了。要溫肺,排除蓄積在肺裡的水分來治療痰及咳嗽。
不管是哪種痰型、咳嗽都得避免生冷飲、肥甘厚味(參考P.49)。另外,過敏患者(氣喘、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也要特別留意過敏性食物(參考P.118)。●各痰型適合吃的推薦食材
燥痰
痰少或無痰、白~淡黃色、黏性強不易咳出、空咳、嘴巴、喉嚨乾燥、夜間惡化 香蕉、杮子、鴨肉、豬肉、豆腐、梨子、慈菇、枇杷、水母、銀耳、芝麻、銀杏、山芋、蓮藕、白菜、柑橘類、蘋果、蛋類、乳製品、干貝、蜂蜜、甜杏仁、杏仁、落花生、百合根、梅子、橄欖油、花梨、蕪菁、松仁、杏、麥芽糖、山楂 麥門冬湯
熱痰
痰多且具黏性、黃~綠色、重咳且卡痰 昆布等海藻類、花蛤、綠豆、筍、香蕉、款冬薹、白蘿蔔、芹菜、菊花、冬瓜子、冬瓜、金針菜、豆腐、牛蒡、蕺菜、薄荷茶、綠茶、枇杷葉茶、桑葉茶、白菜、水母、橄欖油、春菊、豆腐皮 麻杏止咳顆粒
濕痰
痰多且具黏性、白色、重咳且卡痰、伴隨腸胃不適
薏仁、冬瓜、金針菜、薏仁茶、芋頭、紅豆、豆腐皮、鯉魚、泥鰍、水母、大豆、玉米、豆腐皮、鯉魚、梅子、南瓜子、陳皮、款冬、生薑、栗子、四季豆、野薤、金橘 二陳湯
寒痰
透明且水水的、咳嗽、打噴嚔、流鼻水
薑、大蒜、長蔥、紫蘇、香菜、平菇、栗子、野薤、白蘇、款冬、栗子、芥菜、高菜、洋蔥、金橘、金木樨、肉桂 小青龍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