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流!撬開對方話匣子的聊天術
內容簡介
聊天本是人與人之間用來溝通的生理技能,是不需特別學習就能自然學會的技能,但事實上,為了如何聊天而煩惱的人卻相當多。臉紅、冒汗、怯場、結結巴巴,是不擅言詞的人的共通困擾,因為這些人都被這樣的迷思給困住:
迷思一:口才一定要好,要滔滔不絕、辯才無礙。
迷思二:能說出有趣的話題,可以吸引別人的注意,逗別人發笑,讓人家喜歡你。
迷思三:擁有豐富的知識,要隨口就能說出一些知識,既是聊天的話題材料,也能讓別人對你感到佩服。
對於不擅言詞的人來說,會認為這是讓聊天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但事實上聊天能否順利進行,與說話有沒有具備上述條件,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定的關聯性。
相反地,只要我們掌握聊天的原理,讓聊天不斷地開展下去,就可以完成一次意猶未盡的聊天,並讓對方期待下次還有機會再和你聊,無論你是不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本書闡述的,正是這個超強的「撬開對方話匣子的聊天術」。
本書分成六大部分,循序漸進地探討這「撬開對方話匣子的聊天術」:
第1章:先來顛覆大家對聊天的固有常識
不擅長聊天真的是因為口才不好嗎?不幽默就不行嗎?真的需要無論什麼話題都接得下去的豐富知識嗎?真的一定要說話嗎?不懂得聊天的人,很容易被這類常識(?)弄得七葷八素。而本章就是要先為各位破除這個壓力,讓你可以毫無負擔、盡情地進行聊天。
第2章:探討聊天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聊天的目的是什麼?只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能在所有場合與人有效地談天,並從此充滿自信和確信地聊天。以上是本書聊天理論的主幹。只要看到這裡,就能夠將內心的不安轉為自信。
第3章:說明找出「話題」的方法,讓對方先開口說話
告別沒話題,其實有一定的方法!比方說可以先準備好話題,才不會臨場反應不及,還有從「名字」下去開展話題;當然還有「禁忌」——最好不要用的話題,比如天氣,並闡述原因,讓你更能掌握「話題」的應用技巧。
第4章:說明如何用一個「簡單問題」打開對方的話匣子
聽到問題就想回答是人的天性,所以,適當的提問也是打開話匣子的方法。問得好也有技巧,如何不問到地雷話題更是一門學問!應用得宜的話,即使是長時間只有2個人共處也不怕!
第5章:解說如何利用最小限度的「回應」讓聊天順利進行
就算是不擅言詞的人,也可以利用最小限度的「回應」讓聊天順利進行,只要學會這幾點,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轉換話題,讓聊天持續下去,如遇到愛說話的人,用傾聽代替說話,再用「咦?」、「為什麼?」來炒熱氣氛,或是用「話說回來」、「對了」來切換話題。
第6章:說明練成不說話聊天術的七種方法
本章是練習篇,將理論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並多加練習,比方說從菜單上找出話題,要求自己在聚會中不停換位子找人聊天,以及從自己好奇的事物展開話題。除此並適時地安排一些習題,讓你更能確實記住本書內容。
本書堪稱作者親身經歷,從不善言談的人變成超級業務員的實戰精華。可以讓怯於開口的人以最少的努力達到最大的效果。相信只要讀完本書,便從此再也不會對聊天這件事感到焦慮,也能品嘗到毫無壓力地與人聊天的愉悅感。
本書特色
聊天沒有一個字是浪費的。——渡瀨謙
目錄
第1章 丟掉「不說話不行」的刻板印象――017
聊天可以不用說話!? 018
口才不好也沒關係!? 021
人們喜歡「願意讓自己高談闊論的人」 026
有趣的對話不一定要使對方發笑 029
知識不淵博也能聊天 033
