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管理你的每個潛能:培養專業、放膽嘗試、創造機會

當「熱情」不再有效,你可以選擇「徹底發揮你的各種天賦」!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1個人喜歡
  • 9 252
    280
  • 分類:
    中文書財經企管職場工作術工作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約瑟琳.葛雷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陳維真
  • 出版社: 圓神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5/04/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亞馬遜商業書No.1!
★2014 博客來年度暢銷百大.商業理財Top6,金石堂店員最想讀
《管理你的每一天》續作,好評上市!
★21位全球頂尖暢銷作家、名校教授、創意名家  傾囊相授
 
每個人都有潛能,但能否完全發揮,取決於你是否採取了正確的態度與策略。
學習管理你的每個天賦,擁有充滿意義、刺激感與成就感的職業生涯,將不再是夢想!
 
當「跟隨你的熱情」不再有效,你可以選擇「徹底發揮你的各種天賦」!
你將發現,這樣做的效果驚人,因為,一切從你已經有的開始!
 
如果你認為工作不只是為了自己,還想對周遭世界有所影響;如果你要求在工作上有自由、能夠實驗、推動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期望能被公司徹底利用、不斷發揮最大功用;如果你認為自由軟體、應用程式及網路上的廣大知識是你的軍火庫……這本書就是為你所寫的。
 
為了幫助你迎向充滿各種創新機會的美麗新世界,本書精心收錄了21位企業、創意界頂尖人士激發自我潛能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培養專業、建立關係、勇於冒險、創造機會,最終發揮你的最大潛能,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
 
◆全球頂尖人士對開發潛能的獨到見解:
.「追隨你的熱情」是很糟糕的建議。要打造一項事業,該問的不是「你對什麼樣的工作有熱情」,而是「哪種工作方式和生活型態可以讓你有熱情」。
.如果你每四年就會換一次工作,那就該不停自問:「下一步是什麼?」如果不問,就永遠不會知道答案。
.認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固定不變,是會自我應驗的預言,從中產生的自我懷疑終究會將自己摧毀。
.每天寫日記,當天的回憶比較不容易被後來發生的事情影響。所以,覺得自己完成了某件事時,就要趕快記錄下來,以免客戶或評論家說的話抹煞你認為自己有所進步的感覺。
.對大多數的成功人士來說,人生谷底鋪的是橡膠、不是水泥。面對失敗時,他們跌落谷底,沉進去,然後反彈,利用衝擊的能量,推動他們進入另一個機會。
 
◆本書將幫助你:
•發展一套「成長心態」,藉由不停地建立新技能來維持競爭力。
•將自己推出舒適圈,建立更好的工作與創意習慣。
•找出你的工作「甜蜜點」,為職業生涯創造新機會。
•建立能與你共同合作的人際網絡,讓你的工作更上一層樓。
•將你的失敗化為有價值的資料庫,讓你得以分辨怎樣做才會有效。
•擁抱你的力量,將所有危機化為成功的轉機。
 
◆一次收錄世界頂尖人士思想與實戰菁華!
.東尼.史瓦茲:《這樣WORK才WORK!》作者。
.史考特.貝爾斯基:《想到就能做到》作者。
.婷娜.希莉格:《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作者。
.班.卡斯諾查:《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作者。
.法蘭.強納森:全球暢銷書《梅迪奇效應》作者。
.卡爾.紐波特:美國作家、喬治城大學教授。
.麥可.邦吉.史戴尼爾:《讓工作自由》作者。
.羅伯.賽費昂:《時代》《財富》《金錢》雜誌主編。
.約瑟琳.葛雷:《管理你的每一天》編者,99u.com網站管理者。
.喬許.佛爾:《記憶人人hold得住》作者。
.海蒂.格蘭特.海佛森:作家、演說家、哥倫比亞商學院動機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史考特.楊:作家。
.泰瑞莎.艾默伯:作家、心理學家。
.史提芬.蘭道爾:紐約花旗銀行學習長。
.桑妮.貝茲:人脈開發專家。
.大衛.柏克斯:美國奧羅勞伯特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助理教授。
.馬克.麥基尼斯:倫敦創意專業人士教練、99U專欄作家。
.麥可.史沃比:99U撰文者,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金融分析與組織發展顧問。
.約翰.卡德爾:「錯誤銀行」網站策畫者。
.喬納森.菲爾茲:作家、演說家、企業家。
.鄭傑克:作家、設計家、企業家。

