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和糖的那些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揭開甘蔗不為人知的祕密,從甜美味覺走進科學世界
一枝甘蔗,串起健康、能源、農業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本書是一場從田野到餐桌、從傳統到前沿的甘蔗知識之旅,透過深入淺出的科普視角,帶領讀者全面理解這一看似平凡卻意義非凡的作物。由甘蔗與糖業領域的專業團隊撰寫,本書不僅關注產業發展中的科學熱點,也貼近人們生活中對健康、營養與環境永續的關注,試圖在日常與學術之間搭起一座知識的橋梁。
全書共收錄三十餘篇主題各異、風格多元的文章,圍繞甘蔗的種植條件、基因改良、病蟲防治、土地修復、糖的提煉與營養價值等多方面展開,展現其從農業基礎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面貌。書中不僅揭示了甘蔗作為糧食作物以外的多重角色,還深入探討其在氣候變遷背景下的適應策略與能源潛力。特別是在當今「健康飲食」與「永續農業」廣受關注的背景下,本書提供了關於蔗糖攝取與糖尿病關聯的最新研究視角,也介紹了許多低調卻實用的甘蔗副產品利用方式。
與傳統農業科普書不同的是,本書善用視覺與語言雙重設計,輕鬆活潑的筆調搭配圖解式漫畫,讓即使是初次接觸甘蔗議題的讀者也能快速進入狀況。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農業從業人員與研究生,都能從中擷取有價值的知識與啟發。本書的出版,不僅填補了甘蔗領域大眾讀物的空白,更是推動農業科學普及、提升社會對糖業認識的一次重要嘗試。這不僅是一部專業性的作品,更是一份對農業未來充滿熱情與信心的告白。
一枝甘蔗,串起健康、能源、農業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本書是一場從田野到餐桌、從傳統到前沿的甘蔗知識之旅,透過深入淺出的科普視角,帶領讀者全面理解這一看似平凡卻意義非凡的作物。由甘蔗與糖業領域的專業團隊撰寫,本書不僅關注產業發展中的科學熱點,也貼近人們生活中對健康、營養與環境永續的關注,試圖在日常與學術之間搭起一座知識的橋梁。
全書共收錄三十餘篇主題各異、風格多元的文章,圍繞甘蔗的種植條件、基因改良、病蟲防治、土地修復、糖的提煉與營養價值等多方面展開,展現其從農業基礎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面貌。書中不僅揭示了甘蔗作為糧食作物以外的多重角色,還深入探討其在氣候變遷背景下的適應策略與能源潛力。特別是在當今「健康飲食」與「永續農業」廣受關注的背景下,本書提供了關於蔗糖攝取與糖尿病關聯的最新研究視角,也介紹了許多低調卻實用的甘蔗副產品利用方式。
與傳統農業科普書不同的是,本書善用視覺與語言雙重設計,輕鬆活潑的筆調搭配圖解式漫畫,讓即使是初次接觸甘蔗議題的讀者也能快速進入狀況。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農業從業人員與研究生,都能從中擷取有價值的知識與啟發。本書的出版,不僅填補了甘蔗領域大眾讀物的空白,更是推動農業科學普及、提升社會對糖業認識的一次重要嘗試。這不僅是一部專業性的作品,更是一份對農業未來充滿熱情與信心的告白。
目錄
前言
漫畫1 喜迎新春
甜蜜的甘蔗 幸福的頂門
味蕾糖專家 甘蔗大文化
漫畫2 美味蔗餚
嘗人間蔗味 左右都對胃
糖友戀上蔗 健康不礙事
蔗待天下人 藥現健康夢
漫畫3 蔗些妙用
蔗漿甘如飴 渣滓多妙用
能源釀危機 甘蔗賦轉機
精準大潮流 蔗園新趨勢
漫畫4 育種之路
甘蔗前今生 育種大乾坤
甜蜜甘蔗好 品種知多少
精選蔗基因 開啟新糖業
機械花一開 甜蜜自然來
百年蔗不死 宿根重又生
漫畫5 蔗根學問
微生物養土 甘蔗節節高
土壤重金屬 甘蔗來修復
甘蔗上山去 水自天上來
抗旱保甘蔗 祈雨護甜蜜
抗寒用蔗招 殊途又同歸
漫畫6 蔗最愛吃
甘蔗一枝花 氮素大當家
要想甘蔗好 磷素少不了
