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生活基本術
愈來愈多人對單純消費的都會生活產生了疑問,但真正展開里山生活後,卻被那些簡易的素材搞得團團轉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生活在都市當中,習慣了便利的水電瓦斯等設施,漸漸地我們失去對自然環境的洞察能力及應對自然的生存技能。而海洋、河川、土地不斷地被開發,也讓自然資源漸趨枯竭並遭受到破壞。透過里山生活的實踐,重新牽起我們與土地間的連結。
最基礎的里山生活技術:除草、生火、砌牆
最簡單的里山生活智慧:築水路、大自然廁所
這是讓你學會所有里山生活基本術的最佳入門書!
本書內容與一般戶外生活用書不同,其包含了
●山林的採伐方式(不光是砍伐,而是使山林環境回復豐饒)
●如何不使用動力來製材(劈、鑿等技法)
●石牆的堆砌方法
●水的使用方法(不光是水源,還包括排水、污水處理等,以及自然淨化的結構)
●建造小屋的技術(使用土與石)
●地爐的復活、再生
引導您如何把里山和生活聯結在一起,與都市生活相互對照,學習在自然中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本書特色
一本兼具實用性與知識性的工具書。
回歸原始的自然生活概念,找回最初生活的美好。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序章 何謂山居的技術?
開始居住在山中∕在都市裡動不了的腦袋總動員∕跟前輩居民學習∕不用動力就能建築的先人技術∕研磨後能長久使用的鍛冶工具∕基本上使用手工具∕選擇能夠燃燒重返土地的素材∕火、地爐這項絕佳工具∕不要小看疏伐材/就算不用種,隔段時間也能萌發新芽∕打造光線空間,動物與昆蟲也開心∕里山生活也需要技術∕最重要的是對大自然的禮節
●展開里山生活,房屋、土地的注意要點
我們居住的地方
第1章 伐木、除草……尋回光與風的最初工作
1伐木、除草的工具
2刀刃的研磨與保養方法
3安裝手工道具的握把
4鏈鋸機的構造
5鏈鋸機的修整與保養
●如果搞混燃料儲槽與潤滑油儲槽該怎麼辦呢?
6除草與樹木採伐的時期
7除草的實際情況
8採伐的實際情況
9特殊樹木(枯木、斷木、彎木)、傾斜樹木的採伐
10被壓木的處理
11修枝與修剪
12伐倒木的處理(劈除枝葉、圓鋸)
13修剪高處的樹枝
14人工搬運樹幹
15把樹幹製成木材
16柴薪製造與枝葉的利用
●因除草而重新萌芽的植物們
第2章 砌石與打造基地……重建石牆的方法與實際情況
1石牆的種類與功能
2構造與擋土原理
3必要的工具與服裝
4再生石牆的作業順序
5用分水來拉出直線
6石塊的選擇與堆砌方法
7填裡石、飼石的注意要點
●堆砌石塊的禁忌
8修整既存石牆與修補石牆連接處
9堆砌高石牆時
10轉角、頂端的處理與完工
11石牆的維護
●石牆是動植物的小宇宙
第3章 水源與水路…控制水源
1確認水的流向
2水源與取水方式
3設置引水管線
4了解中繼儲水槽
5防止凍結與維護方法
6水管破損時的修補方式
7將排水路視為動植物棲息地
8打造排水路
9水路的維護
10充實水路中的生物
●在城市裡更應該使用水井
11廁所的廢棄物處理
●「里山生活」中所見的供水道與污水道
第4章 建造小屋……從建造過程了解木材
1了解小屋構造
2各部位素材與加工
3防雨方式與建地選擇
4材料長度、數量計算----畫出簡單圖面
5木材的加工
6建造的方法與順序
7用番線固定棰
8釘上野地板(橫棧)
9鋪上屋頂
10加上牆壁
●製作實例/製作石窯與草屋
●讓建築物持久維持的智慧-斜撐與根繼
第5章 火的使用……以燃燒來終結循環
1火的效用
2用石塊堆造簡單的野外爐
●把金屬鑄造的爐竈當成火爐使用
3地爐的功能與便利性
4地爐的構造與再生
●為什麼地爐逐漸消失?
