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數據革命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
The Big Data Revolution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大數據浪潮,洶湧來襲,與互聯網的發明一樣,這絕不僅僅是資訊技術領域的革命,更是在全球範圍啟動透明政府、加速企業創新、引領社會變革的利器。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有言,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創造未來。而“大數據戰略”,則是當下領航全球的先機。大數據將是下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的“石油”和“金礦”。
本書通過講述美國半個多世紀資訊開放、技術創新的歷史,以別開生面的經典案例——奧巴馬建設“前所未有的開放政府”的雄心、公共財政透明的曲折、《數據質量法》背後的隱情、全民醫改法案的波瀾、統一身份證的百年糾結、街頭警察的創新傳奇、商務智能的前世今生、數據開放運動的全球興起,以及雲計算、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體、Web3.0與下一代互聯網的未來圖景等等,為您一一細解數據創新給公民、政府、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和變革。
作者將電腦科學與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有機地融合起來,將數據開放與民主化進程、與社會進步的關係揭示得淋漓盡致。本書是一本具有真知灼見,而且引人入勝的好書。
本書通過講述美國半個多世紀資訊開放、技術創新的歷史,以別開生面的經典案例——奧巴馬建設“前所未有的開放政府”的雄心、公共財政透明的曲折、《數據質量法》背後的隱情、全民醫改法案的波瀾、統一身份證的百年糾結、街頭警察的創新傳奇、商務智能的前世今生、數據開放運動的全球興起,以及雲計算、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媒體、Web3.0與下一代互聯網的未來圖景等等,為您一一細解數據創新給公民、政府、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和變革。
作者將電腦科學與社會學、政治學、公共管理學等有機地融合起來,將數據開放與民主化進程、與社會進步的關係揭示得淋漓盡致。本書是一本具有真知灼見,而且引人入勝的好書。
名人推薦
許倬雲 史學大家、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榮譽講座教授 托馬斯‧H‧戴文波特 哈佛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巴布森學院總統傑出獎教授、全球頂尖的管理諮詢大師作序推薦
涂先生這部書,清楚地敘述了資訊時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社會的控御力。我們要對涂先生致敬與致謝,因為他為華文世界提出一個重要的話題。——許倬雲
大數據及其分析,將會在未來10年改變幾乎每一個行業的業務功能。現在到了抓住大數據機遇的時候了。——托馬斯‧H‧戴文波特
涂先生這部書,清楚地敘述了資訊時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社會的控御力。我們要對涂先生致敬與致謝,因為他為華文世界提出一個重要的話題。——許倬雲
大數據及其分析,將會在未來10年改變幾乎每一個行業的業務功能。現在到了抓住大數據機遇的時候了。——托馬斯‧H‧戴文波特
目錄
■ 序言一 大數據:為華文世界提出一個重要話題/許倬雲
■ 序言二 中國的雄心應該拓展到大數據領域/托馬斯‧H‧戴文波特
■ 序 幕 新總統的第一天
一人一票:把“黑”人送進“白”宮
大國新政: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 上 篇 帝國風雲 得數據者得天下──美國的成功經驗
■ 第一章 歷史爭戰《資訊自由法》
第四股力量:知情權的起點
國會議員:孤獨的戰爭
白宮當家人:一個妥協者和機動者
政府VS. 社會:舊劇情重現新時代
■ 第二章 數據帝國的興起
摩爾定律:全世界半個世紀的發展規律
最小數據集:上升到立法高度的開路先鋒
