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_楊定一喚醒自癒力

向星而生:人類突破極限、飛向太空的故事

Space: The Human Story
  • 79 458
    580

活動訊息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內容簡介

在浩瀚宇宙前,人類既渺小又偉大
這是關於我們的故事

NASA即將重啟睽違五十年的載人探月飛行,民間企業也競相投入太空旅行。登陸月球、定居火星、遨遊太空,彷彿指日可待。
然而真是如此嗎?
為什麼五十年來都不再有人登上月球?
為什麼無繫繩太空漫步的完美畫面不復再現?

在太空飛行開啟新紀元的時刻,我們有必要回望過去,回首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上太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本書作者提姆·皮克是第一位來自英國的歐洲太空總署太空人,曾在國際太空站駐留186天,並完成太空漫步。他以親身經歷回望前輩的生命歷程,用真正飛過的太空人視角,寫下這部跨越六十年的人類太空探索群像。
從冷戰時期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到國際太空站的合作時代;從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到尼爾・阿姆斯壯踏上月球的歷史時刻;從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作為第一位女性太空人的孤獨旅程,到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悲劇……

你會看到這些出乎意料的細節:
 要通過評論一張白紙的測驗,才能獲選成為太空人?
 要在巴士旁邊解放膀胱,才能登上發射臺?
 夾帶一塊鹹牛肉三明治上太空,會引起怎樣的軒然大波?
 修復太空站,靠的竟然是園藝工具和釣魚竿?
 坐上火箭頂端,要承受多麼巨大的衝擊力?
 踏入純粹的真空,會感受到怎樣的寧靜?
你也會看到,太空人不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而是會恐懼、失落、妒忌、玩鬧、叛逆的普通人。但也正是這些與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朝著明知的危險勇敢邁進,人類才有機會不斷突破已知的邊界。

這不是一本冰冷的科技史,而是關於勇氣、恐懼、犧牲與夢想的真實故事。
仰望星空,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勝利的榮耀、科技的突破、疆域的拓展,更是人類探尋未知的脆弱與偉大。

名人推薦

太空時代轉瞬即至,《向星而生》帶我們了解太空發展史的歷程,值得一讀!
——孫維新,中原大學物理系講座教授、《科學人》總編輯、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讀完這本書,再看《阿波羅十三號》、《太空使命》等與太空探測有關的影片,其中劇情都變得活靈活現,彷彿自己就是劇中角色一般。不僅如此,影劇中許多看似不重要的畫面與瞬間,都變得合理,有時讓人會心一笑,有時是由衷的尊敬!
——吳昌任,南湖高中地球科學教師

一本非凡的書,適合所有人。即使你對太空不感興趣,只要你對人的故事、對人性感興趣,你一定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BBC早餐》

一部令人屏息的太空人類史。
——英國《每日鏡報》

一本引人入勝、細節豐富、妙趣橫生的作品,取材於深入的研究。皮克訪談了七位阿波羅太空人、俄羅斯宇航員及其他太空技術人員,再融入他豐富的親身經驗。本書揭開了太空的真實面貌:奉獻與犧牲、政治與荒謬、實務與危險、榮耀與名聲,以及重返正常生活的調適。
——英國《i報》

最精采的一本書……提姆・皮克既是歷史學家,也是太空百科全書。
——羅利・史都華(Rory Stewart),《走過夾縫地帶》作者,英國前外交官、主持人、學者

這本書精采絕倫,是千載難逢的佳作。適合全家人一起閱讀的好書。
——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英國主持人、電視製作人

太空旅行的聖經。
——克里斯・莫爾斯(Chris Moyles),英國主持人、作家

作者

提姆・皮克(Tim Peake)
英國暢銷書作家,曾是英國陸軍航空隊軍官、阿帕契直升機試飛員,飛行時間超過3,000小時。2009年,皮克從8,0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位來自英國的歐洲太空總署太空人。在受訓期間,他曾在洞穴中生活七天,在水下實驗室生活十二天。
2015年12月,皮克前往國際太空站執行任務。在太空的186天,他進行超過250項科學實驗,完成太空漫步修復電力系統,並在跑步機上參加了倫敦馬拉松。
返回地球後,皮克成為STEM教育大使、英國王子信託基金和童軍協會的代言人,持續透過演講、寫作和教育活動,鼓勵年輕世代投入科學與探索。

譯者

姚若潔
臺北人,臺灣大學昆蟲學碩士,英國布萊頓大學藝術與傳達博士候選人,現專事翻譯與寫作,科普翻譯經驗逾二十年。以《為什麼要睡覺?》、《解密黑洞與人類未來》獲吳大猷科普獎翻譯類佳作。著有長篇科幻奇幻小說《發光白鳥的洞穴》。深受各式跨領域的研究與溝通所吸引,視翻譯為促進跨界溝通的有效途徑。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成為太空人
第一批英雄/搶占天空的競賽/極限考驗/太空狗的一生/完美的身體

