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佛看世界
An Eye On The World From Harvard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哈佛看世界再版序/文◎李蔚華(美南報業集團董事長)
上次在哈佛進修匆匆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事,美南新聞創辦迄今已逾三十五年之久,包括我和內人及許多同事都把青春獻給了美南,做為一個美南人,我們走過美南新聞廣場上,腳下走過的每一寸土地及手觸摸的大樓磚牆,皆印烙了我們的血汗和淚水。我們在媒體工作之道路上,結合了無數志同道和之夥伴,真正為海外華文媒體寫下了新篇章。
“從哈佛看世界”是作者一九九七年在哈佛大學進修時寫的一本書,因年代久遠,出版社亦已無法聯系,而書商已無存書,最近再委托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再度出版,並通過亞馬遜系統在全球發行。由於此書是在二十年前所寫,當時之時空環境不同,與目前所處情況不同,但確代表作者之當時之見解。
此書再版之時,作者之另一著作“新聞最前線”亦同時發行上線,雖然作者每天在管理工作上經常爭分奪秒在打拚,也不斷筆耕拙文,為自己留下新聞工作者之記憶。
上次在哈佛進修匆匆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事,美南新聞創辦迄今已逾三十五年之久,包括我和內人及許多同事都把青春獻給了美南,做為一個美南人,我們走過美南新聞廣場上,腳下走過的每一寸土地及手觸摸的大樓磚牆,皆印烙了我們的血汗和淚水。我們在媒體工作之道路上,結合了無數志同道和之夥伴,真正為海外華文媒體寫下了新篇章。
“從哈佛看世界”是作者一九九七年在哈佛大學進修時寫的一本書,因年代久遠,出版社亦已無法聯系,而書商已無存書,最近再委托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再度出版,並通過亞馬遜系統在全球發行。由於此書是在二十年前所寫,當時之時空環境不同,與目前所處情況不同,但確代表作者之當時之見解。
此書再版之時,作者之另一著作“新聞最前線”亦同時發行上線,雖然作者每天在管理工作上經常爭分奪秒在打拚,也不斷筆耕拙文,為自己留下新聞工作者之記憶。
目錄
推薦序
代序/讀《必須贏的人》有感
哈佛看世界再版序
第一篇 邁向世界之門
哈佛的過去和現在
劍橋路上的小客棧
哈佛燕京圖書館
哈佛教室--迷你型國際經濟高峰會議
活到老學到老--哈佛大學「最年長」的畢業生
「個案研究」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
哈佛查理河畔的書香
甘迺迪圖書博物館——美國人的驕傲
在東北特快號列車上
第二篇 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
亞洲經濟大逆轉
亞洲金融風暴之探討
印尼「破產」——金融制度之崩潰
全球化帶來的隱憂
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好?
21世紀企業管理新方向
競爭——國家進步的力量
第三篇 資訊革命對產業的衝擊
網際網路之周邊行業
數位服務「戰國時代」的來臨
先進科技對企業之衝擊
AT&T確保科技龍頭地位
行行出狀元
「網路廣播」時代的來臨
電訊事業之春秋戰國時代
科技新知與全球化
上網做生意
二十一世紀——資訊革命的來臨
第四篇 經營企業的成功因素
美國中小企業之經營—如何建立「公司文化」
創造人性的企業靈魂
企業管理模式──求新求變
從企業管理談起--行銷與電腦連綱(LAN)
掌握時間的祕訣
為企業管理找答案
企業「新」文化
塑造企業文化
公司文化與企業管理──美國西南航空經營成功實例
精簡與擴充——企業經營兩極化
未來的企業管理模式
從生存到發展——談創辦美南報業之心路歷程
第五篇 專家教你如何創業
電力公司開放競爭對中小企業之影響
工作意外保險之探討
服務業在美國——創業的新途徑
家族企業之經營
小企業經營——地點之選擇
小企業經營之道:多角經營與加盟
企業的經營策略
企業資源是什麼?
經營餐館業之成功祕訣
如何跟美國聯邦政府做生意(一)
如何與美國聯邦政府做生意(二)
第六篇 廣告與推銷術千變萬化
美國中小企業之經營——郵購直銷
全球化——中小企業拓展之機會
行銷計劃是什麼?