民意幾時有:選票催生的創新
普適計算:計算機本身將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大數據”戰略:爭奪全世界的下一個前沿
■ 第三章 數據治國
循“數”管理:平安大道怎樣鋪
數據“驗”平權:民權史上的碑石
數據“打”假:最大的爭議就是福利濫用
CompStat :街頭員警的創新傳奇
■ 第四章 商務智能的前世今生
起源:從數據到知識的挑戰和跨越
結蛹:數據倉庫之厚積薄發
蠶動:連線分析之驚豔
破繭:數據挖掘之智能生命的產生
化蝶:數據可視化的華麗上演
■ 中 篇 法則博弈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與危機
■ 第五章 帝國的法則
收集法則:減負,為人民減負
使用法則:隱私,文明社會的共識
發佈法則:免費,人民已經交稅
管理法則:質量,互聯網時代的根本
■ 第六章 《數據質量法》的困局
產業界“俘虜”政府:數據背後的政經戰爭
美式“旋轉門”:權、名、利大串場
“摻沙子”法案:國會對付總統的獨門秘器
環保“風險門”:公共利益常常無人代表
集體行動的邏輯:人人都想“搭便車”
三權之歧:甚麼是真正的“和諧”
■ 第七章 全國隱私風波
《一九八四》:零隱私的恐懼
大數據就是“老大哥”:中央數據銀行之爭
百年糾結:統一身份證
“9.11”大拐點:以反恐的名義向左轉
萬維信息觸角計劃:追蹤恐怖分子的“數據腳印”
6 種改變政府的力量:山姆大叔大退讓
■ 下 篇 公民故事 公民社會與數據互動之雙贏時代
■ 第八章 數據開放運動
一個新的世界:從軟件開源到數據開放
總統的雄心:公共財政支出透明
數據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Data.Gov:從旗艦初航到保“數”運動
大眾創新:航班延誤之候機經濟學
■ 第九章 試金石:白宮訪客記錄
總統在見誰:大醫改中的“小”插曲
全體美國人的房子:白宮
步步妥協:總統與草根的對決
從白宮安保到政治監督:執著的公民改變世界
■ 第十章 礦難中的歌聲和數據
集體行動的號角:你站在哪一邊
可以避免的悲劇:數據揭示的全景式真相
默認公開推定:和礦難賽跑的原則
唯一的道路:民主時時都要“爭”
■ 外 篇 天下趨勢 大數據社會未來之世界走向
■ 第十一章 大趨勢
數據權:大不列顛的碩果
大合流: 國際開放聯盟
雲計算:新的航向
再造互聯網:從網頁相連到數據相“聯”
■ 第十二章 大挑戰
逐鹿政壇:得數據者得天下
數據競爭:企業贏之道
下一波浪潮:從大數據到大社會
■ 尾 聲 挑戰中國: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文化標簽
■ 大事記 20世紀大蕭條後美國信息開放、技術創新之路
■ 本書涉及的美國政府及民間組織機構譯名表
■ 後 記 搭建“大數據”的世界
■ 序言二 中國的雄心應該拓展到大數據領域/托馬斯‧H‧戴文波特
■ 序 幕 新總統的第一天
一人一票:把“黑”人送進“白”宮
大國新政: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 上 篇 帝國風雲 得數據者得天下──美國的成功經驗
■ 第一章 歷史爭戰《資訊自由法》
第四股力量:知情權的起點
國會議員:孤獨的戰爭
白宮當家人:一個妥協者和機動者
政府VS. 社會:舊劇情重現新時代
■ 第二章 數據帝國的興起
摩爾定律:全世界半個世紀的發展規律
最小數據集:上升到立法高度的開路先鋒
民意幾時有:選票催生的創新
普適計算:計算機本身將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
“大數據”戰略:爭奪全世界的下一個前沿
■ 第三章 數據治國
循“數”管理:平安大道怎樣鋪
數據“驗”平權:民權史上的碑石
數據“打”假:最大的爭議就是福利濫用
CompStat :街頭員警的創新傳奇
■ 第四章 商務智能的前世今生
起源:從數據到知識的挑戰和跨越
結蛹:數據倉庫之厚積薄發
蠶動:連線分析之驚豔
破繭:數據挖掘之智能生命的產生
化蝶:數據可視化的華麗上演
■ 中 篇 法則博弈 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與危機
■ 第五章 帝國的法則
收集法則:減負,為人民減負
使用法則:隱私,文明社會的共識
發佈法則:免費,人民已經交稅
管理法則:質量,互聯網時代的根本
■ 第六章 《數據質量法》的困局
產業界“俘虜”政府:數據背後的政經戰爭
美式“旋轉門”:權、名、利大串場
“摻沙子”法案:國會對付總統的獨門秘器
環保“風險門”:公共利益常常無人代表
集體行動的邏輯:人人都想“搭便車”
三權之歧:甚麼是真正的“和諧”
■ 第七章 全國隱私風波