第二章 地面受訓
駕駛磚塊降落/舒適的熟悉感/水星七傑的工作/一萬種可能/寂靜的房間/燃燒的發射臺

第三章 獲得飛行資格
「我們將要前進!」/沒上過太空的太空人/死亡或是榮耀/紅隊與黃金隊/錯的性別

第四章 離開地球表面
發射臺上打瞌睡/黑暗中升空/「一切都在飄浮」/等不及了/清澈的藍天

第五章 在太空中工作
開拓者與白老鼠/倒楣的日子/三明治夾帶事件/瑣碎的差事/園藝工具與釣魚竿/合作與碰撞/窗外的世界

第六章 出艙活動
那張海報/膨脹的太空衣/「我不回去了!」/與章魚搏鬥/永恆的一步/踏入純白

第七章 重返地球
消失的幾分鐘/聽圓舞曲降落/魔鬼機器/下墜之路/不祥的空白/無法理解的祕密

後記
致謝
參考書目

試閱

清澈的藍天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七日,雷根總統宣布了NASA「太空教師計畫」,打算在一九八六年派遣一名教師隨太空梭機組人員一同飛行。雷根宣稱:「當太空梭升空時,整個美國都會想起,教師和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對於我們的孩子和國家,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一課了。」
共有一萬一千名教師送交了申請。接下來的一年,他們經過篩選,留下十名決選者在詹森太空中心接受測試與評估。最終獲選者在一九八五年七月由布希副總統宣布。主要獲選者是來自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中學的歷史與社會科學教師克莉絲塔.麥考利芙,候補人選則是來自愛達荷州麥考爾市麥考爾—唐納利小學的科學與英文教師芭芭拉.摩根。
麥考利芙獲准休假一年接受訓練,結訓後被指派加入挑戰者號太空梭STS-51L任務的六人團隊。這次任務將搭載三項由學生設計的實驗,其中一項研究雞胚胎在太空中的發育,一項探討失重環境對晶粒形成及金屬強度的影響,最後一項研究半透膜如何用於引導晶體生長。麥考利芙將在任務第六天,透過衛星和公共電視網從太空中講授兩堂課,分別在午休前和午休後。麥考利芙形容這次任務是「終極田野調查」。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在那個晴朗但極為寒冷的清晨,麥考利芙帶著燦爛的笑容,與一支才華洋溢、資歷豐富的團隊登上挑戰者號。STS-51L任務專家包括:茱迪斯.蕾斯尼克,她於一九八四年搭乘發現號太空梭首航,成為第二位進入太空的美國女性;鬼塚承次,這是他的第二次太空梭任務,他也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亞裔美國人;羅納德.麥克內爾,一九七八年加入NASA,是第二位進入太空的非裔美國人,這也是他第二次執行太空梭任務。STS-51L的酬載專家是格里高利.賈維斯,一位已參與太空人計畫兩年的科學家。任務指揮官是迪克.斯科比,他曾於一九八四年執行第五次挑戰者號任務,成功修復發生故障的「太陽極大期」衛星,從而確立了太空梭作為衛星維護工具的重要能力。駕駛員則是前海軍試飛員麥可.史密斯,這是他的首次執飛任務。
這次發射自然引起美國各學校的熱烈關注,他們透過大規模的推廣計畫激發學生的興趣。機組人員登上太空梭時,西岸正值清晨,學生們大多還在上學路上;但東岸學生已準備就緒,坐在學校電視前,其中康科德中學的學生尤為興奮。麥考利芙的一小群學生被帶到卡納維爾角,現場參觀發射,其他學生則戴著紙做的派對帽,在學校餐廳觀看直播。
他們目睹挑戰者號在一片清澈的藍天下離開發射臺。儘管這樣的畫面已經播出過很多次,但看到太空梭緊緊抓著神殿建築一般的橘色外燃料箱,不斷向天空飛升,依然令人驚嘆敬畏不已。
發射過程順利進行了一分多鍾。約七十秒時,太空梭接近一萬四千公尺高度,地面控制中心聽到迪克.斯科比說:「恢復最大推力。」
之後,太空梭的語音紀錄器只記錄下麥可.史密斯的一句:「哎呀。」
一秒鐘後,太空梭爆炸解體。
乘員艙在爆炸中被推升得更高,從一萬八千三百公尺墜落,以時速四百公里撞擊海面。艙體落入卡納維爾角以東約二十五公里處,沉入海面下二十五公尺。海軍潛水員花了六週才找到它。有人形容它像一團揉皺的鋁箔球。挑戰者號的殘骸在接下來十多年,仍不斷被沖上佛羅里達州海灘。
由前司法部長威廉.羅傑斯帶領的獨立事故調查委員會認定,這場災難的技術性肇因是O形環在嚴寒天氣下失效,並且在此之前,太空梭已發生過十三次因O形環問題差點出事的事件。報告指出,NASA 工程師曾警告一月清晨的天氣過冷(事實上那天遇到發射日前所未有的低溫),並建議延期發射。但NASA 似乎過度執著於達成飛行目標,即每年二十四次發射,以此證明太空梭作為美國唯一的太空貨運與載人飛行器的合理性,因而忽視延期建議。挑戰者號如期發射,結果發生爆炸。