名人推薦

.本書是幫助你徹底發揮天賦才能可信又有力的指南。當「跟隨你的熱情」不再有效,這本書將直指核心,幫助你實現你的長期生涯目標。──SwossMiss.com網站
 
.一本直截了當、親身實證,能幫助你提高創意智商的手冊,探討從駕馭習慣的力量,到培養能豐富你的工作的有用人際關係,到克服對失敗的恐懼的一切面向。──Brain Pickings網站
 
.本書不適用於所有人──特別是那些不知道要如何努力把工作做好的人。但如果你正想透過科學與心理學,以及大量充分的實例去了解創意,這本書可能就是你的最佳選擇。──知名部落客Kiran Umapathy
 
.本書充滿了能幫助你掌控工作生涯與指引自我生命之流的智慧。── 知名部落客Shane Parrish
 
.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就這麼簡單。書中作者提供了絕佳的建議與教導,他們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並在書中非常清楚地用文字表現出來。  ──廣播節目主持人 麥特
 
.本書不是在講「創意人士發展潛能的原則與理論」,而是一本真正的「實作」書。書中談及的細節恰到好處,你可以把裡面的一些策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開始去實行。──讀者  艾瑞克
 
.簡短的文章,但充滿實用且發人深省的忠告。書中有許多新穎的想法,能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我已經重讀了幾次,當我想做出改變時,相信本書能給我一些參考。我也很喜歡這本書的設計。──讀者  凱瑟琳
 
.本書沒有精心修飾、滔滔不絕的理論,只專注在讓你能嘗試與完成的方法。是書市上最實用的談論生產力的書。另一本是同系列的《管理你的每一天》。──讀者  那拉西罕

譯者

陳維真
 
臺灣花蓮人。輔仁大學英文系畢、翻譯學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譯有《十字路口》《長壽村的十二個飲食秘密》等書。

目錄

前言
推薦序:你就是個自由激進份子,接受並全力以赴吧!/史考特.貝爾斯基
 
Chapter One創造機會
培養熱情之前,先養成能力╱卡爾.紐波特
重新找到企業家直覺╱班.卡斯諾查
Q&A  經常重新想像自己的事業╱與談人:羅伯.賽費昂
創造自己的機運╱約瑟琳.葛雷
找到工作的甜蜜點╱史考特.貝爾斯基
 
Chapter Two培養專業
專注於「變得更好」,而非「做得好」╱海蒂.格蘭特.海佛森
透過刻意訓練培養專精的技術╱東尼.史瓦茲
Q&A  學習跳脫舒適圈╱與談人:喬許.佛爾
重新制定每日習慣╱史考特.楊
用寫日記激發創意╱泰瑞莎.艾默伯、史帝文.克瑞默、艾拉.班厄
 
Chapter Three培養人際關係
在旅途中請求支援╱史提芬.蘭道爾
打造堅韌的人際關係╱麥可.邦吉.史戴尼爾
Q&A 在連結經濟打造人際網絡╱與談人:桑妮.貝茲
建立殺手級的合作團隊╱大衛.柏克斯
在共同創作的世界中領導╱馬克.麥基尼斯
 
Chapter Four大膽冒險
揭開恐懼失敗的神祕面紗╱麥可.史沃比
了解自己在風險中扮演的角色╱約翰.卡德爾
Q&A重新再造我們對錯誤的思維╱婷娜.希莉格
正面迎接不確定性╱喬納森.菲爾茲
刻意在隨機世界中下賭注╱法蘭.強納森                 
 