把九成的時間讓給對方說會更順利! 037
COLUMN 聊天達人們
愈靠近人際圈中心的人愈少說話 041
第2章 只要了解聊天的目的,就能堂堂正正保持緘默――043
只要知道聊天的目的就不會緊張 044
聊天的5大目的 047
目的①化解疑慮:我不是可疑分子 051
目的②展現親和力:我是很好親近的人喔 055
目的③展現敏感度:其實我是個非常貼心的人喔 060
目的④展現真誠:我很想知道,請通通告訴我吧 064
目的⑤展現好感:我對你很有興趣 068
只要目的明確,就能進行高精度的閒聊 073
COLUMN 聊天達人們
說話有趣的人,其實只是在玩弄他人而已 076
第3章 使對方忍不住開口說話,找出「好話題」的方法――079
彼此都知道的貼身話題最容易炒熱氣氛 080
最貼近對方的話題,就是「名字」! 084
不擅長即興反應的人,事先準備好話題就行了 088
試著用身邊可見的事物當話題 092
厲害的業務員,不會用天氣當話題 097
看新聞時不要連內文都看 100
面對年長者時貫徹「虛心受教」的態度 104
炫耀知識的陷阱 107
COLUMN 聊天達人們
沉默寡言的人,意外地常是頂尖業務員 107
第4章 用一個「簡單問題」打開對方的話匣子――113
聽到問題就想回答是人的天性 114
「可以打擾一下嗎?」預告你的問題 117
回收利用對方說過的話題 121
在長途列車上兩個人獨處。該怎麼辦? 125
注意對方的變化來進行提問 130
在提問時誠實加入感想 134
只問自己真的想知道的問題 138
COLUMN 聊天達人們
應該找話題閒聊的三個時機 143
第5章 利用最小限度的「回應」讓聊天順利進行――145
回應也是一種聊天的手段 146
就算只是認真傾聽對方的話也能構成閒聊 149
簡單!將難以言喻的感覺一瞬間表現出來的方法 153
運用「咦?」「為什麼?」來炒熱聊天氣氛 157
用「話說回來」「對了」來切換話題 161
用沉默來應對沉默寡言的人 165
遇到愛說話的人,要耐著性子把話聽完 169
表達「我也想要」來取悅對方 174
在聊天的最後告訴對方你的性格 177
COLUMN 聊天達人們
讓對方想來找自己聊天 181
第6章 練成不說話聊天術的七種方法――183
①從菜單找出一個話題 184
②在酒會上移動座位 186
③為令你感到「哦?」的話題加入感想 188
④今天的閒聊就用B模式吧 191
⑤比約定的時間早30分鐘抵達 193
⑥經常思考「會讓對方高興」的事情 196
⑦誠實地展現自己 198
後記――204
序/導讀
前言
為何不善說話又超怯場的我,能成為瑞可利的頂級業務員?
聊天,是不需特別學習就能自然學會的技能。對於原本就能輕鬆與人談笑風生的人而言,大概都是這麼想的。而學校也沒有教人聊天的課程。只要普通地與人交流便能自動學會,這就是世間對於聊天這門學問的一般認知。
然而,這世上也存在因為不知道怎麼聊天而煩惱的人。
有些人一旦與人交談就會緊張地說不出話,或者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而陷入沉默。而我就是那樣的人。
原本,我就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喜歡獨處,總是極力避免與他人接觸。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跟人說話,就會馬上緊張得口齒不清。因此我也極度容易怯場和臉紅,一點小事就馬上面紅耳赤、全身冒汗,像個小孩子一樣。這種無法控制自己身體的痛苦,體會過的人應該都非常了解。
好想和朋友正常地說話,可是一說話就臉紅。不斷重複這種循環,結果根本累積不了跟人正常對話的經驗。這就是我面對的窘境。
這種狀況直到長大成人也沒有改變。
由於沒有其他工作可選,只好不得已應徵業務職的我,光是站在客戶面前就會怯場。我害怕自己會因為緊張而陷入沉默,總是一見面就開始談論工作的事。
「那個,我想您應該也在趕時間,所以我就直接為您介紹這個商品。」
