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大木作小學徒

  • 79 356
    45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本所有建築人與懷抱著蓋屋夢想的人,都會喜歡也應該閱讀的書籍。」──從清華高材生到木工小學徒,作者在宜蘭跟著兩位性格南轅北轍的老篩學習「大木作」,親身體會古蹟修復現場的酸甜苦辣鹹!
★搭配手繪圖解、全彩照片,紀錄了一趟實踐夢想的木工修行之旅──阮慶岳、孫仁鍵、陳明忠、蔡致蕙各界熱血推薦!

從清華高材生到木工小學徒
在宜蘭古蹟修復現場的一千多個日子
親身體會木屑裡的酸甜苦辣鹹

為了打造自己的家園,邱椏峻來到宜蘭,跟著兩位性格南轅北轍的老篩學習日治時期老屋修復──從房屋結構到門窗、內裝,過程嚴謹而細膩,猶如對建築進行一次次斷層掃描。

然而,他很快就發現,體制裡的知識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偌大鴻溝。在這裡,學校教的三角函數不夠用,殘破的磚牆上,支楞不出圖紙上的三角形。考過的木工證照沒有用,沒有人教過怎麼把窗斗、門斗固定在牆內……於是他從扛木梯、備工具奔走打雜的小學徒開始,追著不知週休二日,有工作就沒休息的師傅和師兄,從頭學起。

他曾在屋頂工作時意外踏破木板、將自己吊在半空中掙扎,也曾一錘打裂了左手的拇指骨……儘管身體的疼痛、錯綜難解的人際關係,使得放棄的念頭不時在耳邊念叨,但是深感一切來之不易的他,仍咬牙看向前方。縱然不知荊棘險阻還有多遠,他仍希望自己能握緊鐵鎚,多堅持一會──

「用時間與雙手創造東西的喜悅與滿足難以言喻,我不曉得這份熱情是否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希望自己可以多堅持一會。再把自己所知所學完整交接給下一位年輕人之前,只好不斷提醒自己,要拿好自己的鐵鎚。」

★搭配手繪圖解、全彩照片,一趟實踐夢想的木工修行之旅!
★各界熱血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阮慶岳╱建築師、小說家:「一本所有建築人與懷抱著蓋屋夢想的人,都會喜歡也應該閱讀的書籍。」
★孫仁鍵╱軸組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寫實、有趣又帶點辛酸──不僅忠實記錄了匠師工作的樣貌,也呈現了匠師生活饒富趣味的一面。」
★陳明忠╱建築與文化資產工作者:「我們社會欠缺幫助平行世界互相了解與溝通的跨域者;需要更多的人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跨越你曾經,也是唯一的環境,到另一個領域去練功。」
★蔡致蕙╱林也小院女主人:「在木構造的結構上,實際地反覆來回攀爬搭蓋,才真切地以身體及生命去感受結構的韌度與承載。」

作者

邱椏峻

1992年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於同校就讀工程管理研究所,卻在念了一年碩士之後,毅然休學。之後走入台灣與世界的田壤與山林,亦尋訪各處海洋與小島,最遠去到了南半球最靠近南極的海岸。

懷著在家鄉土地親手建造自己的家園的夢想,回到台灣後學習自然建築,之後又轉向神祕的傳統大木工藝取經。工地打滾數年,現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大木師傅。

「我喜歡木頭、喜歡蓋房子這件事沒有契機,就是正好碰上了,因為喜歡所以多花了些時間探尋,不敢說這輩子就栽在木工上了,至少要把自己的房子蓋出來。」──邱椏峻

目錄

推薦語╱阮慶岳
  推薦序╱ 時間的工匠── 一名木工學徒的探索之旅 孫仁鍵
  推薦序╱重拾古老技藝的勇氣與決心 陳明忠
  推薦序╱一雙手,在傳統與現代間築夢 蔡致蕙
  自序

一、入門
  要先找到門
  磨刀
  老屋修復班
  傳統建築

二、奴
  拜師
  鐵鎚與地位
  目色
  兩位師傅

三、徒
  不懂分寸
  後路
  工地社會學

四、工
  犁壁榫
  門與窗的完美主義
  無常

五、匠
  建物調查
  以愛之名
  手繪稿
  順天而行

六、師
  我的十隻手指都還健在
  孤軍奮戰
  流轉

序/導讀

§ 自序

我的故事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只是,我把它寫了下來。

我是一個木工學徒,準確地說是大木作學徒。「大木作」這個職稱已經從現代人們的記憶裡逐漸淡去,當我向別人說起自己正在做木工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我說的是裝潢木工。然而在以前屋子普遍還是磚造或木造的年代,所有的屋頂都必須得靠木材撐起,木造屋頂經常需要翻修,所以那時候作為「大木師傅」討生活的人,還是挺多的。

