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塑島上的守護者:大手牽小手,師生減塑GO!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開學季特談價惠JBL耳機68折起、溫控快煮杯結帳驚喜價↓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減塑行動 X 擁抱島嶼 X閱讀台灣
19篇師生守護島嶼的環保實踐故事
讓每個微小的改變,成為點亮未來的希望
當塑膠垃圾悄悄吞噬海洋,
當我們賴以維生的島嶼滿是污痕,
我們是否能做出改變讓其重現生機?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2018年發起【點亮台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計畫,
透過教師培訓、提供減塑教案及資源,將環保理念深植孩子心中,並持續擴大影響至家長、社區。
至今已與超過520所學校合作,累計24萬的師生投入,減少碳排放量近18萬公斤!
過程中有為構想課程活動腦力激盪並尋求行政支援的老師們;
有在老師背後給予強力支援與安慰的點亮計畫關懷員們;
以及努力實踐減塑行動的孩子們,共同匯成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用教育撐起一片無塑藍海
本書與【點亮台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計畫合作,
直擊教育現場,深入採訪全台北、中、南參與計畫的中小學師生減塑故事,
透過一雙雙大手牽小手,共築無塑夢想。
▋不只是減塑,更是心的轉動
不談空泛理論,而是轉變習慣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活方式;
沒有任何門檻,只問你願不願意從自身開始發揮影響力。
透過聽見海洋的心聲、看見生命的苦痛,
讓一顆顆純淨的心轉動,付出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描繪永續未來的藍圖
用雙手撿拾、用真心守護,為這片土地寫下最溫暖的承諾。
透過一群人的努力,期望未來能徹底終結塑膠災難,
讓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生命因塑膠而受到傷害。
?? ?? ?? ???? ?????? ???? ?? ?? ?? ???? ??
這是一本與生命、環境深層對話的書;
也是一本寫給老師、學生、家長與社會大眾的綠生活指南,
帶你看見──教育是啟動改變的開始,更是點亮希望的光芒。
本書記錄教師與學生攜手走過的減塑歷程,
他們翻轉習慣,從課程中啟動實踐,用一個個小改變,
匯成守護海洋與島嶼的大願。
教室到海洋的距離有多遠?
只在心與心之間。
? 環境守護者們的真誠推薦 ?
林東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柯金源|台灣環境紀錄片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
陳人平|海湧工作室執行長
陸曉筠|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署長
張明文|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張芷睿|無肉市集創辦人
黃之揚|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依首字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19篇師生守護島嶼的環保實踐故事
讓每個微小的改變,成為點亮未來的希望
當塑膠垃圾悄悄吞噬海洋,
當我們賴以維生的島嶼滿是污痕,
我們是否能做出改變讓其重現生機?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自2018年發起【點亮台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計畫,
透過教師培訓、提供減塑教案及資源,將環保理念深植孩子心中,並持續擴大影響至家長、社區。
至今已與超過520所學校合作,累計24萬的師生投入,減少碳排放量近18萬公斤!
過程中有為構想課程活動腦力激盪並尋求行政支援的老師們;
有在老師背後給予強力支援與安慰的點亮計畫關懷員們;
以及努力實踐減塑行動的孩子們,共同匯成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用教育撐起一片無塑藍海
本書與【點亮台灣‧點亮海洋】校園減塑計畫合作,
直擊教育現場,深入採訪全台北、中、南參與計畫的中小學師生減塑故事,
透過一雙雙大手牽小手,共築無塑夢想。
▋不只是減塑,更是心的轉動
不談空泛理論,而是轉變習慣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生活方式;
沒有任何門檻,只問你願不願意從自身開始發揮影響力。
透過聽見海洋的心聲、看見生命的苦痛,
讓一顆顆純淨的心轉動,付出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描繪永續未來的藍圖
用雙手撿拾、用真心守護,為這片土地寫下最溫暖的承諾。
透過一群人的努力,期望未來能徹底終結塑膠災難,
讓這個世界,不再有任何生命因塑膠而受到傷害。
?? ?? ?? ???? ?????? ???? ?? ?? ?? ???? ??
這是一本與生命、環境深層對話的書;
也是一本寫給老師、學生、家長與社會大眾的綠生活指南,
帶你看見──教育是啟動改變的開始,更是點亮希望的光芒。
本書記錄教師與學生攜手走過的減塑歷程,
他們翻轉習慣,從課程中啟動實踐,用一個個小改變,
匯成守護海洋與島嶼的大願。
教室到海洋的距離有多遠?
只在心與心之間。
? 環境守護者們的真誠推薦 ?
