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為惡:科技巨頭如何背叛創建初衷和人民
內容簡介
從操縱心智到壟斷市場、從散播仇恨到影響投票,
科技巨頭正逐步掌控人類生活和破壞民主自由,
如何監管這些演算法惡霸?抵抗這股數位暗黑力量?
「我們非常幸運,福洛荷以狠準的眼光和有力的財經分析探討科技巨頭……對於如何限制科技公司的暗黑力量,各界的辯論越來越熱烈,本書為此提供關鍵的貢獻,挑明科技公司應該對人們與社會真正的需求負起責任。——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作者,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切莫為惡」(Don’t be Evil)是谷歌創立初期的座右銘,當時的谷歌認為科技將帶來更美好的世界,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谷歌、臉書或其他科技巨頭,都已將他們的創業初衷拋諸腦後。他們當年曾經努力創造的烏托邦,如今看來更像反烏托邦的寫照:運用數位監控技術在使用者不知情時喪失隱私,對散播假消息與仇恨言論消極作為,並以掠奪性演算法瞄準脆弱的使用者,操縱我們的欲望。
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谷歌合稱「FAANG」,已成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五大企業,他們藉由落差極大的資訊不對稱優勢,恣意運用我們的資料、操縱我們的心智、改變社會結構、破壞民主,只為無限制地提高獲利。到底這些已經快到不能倒的科技巨頭到底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這些曾經懷抱「數位烏托邦」理想的創業家們是如何成為窮凶惡極的壟斷企業,以不透明的演算法奪走個人隱私、富可敵國,用勢不可擋的力量操縱民主選舉時,還能逃避監管與稅負?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財經專欄作家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在她的新書《切莫為惡:科技巨頭如何背叛創建初衷和人民》(Don't Be Evil: How Big Tech Betrayed Its Founding Principles -- and All of Us)中,以她豐富的的調查報導經驗和採訪商業與科技新聞將近三十年所累積的人脈,從精湛的觀點深入挖掘谷歌、臉書、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平臺巨獸如何拿使用者的資料和注意力去換取金錢,而這些高得離譜的利潤,廣大的使用者卻連一毛錢都看不見。在看清這些掌控數位科技巨頭的真面目和他們所使用的各種掠奪手段後,福洛荷提出她的願景主張,希望藉由打造全方位改善現況的各項措施,削弱科技巨頭予取予求的能力,讓廣大的使用者在享受數位生活的同時,免於遭受科技的黑暗面傷害。
得獎紀錄
2019年廊燈商業書獎(Porchlight Business Book Award)年度商業書(Book of the Year)
2019年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年度科技書(The Best Tech Books of 2019)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我們非常幸運,福洛荷以狠準的眼光和有力的財經分析探討科技巨頭……對於如何限制科技公司的暗黑力量,各界的辯論越來越熱烈,本書為此提供關鍵的貢獻,挑明科技公司應該對人們與社會真正的需求負起責任。——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作者,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乍看之下,《切莫為惡》對谷歌的針貶,好比一百多年前新聞記者塔貝爾(Ida Tarbell)揭發標準石油公司的惡行。可是這本書寫得極其靈慧,可讀性高,格局比塔貝爾的書寬闊很多。你擔心手機上令人沉迷的應用軟體嗎?擔心臉書在川普競選時所扮演的角色嗎?福洛荷會加深你的擔心,不過她也會提供你大量相關的資訊。」——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史丹佛大學胡佛米爾班克家族資深研究員(Milbank Family Senior Fellow),《廣場與塔樓》(The Square and the Tower)作者
「本書超越市場扭曲和壟斷勢力的經濟問題,檢視矽谷公司不受羈束、監管不足對社會造成的更廣遠影響……福洛荷證明矽谷巨人最初固然受到『切莫為惡』信條的鼓舞,如今卻早已拋失自己的原則。」——約瑟夫.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福洛荷的新書解釋科技巨頭公司如何利用各種招數,徹底擺脫稅法的稽查,其手法與金融危機之前的金融巨擘如出一轍,兩者在不透明和規模上旗鼓相當。福洛荷傳遞的緊急訊息是:『沒錯,我們真的都活在電影《駭客任務》(Matrix)的場景裡』,現在是我們應該勇敢站出來,抵抗這些演算法惡霸的時候了。」——凱西‧歐妮爾(Cathy O’Neil),《紐約時報》暢銷書《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作者,環境品質監管組織(ORCAA)執行長
「美國和全世界的每一位政策制定者都應該閱讀本書。福洛荷清楚說明一件事:任由科技巨頭自我監督絕不可行,她提出適合真實世界的解決方案,可望促成顯著的改變。」——喬納森‧塔普林(Jonathan Taplin),南加州大學安納柏格創新實驗室(Annenberg Innovation Lab)榮譽退休主任,《大破壞》(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作者
目錄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