像這樣,馬上開始單方面地進行說明。但因對方沒有興趣,所以說得再多也當然得不到回應。結果只是一直遭到拒絕,淪為沒有業績的業務員。
就算在這公司裡,我也沒辦法輕鬆地跟同事說話,幾乎總是一個人獨處。
無論怎麼做就是沒辦法順利與人相處。
為什麼跟人正常地對話會這麼困難呢……。連對大家而言跟吃飯一樣簡單的聊天都做不好,當時的我真的覺得自己很沒用。
而現在拿著這本書的你,是不是多少也曾有過這種想法呢。
那樣的我轉職到瑞可利後成為全國頂尖業務員,是數年之後的事。我在半路出家入社後短短十個月,就取得全公司最好的業績。而且還是不改原本的不善言談和怯場的毛病,親自拜訪客戶後取得的成績。
如今,寫書傳授這個秘訣,並在全國巡迴演講,成了我現在的工作。很難理解對吧,畢竟我明明那麼排斥在人前說話(目前最多曾在1600人面前演講過)。
其中的秘訣,我最重視的就是「聊天」。實際進行業務演講的時候,我花最多時間解釋的也是有關聊天的部分。
業務,就是與陌生人見面,建立信賴關係,藉此展開商業行為的工作。即使說是人際溝通中最高難度的一個領域也不為過。
如果要我只舉一個如何做好業務的秘訣,我一定會馬上回答是聊天。事實上,所有好業務員的共通點,就是都很懂得聊天。換句話說,只要懂得如何聊天,無論任何人都能成為業務員,我是真心這麼認為的。在這層意義上,聊天的能力可說無論在任何人際交往的情況下都能派上用場。
這麼說來,感覺聊天好像是種很難的技術。
但請各位不用擔心,畢竟就連我也毫無壓力地走過來了。
不善言談又苦於人際溝通的我,之所以能成為瑞可利的頂尖業務員,很大一部份的原因都是多虧了聊天的能力。
那麼,我究竟是如何學會聊天呢?是不是付出了嘔心瀝血的努力呢?答案當然是NO。
一開始,我曾上過說話術課程,在自己家裡的浴室練習推銷話術,並閱讀各種雜學的書籍和報紙增廣見聞。但對提升聊天能力而言,老實說一點效果都沒有。
因此,有一天,我決定停止所有練習。放棄強迫自己開口。
停止練習後,我開始思考聊天的原理。話雖如此,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我感覺,與人交談時,可以分為可以聊下去,以及不知為何就是無法繼續聊下去的情況。而可以聊下去的談話,肯定存在某些原因。只要知道那是什麼,就算是我是不是也能順利打開話題呢?這就是我的想法。
於是,我發現了一個令人意外的事實。
.口才好
.能說出有趣的話題
.擁有豐富的知識
至今為止,我一直認為這些應該是讓聊天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但實際上兩者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就算是不善言談的我也能學會怎麼聊天!
自然學會怎麼聊天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但聊天其實存在固定的法則。而且或許正因為我是個不懂得聊天的人,才能發現那個法則。
也就是如何順利與人溝通的原理。
只要知道那個原理,不論多麼不善說話的人都能有效地與人聊天。
而探究到最後,我所發現的,就是這「撬開對方話匣子的聊天術」。這並不是為了配合本書標題才煞有其事地這麼寫,而是連不善言詞的我都能輕鬆學會,在以付出最少努力達到最大效果的前提下,我所得出的結論。
當然,我並不是在瑞可利當業務員的時候,就已將本書所寫的內容全部建立理論。其中仍有些邊看邊學的部分。然而,我藉由摸清聊天的本質(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大幅提高銷售能力,成為頂尖業務員,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本書的內容,便是此後我以自己遇到的各種經驗為基礎,建構而出的聊天理論。
為了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本書的編排方式如下。
首先,在第1章,我將顛覆大家對聊天的固有常識。
不擅長聊天真的是因為口才不好嗎?不幽默就不行嗎?真的需要無論什麼話題都接得下去的豐富知識嗎?