結語  最後的反思
更好的你╱鄭傑克
 
謝辭
編輯簡介

序/導讀

【推薦序】
 
你就是個自由激進份子,接受並全力以赴吧!彼罕斯創辦人/史考特貝爾斯基 Scott Belsky
 
只要事關生涯和工作經驗,我們就變得自私,不過,是好的那種自私。領薪水已經不夠,我們想要真的能從工作中學習。我們希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輕鬆的工作」已經無法滿足我們。我們一準備好,就想要擔下更多責任,而非等到「投入時間」之後。我們期待自己能做更多熱愛的事情,讓更多費力單調的工作能夠自動完成。
 
我們野心十足、缺乏耐性,而且理直氣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邁入了能徹底解放全部潛能的新時代。然而,這種理所當然的心態不會帶來機會或成就。潛力能發揮到多少,端看你磨練技能、大膽冒險、考驗自尊,以追求更偉大成就的意願有多強。
 
感謝新科技、社群媒體,以及原本遙不可及、現在就近在指尖的商業工具吧。真實情況是,我們能夠按照自己的主張工作,以更少資源做出更多成果。因此,我們希望從雇主身上得到更多,對自己的期望更深。一旦得到該有的資源與機會,我們就能創造未來。我想,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深有同感。
 
我們的名字是:「自由激進份子」。
 
自由激進份子希望能親手操控自己的生涯,整個世界都為他們所用。自由激進份子有彈性、自立、能力非常強。他們或許是個人工作者、也可能在小團隊或大企業裡服務。世界改變之際,自由激進份子已經重新想像我們認為的「工作」。我們這些自由激進份子對工作肯定有崇高的期盼。
 
對我們來說,工作最重要的是工作本身的價值。不過,我們不只為自己創作,我們想要對周遭的世界有真正長遠的影響。
 
我們在彈性的環境中成長,覺得全心全意投入時最有生產力。不管是為公司服務或獨自工作,我們要求自由,能夠實驗、同時參與多項計畫、推動自己的想法。
 
我們經常創作,因此也經常失敗。最後,我們努力追求的,是能幫助我們修正路線的小錯誤,我們把每次失敗都當成學習機會,是一種經驗教育。
 
我們難以忍受官僚主義、老同學人脈、老套生意習慣所造成的衝突。我們經常質疑「標準作業流程」並堅持己見。然而,就算我們無法堅持己見,也不會屈服於現況的衝突,而是找出高明的解決方式(並處理掉)。
 
不管在新創公司還是大企業,我們都期望自己能被徹底利用、不斷發揮最大功用。一旦無法再有所貢獻和學習,我們就會離開。可是,當我們能夠利用大企業的資源來改變自己關心的事,我們就高興極了!我們希望能一直發揮最大的功用,產生最偉大的影響。
 
我們認為自由軟體、應用程式介面,以及網路上廣大的知識是我們的軍火庫。維基百科、互動問答網站 Quora、設計師、開發者、思想家的開放式社群是我們所建造、為我們打造的。我們盡可能集結眾人智慧,為自己和客戶做出更好的決定。我們也會用「把善意傳遞出去」的心態為這些開放性資源做出奉獻。
 
我們認為「社交」就是分享。人們願意傾聽(並追蹤)我們,是因為我們的敏銳度與策展直覺。我們分享自己的創作、讓我們感到著迷的事物時,其實也培養了一群給予鼓勵和回饋意見的支持者,也帶來新的機會。因此,我們經常(但並非總是如此)因為公開分享而犧牲隱私。
 
我們相信用人唯才以及線上網絡、同儕社群的威力,可以讓我們更有能力去做我們最愛的事情,並以實際行動來做得更好。我們將競爭視為正向激勵而非威脅,因為我們希望最好的點子以及最棒的執行工作,能夠贏得勝利。
 
