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樂活的10個主張:台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個人喜歡
  • 9 252
    2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全球環境保育名人珍古德曾說:「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飲食,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我們還想吃得健康、吃得開心、吃得無所顧忌;卻為何在看似多樣化的食物前,無從選擇。現代人是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提倡有機概念二十餘年的李鴻圖,要教你十種重新取回「食物主權」的方法,邀你一起用吃來改變世界,當然,也改變你自己。

  ◎食物也有主權?

  是的,每一口吞進肚內的食物,主宰著你的身體健康。全台灣第一位有機食物倡導者李鴻圖,隆重推出最新的「食物主權」概念,提醒現代人,正視吃進口中的每一口食物,並省思大地之母的珍貴價值。

  ◎寧吃昂貴藥品,卻嫌有機價昂?

  當你因為有機商品價昂而卻步的同時,請思考是否已因毒素食物,漸漸消耗自己的健康?與其如此,不如加入樂活一族,開始接觸反映環境成本的有機食物。

  ◎「對時」食物的美妙滋味

  當超商隨處可買得到「不對時」的蔬果、食物,你可以選擇重新拿回主導權,購買「應時而生」的蔬果,因為你無從得知,「不對時」蔬果的背後,究竟噴灑了多少化學藥劑,使其違背大自然訂下的「天則」。

名人推薦

24位專業人士 聯名推薦:

  李威著 勝昌製藥技術長台灣區製藥公會中藥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美雲 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連滋 工研院生技與醫藥研究所副所長
  林英峰 政大名譽教授,企管系兼任教授
  林聰明 教育部政務次長
  侯福分 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場長
  段兆麟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協會理事長
  胡鴻仁 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執行長
  陳月卿 作家,資深媒體人
  陳俊明 國立中興大學生機系教授
  陳昭郎 台灣休閒農業學會理事長,台大名譽教授
  陳慶華 中華意象太極文化協會理事長
  黃璋如 國立宜蘭大學有機中心主任,應用經濟系教授
  楊瓊花 實踐大學餐飲管理學系系主任
  董時叡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負責人
  鳳錦汶 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力學 臨海農場創辦人、環保工作者
  劉永順 國立台中文華高中校長
  劉建德 廣州中醫大學中醫藥學博士,美國慈航中醫診所負責人
  謝世淳 香港商福維克樂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美善品事業部總經理
  謝錦祥 國際禪友會工商企業組執行長
  鍾仁賜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
  顏志輝 中華民國酪農協會理事長
  羅爾維 國家衛生研究院精神與成癮醫學組助理研究員,自然公益企業集團發言人

  (依姓名筆劃排序)


目錄

推薦序一 以平常心經營樂活人生 林英輝
推薦序二 圓融身土無二的智慧 林聰明
推薦序三 減過度!增過少!快樂過日! 謝錦祥

作者序─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主張一─探究食物標籤背後的故事
食物不是長在超級市場
愉快均衡飲食是根本
營養成分是選擇食物的迷思
土壤是瞭解食物生產全程的根源
好食物生命能量充沛

主張二─照顧地母是有機樂活不二法門
崇敬地母的原始燒墾智慧
人類文明發展使土地退化衰病
土壤好壞決定食物優劣
地表上下奧妙循環
不離不棄侍我母

主張三─用真誠創造如實有機
難定義的有機農業
沒有100%的有機農業
化學農業思維式的矇混有機
有機農業的正確觀念

主張四─耐心守候「對時」的妙滋味
食物應季而生!人應順時而食!
人催熟食物反被催
延長保存有妙法,犧牲健康非必要
等待,讓食物更美味

主張五─吃在地食物吃出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少讓食物長途旅行
萬物回歸餵養大地媽媽讓能量永續
台灣食物好又多

主張六─尊重農業並給予鼓勵
從以農為本到農業末日
我們可以放棄農業嗎?
不永續的工業文明猶如一條死胡同
供需之外尚有無形黑手操弄市場
有錢也買不到食物的糧食危機近在眼前
有機農業解決三大問題
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失業問題
堆肥取代化肥,減少垃圾問題
回復儉樸價值觀,紓解社會問題
綠金時代,有機有了商機
農業是生命的產業