林東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柯金源|台灣環境紀錄片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
陳人平|海湧工作室執行長
陸曉筠|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署長
張明文|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張芷睿|無肉市集創辦人
黃之揚|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 共同創辦人&執行長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依首字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目錄
推薦序
點燃教育的心光,照亮永續的未來──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張明文
走進守護者們用雙手鋪成的減塑之路──海湧工作室執行長 陳人平
成為改變世界的微光──無肉市集創辦人 張芷睿
Chapter 1緣起:守護海洋,共創永續未來
守護海洋,共創永續未來
Chapter 2先行者:引領無塑新時代
呵護萬物生靈,從隨手減塑開始|新北市海山國小老師 楊東錦
傳遞信念火種,減塑工作變使命|新北市海山國小老師 陳雅婷
讀懂無法言說的心聲,堅持讓改變發生|高雄市汕尾國小老師 駱蕾蕾
成為改變環境的影響力|高雄市文府國小老師 王麗姿
令群星閃耀的溫柔推手|大高雄區關懷員 蔡麗繡
Chapter 3行動家:締造綠色未來
微小的善,串起生命的不一樣|新竹縣竹北國中老師 溫偉柔
跑一場永不止步的減塑馬拉松|台中市僑孝國小老師 黃俊傑
減塑教育是用心感動另一顆心|台中市鎮平國小老師 徐培嘉
一起成為守護環境的好朋友|台南市新泰國小護理師 蕭淑美
遇難不退減塑初心|高雄市八卦國小老師 陳莉羚
Chapter 4 耕耘者:培養減塑仁心
拉近孩子與自然的距離|台北市葫蘆國小老師 陳璟儷
讓稚嫩的善心萌芽|桃園市溫格爾幼兒園園長 楊淳珠
看見孩子的亮點,在減塑中教學相長|新竹市竹蓮國小老師 吳素珠
每天「一點點」,減塑立大功|台中市龍津國小老師 蕭自皓
品格養成的最佳課堂|屏東縣忠孝國小老師 張玉梅
所有微小的付出,都是點亮孩子的未來|台東縣富山國小利吉分校老師 唐怡
Chapter 5守護者:傳承希望的新一代
飛向未來的海洋之星|高雄市文府國小畢業學生 錢沛祺
堅持減塑生活的決心|台南市新泰國小學生 蘇韋壬
不只是作業,是許下更好的明天|台北市仁愛國小老師柯麗珠,學生陳蔓而、吳安晴、黃庭瑄
點燃教育的心光,照亮永續的未來──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張明文
走進守護者們用雙手鋪成的減塑之路──海湧工作室執行長 陳人平
成為改變世界的微光──無肉市集創辦人 張芷睿
Chapter 1緣起:守護海洋,共創永續未來
守護海洋,共創永續未來
Chapter 2先行者:引領無塑新時代
呵護萬物生靈,從隨手減塑開始|新北市海山國小老師 楊東錦
傳遞信念火種,減塑工作變使命|新北市海山國小老師 陳雅婷
讀懂無法言說的心聲,堅持讓改變發生|高雄市汕尾國小老師 駱蕾蕾
成為改變環境的影響力|高雄市文府國小老師 王麗姿
令群星閃耀的溫柔推手|大高雄區關懷員 蔡麗繡
Chapter 3行動家:締造綠色未來
微小的善,串起生命的不一樣|新竹縣竹北國中老師 溫偉柔
跑一場永不止步的減塑馬拉松|台中市僑孝國小老師 黃俊傑
減塑教育是用心感動另一顆心|台中市鎮平國小老師 徐培嘉
一起成為守護環境的好朋友|台南市新泰國小護理師 蕭淑美
遇難不退減塑初心|高雄市八卦國小老師 陳莉羚
Chapter 4 耕耘者:培養減塑仁心
拉近孩子與自然的距離|台北市葫蘆國小老師 陳璟儷
讓稚嫩的善心萌芽|桃園市溫格爾幼兒園園長 楊淳珠
看見孩子的亮點,在減塑中教學相長|新竹市竹蓮國小老師 吳素珠
每天「一點點」,減塑立大功|台中市龍津國小老師 蕭自皓
品格養成的最佳課堂|屏東縣忠孝國小老師 張玉梅
所有微小的付出,都是點亮孩子的未來|台東縣富山國小利吉分校老師 唐怡