《一九八四》:零隱私的恐懼
大數據就是“老大哥”:中央數據銀行之爭
百年糾結:統一身份證
“9.11”大拐點:以反恐的名義向左轉
萬維信息觸角計劃:追蹤恐怖分子的“數據腳印”
6 種改變政府的力量:山姆大叔大退讓
■ 下 篇 公民故事 公民社會與數據互動之雙贏時代
■ 第八章 數據開放運動
一個新的世界:從軟件開源到數據開放
總統的雄心:公共財政支出透明
數據民主:印裔首席信息官的崛起
Data.Gov:從旗艦初航到保“數”運動
大眾創新:航班延誤之候機經濟學
■ 第九章 試金石:白宮訪客記錄
總統在見誰:大醫改中的“小”插曲
全體美國人的房子:白宮
步步妥協:總統與草根的對決
從白宮安保到政治監督:執著的公民改變世界
■ 第十章 礦難中的歌聲和數據
集體行動的號角:你站在哪一邊
可以避免的悲劇:數據揭示的全景式真相
默認公開推定:和礦難賽跑的原則
唯一的道路:民主時時都要“爭”
■ 外 篇 天下趨勢 大數據社會未來之世界走向
■ 第十一章 大趨勢
數據權:大不列顛的碩果
大合流: 國際開放聯盟
雲計算:新的航向
再造互聯網:從網頁相連到數據相“聯”
■ 第十二章 大挑戰
逐鹿政壇:得數據者得天下
數據競爭:企業贏之道
下一波浪潮:從大數據到大社會
■ 尾 聲 挑戰中國:摘下“差不多先生”的文化標簽
■ 大事記 20世紀大蕭條後美國信息開放、技術創新之路
■ 本書涉及的美國政府及民間組織機構譯名表
■ 後 記 搭建“大數據”的世界
試閱
序言一 許倬雲
涂子沛先生的新著《大數據》已經完成,是一部300 多頁的大作。最近他將這本書的打樣稿送來給我看,並且要求我作序文。可惜的是,我將要遠行,而他索序甚急,我只能在瀏覽一遍之後,發抒自己一些感想。至於細細咀嚼和消化這本有趣作品的內容,必須要在一兩個月以後,也就趕不上涂先生大作的出版時間。我事先聲明,這些只是我瀏覽他大作以後的一些感想,非常立即的直覺,也一時談不上深刻的見解。
這本書的內容,強調今天是一個大量數據公開於大眾的時代。自從資訊革命以來,資訊工具、硬件、軟件,平行發展、與時俱進。數據在我們生活之中,日常接觸,已是處處可見的現象。收集數據,當然是靠電腦的快速分類和記錄,然而更重要的是搜索引擎的進步,與網絡之間網際的交流。到今天,一個一個網,不但可以串連在一起,互相溝通,而且“雲端”(雲計算)的設計,可以將每一個地區個別數據,儲成一個大的數據庫,有助於我們更迅速廣泛地搜索。
12
這些現象,20 世紀最後四分之一以來,已經呈現加速度發展的新事物,在21 世紀進展速度之快,更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在。涂先生在這本書裡強調:不僅數據經過管理而大量地存在,而且,在現代的國家,尤其是民主社會,開放的社會與政府之間,經由數據,彼此一目瞭然、無所隱瞞。一個自由的社會,掌握公權力的政府,跟任何其他政府一樣,有壓倒社會的龐大力量,因為他們手上掌握了人生需要的許多數據。
不過,這些數據,在自由的社會,公民也可以一樣取得,使政府所作所為,可以攤開在天地之間,讓我們檢驗。過去封建專制和集權各種政體,其執政者能壓迫老百姓,而老百姓沒有辦法回制公權力的壓迫。涂先生特別標榜,美國奧巴馬接任以後,盡力將數據開放於大眾,固然奧巴馬是一個有開放心胸的政治人物,如此將政府掌握的數據,大量地開放於群眾,也是拜時代之賜,有如此的機緣,才能將數據公開。
涂先生引用胡適之先生與黃仁宇先生的話。胡先生說中國人習慣於“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不求精確。黃仁宇先生認為,中國不懂得用數字來管理國家。涂先生引用這兩位先生的名言,當然是要彰顯傳統中國和今天美國之間的巨大差異。不過我必須有所說明:胡先生和黃先生的話語,都是“愛之深而責之切”的心態,他們身經當時中國的混亂,激憤而出此感言。從歷史上看看,不論中國和西方,任何國家發展到可以有一個複雜文官系統管理以後,沒有不依照數據來治國的。
人口、資源、土地、財產種種的統計數字,在中國歷史上,自從戰國時代形成列國的國家體制以後,沒有一個朝代不具有一定的數據庫;只是以今天的標準來講,粗糙和細密之間,古今有很多的差別而已。以漢代為例,漢簡所顯示的家戶統計,每一戶中的人口,男女老小,以及擁有的資產數目字,都詳細統計,而且不論是居延邊塞,或是荊州內郡,格式一致。漢簡各種家戶統計,與唐代西域州府的記錄對比,其內容格式也是相當一致。這種基本的數據,在列朝的會典中,都見到其大概。當然,各個朝代的數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大致講起來,外族侵犯中國建立的朝代,以武裝力量強制建立政權,也往往依靠暴力的掠奪,取得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一個上軌道的朝代,其數據還是相當完整。