主張七─支持有機的珍貴價值
政策導致食物低價化
低價無法反映環境成本
有機貴得離譜或有理?
支出反而降低?
公平交易與利潤分配

主張八─天然ㄟ食物尚好
加工食品加了什麼?
積「多樣少量」成「危險多量」
隱藏的添加物,隱藏的危險
用加分的心情吃天然有機食物

主張九─今天回家做飯、吃飯
明知不可吃,卻還是吃了
垃圾食物會讓人上癮
廣告悄悄影響了我們的口味
重拾吃飯的樂趣

主張十─珍惜食物,過簡樸生活
八億人挨餓,十億人超重
以快樂衡量人生
由奢返儉,珍惜所有
但願人人作大地農夫


序/導讀

作者序

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二○○六年九月,我在撰寫第一本書《樂活的九個覺悟──台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時,加州受到大腸桿菌污染的袋裝菠菜在美國境內至少造成兩人死亡,上百人感染,疫情擴及二十五個州,世界各地進口美國菠菜的國家也引起一陣「毒菠菜恐慌」,包括台灣。

  二○○八年九月,在我著手搜集資料撰寫這本書時,中國大陸生產的嬰兒奶粉和奶製品中,發現工業用有毒化學物三聚氰胺,受害的不只是中國大陸的消費大眾,還有全球進口中國大陸奶粉的國家,當然,也包括台灣。

  這兩起事件均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暴露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卻只是冰山一角。現代人飲食不虞匱乏,但在吃盡各種食物、食品的同時,卻吃掉了健康甚至付出極大的社會成本,讓我們不禁懷疑,現代人吃食物還是被食物吃??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從二○○六年九月至二○○九年八月發生在台灣的食品安全新聞:

2006.09 美國進口菠菜受到大腸桿菌污染
2006.10 台北縣傳出牧羊場遭戴奧辛污染
2006.11 中國輸台大閘蟹被驗出含有禁用的致癌抗生素-硝基(口夫)喃
2006.12 市售茼蒿菜高達五成檢驗有農藥殘留
2007.02 上千噸斃死黑心豬肉流入市面
2007.03 市售包裝米一二%標示不合格
2007.06 部分超市販售的蝦仁檢驗出含二氧化硫
2007.07 進口美國豬肉與少數本土豬肉檢驗出禁藥「瘦肉精」。
2007.08 市售豆素製品四六%違法添加過氧化氫或防腐劑苯甲酸超量。
2007.12 進口包裝水售價昂貴卻無特殊成分,部分號稱鹼性的海洋水商品,檢測結果呈中性偏酸。
2008.01 通過認證的有機米被檢驗出殘留農藥
2008.01 年貨糖果驗出有傷身的化學色素,蜜餞則糖精過量
2008.09 中國大陸發生毒奶粉事件,受污染乳製品全面下架。
2008.09 日本含致癌物之工業米被當成食用米轉賣,製成餅乾、米果、燒酒,流入市面。
2009.01 市售花草茶近一半檢驗出殘留農藥
2009.01 市售朴菜抽驗結果,每一件均含過量防腐劑「苯甲酸」
2009.05 奧地利進口知名飲品「紅牛能量飲料」驗出含有古柯鹼成分
2009.07 國內速食業者用油驗出酸值過高,還有超過標準值的重金屬「砷」

  這三年,舉凡蔬果、肉類、海鮮、乳製品、飲料、零食等都出過問題,「我們還能吃什麼?」是許多人心裡共同的疑問。

  不只是台灣,全球各地都為食品安全所苦,狂牛症、口蹄疫、禽流感,讓以肉類為主食的歐美國家戰戰兢兢;中國大陸的黑心食品,更是讓世界各國聞風色變,即使連自家人都忍不住寫順口溜嘲諷:

  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

  從大米裡,我們認識了石蠟(大米添加石蠟可增加亮度);
  從火腿裡,我們認識了敵敵畏(一種殺蟲劑,可防止火腿招引蚊蠅和生蛆);
  從鹹鴨蛋、辣椒醬裡,我們認識了蘇丹紅(致癌化學色素,可增加食物色澤);
  從火鍋裡,我們認識了福馬林(具有強烈腐蝕性和刺激性的防腐劑,使火鍋料保鮮、漂白);
  從銀耳、蜜棗裡,我們認識了硫磺(防蟲、漂白用);
  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和硫酸鎂(高致癌物質,利用木耳的高吸溶性,增加重量);
  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增加牛乳中的蛋白質成分)。

  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新聞事件,不論當時如何沸騰,隨著商品下架、不法業者移送法辦,都會逐漸自媒體中淡出,直到下一起事件再發生,才又提醒我們去思考,究竟要如何保障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是安全的?