二十一世紀是小叮噹誕生前一百年,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未來世界朦朧的面貌逐漸被揭開;相對的,傳統產業逐漸式微,而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越來越薄弱。一切都跑到雲端上交流,彷彿再過不久人類就會捨棄這副身軀,在元宇宙的世界裡暢享永生。而我卻在高速發展的科技中隱約感到惴惴不安,好像隨著這股浪潮走得越久,我和自己的理想生活就離得越遠。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斥重金全力發展元宇宙,我肯定第一個跳出來大力支持,等偉大的馬克把大部分人類都送進虛擬世界去,或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帶領人類移民火星,我便要去占據那片山頭。我要留在樸質的現實世界,就像詩人海子所描述的那樣:「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

我曾花幾年的時間四處走訪,看別人生活的樣子,看別人是如何看待太陽。儘管花的時間不少,也不過是走過廣闊世界中的幾處小角落而已。出走台灣遊蕩在廣闊的陸地上,山巒、暮色、藍天、綠蔭,坐在小木屋的陽台邊一切盡收眼底,慢慢便明白,原來有家的地方就有看不盡的朝陽。於是看著看著,忽然對自己家鄉這些前人遺留下來的木造老房子著了迷。

歷經日本殖民五十年與國民政府大砍伐時代,曾經三分之二都是山林的台灣,因當時的人只將寶島台灣作為短暫的過站,缺乏長遠規劃,濫墾濫伐的結果,台灣林業因此停滯了五十年。之後RC、鋼構、鐵皮屋充斥著城市裡的大街小巷,也在鄉間田邊氾濫成災。

倖存的木造老屋禁不住風雨蟲蝕,儘管殘破卻仍然餘韻猶存,簡潔的結構所構成的典雅空間,雨庇與木窗的枝條形成的光影,印落在迴廊之中,僅是輕瞥一眼就令人沉醉,那不正是欣賞太陽最好的地方?

「如果是我自己的房子,也想要蓋成那樣。」心裡暗暗發誓。

一間獨棟的小木屋,它不必顯眼,幾乎不需要什麼裝飾,結構規整平穩不須別出心裁的設計,它最大的特色便是強烈想要融入環境的意願,卻在充滿現代建築的社會中適得其反地將自己給凸顯出來。它是我的憧憬,是我理想生活的樣子。

每當我談到蓋房子這件事,周遭的人總是會帶點輕蔑的一笑,然後開始問我一些「現實」的問題──

「蓋一間房子多不容易你知道嗎?」
「你又不是學這個的,交給專業的人不好嗎?」
「自己蓋划算嗎?」
「存夠了錢再來考慮吧!」

慢慢的我便也不再說了。就像別人不能理解我,我也一樣不能理解,人們為什麼要這麼驕縱自己。

開始學習大木至今三年了,和那些十幾二十歲就到工地裡討生活的師傅們相處,我身上濃濃的書生氣息總顯得格格不入;而和我那群擁有頂尖知識與文化水平的朋友相比,我止步於十年前的知識水準又顯得落後。我的時間彷彿停在一個交叉口,掙扎著想走出第三條路來。

我喜歡木頭、喜歡蓋房子這件事沒有契機,就是正好碰上了,因為喜歡所以多花了些時間探尋,不敢說這輩子就栽在木工上了,至少要把自己的房子蓋出來。

如果說宇宙始於一個奇點,那個奇點裡是不是也包含了所有人、事、物的一生?我們的命運到底是自己決定的,亦或是被決定的?

試閱

§ 順天而行

屋頂的結構完成約八成,當時師傅給我出的題目終於有了答案。事實證明知識還是有用處的,師傅在轉角那支人字梁的處理與我的計算幾乎一樣。只不過木材畢竟還是活的材料,不似數學模型那般完美,還得依照組裝後的情況些微修整。

樹木製成材後究竟是死的還是活的?你說它還活著,它卻靜靜躺在這任人宰割;你說它早就死了,它仍在我的刀鋒下頑強抵抗,仍隨著空氣裡的水分變形、翹曲。

當我處理好外務,終於要回歸隊伍的時候,師傅卻暫時離開了。自二○一九年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疫情多集中在北部的大城市,直到最近(二○二○)才終於延燒到我們這個小地方來。一次例行休假之後,師傅就躲在老家不出門,至今兩個月還不肯回來工作。