我們利用自己熱愛的工作賺大錢。我們認為自己既是工匠,也是企業。很多時候,我們既是自己的會計部門、又是麥迪遜大道的頂尖行銷公司,還是業務開發經理、談判人員、業務人員。我們投入足夠能量,將自己當成一間企業來投資,即利用最好的工具和知識(大部分都是網路可取得的免費資源),把自己當成現代企業來營運。
 
 
99U是為了自由激進份子創立的,在新工作時代發掘工作機會時,提供學校遺漏、但我們迫切需要的教育與觀點。本書內容的重點在於如何發揮最大潛能,掌控自己的生涯。我鼓勵各位吸收這些觀點,並請記得,現在是由你掌控一切。此刻的你順風前進,也要背負所有責任。盡你所能地挑戰自己、挑戰世界,讓自己和這個世界更進步。

試閱

培養熱情之前,先養成能力 —
卡爾.紐波特( Cal Newport)
「追隨你的熱情」是很糟糕的建議。這是我研究「什麼讓人樂於工作?」這個基本問題一年後得出的結論。我從這份研究獲得的兩個觀念,都與「追隨熱情」相反。第一,在工作前就懷抱熱情的人很少。因此,要求他們「追隨自己的熱情」只會造成焦慮與失敗。
第二,即使對特定主題深感興趣,但數十年的職涯滿意度研究告訴我們,工作要變成愛好,原本就有的興趣遠遠不夠。舉例來說,許多充滿熱情的烘焙師父被經營麵包店的壓力壓垮,也有很多充滿熱情的業餘攝影師記錄了一場又一場冗長的婚禮後,失去對攝影的興趣。
如果想保持對工作的熱情,除了想辦法找出基因中與生俱來的召喚,還需要更成熟的策略。我想在本篇文章中探討其中一項策略,這項策略在我研究成功人士的人生時經常出現。我們就以一位知名作家為本文的個案研究對象。
環境記者比爾.麥奇本( Bill McKibben),一九八九年出版《自然的終結》( TheEndof Nature)後聲名大噪,此書也是第一批與氣候變遷有關的熱門著作之一。麥奇本後來繼續寫了十多本書,成為重要的環保人士。如果你聽過麥奇本的演講,或看過他的訪談,就能明顯看出他對工作的熱情。可是,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們可以從他進哈佛念大學,為校刊《哈佛克里姆森報》( HarvardCrimson)開始撰文時講起。他畢業時已是校刊編輯,《紐約客》雜誌的編輯威廉.蕭恩( William Shawn)因此注意到他。蕭恩邀請剛畢業的麥奇本撰寫「城中話題」專欄,這個專欄是雜誌的重點專欄。
一九八七年,在《紐約客》工作五年後,麥奇本採取行動,辭去工作,搬到阿第倫達克山脈的小屋中,隱居野外,寫下《自然的終結》,立刻成為環境新聞學的經典著作,為他現在充滿熱情的人生打下基礎。
麥奇本的故事凸顯兩項重點,而我的研究也證實,如果想了解人們如何打造自己熱愛的工作生活,這兩點是關鍵重點。
重點一:工作內容沒你想像的重要
麥奇本走上他熱愛的作家之路。不過,深入了解他之後,我認為,如果抱持同樣的熱情,他還有很多不同的職業可以選擇。對麥奇本來說,真正重要的似乎是自主權(例如:可以自己決定工作內容、在什麼時間工作、住在哪裡),以及能否影響這個世界。所以,只要能讓他擁有自主權、能夠影響世界,就能激發他的熱情。舉例來說,你可以想像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麥奇還是一樣快樂地領導著重要的非營利教育組織,或成為備受尊敬的社會學教授。
熱愛自己工作的人常出現這種情況。他們的滿足感不是來自工作內容,而是因為工作獲得的重要生活型態。這些型態因人而異,舉例來說,有些人渴望獲得尊重、成為重要角色;有些人渴望的是能彈性安排時間、工作單純,但重點是,這些特點比特定的職位籠統。要打造一項事業,該問的不是「我對什麼樣的工作有熱情」,而是「哪種工作方式和生活型態可以讓我有熱情」。 重點二:先有能力,再有熱情
麥奇本一直到非常擅長寫作後,才能夠擁有工作的自主權和影響力。舉例來說,他剛到哈佛時,報導能力還不太優秀。他早期的報導(可以從《克里姆森報》的資料庫找到)顯露出菜鳥記者過度誇大的毛病,例如,他一九七九年報導美國職籃塞爾提克隊開幕戰時,把體育場館形容成「老舊的地下墓穴」,又把退休球員的制服號碼說成是「從天窗懸掛下來的一連串聖人名單,只能從球員曾經穿在身上的鮮綠色球衣號碼來分辨」。