  另一方面,二○○八年爆發的全球糧食危機,讓食物問題愈來愈複雜。

  在台灣,六年級世代以後的人,恐怕無法想像「買不到東西吃」,即使六年級之前經歷過物資缺乏的世代,也很難相信打拚出經濟奇蹟的台灣,將來會陷入糧食恐慌的危機;可是不管哪一個世代,都得面對食物價格逐年上漲的壓力。

  由於氣候變遷,全球主要的糧食生產和出口國澳洲,連續乾旱六年,稻米產量大幅減少;二○○七年底南半球最大碾米廠停工,三個月後國際稻米價格上漲了一倍。察覺到米荒的警訊,巴西、埃及、印度和越南等稻米生產國,為了確保內需,相繼宣布限制稻米出口的政策。同時,歐美各國急於發展生質燃料,肥沃的土地不再種植糧食,而是用於生產乙醇的飼料玉米,導致糧食供應更加緊張。

  油價飛漲讓糧食危機愈演愈烈,工業化國家從農藥、肥料至農耕車,再到糧食運輸系統一路都依賴化石燃料;石油漲價,糧食價格因此更加水漲船高。

  除此之外,全世界飲食習慣改變,對於肉類的需求增加,亦形成動物與人爭食,原本供應給人的糧食,都變成餵養牲畜的飼料。肉類消耗愈多,糧價就會上漲,貧窮人就更加買不起糧食,飢餓人口就愈多,而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就愈少,據報導,隨著全球物價升高,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遭到濫墾轉種黃豆和養殖牛群的情況愈趨惡化。

  糧食危機對於已開發國家的人民來說,雖然食物支出比例提高,還不至於挨餓;但對於原本就將五○%至八○%個人收入都花費於基本糧食需求的低度開發國家而言,卻是在存亡邊緣徘徊。

  從海地到辛巴威,北韓到阿富汗,摩多瓦到車臣,數以千萬計的貧苦人民已經買不起維持活命最低需要的玉米粉、糙米、或雜糧,正在飢餓邊緣掙扎。原物料與石油價格飛漲導致的糧食危機,比發生戰爭、全球暖化或環保失控的危機更加嚴重。(陸以正,原刊於中國時報第F二版,二○○八年四月二十八)

  「全球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這個世紀末,全球半數人口將面臨饑荒」,這樣的警訊著實讓人驚嚇,身在台灣的我們一下子也很難做出反應,大賣場裡不是還有一元蔬菜嗎?政府官員不也宣布國內稻米自給自足,還有三個月的安全庫存?我們需要擔心有一天有錢也買不到食物嗎?

  恐怕是的。

  根據農委會二○○七年糧食供需統計,台灣稻米雖然有九六%的高自給率,小麥、玉米的自給率卻不到十%,近十年來受西方飲食習慣影響,每人每年稻米的可供消費量逐年遞減,小麥的消費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幾乎占所有穀物消費量一半。這些數據的意思是,稻米僅占目前國人穀物飲食量的一半,另一半的糧食---小麥,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小麥一旦無法進口,目前庫存的稻米根本無法供應所需。

  除了小麥,糖及蜂蜜類、子仁及油籽類、牛肉、羊肉、乳品及油脂類等,均是高度仰賴進口的糧食種類,就整體而言,二○○七年以熱量為權數之綜合糧食自給率為三十.六%,較十年前降低六.六個百分點,這表示台灣愈來愈依賴進口食物,勢必受到國際糧食價格與供應數量的影響,糧食自主性並不如想像中的高。