只有鉀素在 甘蔗才自在
甘蔗喜上矽 鎧甲護輪迴
物以稀為貴 糖以硒為最
漫畫7 病菌來襲
圍剿黑穗病 端穩糖罐子
糖若遇花痴 苦澀蔗自知
葉枯就是病 真要甘蔗命
宿根就矮化 甘蔗難長大
白條一道道 減產糖分掉
漫畫8 妙手回春
若葉一片鏽 甘蔗要急救
梢腐也是病 甘蔗真歹命
褐條常發病 甘蔗不認命
綠葉漸變黃 甘蔗高產黃
螟蟲鑽蔗心 蔗農空傷心
漫畫9 有緣再見
參考文獻
後 記
漫畫1 喜迎新春
甜蜜的甘蔗 幸福的頂門
味蕾糖專家 甘蔗大文化
漫畫2 美味蔗餚
嘗人間蔗味 左右都對胃
糖友戀上蔗 健康不礙事
蔗待天下人 藥現健康夢
漫畫3 蔗些妙用
蔗漿甘如飴 渣滓多妙用
能源釀危機 甘蔗賦轉機
精準大潮流 蔗園新趨勢
漫畫4 育種之路
甘蔗前今生 育種大乾坤
甜蜜甘蔗好 品種知多少
精選蔗基因 開啟新糖業
機械花一開 甜蜜自然來
百年蔗不死 宿根重又生
漫畫5 蔗根學問
微生物養土 甘蔗節節高
土壤重金屬 甘蔗來修復
甘蔗上山去 水自天上來
抗旱保甘蔗 祈雨護甜蜜
抗寒用蔗招 殊途又同歸
漫畫6 蔗最愛吃
甘蔗一枝花 氮素大當家
要想甘蔗好 磷素少不了
只有鉀素在 甘蔗才自在
甘蔗喜上矽 鎧甲護輪迴
物以稀為貴 糖以硒為最
漫畫7 病菌來襲
圍剿黑穗病 端穩糖罐子
糖若遇花痴 苦澀蔗自知
葉枯就是病 真要甘蔗命
宿根就矮化 甘蔗難長大
白條一道道 減產糖分掉
漫畫8 妙手回春
若葉一片鏽 甘蔗要急救
梢腐也是病 甘蔗真歹命
褐條常發病 甘蔗不認命
綠葉漸變黃 甘蔗高產黃
螟蟲鑽蔗心 蔗農空傷心
漫畫9 有緣再見
參考文獻
後 記
試閱
甜蜜的甘蔗 幸福的頂門
過年了,我要買根甘蔗頂門……甘蔗脆甜、多節、易分蘗,在中國閩南等地區的婚禮和除夕夜,常被用作頂門桿,寓意甜甜蜜蜜、節節高升、多子多孫……
果蔗和糖蔗是孿生兩兄弟。提及甘蔗,大家最常想到的是市面上常見的黑皮果蔗,皮薄,汁多,纖維短,清甜,脆嫩爽口,潤津止渴,是理想的生吃佳品。殊不知,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其中果蔗作為果品,用於鮮食,而糖蔗含糖量高,皮硬纖維粗,多作為工業原料,用於製糖,如紅糖和白糖。
紅糖和白糖是雙胞胎姐妹。甘蔗可以加工成紅糖和白糖,只不過是製作工藝不同。甘蔗榨汁後,加火熬製,濃縮而成的褐色固體糖糕為紅糖。當甘蔗汁經過蔗糖溶解、水分蒸發、雜質去除和化學結晶後獲得的白色結晶,即為白糖,多次溶解和結晶煉製則可以進一步生產冰糖。紅糖比白糖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還保留許多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甘蔗通體能用,渾身是寶。對每一根甘蔗而言,「吃乾榨盡」毫不為過。除用於榨糖和鮮食外,甘蔗的副產品應用廣泛,大有可為,比如蔗梢、蔗葉、蔗根、蔗渣、濾泥和糖蜜等均可進行綜合利用。其中:
(1)蔗梢留種栽培已成為蔗農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另外,蔗梢還可用來生產飼料、有機肥、甘蔗筍蔬菜、蔗梢汁飲品等。
(2)蔗葉既能粉碎後還田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和提高作物的產量,還可作為飼料、生產食品添加劑、製作建築建材、生產沼氣、進行生物發電和製備活性炭等。
(3)蔗根性涼,煮水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滋陰潤燥以及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睡眠等功效,除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4)蔗渣能製漿造紙、造板、發電、做飼料和栽培基質等。
(5)濾泥可製蔗蠟、水泥、飼料添加劑、食用菌培養料、土壤改良劑等。
(6)糖蜜可製酒精、酵母、無機溶劑、甘酸、甘油、飼料添加劑等。
甘蔗產業優勢明顯、前景廣闊、未來可期。甜蜜的甘蔗,渾身是寶,不僅能夠幸福地頂門,還能生產紅糖和白糖……吃乾榨盡,甜甜蜜蜜到永遠。