包含過去的我在內,不懂得聊天的人,很容易被這類常識(?)弄得七葷八素。而本章就是要為各位破除這個壓力。
然後在第2章,我們將來檢證聊天的目的究竟為何。只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能在所有場合有效地與人談天。過去一直令人茫然的聊天,從此也能充滿自信和確信。
第1章和第2章的內容,是本書聊天理論的主幹。各位將在此品味到如何將內心的不安轉化為自信。
然後以此為基礎,接著將進入實踐的部分。
第3章要說的是找出「話題」的方法。而第4章則會說明如何針對該話題向對方「提問」。然後第5章將解說如何順應對方的話進行「回應」。只要學會這幾點,就可以自然地讓聊天持續下去。
而在最後的第6章,我準備了能幫助各位讀者確實記住本書內容的習題。
以上的內容,同時也是曾經因為不善言談而苦於人際交流的我,如何變得可以教人怎麼聊天的蛻變過程。相信只要堅持讀完本書,你的聊天經驗一定也會大大改變。
我既不是談話課程的老師,也不是聊天術的專家。
但我懂得讓不善聊天的人也能輕鬆看到成效的具體聊天方法。
多虧於此,我不僅在業務銷售領域取得首屈一指的成績,更毫無壓力地完美處理好職場上的溝通問題。現在即使遇到陌生人也能正常攀談,面對上位者時也不會找不到聊天的話題。當然,過去困擾已久的與異性間的對話也完全沒有問題。曾經對聊天這回事兒充滿不安和壓力的我,如今已整個脫胎換骨。
為了讓社會上眾多跟過去的我一樣因為不會聊天而煩惱的人們,都能學會本書的內容,我才決定執筆這本書。這是一本由不擅長聊天的人所寫,寫給不擅長聊天的人的書。
讀完這本書後,相信你從此再也不會對聊天這回事兒感到焦慮。希望你也能品嘗到毫無壓力地與人聊天的愉悅感。
試閱
聚餐時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
雖然我不太擅長應付聚會而很少參加,但偶爾還是會在朋友的出版紀念會之類的場合出席。本篇就來聊聊經常和我一樣參加聚會的Y先生的故事吧!
Y先生是一位管理諮詢師,曾出版過好幾本書,本身也有主持讀書會,在全國都擁有豐富的人脈。因為認識很多作家,所以經常能在出版紀念會上遇到他。
「喲,這不是渡瀨先生嗎,好久不見〜」
「真的是久疏問候了。」
「上次見面是什麼時候的事?」
「我記得好像是去年○○先生的慶祝會?」
「對對對,差點都忘了。話說回來你還是跟以前一樣活躍呢!」
「哪有,Y先生才是吧!」
像這樣,雖然久久才見一次,卻馬上就能聊得很融洽,所以我總是十分享受跟他聊天的時光。
然後聊著聊著,人們也漸漸聚集過來。大家都受到他吸引而主動上前攀談,一下子就形成一個小圈圈。當然大家也都有說有笑,我也在旁邊待了一會兒,聆聽大家的談話。然後我觀察Y先生,忽然發現某個衝擊性的事實。
Y先生根本沒在說話!我盯著他的嘴巴好一陣子,卻發現他幾乎沒有開口,但他並不是被周圍的人冷落。大家的話題毫無疑問圍繞著Y先生,但身為核心人物的他卻沒在說話。知道這件事後,我不禁大為愕然。
而且繼續觀察下去後,我漸漸理解了其中的原理。Y先生他會把話題丟向某個人,讓那個人開始說話,周圍的人聽著聽著,便漸漸炒熱那話題。等過了一會見大家聊得差不多後,才又換個人丟出新的話題,就這樣不斷重複下去。
「這麼說來,○○先生最近出書了呢!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
「對了,○○先生上次那個生意後來怎麼樣了?」
「○○先生開的研討會每次都座無虛席呢!分享一下你的祕訣嘛!」
像這樣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經歷,很容易就會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絕起來。而Y先生只需要帶著笑容看著對方。當然,他偶爾也會適度回應幾句,但卻從來沒有主動插話。
Y先生丟出話題的方式真的非常巧妙。只用一點點小工夫,就完全控制了當時的場面。在場的人恐怕大都沒有發現這件事,至於Y先生本人是否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我就不清楚了。這或許是他無意間自然學會的也說不定。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時接下了話語權的人,全都聊得十分愉快。他們當然也很喜歡讓自己暢所欲言的Y先生。透過這件事,讓我了解為何他會受到這麼多人歡迎。