13
再看西方歷史。希臘時代,我們了解的資料不夠。羅馬帝國時代,全帝國包含各種不同的政治單位,並沒有一個大一統的文官政府;因此,全國性的資料庫似乎不存在。等到中古黑暗時期,國不成國,地方不過是大小封建領主佔有領土而已,他們並沒有建立詳細的資料庫。近代以來,列國各自組成完整的主權國家,這些數據也紛紛出現了。這是以歷史上政權掌握數字而言。一家大型的企業,例如,中國清代的票號,如果他們手上沒有複雜的數據庫,就不能進行匯兌、放款、存款等等活動。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上握有豐富的資源,他們也不能不具有一個相當完整的數據庫,否則無以經營這麼複雜的開拓業務。今天的數據時代,我已經在前面提過,不僅公司單位都有搜集數據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有搜尋引擎可以將資料迅速檢索,從其中歸納出條理,有助於了解情況。舉一個例說,最近我們才看到,數據資料顯示,美國百分之一的人口,擁有全國財富百分之四十以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擁有全國財富才過半而已。對於許多長期習慣於美國是開放社會的一般人民,這一組數據顯示的現象,幾乎可說是理想的破滅,使大家必須檢討:美國真是如此開放嗎?還是相對地在逐漸關閉?是不是財富與權力,已經逐漸集中到社會頂端一小撮的人手中?他們以財富作為魔法師的指揮棒,安排了我們的生活,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這種現象能夠暴露於眾,當然就因為在美國究竟資訊是公開的。
相對而言,在極權的國家,他們手上擁有足夠的資訊,足以利用這資訊,掌握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老大哥”的影子,可以無所不在。資訊時代,對於極權的掌權者,他們擁有無可比擬的強大工具,甚至於比坦克車和催淚彈更為有效。資訊管理、資訊控制,是無影無蹤,又是無所不在。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更多警惕。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看慣了世間的災難和創傷,不能不提出警告:這個中性工具,也只有在了解到資訊工具陰暗面—雙刃劍的特性,在權勢獨佔這一工具時,可能出現的危險。有此認識,我們才能善於利用這了不起的工具,開創更好的未來,也防治不虞的災害。
14
涂先生這部書,清楚地敘述了資訊時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社會的控御力。他討論的範圍方方面面、極為廣泛。我盼望有了這本書作為起頭,還有很多對資訊工具有研究、也有心得的人,參加討論,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個21 世紀正在坐長的新的知識工具。為此,我們要對涂先生致敬與致謝,因為他為華文世界提出一個重要的話題。
涂子沛先生的新著《大數據》已經完成,是一部300 多頁的大作。最近他將這本書的打樣稿送來給我看,並且要求我作序文。可惜的是,我將要遠行,而他索序甚急,我只能在瀏覽一遍之後,發抒自己一些感想。至於細細咀嚼和消化這本有趣作品的內容,必須要在一兩個月以後,也就趕不上涂先生大作的出版時間。我事先聲明,這些只是我瀏覽他大作以後的一些感想,非常立即的直覺,也一時談不上深刻的見解。
這本書的內容,強調今天是一個大量數據公開於大眾的時代。自從資訊革命以來,資訊工具、硬件、軟件,平行發展、與時俱進。數據在我們生活之中,日常接觸,已是處處可見的現象。收集數據,當然是靠電腦的快速分類和記錄,然而更重要的是搜索引擎的進步,與網絡之間網際的交流。到今天,一個一個網,不但可以串連在一起,互相溝通,而且“雲端”(雲計算)的設計,可以將每一個地區個別數據,儲成一個大的數據庫,有助於我們更迅速廣泛地搜索。
12
這些現象,20 世紀最後四分之一以來,已經呈現加速度發展的新事物,在21 世紀進展速度之快,更是鋪天蓋地、無所不在。涂先生在這本書裡強調:不僅數據經過管理而大量地存在,而且,在現代的國家,尤其是民主社會,開放的社會與政府之間,經由數據,彼此一目瞭然、無所隱瞞。一個自由的社會,掌握公權力的政府,跟任何其他政府一樣,有壓倒社會的龐大力量,因為他們手上掌握了人生需要的許多數據。
不過,這些數據,在自由的社會,公民也可以一樣取得,使政府所作所為,可以攤開在天地之間,讓我們檢驗。過去封建專制和集權各種政體,其執政者能壓迫老百姓,而老百姓沒有辦法回制公權力的壓迫。涂先生特別標榜,美國奧巴馬接任以後,盡力將數據開放於大眾,固然奧巴馬是一個有開放心胸的政治人物,如此將政府掌握的數據,大量地開放於群眾,也是拜時代之賜,有如此的機緣,才能將數據公開。