「篩欸,你還不回來喔?」我給師傅打去電話。

「沒辦法啦!過一陣子再說。」師傅說。

「那後面的工作怎麼辦?柱子跟土台都還沒做。」我問。

「尺寸你都清楚嘛,自己去畫啦!你們兩個去玩啦!齁齁齁,OK!」師傅急忙掛掉電話。

我知道拿起筆的沉重,卻沒想到這份沉重來得這麼快。

「篩欸叫你畫你就畫啦!沒什麼好怕的,你畫你的,我來做。」師兄很有義氣地跳出來挺我。

剛入行,大多時候你拿的是鐵鎚鑿刀,這時候左手總是會和右手過不去。你的手傷痕累累,你的刀也磕磕碰碰。熟練之後,你開始會拿鋸子和刨刀,這時候對與錯、好與壞都在你一念之間。你對於眼睛的依賴會開始大過於雙手。

到做為一個帶頭的師傅,大多時候你拿的會是角尺、筆和墨斗。這時候尚未成形的構造在你腦中打轉,你的工作時間已經不分晝夜。公與母,寸與分,斜度,經緯,盡在你一筆掌握。

至此,我與師兄的角色徹底翻轉。在幾個月前,我還拖著大小工具追在師兄後面跑。現在,我用筆做令箭,我的墨水畫在哪,師兄的刀鋒就落在哪。我接下師傅的位置,整天看著圖稿,挑選木料、放樣,任何人都不可以在我畫榫的時候隨意打擾。師兄主動承包了我之前的雜務,清理工作環境,同時還又快又精準地加工所有放樣好的木料。

師傅不在,很多人想代替師傅來教導我,這些人多少是對師傅老古板的工作方式嗤之以鼻。有人告訴我,用機器磨刀只要幾分鐘就可以。有人告訴我,做一個模具來畫榫頭只要幾秒鐘。還有人問我怎麼不用雷射切割來做榫,又快又準。

他們不知道的是,每一支木材都長得不一樣,重量、紋理、節眼、曲率都得考慮進去。

我照著師傅的樣子挑選木料,先找出樹頭的那側讓它朝下,用眼睛查看木料的彎曲的方向,最後決定它的位置與座向,才開始放樣。我會在木料的四面,用墨斗從頭至尾打一條中心線,並以這條墨線為基準來放榫頭與榫孔。

儘管步驟繁瑣又耗時,但是每一支我都會這麼做,因為師傅就是這麼做的。挑選柱子,樹頭朝下是最重要的準則,那才是樹木生長的方向。做屋梁則是要「樹頭與樹尾相連」,盡量在重量上達到平衡。

機械加工固然厲害,但機械不懂得順天而行。

還有一派人,他們不崇尚科技,反而喜歡仿古。就像老大問過我,你怎麼沒有拿竹筆來放樣?以前的匠師都是用竹筆。

「因為我有原子筆啊!」記得當時我是這樣調皮地回他。

竹筆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夏時期,一直到台灣早期的匠師還會自製竹筆來書寫放樣,只不過時至今日,原子筆方便且便宜好用,再刻意做竹筆來自找麻煩,豈不是有點矯情了嗎?要這麼說,以前的建築師都用藍圖紙來描繪複製圖稿,那現在怎麼還用起影印機了呢?

師傅再次回歸隊伍時,我們已經加工好所有材料,載運到工地準備組立。我和師傅一起抓出土台原本的位置,這個步驟至關重要,可以說師傅回來得正是時候。

組裝比我想像中還要順利,就算我每支材料都一再反覆確認,該做榫頭的,該打榫孔的位置、尺寸,一直到組立好之前還是提心吊膽。錯誤往往不會在被發現之前就大搖大擺地顯露出來,可一旦它被發現,便招搖地恨不得所有人都看見。

我們用兩個月多時間備料,組裝卻只需要兩週時間,整個建物原本的骨架就完整地呈現出來。一些錯誤還是在所難免,好在都是一些能彌補的小錯誤。

「頭一次做就可以做到這樣,很厲害了啦!」師兄難得這樣真心誇讚,這次要是沒有師兄全力相挺,還真的沒辦法這麼順利。

「你甘知道有人在等著看你組不起來?我哪有可能讓你沒面子,給別人看笑話?」師兄告訴我。

師傅帶著我在前線作戰的時候,總是有人在背後酸言酸語,這我多少還是知道的。他們似乎喜歡坐等別人失敗,自己便能平白無故獲得些許優越感,但師傅從來就不受影響,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工作,頑強且固執。