味蕾糖專家 甘蔗大文化
3000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講《楞嚴經》時,曾對他的弟子阿難說: 「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顧名思義,世間一切眾生,只要吃了甘香甜美的食物,生命就能夠延長,而一旦吃了有毒的東西,就會走向死亡。
味蕾是最大的「糖」專家,人類自出生之日起,便對甜味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你還是小孩子時,每當吃到味道甜美的東西,就會油然產生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這會使你牢牢記住甜的滋味,變得更加喜歡更加依戀吃甜的東西,而且這種情感將依伴終身,此生不渝。研究表明,甜味食品還能夠有效緩解心情的低落,激揚興奮的情緒。對於人體自身來說,糖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能量,或者換句話說糖是最富含熱量的物質,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能量/熱量。因此,隨著人類遺傳學上愛甜、依甜和戀甜的基因不斷傳承和演化,人們在吃糖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心情愉悅、舒適安全和精神振奮的感覺。
甘蔗雖好,食用還需有度,並且切記不要食用發霉的甘蔗。眾所周知,甘蔗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像竹子高大粗壯的果蔗。市面上水果商店所售賣的就是果蔗,其蔗莖粗大、水分含量高、纖維含量相對較低、皮薄易剝落、糖分含量較低、口感細膩,主要作為水果食用,並且不太適合用於製糖。另外一類甘蔗的莖稈相比於果蔗而言就顯得纖細些,其纖維含量高,抗風吹、抗倒伏能力較強,糖分比果蔗高出許多,適於榨糖,這一類也就是用於製糖的糖蔗了。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其斷面呈現黃色或豬肝色,散發著黴味,咬一口帶酸味、發酵酒糟味,通常是感染了節菱孢黴菌。該菌常產生一種以3-硝基丙酸為主要成分的神經毒素,一定不能食用,否則容易引起黴菌性中毒和神經中毒,輕則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則迅速出現昏迷、抽搐甚至是死亡危險。
果蔗選購時應以汁甜肉厚、蔗皮光滑、色深紫、節間較長者為佳。對於人體的健康而言,甘蔗大有裨益。甘蔗所含營養物質豐富,果蔗中鈣、磷、鐵等無機元素多,尤其是鐵的含量特別豐富,享有「補血果」的美稱。甘蔗中還含有一種名為乙醇酸的天然物質,該物質具有明顯的美容作用。其對粗細皺紋、小疤痕、皮膚色素退化等皮膚問題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甘蔗葉所含的多醣類對小鼠艾氏癌具有抑制作用。發霉變質的甘蔗,從外觀上看,光澤不好、有黴斑,尖端和切斷面有白色絮狀或絨毛狀菌絲,剖面呈淡紅色、淡黃色或棕褐色,有酸黴味,在購買時一定要格外留心。《本草彙言》記載「多食久食,善發痰火,為痰、脹、嘔、嗽之疾」,以及《本草經疏》言「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因此,脾胃溼寒的人不宜多吃甘蔗。