涂先生引用胡適之先生與黃仁宇先生的話。胡先生說中國人習慣於“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不求精確。黃仁宇先生認為,中國不懂得用數字來管理國家。涂先生引用這兩位先生的名言,當然是要彰顯傳統中國和今天美國之間的巨大差異。不過我必須有所說明:胡先生和黃先生的話語,都是“愛之深而責之切”的心態,他們身經當時中國的混亂,激憤而出此感言。從歷史上看看,不論中國和西方,任何國家發展到可以有一個複雜文官系統管理以後,沒有不依照數據來治國的。
人口、資源、土地、財產種種的統計數字,在中國歷史上,自從戰國時代形成列國的國家體制以後,沒有一個朝代不具有一定的數據庫;只是以今天的標準來講,粗糙和細密之間,古今有很多的差別而已。以漢代為例,漢簡所顯示的家戶統計,每一戶中的人口,男女老小,以及擁有的資產數目字,都詳細統計,而且不論是居延邊塞,或是荊州內郡,格式一致。漢簡各種家戶統計,與唐代西域州府的記錄對比,其內容格式也是相當一致。這種基本的數據,在列朝的會典中,都見到其大概。當然,各個朝代的數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大致講起來,外族侵犯中國建立的朝代,以武裝力量強制建立政權,也往往依靠暴力的掠奪,取得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一個上軌道的朝代,其數據還是相當完整。
13
再看西方歷史。希臘時代,我們了解的資料不夠。羅馬帝國時代,全帝國包含各種不同的政治單位,並沒有一個大一統的文官政府;因此,全國性的資料庫似乎不存在。等到中古黑暗時期,國不成國,地方不過是大小封建領主佔有領土而已,他們並沒有建立詳細的資料庫。近代以來,列國各自組成完整的主權國家,這些數據也紛紛出現了。這是以歷史上政權掌握數字而言。一家大型的企業,例如,中國清代的票號,如果他們手上沒有複雜的數據庫,就不能進行匯兌、放款、存款等等活動。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上握有豐富的資源,他們也不能不具有一個相當完整的數據庫,否則無以經營這麼複雜的開拓業務。今天的數據時代,我已經在前面提過,不僅公司單位都有搜集數據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有搜尋引擎可以將資料迅速檢索,從其中歸納出條理,有助於了解情況。舉一個例說,最近我們才看到,數據資料顯示,美國百分之一的人口,擁有全國財富百分之四十以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擁有全國財富才過半而已。對於許多長期習慣於美國是開放社會的一般人民,這一組數據顯示的現象,幾乎可說是理想的破滅,使大家必須檢討:美國真是如此開放嗎?還是相對地在逐漸關閉?是不是財富與權力,已經逐漸集中到社會頂端一小撮的人手中?他們以財富作為魔法師的指揮棒,安排了我們的生活,決定了我們的未來。這種現象能夠暴露於眾,當然就因為在美國究竟資訊是公開的。
相對而言,在極權的國家,他們手上擁有足夠的資訊,足以利用這資訊,掌握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老大哥”的影子,可以無所不在。資訊時代,對於極權的掌權者,他們擁有無可比擬的強大工具,甚至於比坦克車和催淚彈更為有效。資訊管理、資訊控制,是無影無蹤,又是無所不在。說到這裡,我們不能不更多警惕。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看慣了世間的災難和創傷,不能不提出警告:這個中性工具,也只有在了解到資訊工具陰暗面—雙刃劍的特性,在權勢獨佔這一工具時,可能出現的危險。有此認識,我們才能善於利用這了不起的工具,開創更好的未來,也防治不虞的災害。
14
涂先生這部書,清楚地敘述了資訊時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與社會的控御力。他討論的範圍方方面面、極為廣泛。我盼望有了這本書作為起頭,還有很多對資訊工具有研究、也有心得的人,參加討論,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這個21 世紀正在坐長的新的知識工具。為此,我們要對涂先生致敬與致謝,因為他為華文世界提出一個重要的話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