企業經營計劃——實用篇
廣告與公關——實用篇(一 )
廣告與公關——實用篇(二)
廣告與公關——媒體之選擇(三)
為什麼要做廣告 ?
電話推銷的技巧
推銷員——企業形象的代表
第七篇 美國企業經營策略的新取向
美國企業改造(Corporate Restructuring)
企業經營--結盟策略之應用
企業核心優勢之探討(一)
企業核心優勢之探討(二)
牛瓦公司之發跡
牛瓦公司成功之祕訣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模式——不搞中央集權(一)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模式——不搞中央集權(二)
波特談國家競爭力(二)
企業總部之功能
第八篇 產業競爭--優勝劣敗
航空公司之削價大戰--聯合、西南航空之經營策略
救星或殺手?--談企業經營之新策略
拯救百年老店的新方法
美麗華酒店經營成功之道
從「心」做起—新加坡航空公司成功實例
美國報業管理新模式——《洛杉磯時報》
「小而美」之企業管理
可樂大戰百事
第九篇 大企業經營弦改易轍
探討美國傳媒事業之經營——家庭企業之式微
傳播革命——超級媒體之誕生
新聞傳媒大王之大手筆
企業經營與管理——談IBM公司模式(上)
企業經營與管理——談IBM公司模式(下)
中興以人才為本——百事可樂經營哲學
麥當勞之成功--品質·服務·清潔
跨國大企業如何擴張版圖
美國大亨之離婚官司
第十篇 美國銀行業務改革檢討
美國金融事業之革興
科技革命對銀行業之衝擊
銀行對社區經濟之貢獻──波士頓銀行經營實例
銀行與「加油站」——金融事業之未來
「錢」途盈無量
美國銀行業發展之新趨勢
成功的銀行──親切‧效率‧服務
銀行經營新方向——租賃
附錄:美南報業傳播機構組織表
美南報業大事記
代序/讀《必須贏的人》有感
哈佛看世界再版序
第一篇 邁向世界之門
哈佛的過去和現在
劍橋路上的小客棧
哈佛燕京圖書館
哈佛教室--迷你型國際經濟高峰會議
活到老學到老--哈佛大學「最年長」的畢業生
「個案研究」在企業管理中的意義
哈佛查理河畔的書香
甘迺迪圖書博物館——美國人的驕傲
在東北特快號列車上
第二篇 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經濟
亞洲經濟大逆轉
亞洲金融風暴之探討
印尼「破產」——金融制度之崩潰
全球化帶來的隱憂
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好?
21世紀企業管理新方向
競爭——國家進步的力量
第三篇 資訊革命對產業的衝擊
網際網路之周邊行業
數位服務「戰國時代」的來臨
先進科技對企業之衝擊
AT&T確保科技龍頭地位
行行出狀元
「網路廣播」時代的來臨
電訊事業之春秋戰國時代
科技新知與全球化
上網做生意
二十一世紀——資訊革命的來臨
第四篇 經營企業的成功因素
美國中小企業之經營—如何建立「公司文化」
創造人性的企業靈魂
企業管理模式──求新求變
從企業管理談起--行銷與電腦連綱(LAN)
掌握時間的祕訣
為企業管理找答案
企業「新」文化
塑造企業文化
公司文化與企業管理──美國西南航空經營成功實例
精簡與擴充——企業經營兩極化
未來的企業管理模式
從生存到發展——談創辦美南報業之心路歷程
第五篇 專家教你如何創業
電力公司開放競爭對中小企業之影響
工作意外保險之探討
服務業在美國——創業的新途徑
家族企業之經營
小企業經營——地點之選擇
小企業經營之道:多角經營與加盟
企業的經營策略
企業資源是什麼?
經營餐館業之成功祕訣
如何跟美國聯邦政府做生意(一)
如何與美國聯邦政府做生意(二)
第六篇 廣告與推銷術千變萬化
美國中小企業之經營——郵購直銷
全球化——中小企業拓展之機會
行銷計劃是什麼?