如果下次你有機會參加這類聚會的話,也請務必試著觀察其他人聊天的方式,相信一定會獲益良多。
不擅長即興反應的人,事先準備好話題就行了
聊天時必須大費周章尋找話題的人,肯定不擅長應變突如其來的狀況。對我而言這句話是一針見血的至理名言,不知各位覺得如何呢?話說回來,所謂的閒聊,大抵都是突發性的。毫無預警地遇見某人,然後馬上就能滔滔不絕地聊起來,那對我而言簡直就像神乎其技。是完全沒有臨機應變能力的我,一輩子也學不會的技術。
所以不善於聊天的人也不擅長臨機應變,這句話我認為大致上是正確的。然而人類是很不可思議的存在,是種會為了克服不擅長的事而努力的生物,就跟從前的我一樣。
我的臨場反應真的非常差,就連被人捉弄驚嚇的時候,也總是慢一拍才做出反應。對方明明期待我驚訝的模樣,卻只看到一臉面無表情的我。見到我平淡的反應,對方也感到掃興不已。該怎麼說呢,因為我真的完全沒準備好該作何反應。
每次在電視上看到街頭訪問之類的節目,當訪問者隨機把麥克風拿到某個路人面前,每個人都能馬上鎮定地回答時,我就會由衷感到敬佩不已。
我曾為了提升臨場反應力,常常一邊走在路上,一邊假想自己突然被人攔住,然而實際上遇到那種狀況的機率當然微乎其微。繼續做這種練習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也沒完沒了,所以我漸漸不再努力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力。
與其說是停止,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放棄了才對,我不再想要得到臨場反應的能力。
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進行別的準備。有一次,我為了工作的事與人約好要見面,卻比約定的時間提早了很多到達,只好先到別的地方打發時間。
於是,我決定在附近散步一會兒。那天恰好是陽光和煦、適合散步的一天,於是我走著走著,在某條小巷裡發現了一間粗點心店。進去之後,發現店裡有賣許多童年時常見、令人懷念的零食,最後我買了一瓶彈珠汽水。
眼看快到約定的時間,我便回到集合的地方。
「我今天稍微早到了一點,所以就到附近晃了晃,結果在巷子裡找到一間粗點心店喔!」
「喔,你說那間啊,真虧你找得到,我有時候也會去那裡逛逛呢!」
「真的嗎?因為有種很令人懷念的感覺,所以我買了這個。」
我說著拿出那瓶彈珠汽水。
「那很好喝呢〜!我小時候也常常喝喔!」
就像這種感覺,非常自然地聊了起來。多虧如此,當天的會談也進行得很順利。
我只是湊巧因為沒事做就發現了聊天的素材,而且還是相當正中靶心的話題,我心想:「這招行得通!」
即便沒有臨機應變的能力,只要像這樣事先準備好對方可能聊得起來的話題,就算是我也能實現有效的閒聊。
比起臨機應變,我更專注於從對方的周遭尋找話題。不論在公司、還是在家裡,只要是對方身邊的事物,對方就很有可能也略知一二。換句話說,那話題就有很高的機率能讓對方開口。
而且,一如上述的例子,藉由使用在小巷弄內發現的素材,還能向對方展現「自己是個觀察入微的人」。
自此之後,我總是會比約定時間提早到達碰面的地方,然後一邊在附近閒逛一邊尋找可能拿來當做話題的素材。而我在那時所在意的,就是不帶偏見地去看那些能讓自己發出「哦!」一聲的事物。
「這間店好奇怪喔!」
「這個公園真安靜呢!」
「這附近常常看到野貓呢!」
那種日常風景中稍微令人有所感觸的事物,其實正是聊天時最適合的話題。即使不是會讓人那麼吃驚的東西也沒關係,只要找出能讓心中冒出小小的「?」就行了。同時,在尋找時放鬆心情也是必要的一環。在時間壓力下一邊奔跑一邊尋找的話,本來可以發現的東西也會因此而忽略掉。
聊天的材料,經常藏在隨處可見的事物中。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是個不擅長臨機應變的人,那麼我推薦你別再試著用臨場反應與人聊天,改用事先從對方身旁尋找話題的方法吧!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