最讓麥奇本的同事印象深刻的並非他的寫作天分,而是他為了精進寫作能力不屈不撓的努力。《克里姆森報》曾經有個傳說,麥奇本某天參加劍橋市議會會議,回到辦公室的時候時間已晚,只剩三十五分鐘就要交出隔天的報導。他和其他記者以一瓶蘇格蘭威士忌打賭,賭他能不能在截稿時間前完成三篇報導。結果他贏了。
麥奇本在大學校刊寫了四百多篇報導,在每年發行四十七期的《紐約客》寫了五年的文章。在他邁向有自主權、可發揮影響力的人生、創造重要成就、寫出《自然的終結》之前,他已經培養了相當深厚的專業能力來支持自己的轉變。如果他火候不到就想成為全職作家,絕對會失敗。
熱愛工作的人身上經常看到這種模式。就如重點一所述,只要工作能讓你擁有你想追求的生活型態,就會變得很有吸引力。不過,這些生活型態稀有又珍貴,舉例來說,不會有人因為你真的很想要,就願意給你很多的自主權或影響力。基礎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的東西稀有又珍貴,你也要以稀有又珍貴的東西來交換,而在職場上,你可以提供的就是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總是要先有計畫地培養能力(就像麥奇本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七年寫了超過五百篇文章),才會有熱情。 現在,讓我們後退一步,重新整理一下。對工作抱持熱情是個頗為合理的目標。可是,追隨熱情(只因為本來對工作內容有熱情就選擇這項工作)並非達到目標的好策略。這項策略假設的是你對一個現有的工作原本就懷抱熱情,而且對工作有強烈興趣,並因此足以長久對工作感到滿足。這些假設都有瑕疵。
麥奇本的故事反而凸顯了另一種更高明的方式,可以培養熱情。這個方式很多人用過,而且最後都達到令人激賞的成就。這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有計畫地培養稀有珍貴的技能。只要能吸引市場的注意,就能把這些技能當作槓桿,將生涯導向讓我們產生共鳴的生活型態(擁有自主權、彈性、發揮影響力、有所成長等等)。
比起選擇完美的工作、立刻並能長久享受工作的喜悅,這個策略沒有那麼誘人。可是,這項策略獨到的優點就是的確有效。
換句話說:不必追隨熱情,而是該培養熱情。
卡爾.紐波特 美國作家,喬治城大學教授。著作《如何成為出眾人才》主張「追隨你的熱情」是很糟的建議。想更了解卡爾和他的著作,請上部落格「 Study Hacks」。
創造自己的機運 —
約瑟琳.葛雷( JocelynK.Glei)
如果說,二十世紀的職涯是一座階梯,我們從一道道可預測的橫木往上爬,那麼二十一世紀的職涯就像是一片巨大的岩面,所有人都是徒手攀登,沒有一定的路線,必須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接受過的訓練、自身的優點來爬到頂端。我們必須創造自己的機運。
科技光速發展,有些工作在幾年內或甚至幾個月內就會變得不可或缺,有些工作則會遭到淘汰。十年前有誰知道「社群經理」是什麼工作?還有「 iPad程式設計師」「Javascript忍者」?
勞動人口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工作二十年前根本不存在。就算工作性質沒變,但很有可能現在使用的是前人料想不到的新科技和能力。想想寫部落格的設計師、發推特的喜劇演員,或是在 Kickstarter網站上募資的導演。
十年之後,我們可能都在從事現在無法想像的新工作。這個想法令人既興奮又害怕。我們要如何準備,才能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呢?