企業經營計劃——實用篇
廣告與公關——實用篇(一 )
廣告與公關——實用篇(二)
廣告與公關——媒體之選擇(三)
為什麼要做廣告 ?
電話推銷的技巧
推銷員——企業形象的代表
第七篇 美國企業經營策略的新取向
美國企業改造(Corporate Restructuring)
企業經營--結盟策略之應用
企業核心優勢之探討(一)
企業核心優勢之探討(二)
牛瓦公司之發跡
牛瓦公司成功之祕訣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模式——不搞中央集權(一)
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模式——不搞中央集權(二)
波特談國家競爭力(二)
企業總部之功能
第八篇 產業競爭--優勝劣敗
航空公司之削價大戰--聯合、西南航空之經營策略
救星或殺手?--談企業經營之新策略
拯救百年老店的新方法
美麗華酒店經營成功之道
從「心」做起—新加坡航空公司成功實例
美國報業管理新模式——《洛杉磯時報》
「小而美」之企業管理
可樂大戰百事
第九篇 大企業經營弦改易轍
探討美國傳媒事業之經營——家庭企業之式微
傳播革命——超級媒體之誕生
新聞傳媒大王之大手筆
企業經營與管理——談IBM公司模式(上)
企業經營與管理——談IBM公司模式(下)
中興以人才為本——百事可樂經營哲學
麥當勞之成功--品質·服務·清潔
跨國大企業如何擴張版圖
美國大亨之離婚官司
第十篇 美國銀行業務改革檢討
美國金融事業之革興
科技革命對銀行業之衝擊
銀行對社區經濟之貢獻──波士頓銀行經營實例
銀行與「加油站」——金融事業之未來
「錢」途盈無量
美國銀行業發展之新趨勢
成功的銀行──親切‧效率‧服務
銀行經營新方向——租賃
附錄:美南報業傳播機構組織表
美南報業大事記
序/導讀
代序/讀《必須贏的人》有感
一九九七年二月在休士頓慶祝華人新年的攤位上,向時任「美南作協」會長姚嘉為女士買了一本張繼高先生之大作──《必須贏的人》,細讀之後,對於作者精細靈活瀟灑性格之文采,印象深刻:他以新聞人、音樂人、文化人之淵博知識,道出當今知識分子對國家之憂與喜。
記得七○年初離開臺北來美前夕,到臺北仁愛路新成立之中視公司,向張繼高先生辭行,感謝他多年之照顧。張先生坐在一張寬大的皮椅上以驚奇的眼光對我說:「蔚華兄,美國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不過以你努力的精神,可以到那裡去拚一拚。」走出中視新聞部的華麗辦公室,張主任的贈言讓我有一股暖流。
回憶多年來,也是張主任提攜,讓我度過艱難的大學生活。時值大二暑假政大學生輔導室分配學生到臺北各政府及民營單位實習,我被分配到中廣海外部擔任助理編篇實習生工作,三個月過後,正好是中廣成立新聞部,我便自告奮勇地向張主任「毛遂自薦」,被他破格錄取,在新聞部晚班做編篇助理,每天晚上八點到淩晨一時才下班,由於工作壓力太重,常常第二天上課體力不支。三年下來,在中廣新聞部經歷了「太空人上月球」,「尼克森當選總統」之重大新聞。張主任對我的工作和學業常常關心,唯恐我工作而躭誤課程。多年裡我始終維持每天數小時的睡眠,一直到畢業後,才把決心出國留學之意念告訴張主任。
此時再細讀他的大作時,才深深體會到,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環境中,誰都不能輸,必須贏,輸的只有被淘汰。在其書中,他引用金門炮戰時軍刀機駕駛員朱偉明寫過的一首小詩:
當我戰死,折翼化作天邊的煙塵:
愛人:請容我的遊魂,
投宿你聖潔的芳心。
這也顯示了張主任充滿浪漫,瀟灑自如,追求完美的另一面。出國後很少得知張主任的近況,我也像一匹脫韁的馬在美國各地奔走,尤其是選了新聞的本行,記得張主任曾經說過:世界上很少像新聞這一行,每天都舉行一次比賽,長年不停的比賽,天天得見個高下。自從投身於傳播事業之後,科技發展從原始的鉛字走進電腦網際網路時代,「美南報業」也隨之向全球化邁進。
我常向妻說:從大學時代到美國留學,由於生活艱難,從未能安心於唸書,而對未來資訊事業的全球化,必須吸收更多之資訊。一九九七年五月,終於如願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回顧過去若干年來,雖然為了事業「披星戴月」,無所成就,但此次能進入世界知名學府,吸取新知,也了此生一大願望。回頭看看張主任所寫的《必須贏的人》,我們更應努力不懈,為自己的生命留下較有意義的註腳。