5地爐中用得到的工具
6地爐爐火的燃燒、熄滅方式
7熾炭的保存與利用方法
●利用熾炭在生活中使用火缽
8灰的利用方法
9地爐房的使用方法
●移動式爐竈與浴室用火爐
結語
附錄
序/導讀
【作者序】
不分男女老少,現在「回歸山村」正當紅。
林業、自然農業、自然飲食、自給自足、專家的手工復興、老民房再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火……有各式各樣的關鍵字,這些都顯示出有愈來愈多人對單純消費的都會生活產生了疑問,而想要打造出在自然中生活的概念。不僅是自身轉而追求這樣的生活,還有一群人懷抱著強烈願望,希望能夠使周遭環境及紮根於自然的文化重生。
但真正展開里山生活後,卻被那些簡易的素材跟方便的工具搞得團團轉。於是發現原來我們並不具備應對自然(素材)的根本技術,以及缺乏對於山林環境的洞察與土木方面的了解。
舉例來說,像是採伐山林的方法。日本曾大規模造林,當時的杉木與檜木人工林至今仍散布在日本各地。當然不能未經所有者允許就任意採伐,但根據不同情況,能夠進行管理維護(疏伐=砍除)或是轉讓接手。而砍伐下來的疏伐材該怎麼加工呢?是不是沒有製材機具就無法將它們製成木板呢?或是有沒有辦法把樹幹就這麼拿來應用呢?
在多雨且植物繁茂的日本山林中,若無人居住而放置不管理的話,木造住宅很快就會腐壞、石牆倒塌、田地被雜草入侵,灌木也會開始成長,經過幾年後,就變成無法居住的狀態。如何整理這類房屋的四周環境、水源的確保與污水處理方法、還有石牆的再生等,都得靠我們自己解決。
而像是燃燒木材,如果只是放進取暖用的柴薪火爐裡燒掉,未免太可惜。前人會把細樹枝全都留下來,不僅用在取暖、煮飯上,還會應用在其他地方。
雖然具備優良工具、豐富資訊,但我們卻缺乏里山生活的相關智慧與技術,而這些技術也逐漸從山村裡消失。原因在於日本能夠實踐這些技術的山村世代,已經是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了。
因此,我想要出版這本書。希望能藉此將我們真正的自然生活,以及應該有人繼承的技術傳承下去。
本書內容與一般戶外生活用書不同,其包含了
◎山林的採伐方式(不光是砍伐,而是使山林環境回復豐饒)
◎如何不使用動力來製材(劈、鑿等技法)
◎石牆的堆砌方法
◎水的使用方法(不光是水源,還包括排水、污水處理等,以及自然淨化結構)
◎建造小屋的技術(使用土與石)
◎地爐的復活、再生
這些也可稱為「木、土、水、火的技術」,或者是「繩文的技術」。
由於日本的自然環境多樣化,無法實用於所有地區,但希望能夠由此在各地紮下發展茁壯的根基。此外,書中使用許多插圖與照片,我是以每一章都能夠獨立成一本書的程度所歸結而成。請參考本書,並從當地前輩們身上學習各種技巧、訣竅,希望有助於打造出屬於您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日本也有很多人提倡回歸自然,並且實踐、讚頌自然生活。我也深受他們影響,喜歡動物的程度甚至到睡在狗屋裡也願意,那個如此喜歡動物、蝴蝶(捕蟲)跟魚(釣魚)的少年,一轉眼就熱衷溪流飛釣,更會背著背包登山尋求慰藉。接著遇到人工林再生問題,於是我來到這裡。
這本書是以相同的流程來介紹,並進一步將重點放在如何將山與生活聯結在一起,也就是能夠與都市裡的生活相互對照的內容。
海洋、河川與平原一寸寸被開發、污染。山脈是最後的堡壘。雖然這座堡壘也慢慢受到同樣的浪潮沖擊,但山脈也許是最後的自由空間,希望能夠由此散發出足以改變都市的能量。
60年代在日本小都市度過幼少期的我,轉為進到山村裡生活,在那裡與純正的山村前輩們聊天、一起流汗的過程當中,促成了本書的誕生。
希望這本書被有心人拿起來閱讀。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