Chapter 5守護者:傳承希望的新一代
飛向未來的海洋之星|高雄市文府國小畢業學生 錢沛祺
堅持減塑生活的決心|台南市新泰國小學生 蘇韋壬
不只是作業,是許下更好的明天|台北市仁愛國小老師柯麗珠,學生陳蔓而、吳安晴、黃庭瑄
試閱
拉近孩子與自然的距離──台北市葫蘆國小老師 陳璟儷
「來,一人一支夾子一個袋子,我們一起來撿垃圾!接下來這五個禮拜,我們來看看,學校裡有多少藏在角落的垃圾!撿到拿回來,可以換集點卡。」我向四年級的學生宣布「追查角落怪塑」正式開始。
「如果在校外有撿垃圾,也可以請爸爸媽媽拍照傳給老師喔!你們想撿就撿,多撿老師會很開心,但不撿也沒關係,老師不會處罰。」我向學生強調,這是自主學習 活動,在課堂時間外,依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台下學生半是興奮,半是猶疑地接下「消滅角落怪塑」的「武器」。我從學生眼中,看出他們心中的問號。其實對我來說,這次的活動,我也懷著問號,因為這是我從沒嘗試過的形式--「先行動,再教理念」。
先行動、再理念的豐碩成果
以往帶學生做環境教育,我都會先幫他們上完整的理念課,從觀念到實例,一一講解,再帶他們體驗設計的活動。這一套教學流程,我實行了超過五年。但這一年,由於時間不夠,只能「先做再說」。我只上了一堂核心課程,就把夾子發了下去。這次只上了一堂課,還沒完整跟他們介紹塑膠垃圾對海洋的危害,他們會不會沒有動力?
我的種種擔憂,在活動推行的第二天,就煙消雲散了。
「老師老師,你看我撿了這麼多!」第二天午休時間剛過,就有學生得意地拿著滿滿一袋垃圾來找我。「才一天你就撿了這麼多,很厲害耶!」學生回答:「不是我一個人撿的啦,我們覺得很好玩,就三四個人下課一起去探險,老師你知道嗎,圍牆旁邊的樹叢,垃圾超多的!」
又過了幾天,我開始收到家長傳的LINE訊息,孩子們回到家或是假日出遊,依然熱衷於撿垃圾的照片記錄,如雪片般飛來,讓我非常振奮。我才發現「先行動、再理念」,對孩子們來說更加容易。回想我收到畢業生寫的卡片,超過十張談到我帶他們做的減塑行動。我只教他們兩年,減塑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很驚訝他們是如此印象深刻。
環保是從小深植內心的記憶
再仔細回顧這幾年推廣環境教育的種種,我突然發現,原來我也是「先行動、再理念」的人呀!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住在基隆,40幾年前的基隆,還是個鄉下地方。我每天就在基隆河畔玩耍,抓魚、抓蝦、爬樹??可以說是在大自然包圍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我對大自然的感情,不用刻意學習,而是從小就深植在我的身體與心靈記憶中。
也是因著這份對自然環境的親近感,我大學就讀景觀設計科系,學習與環境相關的課程,例如國家公園規劃、都市規劃等等。攜帶環保餐具這件事,早在30年前大學時期就開始做了。畢業後我選擇投入教職,認定這是我一生的志業。我將熱愛的環境議題、減塑,融入我教的各門小學課程中,國語、數學、社會、綜合科??都可以相互融合。我到台北市葫蘆國小任教後,遇見一群生命教育工作坊的夥伴。我從以往一個人埋頭設計教案,變成工作坊的一份子。
「點亮台灣.點亮海洋」計畫第一屆開辦時,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但那幾年間,我因為家庭因素留職停薪,沒辦法全力投入。暫別職場的時光,我也沒有停止關注推廣減塑教育的發展,我感受到參與計畫最棒的是:「真的是有一群人的力量,有師長的教導,這是最大的差別!」所以當我整頓好重回職場時,我已經準備好,要積極投入點亮計畫。
感動他人,形成善的迴圈
在環境教育領域可以說是「科班出身」的我,觀察學生後得出一個相當重要的結論:減塑議題要從家裡開始。
校園生活中,學生其實不太有機會製造垃圾。中午就是營養午餐,下課也就一間福利社,那塑膠垃圾又都是從哪裡產生呢?這是因為「有塑」行為,多半是在校外、在家庭生活中,這就是推廣減塑的困難之處。