  總結來說,台灣所面臨的食物問題,一是將來糧食可能會不足以供應國人需求,或是物價上漲導致貧窮、饑餓人口增加;一是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是否安全?除了國內因為環境污染造成的鎘米、綠牡蠣、戴奧辛羊、戴奧辛鴨蛋等事件,餘悸猶存,搭著全球化便車飄洋過海而來的進口食物,也有「毒菠菜」、「毒奶粉」、「瘦肉精」的隱憂。

  這一本書---《樂活的10個主張---台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延續《樂活的9個覺悟---台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理念,從有機角度切入,提醒消費者從生態根本去思考,具體提出「樂活的十個主張」,倡導十種重新取回「食物主權」的方法。全球環境保育名人珍古德曾說:「吃可以改變這個世界」,糧食問題不只是填飽肚子,實際上與一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及生態、文化等各個層面分不開,在全球化、自由化貿易的影響下,同時也改變了全世界的權力平衡。聽起來很複雜,但要化解危機絕非不可為,慶幸的是,我們生長在台灣這塊富饒的土地上,要達到自給自足不是難事,只要我們能從思想上做一些根本的改變,認知到糧食危機關鍵不僅是我們個體,更是整個地球的生態,要拿回食物的主導權,不是只從飲食營養及習慣著眼,而是從生態的角度重新去面對問題,抽絲剝繭中自然能理出解決問題的頭緒,那麼,我們能夠化解的不只是糧食危機,還包括全球金融風暴下搖搖欲墜的經濟體系。

  我由衷相信,如果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願意用一種關懷、珍惜、感恩的態度,看待餐桌上的食物,及提供食物給我們的大地與人,用心吃、好好吃,對個人而言,吃得更安心、更放心,對全球來說,那是永續發展的基本!
推薦序1

以平常心經營樂活人生

  這些日子以來,「樂活」一詞變得很夯,幾乎已成為許多行業的流行語,講究生活品質的人,追求有機食物、追求健康、追求養生,形成一股熱潮。

  對氣候暖化的擔憂人士,則呼籲能減碳,鼓勵使用各種替代能源,加強環保意識,重視產品的綠化回收與再製造,喚起製造業與農業新一輪的革命。

  儘管有毒食品一再在社會上引起恐慌,但是,有了這些事情的發生,引起大家來重視,這是改革的契機,台灣的產業才能重生,更好的生活品質才能塑造起來。

  對嚮往節約樸實生活的人,則選擇遠離都市遠離政治、遠離工作壓力,去尋找一個仍保留自然氣息的郊區或農村,沒有緊湊的生活步調,去過恬適的神仙眷侶生活。

  什麼是樂活,就是活得很快樂、很健康、很恬適、很節約,不奢華。就像馬祖道一所謂「平常心是道」,反過來講就是「道是心常平」,只有心常平才會不起心動念,沒有慾望,崇尚節儉。也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農、種菜、吃有機。所以說,樂活就是生活的品質(Quality of Life)。老祖宗一直過的是有機生活,其實追求有機生活不是創意,而是在復古。

  李鴻圖先生從事有機事業多年,一路走來,格外辛苦,走入這一行,要作先鋒,就要承受孤獨,但他不氣餒,他出書、到處演講,開始有了迴響。且看看賣場的蔬果區已出現專設的有機蔬果區以作區別。雖然大家對有機有不同的認知,水耕或在採收前不施化肥,都被稱作有機,其實老祖宗所用的自然肥應才是真正有機,這是不會錯的。

  由於價格昂貴,有機蔬果被消費者視為高一等級,那麼,價格為什麼較昂貴?被哄抬嗎?供給與需求不平衡嗎?投入成本較高嗎?這是最需要尋求答案而加以克服的。

  作者這本新作《樂活的10個主張》,真正用意應該是在鼓吹提升生活品味的十個途徑,藉此而引領對有機食物及樂活有更大的風潮。

  鴻圖先生是樂活的先覺者,有機行業的實踐者,也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他的這本新作讀來非常流暢,很有內容,讓人一口氣想把它讀完,雖然書不是很厚很長,但很具啟發作用,我很樂予推薦。

林英輝(政大名譽教授,企管系兼任教授)