(原文摘自「從哈佛看世界」,一九九七年五月寫於哈佛,修訂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曰)
推薦序/文◎楊力宇(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資訊時代的來臨,衝擊著服務業及產業的發展,即將邁入廿一世紀全球化的企業,如何面對資訊革命的挑戰,成為全球學者與企業經營者關注的焦點。
李蔚華先生在美創辦「美南新聞」,白手起家,二十年來艱辛奮鬥,卓有成就,如今姊姊報與加盟報遍佈美國各地,甚至中美洲與亞洲也有。它是美國唯一具有獨立性及地方色彩的華文日報,被視為華人在美國創業成功的範例之一。因而兩年前被提名參加美國著名之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的研究。
其時,全球經濟正逢亞洲金融風暴的來襲,日本也不能倖免。過去「二十一世紀是亞洲人的世紀」、「日本第一」的許多信念都已動搖了。因此,全球的財經學者與企業界領袖都在反思與探討未來世界經濟的走向,企業經營究竟要採何種途徑,才能在國際的巨風大浪中屹立不墜,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第一流的學府,也執掌全世界學術的牛耳,參與哈佛企業管理研究的人士包括全球各地企業界的精英。蔚華先生躬逢其盛,他不僅以企業經營者的身分,參與討論,而且也以新聞工作者的身分,細心聆聽,敏銳觀察,反覆詰問,採擷百家之言,著成本書。
本書涉獵範圍極為廣泛,不僅討論到跨國公司、連鎖商店、中小企業,以及家庭企業等各產業,如何在科技卓越、社會型態改變中謀求發展與生存;而且也討論到銀行及其他服務業的經營,以及現代廣告與推銷術的技巧。在書中,他更鉅細靡遺告訴華裔,如何在美國經營事業,有關法令的介紹,應該注意的事項,在面對實際可能遭遇的困難時,如何因應與解決。
蔚華先生蒐集了許多當前企業經營的範例,有成功的實例,也有失敗的案例,對成敗的關鍵,哈佛的學者都有精闢的分析,其中也不乏作者個人的獨特觀察與見解。
旅美華人在甚多領域裡取得重要的成就,但在新聞媒體事業中,除台、港報業(如聯合報系、星島報系、明報系等)在美創出成功的報刊外,只有李蔚華先生所創立的「美南報業」是獨立經營而打出一片天地的報業。他的經驗十分珍貴,值得借鑒參考。
作者文筆流暢精簡,附以具體的數據,娓娓道來,使論證更為有力,是一本不可多得、極價值的參考書,特著文推介。
(寫於一九九九年十月十日,修訂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曰)
一九九七年二月在休士頓慶祝華人新年的攤位上,向時任「美南作協」會長姚嘉為女士買了一本張繼高先生之大作──《必須贏的人》,細讀之後,對於作者精細靈活瀟灑性格之文采,印象深刻:他以新聞人、音樂人、文化人之淵博知識,道出當今知識分子對國家之憂與喜。
記得七○年初離開臺北來美前夕,到臺北仁愛路新成立之中視公司,向張繼高先生辭行,感謝他多年之照顧。張先生坐在一張寬大的皮椅上以驚奇的眼光對我說:「蔚華兄,美國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不過以你努力的精神,可以到那裡去拚一拚。」走出中視新聞部的華麗辦公室,張主任的贈言讓我有一股暖流。
回憶多年來,也是張主任提攜,讓我度過艱難的大學生活。時值大二暑假政大學生輔導室分配學生到臺北各政府及民營單位實習,我被分配到中廣海外部擔任助理編篇實習生工作,三個月過後,正好是中廣成立新聞部,我便自告奮勇地向張主任「毛遂自薦」,被他破格錄取,在新聞部晚班做編篇助理,每天晚上八點到淩晨一時才下班,由於工作壓力太重,常常第二天上課體力不支。三年下來,在中廣新聞部經歷了「太空人上月球」,「尼克森當選總統」之重大新聞。張主任對我的工作和學業常常關心,唯恐我工作而躭誤課程。多年裡我始終維持每天數小時的睡眠,一直到畢業後,才把決心出國留學之意念告訴張主任。