甘蔗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製作成紅糖的呢?首先,從甘蔗的種植開始介紹。傳統的甘蔗種植時節為每年的秋末冬初,將甘蔗砍伐收割後,除去梢和根,並埋藏在平坦且沒有積水的土地之下,待到來年雨水節氣的前五六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就可以搬出來,除去蔗葉,整根甘蔗或者切成雙芽莖段後進行種植,覆蓋的土層不能太厚。對於種植甘蔗的土壤也以沙壤土為佳,種植的地理位置則需要避開深山以及河流的上游,否則可能會導致榨出的糖有焦苦味。甘蔗的整個生長週期可以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待到甘蔗成熟,將其收割下來切碎、碾壓,去除汁液中的雜質,以小火熬煮數小時,透過蒸發作用去除其中的絕大部分水分,此時就形成了含糖量95%左右的紅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製糖工藝當屬以甘蔗為原料,採用傳統方法生產糖的海南古法製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製糖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監測設備,僅僅依靠製糖師傅的肉眼觀察及心得經驗完成,製糖師傅的手藝體現在每一個環節的火候中,製成的方塊土糖,顏色為紅褐色,含在嘴裡有濃濃的香甜味。
紅糖又是如何進一步製作成白糖和冰糖的呢?人們為了追求純度更高、味道更純的蔗糖,還會對紅糖採取進一步的提純、脫色,從而生產出晶瑩剔透且精細易溶的白糖。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錄了古人用黃泥水提純蔗糖的方法,如今人們發現採用活性炭可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其提純的蔗糖純度可以達到99.8%以上,這也就是人們日常所熟悉的白砂糖。白砂糖的純度已經非常高,但若將其「進一步純化」,可以將白砂糖變成冰糖。因此,「掛線結晶養大法」便孕育而生了,人們將熱的精煉飽和蔗糖溶液,緩緩地倒入掛有細棉線的桶中,讓蔗糖分子在結晶室中,經過長達一週以上的時間,緩慢冷卻結晶,從而形成大塊的冰糖結晶。此時,冰糖的純度極高,雜質很少,且口感冰涼甜美,含一顆入化嘴中,可以生津止渴、潤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適、心滿意足。在醫治傷風感冒中,冰糖甚至還可以作為中藥的一味藥引子,這和薑紅糖或可樂紅糖的祛風散寒、發汗解表、溫胃止吐、補脾益肝和補心安神的功效,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可以穿越時間的隧道去窺探古人的智慧,體會甘蔗文化的博大精深。說到甘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中國的主要糖料作物,在所有醣類產品中,蔗糖所占的比例最大。從近些年的世界糖產量來看,蔗糖的比例大約為全球總產量的65%。關於甘蔗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相傳甘蔗原產於印度,大約在周宣王時期傳入中國南方。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辭.招魂》中曾有甘蔗汁的描述:「胹鱉炮羔,有柘漿些。」詩中所寫的「柘漿」就是甘蔗汁。
過年了,我要買根甘蔗頂門……甘蔗脆甜、多節、易分蘗,在中國閩南等地區的婚禮和除夕夜,常被用作頂門桿,寓意甜甜蜜蜜、節節高升、多子多孫……
果蔗和糖蔗是孿生兩兄弟。提及甘蔗,大家最常想到的是市面上常見的黑皮果蔗,皮薄,汁多,纖維短,清甜,脆嫩爽口,潤津止渴,是理想的生吃佳品。殊不知,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其中果蔗作為果品,用於鮮食,而糖蔗含糖量高,皮硬纖維粗,多作為工業原料,用於製糖,如紅糖和白糖。
紅糖和白糖是雙胞胎姐妹。甘蔗可以加工成紅糖和白糖,只不過是製作工藝不同。甘蔗榨汁後,加火熬製,濃縮而成的褐色固體糖糕為紅糖。當甘蔗汁經過蔗糖溶解、水分蒸發、雜質去除和化學結晶後獲得的白色結晶,即為白糖,多次溶解和結晶煉製則可以進一步生產冰糖。紅糖比白糖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還保留許多有益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甘蔗通體能用,渾身是寶。對每一根甘蔗而言,「吃乾榨盡」毫不為過。除用於榨糖和鮮食外,甘蔗的副產品應用廣泛,大有可為,比如蔗梢、蔗葉、蔗根、蔗渣、濾泥和糖蜜等均可進行綜合利用。其中:
(1)蔗梢留種栽培已成為蔗農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另外,蔗梢還可用來生產飼料、有機肥、甘蔗筍蔬菜、蔗梢汁飲品等。
(2)蔗葉既能粉碎後還田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和提高作物的產量,還可作為飼料、生產食品添加劑、製作建築建材、生產沼氣、進行生物發電和製備活性炭等。
(3)蔗根性涼,煮水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滋陰潤燥以及促進新陳代謝、改善睡眠等功效,除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4)蔗渣能製漿造紙、造板、發電、做飼料和栽培基質等。
(5)濾泥可製蔗蠟、水泥、飼料添加劑、食用菌培養料、土壤改良劑等。
(6)糖蜜可製酒精、酵母、無機溶劑、甘酸、甘油、飼料添加劑等。
甘蔗產業優勢明顯、前景廣闊、未來可期。甜蜜的甘蔗,渾身是寶,不僅能夠幸福地頂門,還能生產紅糖和白糖……吃乾榨盡,甜甜蜜蜜到永遠。
味蕾糖專家 甘蔗大文化
3000年前,釋迦牟尼佛在講《楞嚴經》時,曾對他的弟子阿難說: 「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顧名思義,世間一切眾生,只要吃了甘香甜美的食物,生命就能夠延長,而一旦吃了有毒的東西,就會走向死亡。
味蕾是最大的「糖」專家,人類自出生之日起,便對甜味有著特殊的情感。在你還是小孩子時,每當吃到味道甜美的東西,就會油然產生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這會使你牢牢記住甜的滋味,變得更加喜歡更加依戀吃甜的東西,而且這種情感將依伴終身,此生不渝。研究表明,甜味食品還能夠有效緩解心情的低落,激揚興奮的情緒。對於人體自身來說,糖能夠最直接最有效地補充人體所需能量,或者換句話說糖是最富含熱量的物質,可以快速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能量/熱量。因此,隨著人類遺傳學上愛甜、依甜和戀甜的基因不斷傳承和演化,人們在吃糖的時候,總會有一種心情愉悅、舒適安全和精神振奮的感覺。
甘蔗雖好,食用還需有度,並且切記不要食用發霉的甘蔗。眾所周知,甘蔗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是像竹子高大粗壯的果蔗。市面上水果商店所售賣的就是果蔗,其蔗莖粗大、水分含量高、纖維含量相對較低、皮薄易剝落、糖分含量較低、口感細膩,主要作為水果食用,並且不太適合用於製糖。另外一類甘蔗的莖稈相比於果蔗而言就顯得纖細些,其纖維含量高,抗風吹、抗倒伏能力較強,糖分比果蔗高出許多,適於榨糖,這一類也就是用於製糖的糖蔗了。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其斷面呈現黃色或豬肝色,散發著黴味,咬一口帶酸味、發酵酒糟味,通常是感染了節菱孢黴菌。該菌常產生一種以3-硝基丙酸為主要成分的神經毒素,一定不能食用,否則容易引起黴菌性中毒和神經中毒,輕則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則迅速出現昏迷、抽搐甚至是死亡危險。
果蔗選購時應以汁甜肉厚、蔗皮光滑、色深紫、節間較長者為佳。對於人體的健康而言,甘蔗大有裨益。甘蔗所含營養物質豐富,果蔗中鈣、磷、鐵等無機元素多,尤其是鐵的含量特別豐富,享有「補血果」的美稱。甘蔗中還含有一種名為乙醇酸的天然物質,該物質具有明顯的美容作用。其對粗細皺紋、小疤痕、皮膚色素退化等皮膚問題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甘蔗葉所含的多醣類對小鼠艾氏癌具有抑制作用。發霉變質的甘蔗,從外觀上看,光澤不好、有黴斑,尖端和切斷面有白色絮狀或絨毛狀菌絲,剖面呈淡紅色、淡黃色或棕褐色,有酸黴味,在購買時一定要格外留心。《本草彙言》記載「多食久食,善發痰火,為痰、脹、嘔、嗽之疾」,以及《本草經疏》言「胃寒嘔吐、中滿滑泄者忌之」。因此,脾胃溼寒的人不宜多吃甘蔗。