這是又一個鮮明的例子,顯示軍官與士兵、上司與下屬、行政主管與工作執行者之間永恆的鴻溝。決策者有權判斷何為可接受的風險,但直接面對風險的卻不是他們,而是那些被綁在火箭頂端座位上的人,那些在所有人都退到安全距離後、仍留在發射臺上的人。
經歷挑戰者號的損失,太空梭計畫再也無法恢復元氣。計畫的規模縮小,一直以來的輕率自信也隨之消失、一去不回。二○○三年哥倫比亞號事故(我們稍後會提到),宣告整個計畫的終結。但哥倫比亞號的悲劇發生在重返大氣層之時,因此相對更為遙遠,即時觀眾也較少,因此帶來的衝擊相對較小。挑戰者號帶來的慘痛記憶,令整個世代的人都難以釋懷,是因為它發生在發射過程中、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尤其是,它發生在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特別受邀而來的學童眼前。
發射的風險,太空人一直都清楚知道。這是太空人在訓練與工作過程中,不斷自我調適與接受的現實。然而現在,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這樣的風險,就連孩子也不例外。
災難發生後,有報導指出,孩童夢見爆炸、火災、受傷和死亡。我們常說太空飛行能鼓勵下一代勇於追夢,可不是這個意思。然而,風險確實是太空飛行的一部分,你能說不是嗎?一九九九年發表於《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兒童對挑戰者號災難的反應中,大多數創傷症狀在十四個月內「顯著減退」,但「青少年對未來的期望下降」變得嚴重。研究對象中的一名男孩說:「我開始一直焦慮,『不存在』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他當時只有八歲。
這是挑戰者號教給我們的其中一課:所有人一起上路,風險不可避免。然而這就是太空飛行,其本質會帶給人類的風險始終存在。事實上,太空飛行與風險的關係,正是其之所以偉大的部分理由,甚至可以說是激勵人心的一部分力量。太空飛行的核心,正在於那些願意親身冒險、向地球邊界以外探索的人;而每每看到他們登上火箭,我們心中油然生起的敬意,也正來自於他們邁出這一步的勇氣與氣魄。
不過,這些風險是可以控制的。而在挑戰者號事件上,NASA 顯然未能善盡降低風險的責任。
接下來,NASA 經歷了長時間的冷靜反省與全組織自我檢討。在STS-51L任務後,二十多年間,再也沒有平民搭乘過太空梭。一直到二○○七年,帶著某種修復意義,當年作為麥考利芙候補人選的芭芭拉.摩根才重新接受訓練,並作為任務專家和機械臂操作員,參加了前往國際太空站的STS-118組裝任務。在那之後,摩根回到樹城州立大學任教。NASA 原本希望太空梭軌道飛行計畫至少運作到二○二○年,但在二○一○年哥倫比亞號災難調查報告的建議下,太空梭正式退役,計畫也告終止。
在挑戰者號殘骸中,唯一完整保存的物品是一顆足球。這是鬼塚承次女兒中學球隊使用的球,他原本打算將它帶上太空。這顆足球後來被送還給她,她又將它捐給母校清湖中學的挑戰者號紀念展。三十年後,NASA太空人謝恩.金布羅的女兒也就讀清湖中學,他請求攜帶這顆球一起前往執行國際太空站的任務。在太空中,他拍下這顆球飄浮在穹頂觀測艙窗戶之間的照片。這是一幅令人動容且帶有抵抗精神的畫面:鬼塚遺落的球,被人撿起、帶上、繼續前行。
挑戰者號STS-51L任務的乘員未能到達卡門線。因此,按官方定義,訓練多年但首次執飛的麥可.史密斯,並不能算是已飛太空人。邁克.穆萊恩等人強烈主張,NASA應該在事故後修正定義。畢竟,對史密斯和參與那次任務的每個人來說,這是真確的事實:他們登上了太空梭,為發射做好準備,並且清楚知道其中風險。
但他們依然堅定地登了上去。
穆萊恩認為,只要火箭的固定螺栓一鬆,就應該算是已飛太空人。
我認同他的看法。
而且,挑戰者號事故發生時,我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學生。我看到那個新聞畫面,和朋友分享了深刻的震撼,也和老師與家人談論過這起事件。我完全理解《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研究中,一位十八歲受訪者的感受。他說:「每當天空出現發射當天的那種藍,我總會想起挑戰者號。」
他補充道:「但是,你總會恢復過來,繼續前行。」
身為一名太空人,我也對此深信不疑。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68631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將於 2025/12/05 開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