此時再細讀他的大作時,才深深體會到,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環境中,誰都不能輸,必須贏,輸的只有被淘汰。在其書中,他引用金門炮戰時軍刀機駕駛員朱偉明寫過的一首小詩:
當我戰死,折翼化作天邊的煙塵:
愛人:請容我的遊魂,
投宿你聖潔的芳心。
這也顯示了張主任充滿浪漫,瀟灑自如,追求完美的另一面。出國後很少得知張主任的近況,我也像一匹脫韁的馬在美國各地奔走,尤其是選了新聞的本行,記得張主任曾經說過:世界上很少像新聞這一行,每天都舉行一次比賽,長年不停的比賽,天天得見個高下。自從投身於傳播事業之後,科技發展從原始的鉛字走進電腦網際網路時代,「美南報業」也隨之向全球化邁進。
我常向妻說:從大學時代到美國留學,由於生活艱難,從未能安心於唸書,而對未來資訊事業的全球化,必須吸收更多之資訊。一九九七年五月,終於如願進入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回顧過去若干年來,雖然為了事業「披星戴月」,無所成就,但此次能進入世界知名學府,吸取新知,也了此生一大願望。回頭看看張主任所寫的《必須贏的人》,我們更應努力不懈,為自己的生命留下較有意義的註腳。
(原文摘自「從哈佛看世界」,一九九七年五月寫於哈佛,修訂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曰)
推薦序/文◎楊力宇(美國西東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資訊時代的來臨,衝擊著服務業及產業的發展,即將邁入廿一世紀全球化的企業,如何面對資訊革命的挑戰,成為全球學者與企業經營者關注的焦點。
李蔚華先生在美創辦「美南新聞」,白手起家,二十年來艱辛奮鬥,卓有成就,如今姊姊報與加盟報遍佈美國各地,甚至中美洲與亞洲也有。它是美國唯一具有獨立性及地方色彩的華文日報,被視為華人在美國創業成功的範例之一。因而兩年前被提名參加美國著名之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的研究。
其時,全球經濟正逢亞洲金融風暴的來襲,日本也不能倖免。過去「二十一世紀是亞洲人的世紀」、「日本第一」的許多信念都已動搖了。因此,全球的財經學者與企業界領袖都在反思與探討未來世界經濟的走向,企業經營究竟要採何種途徑,才能在國際的巨風大浪中屹立不墜,哈佛大學不僅是美國第一流的學府,也執掌全世界學術的牛耳,參與哈佛企業管理研究的人士包括全球各地企業界的精英。蔚華先生躬逢其盛,他不僅以企業經營者的身分,參與討論,而且也以新聞工作者的身分,細心聆聽,敏銳觀察,反覆詰問,採擷百家之言,著成本書。
本書涉獵範圍極為廣泛,不僅討論到跨國公司、連鎖商店、中小企業,以及家庭企業等各產業,如何在科技卓越、社會型態改變中謀求發展與生存;而且也討論到銀行及其他服務業的經營,以及現代廣告與推銷術的技巧。在書中,他更鉅細靡遺告訴華裔,如何在美國經營事業,有關法令的介紹,應該注意的事項,在面對實際可能遭遇的困難時,如何因應與解決。
蔚華先生蒐集了許多當前企業經營的範例,有成功的實例,也有失敗的案例,對成敗的關鍵,哈佛的學者都有精闢的分析,其中也不乏作者個人的獨特觀察與見解。
旅美華人在甚多領域裡取得重要的成就,但在新聞媒體事業中,除台、港報業(如聯合報系、星島報系、明報系等)在美創出成功的報刊外,只有李蔚華先生所創立的「美南報業」是獨立經營而打出一片天地的報業。他的經驗十分珍貴,值得借鑒參考。
作者文筆流暢精簡,附以具體的數據,娓娓道來,使論證更為有力,是一本不可多得、極價值的參考書,特著文推介。
(寫於一九九九年十月十日,修訂二○一五年六月三十曰)
試閱
哈佛的過去和現在
哈佛大學在一九九七年慶祝建校三百六十週年紀念,是全美國最古老的第一所大學,從當初的十六名學生發展到目前一萬八千名,包括十個研究院二千位職員,外加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的七千位職工及醫務人員。