甘蔗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製作成紅糖的呢?首先,從甘蔗的種植開始介紹。傳統的甘蔗種植時節為每年的秋末冬初,將甘蔗砍伐收割後,除去梢和根,並埋藏在平坦且沒有積水的土地之下,待到來年雨水節氣的前五六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就可以搬出來,除去蔗葉,整根甘蔗或者切成雙芽莖段後進行種植,覆蓋的土層不能太厚。對於種植甘蔗的土壤也以沙壤土為佳,種植的地理位置則需要避開深山以及河流的上游,否則可能會導致榨出的糖有焦苦味。甘蔗的整個生長週期可以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和成熟期五個階段。待到甘蔗成熟,將其收割下來切碎、碾壓,去除汁液中的雜質,以小火熬煮數小時,透過蒸發作用去除其中的絕大部分水分,此時就形成了含糖量95%左右的紅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製糖工藝當屬以甘蔗為原料,採用傳統方法生產糖的海南古法製糖,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製糖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監測設備,僅僅依靠製糖師傅的肉眼觀察及心得經驗完成,製糖師傅的手藝體現在每一個環節的火候中,製成的方塊土糖,顏色為紅褐色,含在嘴裡有濃濃的香甜味。
紅糖又是如何進一步製作成白糖和冰糖的呢?人們為了追求純度更高、味道更純的蔗糖,還會對紅糖採取進一步的提純、脫色,從而生產出晶瑩剔透且精細易溶的白糖。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錄了古人用黃泥水提純蔗糖的方法,如今人們發現採用活性炭可以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其提純的蔗糖純度可以達到99.8%以上,這也就是人們日常所熟悉的白砂糖。白砂糖的純度已經非常高,但若將其「進一步純化」,可以將白砂糖變成冰糖。因此,「掛線結晶養大法」便孕育而生了,人們將熱的精煉飽和蔗糖溶液,緩緩地倒入掛有細棉線的桶中,讓蔗糖分子在結晶室中,經過長達一週以上的時間,緩慢冷卻結晶,從而形成大塊的冰糖結晶。此時,冰糖的純度極高,雜質很少,且口感冰涼甜美,含一顆入化嘴中,可以生津止渴、潤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適、心滿意足。在醫治傷風感冒中,冰糖甚至還可以作為中藥的一味藥引子,這和薑紅糖或可樂紅糖的祛風散寒、發汗解表、溫胃止吐、補脾益肝和補心安神的功效,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可以穿越時間的隧道去窺探古人的智慧,體會甘蔗文化的博大精深。說到甘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中國的主要糖料作物,在所有醣類產品中,蔗糖所占的比例最大。從近些年的世界糖產量來看,蔗糖的比例大約為全球總產量的65%。關於甘蔗的文字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相傳甘蔗原產於印度,大約在周宣王時期傳入中國南方。早在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楚辭.招魂》中曾有甘蔗汁的描述:「胹鱉炮羔,有柘漿些。」詩中所寫的「柘漿」就是甘蔗汁。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