1.不要只顧頭銜,該在意的是使命。無論是成為創意總監、行銷主管、產品經理,我們都很容易陷入追求特定頭銜的泥淖中。不過,頭銜是陷阱。今天想要的工作,明天可能就不存在了。因此,為了勝任某個特定職缺而調整自己的目標和想培養的能力,就等於限制自己的選擇。
不要以特定角色為目標,而是專注在你想完成的事情。問問自己:「我正在解決什麼問題?我想要創造什麼?我想要改變什麼?」使命就會從答案中迸現。可能會是「我想要開創線上出版的新商業模式」或「我想要利用科技把教育帶到資源匱乏的地方」,或是「我想要參與乾淨能源的討論」。
選擇一項使命,就能重找到野心所在,讓其他人同感興奮,和你有所共鳴。(例如:「我對乾淨能源也很有興趣。你知道 Mosaic嗎,那個乾淨能源的投資市場?」)你的底線也會更清楚,知道自己的價值觀和可能進入的公司或合作對象是否合拍。面試你的公司肯定需要一位產品經理,可是他們也和你一樣,熱切地想把教育帶到資源匱乏的地方嗎?
使命說得越清楚,就越有能力適應不斷改變的市場,吸引、評估新的機會。 2.熱情探索新科技。你現在使用的工具不會是未來使用的工具。過去你或許聽過「人生運動」( life sport)一詞,指的是可以從七歲做到七十歲的運動,例如高爾夫、網球、游泳。《連線》( Wired)雜誌的共同創辦人凱文.凱利(Kevin Kelly)最近擴大了這個詞的意義,把科技也列為人生運動的一種,列出我們都該培養的「科技生活技能」。
正如凱利所說:「如果你現在還是學生,你長大後要用的科技現在還沒發明出來。所以,你最需要熟練的不是特定科技,而是要熟練科技運用的通用法則 ……」
無論是用 Skype面試、打造親切的推特化身( Twitter persona)、學習如何出版電子書、實驗新的工作管理應用程式,我們必須善於測試對個人與工作都有益的新科技。有時候,我們會選擇不要讓某種科技進入我們的生活,那也沒關係。這是實驗,透過實驗得到的知識才是關鍵。
3.養成盡量幫助他人的習慣。我們都很確定自己在未來某一天可能需要幫助。領導專家和民族學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 99U大會發表激勵人心的演說時清楚說道:「我們並非萬能,也不是只靠自己就能變得萬能。」西奈克接著說明,培養人際關係的能力是種族生存以及創意者成功的關鍵。培養人際關係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互相幫助。
不過,在人際關係複雜又驚喜連連的時代,善心之舉不見得都是簡單的一對一關係(像是「我幫你抓背,你也幫我抓一抓」),也不該有這樣的關係。幫助同伴、同僚、盟友應該是一種固定的習慣,本身就是獎勵。儘管我們通常無法預見,但善意總是會回到我們身邊。 <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133531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48
    • 商品規格
    • 32開13*19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pa******127 說:
    2015-07-22
    每一個章節雖然簡短, 但內容精闢, 書中教導了許多我們在工作上的盲點, 並指引我們往更好的方向, 例如書中提到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過於恐懼未來發生的失敗, 實際上當失敗來臨時我們也能處理得很好, 並引用中樂透和全身癱瘓的案例來加以舉例。這本書是難得我會放在身邊一再翻閱的好書.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09/25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