哈佛大學造就了六位美國總統,其中包括:John Adams、John Quincy Adams、Theodore Roosevelt、Franklin D. Roosevelt、Rutherford B. Hayes,以及John Kennedy。在教職員中產生了三十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一六三六年「哈佛學院」創校時期,就是以年輕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命名,當時以教授傳統英國文學為主。直到一八六九年,才把這間傳統的小型學院轉換為一所現代大學,在此期間,增添了法學院、醫學院、牙醫醫院及商學院,學生從一千人增加到三千人,教職員也從四十九位驟增至二百七十八位,而學校預算也從二百三十萬增加到二千二百五十萬。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一年間,在 Nathan Pusey校長主持校務期間,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全美有史以來最大的募款活動,為哈佛募到八千二百五十萬元,這項大規模之募款行動加強師資及設備,使哈佛奠定了美國學術界的龍頭地位。
九一年接任的校長Neil Leon Rudenstine繼續實施擴充建校之政策,使哈佛成為領導世界學術的大學。
哈佛大學所屬之「哈佛商學院」成立於一九○八年,目前共有二百位教授及五百位職員,該院共有三類研究計劃,其中包括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及三十五項在職訓練,每年,有三千多位學員在該學院進修。商學院位於風光明媚的查理湖畔,佔地三十英畝,二十七幢教學大樓,其中包括教職員宿舍、餐廳及教室。這裡的教室全部是以電腦化教學設備與網際網路相連,其中「貝克圖書館」之藏書最為豐富,商學院也有獨立之出版公司,每年出版多種學術刊物及商業報紙。
哈佛大學在一九九七年慶祝建校三百六十週年紀念,是全美國最古老的第一所大學,從當初的十六名學生發展到目前一萬八千名,包括十個研究院二千位職員,外加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的七千位職工及醫務人員。
哈佛大學造就了六位美國總統,其中包括:John Adams、John Quincy Adams、Theodore Roosevelt、Franklin D. Roosevelt、Rutherford B. Hayes,以及John Kennedy。在教職員中產生了三十四位諾貝爾獎得主。一六三六年「哈佛學院」創校時期,就是以年輕牧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命名,當時以教授傳統英國文學為主。直到一八六九年,才把這間傳統的小型學院轉換為一所現代大學,在此期間,增添了法學院、醫學院、牙醫醫院及商學院,學生從一千人增加到三千人,教職員也從四十九位驟增至二百七十八位,而學校預算也從二百三十萬增加到二千二百五十萬。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七一年間,在 Nathan Pusey校長主持校務期間,哈佛大學進行了一次全美有史以來最大的募款活動,為哈佛募到八千二百五十萬元,這項大規模之募款行動加強師資及設備,使哈佛奠定了美國學術界的龍頭地位。
九一年接任的校長Neil Leon Rudenstine繼續實施擴充建校之政策,使哈佛成為領導世界學術的大學。
哈佛大學所屬之「哈佛商學院」成立於一九○八年,目前共有二百位教授及五百位職員,該院共有三類研究計劃,其中包括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及三十五項在職訓練,每年,有三千多位學員在該學院進修。商學院位於風光明媚的查理湖畔,佔地三十英畝,二十七幢教學大樓,其中包括教職員宿舍、餐廳及教室。這裡的教室全部是以電腦化教學設備與網際網路相連,其中「貝克圖書館」之藏書最為豐富,商學院也有獨立之出版公司,每年出版多種學術刊物及商業報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