推薦序2

圓融身土無二的智慧

  我與鴻圖結識於民國七十五年,算算時間已約有四分之一個世紀,當時他在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服務,後來我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棄物管理處任職時,他承辦署裡委辦的「公民營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講習訓練班」業務,自此跟環保結了緣,也種下從事有機農業的種子。

  多年來,鴻圖給人的感覺一直比較像是個老師,我認為他從事的是「社會教育」,秉持關懷大地媽媽的真誠理念從事農業,在實務中,企圖讓消費者了解「如實的有機蔬菜」得從照顧土壤開始,許多年前他率先倡導「健康的蔬菜蟲不吃」,因為一如充滿正氣的健康人體,是不容易生病的,蔬菜會有蟲害,那是栽種過程雖然沒有噴灑農藥,但由於沒有照顧好土地,蔬菜本身不夠健康才導致病蟲害,但多數人卻以為沒有噴農藥有蟲吃的菜才是有機蔬菜,他的這種理念直到這幾年才慢慢被市場接受。

  前年他出了第一本《樂活的9個覺悟-台灣第一本樂活有機概念書》,闡釋有機樂活的理念,如今再接再厲出版第二本《樂活的10個主張-台灣第一本有機食物主權倡導書》,藉著書可以將理念擴及一般民眾,讓更多人明白有機飲食的內涵,這更具有教育的功能!

  當有機飲食逐漸蔚為風潮,樂活風吹起,這本《樂活的10個主張》提醒國人,關注有機不單從「實用」價值取向,有機樂活應該從生態維護做為啟點,當供應的一方只看到了「有機商機」,消費的一方只是為了健康因素,大家都從「我」出發,那不是有機農業真正的精神。大地有情,眾生平等,書中指出,對於原本生存於土地的草木、生靈來說,人類是後來的「乞丐」,欲除之而後快,是「乞丐趕廟公」的自私行徑,這實在值得我們深省。

  鴻圖一直稱大地為「媽媽」,養護母親是為人子女的基本責任,佛家修持「大悲我母菩提心」,把眾生都當母親一樣去尊敬愛護,事實上,當人謙卑,對於路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能禮敬時,人生才有了圓滿的機會。

  本書「開張」(第一個主張)先探究食物標籤背後的故事,就以「土壤」為起點,和坊間不同的是,這書沒有落入食物的營養、食譜的配方等講究飲食的技術,鴻圖以業者的身份詮釋有機農業,他說那很難周延定義,是一種文化,是生命的產業,就整體觀點他呼籲「照顧大地媽媽是讓人類永續發展的唯一路徑,是有機樂活的不二法門」,這是對生態環境的大愛!

  盼對生命的愛能圓融出身土無二的智慧境界!那才是人類獲取食物主權的無上妙法!

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推薦序3

減過度!增過少!快樂過日!

  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伴隨著太多的過度與過少。

  過度的急功近利、工業發展、經濟成長、物質享受,過度的開發,資源浪費…..等;過少真正的往內關照自己,更過少的關懷他人、社會、大地、環境、自然。

  追求表相的成功與享樂,讓人類缺乏自利、利他、利眾的情懷,喪失了眾生平等的慈悲,更無法培養自利既精利他必廣的智慧。

  於是,人類自食自己所造的苦果-自然遭到破壞,氣候異常、環境污染、土地遭到凌虐,也和健康的生活環境與食物漸行漸遠,直到近幾年,人類歷經各種風暴、災害、污染、疾病等重大事件,付出個體和整體慘痛的代價,才開始檢討省思,思索如何回歸自然與簡樸。

  在大家都不了解更不重視有機農業的年代,李鴻圖先生卻全心投入,他自稱「大笨蛋」,孤寂卻意志堅定地推展著有機產業近二十年,從宣導推廣正確有機知識開始,進而協助建立體系制度,輔導整合有機產業等,直到今日有機蔚為風潮。他堅持著理念一路走來,鍥而不捨的艱辛路程,我都親身見證,深受感動。現在更出書以樂活的十個主張來倡導有機食物,實在是個有心人。

  期待我們經由本書更了解有機食物,尊重土地,支持有機產業,享受健康飲食,過著自然簡樸快樂的日子。

謝錦祥(國際禪友會工商企業組執行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57522864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