於是我教導學生,希望他們把減塑的概念帶回家。我曾經在上完理念課後,推廣吃「不塑早餐」,我請家長幫孩子們準備不會用到塑膠包材及塑膠餐具的早餐。校外教學時,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帶「不塑午餐」。坦白說,家長們並不是全都樂於接受,曾有家長對我說:「我們平常工作、照顧小孩就已經很忙,可以不要再給我們出這麼麻煩的作業嗎?」家長的反彈,像是一桶冷水,潑在我一片熱忱的心上。但同時,也讓我靜下來反思。
在校園外的落實,確實很重要,但如果因為家長不願全力配合,就停止推廣,對環境能有什麼改變嗎?孩子回到家又打回原樣,這樣真的能將減塑理念深植在孩子心中嗎?而時機就是這麼剛好,因緣際會之下,沒時間上理念課的這一屆,我直接啟動「追查角落怪塑」夾垃圾活動,這次我特別強調自主學習:「不是一定要參加,有參加就鼓勵。」在比較輕鬆的情況下,孩子們更樂於分享,更願意積極主動,家長也比較沒有壓力。
這項幾乎沒有門檻的活動還有一個好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公平參與的機會。不管成績好壞、家長支不支持,只要在學校,都可以參加夾垃圾活動,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成就感。
「能夠在學科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是優異的孩子,但對減塑教育的課程有體驗跟感受,卻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的。」我想起一些成績好又認真的學生,透過努力練習,獲得國語文朗讀比賽第一名,這當然可喜可賀,但這是他個人的成就,班上其他同學無法一同感受。減塑就不一樣了,全班一起做活動,即使是學業表現沒那麼亮眼的孩子,也可以在積極投入減塑中被鼓舞:「原來我是一個好棒的孩子,我也有很厲害的地方!」我發現孩子不同的亮點,而善良就是他的優勢,這個正向的增強會帶動身邊的同學,讓孩子更有自信,形成善的迴圈。
其中有一個特殊生小宇,讓我特別感動。小宇是有亞斯的孩子,對事物特別執著。有一次我們到動物園校外教學,中間穿插20分鐘撿垃圾的活動。小宇的阿嬤帶著他,特別準備了桶子來裝垃圾。但那天下著滂沱大雨,我看場地太濕了,正猶豫要不要取消撿垃圾的活動之際,活動組的志工媽媽傳照片給我,原來當大雨暫歇,小宇就穿著雨衣跑去夾垃圾了!
執著的小宇,認定夾垃圾是自己的任務,做起來不喊苦不喊累,也把減塑的理念帶回家,爸媽和阿嬤都很配合。
減塑,啟動愛與同理的心
.....
「來,一人一支夾子一個袋子,我們一起來撿垃圾!接下來這五個禮拜,我們來看看,學校裡有多少藏在角落的垃圾!撿到拿回來,可以換集點卡。」我向四年級的學生宣布「追查角落怪塑」正式開始。
「如果在校外有撿垃圾,也可以請爸爸媽媽拍照傳給老師喔!你們想撿就撿,多撿老師會很開心,但不撿也沒關係,老師不會處罰。」我向學生強調,這是自主學習 活動,在課堂時間外,依照自己的意願進行。台下學生半是興奮,半是猶疑地接下「消滅角落怪塑」的「武器」。我從學生眼中,看出他們心中的問號。其實對我來說,這次的活動,我也懷著問號,因為這是我從沒嘗試過的形式--「先行動,再教理念」。
先行動、再理念的豐碩成果
以往帶學生做環境教育,我都會先幫他們上完整的理念課,從觀念到實例,一一講解,再帶他們體驗設計的活動。這一套教學流程,我實行了超過五年。但這一年,由於時間不夠,只能「先做再說」。我只上了一堂核心課程,就把夾子發了下去。這次只上了一堂課,還沒完整跟他們介紹塑膠垃圾對海洋的危害,他們會不會沒有動力?
我的種種擔憂,在活動推行的第二天,就煙消雲散了。
「老師老師,你看我撿了這麼多!」第二天午休時間剛過,就有學生得意地拿著滿滿一袋垃圾來找我。「才一天你就撿了這麼多,很厲害耶!」學生回答:「不是我一個人撿的啦,我們覺得很好玩,就三四個人下課一起去探險,老師你知道嗎,圍牆旁邊的樹叢,垃圾超多的!」
又過了幾天,我開始收到家長傳的LINE訊息,孩子們回到家或是假日出遊,依然熱衷於撿垃圾的照片記錄,如雪片般飛來,讓我非常振奮。我才發現「先行動、再理念」,對孩子們來說更加容易。回想我收到畢業生寫的卡片,超過十張談到我帶他們做的減塑行動。我只教他們兩年,減塑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很驚訝他們是如此印象深刻。
環保是從小深植內心的記憶
再仔細回顧這幾年推廣環境教育的種種,我突然發現,原來我也是「先行動、再理念」的人呀!