後續的工作就跟以往一樣,先做屋頂,然後牆面、雨庇、門窗。老大提議辦一個上梁儀式,熱鬧一下。

於是老大選了一個吉日,準備了三牲五果和湯圓,又拿來紅色彩球讓我綁在正中央的中脊上,弄得跟過年似的。我們邀請了業主、文化局官員、各個參與的廠商,就差沒有撒糖、發紅包了。

那天老大帶著整個儀式進行,念著祝禱詞,將歡喜的氣氛渲染給在場所有人。不知道這些人之中,有沒有人的歡喜和我一樣純粹,只有我參與這支梁被放到這個位置以前的全部過程。這支主梁的落定,代表著支撐它的所有材料都被放在了該放的位置,代表從調查、拆解、繪圖、放樣、加工、組裝遇到的所有困難都被我們克服了,而我為此真摯地感到高興。

人潮散去,最後還是只有木工組的繼續奮戰。修復一棟老木屋,木匠是最主要的配角,其他人,乃至於其他工種的師傅都是過客。

師傅回來參與後續的工作,但他沒有重新執掌他的位置,而是放手讓我安排。我按照自己的想法規劃進度,堆疊材料,騰出工作空間與施工動線,當時還有個比我大幾歲的學徒短暫加入過我們。我必須走在他們三人前面,確保每個人都有適合且足夠的工作,並且可以順暢地持續施工,不會因為缺料或其他原因卡住。

每個人做完我分配的部分後,就會來找我繼續討要工作,師傅也不例外,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不管他們樂不樂意聽,我總在交付任務的時候仔細地說明,提醒要注意的細節,還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當材料僅有剛好的量,不容許犯錯空間的時候。

我的擔心大多時候都是多餘的,師傅與師兄很少犯錯。

隨著進度一步步往前推進,師傅的休假時間卻一次比一次還要長。過年前,我們完成了迴廊結構、外牆雨淋板和雨庇,室內竿緣天花以及門窗框也都安裝好,還差最後幾步就可以漂亮收尾。但年假過後,師傅就沒有再回來工作。

「篩欸,啊你怎麼又不來了?」我打電話過去。

「我現在不會自己主動過去了啦!人家哪沒有叫齁,我就畢業了。」師傅說。

師傅要退休我是滿心歡喜,因為他年紀真的大了,該是享受清閒的時候。只是還差最後一哩路就能圓滿地功成身退,為什麼會什麼也沒說,突然就說不來就不來了呢?這中間可能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的事,師傅不願說,我也沒問。

現在剩下的工作就算師傅不在,我也有把握能夠好好收尾,唯獨剩下的秤錘窗戶,從來沒有遇到過,就連師兄也說他沒有安裝過這種窗。我躍躍欲試,師兄卻百般阻撓,說那個不是我能做的,叫我等師傅回來。

說也奇怪,平時總愛暗地裡吐槽師傅、說他是動口不動手的閒人的是師兄,現在最捨不得,期盼師傅能回來完成最後工作的也是師兄。師兄重感情,而我卻沒什麼不捨,與其向師傅討救兵把他召回來,好好把他留下的功課做完,才更能讓他欣慰且安心地退休吧。

最後拖到不能再拖,師傅也沒出現,我才終於可以動手安裝秤錘窗。它的原理應該不難,許多小吃店會在鋁製玻璃門的一側掛上一瓶水,門被推開的時候,水瓶被往上拉,放手後,靠著水的重量,門就可以自動關上。

秤錘窗是上下開的窗,窗戶的兩側窗框裡藏了鐵塊,只要讓鐵塊與窗戶的重量達成平衡,就可以讓窗戶向上打開後,浮在半空中。我花了點時間摸索安裝的工序,祕密都在這個窗框裡,是師傅離開前最後完成的工作。憑藉著多年的科學訓練,還有師傅替我鋪好的路,我還真的就把五口秤錘窗完美地安裝好。

這是全世界最美的窗戶,是連師兄都不敢碰的工作,也是師傅在他六十年工匠生涯的最後留給我的功課。

兩年來師傅到底具體教給我哪些功夫,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他沒有教我什麼技術,只是親身示範給我看,他如何從歷史遺跡中摸索,如何活用身邊的材料和工具。

他也示範自己如何用鐵鎚與木頭對話,用尺筆向前人學習。他教給我的是擇善固執,也教給我成敗在一線之間。他也教我世事了然於心,知而不言。

他教我盡人事,聽天命。

他教給我的是順天而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4459414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23*17*1.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30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