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住在基隆,40幾年前的基隆,還是個鄉下地方。我每天就在基隆河畔玩耍,抓魚、抓蝦、爬樹??可以說是在大自然包圍的環境中成長。所以我對大自然的感情,不用刻意學習,而是從小就深植在我的身體與心靈記憶中。
也是因著這份對自然環境的親近感,我大學就讀景觀設計科系,學習與環境相關的課程,例如國家公園規劃、都市規劃等等。攜帶環保餐具這件事,早在30年前大學時期就開始做了。畢業後我選擇投入教職,認定這是我一生的志業。我將熱愛的環境議題、減塑,融入我教的各門小學課程中,國語、數學、社會、綜合科??都可以相互融合。我到台北市葫蘆國小任教後,遇見一群生命教育工作坊的夥伴。我從以往一個人埋頭設計教案,變成工作坊的一份子。
「點亮台灣.點亮海洋」計畫第一屆開辦時,我就是其中的一員。但那幾年間,我因為家庭因素留職停薪,沒辦法全力投入。暫別職場的時光,我也沒有停止關注推廣減塑教育的發展,我感受到參與計畫最棒的是:「真的是有一群人的力量,有師長的教導,這是最大的差別!」所以當我整頓好重回職場時,我已經準備好,要積極投入點亮計畫。
感動他人,形成善的迴圈
在環境教育領域可以說是「科班出身」的我,觀察學生後得出一個相當重要的結論:減塑議題要從家裡開始。
校園生活中,學生其實不太有機會製造垃圾。中午就是營養午餐,下課也就一間福利社,那塑膠垃圾又都是從哪裡產生呢?這是因為「有塑」行為,多半是在校外、在家庭生活中,這就是推廣減塑的困難之處。
於是我教導學生,希望他們把減塑的概念帶回家。我曾經在上完理念課後,推廣吃「不塑早餐」,我請家長幫孩子們準備不會用到塑膠包材及塑膠餐具的早餐。校外教學時,我希望家長能讓孩子帶「不塑午餐」。坦白說,家長們並不是全都樂於接受,曾有家長對我說:「我們平常工作、照顧小孩就已經很忙,可以不要再給我們出這麼麻煩的作業嗎?」家長的反彈,像是一桶冷水,潑在我一片熱忱的心上。但同時,也讓我靜下來反思。
在校園外的落實,確實很重要,但如果因為家長不願全力配合,就停止推廣,對環境能有什麼改變嗎?孩子回到家又打回原樣,這樣真的能將減塑理念深植在孩子心中嗎?而時機就是這麼剛好,因緣際會之下,沒時間上理念課的這一屆,我直接啟動「追查角落怪塑」夾垃圾活動,這次我特別強調自主學習:「不是一定要參加,有參加就鼓勵。」在比較輕鬆的情況下,孩子們更樂於分享,更願意積極主動,家長也比較沒有壓力。
這項幾乎沒有門檻的活動還有一個好處: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公平參與的機會。不管成績好壞、家長支不支持,只要在學校,都可以參加夾垃圾活動,感受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成就感。
「能夠在學科上真正有成就的,往往是優異的孩子,但對減塑教育的課程有體驗跟感受,卻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的。」我想起一些成績好又認真的學生,透過努力練習,獲得國語文朗讀比賽第一名,這當然可喜可賀,但這是他個人的成就,班上其他同學無法一同感受。減塑就不一樣了,全班一起做活動,即使是學業表現沒那麼亮眼的孩子,也可以在積極投入減塑中被鼓舞:「原來我是一個好棒的孩子,我也有很厲害的地方!」我發現孩子不同的亮點,而善良就是他的優勢,這個正向的增強會帶動身邊的同學,讓孩子更有自信,形成善的迴圈。
其中有一個特殊生小宇,讓我特別感動。小宇是有亞斯的孩子,對事物特別執著。有一次我們到動物園校外教學,中間穿插20分鐘撿垃圾的活動。小宇的阿嬤帶著他,特別準備了桶子來裝垃圾。但那天下著滂沱大雨,我看場地太濕了,正猶豫要不要取消撿垃圾的活動之際,活動組的志工媽媽傳照片給我,原來當大雨暫歇,小宇就穿著雨衣跑去夾垃圾了!
執著的小宇,認定夾垃圾是自己的任務,做起來不喊苦不喊累,也把減塑的理念帶回家,爸媽和阿嬤都很配合。
減塑,啟動愛與同理的心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